《信仰》觀後感1500字(精選9篇)

《信仰》觀後感1500字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仰》觀後感1500字(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信仰》觀後感1500字1

  黨員教育電視片《信仰》帶給我的:深深地感動和思考!

  這部由《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三集組成的歷史文獻記錄片中,向我們展示了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跨度長達九十年,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蹟。用一幕幕珍重的畫面,展現著歷史,呈現著現實,啟迪著未來。使自己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信仰的力量,一種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信念和決心,支援著中國共產黨人征服了兩萬五千裡的漫漫征途,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留下了火種,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層。這天,《信仰》告訴了我們,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只有50多人的小黨,發展成為這天擁有8000萬黨員的大黨;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得到13億中國人民的擁護,正因她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帶領中國步入了世界強國之林,更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偉大的復興。這樣,我們就不難明白彭湃烈士甘於背叛富裕的地主家庭,走上艱難的革命道路,直至被捕犧牲還要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也不難明白方誌敏烈士應對高官厚祿的誘惑,寫下了著名的《清貧》和《可愛的中國》,坦然地走向國民黨反動派的刑場;還不難明白王進喜在看見公共汽車上安裝著煤氣包時的痛哭失聲,用生命去實現的“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更不會難明白楊善洲“老人”放下安逸的晚年生活,利用22年的時刻為子孫後代留下的5.6萬畝,價值3億元的青山。

  他們一個個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信仰。作為醫務人員的我,《信仰》中,吳孟超老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說,我信共產黨,共產黨能領導我們全國富強,領導我們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我的信仰。”確實為人民服務,就得拿出一輩子。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

  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麼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很有成績的幹部,之後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問題。我認為就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科學發展觀,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幹,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就拿今年舉辦第一次院戶外會為例,我組織輸液室的護士姐妹參加每項活動,不論輸贏,而在於參加的態度,激活了大家的團隊意識,使大家在乎整體力量。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鬥的激情。德才兼備,注意為人師表。輸液室作為全院新職工的輸液技能培訓基地,我們不僅僅要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還要求每位指導老師成為新職工日常工作中的榜樣。

  發奮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知識淵博、懂得現階段社會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忠誠醫療服務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勇於改革,銳意進取,用心配合各種醫療改革的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開拓前進,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服從分配,團結同事,互教互學,堅持正義,少說空話廢話,多幹實事正事。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任勞任怨、對人真誠、熱愛學生、人際關聯和諧融洽,處處以一名指導老師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發奮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創先爭優。其實,在《信仰》這部紀錄片裡,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對於我們每位黨員來講,唯有加強學習,熟悉黨的歷史,才能不斷吸取信仰的力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心身邊的細節,更好地服務於病人、服務於醫院,踏踏實實地工作。正因,在漫漫的歷史長河裡,每個人的生命短暫的,要想劃出一道最美的宇宙之光,留給我們的。是永恆的、深深地思考……

  《信仰》觀後感1500字2

  《信仰》這部紀錄片共分三集,闡釋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面貌以及黨員的理想信念。系統地觀看下來,我發現不論是“只要主義真”的建黨之初的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壯志換新天”的建國之初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抑或“時代先鋒行”的改革開放後的現代化建設時期,不同時期黨員的使命和職責不同,但是黨員的信念始終不變,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論是奔向戰場殺敵,還是跳入油田挖井,或者獻血植樹造林,行為不同,可信仰始終如一,正如片中彭湃的孫女彭伊娜所說:“他們更關注‘大我’而不是‘小我’,所以他們是為了實現一個‘大我’去尋找信仰,去踐行信仰。”國家和民族是“大我”,個人是“小我”。共產黨員可以為了“大我”而忽略“小我”,甚至可以犧牲“小我”來保全“大我”。生命對於人的意義不言而喻,可比生命更高的東西是什麼呢?“時代先鋒行”這集中有一段話給出了答案——“一位外國哲人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反覆地思索,越會覺得它永遠新鮮,並不斷增長對它的讚歎和敬畏:一個是頭上的星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沒錯!比生命更高的正是道德。為大我而不為小我,這是道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道德;履行共產黨員義務、服務社會發展,這些都是道德。

  按照合肥市螺崗小學李榮暉書記的要求,我在網上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播放的電視片《信仰——我們的故事》第一集;接著又觀看了第二和第三集。《信仰》雖然只有短短三集,卻包含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鏡頭資料,是我們黨克服重重困難走向勝利的縮影,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寶貴教科書,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用信仰的力量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要時刻準備用生命去捍衛中國共產黨這面旗幟,要讓這面旗幟始終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該片著重“有情、有義、有力量”的表達,用人的故事講黨的道理,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共三集,第一集:只要主義真;第二集:壯志換新天;第三集:時代先鋒行。每集時長50分鐘。影片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透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信仰》兼具了政論片、文獻片、紀實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故事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廣大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的優秀電視片。

  透過這次《信仰》的觀看,我深知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看到了個人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我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真查詢不足之處,從現在做起,進一步增強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紮根柴旦,獻身教育,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爭做為學生服務的表率、勤奮敬業、無私奉獻,讓我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增強了工作的的信心和幹勁。我要為柴旦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共產黨正是一面鮮紅的旗幟。正是這面偉大的旗幟引領著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我要學習先輩的精神品質,以優秀的共產黨員為榜樣。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可是,我們都知道道德好、為人民服務好,然而在面對利益和慾望的誘惑時,為什麼有的黨員信仰那麼脆弱,道德底線不堪一擊?這是大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要如何走我未來的路,我想我需要認真地思考清楚。否則,自己墮落事小,讓人民群眾因為我一個人的言行而對黨組織產生誤解事大。

  《信仰》觀後感1500字3

  電視記錄片《信仰》講述的是我們老一輩共產黨人光榮的革命奮鬥歷史以及他們在艱苦歲月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革命事業執著的追求、崇高的信念,它透過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英勇事蹟,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讓我們感知他們那個艱苦年代的價值追求、高尚情操。他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令人感嘆。

  信仰究竟是什麼?這也許是我們常思考卻又容易陷於模糊的問題,因為它極其抽象。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信服和尊崇,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活動指南,它是一個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根本準則和態度。信仰屬於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崇高的表現形式。一個人的信仰是長期生活體驗、內心思考的結果,是人生思想成熟的表現,是人精神層面的最高形式。穩定而牢固的信仰是人思想的積澱,是輕易不可改變的。

  我們老一代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產生於他們拯救國家民族於危難之中對於民族、國家大義捨我其誰的強烈時代責任感,在他們苦苦探索改變舊中國積弱積貧狀態,欲爭取民族解放、解救百姓脫離水深火熱時接受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理論,而這種精神信仰是共產黨人不怕艱難困苦、為人民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朝著建立新中國目標的根本精神支撐,因為他們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是當年共產黨人的豪氣。“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這是方誌敏烈士踐行信仰中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唱。革命前輩們至高精神境界中絲毫不沾一點物慾,在堅持真理、踐行信仰、面對生命取捨時,義無反顧,大義凜然,這是我們新一代共產黨人需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黨早期領導人彭湃同志,家有“鴉飛不過的田產”,如要享受富貴,他躺著就行了。但正因為他堅信馬克思主義,毅然與封建家庭決裂,走上了與原封建家庭背向的革命道路,發動了農民革命。我們的前輩中許多人出身於地主、資本家家庭,是當時的“富二代”,是“少爺、小姐”,但都因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而捨棄了榮華富貴,在他們面前國家民族的重任勝過一切。

  信仰是我們共產黨人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純淨的精神底色。我們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指導下,為國家民族大義、為普天下人民群眾利益而誕生、發展、壯大,沒有一己額外的私利。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到今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始終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鬥。儘管改革開放後一段時間中,我們黨內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消極腐敗現象,一些黨員幹部背離了共產黨人應有的信仰,但那絕不是主流。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鐵腕治腐,高效治腐,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我們欣喜地看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紮實推展,黨風出現明顯好轉,且黨風廉政建設的體制機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管用務實高效的促進長效化、常態化的制度建設已見成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腐朽墮落的資產階級舊思想不可能動搖我們真正共產黨人的信仰。

  信仰是我們新一代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源動力。因為我們共產黨人的信仰,我們曾經做出過莊嚴宣誓。一輩子堅守信仰,踐行誓言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和責任,這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動搖。我們有責任讓人民群眾過上富足生活,有責任振興中華民族,有責任帶領人民群眾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富裕的中國夢。如今,我們已然沒有了老一代共產黨人所經歷的那種艱難困苦環境,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合法權益,有自己的溫馨家庭生活。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樣一些基本原則,那就是人民利益至高無上,大局利益至高無上,工作第一、生活第二,公事在先、私事在後。要經常想想還有許許多多群眾的生活較為困難,他們需要我們共產黨員帶領著脫貧致富,需要我們伸出手扶一把。人民群眾在觀察、審視、評價、監督我們,他們有這樣的權力,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公僕,我們應該為人民群眾做出優異業績回報供養之恩。

  《信仰》觀後感1500字4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裡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幹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時值黨的十八大如開之前,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每集時長50分鐘,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透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製造”的創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真實感人,表現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統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的同時,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價值:信仰問題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是因為信仰不論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而言,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關於行為善惡的最高標準,為社會道德體系提供正確的方向和依據。

  今天,面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面對高校教育的改革創新,信仰包涵的價值整合、文化認同、行為引導等功能和特點,必然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度審視和思考的重大現實問題。作為黨員教師,不僅自己要在觀後更加純潔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更要在實際行動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身份,進一步在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詮釋和教育方面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保持黨員的先進性。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或精神機制,是在某種文化形態下形成的,對人的思維意識、行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導性精神機理,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評價、選擇與行動。因此,信仰屬於精神範疇,是整體的精神姿態和綜合的精神活動,它的指向與歸屬是明確、自覺、積極和主動的,“它給人們提供的是除了知識以外的關於未來的信念,構成人類不斷向歷史縱深延伸和向未來極限挺進的精神支柱”,體現出對改造自然的情感衝動,或是對生存狀態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進前行。

  片中展現的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90年來各個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蹟,無不激勵我們堅定信念,奮發進取,創先爭優。但是,我們也不必諱言,在我們黨8000多萬人的隊伍中,也確實有極個別領導幹部和極少數黨員,“思想上入黨”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幹馬列主義,是否“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是否把從事的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這些問題,言行不一的現象還是有的,極個別人身上這種現象還很嚴重,確實是到了需要“信仰追問”的地步了——即“入黨為了啥”?解決當下黨員的信仰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把黨的“組織理想”真正轉化為個人的理想信念。為此,我們需要超越“個人計算”,要有革命先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那樣的信念與胸懷,真正為信仰而活。具體地說:第一,從超越自我、體現生命無限價值的角度提出每個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不可迴避的信仰問題,這就是“身後給人們留下什麼”,如何於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孫,於公上不愧人民群眾,下不愧崗位職責。

  第二,從黨和國家高度認同的角度建立健全黨和國家的榮譽制度,從制度上落實“千杯萬杯不如群眾的口碑”。信仰在心中,實績需創優。有革命先烈的激勵,有江蘇新時期“三創三先”精神的引領,作為江蘇特質黨員群體的一員,我將在“追問信仰”的歷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黨的十八勝利召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信仰》觀後感1500字5

  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反覆的思索就越會發現它永遠新穎,並不斷增長對它的讚歎和敬仰:一個是頭上的星空,一個是心中的道德。”而共產黨人頭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為人們服務。

  “沒有信仰人會活得很飄”這是時代楷模郭明義的一句話。是的,我也深深的認同他的話,沒有信仰我們總會容易迷失,甚至會對善惡的評判失去平衡。人具有社會性,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我覺得人活著並不總是為自己活著,應該為社會有所作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應該得到統一。一輩子很短,如果用他來謀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一輩子也很長,如果把個人的奮鬥融入人民的利益與黨的事業中那就成為了信仰的堅守,在信仰的堅守和傳承中一輩子就成為了永恆。信仰是對萬事萬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堅定不移的認定。因此,我覺得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擁有信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信仰,有向善的信仰,否則會使人踏入絕境。在當代我覺得對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就是正確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在近代飽受欺凌的苦難的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救國不惜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是什麼支撐著他們的這種精神?我認為是一種信仰,那就是為國家人民幸福生活奮鬥的信仰。在1921年,一件開天劈地的大事變發生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它為國家和人民帶來了黎明的曙光,也燃起了無數人的希望。無數的共產黨人讓我明白了信仰的偉大力量是多麼的無窮。也真是這種信仰實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築造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信仰使得生於大地主家庭本可享受榮華富貴的澎湃放棄對農民的剝削,主動消除剝削制度,成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成為一個為人民謀利益的領袖,並最終獻出自己的生命。信仰可以使十五歲的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信仰使一位平凡的戰士——雷鋒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他是平凡中的偉大,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要昇華成雷鋒式的一滴水,是需要用信用去淨化,用奉獻去呵護,用執著去努力。當代雷鋒郭明義也是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作出不平凡的貢獻。如果說在革命運動高於天的時代誕生的英雄為共產黨人的信仰繪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湧現的典型為共產黨的信仰構築看精神高地,那麼新時期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總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鋒則展現出共產黨人為黨的永葆先進純潔和優秀的歷史畫卷。有人會覺得共產主義信仰太過於虛無與飄渺,我想他們看了《信仰》紀錄片之後便不會再有這種感覺。對於共產黨的信仰雖然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是本質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的崛起而艱苦奮鬥。在和平年代我們不需要像過去戰爭年代無數的令人敬仰的革命先烈那樣,拋頭顱灑熱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是當代共產黨人的信仰。人民,就是共產黨員的上帝,所以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樣神奇。

  王進喜,焦裕祿,孔繁森,錢學森,鄧稼先……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員為中國建設新中國付出了他們價值。我們不必追求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只要用我們自身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他人來作出自己的貢獻並證明在中國大地上還有這樣前撲後續的共產黨員為人民和黨的事業努力著,讓人們相信這是真實的。我覺得這要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信仰,那麼建設一個和諧的、健康的、繁榮的、民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便會實現。看了這個記錄片之後,更加堅定了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堅定了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信仰。在我的心中深深植入了人民這個核心,我將會在日常實踐中貫穿為人民服務的核心併為之奮鬥。

  《信仰》觀後感1500字6

  信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被中國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簡單的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信仰》是CCTV推出的歷史文獻紀錄片,影片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員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原因,紀錄片分三級,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再中國的建設三個歷史時期。其中提到的優秀共產黨員較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黨員:彭湃、雷鋒、楊善洲當年的“富二代”彭湃家是擁有1500多名佃戶的大地主家庭,25歲的他當著一萬農民的面,將一箱子田契鋪約一張張燒燬,按現在的折算他燒燬相當於現在近4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他擯棄了“謀官爵、耀門楣”的思想,他想的是發動農民運動,改造舊社會,宣揚馬克思主義。雷鋒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他經常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到部隊駐地附近車站,扶老攜幼,迎送旅客。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楊善洲退休後沒有去享樂,而是在雲南保山種樹22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2010年春天,楊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種植起來的,已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捐給了國家。記錄中的這三位優秀黨員,其實他們能做到放棄追求功名利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因是他們信仰共產主義,舍小家為大家,不愧為黨員中的模範。我將向他們學習,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發揮自己所長,更好的為公司服務;提高學識水平,勇於創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信仰,來自人民群眾的力量——紀錄片《信仰》觀後感觀看了紀錄片《信仰》的第一集,感觸良多。抽空看完餘下2集後,筆者被其中珍貴的畫面感動了,真實的歷史被一幕幕的再現,不爭的事實再度呈現在我們眼前。

  80年代後的筆者,早已久已不聞槍炮聲,血腥味,除了兒時學業上得知的部分關於那個年代的資訊,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那個為信仰敢捨身的年代,我們偉大的黨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這一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這一時代的種種,我們卻知之甚少。近年來,傳說中國人越發缺乏信仰了。在古代,種種意識讓中國人相信,奉若神明,且懷崇敬之心,尊崇有加。且這些信仰大多鼓勵人們懲惡揚善,信奉因果報應,從而使古代的中國人做人處事總是還有一個底線。

  但朝代更迭,帝王變幻,信仰隨著在位者的喜好而改變。慢慢的,百姓也不再盲目的信服和跟從了。久而久之,在外邦人士眼中,中國人沒有信仰之說也漸漸興起。然而當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我們才發現,其實中國並不缺乏信仰,中國式的信仰讓整個世界都歎為觀止。當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提出了客觀歷史下的三大斗爭任務;當毛澤東題寫“為人民服務”,又把中國革命真正的意義寫得更實。當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共產黨宣言》為理論基礎,提出了為中國老百姓謀福利的宗旨。這一切切都是是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為自己謀幸福,爭自由,為中國創未來。我們的信仰何其單純又何其偉大。信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被中國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簡單的五個字“為人民服務”。當前輩們前赴後繼地去捍衛這句話,為我們的美好生活而捨身忘己時,我們做了些什麼?現在的我們,有時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也曾在貌似一片祥和的氣氛中渾渾噩噩,喪失了鬥志;或者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驕縱了對自己的夢想,不再重視規則,愈發散漫不羈起來。信仰,被我們踩在腳下,夢想,被我們拋在腦後,我們可曾為前輩們經歷過的那個時代而羞愧?可曾為劉胡蘭那句“怕死不是共產黨”而震撼?可曾為張思德幫助戰友犧牲在窯洞而感傷?當信仰被矇蔽,人們失去前進的力量,人民的苦痛、生死被輕視,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真的樂意做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麼?在《信仰》中,有這麼一句話:人類的發展史上,在世界各國的政黨發展史上,中國人對信仰付出的代價之慘烈絕無僅有。

  中國人在追隨信仰的道路上,創造的奇蹟絕無僅有。好了不起的“絕無僅有”,好難做到的“絕無僅有”,這麼簡單的四個字,在歷史長河中卻是激盪沸騰的一股浪潮。恰逢建黨91週年,我們重新說起“信仰”,回顧那個年代中國人民為了信仰付出的努力,用那份信仰帶來的種種,敲醒我們腦海中已經沉睡的雄獅。不要繼續在甜蜜中酣睡,也不要被眼前美好的生活矇蔽,我們能忘記肩頭的重任。請記住,我們依託的是什麼!我們的發展靠什麼!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什麼!“為人民服務”!讓我們繼續眾志成城,繼續在這和平年代揮灑屬於我們新的篇章。

  《信仰》觀後感1500字7

  衛生局局黨組組織全體幹部職工於4月19日觀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該片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3集,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透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信仰》反映了建國初期王大鍬、張秉貴、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以及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湧現出來的沈浩、蔣築英、郭明義、徐虎等模範人物,他們是在信仰旗幟的感召下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他們是黨的驕傲,民眾的楷模。歷史時期的優秀共產黨員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使我潸然淚下,透過《信仰》的觀看,特別是眾多英雄模範人物的演繹,認為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所需要一生堅守的是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一個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為之追求的目標,就會為追求真理而奮鬥,為人民謀利益而感到自豪。那麼,信仰是什麼呢?

  信仰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了無數人前行的方向。信仰帶來使命,使命伴之以奮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信仰,信仰是什麼?偉大的革命先驅者孫中山曾經說過:“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思想貫通了以後,便起了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信仰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使千千萬萬的熱血兒女凝聚在一起,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輝煌勝利;在國家與民族的復興過程中,這種信仰的召喚同樣起到了關鍵作用。回首黨的光輝歷程,歷史的天空上群星閃爍,星光燦爛。從他們身上綻放出的信仰光芒,猶如一座座燈塔,照亮著我們的人生,滌盪著我們的靈魂,有位哲人曾說過,未經思考的人生是虛度的人生,等於沒有靈魂,不值得一過,而人生的最高思考,就是信仰。信仰就是一個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持有。信仰,是一個國家奮勇向前的明燈,是一個民族百折不撓的支撐。有人講,有了信仰,山峰也可以在大海上漂流。這話聽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卻道出了信仰在人生座標中的神奇偉力。錚錚鐵骨的鄧中夏,“把骨頭燒成灰我還是共產黨員”;慷慨就義的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李大釗被反動派三上絞架,卻依然大義凜然:“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這一切的一切,正源於他們心中都有一把人生的標尺——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

  信仰不是痛苦的折磨,而是前進的動力,是我們人生的航標,只要有信仰就會有目標有夢想便會有方法有結果,成功的種子便會在我們心底慢慢發芽,成長。“勇氣、力量、靈感、和諧,這些想法取代了原先的失敗、絕望、匱乏、限制與嘈雜的聲音。個體的生命將被新的亮光所照耀,生命因而有了新的意義──它得以重塑,充滿了歡樂、信心、希望與活力。”我們得以肩負著責任和信仰,快樂的成長。

  把責任當成一種信仰。任何人都有追求榮譽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價值。而要把這種理想變成現實,靠的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愛崗敬業,勇於奉獻。歌德曾經說過:“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我們作為特殊職業的一群人,我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和壓力,我們的高風險低收入,我們的高投入低地位,許多同志紛紛動搖,我們的.隊伍在不斷地縮水。愛崗敬業是每一個員工的高貴品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沒有生命,一切無從談起。而我們的工作,事關人民的健康與安危,事關國家的興旺與繁榮,醫大者仁心仁術,“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既然選擇了醫生,那就要懸壺濟世,救人危難。我們既然選擇了就應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堅定信仰就會成功。

  《信仰》觀後感1500字8

  “生命,需要一個支點,正因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經有了支點,就會強勁起來,就會挺拔和旺盛起來。”信仰是黨員幹部最基礎、最重要、最給力的“生命支點”。共產黨人的信仰之燈長明,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黨的事業才能不斷創造輝煌。

  近日,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紀錄片生動的故事、先進的典型、感人的細節,觸動著、啟示著、鼓舞著每一名黨員幹部,又一次夯實了他們的“生命支點”。

  信仰,於民族是凝聚民心的精神,於政黨是政黨精神的旗幟,於國家是國家意志的核心。於人,則是人生行為的支柱,是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持有。無論哪個時代、哪個社會,每個人都會有著自己這樣或那樣的信仰,有的信神,有的信佛,有的信教,可謂五花八門、名目繁多。

  共產黨人從來不缺少信仰。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當然不會信仰那些神靈尤物。共產黨人有著人類最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種信仰是共產黨人世界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反映,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思想基礎,是戰勝艱難險阻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無論是在戰爭年代的犧牲,還是在建設時期的奉獻、在平淡工作的堅守,都是他們對信仰的真實寫照。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用不一樣的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堅定信仰、踐行信仰的共同主題。

  然而,在價值多元化、社會物質化、經濟市場化的這天,有些人迷失了信仰。近年來,一些黨員幹部抵擋不了金錢、權力、美色等糖衣炮彈的誘惑。當他們身陷囹圄之時,都會在懺悔書中寫到,由於自己放鬆了學習和思想改造致使理想信念淡化,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最終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些黨員幹部遲到的懺悔,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的變質是從信仰缺失開始的。失去了應有的信仰,就如失去靈魂的軀體,如行屍走獸。他們的失足,也足以讓每一位黨員幹部自警自省。

  支點一:信仰是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人無信不立,黨無信不誠。《信仰》故事中的革命先烈之因此永垂不朽、成為人們的精神偶像,就在於他們對信仰的赤誠,甚至為了信仰能夠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他們用信仰立身做事,可歌可歐。為官先要做人。黨員幹部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從焦裕祿到楊善洲,從孔繁森到王彥生,支撐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輝煌人生的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而一些幹部之因此犯錯誤,恰恰是正因內心深處的理想信念出了偏差。共產黨人只能一個心眼,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決不能搞“三心二意”,否則,就會出問題,甚至步入迷途走向犯罪。

  支點二:信仰是幹事創業的力量源泉。人無信不力。人的力量的強大並不來自於強健的體魄,而是來自堅強的信仰。《信仰》故事中的主人翁之因此能夠帶領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豐功偉績,關鍵在於他們用自己的'信仰感染別人,用自己的行動帶領別人,積聚一切向上向善的力量,產生了共產黨人信仰的“雲效應”。然而現實中,有些領導幹部沒有群眾效應,說話無人聽、辦事無人跟,究其原因,就在於自身信仰出了問題,得不到人民群眾的認同。因而,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務必堅定信仰,釋放信仰的熱量和能量,傳遞、倍增、紮根信仰的巨大力量,構成上下幹事創業的蓬勃生機。

  支點三:信仰是價值取向的平衡點。人活著就要有個價值取向。沒有信仰,價值取向就會偏離。黨員幹部不是神仙,作為“社會人”存在,也會有物質利益需求。如果信仰不堅定,就會在思想上左右搖擺,進而抵擋不住各種誘惑。當前,大多數共產黨員的信仰是堅定的,理想是崇高的。但是,也有一些黨員幹部道德失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滋生和膨脹,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歸根結底還是信仰模糊、信仰缺失所致。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堅定信仰,是黨員幹部義不容辭的職責。《信仰》是一面鏡子,將激勵著每一個人奮力前行。生命也許短暫而脆弱。“為了信仰奮鬥終身”。在生命的長度、寬度和厚度之間,我們不放下長度,但是更要拓展寬度、增加厚度,讓生命支點更加堅實,讓生命軌跡更加完美。

  《信仰》觀後感1500字9

  看完《信仰》這部紀錄片,有一些感觸和想法。自五四運動以來三個歷史背景截然不同的時期,中國共產黨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存在差異的政黨構成與成分,政黨路線和策略變化多端,然而其核心凝聚力卻保持一以貫之的存在。在這部紀錄片中,這種凝聚力被概括為“信仰”。共產黨的信仰由具體與抽象兩個層面構成,前者一般結合於國家民族的特定任務(獨立解放、建設、發展),後者則涉及個人道德(忠誠、堅毅)與理想(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從片中彭湃到楊善洲時間跨越近百年的數十位最優秀的共產黨員身上所凝結的,無一不是雖然表現各異但內涵相近的此種“信仰”。

  作為現代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面臨著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多方面繁複的自我調適任務。如何在此種背景下延續片中所強調的共產黨傳統上的信仰,既關係到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發展的前景,同樣也影響著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有力執政黨的靈魂基石。不可否認的是,在急速變化的治理環境及任務要求面前,任何一個現代執政黨都能感受到現實沉甸甸的壓迫感;不能適應並作出及時調整的政黨,則意味著執政生命潛在的終結可能。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治理物件空前的擴大與平面化使得“塑造”的作用日益下降。這意味著,在樹立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應有“信仰”上,新的視角與思路存在需求。

  信仰的珍貴恰恰得益於它的稀缺性,這是一個根本性的事實。它造成了另一個事實是,真正擁有這個層次標準並貫之以相應行動的人少之又少。然而,第三個事實同樣存在,即信仰的建構自身存在著超越性,它低估了自身的內涵,卻高估了載體的能力。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信仰以一個寬泛而籠統的狀態存在反而削弱了其感召力,因為它不能與日常生活產生共振。被人為拔高與模糊的信仰是無效率的意識形態,這類似於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冗長而繁雜的宗教儀式及邏輯,它試圖取代更有效的解釋模式,代之以模糊而生澀的抽象宣示,一定程度上勢必與日益萌發的個體意識相牴觸。所以,在看完《信仰》後,我的一個啟發是,信仰理應享受一個更微觀層次的話語環境,即個人責任。

  個人責任並非割裂於公共責任,它是公共責任在另一個層次上的形象。縱使以共產主義這般宏大的視角觀摩,其聯絡依舊緊密。每一個人所能掌控的是個體行為,再由之產生個體影響。無數的個體行為是構成歷史最小的分子。個體責任的解釋力來源於其具象化,例如當醫生和軍人同時在一個公共場所出現,他們所必需遵循的規則和秩序是相同的;但在自己的職業領域,這一點卻是不同的。他們所履行的個人責任是對公共責任的最優回應,這同樣可被認為是共產黨人應有的信仰。較之傳統,它並非受到了“取代”,而不過是“與時俱進”的表現。信仰適度的“稀釋”將加強黨在新時期的執政基礎,它不必再飽受“虛無縹緲”之苦,而建立了更簡單卻更有效率的意識形態影響。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討論個體責任和公共責任之間的區別和聯絡,以及界定和推論,都尚屬難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信仰”是時候真正地從會堂裡走出,開始切實地為人民服務了。

  我們擷取了片段的紅色記憶,一起來思考,馬克思主義對這一代渴望拯救中國的熱血青年意味著什麼?又是什麼支援這些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員奮鬥、抗爭一生?

  是信仰。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蹟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裡的一盞明燈,90多年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與人民心連心,為旗幟添風采,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於風雲變幻中風光無限。

  先輩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新時代的我們依舊需要信仰,需要用信仰堅定我們的信心與恆心,用信仰堅定我們社會主義的步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