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精選6篇)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精選6篇)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1
俞敏君,男,中共黨員,全科主治醫師,現任松江區泖港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從事公共衛生工作,被評為2016年度“松江區建設健康城區先進工作者”。工作20幾年來,俞敏君始終秉持初心,默默奉獻,以過硬的專業技術、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敏捷的工作思路保障著社群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3月,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他挺身而出,衝鋒在戰鬥的最前線,在泖港鎮的各個角落留下他奮鬥的身影。
迎難而上,做聞風而動的“追擊者”
永葆初心跟黨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俞敏君始終把個人的工作融於黨的事業,把個人的追求融於患者的需求,時刻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戰“疫”打響後,作為社群核酸檢測陽性複核追蹤取樣小組負責人,俞敏君迎難而上,與時間爭先、與病毒賽跑。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放下對家中父母和一對雙胞胎孩子的牽掛,天天吃住在單位,帶領團隊成員一刻不停地奔忙在複核追蹤的路上。從一個個村居大篩查、一幢幢封控樓道上門取樣,到大篩查後複核初篩陽性人員的取樣,這些工作風險大、時間緊、任務繁重,可是俞敏君沒有退縮,化壓力為動力,加快速度鎖定目標,守護萬家安康。
那段艱難時期,俞敏君保持24小時手機線上,以便第一時間接收上級工作指示,及時回覆各類取樣資訊並落實取樣任務。晚上出發取樣,次日早上回單位是常有的事。從村居到小區,複核工作不僅需要腦力,更考驗人的體力和耐心。無論接收工作任務還是梳理取樣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俞敏君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工作細心,服務更貼心,遇到團隊成員有困難的,總是主動關心,盡力照顧好每一個成員。
勇挑重擔,做防控路上的病毒“捕手”
疫情防控進入攻堅階段後,泖港鎮成立了一支環境消殺隊伍,俞敏君既是指導人員又是消殺人員。消殺隊伍是衝在最前面的隊伍之一,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遇上人手不足的情況,他時常揹著幾十斤藥水桶跑上跑下,在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的全副武裝下,對確診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家裡以及鄰近的外環境進行全面消毒,做到不留死角。
作為指導人員,俞敏君經常下到村居、環衛所對消殺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包括不同場所採用的不同消毒方式、消毒的頻次與要點、消毒液的濃度配比及其配置方法、消殺的注意事項等,每個工作流程他都耐心細緻講解,做到滴水不漏。
負重前行,做抗疫路上的“逆行者”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中心陸續負責一些集中隔離點的醫療工作。每一次場所籌建、場地佈局、人員培訓,俞敏君都參與其中、親力親為。資訊組、醫療組、消殺組、志願者組、酒店工作人員組,每一個工作組的成立到工作流程細化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集中隔離點,他的角色隨時在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兩者之間來回切換。
俞敏君就像一位大家長,集中隔離點有他指導,工作如有定海神針。記得有位小女孩入住隔離點後心理狀態不穩定,俞敏君得知情況後,馬上上門安撫她的不安情緒,並第一時間聯絡她的父母過來做思想工作。經過他的一番努力,女孩的情緒恢復平穩並順利完成了14天的集中隔離。在集中隔離點工作,有時要待上一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家,但俞敏君從來沒有抱怨過,總是樂觀地做著每項工作,這種工作態度也感染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只有信仰,才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鬥,才使生活更加充實。”這是俞敏君常說的一句話,更是他這次抗疫工作的真實寫照。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情懷,一個管理人員的果敢,一個醫生的職業操守,落實著社群疫情防控的每一項工作。如果黨組織是一個熔爐,他就是那塊需要錘鍊的鐵,全身心地投身於偉大而光榮的衛生健康事業之中,用愛落實責任,用行動踐行誓言!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2
“我們一週內把公司核酸檢測的能力提升了5倍。”“醫院管理9個方艙,服務4個隔離點,派出3萬人次取樣,採集了3000萬份的核酸樣本。”“我告訴每個人,志願者唯有純粹,方可致遠。”……6月21日上午,浦東新區舉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本輪疫情期間演繹偉大抗疫精神、集中詮釋城市精神品格的典型代表從抗疫一線走到臺前,講述了他們的經歷。
這場“大上海保衛戰”中,醫護人員是最先響應的群體之一。9個方艙、4個隔離點、1個護理醫院、3萬人次、3000萬份樣本——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義漢羅列的不僅是資料,更是所有投身抗疫工作醫護人員的艱苦付出。
“我們醫護人員疲憊的身軀但是勇毅的眼神,至今震撼我的心靈。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會說,白衣執甲向險行,生命欲燃濟蒼生。”回首這個春天,陳義漢心情依舊難以平靜,“從初春到仲夏,東方醫院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抗疫重任,醫護人員展現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和公立醫院的責任擔當,我深感光榮。”
上海寶藤生物醫藥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樓敬偉講述瞭如何完成臨危受命的核酸檢測“加速度”任務,“如果沒有各方的幫助,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公司凌晨兩點開完緊急會議後兩個小時內,相關部門調配的首批35臺裝置到達實驗室;當天晚上100臺機器到位,氣膜實驗室模組也從全國各地急送而來,硬體通量硬是在一週之內實現了大幅擴容。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口,則由浦東新區文明辦、區志願者協會緊急協助,在浦東文明、浦東釋出等多個平臺釋出志願者招募令。短短1個小時,首批來自張江藥企的志願者18人就已入駐實驗室,當天合乎條件能夠參與排班的志願者數量就超過200人。
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凝聚起同舟共濟、共守家園的精神力量。本次抗疫鬥爭中,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劉哲昕主動加入小區志願者團隊擔任搬運組組長,還拉起了一支“精銳隊伍”,為居民搬運生活物資。“等到未來歲月靜好的時候,想起自己曾出過一點點力,內心也會平靜而快樂。”他說。
“面對這一輪的疫情,區委、區政府全戰線統籌文明建立、社會宣傳、志願服務等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大上海保衛戰’。尤其是對於典型人物溫暖無私、勇於奉獻的高尚精神品質的傳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部長黃瑋表示,一個典型就是一束光,希望透過他們的講述進一步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並透過精神文明建設來凝魂聚氣、凝心聚力,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城市重整行裝再出發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3
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疫情面前每名醫務人員都是一名戰士!這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當代青年勇於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松江區新浜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綜合病房護士長龐紅宇就是其中的一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她積極參與集中隔離點、核酸取樣點、疫苗接種點等方面的防疫工作,只要黨組織需要,她每次都是第一時間響應號召,衝在抗疫第一線。
率先垂範,展現黨員風采
3月初的凌晨寒風凜冽,龐紅宇與同事們來到了位於九亭鎮某小區門口進行核酸取樣,作為取樣小隊的領隊她接到了一個艱鉅的任務:完成2000多居民的核酸取樣任務!3人掃碼3人取樣,她有條不紊安排著工作,指導志願者將混亂的人群變成了整齊的3支隊伍。當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她會耐心和對方溝通、解釋,取得對方的理解;當遇到小朋友鬧情緒時,她會細心指導家長並小心地取樣,減少小朋友的不適感;對無法下樓的居民,她還協調1組人員上門取樣,解決了居民下樓難的問題。從凌晨3點多一直持續到上午9點多,沒時間吃早飯、上廁所,大家都咬牙堅持著。等到居民逐漸減少,她指揮工作人員分批次進餐和休息,避免了核酸取樣的中斷。居民們對他們的工作連連稱讚:“醫務人員太辛苦了,連早飯都來不及吃!”得到居民們的肯定,她覺得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此輪疫情,應急核酸取樣工作變成了醫務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應急核酸取樣隊員的她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取樣點上,長時間的取樣動作讓她腰痠背痛,每次出發前她都把止痛藥膏貼滿後腰及手臂。同事們看她那麼拼命都笑稱她為“龐鐵人”,她笑著回答:“我是一名黨員,黨員肯定得往前衝啊!”
晝夜不停,彰顯醫者擔當
4月2日,還在新浜鎮某個村裡取樣的她接到工作任務,需要她馬上前往新開的集中隔離點駐點擔任醫療組負責人。接到任務後,龐紅宇加快速度完成手上工作並立即驅車趕往集中隔離點,到達點位後她迅速開始投入工作:檢查三區兩通道、汙水管道、地漏、房間內設施、醫廢點、一脫、二脫區等。由於點位人手不足,她幫忙一起搬運、歸類、整理防疫物資。第二天下午3點,兩天一夜沒閤眼的她迎來了集中隔離點的第一批被隔離人員。隔離人員入住後,遇到看病配藥困難等問題,她就聯絡醫院,利用微信平臺幫助隔離人員遠端掛號、配藥,解決了燃眉之急。
為了更好開展工作,有時她只休息2、3個小時,連吃飯都顧不上。她嚴格指導點位上的醫護人員、酒店客房組及其他工作人員做好相關防疫工作、落實院感防控並組織相關人員培訓、考核等。她用負責、嚴謹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集中隔離點上所有工作人員的認可。
細處做實,體現醫者仁心
“你好,這是我爸爸的接種碼,他90多歲了,腿腳不方便,請問你能幫忙到他身邊接種嗎?”“可以的,請你出示一下他的身份證,報一下手機號,我準備完物資就過去給他接種。”這樣一位特殊的接種者拉開了當天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序幕。龐紅宇跟隨著老人兒子的腳步,來到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身邊。天氣冷,老人穿得比較厚,注射疫苗時不是很方便,但是在龐紅宇的指導下,老人順利完成了接種,她細心交代著注意事項,囑咐完後回到了注射區。這樣的場景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在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專場,而這也只是她工作中出現的一個小插曲,事情雖小卻溫暖人心。一路走來有心累、有病痛、有困難、有歡笑、有委屈,但這些都打不倒她,心中的信念支撐著她,胸前的黨徽時刻提醒著她:自己是一名黨員,要衝鋒在前,起到標杆作用。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黨員在危難時刻要挺身而出的誓言。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4
2022年“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河南好網民”主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為充分展現河南廣大職工立足工作崗位,無私奉獻、忠誠敬業的寶貴品質,河南工人日報聯合省總女工部、網路部和省教科文衛體工會推出“抗疫故事——致敬逆行者”系列報道,用他們的事蹟為河南廣大職工正能量代言,引導廣大職工網民助力網路文明建設,共建美好網上精神家園,激發廣大職工凝聚智慧和力量為中原更加出彩書寫華麗篇章。
5月21日上午,上海周浦醫院召開歡送會,為圓滿完成階段性抗疫任務的河南省胸科醫院援滬醫療隊致以感謝。當前,上海疫情攻堅戰慢慢逼近尾聲,千里奔襲、相守偕行的全國各地醫療隊,奪取了大上海保衛戰的全面勝利,正陸續撤離。短短的50多個日日夜夜,隊員們不懼危險、不辭辛苦、晝夜奮戰、繆力同心、共治共享,為上海疫情社會面動態清零做出了積極貢獻。
實踐證明,動態清零是最優選擇,是疫情防控務必守住的底線。河南省胸科醫院援滬醫療隊臨時黨支部不猶豫、不動搖,在李清華書記帶領下,第一時間統籌做好核酸取樣、轉運、收治、移交方艙、轉戰定點醫院等各項工作,甘當逆行者,做一個用自己生命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新時代的“接力者”,努力做到新冠陽性患者零死亡,新冠無症狀、輕症患者零加重,總結出的牢牢抓住“強化三張表、病人床頭交、感控防暴露”三個關鍵環節的做法,得到了新冠陽性患者和同行們的稱讚,為大上海全面“康復”注入了“強心劑”。
“暴露在新冠陽性房間裡,每時每刻都要與患者貼身服務時,你怕嗎?”“口罩掙脫、被針頭刺破,發生職業暴露危險時怎麼辦?”“這樣實實在在的風險圍繞在你的周圍,還能盡全力救治病人嗎?”“疫情之問”在186名援滬醫療隊員點點滴滴的守護中找尋到合格答案。
人心齊,是新冠病毒困於牢籠的“殺手鐧”。一封封請戰書猶在眼前,一句句讓我上、跟我來還在耳邊,那些臉上寫滿剛毅的柔弱女子,和同仇敵愾的男子,披甲在身,猶如天兵天將,掃除了心中恐懼的陰霾,阻斷了奧秘克戎變異株慌亂的腳步。披堅執銳,不止是勇敢,靠的是黨建引領、組織關愛、統籌佈局、精準診療、貼心服務、和暖心行動,是騰不出手時為你係上衣釦,是隊員生日時的一塊蛋糕,是想家時的一碗燴麵,是勞累時一個可以靠一會兒的肩膀,是為你扶正面屏的胳膊肘,是不用喊口號就能合力為病人翻身的四隻手,是40多名黨員和102名火線遞交入黨申請書熱血兒郎的錚錚誓言……互幫就是自救,抱團方能取暖,在一群寫著“河南胸科”防護服挺身擋箭的守護下,就會有早日復工復產,就會店面大開迎接四海賓朋。
豁得出,是新冠陽性轉陰的“定盤星”。“大白”也是爹媽的乖寶,有的也是家中寶寶的父母,她們舍小家為大家,與病毒和傳播鏈搶速度,與焦慮和基礎病奪營養,遏制了疫情擴散,擊潰了老年人群體不好治的傳言。於是,上海街頭小巷就有了採集核酸的“夜行人”,方艙和定點醫院隔離病房中有了只能從身上符號分清楚的大夫、護士,從一次又一次“應趴盡趴”的鼓勵聲中消除了怨氣,從脫口而出的阿婆、儂好中獲得了患者的讚譽……儂居長江頭,阿拉長江尾,這群說慣了“中”字的河南人,沒有做置身度外的“觀光客”,也沒有選擇“躺平”的“佛系人”,步履是同樣的鏗鏘有力,腰板是整齊的銅牆鐵壁,讓人間大愛在這裡走心,讓突擊隊在這裡鍛鍊成長。
跟進快,是做好感控的“護身符”。病人需求越緊急,嚴格措施越細緻。“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有能力救治患者。”這是李清華書記的工作要求,“感控安全是生命線。”這是雷磊主任,蘭雲霞主任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更是丁成智主任、護士長朱永慧、王寒秋作出的責任承諾。於是,穿脫防護服是否正確有了“執法官”,終末消毒是否徹底有了“監督員”。其實,大家都知道,正是因為醫護隊員有了強忍數小時的“不方便”,才換來陽性患者解封的更方便。比委屈還委屈的,是厚重防護服來回穿梭的背影,比耐心還耐心的,是病情分析會上一個個乾啞的喉嚨,比疲憊還疲憊的,是有傷相互舔、有難一起扛的“河南力量”。陣痛總會過去,傷口終將結痂,相信大上海經過這一次心靈洗禮,必將等到愛心傳遞的暖意包裹,迸發開必將鮮花爛漫、醉人心扉。
黃浦江的波浪聲聲拍打著,東方明珠的彩燈依然閃爍著。沒有跨不過去的坎,沒有遊不到盡頭的河,那曾經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標定型腳踏車,在工業、科技、經濟方面創造了國內多個第一的大上海,仍就是疫情小插曲過後引吭高唱《國歌》的引航者!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5
4月初,根據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關於全力支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援滬醫療隊緊急動員,組建醫療隊集結出發馳援上海。
致公黨皖醫支部黨員陳興無系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副教授,他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醫療志願者隊伍,並於4月6日與隊友們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線,正式進駐上海崇明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整建制接管D區。
陳興無與隊友們夜以繼日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他們通力合作,最佳化醫療、護理、後勤保障等流程,進行對症治療、病情監測,給予每一名患者精心診治和護理,輔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勵,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愛。至4月11日,D區已收治在艙患者692人,為安徽省4支援滬醫療隊收治患者最多的團隊,在復興館方艙醫院中率先實現滿艙。在艙患者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位68歲老人,年齡最小的8歲。
陳興無博士師從鍾南山院士。從事醫療事業20多年,在本職工作中,愛崗敬業、熱情服務病人,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作風,奉獻自己的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陳興無響應院領導號召,積極投入到疫情控制與救治的'最前線,多次參與發熱門診疑似病例排查、會診工作,全力配合醫院防控領導小組應對疫情。作為一名致公黨員,他積極參與支部組織的各類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多次前往金寨縣前畈村開展“服務百姓送健康”義診扶貧和皖醫統戰部組織的“踐行十九大精神,同心送溫暖,走進龍泉村”義診活動。2020年被致公黨安徽省委評委“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
陳興無現已50多歲,平時不善言辭,但他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默默地用奉獻彰顯白衣戰士的責任和擔當,用平凡的身軀築起生命健康的防線,為打贏上海抗疫攻堅戰貢獻力量。
上海抗疫志願者事蹟材料6
疫情來勢洶洶,一夜之間,上海按下了暫停鍵。保供,成為最重要的民生話題之一。
緊要關頭,有召必應!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於最吃勁、最關鍵的階段,全市約有14萬名志願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在厚厚的防護服和護目鏡包裹下,全副武裝的他們每天穿梭在各個小區。
這是一張張無法被人看清容貌的臉,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只見他們穿著防護服進進出出,爬上爬下,全身溼透。
在這場嚴峻的“戰疫”考驗中,志願者們正和廣大基層幹部一起承受巨大的壓力,衝在了第一線。
天剛矇矇亮,家住上海嘉定馬陸鎮的高偉趕忙從床上爬起。這天是3月31日,是高偉作為志願者趕赴馬陸鎮雙單路上一封控小區做志願者報到的日子。
高偉開始認真地做消殺,然後熟練地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頭罩、口罩等防護裝備,他發覺身體一下沉重許多。一番收拾後,對著鏡子,他比了個愛心,用他那不清晰地發音,艱難地說出“加油”二字。
10歲那年的一場意外損傷了高偉的聲帶。防護服和口罩加身後,他隔著防護屏障溝通更顯費勁,因為這需要更大的音量,更清晰地用力發音表達。但高偉說,這些困難磨滅不了他主動投身抗疫一線,回報社會的信念。
這幾日的上海有些倒春寒。一大早,高偉騎著共享單車奔向了他接下來幾天將要投身的“戰場”。
上午8點不到,這位背後寫著“小偉”再畫上愛心符號,化身“大白”的高偉已提前到達,出現在小區核酸檢測預準備現場。這天,他的工作服務時間將是24小時。根據安排,疫情特殊期,實行的是工作24小時,隨後再休息24小時的特殊工作制。
接下來的幾天,他將負責封控小區內的陽性確診病例同住的次密接樓。而這天上午,就有醫護來到小區,要對封控樓內的全體居民做一次核酸,高偉負責的封控樓則是由醫護上門進行核酸檢測。
高偉要做的,是提前對這樓內260餘名居民做好宣傳,在群內及時釋出告知,確定大家的需求,有無特殊情況,並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核酸檢測二維碼登記。一切忙完,他又迅速加入守樓執勤,維持現場核酸秩序,防止有人員走動產生交叉感染。
來自江蘇泰州的小鎮青年高偉,在這場上海防疫戰中,已是第二次積極投身參與志願者工作了。此前的20多天前,他在楊浦區一封閉隔離酒店內做志願服務工作,在解封短暫休息了2日後,由於此前提前在上海志願者網上提交了申請,他也很快接到了新的工作指令。這次,派給他最新的志願服務去處是嘉定區馬陸鎮。
這次的支援地離高偉的住處不遠,他覺得自己還挺年輕,這種不分晝夜,24小時值守在樓棟下的工作還能勝任。和他搭檔的,還有另一位“大白”戰友,除了執行封控任務,他和同事需要在業主群裡耐心安撫居民情緒,並宣講防疫政策,但是,一整天下來,還是得面對進餐不能準時準點,吃著變幹變硬的飯,上廁所不便,偶爾間隙才能喝上一小口水等等問題,但高偉並沒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上海戰‘疫’不停,我就不停。”
為居民解決“小問題”
高偉服務的小區在3月29日就因為有確診而被封控了,封控樓位於小區中間區域,樓內住了近100戶居民。不過,小區早在3月5日就已提前開始了全小區14天的居家隔離,直到3月29日被確定為陽性確診密接樓前,小區曾有過短暫的2次解封。而再度毫無思想準備的封閉,也令樓內的居民情緒有點波動。
作為一名志願者,高偉很快掌握到工作的要點:要有與居民的共情力,儘量努力化解居民的焦慮甚至是怨氣,在有愛心的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
“一想到這棟封控樓裡的居民在默默承受著足不出戶帶來的生活不便,我們在一線就是提供服務,要能真正直面他們的矛盾和問題,這時候,你必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有針對性地去解決一個個看起來很小的問題。”
高偉的工作經驗,來自過往的積澱。就在去年,他還是一家有著20多名員工的專業婚慶策劃公司老闆,2020年,懷揣著創業夢想的他來滬闖蕩,卻遭遇連續不穩定的疫情侵襲,公司在2021年底已經宣告關門結業。這次失敗的創業,讓高偉也揹負了30萬元的債務。
創業失敗,有些心灰意冷的他很需要儘快調整心情。而有著超5年志願服務經驗的他,很快想到應該讓自己忙起來,在調整好心態後,他立馬選擇了投身志願工作。這不僅能讓他感到被社會需要,還能回報和饋贈過往在他成長之路上,給予過幫助的人們。
談起志願工作,高偉自認為是個“專業手”。在組織流程管理、服務細節等方面,高偉強調,要講究“效率”,“細節決定一切”。
組織策劃過多場婚禮,高偉算是個具備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士,而志願活動的要點就是需要和居民打交道,這個活兒的根本就是溝通,如果溝通技巧薄弱,會令工作陷入被動局面。除此外,還應具備有非常好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臨時處置能力,這些都非常重要。
所幸,高偉並不擔心。在這點上,他很自信,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能讓居民接受並聽從他的安排。
“每天,我要第一時間,及時看到社群居委的各種通告,下達通知後,我們要及時對居民進行宣傳,針對居民在群裡各種我的提問,在工作語言上,我也儘量不能回答‘我還不清楚’‘這個我還不知道’‘我們還忙不過來,只有2個人’這樣有推諉、拖延的表達,而是應該馬上快速去核實明確居民要解決問題的核心,通常我會回覆‘收到,我馬上儘快去核實一下’‘耐心等一會兒,彆著急,我去找找看’等。”
聲音因防護服被層層包裹,高偉每次都要大聲說話,才能讓面前的居民聽見,一天下來,嗓子早已沙啞。高偉坦言,由於防護服厚重,長時間的悶熱狀態是嚴峻的考驗。他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從早到晚、來來回回不知多少趟上上下下,搬送的也是比較重的大米、油、水、菜等生活物資,一天下來,裡面的衣服被打溼了,只能等它冷幹。
“我服務的這個社群裡,有行動不便的老人,有需要特殊藥品的病人,也有不太會熟練使用接龍、群付款的老人,而且小區里正在讀書上網課的孩子特別多,協調的也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居民反映,晚上有人在樓道內跑動,有‘咚咚咚’持續的噪音。針對這些鄰里關係、家庭矛盾,看上去很小的問題,我都會及時電梯上去排查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處理完了也及時給大家回覆一聲。”
曾在武漢抗疫
“到崗前,我就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我是為每一位社群居民服務的服務員,這就要求我很快與居民朋友們共情。因為我2020年服務過武漢方艙醫院志願工作之後,也有長達一個月的隔離期,所以,我經歷過被隔離的滋味,自然非常理解居民朋友們的各種需求。”
據高偉的工作經驗,情緒化可以發洩一時憤怒,但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被隔離的市民們,因為“買不到菜”和不確定的解封日期而焦慮。這時,暖心的語言和實質性的行動能化解他們的負面情緒。
在這個特殊時期,志願者,正是一座為市民搭建生活保障的橋樑。
又是一大批市民在網際網路平臺好不容易買到的菜到貨了,今天陸續到貨的物資是團購的蔬菜和肉類、牛奶等必需品。
封控地區要求足不出戶,高偉每天一大任務就是分揀物資、遞送到戶。而這“最後一百米”的配送全靠志願者手動完成。每天推著一個小四輪的拉貨板車,高偉一趟趟地從小區大門口把物資一批批地往小板車上運,再推著走80米左右到達封控樓。這條長度近百米的小區內道,不知道這些天來,他來來回回折返走了多少遍。
“奧密克戎傳播性非常強,不可直接接觸,應該間接接觸。我們志願者協助非接觸式送貨,我要給每一個到手的快遞的外包裝,噴灑消毒酒精,才能安心地送到居民手中,市民要配合防疫,做好防護,足不出戶,才能避免汙染。”
按照統計名單,高偉忙了一上午,才把這一大批貨逐一送貨上門。
除了送貨,高偉的常規工作之一,是需要幫助社群居委分發防疫用品、藥品,抗原試劑盒,挨家挨戶派送,逐一核對,確保每戶居民都能及時拿到。
“我負責過手的,不太可能出現錯誤,錯誤率很小,因為我畢竟細心,仔細核對再核對,錯了就很麻煩。很小的工作也需要非常細緻地去做。”
在上海這輪疫情之前,高偉曾經在武漢抗疫戰場待了3個月。彼時,正值武漢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驗,高偉的志願申請很快獲得透過,他被安排在了決勝戰“疫”的“生命方舟”方艙醫院裡。在那兒,他工作了一個多月,每天直面的都是收治的各類輕症患者。回想起方艙隔離時的一個月,高偉覺得最能感受到的是裡面的氛圍和情緒的變化。用心的溫暖,才能化解病人們的情緒。
回想起過去在武漢方艙醫院的經歷,高偉說,當時的戰“疫”經驗,讓他學會了堅強,他希望封控樓內的上海居民們,也能儘快堅強起來,遵守紀律,同心協力儘快戰勝疫情。
“我也收穫著居民們的各種溫暖”
對於溫暖、周到、細緻的志願者,人們從來不會吝惜自己的點贊和掌聲。
說起這次在居民小區的志願“大白”經歷,來自所在封控樓居民的特別關愛讓高偉尤其感動。
“我們樓也太幸運了吧,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給我們派了一個這麼可愛給力的大白”“小偉,我幫你把米飯用微波爐熱一下,快拿過來”“小偉,我給你準備了咖啡、水、零食,掛在門口,自取哈”……
當居民們在得知,高偉夜間就休息在過道里,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時,馬上有人給他送去行軍床、墊子和被褥,讓他在夜間可以稍微眯一會兒。這些居民們能想到的日常關心,都是對高偉盡心盡責幫助的暖暖心意。
“我的物資儘量自備,儘可能地不給封控樓居民們‘添麻煩’,因為畢竟是特殊時期,我們之間要‘非接觸式’接觸。一段時間的相處下來,我在這個小區居民群裡,越來越多的看到大家的抱團取暖,看到大家同心協力,鄰里間互幫互助,共同戰疫克服困難,把家園守護好的信念,這些都是我非常感動的點,也讓我收穫了滿滿的正能量。”
不過,還是有些事情讓高偉感到遺憾,比如“無法為封控樓內,採買有困難的居民提供物資的幫助,這也是我最遺憾的事情。”
接下去,他還有什麼工作計劃和安排?“等這個小區解封,我就要去崇明的方艙醫院了,那邊的志願工作,我已經列入名單內了,只等這邊結束,我就要儘快過去,估計會去4個月,其中工作2個月,再隔離2個月。”
再談及遠一些的個人規劃,高偉說道,在上海疫情全面結束後,他會離開上海,因為他的日本簽證已經下來了,朋友介紹了一個在日本廣島的服裝設計公司工作的機會。
“不管在哪兒,我覺得上海就好像我的第二個家,在這兒的兩年,我收穫了很多,遇到了非常多值得珍惜和感動的人和事。現在的上海正在與時間賽跑,正進入和病毒較量的關鍵期。我現在的願望是,希望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上海的社會面清零。希望我們一起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再次戰勝疫情,大家加油!上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