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000字

  一、三下鄉活動的意義是什麼

  透過“三下鄉”活動,我們國家把發展經濟、建設小康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為農村中心工作服務,為農民致富服務;把集中活動與經常工作結合起來,抓好集中活動,發揮示範作用,做好日常工作,滿足農民需要;把面上活動與雪中送炭結合起來,突出工作重點,著重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透過“三下鄉”活動,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增強致富能力;透過“三下鄉”活動,使得各部門的業務工作結合起來,服務農民,鍛鍊隊伍,推動部門工作,加強自身建設;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導扶持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事業的繁榮發展。

  二、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

  x月26日我們xx志願服務團的20人帶上行李,帶著各種心情來到了xx完小,開始了我們為期13天的支教之旅。十幾天的支教生活就這樣結束了,不管當初是什麼目的,體驗生活也好,尋求新鮮感也好,或者真的想要奉獻愛心也罷,反正現在滿滿的感動,滿滿的感激,慢慢的喜悅,滿滿的收穫。想象著這裡的條件,想象這裡的環境,想象這裡的孩子。想象這裡的一切,唯獨對於這樣的結果之前是沒有想過的。

  從開始的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習慣,這其中有快樂,有艱辛,有憂傷,更有許多思考。

  第一堂課

  在這裡我主要負責小班的英語教學,孩子們大的有十歲了,小的才3歲,有的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更何況要他們說英語,頭疼不已。一進教室,課桌歪七扭八的,孩子們有的在地上爬,有的乾脆爬到課桌上去了,還有的在過道里互相追打。這情形都快看傻了。沒錯,我的第一堂課就這樣開始了。時間容不得我震驚,只好硬著頭皮上,再怎樣,這是我的第一堂課,我一定要上下去,而且還要開個好頭。一節課下來,嗓子都扯破了,這確確實實鍛鍊了我的耐心及應急處理能力。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將一節課堅持下去的,不過從在這節課裡我發現了一個眼神,是她那求知的眼神鼓勵了我,讓我有勇氣將這節課堅持到最後。從第一堂課的經驗裡我學會了很多,首先是我以後一定要提前趕到教室維持好紀律;其次是一定要備好課,儘量多玩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後是多找機會誇獎孩子,以為你的一句誇獎,孩子就真的那樣去做了;最後一定要在課後多陪孩子們一起玩,熟悉他=他們中的每一個人。

  第一聲老師

  事情發生在我們來xx的第一天,當我們的車還沒駛進學校,就有好多孩子聞聲而來,一路追著我們的車子跑,“老師”,一個5、6歲大小的孩子在我們伸出頭來和他們打招呼時衝我們使勁喊。也不知道是不是喊的我,還是他喊的是我們全體隊員,反正我響響的應答著他的呼喚。這是我來這裡聽到的第一聲老師,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這樣被人稱作老師,“教師”這個自己小時的夢想,現在竟然真的成為“老師”了,心情特別激動。深知一個好老師在一個孩子人生路上的重要性,深知當好一名老師的不易,也深知自己現有的水平,除了激動更有一絲恐慌,要是我沒把他們教好,要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出了任何問題,這都會是一輩子的事,這樣重大的責任可不是我可以負擔得起的,我將深深自責一輩子,一輩子活在愧疚中。所以從那刻起,我就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全力以赴,盡最大的可能將孩子們教好,做好他們人生路上的導師,從此這成了我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份禮物

  我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是一朵野百合。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會送我野百合,興許只是偶然在路上看到覺得好看隨手採來的吧,也興許是知道我喜歡百合,特意採來送我的。反正當時感動到不行,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朵花,雖然沒有花店裡的花包裝精美,也沒有立在田野裡的花來的精神,但這卻是我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是我見過最美的百合。

  對這裡的環境慢慢適應了,和孩子們也漸漸熟絡起來,和這些孩子間發生了太多太多感人的事,看到了每個孩子每個家庭不為人知的一面,經歷了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背後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更充實,得到淨化與昇華。感謝能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我們的印記。

  第一次流淚

  還是那句,那個孩子是我這13天裡最大的收穫。彙報演出那天的演講她哭了,因為想爸爸了。我以為面對這樣的艱苦的條件我不會哭,最後的幾天裡遇到很多煩心的事,歸心似箭,我以為自己已經對這裡的一切漠然了,我以為自己長大了成熟了不會輕易掉眼淚了,可還是控制不住,在樹下哭得比她還厲害。哭她的懂事,哭她的堅強,哭她的認真,哭她的努力,哭她的哭泣,也哭自己的任性,哭自己的思念,哭自己的不堅強。

  在這裡有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人生不就是由這千千萬萬的第一次組成麼?萬事開頭難,這些第一次鍛鍊了我的團隊協作能力;鍛鍊了我對艱苦生活的適應能力;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鍛鍊了我的毅力與耐心;改變了我面對生活的態度。

  在這裡,我知道了什麼叫堅韌、毅力、樂觀、認真;什麼叫生活;什麼叫幸福;這十幾天的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我會好好珍惜的。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以新的視角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手工藝品製作、標本製作、交通大冒險活動、體育比賽、演講比賽、給孩子們洗頭、孩子們排隊吃麵、送孩子們回家、我們一起在山江鎮街道上撿垃圾、我們一起唱歌等飯吃、一起去井邊挑水等等場景還歷歷在目,孩子們的笑聲還回蕩在耳邊,但時間過去了,這些再也不可能重演。

  最後我想說的是感謝,感謝領導能讓我有這樣的經歷,感謝在這裡一起生活的夥伴們的照顧與幫助,感謝這裡鄉親們的熱情,感謝孩子們給的感動。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

  20xx年x月23日至x月25日,我們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部分同學來到江蘇省泰興市新街鎮吉莊小學,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吉莊小學的三天中,我們幫助學校拆遷d級房屋,整理裝訂資料、為小學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在農村裡,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熱衷於教育問題和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現將在活動過程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做以下彙報。

  一、吉莊現狀

  (1)吉莊簡介。吉莊小學創建於953年9月,學校位於新街鎮政府所在地東南面,距鄉政府3公里,坐落在吉莊村中心,未通公路,從學校步行到村級公路約需26分鐘,而步行到吉莊村中心街則需1.5個小時左右。學校服務新街鎮的車馬、杏塘、陸野、嚴堡等五個純天然的小農村,轄區人口3500人,適齡兒童30多人。校園佔地面積xx平方米,有磚混結構教學用房一棟,建築面積20平方米,有教室六間,辦公室兩間(其中一間兼做教師宿舍),沒有磚瓦結構師生生活用房,建築面積50平方米。學校現在有教師人,開設六個年級,現有在校學生xx年9月,周春生到該校任教後,他以一顆火熱的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經過近xx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經營,把學校辦成全鄉同類學校教學質量最高、辦學條件最好、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極具典型的中心學校。但是,全校只有xx個老師。

  (2)吉莊的孩子。

  這裡的孩子雖家境不好但都十分懂事,他們活潑熱情,尊師守紀,在學習上也表現突出。近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全縣各類奧數競賽有xx年級後,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完成自己的學業。

  二、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成為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而且也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在《中國青年報》上他們被看作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的人。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結合家訪以及調查,我們瞭解到,在吉莊小學讀書的xx年在外打工,一般往上海、蘇州、無錫等地,只有農忙時才回家,家裡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務撫養他們。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導地位。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外出打工,使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留在家裡的老人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孩子的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吉莊的孩子在周老師的細心關懷和精心教育下,不僅懂事而且成績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優秀。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一些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能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農村政策問題。

  為貫徹落實黨的六中全會精神,切實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國務院決定,xx年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標是:透過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這一政策的頒佈和實施,不知解決了多少貧困農民的生活問題。但吉莊村的村民,卻沒人知道有這麼一個政策,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他們種的是小麥和水稻,生活過的是還好。在人人都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的社會里,有這樣的村莊,這樣的事情發生,我確實震驚了。對於國家對農村的一些優惠政策,這裡的村民似乎都是一問三不知,這裡似乎已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山寨。國家政府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幫助,只有這樣,構建和諧社會,建立新農村,關注民生,這些國家對貧困農村的優惠政策才可以真正實現啊。

  這次"三下鄉"活動雖然早已結束,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那裡的經濟還不夠發達,那裡的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3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重慶郵電大學積極籌劃了本次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在大學生中反映強烈。作為重慶郵電大學的一分子,我也跟隨我們的“歡豫微塵”三下鄉小分隊積極參與了此次活動。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為了同一個夢想,我們走到了一起,在這裡,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一起探索。風風雨雨見證我們x個人一起走過,相互攙扶,相互依賴,日日月月見證我們曾經相視而笑,相擁而泣。衣帶漸寬終不悔。

  作為農村家庭出生的我,深感農民的不容易,對農民的艱辛深有體會,我早就有到其他地方的農村去體驗一下別樣的生活。終於,這一天,就在這裡,我們的團隊踏上了開往鞏義的火車,踏上火車的瞬間我感到了幾許激動和幾分嚮往,因為我即將來到一個與家鄉風格迥異的的小鎮,來到一個在家鄉千里之外的小鎮。經過二十四小時零二十六分鐘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鞏義,這時已是晚上八點多鐘,安頓好之後,第二天我們就踏上了征程。從長江南岸到黃河南岸,我們十人一路走來,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黃河,她沒有我想象中的磅礴,平靜中卻隱含躁動與不安,她也沒有我想象中的渾濁,只是淡去泥沙的同時懷想著不屈的抗爭。從黃河岸邊走下來,我們沉默不語,是在思考接下來的工作,我想更多的是在問自己在母親河畔許下的諾言到底還能不能實現,我是這樣想的,但我是有信心的,因為我們的團隊不簡單,我們團隊中的每個人都不簡單。

  北山口鎮的兩路口,晨風輕撫著中原大地,我們掛起了校旗,正式向過路人宣傳,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統一著裝加上鮮豔的校旗,不一會周圍過來的許多群眾,他們或詢問或駐足凝視,我們都積極的向他們宣傳和做調查問卷,在問卷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語言的障礙,好在我們有幾位“土著居民”在做翻譯,其次是他們不能理解我們的意圖,比如說,我說假如你有一天腿疼了,要去醫院你會選擇哪種治療方式,誰知一位大媽卻說:“不可能,我腿好好的,沒問題,就算是有了一點疼痛,也不花那冤枉錢去看病!”無語啊我們。後來我們考慮到人流比較多的地方,又來到了鞏義火車站,問一位大媽,她可能是把我們當成了自己的救星,告訴我們說:“我家房子被人佔了。”我們忙著解釋說:“您的問題我們只可能幫你記下來,我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問卷的過程中我真的好有感觸,雖然我也是生在農村的,但是我沒有見過這樣的半工半農的農民,他們是很淳樸的,他們有太多的話要說,不管是對政府的不滿還是對政府的讚許,我真的是熱切地希望,有一天一個有名的記者可以坐在樹陰下聽聽他們的聲音。

  在彩虹課堂中,彩虹課堂裡面,雖非人山人海,卻也濟濟一堂,看著我們身著統一的服裝,戴著小紅帽,他們眼中透出些許的燦爛,有點擔心的了,畢竟我們從來就沒有這樣的經歷,小老師哦,每個人都躍躍欲試。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我們所感觸的有很多,首先是他們對課外知識的缺乏與渴求,或許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這方面的知識太少,或是老師們根本就不給他們灌輸這些知識,我們所講的知識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後我們還教他們簡單的乒乓技法,羽毛球技法等。

  我們要和小朋友告別了,留念吧!陽光灑在燦爛的笑容上面,隨著一聲快門響起,一臉燦爛定格在幸福的瞬間,回想在鞏義市北山口鎮生活了近一週的時間,真是值得回味的,孩子們是那麼的可愛天真,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於紫涵的女孩,冰雪聰明,人雖小,字寫得卻很漂亮。她很喜歡妮妮,可惜我們在買禮物的時候卻沒買到妮妮,後來我們又跑了一箇中午才買到妮妮的紀念品,下午我們的副隊長專程乘車半小時又步行了半小時到她的手裡。真的要離別了,他們問我:明年你們還會來嗎?我們沒有回答,都怕他們失望吧!

  七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還未來得及品嚐河南的燴麵,就這樣我們要離開了;還未來得及去杜甫的故居拜訪,就這樣我們要離開了;還未來得及記下孩子們的面孔,就這樣我們要離開了;藤蔓植物,爬滿了磚牆,雕花的門窗,夕陽斜斜地映著,有著卷卷尾巴的大黑狗,當這一切隨著火車的開動而漸行漸遠,所有熟悉的面孔變得模糊起來。人啊!總是要不斷地成長的,只是有時候長得快些,有時候長得慢些,七天的日子終於被我們數完了,在這七天裡面我是成長的快些了。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4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不能僅僅擁有課本知識,教育的根本是實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鍛鍊環節,也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

  素有中國銀都之稱的xx縣,以其環保的迴圈經濟聞名中國。“中國銀都”xx縣,白銀產量佔全國1/4,連續xx年穩居全國第一大白銀生產縣,亦是湖南的經濟強縣。有意思的是,該縣境內並沒有銀礦。在當地,回收冶煉金銀已有300多年曆史,透過父傳子承,師授徒繼,這門獨特的民間傳統工藝,逐步發展成為從廢氣、廢渣、廢液中提煉金、銀、鉛、鉍等貴重金屬的傳統產業。

  xx年,全縣生產白銀2050噸、黃金7.1噸、鉍4300噸、鉑族金屬2.6噸、其它有色金屬16萬噸。年處理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各類廢渣(液)在100萬噸以上,相當於從原礦中提取等量金屬減少廢渣排放1000萬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萬噸以上,同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90萬噸,節水5263萬噸,為國家環保和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

  “xx”期間,xx縣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獨具活力的國家“城市礦產”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產業化示範基地。xx縣存在大量提煉金屬的生產基地,而原材料都是來自於全國各地廢渣,這些廢渣在冶煉技術低下的地方經過初加工被提取一些價格低廉的金屬產品,再運輸到xx縣進行深加工,提煉出金、銀、鉛、鈀等重金屬。排出對環境汙染較小的廢水廢渣。加快國家的經濟發展,維護祖國的大好河山不被破壞。

  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從一度瀕於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居世界第三,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經濟建設有了顯著進步;綜合國力增強等);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經濟不斷髮展;對外貿易取得顯著成就等)中國已經集中出現:“有水皆汙”、“逢雨必酸”、“汙染之重,觸目驚心”、“不能再拖下去了”、“水環境惡化的趨勢並未得到有效遏制”、“企業偷排廢水、弄虛作假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排汙單位對於汙染物排放量及其汙染情況虛報瞞報的現象還是相當普遍”大量直面現實的詞彙和語句,令人震驚,讓人警醒。中國不僅僅追求經濟的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沒有健康,人生無以為繼;沒有健康的生態環境,人類的生存環境遭遇巨大危機,更何談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等到資源枯竭,環境嚴重破壞的一天想要彌補已為時已晚。中國地大物博的資源是上千年來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等到毀盡的一天想要彌補,一天兩天補不回來。我們從現在開始要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

  每年到了收穫的季節也是大量焚燒秸稈的時候。大量焚燒秸稈,不僅造成環境嚴重汙染,浪費資源,破壞土壤,甚至引發火災。然而,近年來政府年年禁燒,秸稈卻又年年被燒。燒掉的秸稈表面上毀掉了許多垃圾,事實上對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危害,更是燒掉了一筆可觀的財富。秸稈是沼氣池非常好的原料之一。興辦沼氣的好處很多,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興辦沼氣有利於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一戶3―4口人的家庭,修建一個10立方米的沼氣池,只要發酵原料充足,並管理得好,就能解決點燈、煮飯的燃料問題。

  (二)興辦沼氣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興辦起沼氣後,大量畜禽糞便加入沼氣池發酵,即可生產沼氣,又可漚製出大量優質有機肥料,擴大了有機肥料的來源。凡是施用沼肥的作物不僅增強了抗旱防凍的能力,而且提高秧苗的成活率。施用沼肥不但節省化肥、農藥的噴施量,也有利於生產綠色無公害食品。

  (三)興辦沼氣有利於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辦起沼氣後,有利於解決“三料”(燃料、飼料和肥料)的矛盾,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四)興辦沼氣有利於改善衛生條件。

  凡是建了沼氣池的農民都體會到,利用沼氣當燃料,無煙無塵,清潔方便。一些糞便、垃圾、生活汙水等都是沼氣發酵的好原料,隨著這些原料進入沼氣池的病菌、寄生蟲卵等,在沼氣池中密閉發酵而被殺死。從而改善了農村的環境衛生條件,對人畜健康都有好處。

  (五)興辦沼氣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興辦沼氣解決農村燃料問題,減少廢氣的產生。

  (六)興辦沼氣有利於解放勞動力。

  耕作的人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耕作和外出打工中去。

  沼氣是一種清潔的能源,秸稈從被焚燒,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從而產生霧霾等空氣問題,到對人類生活產生經濟效益,是科技的進步,也是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雖然幾年前就有人建立沼氣池,至今這個技術在中國仍未得到推廣。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做好秸稈的迴圈經濟很有必要。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5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為貫徹落實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為核心,以保護生態、發展經濟,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把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建設成為生態優良、經濟發達、城鄉協調、生活富裕,生態文明與經濟文明高度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區。我校動員和組織大學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增強青年學生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的實踐、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本領,根據我學聯關於今年寒假開展以“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為主題的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百色職業學院團委決定組織隊伍分別赴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開展科技、文化和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二、活動主題

  以“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生態建設生力軍”為主題,透過集體組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深入學習建設右江區生態經濟區規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支援江西經濟發展建設,在實踐中奉獻社會,錘鍊意志,提高素質,培養當代大學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

  三、活動主辦單位

  百色職業學院團委學生會(學生會社團實踐部協助開展具體工作)

  四、活動組織形式

  採取組隊活動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學校組成以校學生會幹部、學生黨員團員為主的兩支“三下鄉”隊伍(服務隊隊員在全校範圍內招募),分別赴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開展活動。

  五、活動內容

  (一)活動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活動

  活動內容概述:

  1、開展素質拓展班

  針對留守兒童和貧困山區的孩子,授課內容以文化課為主,輔之是娛樂,結合師院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形式,寓教於樂。透過道德修養的教育,提高當地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

  2、進行環保意識教育

  (1)針對學校環境惡化問題,結合各類環保衛生經驗成就,提高當地人的環保和公共衛生意識,幫助改善生活學習環境。並且組織播放以環保為主題的教育片,豐富環保教育形式,同時開展實地考察活動。

  (2)尋訪和收集資料,並與當地人進行經驗交流,為以後在上饒地區發展志願者和推廣志願者活動積累經驗。

  3、活動的歸納與總結

  “三下鄉”回來後將資料歸納整理,在校內進行推廣宣傳,引起我校師生對留守兒童的關注。

  具體活動安排:

  1、在當地學校開設素質拓展班和學習輔導班,針對留守兒童實際情況進行學習輔導。

  2、向留守兒童捐贈學習用品。

  3、志願者與留守兒童簽訂“一幫一”的服務協議。

  4、開展“讓世界聽我說”保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保系列活動

  (1)“傳遞綠色祝福,構建生態家園”環保宣傳片觀賞;

  (2)“珍愛‘留守花兒’,保護綠水青山”廢品回收創意製作及其作品展示、環保知識宣傳、環保標語徵集比賽、硬筆書法比賽等活動;

  (3)“使命責任成才”環保手抄報、黑板報比賽;

  (4)“讓世界聽我說”主題演講比賽。

  5、開展環保宣傳實踐活動

  (1)“爭當鄱陽湖生態建設生力軍,實現江西在中部的綠色崛起”橫幅簽名宣傳活動;

  (2)環保照片宣傳活動。

  6、在當地農村進行課題調研,並寫成調查報告。

  7、“留住童年,放飛希望”聯誼晚會。

  (二)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實踐活動

  具體活動安排:

  1、瞭解當地居民的風俗人情,透過居民進一步對周邊環境的熟悉,依居民為嚮導就地考察,隨時做實驗記錄,及時發現問題,並向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反映。

  2、大力向當地居民宣傳農業、科普、環保知識,同時把最新的環境實事動態與其分享,讓他們就問題探討,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案,時刻關注民生,用科學知識來指導農民的農業生產。

  3、與當地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絡,與其一道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在街上進行公益獻血活動,同時開展血吸蟲病的相關檢測及預防宣傳活動。

  4、動員人們群眾參與到環保行列中來,一起清掃公共場所,同時在公共場所或垃圾多的地方張貼保護環境衛生的宣傳畫或宣傳單。

  5、收集關於環境破壞的圖片及造成惡果的圖片,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去典型區域進行拍攝,把一系列圖片放於人流聚集地進行展覽,讓其從中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6、與當地環保部門的相關專業人員對當地汙染嚴重的河流水質檢測,製造出水樣調查表,以及收集廢舊電池,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6

  目的:體察民情,瞭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xx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點:山東省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

  組織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山東省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級、**級部分同學

  一,調查資料

  概況:

  (一)經濟收入狀況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裡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裡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周家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著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周家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週家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為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展。注意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裡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村裡良好風氣的形成,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為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著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於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現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說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週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7

  今天是支教的第四天,各組積極性不減,工作熱情依舊很高,大家各司其職,各組工作有序進行。

  我是支教組的一員,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回想今天的事會心一笑。雖然很累,可是想到他們四天的變化,我都十分的欣慰。還依稀的記得第一次給他們上課時的激動和緊張,擔心著自己的講課方式他們聽不懂,擔心著自己會照顧不好他們,擔心著自己無法肩負老師的職責……

  後來,經過四天的磨合,我們彼此越來越熟悉,很多學生能遵守上課紀律,配合老師教學工作,課堂上有了很大的改變。課後的他們也帶給我很多感動,早上積極到校上課,課間會拉著老師的手和衣角,問我們各種好奇的問題,也會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動手做禮物送給我們,一句“老師我真的捨不得你走”很暖心。

  所有事情都越來越順利,越來越好,這四天來他們帶給我很多歡笑與感動。有很多家長感謝我們,孩子在這幾天的變化很大,成長了很多。然而,我卻要感謝孩子們,是他們讓我們懂得什麼是責任,是他們教會了我們成長去感恩身邊人。

  這幾天來發生的事都將會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記憶。但我們快要離開,很遺憾自己對你們做得太少,但過去的已成往事,明天也將來到,能抓住的就是當下,老師也努力加油,在有限的時間裡教給你們更多的知識。老師也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求學之路上繼續保持現有的學習熱情,望健康快樂成長,加油。

  一轉眼,參加殘聯的愛心活動已經圓滿結束了。還記得剛入校時一直幻想著豐富的義工活動。自認為有愛心就好,能吃苦就好,能堅持就好。就在這幾天的活動中,終於讓我們這些剛入校的大學生明白了應該怎樣做好一名志願者,也就是這幾天,就改變了我們的很多想法。首先,做義工不單單是一個體力活,能幹就好,他需要我們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事先要做要一系列的準備。剛參加殘聯的活動時,我們是不瞭解殘聯的工作的,更不瞭解殘聯的小朋友們,也就更談不上技巧了。其次,我們的準備不足,沒有考慮太多情況,以至於有些措手不及,很難和小朋友愉快溝通,讓他們開心微笑。最後,我覺得我們組織的太過匆忙,沒有很好的內部溝通。例如,沒有提前分組,讓組員事先了解熟悉,分工協作。同時任務和目的太粗糙,不夠簡單明瞭。最後就是沒有相互之間的學習交流。但是,不管怎麼說,殘聯的小朋友們實在很可愛,大家也都很用心,這真的很好。還要感謝一下殘聯的老師們,你們幫了我們很多,感謝你們。最後,我謹代表我自己談一下看法,殘聯的小朋友是有缺陷的,是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所以就需要我們更加有耐心,不應該在他們面前說一些成人化的話。我想我們以後會注意的,也會做的更好。

  在現在的社會知識時代,不能夠快速的學習新事物就會落後,這次活動讓我是親歷了一回,沒有新的.資訊就不能夠更好的開展活動。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行,這一點是主點,能夠在活動中得出這來,對於我來說,活動是下次的成功的道路,沒有活動就沒有機會,在活動中可以會有許多的機會,而這機會也是自己日後成功道路的石子。三下鄉是一段路,時而坎坷,時而沿途風景獨好。她告訴了我,沒有一個人的前進道路是平平穩穩的,即使是河中穿梭航行自如的船隻也難免顛簸,因此生活受傷難免,失敗跌倒錯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一蹶不振,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只要你沒有因此失去方向,你就會欣賞到獨特的風景。

  為期一週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經落下了帷幕,我們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按照“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指導思想,認真,紮實,深入地開展活動並在活動中學知識、學做人、學做事,培養團隊精神,加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做到服務社會、爭取實效、鍛鍊自我、共享雙贏,在求真務實的實踐中牢固樹立勤於學習,勇於實踐的河南城建學院學子新形象。回顧那些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在活動期間並非一帆風順,陌生的環境及地形、七月份酷熱的天氣、遇到的一些不支援或不理解我們活動的人,這些都給我們的活動造成了影響,但是我們的隊員都堅持不懈,將其一一突破。三下鄉,它留給我們的不只是感動,更是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自信,意氣風發的我們經歷了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洗禮,已經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象牙塔中的書呆子,擁有絢麗年華的我們在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時仍能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總之,這次社會實踐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清楚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穫。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8

  近年來數以萬計的大學生選擇在寒假去農村地區進行“三下鄉”實踐活動,活動對當地發展的貢獻和大學生自身的收穫到底有多少值得我們深思,在xx年這個寒假裡,我作為蘭州隴橋學院外語系三下鄉實踐隊的一員赴武威市涼州區謝河鎮五中小學進行實踐活動,這樣的親身經歷使我對“三下鄉”實踐活動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從“三下鄉”的概念來看,大學生利用寒假深入農村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服務。而我們大學生作為這條道路上的骨幹,理應為“三下鄉”實踐活動注入新鮮的血液,貢獻更大的力量,回想我們的這次實踐歷程,覺得這次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及早落實,認真準備

  為了組織好我係以“外送溫暖,語傳愛心”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做到統籌規劃,周密佈置,精心實施,我係成立了由28名隊員和2名帶隊老師組成的小分隊,我們是唯一一支國家級團隊,帶隊老師認真制定了社會實踐活動計劃,制定了詳細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和具體的時間安排。

  第二:內容豐富,注重實效

  實踐團隊圍繞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實踐內容:社會問卷調查,下鄉支教,文藝匯演等內容,不僅充分調動了隊員的積極性,而且透過文藝表演加深了隊員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

  第三:成效顯著

  雖然隊伍的實踐時間僅有八天,但透過八天的實踐,我們的社會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第四:我隊隊員吃苦耐勞

  此次參加的隊員雖然沒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但是大家都吃苦耐勞,互相幫助,思想素質較高,這是本次活動順利進行的本質本質所在。我們在謝河鎮五中小學支教,給他們贈送禮品,帶去了我們自編自演的諸多文藝節目,我們熱心真情的表演,表達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嘮家常,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我們誠心的關懷,他們舒心的微笑讓我們內心感到溫暖,我們的青春活力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生機,我們的熱情照顧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愛心。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的民情和樸素的民風中的情感的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少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深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剛開始以為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的社會實踐,就在不經意間,一回頭,竟然已經過去了,回到了家裡,有好吃的好喝的,有整潔舒服的床,躺在上面睡意十足,可是總覺得心裡面少了些什麼,也許一個星期我們並不能交給他們什麼,很多人都嗤之以鼻,笑我們作秀,笑我們一週的支教是鬧著玩的,可是我們自己知道,知道我們的目的,知道我們的努力,知道我們的收穫。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離別時我們各個臉上那二行渾濁的熱淚,將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牽掛,經歷了這種場面,才深知人間真情是何等的難割難捨。所有參加此次“三下鄉”活動的隊員們表現積極,工作認真,給當地學生留下了良好印象,雖然活動中天氣炎熱,但大家頑強戰勝困難,不屈不撓,始終堅持在問卷調查一線,圓滿完成了預訂任務,此次下鄉既檢驗了檢驗了團隊組織的戰鬥力,磨練了大家的意志品質,又展示了我院師生的精神風貌,樹立了蘭州隴橋學院的良好形象。

  還是回來了,把一切放下的放不下的都放下了,漸漸回到了自己的原位,心思也該收回了,在那裡收穫最多的是學會愛,愛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愛,和孩子們一起時我們學會了關愛,和隊員們相處時我們學會了友愛,在支教時學會了老師無私的博愛!

  回來了,回到了自己的軌道上,從明天開始,又是新的一天!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9

  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

  前期策劃

  此次社會實踐制訂了詳細的活動策劃。在報名的學生中最後篩選出xx名大一、大二的動畫專業的同學組成“美麗鄉村”塗鴉組、5名播音與主持(策劃)專業的同學組成微電影拍攝組,並指定一名動畫專業的專任老師帶隊。前期,相關帶隊老師專程前往南平市前坪村考察鄉村情況,確定塗鴉材料及生活環境,並由後勤保障組提供相關供給。

  在此期間,我院團委負責老師與帶隊老師及學校團委相關老師多次召開安全會議,明確責任,部署制定了詳細、周密的安全措施,明確責任,保證安全。

  活動內容

  彩繪文化牆——結合動畫專業優勢,為前坪村設計獨具特色的牆繪方案,完成牆面清理、刷底、起稿、彈線、上色、噴字等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展示在牆面上,實實在在的把村民的廣告牆變成文化牆。

  支教——針對留守兒童和貧困山區的孩子,結合學生專業優勢,開展唱歌、舞蹈、詩歌朗誦、多彩繪畫等興趣輔導班的支教活動。在短期的時間內,組織孩子們開展成果彙報展示。

  環保知識科普——向村民進行“清潔鄉村,從我做起”的教育宣傳,科普廢物再利用小知識,使村民積極參與到自覺維護鄉村環境衛生的行動中,志願者對不文明行為及時進行教育勸阻,從而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讓大家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環保行動做出積極貢獻。

  微電影拍攝—分成兩個小組拍攝,一組拍攝“美麗鄉村”塗鴉全過程,可作為鄉村紀錄片;一組作為“四個全面”觀察團拍攝社會實踐全過程,記錄支教臺前幕後的故事。

  群眾文化建設—組織村民學跳廣場舞,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短期內,組織彙報成果展示。

  社會實踐過程

  社會實踐為期九天,同學們滿懷感恩,肩負著學院的囑託和重任出發啦。他們要代表學院、學校,甚至是當代大學生的形象深入到鄉村裡,以樸實的風格面對鄉親們,給鄉村帶去我們的知識與技能,傳播文明的同時,鍛鍊自己的意志,瞭解平時課堂上、學校裡無法體驗到的活。

  近十個小時的車程,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到了前坪村,大家稍作休息,就開始準備起隔天的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同學們要要求自己第一時間適應環境,儘快投入到工作狀態中。

  這九天裡,同學們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六點準時工作。頂著烈日,忍者蚊蟲叮咬的瘙癢,塗鴉組給牆體刷白、勾勒輪廓、上色;攝影組扛著近十斤重的機器,採訪村支書和村民,記錄鄉村建設小康社會的點滴、深化改革的點滴、依法治村的影子、從嚴治黨的事例,不忘“四個全面”觀察團的使命。

  就像動畫專業帶隊老師所說,塗鴉組的同學雖然是專業出身,但牆面坑坑窪窪,對勾勒輪廓造成了一定難度。牆面很高,必須同時有一人在旁邊從整體上指點,否則很可能“盲人摸象”,且要求幾乎是一次成功,而竹竿,也成了他們手中的“畫筆”。這從專業上都是極大的挑戰。

  拍攝組的同學為了不影響村幹部正常上班,只能晚上採訪、拍攝,之後還需要剪輯構思。同時由於地方條件簡陋,人員限制,每位同學幾乎都擔負著兩倍的工作量。

  此外,離開南坪村的前一天晚上,我們舉辦了“總結聯歡會”,聯歡會上有留守兒童表演舞蹈節目,有我們與村民們共跳廣場舞,氣氛融洽。

  最後,志願服務隊返回校園後第一時間,學院召開了總結座談會,座談會上,同學回顧這九天,坦誠地說,雖然老師在出發前已經給大家打了預防針,告訴大家,環境會比想象中的惡劣,但剛到村子時,仍然有很大的落差,很不適應。這讓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們一下無法適應起來。其中,塗鴉組的李宗育同學更是左眼突然起了囊腫,整個人的心情更加低落,甚至有了放棄實踐回家看病的想法。但接觸了樸實的村民和可愛的孩子們,他告訴自己,不要輕言放棄。為了不影響塗鴉的進度,每天晚上都強忍疼痛用三角針自行給眼部放血,緩解眼部的壓力,每次結束後疼痛的汗水都溼透了整個衣服。也有不少同學的身上已經被蚊蟲咬的慘不忍睹,然而一切的一切都被我們的同學用堅定的信念克服了。我們全部同學沒有中途倒下,沒有中途退出,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

  廣闊的社會,還有許多未開拓的領域等待著年輕的大學生們,人文的莘莘學子們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以他們所擁有的理論知識、創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紀大學生的風采。

  大學生寒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0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為使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發揮大學生的知識技能優勢,體現當代大學生風采,進一步瞭解基層、瞭解社會、瞭解國情,吉林大學化學學院團委始終堅持貫徹黨中央關於大學生“三下鄉”的指導思想——送科技、送衛生、送文化,堅持開展落實有關大學生“三下鄉”的活動。基於此指導思想化學學院“希望之光”青年志願者協會自成立伊始就始終堅持切實開展志願者服務,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奉獻,而這其中,協會更是將每年度的“三下鄉”活動作為重中之重,真抓實幹,切實服務於廣大農村,十餘年來,協會的腳步遍佈東三省,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今年“三下鄉”活動總結和借鑑了歷年來活動的寶貴經驗,改變了從前更多的以幫扶、支教等單方面幫助內容,還要挖掘當地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從而使志願者們在付出在愛心,幫助他人的同時,瞭解歷史,緬懷先烈,從更多角度受到教育。

  本次活動,“希望之光”青年志願者協會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及早準備,分工明確:

  早在5月中旬,協會就由專人負責採取信函、派人摸底等多種方式,落實社會實踐的地點。最後經反覆比較,實地考察,最終確定具體地點。在人員安排上,今年“三下鄉”實踐活動,志願者們按照所在部門、特長、支援目標是等分成三個小分隊:物資籌備小分隊,“沙河鎮東豐化工廠科技小分隊”和“尚志鄉小分隊”又將各小分隊根據實際活動內容分成若干小組,分頭進行準備。

  (二)主題鮮明,內容層次分明充實:

  今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切活動的展開都是圍繞“下鄉”和“紅色”兩個主體展開的,整個活動分為的地點分為市內部分和市外部分。市內部分是前期準備中在校內、合作社區內的前期宣傳、衣物和書籍的募集、文藝節目編排、支教內容培訓、化學試驗演示準備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市外部分分為兩個實踐地點——吉林省沙河鎮東豐化工廠和遼寧省朝陽市尚志鄉。

  東豐化工廠是本次社會實踐中的科技實踐部分,對該廠生產線的參觀使志願者們對該廠的汽車底盤材料和pvc徹底塗料生產線有了一定的瞭解。讓志願者們鼓舞的是這個建立在鄉鎮的工廠,竟然可以生產出來具有國際水平的專利化產品,並且受到客戶的廣泛青睞。

  在尚志鄉的行程則是作為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文化下鄉和紅色教育部分。在文化下鄉方面,志願者們到當地的中小學支教,傳授學習經驗,並帶去了趣味化學試驗;志願者們還到當地農戶家中瞭解生產,體驗生活,送去了捐贈的物資,並與當地人民的聯歡,並把此次活動推向高潮。而參觀趙尚志將軍紀念館,清掃將軍墓,尋訪老戰士,聽趙將軍的親人講述將軍當年的英雄事蹟則是志願者們在紅色教育方面開展的內容。

  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社會實踐活動的收穫頗豐,總結經驗,協會活動成功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一)各級領導的重視與社會支援是“三下鄉”順利進行的基礎

  “三下鄉”實踐活動的策劃階段,院黨對此次實踐活動做了精心部署,並就如何把活動開展的有特色、有新意作了明確的指示。在活動期間,院帶隊老師與隊員們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實踐活動自始至終都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尚志鄉的各級領導也對我們這次下鄉活動進行了大力支援,並分派專門人員全力配合我們這次活動,這為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順利舉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二)當地群眾的支援與擁護是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活動自始至終都得到尚志鄉尚志中學的師生以及周邊群眾的支援與配合。無論是宣傳活動和文藝表演,或是深入農村的調研,當地群眾都熱心的幫助我們,這是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三)隊員們的奉獻之心是活動富有成效的關鍵

  青年志願者用科學文化服務社會的奉獻之心與投入實踐活動的熱情,是“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富有成效的關鍵。

  簡而言之,我們深深體會到各級領導的高度支援是活動取得成功的前提,群眾的熱情支援與擁護是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隊員們的積極投入是活動卓有成效的關鍵,而工作機制的健全則是活動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援與關懷下,我院的“三下”社會實踐活動必將朝著“實踐範圍廣,服務物件多,受益程度深”的方向邁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