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40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一、三國演義的創作背景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晚唐李商隱的《驕兒濤》中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說明至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婦孺皆知,宋代透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並且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金元時代三國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臺,院本和雜劇中有許多三國故事劇。據《錄鬼簿》和《太和正音譜》記載,僅元雜劇中就有近三十種演述三國故事的作品。《輟耕錄》中記載的金院本有《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和《赤壁鏖兵》等。元英宗至治年間(1321—1323)出現新安虞氏(一說建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已知僅有的一部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該書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約八萬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全書以司馬仲相斷獄故事為人話,正話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結束於諸葛亮病死。從平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但整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故事情節離奇,多不符合正史記載,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從上述的記載和殘留的作品看,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愈來愈豐富,這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元末明初,羅貫中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已知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稱為嘉靖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繼嘉靖本之後,新刊本大量出現,它們都以嘉靖本為主,只做了些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的增刪、卷數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等,內容沒有大的改動。

  二、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4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4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記得很久之前,我就度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現在再讀起這本書,有了很多不同的感悟和新的理解。這使我非常驚喜,希望可以感悟出更多的道理。

  東漢末年,三分天下,有許多故事傳說家喻戶曉。描繪出許多形象鮮明的人物。白臉的奸雄曹操,紅臉長鬍子的關雲長,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這些人物讓三國變得生動,也名留史冊。

  對於三國之中的蜀國,它傳承著漢王室的血統,在諸葛亮的領導下,從到處投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諸葛亮的功勞巨大,可後來為什麼每況日下呢?很大的原因在於關羽!關羽當時把手荊州,諸葛亮再三囑咐,要東合孫權,北抗曹操,但關羽之後就把它拋到九霄雲外了。孫權派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去跟關羽提親,關羽直接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不僅罵了孫權是狗,還得罪諸葛瑾,而導致後來的敗走麥城,又死於吳國。大哥劉備氣的帶兵報仇,又被吳軍打的大敗,國力嚴重損失,從此便每況日下,實在讓人惋惜。

  東吳的政權是三國中最穩定的,也是三國中活的最長的。不僅是因為東南的水雨充足,兵糧充足,更是統治者治國有方,最有才秀的莫過於周瑜了。當孫尚香被劉備騙走後,三軍將士齊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後,周瑜再接被氣吐血。以及周瑜臨死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縱便這樣東吳也依然是治理有方。

  北魏政權可以說是雄厚的了,最先得到三分天下之一,還企圖南下統一全國,只可惜失敗了。曹操雖然奸雄,企圖吞併天下,但卻始終沒有稱帝,因為這一點,很多人也並不討厭他,但曹丕自負過滿,即位後即稱帝,還抓起自己的同胞兄弟以穩固自己的政權,這才有了曹植感慨而寫下《七步詩》,曹丕讀了也內心愧疚,就放了曹植。可他在位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今年暑假,我又在圖書館中借閱了一本書——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

  首先是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個隱士,之後經過劉備的真誠邀請,才出山擔任劉備的軍師的。他出山後,一向為劉備出謀劃策,每次蜀國經典的戰役都是經過他的指揮才會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

  第二是趙雲,當年曹操帶領百萬大軍襲來,他為了能保住劉備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強大的武器,單槍匹馬,殺死曹軍數位猛將,幾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還不禁讚歎說:趙雲真是勢不可擋呀!

  第三是劉備,他從當年的桃園三結義就能夠看出他的有情有義,在之後的戰鬥中有看出他富有愛心,當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棄城敗逃,而他在逃跑路上還關心著老百姓,讓他們與他一齊走。劉備有一個缺點,也是他的優點——重情義,在關羽被東吳所殺時,不聽勸告,導致進攻東吳時被火燒連營,西蜀實力大衰,令日後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讀這本書,令我明白了許多:只要取長補短,移多補少,就能戰勝一切的攔路虎!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寒假裡,我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

  這本書裡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劉備、孔明、關羽、張飛、曹操、劉備之子劉禪。劉備愛民如子,他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梟雄,最終成為蜀國的皇帝。孔明是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後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水淹七軍、收姜維……他還發明瞭木牛、流馬等山地運輸工具。關羽這個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內向少言,剛正不厄,重情義重承諾,不為名利所動;這樣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謂是真英雄,令人欽佩。曾過五關斬六將,無人可擋。但最終因輕敵中了孫權的埋伏。張飛作戰勇猛,性格耿直,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曾在虎牢關一聲吼,嚇退曹軍20萬。他對士兵十分嚴厲,最終死於部下之手。曹操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擅長政治,但是他過於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亂殺人,最終失去天下。在這本書裡,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劉備之子――劉禪,他胸無大志,只明白吃喝玩樂,“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他“打造”出來的,最終投降於魏國。到了最後,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將魏改為晉,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我佩服關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劉備的愛民如子,我更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然後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勇無謀的人永遠受制於人,而智勇雙全的人才會統治天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過生日的那天,爸爸媽媽送給我一套《三國演義》連環畫,我特別喜歡讀,甚至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故事中的人物眾多,印象最深的有:性格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禮賢下士的劉備、重情重義的關雲長等。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最喜歡的情節——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是由於曹軍不擅水戰,曹操採用了龐統的連環計,將大小船隻連在一起。周瑜藉此機會,決定用火攻。通曉天文知識的諸葛亮幫助他借東風,忠心耿耿的黃蓋使出了苦肉計,最後火燒曹營,大敗了剛愎自用的曹操。要不是後來關羽在華容道念起舊情,放了曹操,強大的曹軍差一點就全軍覆沒了。這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形成了魏、蜀、吳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是驕兵必敗,強大的曹操由於輕敵,幾乎全軍覆沒;二是遇事要多動腦筋,要善於分析問題,找準突破口,比如說周瑜的火攻,以弱勝強。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最近,我在廣州買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然後因為一時興起,再加上此書資料豐富多彩、翔實可信,所以經過兩天“奮鬥”,我就把這本書給看完了。

  在一代小說大師――羅貫中的筆下,《三國演義》可謂是妙筆生花呀。其中有一些名垂青史的三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張飛、關羽;雄才大略的劉備等。圍繞這些人物,羅貫中記錄下了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如三國之初時的《桃園三結義》;吳蜀聯合時的《火燒赤壁》;三國末期的《七擒孟獲》等。

  全書過目後,我大有感想。人春風得意、粗心大意過後都會出問題。然後如果一時大意便會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如果一時驕傲便會像董卓那樣招人算計;如果……,但是你能像一樣諸葛亮謙虛謹慎;曹操那樣三思而行便會驅災降福。不信,我這還有例子:以前,每次數學考試都是寫完後就閒著沒事幹,一會兒東看看,一會兒西看看,而不是認真地檢查,結果每次都因為我的粗心和大意失去了100分。而今年的期末考試,我吸取往日的教訓,寫完後就用我的火眼金睛把試卷“掃描”一遍,再把“偵察”出來的錯誤答案修改一番,結果自然是我考了個100分。

  總而言之,一個人要謙虛而不傲慢,謹慎而不魯莽,才能在當這天下打出一片天地。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人人皆知。

  其中,《三國演義》是把《三國志》通俗化之後所作的書。由只有高階知識分子才讀得懂的史書,變成幾乎連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勉強看下去。

  它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據說他還是施耐庵的學生,曾經一起從事小說著述。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等長篇小說。

  他的這些歷史演義,歌頌的主要是聖君賢相,英雄豪傑,表現了作者對歷史上強盛時期的嚮往。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史小說,是羅貫中在民間講史平話的基礎上,取材史籍、民間傳說和戲曲,把零散的三國故事、傳奇,寫成可一部七十五萬字的名著。

  《三國演義》主要一五條線:漢朝滅亡是引線,晉國統一天下是終局,中間是三個國家的興衰的主線。這幾條線互動聯絡、交叉,成為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

  《三國演義》是以蜀國為正統寫東漢末年到晉統一全國之間的史事。尤其以魏蜀兩大國之間的矛盾鬥爭為主幹;寫魏、蜀兩方時,又以蜀國的故事為重點。

  寫蜀漢時,則以諸葛亮為中心;在寫諸葛亮時,又以隆重決策為關鍵,這說明了作者維護漢家正統的思想。

  《三國演義》中有姓名和行動的人物約四百多個,其中寫的出色的便是三絕。

  曹操的形象,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是“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則是殘暴和狡詐。

  他一方面消滅異己,另一方面又開脫自己的罪名。同時,他又不是頭腦簡單的暴君。雖然要一心殺死異己,他十分明確的把握著“當殺則殺,不當殺則不殺”的原則,從不一意孤行。另一個字便是“雄”,他志向高,心懷天下,富有政治謀略,能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不計較一時得失。所以稱曹操為亂世奸雄。

  關羽是有名的英雄,他文武雙,智勇兼備,在他複雜的個性中有民間色彩,又有封建色彩。因此,他在勞動人民和統治階級中,有同樣的地位和威望。

  諸葛亮是羅貫中著重刻畫的人物。

  作者在他出山前和死後69年只用了五十回,而他出山時的短短二十七年就永樂一般以上的篇幅來寫他的活動。由於作者的極力刻畫,使他成了年近乎“完人”的人。

  《三國演義》被作者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真當之無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周瑜被諸葛亮氣了三次之後,很憤怒。後來,周瑜又想以“幫劉備拿下西川”的藉口,從他們那兒獲取一些糧食和馬匹,卻被諸葛亮識破,走時,被四面攻擊。周瑜大怒,離開了人世。死時,周瑜不停地喊“既生瑜,何生亮”,死時只有三十六歲。安葬時,諸葛亮不停地在墳前誇周瑜,淚如湧泉,旁人看見此情景,認為諸葛亮與周瑜不和是不可能的事。

  這讓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大度與周瑜的小氣。在我的生活中,兩個人比賽,應該尊重對方,並吸取對方的經驗與教訓,才能戰勝對方。如果失敗了,便應該吸取上次的教訓,下次再比一次,而不用太生氣,因為對方根本沒有惡意,只想贏得勝利。我有幾個好朋友,常常與我一起玩,但在班上,我們既是學習的物件,又是學習上的對手。如果其中一個人分數落後了,便會繼續努力,我們不會只因一個分數而破壞了友誼。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個寒假裡我閱讀了這本書。書中一個個傳奇故事令我深有感觸,苦肉計、空城計、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等都讓人拍案叫絕。

  這本書的歷史人物各有特點,陰險狡詐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機制多謀的諸葛亮,仁義慈悲的劉備……他們在歷史長河中盡顯風采。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壯舉之一。

  一次,陰險狡詐的曹操派兵攻打東吳,用大船與他們交戰,恰巧大霧瀰漫。劉備的大軍正缺箭,不過諸葛亮的機智幫了劉備的大忙。他讓士兵們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隻船上點了幾根火把,人站在船艙中。剛好大霧朦朧,曹軍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來就可以用了。幾天後,這些箭都被用來攻擊曹軍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9

  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桃園中結拜為三兄弟,從此情同手足,產生了一段不可泯滅的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個真正的好朋友是多麼重要。

  我就有那麼兩位好姐妹,我們三個從幼兒園小班起就成為好朋友。上小學時分到了不同的學校,但在節假日我們還會聚一聚,我把讓我與她們玩看作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最高獎賞。我們的友誼從我三歲時一直保留到現在。至今,已有將近8年的時間了。這長久的友誼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可貴啊!我們的友誼是來之不易的。早些年在一起玩耍時,有時會發生爭執。近幾年因為比較少見面,所以也就很少吵架了。當然,也因為我們都逐步長大了。

  雖然我們沒有結拜,但我希望我們的友情像劉備、關羽和張飛的一樣深,成為永遠的好姐妹。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

  《三國演義》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動盪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治集團內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而又相互爭奪的關係,向讀者展現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文中的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實在是常人所不能及。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表現了曹操的大度。而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裡的人物豐富有鮮明的特點,又給人啟迪,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

  當我讀完《三國演義》後,有一個故事使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馬謖拒諫失街亭”。

  這個故事是說司馬懿攻打街亭。馬謖願去守街亭,並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便派他和平平去守街亭。到了街亭,馬謖要在山上下寨,王平再三勸阻,馬謖還是上山下寨。魏軍到了街亭,看馬謖在山上下寨,立刻切斷水源,放火燒山。最後馬謖逃走,街亭失守。

  這個故事表面是因為馬謖不聽勸告,一塞上山下寨,使蜀軍亂套,街亭失守。但我認為主要原因卻不在他身上,諸葛亮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劉備生前說過,馬謖這個人不可大用。可諸葛亮就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讓馬謖去官運亨通蜀軍的咽喉城——街亭,害的蜀軍失去了它。

  一個人再好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諸葛亮可是蜀軍中的一位絕頂聰明的軍師,可他也會犯很多錯誤。有時優點不可能是個純優點,它中間也包含著不好的因素。如:諸葛亮太謹慎了,不敢直出敘谷,攻打眉城,不然他應該早就攻取長安了。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我們一定要努力改正缺點,爭取讓缺點變得更少。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

  閒來無事,捧起一卷《三國演義》,閱覽之餘被描畫的已經很知道得清楚的經過再次吸引,表決重溫那一段交口稱譽的風雲故事。數天在這以後感慨頗深,記錄下來,也總算收穫。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度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拜至魏蜀吳歸晉共經歷了五大一段時間,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稱霸的一些人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邊我最想談談自個兒對三國演義的一點意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固然為了冒尖劉備的仁愛正義,他被寫成虛偽詭詐之人,不過他的軍事能力還是沒有抹煞。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據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量人的共同體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魏蜀吳中最強大昌盛的,他是穩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能力一統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材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當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挑選更多的人材,突破了根據封建德興和門弟高低委派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傭人方向目標,於公元210、214和219年蟬聯下了三道《求賢令》,反反覆覆著重提出他在傭人上"唯才是舉"的方向目標。他要請求幫助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挑選人材上,極力防止求全責怪,只要有能力就予以重用。

  最值當我欣賞,是他那氣量大的氣量和廣大寬闊的心胸。在赤壁的慘敗在這以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況且三次捧腹展出出他看待艱難困苦的樂觀舉止神情。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致的人,喜歡賦詩,縱然大戰在即也情致不改,他的很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3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出名著作,它講評了從東漢末期到晉朝一統一段時間的政治軍事鬥爭,小說刻畫很多個性鮮亮的人物,主要人物有劉備、曹操、孫權、曹丕、曹植、曹彰、張遼、徐晃、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魯肅、周瑜……那裡面最令我感動的兩位英雄人物是:劉備和諸葛亮。

  劉備深受老百姓的敬愛、將臣的忠心。他愛民如子,寧可錯過生命,也不願遺棄汗室老百姓;他最器中的將領勝子,看著趙雲抱著劉禪殺出曹軍的重重的包圍,捨不得將軍,竟至將親生骨肉劉禪棄之於地;他更尊重人材,三顧茅草屋,請出天下奇才諸葛亮,戰曹操,抗東吳。正是劉備這種善良而高尚的質量博得的臣民的完全一樣擁護,博得三分天下。

  諸葛亮是書中最富裕智慧的人,他清楚知道天體地理,陰太陽曆算,排兵佈陣,安頓撫慰老百姓,可以說能文能武,智勇雙全。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敵兵……在一場場鬥智鬥勇的較量中,他是那樣子的胸有成竹,處之泰然,真是令人羨慕。諸葛亮更一個盡責盡職的丞相,他“鞠躬盡瘁,死然後已”的神魂激發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熱愛自己的國家志士。

  讀完《三國演義》,我知道了做人要有道理想,有志向,寬大為懷,學問精深多才,這麼能力成事件,能力變成國度的棟樑。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

  我讀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在其中我認識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也見識了他們英雄的膽略與卓越的智慧。

  東漢末年,宦官、內戚和董卓等大臣專權,矛盾日益尖銳,宮廷產生了內亂。在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不斷的討伐和爭鬥中,形成了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三股軍事和政治勢力。劉備自桃園結義之後,在諸葛亮的協助下,建立了蜀國;曹操為其子曹丕打下基礎,建立了魏國;孫權建立了吳國,形成了既聯合又鬥爭的三國鼎立局面。後來他們的子孫爭權奪利,幾經爭鬥,最後由司馬炎奪得帝位,滅了蜀國、吳國統一了天下。

  透過閱讀這部書,讓我認識了董卓的奸詐,呂布的驍勇;讓我知道了曹操的奸險機詐、諸葛亮的智謀和司馬懿的謀略……也讓我看到了關羽、趙雲和馬超的威猛。三國裡這些英雄人物,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全稱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作品,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這真是一部必讀的好書,現在我把它推薦給大家,讓我們更加珍愛歷史,瞭解歷史。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

  同學們,書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是人類無聲的老師,它即可以逗我們開心,也可以教會我們知識。那麼你們讀過什麼書嗎?是否讀過文學經典呢?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一下我讀過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太原清源人。這本文學經典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個戰爭故事。

  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曹操煮酒論英雄、劉玄德三顧茅廬。曹操煮酒論英雄主要講的是:曹操邀請劉玄德討論合作之事。他說:“劉兄,你我大軍都是最強大的勇軍,如果我們倆對抗,一定會打成平局的,不如,我們兩軍合作,一定能把吳國打得落花流水,我們再一統天下,如何?”劉玄德說:“曹兄,你見笑了,我軍怎能和你軍相對比較呢?”曹操又說“既然劉兄這樣說的話,那把你的軍隊加入到我的軍隊來,訓練成勇猛的大軍,一起對抗外敵。”劉玄德此時正要用手去拿一顆花生吃,天上又響起了大雷。嚇得他把花生都掉到地上了。曹操見劉玄德如此膽小,心想他辦不出什麼大事,在以後的戰爭中就處處看小劉玄德。其實劉玄德那天是故意把花生掉在地上,讓曹操誤認自己是膽小之人。目的是為了讓曹軍對他放鬆警惕,使劉軍更容易攻城罷了。透過這個小故事,我明白了,凡事不要只看別人的表面來評價別人,要深入瞭解才行。

  劉玄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說的是:劉玄德軍隊已經處於弱勢了,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身邊沒有一個得力的軍師,於是司光徽向劉玄德推薦了孔明。可是要請孔明出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劉、關、張三人就約好一起去請孔明。第一次,天氣下著大雨,孔明故意說不在,第二次,太陽很大,可孔明還是故意說不在,第三次,關、張已經非常不耐煩了,可是劉玄德還在等。孔明被劉玄德的精神所打動。終於答應出山幫助劉玄德。從此輔助劉玄德打了很多勝仗。從這個小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堅持了,並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一個讓人值得觀看的文學經典,裡面有上千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包含有一個道理。這麼有用的書,你們也快去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6

  三國是一本好書,就是一本好書讓我廢寢忘食。大清早的起床看三國,坐在廁所上也在看三國,上學時希望趕快下課,讓我看三國,中午吃飯抱著本三國看,回家寫好作業還看三國,看了n遍青少年版的,終於看到了原版。

  我看了n遍三國,信不信由你。今天我將寫我的三國讀後感。希望你能看到頭,不要看了一半就把我給砍了!!!

  《三國》是古今中華文學史上的明珠,它以三國這個歷史時期做底,描寫出誰都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這些人物裡我最喜歡曹操和趙雲。

  曹操,一個宦官家庭子弟,幼時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人們認為他是一個成不了才的人,可是有一道人說他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給不出所料曹操成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你們認為他是大奸雄,雖然英雄和姦雄只相差一個字但卻差之千里。不過我認為他是一個大英雄,為什麼呢?

  1.東漢末年,漢氣以衰,漢肯定要滅國,不管是哪一個人只要他滅漢或挾天子都要被稱之為奸雄,但是奸雄只是一個名號,而挾了天子卻可以令諸侯其好處大過一個不好的名號,曹操看到了這一點為打下江山而做了基礎。

  2.曹操有明治,在他治理國家時讓將士與百姓一起種田以增加國庫糧食,曹操在世時大力興修水利設施並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鄉舒城建立的七門三堰一直到北宋時還能每天澆灌兩萬頃良田。

  3.曹操不記前嫌,廣招人才。曹操曾3次發表求賢令以找人才。曹操還不計前嫌,張繡曾殺死曹操之子曹昂,曹操愛將典韋,但曹操不計前嫌,當張繡投奔時也收入門下。

  4.曹操也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滅袁紹,除呂布,殺劉表,砍袁術,去馬騰,降服張魯,大戰馬超。

  這是我心中的三國,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7

  走進我的房間,你會發現在我的書櫃上擺放著很多書。有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有《史記》、《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英國的時間機器》……這都是我的“金銀珠寶 ”。只要有空,就和他們做伴。我最喜歡的“稀有黃金”當然就是《三國演義》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你們知道這詩是寫誰的嗎?可能在第五句到第八句時你們就猜到了吧。正是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

  諸葛孔明是我非常敬佩的人。借東風讓我佩服不已,大擺空城計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三千五百兵丁能把十五萬大軍趕走,這都是諸葛孔明的計策。

  我也佩服趙子龍。他單騎救主不得不讓人讚歎。有一首詩,單道趙子龍勇猛:“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我也喜歡張飛。他圓睜環眼,聲如巨雷,用計粗中有細。在長坂橋上嚇退曹操讓他們自相踐踏,棄槍丟盔不計其數。有詩稱讚張飛道:“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腿曹家百萬兵。”

  《三國演義》能然你明白很多道理,讓我們一起去看三國,一起了解三國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8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容跌宕起伏,令我非常喜歡。

  全書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漢末至晉統一的一百年間的歷史,描述了統治集團內部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的鬥爭、軍事鬥爭,反映了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塑造了諸葛亮、曹操、周瑜、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形象,表現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時也譴責了雄豪混戰及暴君的苟政,寄託了人民苛求明君仁政、社會安定的願望。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桃園三結義》,這篇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發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 一次,劉備正在看招兵告示,身後又擠進來一個黑臉大個兒,名叫張飛,兩個人便商量一起去參軍。二人來到一個酒館喝酒,正喝著,一個紅臉大漢進來了。劉備見他身材高大,非常威武,就請他一起喝酒,又一起來到張飛的桃園,他們在桃園裡對天起誓,結拜為兄弟。 我也比較喜歡書中的三個人物。劉備仁厚,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仁的化身。關羽忠義,但是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義的化身。張飛勇而猛,性格缺點是脾氣暴躁,但是他們三人非常重情義。

  透過《桃園三結義》,我感受到正是他們之間深厚的手足情,才實現了劉關張三人的雄心壯志,才完成了興國大業。我更體會到友誼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是最珍貴的東西,我也希望能結交到像劉關張這樣親密無間、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雖然時代不同,但是我們也要多為朋友著想,互相體諒與尊重。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9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各具神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書中雖有這麼多眾多的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0

  小的時候,活潑好動的我常常靜不下心來讀書,覺得書太無聊了,還是遊戲好玩。真不知道大人說的黃金屋和顏如玉到底在哪裡。

  直到有一次,我隨手翻了翻了一本姐姐的《三國演義》,他的作者是羅貫中。剛看到了桃園三結義,就被這個故事吸引住了。劉備、關羽、張飛萍水相逢,三人都有為國效力之心,而且志趣相投,於是桃園結為異姓兄弟,投靠劉焉。

  接著書中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書中塑造眾多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重如山的關羽,爽直粗獷的張飛……還有我最喜歡的渾身是膽的趙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赤壁之戰。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只有火攻,才能打敗曹操。周瑜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以詐降的方式衝向曹營,發起火攻。半夜三更,忽聽風響旗動,周瑜急忙走出軍帳觀看,真的颳起了東南大風,他連忙下令發起火攻。黃蓋藉著風勢帶船猛衝進曹軍水寨放火。曹軍的船陣很快地都燒了起來。一眨眼工夫,已經燒成一片火海……

  前幾天我和爸爸討論張飛之死時,我倆互不認輸。爸爸認為是張飛睡覺的.時候,被敵軍所殺。而我認為張飛臨出兵前,因為平時他對手下經常鞭打,手下將領為了報復他,將其殺害。最後媽媽決定買一本原著《三國志》,讓我在書海中找尋答案。盼望著新書的到來,我又可以品味這些精典故事了,期待ing。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1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下面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曹操,他為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的壞人,但是他的軍事能力仍然很強,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它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最值得我欣賞的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之戰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話“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的態度。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僅僅是三言兩語,卻訴盡了蘇東坡對三國人物之敬佩 ,對英俊豪傑的追憶……

  《三國演義》講述了一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有關東漢末年戰爭的故事。魏蜀吳三足鼎立,各不相讓,最終促成了一個個有關義氣、謀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義薄雲天、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裡面有雅量高致的全才周瑜;鞠躬盡瘁的神運算元諸葛亮;心懷天下的陰謀家曹操……他們在歷史的見證下,在時光的碑刻上,永久的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每當後人翻閱史料,記憶便會隨歷史的長河一起,穿越古今,去領略當初的錚錚鐵骨,戰場硝煙。

  當初,桃花樹下,三人焚香祭拜,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諾言,讓人不禁熱血沸騰。彼時他們可能並不知曉,十幾年後,他們的命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周瑜偽造投降書,想要騙過充當曹操說客的蔣幹,當二人彼此假裝熱情,內心卻冷冽如冰,同床酣睡時,心裡是否忐忑不安,企圖用心中最後一絲暖意溫暖對方;憶起,趙子龍單騎救主,一人深入敵軍,鮮血染紅了他的鎧甲,他卻不為所動,如入無人之境,奮勇殺敵。不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只為將阿斗救出;念起,關羽進曹營,曹操以禮相待,不動他一分一毫,款待有加。渴望賢才的曹操盡全力想留下關羽,卻從未留住關羽的心。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講義氣,不忘初心。可憐那曹操,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卻並沒有如此忠心耿耿的將士,實在是一種遺憾。

  草鞋皇叔、機智奸雄、仁愛君主,三個人的時代,三個人的戰爭,好似一盤砂礫,握住一時卻握不住一世,太過貪心從而使漁翁得利,最終天下歸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向我們印證這個道理。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最終成為城府頗深的陰謀家。時光在他們的身上留下了道道印記,帶走了稚嫩,留下了老練;帶走了天真,留下了算計。可是,戰場上的陣陣寒風,吹不透他們熱血沸騰的心,刀槍橫行,砍不斷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即使物是人非,他們也不忘記統一天下的初心,保國安民的決心,一較高下的信心。

  幾百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會記得那鐵漢柔情,依然會想起出生入死不相離的諾言,依然會懷念起周瑜與諸葛亮合作作戰時的所向披靡。歲月即使蒙上了灰塵,也不會抹去他們留下的足跡。歲月變遷,帶走的是逐漸衰老的容顏,帶不走的是那顆熾熱的心。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三分天下,皆是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3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

  這部書資料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述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明白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細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並且,他還是一個大度惜才的人,以往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十分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期望經過自我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開始就是膾炙人口的詞句。沒錯,這首詞句就是出自我國古代一部歷史小說的開篇詞,它的名字叫做——《三國演義》。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人物的歷史舞臺,把許多人物刻刻畫的淋漓盡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長思……

  《三國演義》是明清時代的一部斷代歷史小說,作者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里人物眾多,擁護什麼,反對什麼,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確的。這部書主要塑造了三個典型: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說曹操,太多數人都說他奸詐,也有人總結說他“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他做事周到。“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總說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還是為人熟知的傑出詩人、文學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廣,方面廣,腦子複雜,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說關羽,他比較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青棗,青龍偃月刀,後加上赤兔馬’關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歷代加封,直封到:‘蓋天古佛’成為人神的極致,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做人有忠有義。但到了三國時期,封建道德的頭一個字忠就很難完成,對忠的要求也很嚴格,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了來,這樣不但算忠,還是難得可貴的忠。

  一個國君想要建立一個好的帝國就必須有一個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忠臣,而諸葛亮諸軍士就是這麼一個人,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事實證明,諸葛亮也不是一個草包,他顯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計……’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則‘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義、識’還不夠,還需要‘膽’就像趙雲一樣,幾乎百戰百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實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順了劉。

  我們少年就應該從小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但關羽的‘忠、義’我們似乎就不必太難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國演義》裡還有義絕、奸絕、智絕。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5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寫曹操在華容道,對關羽說:“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按,庾公之斯事,見《孟子·離婁下》:“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其僕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僕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春秋》並無此事,惟《左傳》襄公十四年雲:“尹公佗學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子魚(庾字)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所記似乎是一件事,但具體情節迥別,人名也小異。

  曹操把《孟子》誤成《春秋》,典用的也不切,大可以嗤笑;不過,話又說回來,丟魂失魄之際,還能記得起《孟子》,也夠難為他的了。——怪不得他自詡“老而能學,惟吾與袁伯業”。我不明白的是,熟讀《春秋》的關將軍,何以於此“巨謬”,毫無察覺,一聲不吭。莫非雲長讀《春秋》,也只是附庸風雅,“遮遮眼”而已?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6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寫劉備“三顧草廬”,見諸葛家中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此固非杜撰,而確是諸葛文字,只小有不同;諸葛亮《誡子書》雲:“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見《諸葛亮集》)而諸葛之語,也有所本,見《淮南子·主術訓》:“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七修類稿》已經指出過的。

  又第八十五回寫劉備“遺詔託孤兒”,其遺詔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注,這話也是真的;其本諸《淮南子·繆稱訓》,則尚無人指出:“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按,《三國志集解》引何焯說,以二語本《易·繫辭下傳》《新書·審微篇》)

  劉備一生,雖說“喜狗馬、音樂、美衣服”,“不甚樂讀書”,死到臨頭,才勸自己的兒子:“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不過,他家的《淮南子》,必定是寓目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7

  大家肯定看過許多書,比如狼蝙蝠,小河男孩,狼王夢,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等等。可是我最喜歡的書是三國演義,其中最喜歡的是董卓疲帝興風雲這個故事。

  主要資料是董卓掌握了朝中後,想廢了劉辯,於是收買了呂布,之後呂布去了丁原的房間,一下子砍下了丁原的頭,然後又廢劉辯,有一位叫袁紹的熱逃到了翼州。袁紹到了海渤後,立刻跟朝中反對袁紹,王允接到袁紹的信後決定和他一齊對抗董卓,在交戰時袁紹上前殺敵,對抗幾回合後袁紹逃回軍中。

  袁紹和軍隊逃向了一個谷,呂布的手下帶兵追殺,突然王允的軍隊殺出。包圍了呂布的軍隊,之後呂布的軍隊全軍覆沒。

  我的感受是,有時做事必須要想一想後果或者做多手準備,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8

  最近幾天,我一口氣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描寫了近200個人物,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

  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計等,這些都充分表現出了諸葛亮的超人才智。尤其是草船借箭,最讓我佩服。

  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非常嫉妒,設下圈套,要置諸葛亮於死地。

  一天周瑜集眾將於帳下,要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這明明是一個陰謀,可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只要3天的時間,就可完成。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不可能3天交差,違背軍令,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後,向魯肅借了20只船,每船配30名軍卒,船隻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並請求魯肅為他保密。

  諸葛亮按計劃準備停當。頭兩天諸葛亮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裡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下令,用長索將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

  當夜,江面大霧籠罩。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叫士卒將船隻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於曹軍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

  曹操聞報後,急調弓弩手,會同水軍射手,一齊向江中亂射。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後,諸葛亮又命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並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時,船上的草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

  船隊返營後,共得箭10餘萬枝,為時不過3天。當週瑜得知這一切以後,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諸葛亮為什麼能如此神機妙算呢?因為他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從中我體會到,智慧來源於知識,我一定要認真學好每一門功課,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努力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9

  陽光明媚,我懶洋洋地坐在家中玩三國殺。望著手中的“劉備”和“趙雲”兩張武將牌,我抬起頭,瞥了一眼一旁的《三國演義》,不禁浮想聯翩,腦海中又浮現出硝煙瀰漫的戰場。

  東漢末年,烽煙四起,群雄割據。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吳三國鼎立,一時間,神州大地戰亂不休。在那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中,有一場戰鬥已然烙印於我心中。那,就是長坂坡之戰。

  在那次戰役,趙子龍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故事廣為人知。也正因如此,趙雲與劉備父子的關係格外親近。他,用自己的身軀承受了一切,綻放出鮮紅的血花,臉上卻只有淡然的微笑,心中唯有對主公的忠心耿耿。我想,趙雲當時懷抱阿斗,在生死線上徘徊時,心中肯定已留下遺言:保護小主人的責任,趙雲至死不渝!是啊,他為了劉備,為了阿斗,也為了糜夫人死前的心願,更為了大漢江山,雖死不悲!

  人與人之間不一起經歷一場場生死歷練,怎能成為至交,不曾將自己或親人的生命託付於對方,怎有絕對的信任?生死與共,才是極致的友誼。

  同樣,劉、關、張三兄弟也在桃園結義後,為對方出生入死,關羽敗走麥城不幸身卒,張飛遭手下刺殺後,劉備執意伐吳。這舉動雖有些魯莽,卻也體現出兄弟三人感情之深厚。他們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這也不愧於他們當年立下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算世界背棄了關羽張飛,劉備也會與他們並肩而行。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關係,能超越生死之交。他們的故事,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話沒錯,但,誰說友誼不能轟轟烈烈?誰說友誼不能熾烈如火?真金不怕火煉,友誼何時曾懼?

  友誼經歷過生死,何妨與世界為敵?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

  吾身邊有一位“操”也。

  那天,我和她一起回家。一個人端著一盆水走了出來,好像是沒有看見我們一樣,徑直把水潑了過來。我閃開了,但她卻成了落湯雞。

  我正準備衝上去質問一番,卻發現自己的手被她給抓住了。她衝我搖了搖頭,粲然一笑:“算了吧,她不一定是存心的。就放了她吧。”“好吧。既然你這個當事人發話了,那,就算了吧。”我把她往回家的路上推,“快回家換衣服啦。小心感冒了。”

  她,就是我的、有菩薩般心腸的好鄰居,沈新月。

  我要向二“操”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1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詳細講了東漢末年的情形,裡面還有許多偉人,我從中還學會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裡主要講了從漢靈帝昏庸無能,黃巾起義隊伍龐大起,這才讓漢靈帝才醒來,發兵抵抗翼巾軍。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大國之間時不時就要打起仗來,每次到了打仗的時候不是刀光劍影,就是血肉橫飛,讓人讀起來就像自己在這個驚險的戰場上一樣。

  我尤其敬仰這裡的一個人叫諸葛亮,劉備三次去隆中拜訪他,前兩次失敗了,第三次成功了。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後,劉備聽了很是驚訝。劉備的兄弟,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用了他聰明過人的頭腦和他一張能說會道的口才,最終還是把關羽、張飛說服了。劉備有個兒子,叫劉阿斗,又叫劉禪。劉禪很是貪玩,諸葛亮怎麼教他也教不會,劉禪的爸爸死了後劉禪更是無法無天,劉備臨死之前的遺言是:“諸葛亮一定要輔助好劉禪呀!”諸葛亮一口就答應了劉備,但是諸葛亮哪裡知道劉禪已經無法管教,諸葛亮替劉禪費神費腦,最後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

  俗話說得好:扶不起的劉阿斗,每一個人都不要向劉禪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2

  《三國演義》中有三絕:“智絕”孔明、“義絕”關羽、“奸絕”曹操,但曹操是不是“奸絕”,引人深思。

  由於作者遵循“重劉抑曹”,所以把曹操塑造成一個奸詐小人,把劉備塑造成仁德君子,但曹操為人真的奸詐嗎?這得看每個人對曹操的評價與理解了。

  曹操,給人奸詐之形象,取決於作者的描述,作者開頭說曹操從小不務正業,不滿叔父管教,於是就挑撥叔父與父親的關係,充分展現了曹操從小就工於心計,善於用計;在官渡之戰中,為了平復軍心,把發糧官斬了,充分體現了曹操天性狡猾,用嫁禍於人的方法來謀求勝局;孔融給曹操推薦禰衡,但禰衡看曹操不順眼,擊鼓罵曹,曹操很生氣,想殺他,怕敗壞了名聲,順水推舟交給了黃祖,讓他做了義務劊子手,這招“借刀殺人”體現了曹操的毒辣。羅貫中塑造了一個奸詐小人!每個人都會這麼認為。

  但曹操卻有著軍事家的胸懷,可謂“宰相肚裡能撐船”。張繡殺了曹操的愛將典韋,又差點致曹操於死地,但曹操不計前嫌。張繡降後,曹操見了他,喜不自禁,好像以前的事沒發生過,不但封他將軍,還與他結為親家。官渡之戰勝利後,在敵軍陣營中搜出許多曹軍私通袁紹的書信,他卻全部燒燬,既往不咎。曹操有遠大抱負,為了實現霸業,他用寬闊的胸襟包攬了四方英才,都說曹操“文臣似雨,武將似雲”。曹操慧眼識英才,荀彧、叔侄、郭嘉、程昱等投其帳下,更有于禁、典韋、夏侯兄弟、張遼等五子良將為其出生入死,曹操唯才是舉,求賢若渴。他還費盡心思籠絡人才,為收服關羽,他給盡關羽好處,但關羽還是“過五關斬六將”走了,他卻不讓追殺,表現了曹操用人的氣度和能屈能伸的大將風範。曹操膽識過人,年輕時敢於嘲諷大臣“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他敢涉險孤身行刺董卓,被董卓察覺後鎮定地“跪下獻刀”,體現了曹操過人的膽識和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漢天子流落,沒有一個軍閥去管,他卻能調精兵五萬,迎天子回朝,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曹操顧全大局的眼光;他輸得起,赤壁敗了,重整旗鼓,再來複仇。

  曹操是奸雄,也是英雄,但他有政治家的胸懷。相比於假人偽義的劉備,更多了一分氣度,他奸就是奸,好就是好,不像劉備天天以仁德掛於嘴,假仁假義,想要荊州不去憑實力,反倒假哭來博取同情心。曹操不愧為北方雄霸,他有優秀的軍事策略和大將風範,要不是患病而死,真能創出一番霸業!

  曹操能嚴能寬,能屈能伸,可傲可謙,可卑可倨。勝利了,再接再厲;失敗了,重整旗鼓。真乃大丈夫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3

  《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的人物暴露無遺,栩栩如生,也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是埋不住的,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好每一件事

  “不歸之河,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因此,在基地的西邊,人類就是周郎的赤壁,三國……”這個第一個字是三國時期寫的。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黃巾起義、董卓奪權、爭割群雄、三分治國、三國歸晉五個時期。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的張角,因不喜政務腐敗而發動。劉、關、張在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很快就消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實力日益強大。皇后的弟弟何進,叫董卓,長期叛逆,因誤信他人而入京。結果,何進被史昌殺死後,董卓上臺。曹操試圖殺死董卓,但失敗了。董卓為了籠絡人心,封袁紹為渤海太守,將赤兔馬賣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攻打董。雖然被打敗了,但最後還是被呂布殺死了。張飛、關羽、劉備參觀山寨後,諸葛亮“臥龍”受邀。諸葛亮提出聯合吳抗曹的方案,為劉備的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曹操滅袁紹、呂布,吳、蜀也打回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有各的陣營,曹操佔領強大的北方,劉備佔領川西、荊州,孫權佔領江東。於是,吳、魏、蜀崛起稱霸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逐漸死去。蜀國和吳國都投降了魏國的司馬燕,三國在西晉統一了。這本書描繪了許多生動的人物:諸葛亮,誰是巧妙的,關羽,張飛,誰是衝動和魯莽,劉禪,誰是無能的,曹操,誰是謹慎和可疑的。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懂天文地理,給劉備出謀劃策,有所貢獻,才使他獨立,不愧為“臥龍”。不幸的是,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鳳雛”龐統不幸在落鳳坡被殺。

  《三國演義》的“毛三訪”給我的印象最深。劉備、張飛、關羽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不怕吃苦,最後成功邀到“臥龍”。從這個故事中,我學到了一個道理:只要一個人想學會做一件事,就不要害怕挫折。他們要注意毛,只要他們用你的誠意打動對方,他們一定能做到。還有一個故事: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帶著七十萬水陸大軍攻打武威的時候,張飛衝動地抽打了兩個部。當晚,兩個心懷怨恨的部委殺了醉而不醒的張飛,一代猛虎死去。還警告我不要魯莽行事,不要衝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本書裡的人物完全暴露無遺,栩栩如生,也說明我們每個人都是埋不住的,要改掉自己的缺點,做好每一件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4

  曹操奉命前去保護獻帝,戰中遇到了徐晃,惜才之心難以掩蓋,遇人才不願放過一個這或許是曹操後來能成功的原因之一。良木擇禽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徐晃在滿寵的勸說下投靠了曹操。

  曹操雖在保護獻帝,但恐劉、呂結合起來打他個措手不及,荀彧就出計欲讓劉備,呂布反目成仇,曹操好坐收漁翁之利。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不走理想軌道的,劉備不願做不義之士,欺呂布勢窮。張飛直來直去,只想殺了呂布,被備攔下,此次未絕後患,呂布就趁劉備不在城中,守城的張飛大醉之時奪了徐州。張飛悔恨不已,欲拔劍自刎,玄德將其攔下,此時後悔也晚了,本來喝酒是為了壯壯士氣,誰也不會想到呂布會趁機反客為主。

  待劉備回來之時,前去探望家眷,呂布還假惺惺地說要將徐州還於劉備,若劉備應下了,恐怕又是一場惡戰,不過劉備力辭了,反去居於小沛。曹操的計劃徹底落空。

  呂布確實不義,但亂世中,戰場上,能贏的就是好兵,哪管他義不義。戰場上哪有敵人會真正變為朋友,就連談話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說錯一句,便可能死無葬身之地。所走的每一步棋都得謹慎再謹慎,下錯一步便可能萬劫不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5

  曹操覺得呂布有勇無謀,不足為懼,可這勇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讓他狠狠地輸了一陣。而戰場上最忌諱的就是輕敵,可雙方都犯了這個錯。

  既然呂布打了曹操個出其不意,曹操就來了個將計就計,誘敵深入。他謊稱自己被火燒死了,果不其然呂布那邊的探子聽到這個訊息,想也沒想,就衝入城中。驕兵必敗,埋伏早就設好了,就等著呂布這個表演人入場,呂布拼死抵抗才留得一命。這年,蝗蟲忽起,糧食都沒有了,曹操只能回鄄城暫住。

  勝敗乃兵家常事,兩人打得不可開交,但終究還是曹操贏得上籌。呂布還是輸在了無謀上,有一陳宮,他卻不用,實是令人惋惜。

  曹軍勢力過大,呂布決定先避其鋒芒,與劉、關、張三兄弟交好,想得一容身之所,與劉備套近乎,稱兄道弟,又令妻女出拜劉備,劉備再三推阻。張飛是個暴脾氣,容不得他人對自己大哥有一絲不敬,大喝要和呂布大戰三百回合。劉備到底是心善,讓呂布去了小沛安身。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6

  李傕,郭汜二人逼死王允得了勢,在朝廷中橫行霸道,眾官員是敢怒不敢言,獻帝更是憋屈的緊,自己的皇位被那二人威脅著,整日活得提心吊膽。

  正巧曹操勢力逐漸壯大,陳彪提議,何不讓李、郭二賊狗咬狗,再詔曹操來將他們一網打盡。而這計劃該如何實施呢?郭汜之妻就是突破口,聞言她十分善妒。汜妻輕信了郭汜與李司馬伕人有染的訊息,偷偷在郭汜酒中下了毒,想要藉此疏遠李、郭二人的關係。這也確實在郭汜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一次郭汜從李傕家歸去,突覺腹痛,懷疑的種子立馬發芽,與李傕一陣廝殺。

  這演義場上爾虞我詐,孰是孰非也分不清楚,在這場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友誼。

  獻帝也是可憐,被董卓推上了皇位,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有個“皇上”的頭銜,等到這董卓死了吧,自己的忠臣王允被逼死,只能眼睜睜看著,還是因為權被別人所霸著。現在主動出擊對付李、郭二人,又被捲入戰爭,成了李傕的俘虜。幸而忠漢之人不少,獻帝還是被救出來了,毫髮無損。可那洛陽已是滿目瘡痍,宮院中只有殘垣斷壁,似乎預示著漢朝在走向衰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7

  關羽前往古城聚義,遭張飛懷疑,幸虧甘、糜兩位夫人在旁解釋,再加上關羽斬了蔡陽,張飛怒氣才平。孫策被刺客刺殺,但動怒斬了于吉後身亡,把位傳給了孫權。袁紹和曹操官渡做戰,因糧食不足,曹軍本沒有勝算,但因袁紹不採納賢臣建議,且懷疑許攸。許攸憤怒投曹,曹操採納了許攸的建議,攻打袁紹屯糧重地。最後曹操大勝。劉備本想攻擊曹操,但在汝南被曹操用計取勝,後劉備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袁紹死後,其兒子袁譚和袁尚原本想二人聯合攻擊曹操,但後因鬧矛盾。曹操,掘開漳河,水淹冀州,徹底打敗袁氏兄弟。

  袁紹自視高傲,掉以輕心,且不聽旁人勸言才落得了如此下場。這就告誡了我們,凡事要虛心,傾聽旁人的建議,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走的更遠。袁氏兄弟為何戰敗?因為二人沒有齊心協力。俗話說的好“一雙筷子折得斷,一把筷子折不斷。”在集體中,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只有我們團結一志,齊心協力,緊緊的抱在一起形成一個“拳頭”,再難的問題也可以解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8

  父母說:“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個完整途徑。你應該去讀一讀。”

  老師說:“四大名著它告訴我們過得去情天恨海,參得透世間爭鬥,斬得斷利慾薰心,越得過慾望執念,才抵達得了人生光明通達、自在寧靜的終處。你應該去賞一賞。”

  而眼前這本《三國演義》正熠熠生輝的擺在我的眼前,我的眼裡是那貪婪的目光,恨不得一口氣把它“吞下”,但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我得慢慢的品嚐,讀出它的鮮美之處。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作者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的歷史風雲。書中塑造了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曹操、孫權、周瑜、呂布等一大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劉備,他的寬厚仁義,公正真誠,而曹操則殘忍奸詐,諸葛亮忠心耿耿……但在我心裡,《桃園英雄三結義》中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劉、關、張,讓我感受到了友誼的可貴。劉、關、張身為小販的他們憑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愛國精神,結成了生死之交。誰又會想到,正是他們之間深厚的手足情,才有了那一個個英勇殺敵的表現,才有了那一個個忠君愛國的行為,才實現了劉關張三人的雄心壯志,才完成了興國大業。

  張輔曾言:“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是的,如何才能做一個像劉備這般有情有義,有才有德的人,是我追求的目標。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9

  正是初夏。

  剛下過小雨,開啟窗子,躁氣撲面而來,望著溼滑的石板路,無奈笑笑,隨手捧起一本書,就著細細的晨光,品著。

  塵土飛揚的戰場,隨著淡淡墨香,漸隱漸顯在眼前。

  那是珠迸於玉盤,露撒於香蘭,鳳鳴於東山,龍嘯於天穹。時急時緩,時揚時抑。時為流水潺潺,時為泰峰崩裂。

  踏過苔痕上階,草色入簾,絃音漫漫,滿室盈人,香火微明。簾外,正有三人跪坐。忽,弦絲慢轉,時有鳥雀稠啾,往來軒外。忽,弦絲一緊,時有三馬嘶鳴,奔於林內。聲愈促,弦愈急,霎時戛然,滿室寂靜。臥龍居內,絃音再漾,羽扇輕搖。

  看過朔氣滿天,霧色拂弦。笑意漫漫,滿室醉人,依舊闔目。篷外,立有三千草人。忽,鼓聲輕響,時有魚蝦往來,潛於水中。忽,戰鼓雷鳴,時有萬箭齊發,嘯於霧中。聲愈促,箭愈急,霎時戛然,滿湖皆靜。木船篷內,笑聲再漾,映瀾無聲。

  走過火光沖天,殺氣四濺。肅氣漫漫,滿室煞人,旗聲呼嘯。岸邊,正有八萬戰船。忽,鐵鏈抖動,時有喊殺陣陣,回於湖上。忽,木漿快搖,時有火聲陣陣,定於船上。聲愈促,心愈緊,霎時戛然,戰聲皆靜,赤壁崖上,刀聲依舊,一騎無聲。

  書與我,已然兩個世界,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輕倚在三國的路口。聽風聲四起。像這樣,倚在視窗,看一行行雋永的文字,坐擁一杯茶的溫暖。這樣的靜,能讓一顆心在浮華中得到應有的雲淡風輕。

  我想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故事中會看到不同的內在,有的人看三國,看到了陽剛之氣,有的人看三國,看到了陰柔之美,有的人看到了喧囂,有的人看到了婉約,只有用心品,總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每次輕撫淡黃色的書頁,不由自主地想起黃沙紛飛的戰場,慢慢的,漸隱在清茶中,消失在檀香瀰漫中。

  愛三國,愛你的動中之靜,捧著書,回味慢下來的時光。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0

  關羽的優點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勇猛、勇敢、有勇有謀、大膽、重義氣、十分忠誠等;但也有一些缺點,驕傲、固執等。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故事,講的是陸遜給呂蒙出了一個計謀,自告奮勇用謙卑的口氣給關羽寫一封信,恭維一番,關羽因為連打勝仗更加傲慢, 瞧不起東吳的將士,以為他們都是窩囊廢,威脅不了他,便把荊州的兵撤走。結果,關羽果然被陸遜信中的恭維之詞攪得更加傲慢,最後稍不留神,著了陸遜的道兒,丟失了軍事重鎮荊州。勤部敗走麥城,最後還失手被擒。白白犧牲了性命。

  讀了這篇故事,我感受最深的是對:勝而不驕,敗而不餒,虛心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這名話,有了很好的理解。我在反思。其實,有時候,自己的行為也像故事中的關羽一樣,十分的驕傲,有時被老師和媽媽表揚一下,便瞧不起同學們和弟弟,這就是驕傲呀!關羽因為連打勝仗,助長了驕傲的心理,加上聽了一番好言好語,結果驕傲的失去了警惕性,上了陸遜的當。所以,這個故事就給我們一個教訓,要勝而不驕,不要被勝利或喜悅、表揚衝昏了頭腦!俗話說的好,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