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反思(精選26篇)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
什麼是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透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精選26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神貫注教學反思(精選2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
略讀課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愛讀書並且會讀書,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課標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編者的意圖。所以我們在教研時制定了學習略讀課文的幾個大環節,這樣更便於學生操作,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據可依,然後在學習不同型別的課文時再根據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環節的具體的學習目標,本課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全神貫注”,讓學生們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啟迪,最後內化生成為自己的技能。擺脫了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充分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獲取成功的喜悅。最後創設情景,進行寫作訓練一環節,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讀寫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讓學生迅速掌握並運用本課作者展現人物品質的方法,能夠學以致用,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體現了學語文、用語文的大教學觀。
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我們教研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課前如果能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寫人文章,是如何透過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會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幫助。
2、在學生制定每一環節的小目標時應該在細一些,如生字新詞都掌握到了什麼程度,還應該有個及時的反饋。
3、在默讀探究一環節,還應再要求的細一些,把課文中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圈畫,在交流研討一環節也應分開來,細細去品讀,透過多讀去談體會,學生收穫會更大。
4、最後的拓展是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對於全神貫注的樣子,學生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學以致用,不過也要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大膽表達,也可讓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一定會更生動。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
在《全神貫注》這節課上,可以看出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教師課前出示名言,引導學生朗讀、質疑、談對課題的理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了“朗讀比賽”,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願意按自己的理解去讀,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在“拓展運用,延伸課外”這一環節中,利用多媒體播放羅丹的雕塑作品,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讚,再次激起學生對羅丹的敬佩之情;最後,教師贈送名言書籤,學生讀書籤上的名言,感受老師寄予的希望,進一步融洽師生的關係,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全文作了巧妙而有意義的總結。板書設計圖文並茂、形象直觀、意蘊深遠、極富創意。一顆紅心裡寫上“全神貫注”四個大字,中間套有一顆小紅心寫上“精益求精、如痴如醉”八個小字,一個箭頭橫穿過兩顆紅心,指向右邊“成功”二字。這
些都是在以後的課堂上應該繼續發揚的。但是,在這堂課上,我發現學生朗讀時語氣平淡,缺乏激情,儘管我在課堂上及時作了指導,但效果還是不明顯。特別是在“把你自己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讀出來”的這一教學環節中,不管是自由朗讀,還是比賽朗讀,聽到的只是平淡的朗讀聲,根本沒有把羅丹工作時的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風表達出來。
其實我在備課時,就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想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氛圍,把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引導學生透過與文字、教師的對話,訓練語感,陶冶情感。而事實上,學生這樣的朗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及時改變教學計劃,增加了“教師範讀課文第二段、學生看插圖想象”這一環節。之後再引導學生齊讀,這一次在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中明顯有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體現。這一點就足以讓我深思,教師要善於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靈活運用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是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珍視他們個性化的朗讀。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作為指導者的角色。教師要創造機會,創設情境,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充分地讀,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要想達到這種效果,需要師生長期不懈努力,充分利用平時的早讀、課堂進行有效地訓練。同時,可以請家長配合,營造講普通話的家庭氛圍。長此下去,學生不但樂於朗讀,還能善於朗讀。
相同的是:
重視夯實語文基礎的訓練。重視教規律,教方法。
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從何而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從孃胎裡帶出來的無師自通,而是伴隨著學生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成長,十二個學期的循序漸進,師生教與學的共同努力當中習得的呀!
為孩子們服務不應是一句空話,要真正為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語言素養與能力考慮。現在強調多讀,但並不排斥培養學生有理有據,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的語言訓練,也不排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表達的,條理是怎樣清晰的,立意、構思、選材、謀篇佈局等方面有些什麼特色,以及教給概括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甚至小到標點運用是否正確,文字書寫是否工整……如果我們不去有意識地這樣咀嚼,訓練,有些東西像過眼煙雲,飄然而過,又怎樣沉澱,內化為一種堅實的語言基礎和能力呢?當然,這一切訓練要從讀書活動中自然滲透。
現在,我們有些課上得熱熱鬧鬧,在書還沒有讀熟的時候就大談“感悟”“體驗”,一篇沒學好就要帶多篇。尤其是公開課,好像不弄出點新花樣就愧對了這公開課一樣,好像像常規課那樣紮紮實實地讀書、讀詞、造句、寫字,教讀書方法,課上得平實了,就愧對了觀眾一樣。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得到了些什麼呢?或者說,除情感上有所激動以外,對於語言能力的提高,學生收穫大嗎?
學習語言的確是一個艱鉅而漫長的薰陶、訓練、實踐的過程,決不可以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速成”,這是規律,也是科學。讀讀背背,圈點勾畫,比較鑑別,翻翻查查,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這種重視語言品味的做法是應該提倡而決不能拋棄的。它與繁瑣的分析與肢解文章完全不同。
如:怎樣理解詞語?教給學生對每一個語素要咀嚼,分解組合,更聯絡語境,聯絡生活實際去理解;再如,讀書時抓住重點句重點詞聯絡上下文去理解,“抓住一詞,輻射全篇”。“牽一髮而動全身”;還如,段與段之間是什麼聯絡,主要內容怎樣用簡潔的語言表達?都要滲透訓練。我們常說,“要教給學生一把把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掌握了這樣一系列的讀書方法,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會提高得更快。該教時就要教,公開課不教,課下再去教,或者再交錢到培優班裡去學,這又是何故呢?
這節課與前幾年上的課相比,也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如,這節課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悟,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你覺得哪一句最能體現羅丹的全神貫注就讀哪一句,你覺得應該怎樣朗讀,由你所體會到的情感所決定,不必一個模式,一種腔調,你能猜出老師要提什麼樣的問題嗎等等。
老師有給學生個性化讀書和培養創新精神的意識。但其中也不乏老師的點撥與鼓勵。再如,這節課也體現了新課標中提出的以讀代講,以讀代答,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情,讀中理解,受到薰陶。在讀中去與文字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老師完全成了參與讀,參與對話中的一員。
這也使我體會到,新課標精神下的語文課堂,給了老師更大的自主和自由,但也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課堂上的生成是與與預設不同的,需要老師不露聲色,隨機應變,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3
課堂教學過程,是若干個充滿生命和活力的個體展示自己的個性,共同協作,相互影響和提升的過程。因此,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個體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體都主動參與,這是促使主動學習關鍵。老師在教這節課時就設計了“自主讀書”這一個環節──“找出你感興趣的一處描寫,讀一讀,劃下來。”這樣,給學生閱讀自由度,開拓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空間,給每一個學生同時、同等參與學習的可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改變了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問題的辦法。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幹,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誘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比如,課文中並沒有寫出羅丹在自言自語說些什麼,這無疑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因而,老師的一句“你能想像一下,羅丹他自言自語地說些什麼呢?”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變成課文中的人物,學生的想象翅膀打開了,靈感被激發,創作慾望被喚起,孩子們紛紛上臺表演,演繹自己對課文的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
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堂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讀書、感悟、表達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未悟就問。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在“鋪路搭橋”,點撥引導學生大膽地讀書、大膽地說話、大膽地提問、大膽地表演,真正實現“口、手、眼、腦”等多種感官的解放。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4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述,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在教材中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用於閱讀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潛力。個體自讀、同伴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只需在教學中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指導,從而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留給學生自己。在教學《全神貫注》時,我就給足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後讓學生默讀課文,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在充分接觸文字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也比較到位。
略讀課文有著自身的教學任務和特點,不能夠面面俱到。但是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並不是說就不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在《全神貫注》的教學中,我精心選取了描述羅丹神態、動作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感悟、內化,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透過有層次、有取捨、有詳略的閱讀,在資料理解、情感薰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到達比較理想的效果。課文中最後一句話,是揭示道理的一個句子。就讓學生讀讀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的理解往往只會空洞地停留在表面:我們做事情就應全神貫注。為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句子的含義,我設計了說話資料,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全神貫注地去做的。聯絡生活,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這節課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有,一是理解中的指導仍過多,二是小練筆寫作方法滲透得不夠自然。這一堂課下來,我想教學略讀課文,教師更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不要逐段講讀,不要把略讀課文上成精讀課文。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和學習討論時間,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潛力。略讀課文的教學將教師推到一個更“隱蔽”的角落,學生站在更“亮”的舞臺中間。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5
《全神貫注》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編寫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做事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全神貫注的精神,培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風;二是初步學習透過描述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一、本組訓練的重點是
:能把握課文的主要資料,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述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透過具體的事例來描述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這樣設定教學目標的:
1、認識本課6個生字,體會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並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透過語言、神態、動作描述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二、找準切入點,達成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透過人物言行體會羅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進而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
課文第二自然段敘述“羅丹一會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象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這些語言、動作、神態反映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段。
思考到本組課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正好能夠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體會如果透過描述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為本單元習作做好鋪墊,因此在教學中也有所體現。所以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找哪些句子裡看出羅丹的全神貫注,而是從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讓學生在感受他的語文、動作、神態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貫注,也從一個側面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不足:
1、對於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沒有及時調整,比如說讓學生想象說話寫話的時候,寫完了,老師和學生來進行對話,當我們在爭辯的時候,說到第三句,學生立刻停住了,當問及為什麼時,他說到老師只要求寫三句話,說完三句就好了,說明學生沒有完全投入到爭辯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師佈置的任務,而在設計教案時,如果加個省略號是不是會更好呢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了。
2、對指導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還不夠系統
略讀課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潛力,訓練和幫忙學生掌握必須的學習方法。但是在本課教學中,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樣的閱讀方法,沒有體現出來。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們能夠教給學生什麼樣的閱讀方法呢?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6
《全神貫注》一文,抓住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精雕細刻一座女像時的表現,突出了他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在講述本課時,我很想透過羅丹對工作的專著來教育我的學生在學習中也應該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圍繞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有針對性地組織了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設計,重情境、重活動、重體驗、重合作,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有創意地演,充滿激情地讀,大膽地發表見解,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鮮活,富有生氣的教學內容。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羅丹工作時的動作,並進行導讀,讓學生感悟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羅丹“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後退”,他在幹什麼?我讓學生上臺演一演,走一走,讀一讀,學生悟出原來他在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女像,反反覆覆地琢磨該怎樣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響,手不停地揮動”,更把羅丹工作時的激動和興奮刻畫得淋漓盡致。“吱吱直響”則說明羅丹渾身用力,非常激動。“不停地揮動”,說明羅丹技術嫻熟,也可見他的興奮之態。透過對這些動詞的深入理解和對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情不自禁地為羅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緊接著,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親身感受?學生們議論紛紛,爭先恐後地舉手。有的說:“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數學題,一會兒撓腦袋,一會兒咬筆桿,沒有思路的時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興得跳了起來,認真得寫呀,算呀,連媽媽走到我身邊都沒發覺。”“老師,我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上一次,為了準備少年宮的舞蹈比賽,我總想著編排舞蹈的動作,甚至在上下學的路上還邊走邊比劃,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哈哈……我很自然地引入到:“你們聯絡自己的實際來談感受,很好。大家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做事認真的態度,說不定,將來你們之中會出現數學家、舞蹈家、文學家呢!全神貫注做事,這不正是羅丹成功的基礎嗎?”
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讀悟表達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未悟就問,讓學生先把感悟到的讀出來,說出來,表演出來,教師給以點撥啟導,以培養學生讀完了就有話要說的表達習慣。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7
上完這一課,覺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
成功之一:
整節課的設計從讀懂文字到讀懂作者,再到讀懂生活,最後讀懂自己,由讀文到明理,由明理到導行,層層遞進,努力引領孩子運用閱讀方法讀懂文章,並從中獲得啟發,懂得做人的道理,從而達到知行統一。(如:孩子們透過讀懂得了生活一切值得去做的事,要做好,要成功,必須全神貫注。)
成功之二:
本節課的教學緊扣文題“全神貫注”來組織教學。文中抓住羅丹的細節描寫讓學生體會,透過抓文中關鍵的語句結合作者的表達方法逐步理解全神貫注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對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理解逐漸深刻。最後讓學練筆,做到了讀寫結合。
成功之三:
教師的點撥與學生的展示巧妙融合,方式多樣:有學法提示、師生評價、資料補充、還有小練筆等方法。
1、透過學法提示滲透學法的點撥,讓孩子邊默讀邊思考,邊思考邊圈畫,邊思考邊批註,抓關鍵詞句聯絡表達方法去體會。
2、透過評價性的語言進行寫法的滲透。在學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中提到了關於羅丹修改女像時抓住了動作、神態、語言描寫時,老師及時評價:你真會讀書,讀懂了作者的寫法。是的,細緻的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的精神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可以學習運用。
3、資料的補充讓孩子們明白了這些雕塑神態生動,內涵豐富,是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成果。
4、“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嗎?”這一小練筆的過程讓孩子們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做到了讀寫結合。
不足之處:
1、教學中,學生講得多,讀得不多,如果能多讀讀,讓學生更能感受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情景。
2、時間把我得不好。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更好地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如何進行課堂評價,如何靈活駕馭課堂都是我還要不斷努力學習、研究的課題。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8
《全神貫注》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本課的教學我設計的學習目標是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體會描寫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句子,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學習羅丹全神貫注的精神。體會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茨威格的話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讀中感悟。第一遍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第二遍讀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羅丹的全神貫注。為了能把握住重點,我對課文中的其它內容進行淡化處理,讓學生集中精力去閱讀課文的重點部分,也就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課文最後一句話。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我重點指導第一句“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這個句子的朗讀、理解、感悟,我沒有放手讓學生學習,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條理,對句子中的“整個世界、痴痴地微笑”和表示時間的詞來感悟羅丹工作的全神貫注、如痴如醉的感悟不深刻。
課文中最後一句話,是揭示道理的一個句子。應讓學生再讀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的理解只空洞地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談感受時只有少數學生回答,顯得課堂氣氛沉悶。
我們做事情應該全神貫注。為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句子的含義,我讓學生說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全神貫注地去做的。聯絡生活,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9
《全神貫注》,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透過前面幾次成長課的經歷,這一次我潛心研讀了文字,腦子裡一直思索一個問題,透過這篇課文,我要教給孩子什麼。在師傅以及同年級老師的幫助下,我進行了多次試教。下面說一說我的磨課過程。
第一次:我借鑑了全國優質課一等獎王春豔老師的設計,加入自己想法修改之後,進行了第一次試教。課始,透過猜羅丹作品匯入揭題,再進行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教學過程將重點放在品讀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從語言、神態、動作三個方面體會人物的精神。之後,進行小練筆:誰全神貫注地幹什麼?最後進行總結,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生動形象寫出羅丹全神貫注的樣子。由於課容量比較大,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整堂課下來,自我感覺比較亂,學生完全被我牽著走。其他老師也反饋,講得東西太多,重點不突出,也沒有什麼新意。
第二次:這一次幾乎全部推翻前一次的教學設計,遵循“一課一得”的理念,抓住一個重點,將其他忽略。再次仔細研讀文字,聽取其他老師意見,我發現第二段有兩處聯想句,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語用點嗎?重新進行教學設計之後,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課始,由茨威格的話——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進行匯入揭題,進行課文主要內容概括。之後,讓學生找出能夠體現出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在簡單的交流之後,我丟擲一個問題:這麼多句子中哪一句最能體現出羅丹的全神貫注?我的預設是,讓學生找到這一句: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裡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然後進行聯想句的教學。在實際課堂中,孩子們卻沒有找到這一句。課後,我進行反思,最能體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這樣的問法太絕對了。另外,在進行聯想句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句子對比法,將聯想部分進行刪掉,與原句進行對比,讓孩子體會兩者區別。雖然達到預期效果,但是似乎是老師將答案間接告訴他們,而沒有他們思辨的過程。
第三次:在大框架不變的基礎上,我再次修改教學設計,進行第三次試教。在教學聯想部分時,我採用的是讓學生在第二段中分別找出描寫羅丹動作、神態的詞語。預料中的是,孩子們會將聯想部分的“說悄悄話”、“爭吵”划進去。這時候,我丟擲一個問題:這次詞語都是描寫羅丹的動作嗎?讓孩子們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大家經過質疑、討論、彙報、總結,理解了什麼是聯想句。趁熱打鐵,讓學生找到本段的第二處聯想句——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在學生充分理解聯想句的基礎上,進行兩處運用。一處是,發揮想象,羅丹還可能有哪些動作、神態、或者語言,並且由此產生的聯想。第二處還原聯想部分(羅丹像喝醉了酒一樣)當時的場景。兩者交叉,達到了運用效果。
再次修改細節之後,進行了成長課。在課上,我還嘗試了用白板,提高教學效率。
反思:本次成長課,是幾次成長課以來教學設計改動最大的一次,也是我收穫最多的一次。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班級朗讀依舊是個大問題,語調聽起來不舒服。
2、自己上課的語調太過平緩,親和力不夠。
3、自己臨場反應能力有待加強。
另外,我還明白了,不能套用名師的教案。因為我只是模仿下來形式,卻不能理解這樣設計的原因,這樣的課堂註定是失敗的。我們新教師必須靜下心來,自己研究課文,有自己的體會,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0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我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述,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針對這個單元的習作:寫一個你敬佩的人。我異常設計了在《全神貫注》這一課進行一個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因為在第二段中沒有出現“全神貫注”這個詞,作者卻可經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述,把“全神貫注”詮釋得淋漓盡致,是個很好的值得學習的段落。
讀寫結合的課,讀是十分重要,要學生讀得通、讀得透、讀得要有所感悟,那教師的導讀就更為重要了。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由於我打算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所以在對句子的解析中,都是略略帶過,講到了詞時都是點到為止,因而造成了教師導得膚淺不夠深入。沒有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羅丹的情緒時刻隨著塑像的變化而起伏。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1
《全神貫注》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了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好友到家中做客,自我卻全神貫注地工作,忘記了摯友的事。突出了他全神貫注的工作精神,重在感悟羅丹的渾然忘我,執著追求的精神,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才能成功。
MS-EEPO方式是實現教育教學效率的簡單方式,它向我們展示了動靜轉換的新教室文化,這節課我採用要素組合方式+5j的授課方式。
課前我讓學生做了的預習,根據導學案,及自學字詞、課文的要求自制微卡進行第一輪學習,我講授的資料,則是第二輪、及第三輪的學習。
在設計教學時,我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教學重點來進行的。在講述本課時,我先介紹羅丹,欣賞他的作品,為什麼羅丹能成為偉大的雕塑家呢?讓我們一齊走進羅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課題。匯入部分花的時間很短,但效果不錯,自然過渡到課文。學習這樣的略讀課文最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讀為本,讓學生自由讀,默讀,快速讀等多種方式朗讀,在不斷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初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說,同桌互說,顧及到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
本課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現亮點的環節就是回報重點句子談感受。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句子讀一讀,讓學生感悟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你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麼?想象說話:你聽到了他在說什麼?你從文字背後看到了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為了引導學生說出自我的感受。學生彙報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亮點:羅丹“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後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女像,反反覆覆地琢磨該怎樣修改自我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響,手不停地揮動”,更把羅丹工作時的激動和興奮刻畫得淋漓盡致。“吱吱直響”則說明羅丹渾身用力,十分激動。“他越幹越有勁,越幹越激動”證明羅丹十分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作中,時間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經過對這些詞句的深入理解和對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情不自禁地為羅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活力而折服。閱讀提示,圍繞: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劃出你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談感受。這兩個問題是貫穿本文的重點問題。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花了較多的時間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一節課,能夠說從備課開始一向到教學的整個過程都有許許多多的收穫,有很多啟示。自身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善。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2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述,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圍繞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有針對性地組織了教學資料,從前一課的名言引入,出示茨威格的話,讓學生提問題,然後以問題引著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能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根據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樣做既可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課文資料,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文字中“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這些在說什麼,笑什麼,似乎“無”的空白之中,滲透著極豐富的“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進行大膽的想象。讓學生感悟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透過對這些動詞的深入理解和對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讀,再次讀名言,領悟到羅丹能全神貫注地工作一個小時,就是因為他認為女像值得修改,並且必須要改好。
最後,總結課文的寫法,作者抓住了羅丹的神態、語言、動作進行描述,展開豐富的聯想,運用比喻等方法把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生動地展此刻讀者面前。這節課上,本來我還安排了動筆寫一寫的環節,但由於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完成。我想這可能是前面的環節推進太慢了,還有這節課的教學資料容量有點大。
當然,一堂課下來,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的來說這一節課的基本目標還是達成了。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3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述,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針對這個單元的習作:寫一個你敬佩的人。我個性設計了在《全神貫注》這一課進行一個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因為在第二段中沒有出現“全神貫注”這個詞,作者卻可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述,把“全神貫注”詮釋得淋漓盡致,是個很好的值得學習的段落。
讀寫結合的課,讀是十分重要,要學生讀得通、讀得透、讀得要有所感悟,那老師的導讀就更為重要了。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由於我打算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所以在對句子的解析中,都是略略帶過,講到了詞時都是點到為止,因而造成了老師導得膚淺不夠深入。沒有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羅丹的情緒時刻隨著塑像的變化而起伏。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我們教研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課前如果能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寫人文章,是如何透過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會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幫忙。
2、在學生制定每一環節的小目標時就應在細一些,如生字新詞都掌握到了什麼程度,還就應有個及時的反饋。
3、在默讀探究一環節,還應再要求的細一些,把課文中語言、神態、動作的描述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圈畫,在交流研討一環節也應分開來,細細去品讀,透過多讀去談體會,學生收穫會更大。
4、最後的拓展是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對於全神貫注的樣貌,學生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學以致用,但是也要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大膽表達,也可讓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會更生動。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4
在這次新基礎普查課中,我執教的是新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全神貫注》。《全神貫注》這篇課文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茨威格參觀他的工作室時,對自己的一件傑作感到不滿,就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差點把茨威格鎖在工作室的事。課文重點敘述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作者透過對羅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把羅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狀態描述的維妙維肖。
第七單元教學的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之一是"繼續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交給一定方法,引導質疑問難"。在本學期的日常教學中,我已逐漸滲透質疑能力方面的培養,"圍繞課題質疑問難"對學生而言,並不十分困難。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在繼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自己解疑。透過第2小節重點段的學習,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質疑,解疑和對人物的內心展開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初步瞭解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及對課文重點段落中重點句子質疑, 解疑的方法,從而進一步理解理解"全神貫注",體會意境,讓學生在質疑,解疑,想象的過程中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整堂課教學下來,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的比較好:
1,二分鐘熱身活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伊始,學生按學號進行名言大放送,最後有老師介紹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言——"人類一切的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師生互動,共同營造了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較好地達到了開啟學生的心扉。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
接著,我又順勢引出課題,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並針對學生的提問進行歸納和整理。這樣的設計是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求知興趣,以問題為誘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
2,抓住重點段落,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提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性的問題,而是在學生質疑後,有意識地讓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提練出兩個主要問題,從而訓練了學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維方法。
"學起源於思,思起源疑"。教學中問題的提出由學生髮現和由教師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樣。由學生提出能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本篇課文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非常細膩傳神,象"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對著女像痴痴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等描寫給人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感受,體悟的過程,它的深入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課文人物品性的感悟與理解程度。
在教學中,我抓住羅丹工作時的言行舉止,神情動態進行導讀, 給學生提供讀悟表達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己去悟;悟了就說,未悟就問。讓學生先把感悟到的讀出來,說出來,教師給以點撥啟導,以培養學生讀完了就有話要說的表達習慣。學生在課堂中,大膽地問,大膽地讀,大膽地說,真正實現了"腦,手,眼,口"等多種感官的解放。整堂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非常活躍,撞擊出課堂教學生命火花。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在學習第二小節理解羅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情景時,如果能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平時生活的具體事例來,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全神貫注做事,是羅丹成功的基礎,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字理解的深度;又如:課一開始,我是以名言揭題,如果能充分利用這句名言,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個來回,以名言總結全文。 總結全文時讓學生說的名言,那是學生學完課文後的感想,是知識內化的結果,能由此及彼,由課內到課外,是一個很好的資源,但我沒能及時捕捉到,留下了遺憾。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這次普查課的得失,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路,在自己的腳下,走紮實每一步,走踏實每一步,一定會有新的收穫,新的喜悅。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5
《全神貫注》是一篇略讀課文,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愛讀書並且會讀書,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課標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編者的意圖。
我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課前如果能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寫人文章,是如何透過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會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幫助。
2、在學生制定每一環節的小目標時應該在細一些,如生字新詞都掌握到了什麼程度,還應該有個及時的反饋。
3、在默讀探究一環節,還應再要求的細一些,把課文中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圈畫,在交流研討一環節也應分開來,細細去品讀,透過多讀去談體會,學生收穫會更大。
4、最後的測評是讓學生進行訓練講故事,對於全神貫注的樣子,學生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學以致用,不過也要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大膽表達,也可讓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一定會更生動。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6
上課伊始,師生互贈名言,看起來、與所學課文毫無關係。
其實這正是老師的高明之處;他從學生熟知的名人名言入手,有目的地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扉,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求知興趣,以問題為誘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這正體現了老師重情趣的教學理念。
一個精彩的結尾與一個吸引人的開頭有機結合,似錦上添花,使課堂教學始終扣人心絃,引人入勝。老師以名言揭題,又以名言結課.在名言的使用上走了個來回。但結課時讓學生說的名言,是學生學完課文後的感想,是知識內化的結果。透過自己說名言,由此及彼,由課內到課外,這也體現了老師重遷移的教學理念。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7
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愛讀書並且會讀書,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課標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編者的意圖,《全神貫注》教學反思。
我制定了學習略讀課文的幾個大環節,這樣更便於學生操作,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據可依,然後在學習不同型別的課文時再根據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環節的具體的學習目標,本課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全神貫注”,讓學生們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啟迪,最後內化生成為自己的技能。擺脫了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充分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獲取成功的喜悅。最後創設情景,進行寫作訓練一環節,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讀寫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讓學生迅速掌握並運用本課作者展現人物品質的方法,能夠學以致用,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課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課前如果能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寫人文章,是如何透過語言、神態、動作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會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幫助。
2、在默讀探究一環節,還應再要求的細一些,把課文中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圈畫,在交流研討一環節也應分開來,細細去品讀,透過多讀去談體會,學生收穫會更大。
3、最後的拓展是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對於全神貫注的樣子,學生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學以致用,不過也要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大膽表達,也可讓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一定會更生動。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8
略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愛讀書並且會讀書,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標的要求也是新程編者的意圖。所以我們在教研時制定了學習略讀的幾個大環節,這樣更便於學生操作,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據可依,然後在學習不同型別的時再根據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環節的具體的學習目標,本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全神貫注”,讓學生們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啟迪,最後內化生成為自己的技能。擺脫了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充分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學科個性,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獲取成功的喜悅。最後創設情景,進行寫作訓練一環節,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讀寫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讓學生迅速掌握並運用本作者展現人物品質的方法,能夠學以致用,突出了語學科的特點,體現了學語、用語的大教學觀。
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後我們教研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前如果能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寫人,是如何透過語言、神態、動作表現人物形象的。會對本重難點的突破有很大幫助。
2、在學生制定每一環節的小目標時應該在細一些,如生字新詞都掌握到了什麼程度,還應該有個及時的反饋。
、在默讀探究一環節,還應再要求的細一些,把中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圈畫,在交流研討一環節也應分開,細細去品讀,透過多讀去談體會,學生收穫會更大。
4、最後的拓展是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對於全神貫注的樣子,學生能用上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學以致用,不過也要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大膽表達,也可讓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一定會更生動。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19
《全神貫注》這篇略讀,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在設計教學時,我結合閱讀提示,圍繞:主要講了一什麼事?劃出你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談感受。這兩個問題是貫穿本的重點問題。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花了較多的時間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感悟。在講述本時,我先介紹羅丹,欣賞他的作品,為什麼羅丹能成為偉大的雕塑家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羅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題。匯入部分花的時間很短,但效果不錯,自然過渡到。學習這樣的略讀最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讀為本,讓學生自由讀,默讀,快速讀等多種方式朗讀,在不斷讀中加深對的理解。初讀後,學生對有了整體感知,結合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說一說主要講了一什麼事?指名說,同桌互說,顧及到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
因為在第二段中沒有出現“全神貫注”這個詞,作者卻可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把“全神貫注”詮釋得淋漓盡致,是個很好的值得學習的段落。本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現亮點的環節就是回報重點句子談感受。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句子讀一讀,讓學生感悟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你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麼?想象說話:你聽到了他在說什麼?你從字背後看到了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為了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彙報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亮點:羅丹“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後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女像,反反覆覆地琢磨該怎樣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響,手不停地揮動”,更把羅丹工作時的激動和興奮刻畫得淋漓盡致。“吱吱直響”則說明羅丹渾身用力,非常激動。“他越幹越有勁,越幹越激動”表明羅丹非常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作中,時間對他說根本不存在……透過對這些詞句的深入理解和對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情不自禁地為羅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細節描寫就是抓住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針對這個單元的習作:寫一個你敬佩的人。我特別設計了一個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描寫你熟悉的一個人學習或工作時情景,習作中,學生能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寫具體。這節的教學,實現了閱讀教學和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0
一節課下來,整個教學流程較為流暢,教學目標基本實現,課文的重、難點得以突破。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極為活躍,無論在朗讀課文、思考問題、想象說話、拓展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課堂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配合教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一、抓住課文的質疑點和切入點,在讀中去感悟
這篇課文我以課題質疑點(誰全神貫注?他全神貫注在幹什麼?他是怎樣全神貫注的?),以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作為學習的導向,使得學生學有目標。然後,我抓住“他怎樣全神貫注的?”作為教學的聚焦點和切入點,如何抓住這個聚焦點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我首先把問題分解,以感悟型教學為基調,結合三年級年段的訓練目標為準,不注重對課文的理性分析,淡化對語文知識的理性理解,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積累課文語言,強調以讀為主,聯絡生活,在語言實踐中進行感悟。所以,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描寫“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塑像”的語句,然後透過反覆地朗讀、品讀,從中找出關鍵詞語“醉”作為教學的遷移點,藉助對“醉”的字的理解作為驅動,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去思考,去學習。我有結合文段中的“好像”和“似乎”這兩個詞是保留還是去掉的好?讓學生進行判斷,並作為想象說話的訓練點,以小組討論、感悟進行交流,促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整堂課,我基本上以感悟型教學為基調,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透過讓學生的“讀”好“悟”中去落實,讀出句子的意思,悟出作者的寫作目的來。我在課堂只扮演一個引導者。
二、教學中出現的遺憾的和不足
1、沒有把“三維目標”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是分割的三個部分,同時它又是一個立體結構,在這個立體結構的任何一點都含有三種“維度”,只是三種“維度”的多少不同而已。這堂課中,我只注重對“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的關注,而忽視了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比如,我在這節課中,只側重抓住“羅丹是如何全神貫注地修改塑像”作為訓練點,而沒有與“羅丹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這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維度”進行整合。
2、設計的教學訓練題沒有形成 連貫性和整體性
的確,教學中的“三維目標”的落實,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透過文字,藉助一個個教學問題設計,作為訓練抓手去完成。如果所設計的問題、訓練點各自獨立,互不關聯,往往會把文字的內容割裂開來,弄得支離破碎。有時某些教學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勢必造成“三維目標”不能整合,或會出現厚次薄彼,形成“岔口”。比如,我在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對課文整體的瞭解,我設計了一道練習題:概括課題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但是這道題的出現只是作為一個知識的訓練點,沒有很好地與後面的問題形成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因此,造成了“三維目標”相互割裂。
今後,我應用好、教活教材這一教學案例,讓學生在有效是訓練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在有效的訓練中懂得會學習的方法,在有效的`訓練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凸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徵。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1
近期,我校舉行了語文青年教師賽課活動。這次賽課活動,我作為一名成熟期教師,也有幸參加了獻課活動,現將就賽課活動談一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 深入鑽研教材,定準目標
鑽研好教材是備課、上課,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和前提。只有認真、深入、透徹地鑽研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準確地設立重點與難點,寫出合理的教學預案,並在教學中靈活機智地調整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益。首先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理解編者意圖,這樣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全神貫注》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做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編寫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做事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全神貫注的精神,培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風;二是初步學習透過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深入鑽研教材,還要考慮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前後課文之間的聯絡。《全神貫注》是六年制小語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七組課文是以“執著的追求”為主題,選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義,
本組訓練的重點是: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透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這樣設定教學目標的:1、自主學習本課生詞,結合上下文體會新詞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體會並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初步學習透過人物言行等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
二、找準切入點,達成目標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透過人物言行體會羅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進而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課文第二自然段敘述“羅丹一會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象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這些語言、動作、神態反映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段。對於10歲左右的孩子,理解這些內容,體會這種意境有一定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的講解,採用硬灌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在試講時,我把重點句鎖定在羅丹對著女像自言自語處,試圖讓學生演一演羅丹,他一會賞錢,一會後退,嘴裡會說些什麼。但是由於學生對雕塑的知識瞭解甚少,所以無法體會羅丹會對著女像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更無從體會羅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
後來改變教學方法,從重點句“他象喝醉酒一樣”切入,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一說喝醉酒的人是什麼樣的?模仿一下。再追問“羅丹哪裡象?那些動作、神態象?”,學生勾畫出相關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後,老師再回扣到主線“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上,問學生“羅丹真的是酒瘋子嗎?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學生紛紛說是因為羅丹對工作太執著、太專注、太忘我才會有如此痴狂的表現,接下來採用引讀的方式,再穿插語言訓練“羅丹忘我地工作,整個世界對他來說好象——他忘記了——忘記了——忘記了——他唯一沒有忘記的就是——”就這樣學生抓住人物言行才真正領悟到“全神貫注”的含義,並透過富有激情的朗讀,把羅丹工作時的全身心投入、如痴如醉的工作作風表達出來。
三、體現工具性,習得方法
本課是略讀課文,略讀課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愛讀書並且會讀書,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這是課標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編者的意圖。所以我在教學時引入課題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要先讀閱讀提示,瞭解學習目標,並逐一羅列出來,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據可依。
四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我還注重學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用“題目擴充套件法”也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考慮到本組課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正好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體會如果透過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為本單元習作做好鋪墊,因此在教學中也有所體現。
不足:
1、對學生關注不夠
在教學中,過多的被預設教案所限制,心中想著教案,而沒有隨時關注學生,對課堂臨時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也就是教育機智不足。比如,在引導學生找出對羅丹哪些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體現了羅丹如痴如醉地工作,因為備課時,只把重點句鎖定在“羅丹一會上前……手不停地揮動”這部分,所以當學生彙報到二自然其他也能體現羅丹工作態度的句子時,本是正確的,我卻未及時給出評價,未置可否,這樣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
2、問題過於瑣碎
在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意思時,所提問題比較瑣碎。“在羅丹工作室學到什麼?”這個問題是有必要的,但接下來“羅丹覺得什麼事值得去做?他覺得該做好嗎?所以他怎麼做?”這樣的問題其實價值不大,問得瑣碎,會破壞學生思維的連貫性。
3、對指導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還不夠系統
略讀課文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訓練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但是在本課教學中,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樣的閱讀方法,沒有體現出來。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什麼樣的閱讀方法呢?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2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的教學思想及其創造的“三本五重教學法”(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正越來越廣泛地為廣大教師所熟悉。《白楊》、《草》、《小稻秧脫險記》《新型玻璃》等課堂教學的精品享譽全國。2000年4月20日,徐州淮海堂,於永正老師又向一千多名老師展示了他新近研究的《全神貫注》的教學。在兩課時的教學中,於老師先和學生背誦了幾句名言;接著出示茨威格在羅丹工作室裡說的那段“名言”,讓學生讀這段話提問題,繼而讀課文解決問題;然後於老師採用多種手段激勵學生積極讀書,直至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最後讓學生寫名言,談談自己讀課文的感受。這堂課延續了以往精品的藝術魅力,給新世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全面開放。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課始,於老師飽含深情地吟誦著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並告訴學生這段名言對自己的影響時,我莫名其妙:這與《全神貫注》有什麼關係呢?
“我聽說大馬路小學的學生會背很多名言佳句,誰來背一背?學生背誦了五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後,於老師展示茨威格在羅丹工作室說的那段話,並告訴學生送他們一段名言。聽到這,我想:這是於老師設計的又一精彩匯入:巧妙找到與學生生活的結合點,抓住文章的動情點切入。
學生圍繞這段名言質疑,繼而讀懂課文,讀熟課文,直至有感情地朗讀,最後自己寫名言。聽著學生一個個的名言佳句,我忽有所悟: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已不僅僅是《全神貫注》,而是與之相關的學生生活。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於老師似乎更理解葉老這句名言的真諦。課文既然是個例子,就應該為我所用,而不能因文所困,於老師是借《全神貫注》教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練讀書真功,更是豐富學生的生活認識。因此,將《全神貫注》融入了學生名言佳句的大語境之中,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之中,使之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於是乎,我想由保爾的名言匯入,決不僅僅是匯入的藝術(當時,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國上下引發了一場學習保爾精神的大討論),也不僅僅是課堂結構安排的需要。這一切是不是體現了於老師的語文思想:生活即語文,課文必須經過生活化的處理,例子功能才能發揮最佳。
二、課堂結構主體化
“語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為主線,就是透過多種方式聯絡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於老師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所以於老師教《全神貫注》主要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課堂結構模式樸實、真實但不失情趣,一切從學生的學著眼,強調讀書自悟,準確把握學習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我們來看看本課的安排:
第一次讀書,學生讀了茨威格的話提出問題:茨威格是哪國人?幹什麼的?羅丹是誰?獲成格是在什麼時候說這段話的?這時,老師說:“這些問題在一篇課文裡寫了。”然後發給學生教材,指導書寫課題後,學生讀第一遍。
學生提出問題,自然急於找到答案,拿到教材讀得投入很快找到了答案,課文的故事也大概讀懂,由此可見第一次讀書目的就是讓學生讀懂大概內容,這符合兒童當時的心理。
“如果作為課外閱讀,咱們可以下課了,可這是一篇課文,要能有感情地朗讀,我擔心的不是你們不懂,而是能不能有感情地讀出來。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相信你們會談好,生字看拼音。”學生開始第二次讀書,這次給了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學生讀了兩遍。師巡視中激勵著:“看誰讀得最充分”
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於老師就是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讀好。這次讓學生逐字逐句地讀兩遍,目的是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
學生讀得如何呢?師安排了第三次朗讀——指名彙報讀書。這次並不要求學生一順讀到底,”而是在長句處、難句處指導多練,全班參與讀好;在生字處,指導寫字。顯然,這一次讀書目的是隨文學生率,指導學生將書讀得更順暢。
書讀了四五遍,學生基本上能讀通順了,於老師又安排了兩組讀書比賽。第一組是各學習小組選出一名讀書基礎差的比(注:師請一位學生選,只是與她耳語請她選朗讀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同學,並未直接說明,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第二組是各學習小組的讀書組長與老師比。
於老師安排的高明倒不在於比賽本身,而在於比賽之前的準備。第一組比賽前,他讓四個組長帶領本組同學幫助準備參賽的同學去練習(離開課堂),此舉大大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練得非常投入。藉助攝像機跟蹤拍攝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各小組的學生或討論,或示範,或提示,參賽的學生更是認真地練,虛心地聽。以至老師連喊了三遍“回到課堂上”,學生才言猶未盡地回來,還不停地叮囑本組參賽的同學。這種互助讀書,達到了互助相長的效果。
至此,讀了七八遍書,大多數學生已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結構安排正是充分考慮學習主體的學,遵循母語讀書內化的學習規律而安排。
“文貴自得。”咱得自然體會各不相同。學到這兒,於老師又安排了一個更能充分展示個性,體現主體的環節——學生寫“名言”。
“其實,名人寫名言,老百姓也能寫名言,農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老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們在座的是未來的名人,都能寫名言,讀了這篇課文,感觸很深,也一定能寫。比如我寫一句:‘啊,幹什麼事都要一絲不苟,全神貫注。’你們根據這件事,各人也寫幾句,寫好後畫上破折號,並寫上名字,未來的什麼家xxx。”於老師引導鼓勵著學生。
數分鐘後,一個個名字‘誕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謙虛的人。未來的詩人xxx。”
“生命是人類的保護神。未來的作家xxx。”
“學問是學與問的結合,只有學和問,才能學好學問。未來的科學家xxx。”(眾鼓掌)
“學習是我們的母親。”
(“怎麼理解?師問。“學習能給我們營養,就像母親哺育我們,給我們乳汁。”)
‘寫好一篇作文,也要蓋上溼布。”(笑聲)師問:“什麼意思?”生答:“寫好作文,還要修改,幹什麼事都要修改才能更好。”
“大膽地去做吧!”
“不要拿自己的優點比別人的缺點。”
還有許多經典的“名言”,我們不能全聽到,於老師對學生說:“大家把名言送給聽課老師,請老師指教。”我只能從那些老師會心的微笑中去想象……
三、教學過程開放式操作
一本正經的老師和正襟危坐的學生構成的死氣沉沉的課堂沒了,滔滔不絕的講和昏昏沉沉的聽沒了,千奇百怪的問和挖空心思的答沒了。走過於老師的課堂,你看到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讀,在“隨心所欲”地寫,一位和善幽默的大朋友在肯定,在激勵,使學生永遠保持濃濃的興趣,這兒的教學是民主的,開放的。
A:“你有沒有信心?做兩次深呼吸,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再迅速準備一下,讀吧!”
“‘只見羅丹一會兒向前,一會兒……’這段話很難讀,很彆扭,(對全班)都練練。你再練一遍,慢慢來,別急。”
學生讀書遇到困難時,於老師總是這樣耐心地等待並鼓勵。
B:“你們四人當組長,幫他們,給他們出主意,你們把他們帶走。”(組長帶走參賽同學,班上其他同學未動)
“你們都坐在這兒幹什麼呀?都去呀!”
學生紛紛加入小組互助讀書活動,課堂上空無一人。(眾笑)
於老師就是這樣幽默,這樣出奇不意,這樣的開放,讓學生永遠感到有趣。
C:“千萬別緊張!”
“別緊張,感覺怎樣就怎樣。”
“只要你竭盡全力就行了。”
“注意那幾個地方要重讀。”
“記住我剛才說的幾點。”
這是第一次讀書比賽前,本組的成員對參賽隊員的叮嚀和囑咐,他們的言行似乎在告訴你:我們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D:老師與學生比賽讀書,為了決定先後次序,學生提出猜拳決定,老師請一名同學幫猜拳。
“我第幾?”師問。
“第二(頓一下)倒數的。”學生居然也幽默了一次。
老師和學生平起平坐比賽讀書,課堂上竟然也猜拳,學生居然也玩起了幽默,這一切讓你感到什麼——寬鬆、民主、開放。這種氛圍裡創造的火花怎能不閃現!
四、教學目標人本化定位
以人為本是於永正教學思想的核心,主要現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於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出的是對學生能力的關注;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注;對學生獨立個性和健全人格養成的關注!教書更育人。
在於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他總是用期待鼓勵的目光注視著每一個學生,總是說:“我相信你準行!”比如第一組同學比賽讀書前,於老師和善地說:“記住全體同學的囑咐,有信心嗎?失敗了,我們也會鼓掌,況且我們不會失敗。”
在於老師的眼中只有差異,沒有差生,學生千差萬別,會表現不同方面的能力差異,所以於老師因材施教,使每個人在自己的基礎上發展。如本課中學生互助讀書的安排,就是全體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幫學相長共同提高。兩次比賽的評價中更見老師的人本精神,對第一組四個同學的讀書評價是:有提高就是進步,兩名同學並列第一,另兩名同學並列第二。而對第二組同學讀書的評價是:“我們並列第二,記住!第二前面還有第一,要努力!”為什麼讀得相當好的卻只是第二,而不太好的卻並列第一,並列第二呢?都是因為所針對學生不同。
“我認為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如果學生在上了我的課後,沒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對他講的多得多的話,如果這種願望沒有變成一種追求,沒有變成激發用更多的時間去讀書的動因的話,就是說課堂上的教育目的沒有達到。”(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於老師的課就是激發學生愛語文的情趣,訓練學生學語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學語文的習慣,把語文學習引向課外的自覺行為,這與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恐怕是異曲同工。
因為教學目標人本化定位,所以教學內容鬚生活化,課堂結構須主體化,教學過程須開放化。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自主習得能力。初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後,我讓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關於描寫羅丹的句子,並讀一讀感受最深的句子。在這一環節中又透過三個方面使學生理解文字、體會情感、感悟表達、積累語言、習得方法、提升能力。
(1)聯絡上下文感悟
課文中的字、詞、句、段,都是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在交流“羅丹自己端詳一陣,卻皺著眉頭,說:‘啊!不,還有毛病……左肩偏了點兒,臉上……對不起,請等一等。’”時,我又讓學生聯絡上下文,談談感受。
生1:這座雕像其實已經是一座儀態端莊的女像,但羅丹還說有毛病,他真是太認真。
生2:我從“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看出雕像已經很好。
生3:我還從“祝賀”看出雕像已經很好。
生4:我從“傑作”看出這已經是一座完美的雕像,但羅丹還要修改,真是精益求精啊!
學生透過自己實踐,自己發現,自己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2)結合生活實際感悟
現行教材中的絕大多數課文都來自作者的生活體驗和心靈感悟,因此我們的教學應儘量還原生活,並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學活動置於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願望,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如在體驗“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在什麼時候也會這樣?”學生談到了在專心地看書的時候,會忘了吃飯;在星期天玩電腦的時候……學生的體驗更深,學生的朗讀更入情入境。
(3)發揮想象感悟
在生活中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源泉。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都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都熔鑄著作者十分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根據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這樣做既可引導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文字中“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這些在說什麼,笑什麼,似乎“無”的空白之中,滲透著極豐富的“有”,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進行大膽的想象。
生1:現在右肩偏了點。
生2:左臉好像要厚。
……
生1:現在兩肩終於一樣了。
生2:真正的傑作啊!
生3:眼睛也有神多了。
經過多方位的閱讀感悟,學生切切實實走進文字,充分體現了"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獲取成功的喜悅。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4
《全神貫注》一文,講了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精雕細刻一座女像時竟忘了客人的存在的故事,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很想透過這個故事來教育我的學生在學習中也應該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當然光靠簡單的說教,必然起不到好的效果,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有針對性地組織了教學活動,透過啟發、引導學生感悟文字,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有創意地演,充滿激情地讀,大膽地發表見解,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鮮活,富有生氣的教學內容。
上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羅丹工作時描寫動作的句子,並進行導讀,讓學生感悟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羅丹“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後退”,他在幹什麼?(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他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不斷地找出作品中存在的缺陷,不斷地加以修整,以達到更完美。)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入地理解,我讓學生上臺演一演,走一走。我再引導學生理解“不停地揮動”,請學生說說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學生說這表明了羅丹嫻熟的繪畫功底,也可見他的創作激情。怎樣讀出羅丹當時的創作激情呢?學生紛紛嘗試,雖然朗讀的水平各不相同,但是透過這一讀,大家都被羅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折服。緊接著,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親身感受?學生們議論紛紛,爭先恐後地舉手。有的說:“有一次,我看一本課外書都看得入迷了,連爸爸、媽媽叫我吃飯都沒聽見。”“老師,我也有過這樣的感覺。上一次,我和同學邊走邊聊,聊得可投機了,連過了自己的家門也不知道。”是呀,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種活動中去後,你就會忘了周圍的一切,世界彷彿就剩下你自己了。當我們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學生中去以後,你一定會感覺到學習是多麼有樂趣,你一定會愛上學習的。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體會新詞的意思。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後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話的含義;學習羅丹的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學習人物言行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學習做事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全神貫注的精神,培養一絲不苟的作
學情分析:
是引導學生學習做事要有執著的態度和全神貫注的精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細細體會,感悟描寫人物的方法,積累語言,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教法與學法:
1.媒體演示法。
2.讀寫結合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示課題:
1. 師:同學們,老師這有段資料,請你們聽聽,邊聽邊想老師介紹的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5歲上學,開始成績中上,後來成績越來越差,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譏笑,有時還被罰站,9歲被迫轉學,他沒有考上大學。
2、再聽下一句話:思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是法國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態生動,內涵豐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師:其實這兩段話介紹的是同一個人,同學們你們聽了有疑問嗎?誰來說說呢?
4、其實,他就是羅丹。等學了今天的課文《全神貫注》我們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好,咱們就就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檢查學生掌握詞語的情況:
2、檢查讀課文的情況,思考: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三、抓重點句子,研讀課文,感受羅丹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感受羅丹神貫注的工作態度
1.羅丹是怎樣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塑像的?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他非常全神貫注,請你用心地默讀課文,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預設一:(出示課件;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
1.指名讀,透過讀你讀出了什麼?
2.教師引導學生體會: 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他是在跟他的客人說話嗎?(不是)那他是在幹什麼?(自言自語)那誰來說說他為什麼會這樣?他會在說些什麼呢?
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他這是在幹什麼呢?
師: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你又能從這句話中體會出什麼呢?
預設二:(出示課件: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有勁,情緒更加激動了。)
指名讀這句話,思考:這句話寫的是什麼?
讀出羅丹修改畫像的句子。
從“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你體會到什麼?
預設三:(出示課件: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
自由讀句子,說說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羅丹的全神貫注。
他像喝醉了灑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看出他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對著女像痴痴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羅丹終於修改好了作品,他在欣賞著自己的創作成果,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2、師:此時的羅丹已完全沉醉於藝術創作中了,簡直入了迷,你想用個什麼詞來形容此時的羅丹?
3、讓我們也醉在其中,一起讀出這種感受。
4、教師小結:羅丹就這樣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好象跟誰在說悄悄話,又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作者是從他的動作、神態上去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時的專注,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從時間上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的全神貫注,如痴如醉。這樣精彩的描寫,讓我們透過朗讀再來感受一下吧。
5.仿寫訓練:
同學全神貫注聽講的場面;練字、讀書的場面……
學生仿寫
感受羅丹的精益求精。
羅丹對他的作品修改了那麼長的時間,那麼旁人的眼裡這件作品是怎樣的?(自己讀課文找答案)
預設1、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羅丹祝賀又一件傑作的誕生。
理解“傑作”透過這一詞語,你感受到什麼?
但在羅丹眼裡這件作品怎樣?
預設2、羅丹自己端詳一陣,卻皺著眉頭,說:“啊!不,還有毛病……左肩偏了點兒,臉上……對不起,請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來。
讀句子談體會:
教師小結:羅丹的作品在別人眼裡是一件傑作,可是他對自己的作品卻是力求達到完美無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有一絲缺陷,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板書:精益求精:好了還要求再好。)
四、讚美大師:
1、導語:面對工作如此全神貫注的羅丹,他的摯友茨威格責怪他了嗎?(沒有)是呀,他非但沒有責怪他,而且還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出示句子)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斯蒂芬·茨威格(起讀最後斯蒂芬·茨威格說的話)
1、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觸?是呀,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多好的一句話,老師給你一分鐘的時間,多讀讀,把它記在心裡。背過更好!
2、師:羅丹小時候成績那麼差,長大後卻成了大雕塑家,現在你該找到答案了吧?
3、師:是呀,羅丹就是這樣對待工作全神貫注、精益求精。正因為他這樣去工作,一件又一件大的作品才會在他的手中誕生。我們收到什麼啟發?
五、聯絡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出示茨威格的話,指名讀:
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彷彿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鍵。
2.這個偉大的人——羅丹影響了茨威格一生,也影響了歐洲的雕塑發展,為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學生欣賞羅丹的藝術作品。
3.資料袋:羅丹是法國著名的雕塑家,1840年出生,1917年去世。羅丹創作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巴爾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態生動,內涵豐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他鼓勵人們關注生活,不斷髮現生活中的美。件事能做到全身貫注,我相信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七、作業:選擇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抄寫來。
板書: 26 全神貫注
一會兒 一會兒
(羅丹) 好像 似乎 精益求精
一刻鐘 半小時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
全神貫注教學反思2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體會並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透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表現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詞句。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出示著名的雕塑《思想者》及其他幾件雕塑作品:誰知道這些作品?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它的作者?
2.教師小結:它的作者就是我們今天一起要認識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雕塑家??羅丹。
3.昨天我們已經自學了課文,你們對羅丹有哪些瞭解?
4.教師相機板書課題:全神貫注。
二、合作交流
1.同學們,你們能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2.請同學們再開啟書本,快速地讀讀課文,提出你們的疑問。
3.教師小結:同學們在學習中提出了不少疑問,看來大家自學課文的能力越來越強了,特別是有位同學提出了“茨威格為什麼會說他今天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他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在弄清這個問題的同時也可以解決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圍繞著這個問題來進行學習。
三、品讀體驗
1.走進最後一段課文。
那一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因為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茨威格
2.默讀,把自己認為最能表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畫下來,並作一些批註。
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羅丹一會兒近觀,尋找細微的毛病;一會兒遠觀,觀察整體;一邊還自言自語,說著自己發現的問題。)
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羅丹忽然有了靈感,想到了比較滿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覆推敲,仔細斟酌。)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羅丹在緊張忙碌地修改塑像。)
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羅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使塑像更完美,他已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於他的藝術世界中。)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溼布披在塑像上。(羅丹經過長達一個小時全神貫注的工作,對自己修改的作品終於滿意了,感覺到輕鬆和高興。)
3.放聲練習朗讀,結合插圖,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回到最後一段,昇華情感。
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在羅丹的工作室裡感受了他一絲不苟、如痴如醉的工作狀態,相信你們現在對茨威格的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誰能來讀一讀這句話?
5.全班齊讀最後一段。(與第一次齊讀這一段進行比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再來說說為什麼茨威格會說這樣一段話?(體會茨威格說的這段話是說在這裡學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工作作風。)
四、鞏固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能用一句話將它寫下來嗎?
2.指名讀自己寫的一句話。
3.教師小結。激勵學生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26*全神貫注
羅丹茨威格
立刻修改
修改塑像如痴如醉
關門上鎖忘記一切
我在羅丹工作室裡學到的,比我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讓他們能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讀懂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在學習中教師要以一個引路者的身份參與到他們的學習中,適時地給予引導點撥,如:在學生質疑後將問題合理地歸納為“茨威格為什麼說自己在這裡學到比他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還要多?”這樣用一條清晰的思路引領學生學習,學生不會走彎路,效果自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