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

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

  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國愛耳日健康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主題:

  珍惜聽力,健康成長

  活動時間:

  20xx年3月3日

  活動地點:

  XXX

  活動人員:

  全體學生

  活動目的:

  透過愛耳班會活動,使學生知道愛耳的重要性,掌握愛護耳朵的一些知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猜不著,你再聽我說一遍。(耳朵)

  二、講授耳朵結構

  由外向內依次是,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內耳:(前庭、半規管)、耳蝸。

  聽覺的形成:外界聲波被耳廓收集,經過外耳道傳遞,引起鼓膜振動。振動波透過聽小骨增大振動力量,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著聽神經,傳入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三、保護耳朵的'方法

  1.洗澡時,用棉花球輕輕堵住耳朵,防止水流入。

  2.感冒時不要老吸鼻涕。

  3.有聽力的同學,聽到巨響,要迅速張開口,捂住耳朵。

  4.不要隨便掏耳朵。

  5.經常捏耳垂,促進內耳血液迴圈。

  四、助聽器的作用

  助聽器只是一種輔助裝置,它能幫助人們聽到聲音,從而有力的幫助人們學習語言,但不能代替人們學習掌握語言。助聽器的作用是讓我們“聽到”聲音,而“聽懂”(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聽得清楚)聲音則是由大腦的語言識別中樞系統來完成的,而不再是耳朵的功能了。

  五、正確佩戴助聽器

  初步帶助聽器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先在家裡這樣安靜的環境下帶,一天帶兩三個小時,每天佩帶的時間逐步增加,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全天佩帶。之後就可以去大街上等一些嘈雜的地方佩帶就沒有問題了,佩帶助聽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最好是天天佩帶,一方面解決您的聽覺困難,言語分辨不清的現狀;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自己的殘餘聽力,免受過大聲音的刺激;第三方面就是可以長時間刺激大腦神經,恢復大腦對某些頻率聲音的記憶功能,提高解析度。有利而無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