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精選15篇)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
青山不墨以馬永祥、鄭毅、魏建中、華青為代表的林區工人、幹部、知識分子和家屬勇於面對三年自然災害的巨大生存挑戰,完成了由原始方式伐木到機械化木材生產的歷史轉變。看完這部電視劇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
觀看了電視劇《青山不墨》,劇中勞動模範是廣大勞動者中的傑出代表,他們聽黨話跟黨走,時刻響應黨的召喚,不管在哪個崗位上,他們都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治名利、甘於奉斌,讓後人在學習他們優秀事蹟的過程中汲取信仰力量,厚植愛黨愛國情杯,激發昂場鬥志,這是最為可責的,我也要不忘初心使命,活一天於一天,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看著這部電視劇,我的心是溫暖的,勞動模範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這一輩子我植樹造林這條路是走對了,趁著身子骨能動,看山護林,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弘揚生態文明思想,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匠人精神,發揮勞動模範示範引領作用,多培養生態文明建設主體,帶領更多的人自覺投入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該劇導演李文歧,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擅長拍攝東北題材電視劇,曾操刀《東北抗日聯軍》《愛在延伸》《雪城》《返城年代》等劇作,拍攝之前,導演李文歧攜主創團隊曾多次參觀馬永祥紀念館,博物館、資料館,拜訪林業工人及其親友,到各地方林業局、林場學習專業林業知識並查閱史獻。與一線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生活,一座座拖松機的大版出出。他發現,一座座楊鬱蔥蔥的青山很快就變成了“禿山”。
大森林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因,是上蒼賦予我們的堂貴財富、是咱林區人的命根子!大山裡的樹木生長期很長,尤其是珍貴樹種——紅松,需要生長百餘年才能成才,正因為他有了這樣清醒的認識,才有了在之後的20多年裡,帶領職工在福民經營所造林11萬畝,存活200萬株的壯舉。他對大山大森林不僅有樸素的感情,更有尊重科學的精神,他不斷探索營林規律,帶領職工營造的11萬畝人工林,成活率達到96%以上,成幼林撫育合格率達到97%以上,採伐跡地更新率達到100%,創造了高寒地區育林的奇蹟。
電視劇中的一幅幅畫面讓我想到了在我學生年代讀過的一篇課文——《松樹的風格》。松樹不擇地勢環境,不擇土壤的貧瘠,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社地生長起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濯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於早彷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林業工人這種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紅松品格的體現!他們猶如一棵梯凌霜傲雪、超然挺拔的紅松,不畏嚴寒,堅韌剛毅,巍然屹立,展示出一種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2
在一片荒山中,一個棚屋裡,住著一個守林人。
他愛樹,護樹,把樹融進了自己的生命裡。甚至他的長相,也如一顆樹。他的手又黑又瘦,骨節和肌肉線條分明,像一顆老樹的枝杈。同樣黑瘦的身體在蒼老中透出一股虯勁,像極了一棵歷經滄桑的老樹。
入夜,雷聲隆隆,烏雲滾滾。一道閃電劈了下來,照亮了林場,照亮了小屋,照亮了守林人。老人披上衣服,戴勝鋸條,衝進了林場。雨和雪向老人的頭上和身上猛砸,但老是未曾放慢他的腳步。
火,噼噼啪啪的在前方猛烈地燃燒。老人知道,山火對林場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周圍沒有可供滅火的水源,雨夾雪也早已走遠,寒風如無形的利刃,割得人臉上生疼。
老人冒著風雨奔到林場後,二話不說,抽出鋸條,看到木頭就鋸。為了保住剩下的森林,他要把火焰周圍十米內的可燃物通通清除,形成一道防火帶。但這還是太慢了,等老人把東西兩面的可燃物清掉的時候,火已經向北方蔓燒了很久。老人大汗淋漓,身上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顧不上休息,繼續製造防火帶。終於,火勢越來越小,眼看就要熄滅了,老人也精疲力盡,癱坐在防火帶南面的地上。
忽然,一陣風颳了過來,火舌藉助風的力量,舔到了老人的衣服。老人明白,自己如果在旁邊的草地上打幾個滾,身上的火就會熄滅。但這樣的話,就會把火傳到更遠的地方。於是,他義無反顧,縱身一躍,撲進了防火帶中間的熊熊大火中……
第二天,火燒光了防火帶裡的一切,終於熄滅了。林場保住了。但是,那個小屋裡,卻再也沒有了守林人。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3
近日,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的主旋律電視連續劇《青山不墨》以主題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贏得廣泛口碑,收視率攀升。這部年代大劇,以催人奮進的藝術感召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新徵程的中國人,奉獻了展示中國力量講述中國故事的精神大餐。宏大主題敘事、重大歷史轉折、紅色基因傳承,彰顯了百年來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堅定信念。《青山不墨》堅守人民立場書寫人民史詩,以人民的力量築起生態文明屏障,護佑子孫萬代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該片以馬永祥、鄭毅、魏建中、華青為代表的林區工人、幹部、知識分子和家屬勇於面對三年自然災害的巨大生存挑戰,完成了由原始方式伐木到機械化木材生產的歷史轉變。在解放思想、大膽突破的林區改革時期,馬永祥、魏建中、華青等勇於探索、勇於突破,大膽闖出了一條林區發展的新路子,同時發展與保護的尖銳矛盾也擺到了他們面前。在令人痛徹心扉的林區危困轉型時期,林業企業在“越窮越砍、越砍越窮”的怪圈裡掙扎,艱難境況下,馬永順、魏建中、華青等在與超採、濫砍盜伐、毀林開荒現象的鬥爭完成了由伐樹到護林育林的歷史性轉變,成為保護森林資源的新一代林業工人。
黑龍江自然秉賦得天獨厚,從資源大省到生態大省,正是電視劇《青山不墨》所反映的歷史階段。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文藝要反映人民的心聲。《青山不墨》以為人民立言,為時代謳歌的責任擔當,做到了這一點。《青山不墨》所要追溯的歷史,所要展示的劇中人正是無私奉獻的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他們在國家建設需要木材的時候,拼盡全力支援國家建設。在沒有機械工具缺少糧食的困難情況下,發明四季銼鋸法、流水作業法、安全伐木法,用一線工人的智慧提高產量。又在高產穩產的同時樹立起植樹造林思想,實現了越採越多永續利用的生態迴圈。馬永祥、鄭毅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馬永順、張子良。正是這一批新中國奠基人,以三代人的力量守護著大青山,探索出一條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生態的路子,為後世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時代的精神給養,時代呼喚勵志之作。《青山不墨》以現實主義創作自覺,傳承了這塊土地世代吟誦的英雄文化基因。作為一種優秀的精神資源,《青山不墨》在新時代引導我們回望歷史,敬仰英雄,凝聚起幹事創業的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油鼓勁。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4
“林區人吶,這輩子祖祖輩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樹吃樹,但是這種靠法能靠多久?你不養山、養水、養樹,早晚你得沒吃沒喝。”這段話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青山不墨》是以伊春林業工人與大山同悲歡,與共和國同成長為主題的一部現代生態文明題材的電視劇。作為土生土長的伊春人,見證了伊春這座林業城市“因林而興、因林而衰、因林而轉”的全過程,也見證著伊春正在“因林而富”的路上不斷探索前行,只有守護好我們的藍天、綠水、青山,我們才能有好日子過,也才能過上好日子。
《青山不墨》的播出,不僅讓我慢慢走進了那個時代的人和事,更讓我聯想到伊春森工集團美溪林業局公司順利河林場分公司獲得“龍江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的唐鳳立。採伐時他擔任生產技術員,支道、主道、集材道,道道留下他深深的足跡,擇伐、皆伐、衛生伐,塊塊映射出他疲勞的身影。“渴飲雪、飢啃饃”,住宿工棚、爬冰臥雪,每年都能完成木材生產計劃。停伐後,擔任營林技術員,為了恢復更新,種雲杉、種紅松,也種希望;種汗水、種辛勞、也種高尚,種出了滿山翠綠,也種出了白髮蒼蒼。和他從事一樣工作的林業工人很多很多,都在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他們勇於擔當,甘於奉獻,不求回報。老一輩林業工人把無悔的青春獻給了黨,獻給了深愛的祖國,他們種出了綠水青山,一地春光,也種出了千秋綠色,萬代屏障,種出了塞北林城、林都“宜”春。
一代又一代的林業工人聽黨話,跟黨走。他們心懷夢想,崇尚勞動,腳踏實地回報社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在這片黑土地上譜寫多姿多彩的人生樂章,他們是時代的先鋒、是發展的基石、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最美勞動者。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觀看《青山不墨》讓你感覺到伊春的自然生態之美,讓你置身於大森林,深刻感受到松枝挽著松枝,蕩起綠色波浪,大地和小溪彈奏著和絃,青山與綠水環抱的生態之美。
青山不墨百木天,丹青碧水覽林都。紅松故鄉、林都伊春、生態之城、康養之地、宜居宜遊,捧一捧綠色醉你,在線上線下等你!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5
央視一套熱播的生態主題電視劇《青山不墨》,以恢宏磅礴的林區畫面,滿腔的激情和巨大的歷史縱深感,展現了新中國林業戰線廣大職工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不同歷史階段為支援國家建設、改革開放、生態保護、轉型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劇中的歷史人物原型張子良、馬永順、孫海軍等藝術形象表現出老一輩林業人艱苦創業、勇於革新、一身正氣、密切聯絡群眾、保護生態等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著我,值得我們這一代人繼承和發揚。
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可貴精神。劇中人物馬永祥是新中國第一代林業工人的典型代表。他不怕困難,艱苦創業,創造了木材產量奇蹟。為了支援抗美援朝一線急需的木材,他帶領工友們冬戰嚴寒,夏冒酷暑,克服了生產條件和作業條件惡劣,每天起早貪黑,不斷提高木材產量。在一個採伐期,他自己就伐木1000立方米。他靠彎把子鋸一人完成6個人的工作量,並創造了日產22。5立方米木材的奇蹟,成為全國林區手工伐木產量之最。
馬永祥的精神鼓舞和激勵著伊春林區第二代林業工人,不斷創造新的業績。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曾經工作過的紅星林業局霍吉河林場生產集材司機張凱俊,他創造過一個冬季木材生產季節單車集材10000立方米的記錄。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冬季,他帶領901工隊每天5點出發,全場8個工組他們是第一個到達山場作業。他工作期間,工友們從來沒看著他有休息的時候。中午,他下了集材車簡單吃完帶的飯,就開始檢查車輛,維修保養,使得他的集材車輛每天保持最佳執行狀態。隨後就登車上山,開始投入集材。傍晚,他們工組是最後一個收工。為了搶抓生產任務,他有時住在山場上。他不怕困難,艱苦奮戰,他們工組的產量每月都是全林業局最高產量,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建設。在他的身上,讓我看到老一輩林業工人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身影。他本人多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標兵。
劇中人物還體現了積極探索、勇於革新的精神風貌。馬永祥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善於鑽研伐木技術,改革勞動工具,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他看到人工“大肚子”鋸採伐不便、效率低下,他就把大肚子鋸一剁兩節,發明了單人手持“彎把子鋸”,提高了勞動效率,並在伊春森工各林業局推廣開來。他還創造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流水作業法”“降低伐根法”等,進一步提高了採伐效率。為了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他經過反覆摸索,提出了計件工資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得到了以魏建中等改革者的積極支援,取得了預期效果。馬永祥就是一位不斷探索革新的老林業人。
看著劇中的馬永祥,使我想到我的父親。他是一名伊春林區第一代大鋸工,一輩子和大鋸打交道,不斷探索四季銼鋸法。他經過反覆實踐,琢磨出大鋸“栽楞鉤”銼鋸法,提高了生產效率。經過他手裡銼過的大鋸、彎把子鋸,用百姓的話說既快又“透籠”。他每月完成的工作量始終排在大鋸工組第一名。他退休之前把銼鋸手藝傳給了我的弟弟。弟弟在他的指導下技術不斷進步,參加過各類林業技能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1994年7月,弟弟參加伊春市舉辦的第一屆小興安嶺森林節勞動技能表演大賽,他們組鋸手取得了手工造材速度比賽第一名。榮獲一等獎。父親看到弟弟獲獎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他感到他的技術有傳承人了。
電視劇貫穿保護生態、永續利用的理念。伊春育林功臣孫海軍是電視劇中華青的人物原型之一。孫海軍上世紀七十年代從東北林業大學畢業後就一直紮根在林區搞人工造林培育研究。三十年來,他帶領職工造林11萬畝,植樹2000多萬棵,成活率達到96%以上,成幼林撫育合格率達到97%以上,採伐跡地更新率達100%,創造了高寒地區育林成功的奇蹟。
保護好生態,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未來。“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汲取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仍需勇毅前行。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6
電視劇《青山不墨》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劇本以全國勞動模範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的英雄事蹟為題材,藝術再現了林區創業、轉型和發展三部曲,用鮮血和生命書寫感人故事,描繪了一幅“青山綠水永續利用”的多彩畫卷。
《青山不墨》是一部感人的綠色影視,點燃了我對林業工作的熱情。看到了電視劇中馬永順、孫海軍的原型和事蹟,看到了林業資源利用的蓬勃發展,看到了全面停止天然林採伐的轉變,看到了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看到了黑龍江省國有林區營林制度的改革。多年的林業工作經歷,讓我與它同眠,與它歡笑,與它相守。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碧水青山是無價之寶,我們要以老一輩林區人為榜樣,守護林區,奮勇前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伊春日報、林城晚報、伊春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就經常報道馬永順、張子良、孫海軍等林業英雄的先進事蹟。早年,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經常關注他們的感人事蹟,對他們毅然紮根林區,深深紮根於這片黑土地,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人生的高尚品質、大愛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
我們年輕一代人深刻領會老一輩森林建設者艱苦奮鬥、任勞任怨、忠誠奉獻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勇於擔當、奮發有為、努力工作,不斷磨礪自己,增強本領,成為建設林區、守護綠水青山的忠誠力量。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7
這部劇是以馬永祥全國勞動模範、鄭毅林業局局長、魏建中書記、華青大學生等人物為主人公,演繹了在那個貧窮落後,快馬加鞭,多快好省地建設祖國的年代,小興安嶺自然保護區的.職工、黨員幹部、知識分子、和親屬們敢於應對三年洪澇災害的極大生存挑戰,完成了由初始方法砍樹到專業化木料生產製造的歷史時間變化。在思想大解放、膽子大提升的改革創新階段,馬永順、魏建中、華青、馬寶峰、林紹涵等,他們勇於開拓、敢於進取,大膽創出了一條自然保護區發展趨勢的新出路。在與超採、濫砍盜伐、毀林開墾狀況的抗爭中,完成了由伐樹到森防育林的里程碑式變化,變成維護自然資源的新一代林業職工。半個世紀瞬息萬變,小興安嶺的開採發展,三代林果業人如烈火涅磐,在那裡有多少人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又埋葬了多少英烈模範人物的屍骨。朱興武,鄭局長他們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看劇情我特別感動,他們她們在那裡不僅僅是辛苦勞作,鬥天鬥地,他們她們也犧牲了愛情,華青,魏書記小翠TM是最有力的證明,讓人看著特別地心痛。TM是祖國的第一代伐木工,也是祖國的第一代工人階級,工人階級是祖國的脊樑,tM是祖國的建設者、開拓者,是祖國的驕傲,是人民的驕傲。
我記得我剛剛工作時,企業裡(我是在煉油企業)生產一派生機勃勃,企業裡生產任務年年有新突破,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廠裡也組織各種競賽鼓勵工人加油幹,廠裡還設有廣播站,經常在廣播裡聽到各單位的好人好事。鼓舞士氣的歌曲如:《我為祖國石油做貢獻》、《咱們工人有力量》等歌聲,每天早上都在廠裡的廣播站發出,響徹全廠,真是悅耳激情。而學大慶精神,貫穿全年的競賽中,學習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到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這是“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精細管理,胸懷全域性、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鼓舞了石油一代又一代人。在伴隨大慶精神的鼓舞下,廠裡的工作制度也跟著不斷完善改進,企業生產也是蒸蒸日上,產量一年更比一年高。而企業裡的年輕人,真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工作都非常積極肯幹。由於我廠是煉油企業,工作性質是連續性生產作業,所以生產一線工人是三班倒。分白班、(早7。30分-下午四點)四點班、(下午四點-半夜12點)零點班(半夜12點-第二天早7。30分)。記得,學大慶,搞競賽,各單位要求泵房裡要窗明几淨,溝見底(下水溝)軸見光,(泵軸)現場無雜物,塔上塔下乾乾淨淨……我們的青年人,團員、共產黨員們都是積極響應號召帶頭幹。上四點班兩點就到廠裡找活幹,有時是共青團組織活動,有時是班組組織活動幹活。一直幹到快四點接班。那個時候工人們各個都是無私心,講奉獻,甘願出大力,流大汗,不講價錢只講奉獻。越回憶越是覺得我們工人真是為祖國建設出了大力,工人階級用自己的雙手給祖國描繪出一幅幅藍圖,讓祖國如此多嬌。越覺得能成為中國工人真是無比的自豪。小興安嶺裡的伐木工人在建設祖國的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筆墨,書寫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勞動之光榮。向他們她們致敬!
工人階級萬歲!勞動萬歲!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8
林業人看電視劇《青山不墨》,人熟,景熟,事熟,不知不覺人與劇就融到了一起。
電視劇來源於生活,人物活靈活現,在我們身邊很能找到原型。
林業局老鄭局長鞠躬盡瘁,目光遠大;林場魏書記腳踏實地,與工人群眾血肉相連;知識分子的代表華青更是為了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嘔心瀝血,不遺餘力;特別是工人勞模馬永祥身體力行,身在當下,立足長遠,為守護大青山,貢獻了一名老工人的全部。
對號入座,這些主人公就在我們身邊。
電視劇《青山不墨》內容豐富緊湊,引人入勝,令人越看越想看,欲罷不能……
尤其是第九集華青一出場,人們就認出她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形象純樸優美,堅定執著,敢講真話,不奉承,實事求是,敢叫真兒!敢大膽創新改革……心裡裝的滿滿的都是青山常在永續利用,越採越多,越採越好!為了森林永續,甘願犧牲一切……可親!可敬!
期待還有續篇,傳承這高超的人生境界!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9
我觀看了著電視劇《青山不墨》,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特點是臺詞硬朗,型透了諸多東北黑土地上“豪橫”的林場工人形象。這種豪橫,有著諸多的精神來源。因為劇本創作層面上,角色非常紮實,所以這部電視劇人物鮮活、精氣神明確。外加上幾位戲骨級演員的加持,林業工人最直接的豪橫,就體現在伐木工作上。這是一項艱鉅的重體力工作,一般體格的工人確實承擔不了,所以,在劇作當中,“順山倒”配合上工人們的伐木作業場面,可以實現對該劇以伊春林區不同發展時期的重要事件為線索,以享譽全國的馬永順、張子良等林業英模的感人事蹟為主要素材,記錄並展現了伊春林業工人將茫茫林海建成我國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區的”人間奇蹟”,並呈現了一代又一代林業科技工作者,歷經生產建設、改革開放、綠色轉型等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畫卷。
該劇導演李文歧,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擅長拍攝東北題材電視劇,曾操刀《東北抗日聯軍》《愛在延伸》《雪城》《返城年代》等劇作。拍攝之前,導演李文歧攜主創團隊曾多次參觀馬永樣紀念館,博物館、資料館,拜訪林業工人及其親友,到各地方林業局、林場學習專業林業知識並查閱史獻。與一線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生活,切身感受他們的所做,同時,全劇所有畫面均實景拍攝,從原始森林到江河漢沼澤,從懸崖峭壁到深溝險壑,從伐區工棚到林場村落,展現了林業工人艱苦的作業和生活環境,高度還原了林區發展建設的場景,以及東北原始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馬永祥、鄭毅、華青等主要角色也有原型人物,為貼近角麼直寶狀態,一眾主演透過影片材料和採訪記錄,每天利用拍攝閒暇時問,反覆練習,模仿其神態、語言節奏和肢體特點,形成人物慣性思維和肌肉記憶。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0
孫中山先生說:“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鬥。”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人們為了取得成功都在不斷地努力著,成功是奮鬥的結果,而奮鬥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誠然,誰也不能否認,奮鬥的最終目的是將來有一天能獲得成功,在自己蒼白的生命中留下輝煌的一筆。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奮鬥都能換取成功。其實,在奮鬥的過程中,嚐到的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有意義,都值得被珍藏。成功者,或許會為最後的成就而欣喜若狂,但可以讓他們在往後的歲月中細細回味的是那段浸透了淚水和汗水的奮鬥經歷。
偉大的居里夫人奮鬥了一生,得到了許多榮譽,她成功了,但她留給後人的不僅是成功背後的榮譽,更主要的是這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值得後人學習。司馬遷身受宮刑,嚐盡屈辱,但他沒有被逆境擊倒。出獄後,他以驚人的毅力,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奮鬥”,創作出了流傳千古的《史記》。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用奮鬥鑄寫榮耀的,而如今的我們呢?曾幾何時,幾道題就讓我們退縮;作業本上老師留下的鮮紅的錯號都讓我們內心煩躁;父母的責罵,更是讓我們失魂落魄,暗自神傷……難道就因為這些而退縮嗎?不,我們應把這些化為奮鬥的動力,去拼搏,去收穫。
屈原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尋真理的路很長,但不是要我們不擇手段、不遺餘力地去探索。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我們應該慶幸,因為這是一個探索真理的過程。無論如何,有奮鬥的人生必有收穫。
在花季的少男少女為了未來、為了前途而拼搏時,卻有一個人,沒有手臂,身體也不是很靈活,但她那時候才剛好17歲,每天來到學校,受到他人另類的眼光,這使她內心嚴重受挫,但她心中卻有著信念:我要用我的頭腦去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完美。她只相信,只有不停的儲存知識,讓頭腦豐富起來,才能在今後的人生中衝的更快,跳的更高。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她用腳趾代替手臂,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在付出比平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情況下,她成功了,順利考進中央財經大學,現在已是一名海歸博士,但記者採訪到她時,她滿臉自豪的說:“我不知道我的未來會怎樣,也許很渺茫,但是隻要在你年輕時用汗水去鑄造未來,用辛勤去付出,定會有一天衝得更快,跳得更高。”
人活一世,不求轟轟烈烈,但至少,要有它存在的意義。不要枉費青春,在人世像過客般白走一遭,如果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或仰不愧天,俯不怍於人,那麼此生無憾!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1
三歲的天真爛漫;七歲的快樂童年;十五的艱苦奮鬥。
小學的美好童年,如香茶,令人回味無窮;現在的初中生活,如烈酒,讓人嘴中心裡充滿苦澀。
我生活在奮鬥之中!
學習上的戰場,更加激烈,一不小心,疏忽了一下,荒廢了一會兒,哪怕浪費了一分鐘,一小時,就會落後,最終失敗。
“語文、數學、英語。”七門功課,我得一一解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息。”“x+y+z=70。”手中的筆如駿馬,在本子上無憂無慮的跑來跑去;腦中的公式如寶劍,讓我在數學的難題中勇往直前。
奮鬥著,疲憊了,手疼了,眼痠了,閉上眼,深呼吸,過五分,再前進。
課上,老師在講,我仔細地聽,緊隨其後,不能落後。課後,閉上眼,再回憶。揹著沉重如山的書包,吃力的前行。每天的作業多如江水,一寫不知是幾點。有一些課的內容還沒背,就得挺著勞累的身軀,在這昏暗燈光下,在這寂靜的夜晚裡,在這激烈的戰鬥中,心中永遠是忐忑,忐忑著“別人肯定在複習,對,我必須要更加努力才行,快,快寫,寫完了好快複習。”忐忑著“課上常常舉手的人。”忐忑著“考試總考高分的人。”
我生活在奮鬥之中,因為奮鬥給予我無窮的力量。
我生活在奮鬥之中,因為奮鬥不斷的讓我“更上一層樓。”
我生活在奮鬥之中,因為奮鬥讓我的人生更加的精彩!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2
生命是一條美麗而曲折的幽徑,莫迷離,莫彷徨。
——題記
生命,是一個神聖而又充滿活力的名詞。隨著“哇哇”之聲,一個小生命誕生了。有人說,每個生命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天使,這些“小天使”在他們呱呱墜地時,就意味著他們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將因他們的存在而變得不同。
每一個人,生存於天地之間,總有他應完成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總會遇到種種挫折與困難,而在這些人當中總有把挫折認為是命中註定,不可逆為的。
或許,世上存在著“命中註定”這樣的事,但我們真的就只能聽信命運嗎?人的生命就該被“命中註定”這幾個字束縛嗎?
當屈原被放逐的時候,當21歲的霍金不幸患上盧伽雷氏症的時候,當海倫陷入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的時候,他們只是為他們的遭遇而感嘆是“命中註定”嗎?
一位著名的舞蹈演員,事業非常成功,可正當她準備去參加一個國際比賽的時候,她被確診為骨癌,她面臨兩條路:要麼截肢,要麼死亡。身為一舞蹈演員,失去了雙腿就像失去了生命。最終,她選擇了輝煌,選擇了那一瞬間的展現。當她站在舞臺上時,她步伐輕盈,絲毫看不出是個重病在身的人。然而,當她走下舞臺後,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每個人的生命,因為有了不同的追求,有著不斷的奮鬥,才變得愈加精彩,才愈能展示生命的意義。奮鬥注入身體,使人的生命不只是一副空虛的軀殼,使生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人的一生,不求你活得轟轟烈烈,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但至少,你奮鬥過了,於是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不要枉費青春,在人世間如同過客般白走一遭,如能“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麼,此生無憾矣!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3
美好的人生需要去創造,去發現。上帝給予每個人平等的待遇,如果將人生比作星空,那我們的夢想就是掛在星空中那渺小微弱、隨時會失去光芒的星星,可是為什麼有的人會成功,而有的人會失敗呢?
有的人會說:是上帝,是他奪取了我的一切。不!不!你這只是一種為了掩蓋真相的言辭罷了,你永遠無法想象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後,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淚水。當你整天無所事事的時候,他們卻在埋頭苦學,只為能有美好的未來。
大家對馬雲這個人一定非常的熟悉,人人都羨慕馬雲的成功,但是大家要清楚,馬雲能夠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是透過他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換取的。
1982年,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僅考了一分,馬雲感到灰心喪氣,認為自己並不是考大學的那塊料,便開始在外打拼。18歲的馬雲常常望著前方,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心想:難道我的一生就這樣過下去了嗎?馬雲感到不甘。
在19歲時,馬雲又一次進行高考,很不幸的是,數學只考了19分,但馬雲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更加勤奮努力。20歲時,他再一次進行高考,竟然考了79分,這絕對是馬雲數學史上分數最高的一次,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才鑄造了今天的馬雲。
海倫凱勒因為一場大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在自己老師的幫助下考上了重點大學,最後還成為了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馬雲是一個跟我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海倫凱勒是一個殘疾人,但他們卻透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傳千古。就連他們都能堅持努力下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奮鬥?就算做不到像他們一樣好,但是回頭想想當時的我們也曾努力過,奮鬥過。
作為中學生的你還在想什麼?為了我們的未來,努力吧!奮鬥吧!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4
二零二二年四月六日,二十時,開始,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電視劇《青山不墨》,每天播放兩集。
昨天播放電視劇《青山不墨》第一集,第二集。
今晚,二十時,開始播第三集,第四集。
看第一集,就把人們的視線牢牢的吸引過去。
這是部反映黑龍江省伊春林區的林業工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黑龍江伊春,素有“中國林都”美譽。
電視劇《青山不墨》,以黑龍江省伊春林區的不同發展時期為線索,記敘了伊春林業工人將因過度採伐造成的荒山禿嶺變成了茫茫林海的故事。
電視劇《青山不墨》,體現了林區人民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理想信念,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
電視劇《青山不墨》,充分體現了林業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為提高工作效率,他們群策群力,積極研究機械伐木的辦法。
但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樹木的生長速度,遠遠趕不上他們砍伐的速度。
於是,林業工人們又採取了一邊砍伐,一邊植物的方法來養林、育林。經過半個世紀的齊心努力,山林茂密,鬱鬱蔥蔥,又充滿了生機啦。
電視劇《青山不墨》,劇情的時間跨度較大。劇中,從不同的歷史時期,展示黑龍江伊春林區從伐木、到植樹育林,從開發資源到保護資源、利用資源的歷史程序。
說說電視劇《青山不墨》的感人之處
電視劇《青山不墨》,最難能可貴的地方還在於它透過採用黑龍江省伊春的實地景物,真實而深刻地還原了東北伊春林區開發建設的歷史,真實再現了當年林業工人艱苦奮鬥的工作環境。
青山不墨觀後感500字15
中央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青山不墨》,以林業英雄馬永順、張子良等為素材,記錄林業工人為國家建設英勇奮鬥的故事。據說在我的家鄉取景了,但是沒空追劇,看了第一集的開頭,好多場景勾起了回憶。
用現在的話說,我的初中高中是一貫制,具體哪一年記不清了,為了紀念全國勞模林業英雄馬永順,學校改名為馬永順中學,每年開學典禮,馬老都會來給同學們演講。班主任因為課堂紀律發脾氣的時候會說,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但是畢業若干年後,她說你們班的學生都勤奮,踏實,你們的未來都不會差的,我的同學們,現在在各個行業,各個省份,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我姥爺是小火車司機,就是圖三那種,我爺爺是車輛段我,應該是維修火車的,據說我爺爺在那個年代的舞臺劇智取威虎山裡,還出演過角色,他們就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工作了一輩子,默默無聞,再單位是顆螺絲釘,在家裡是頂樑柱,養活了一大家子人,我的阿姨舅舅叔叔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憑藉勤勞的雙手,衣食無憂,富足美滿。
我童年就在圖四圖五這樣的小平房裡度過,平房應該是爺爺分的集體房,有個小院子,可以搭棚放東西,爺爺給我在樑上吊了個鞦韆,我從小就睡不著午覺,下午就一個人在鞦韆上面蕩啊蕩,夏天的晚上在院子裡乘涼吃飯,冬天的傍晚就坐在炕上,望著窗外等爺爺的糖葫蘆,爺爺退休後每天出去打牌,每天都會給我買,有時候會買兩串,一串凍在外面留著明天吃。我奶奶生育了三個兒子,我爸是老大,奶奶一直想要個女兒,可惜沒有,我又是第一個孫女,所以受到的寵愛格外的多。小時候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回想起來也是幸福的
我家住的地方叫森鐵道口,就是通往森林拉木材的火車的地方,但是我沒有見過鐵軌和火車,可能老早就拆除了吧,但是我小的時候,每年冬天仍有很多汽車往下運木材,那種解放牌大卡車,木材比車廂稍微長一些,用鋼繩捆著,輪胎在雪地上滾動著,吱吱呀呀,我很怕從這些車旁邊經過,怕鋼繩突然折了,木頭掉下來
有木材從山上運下來的那幾年,我爸爸冬天就像圖六那樣,天不亮就帶上水,乾糧跟著大卡車去山上找木材,然後整理到卡車上,卡車裝滿後司機開車運下山,他們繼續在山上找木頭,等卡車返回時直接裝車。為什麼是找,因為有專門的伐木工人砍木頭,伐木工只負責放倒,我爸爸這批人負責搬運。後來木頭越來越少了,每年冬天經過家門口的車也越來越少,再後來就封山育林,不允許砍伐了。
林業英雄馬永順,不止是為新中國建設提供木材的砍伐工,後來他又去植樹,要把以前砍掉的樹還給大山,留給子孫後代。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感謝馬老,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給我們留了一片青山。
我2006年上大學離開家,至今已有16年了,這16年變化很大,家鄉年輕人越來越少,以前的小平房也都拆掉了,政府棚戶區改造,家家都搬進了樓房,小城面貌也煥然一新。我爺爺在我研究生畢業那年走了,這麼多年,我仍然想念他,時不時會在夢裡夢到他,我想告訴他我現在生活的很好,還有兩個可愛的小女兒,我想讓他過上更好的生活,他是一個一輩子都勤勤懇懇,沒有享受過的人。
現在東北人口外流嚴重,東三省尤其以黑龍江最嚴重,這有很多因素,我也是外流一份子,但是我仍然想念我的家鄉,每逢佳節倍思親,逢年過節都想回家看看,看看家裡的奶奶,回平房看看看物件,雖然好幾年沒忍住,平房破爛不堪,但就是想回去,哪怕只在屋裡轉轉就出來。我也帶我的孩子回去過,她們極其不願意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似乎理解不了我的情懷。
疫情三年了,生活不易,回家更難,看到這部劇有感而發,不同年代的人承擔著各自的責任,老一輩人為我們建設了一個新中國,我們要在和平富足的年代裡,實現祖國的復興,讓雄雞始終高昂頭顱。帶著對過去的懷念,繼續生活,過去不只是經歷,給了我們勇敢,信心,回味過去才能感悟如今的幸福,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