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用工保障方案(精選7篇)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

  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由於一些具有某種職能的具體工作比較複雜,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說明問題,因而公文內容構成勢必要繁瑣一些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企業用工保障方案(精選7篇),歡迎借鑑參考。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1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就業工作的有關要求及宣城市《關於開展保障企業用工“八大行動”實施方案》精神,積極幫助企業緩解用工短缺,做好用工服務,促進企業發展,著力搭平臺、強服務、促匹配、提技能、優環境,為績溪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支撐,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實施特色招聘行動。

  建立企業用工需求動態清單,組建服務專班,設立“招聘專員”。從8月份開始,利用100天時間,策劃舉辦至少30場線上線下招聘會,幫助至少10家缺工企業解決急需用工,提供“一企一策、一招一式”的點對點訂製式用工服務。深入打造“2+N”招聘服務品牌,組織開展“週三招工、週六招才”以及“四進一促”人才對接招聘會、“金秋招聘月”“夜市招聘”等各類特色招聘活動。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開展直播帶崗、空中推介、線上對接等服務。(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二、實施跨區域勞務協作招聘行動。

  積積極拓寬招用工渠道,加強與皖北、雲南、貴州、甘肅等勞務輸出地區開展勞務協作,對已建立勞務協作的甘肅省秦安縣、武山縣加強聯絡,積極對接釋出我縣企業招聘用工資訊,組織開展駐點招工、定點招工,更大規模引進優質勞動力資源來績就業。(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三、實施人力資源機構助企行動。

  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培養和引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民營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同時加大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力度,讓更多的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公共就業服務專案,發揮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專業化優勢。(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四、實施校企對接行動。

  組織企業參加“高校招聘直通車”進校園活動,大力支援企業與縣內外職業(技工)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鼓勵雙方簽訂就業合作協議,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群,緩解企業技能人才招聘難問題。推動並指導用人單位和我縣徽廚技師學院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以及定單、定製、定向、冠名班等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企校雙方簽訂合作培養協議,按照培養計劃以及合作培養協議約定,共同進行培養。(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教體局、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徽廚技師學院)

  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聚焦全縣重點企業,瞄準勞動者就業和崗位需求,全面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以工代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對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的,按不低於人均8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對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按中級工1500元、高階工2000元、技師3500元、高階技師50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對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標準給予企業補貼,最長可達6個月;對開展新型學徒制的,按照中級工學徒每人每年4000元、高階工學徒每人每年5000元,技師學徒每人每年6000元標準給予補貼。充分對接我縣重點企業招工需求,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其他重點就業群體的技能開發和培訓,做好重點群體培訓與就業有效銜接,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積極支援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符合條件的,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技能提升補貼、參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等政策。(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六、實施“調劑用工”和企業自主用工行動。

  積極搭建企業調劑用工服務平臺,及時彙集釋出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餘資訊,按需組織“調劑用工”專場招聘,對用工調劑輸出企業,按輸出人數給予300元/人用工調劑補貼,按規定保障勞動者在調劑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鼓勵企業老員工透過“親帶親”、“友帶友”、“老鄉帶老鄉”等方式介紹引進新員工,在縣內企業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按引進人數給予600元/人一次性推薦就業獎勵補貼。(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七、實施企業用工環境提升行動。

  圍繞解決經開區員工在住房、公共交通、子女教育、衛生醫療、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經開區要加快職工公寓、公共租賃住房等安居保障工程建設,積極推進鄰里中心、職工之家等涵蓋文體、休閒、餐飲、商業於一體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經開區學前和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優先保障經開區職工子女就近入學。加強經開區公共交通服務保障,增加公交車營運路線和夜班運營班次,增設共享單車服務點。引導企業轉變“重招聘輕保障”“重產品輕員工”等做法,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企業薪酬調查分析,形成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用合理薪酬吸引員工、留住員工。積極引導企業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條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探索開展“誠信僱主”培育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升用工形象。(責任單位: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縣住建局、縣教體局、縣衛健委、縣交通運輸局、縣文旅局、縣科技商務經信局、縣人社局)

  八、實施政策支援保障行動。

  鼓勵我縣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勞務協作基地、村(社群)為我縣缺工企業引進勞動力、動員返鄉務工的,在縣內企業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按引進人數給予相關機構或個人600元/人一次性獎勵;對參加由人社部門或開發區組織赴市外招聘的企業,給予不高於3000元的一次性交通、食宿費用補貼;在財政、稅收、場地等方面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扶持。上述獎補資金除已有支出渠道以外,由縣財政承擔。(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縣科技商務經信局、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2

  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保企業用工、穩就業局勢作用,有效緩解當前企業“招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決定在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穩就業、保就業的工作部署,把解決企業缺工問題作為最佳化營商環境、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作為“學黨史辦實事”的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全力搭平臺、提技能、強服務、促匹配、優環境,努力緩解企業缺工問題,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二、行動內容

  (一)建立服務清單

  1.建立缺工企業清單。透過主動上門、電話聯絡、集中座談等方式,全面掌握轄區企業缺工情況,深入瞭解企業缺工原因,摸清企業招工計劃,同步建立企業清單,做到企業缺工規模、缺工型別、技能要求、薪資水平“四清”。

  2.建立人力資源供給清單。組織鄉鎮街道、村、社群開展摸排登記,加強與當地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資源共享,瞭解勞動者求職、失業人員登記等資訊,動態掌握本地人力資源現狀,建立本地區人力資源供給清單,並及時與缺工企業清單匹配。

  3.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清單。完善人社用工服務專員制度,針對缺工企業情況,配備用工服務專員,建立用工服務專員服務企業清單,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完善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響應,一對一解決企業缺工問題。

  (二)實施助企計劃

  1.實施“‘百千萬’招聘計劃”。利用100天時間,分地區、分行業、分專業、分工種,策劃舉辦1000場以上招聘會,幫助至少1萬家重點缺工企業解決急需用工。每市組織招聘活動不少於60場,對接服務企業600家以上。建立工作臺賬,落實企業招聘用工實名制,定期跟蹤彙總簽訂合同數、就業登記數、繳納社保數、解決空崗數等情況,確保活動效果。

  2.實施“百家機構助千企計劃”。每市組織10家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60家以上缺工規模較大的重點骨幹企業、重大專案等,提供用工招聘、勞務派遣、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服務,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有條件的市,可根據招工數量和效果,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一定補貼。

  3.實施“技工院校頂崗實習計劃”。按照地域就近、專業相近原則,根據教學計劃,組織進入實習階段的技工院校學生,到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階段性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缺口。

  4.實施“跨省勞務協作計劃”。加強與黃河流域8省的合作,主動對接勞務輸出大市、職業院校、技工學校開展勞務協作,開發一批勞務合作基地,設立一批省外招工服務站,透過簽訂合作協議、開展駐點招工,更大規模引進省外優質勞動力資源。

  5.實施“職業技能提升接力計劃”。根據企業技能要求,開展訂單培養、定向培養、短期培訓,大規模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質量年活動,廣泛徵集開發“高精尖”“急緊缺”的職業技能培訓專案,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質量。加快開展產教融合型學徒制培訓,提高企業新錄用職工和轉崗職工的技能水平。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全面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開展緊缺技能人才培養,做大“金藍領”培訓專案。

  6.實施“共享用工促進計劃”。支援企業開展共享用工,開展用工餘缺調劑合作。加強共享用工指導服務,積極搭建共享用工服務平臺,及時彙集釋出企業缺工和勞動力富餘資訊,按需組織專場對接,保障勞動者在共享用工期間的合法權益。

  (三)健全保障機制

  1.健全人力資源市場機制。實施重點企業人力資源支撐計劃,鼓勵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用工指導、員工招聘、技能培訓、人才引進等服務。深化“網際網路+人力資源服務”行動,構建人力資源資訊庫和需求庫,搭建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資訊平臺,實現供求資訊無縫銜接、精準匹配。探索建立招工補貼機制,增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企業輸送勞動力的積極性。

  2.健全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打造技工學校、高階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全鏈條培養的技工教育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指導技工院校全方位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等各類培訓,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聯合企業廣泛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3.健全用工環境提升機制。引導企業轉變“重招聘輕培養”“重產品輕員工”“重效益輕保障”的做法,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企業薪酬調查分析,發揮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風向標作用,開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形成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用一流薪酬吸引員工、留住員工。督促指導企業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條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暢通職業發展通道,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探索開展“誠信僱主”培育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升用工形象。協調解決員工在子女教育、住房、衛生醫療、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高在企業工作倖福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作為用工保障的牽頭部門,要主動向黨委政府彙報,充分發揮就業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廣泛爭取有關部門、群團組織、社會機構的支援,協調行動,形成合力,成立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幹人員靠上工作,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

  (二)完善工作機制。專項行動實行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廳成立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建立“周排程”“月通報”機制,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定期進行督導,將解決企業用工人數、降低企業缺工率、指導督促企業改善用工環境、培養留住人才等情況列入考核內容,推動任務逐項落實。各市、縣(市、區)要建立相應機制,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要建立工作臺賬,加強統計分析,分類精準施策,確保有的放矢。要制定行動方案,細化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鏈,推動問題清單化、舉措精準化、責任明晰化,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三)注重綜合施策。深入開展“人社政策暢通行”活動,打包就業、人才、培訓等政策,一體推進政策宣傳解讀落實,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提供政策保障。要以開展資訊化創新提升行動為契機,搭建各類用工服務平臺,充分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手段,推動數字賦能,提升服務質效。要發揮好市場靈敏度高、專業性強的優勢,採取獎補激勵等方式,推動市場化、社會化解決用工難題。

  (四)加強宣傳引導。把宣傳工作貫穿專項行動全過程,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並舉,線上與線下結合,暢通宣傳渠道,提高宣傳層次。要大力宣傳專項行動的積極成效,深入挖掘各地用工服務保障的經驗做法。要密切關注輿情,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回應、及時解決,為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3

  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於穩就業工作部署,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全市就業形勢穩定,服務保障企業用工,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原則,在切實做好全市解除“靜止”狀態和復工復產後的疫情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儘早恢復正常生產,切實為企業復工復產做好用工保障,全力保障經濟執行工作。

  二、具體措施

  (一)做好企業用工需求統計。落實分包走訪企業制度,及時對接企業和有關部門,摸清企業復工復產時間,掌握企業在崗職工、放假職工、外出職工情況,靠前做好用工服務。建立企業用人需求動態清單,動態掌握和更新企業用人資訊,並及時釋出。(責任單位:人社局、工信局、商務局)

  (二)暢通招工就業服務渠道。持續開展常態化網路招聘“春風行動”,利用好各類就業招聘網路服務平臺,廣泛釋出用人資訊;組織企業參加國內院校各類線上雲上招聘活動;為重點用人企業開展“直播帶崗”活動,確保招工引才不斷線。啟動“共享員工”機制,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建立餐飲、文旅等服務業企業與工業企業的員工餘缺調劑輸送機制。發揮“零工市場”調節作用,向全市各村社群釋出用工資訊,挖掘本地剩餘勞動力資源。鼓勵引導市內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企業跨區域招工,保障重點企業用工需求。(責任單位:組織部、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局、文旅局、商務局)

  (三)支援企業在崗培訓。指導企業圍繞疫情防控、安全生產、職業技能等方面開展培訓。鼓勵有條件的規上企業可採取專案制的形式開展培訓,納入享受政府補貼範疇。指導具有自主評價資質的企業積極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評價,加快企業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責任單位:人社局)

  (四)做好職工返崗交通保障。為復產企業提供公交車、客車等運輸車輛,可根據企業需求對企業工人實行點對點接送服務,做好企業用工運力保障工作。(責任單位:交通局)

  (五)落實各項保障政策。落實好疫情期間的各項政策,提升網上辦理效率,確保穩崗補貼、失業金、失業補助金等政策落實到位。利用好省公益崗提質擴容計劃,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困難就業人員就業兜底保障,3 月底前確保1100 人上崗。(責任單位:財政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各鎮區)

  (六)做好職工權益保障工作。加強失業監測,妥善處置失業風險,防止失業率上漲,確保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穩定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暢通投訴和受理渠道,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及時處理企業與員工的勞動爭議。特別是在“靜止”狀態期間,加強企業職工在企業或在家中時工資勞酬方面的保障,防止因工資勞酬產生糾紛。(責任單位:人社局)

  (七)做好指導協調。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指導其與職工集體協商,採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儘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積極引導企業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責任單位:人社局、工會、教育局、婦聯)

  (八)做好就業監測跟蹤。跟蹤重點企業用工、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工返鄉迴流等情況,定期開展形勢會商,對苗頭性、傾向性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處置。(責任單位:人社局)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企業用工保障工作專班,由人社局局長任組長,小組辦公室設在人社局,由李悅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市人社局發揮牽頭作用,負責全市企業用工保障和穩就業工作的統籌協調。

  (二)提升服務效率。大力推行線上招聘活動和線上業務辦理,推行不見面服務。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鼓勵發展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用工招工。

  (三)強化落實落地。摸清企業需求,利用各種渠道大力宣傳企業用人資訊和穩崗就業各項政策內容。開展服務落實落地專項行動,強化部門協作配合,積極開展“政策找人”活動,推動政策落實。

  (四)落實督導機制。建立健全跟蹤反饋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實行日報告機制,由市政府督查辦負責,每日排程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報市委、市政府,對工作中推諉扯皮、落實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4

  根據《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印發<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魯人社字〔2021〕46號)要求,為進一步做實做細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工作,及時瞭解摸清企業缺工情況,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就業服務,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現決定在全市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紮實做好穩就業工作、落實保居民就業任務,以“十強”產業、“四上”企業、重點企業為重點,透過開展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緩解企業缺工問題,保持全市經濟發展大局穩定。

  二、重點任務

  (一)建立三項清單

  1.全面摸清企業用工需求。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接市發改委、統計局、工信局、商務局、民營經濟局等部門,彙集“四上”企業、重點企業、重大專案名單,形成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企業服務名錄。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企業名錄,採取實地走訪、電話聯絡、集中座談等方式,掌握企業用工情況,組織企業透過青島市企業急需緊缺用工對接平臺填報缺工資訊,或將崗位需求資訊錄入省公共就業人才資訊系統,實行動態管理,採取措施做好就業服務。

  2.強化人力資源資料歸集。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加強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對接,對有就業意願的勞動者納入人力資源資料庫。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充分運用市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及時掌握有就業需求的失業人員資訊,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大力收集求職者資訊,對參加現場招聘會的勞動者,要將其求職資訊錄入省公共就業人才資訊系統,進一步豐富全市人力資源資料庫,為開展線上、線下精準匹配奠定基礎。

  3.發揮就業人才服務專員作用。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根據轄區內服務企業數量,選擇業務能力強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專員,與企業建立“一對一”對口聯絡制度,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宣傳、用工指導、需求釋出等服務,企業有需求也可隨時聯絡就業人才服務專員,由就業人才服務專員提供精準就業人才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建立督導聯絡員制度,為每個區(市)安排1名處級幹部作為督導聯絡員,協調解決區(市)在服務企業勞動用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開展專項活動

  1.密集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開展“2021年青島市百日千萬網路招聘專項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結合企業用工需求摸排,利用100天時間,分行業、分領域、分專業、分群體舉辦各類特色招聘專場。全市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活動300場,其中組織民營企業招聘專場100場。依託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青島人才網,舉辦“青島市2021年綜合性人才招聘會”等現場招聘會13場,“我為企業找人才”系列線上招聘會10場。聚焦我市13條重點產業鏈,與我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聯合開展專業的系列招才引智活動。

  2.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助力企業活動。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藍洽會”等促就業服務活動,透過線上線下結合、跨區域協同、校企聯動聯合等形式,聯合開展招聘服務活動。舉辦青島市重點企業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供需對接洽談會,開展專項活動,為企業提供用工招聘、人才尋訪、勞務派遣、員工培訓、服務外包等精準服務,促進各類勞動者就業。

  3.實施技工院校頂崗實習計劃。建立服務企業用工需求監測機制,調查分析企業用工需求和專業方向,按照地域就近、專業相近原則,組織技工院校開展頂崗實習、實踐教學,安排技校生上崗實踐,解決企業用工缺口。調整和完善技工院校專業設定,加大校企合作和招生力度,滿足企業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的急需緊缺用工需求。

  4.舉辦人力資源合作交流大會。加強與國內勞動力資源豐富地區和對口協作地區對接,搭建人力資源合作交流平臺,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及院校間開展勞務合作,推動人力資源有序流動,提升我市人力資源儲備和供給。到2021年底前,在省外勞動力資源豐富地區以及我市對口協作地區建立勞務合作基地不少於100個。

  5.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進一步擴大培訓補貼範圍,加快推進專項職業能力培訓及考核,實施就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補貼政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用活用好專案制培訓,大力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高質量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培訓。對接鄉村振興攻勢,推廣鄉村技能培訓夜校模式,打造技能培訓流動課堂,提高農村轉移勞動力參訓便利度。全年開展各類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不少於10萬人(次)。

  6.啟用靈活就業平臺。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建立、市場運作”的原則,建立青島市靈活就業服務平臺,採取市場化運營方式,依託平臺建立靈活就業崗位和人員資訊庫,開展線上供需對接、技能提升、共享用工等服務,擴大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社保等政策供給,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

  7.強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行實名制登記管理,集中開展全面摸排,建立動態跟蹤服務檯賬。建立市、區(市)、街道、社群四級“網格化”服務體系,根據畢業生需求提供就業指導、崗位推薦、政策諮詢等精準幫扶,促進畢業生儘快實現就業。搭建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擴大校企合作渠道,為院校、企業、學生提供崗位對接、補貼申報、提升能力等“三位一體”服務,幫助企業化解用人育人難題。

  8.開展共享用工對接服務。透過青島市靈活就業服務平臺釋出企業共享用工需求,將具有工作性質相近、工資待遇相近、技能要求相近等同質化特點的員工透過系統匹配,提高用工效率。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加強共享用工指導,透過多渠道進行政策宣講,明確釋明法律邊界,妥善處理共享用工勞動關係問題。

  (三)健全用工保障服務機制

  1.健全人力資源市場機制。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拓展求職招聘服務模式,推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搭建“HR線上直通車”平臺,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提供更加便利的招聘服務環境。強化我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勞務合作地區有關單位、機構關係,透過開展技能培訓、派出技術人才、建立培訓基地、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創新工作機制,為勞務合作地區就業創業活動提供指導服務,整合資源促進東西勞務協作。

  2.最佳化技能人才培養資源配置機制。鼓勵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學歷與技能雙元融合發展,統籌推進技工院校和中等職業院校聯合招生,技工院校在校生規模保持3萬人以上。大力實施青島市職業院校“領航計劃”“揚帆計劃”建設專案,著力在技工院校建設一批優質專業。加強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和指導,為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3.健全用工環境提升機制。加強工資宏觀調控指導,落實最低工資調整工作,使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與主要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指標變化相匹配。充分發揮工資指導線對引導企業合理安排工資增長、推動工資集體協商的積極作用,建立薪酬調查和資訊釋出制度,為深化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調節工資分配關係提供決策支援。加大政策法規宣傳,增強用人單位依法用工自覺性和勞動者合法維權意識。暢通舉報投訴渠道,方便勞動者維權。依法開展執法檢查活動,依法糾正和查處用人單位違法行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提高站位,切實加強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調動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市局將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各職能處室(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二)確保工作落實。各區(市)要制定行動方案,細化時間表、路線圖、責任鏈,推動問題清單化、舉措精準化、責任明晰化,確保專項行動紮實有效開展。市局將建立“周排程”“月通報”機制,對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定期進行排程通報,將解決企業用工人數、降低企業缺工率、指導督促企業提升用工環境、培養留住人才等情況列入考核,推動問題逐個解決,任務逐項落實。

  (三)注重綜合施策。要深入開展“人社政策暢通行”活動,打包就業、人才、培訓等政策,一體推進政策宣傳解讀落實,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提供政策保障。透過引入AI遠端招聘系統,實現崗位實時釋出,面試實時進行,資料實時統計,人崗實時匹配,充分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等手段,推動數字賦能,提升服務質效。

  (四)加強宣傳引導。要把宣傳工作貫穿專項行動全過程,堅持線上與線下結合,暢通宣傳渠道,為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專項行動營造濃厚的輿論環境。要大力宣傳專項行動的.積極成效,推廣用工服務保障的經驗做法,推動專項行動取得實效。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5

  為全面做好我縣2021年新增就業工作,幫助解決企業用工短缺問題,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主渠道作用,臨朐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建工作專班,設立企業用工服務專員,對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開展企業用工需求調查,積極為企業搭建用工需求對接平臺,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動時間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二、活動目的

  及時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幫助返鄉務工人員、高校畢業生及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吸納外來勞動力來臨就業,保障企業健康發展。

  三、對接企業及企業用工服務專員分工

  見附件五《246家規模以上企業包靠分工》。

  四、活動要求

  (一)摸清企業用工需求。各企業用工服務專員要透過實地走訪企業,摸清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分普通用工、大專以上畢業生),詳細瞭解企業用工需求崗位、需求人數、崗位要求、福利待遇等情況,並籌集企業用工資訊,協助企業做好招工簡章的擬定,製作招工宣傳材料。

  (二)全面做好臨朐公共就業網的宣傳與使用。企業用工服務專員在瞭解企業用工需求的同時,要及時幫助下載並宣傳臨朐公共就業網,確保各企業人力資源人員熟練掌握臨朐公共就業網,並透過該網站及時釋出企業用工需求資訊。

  (三)多渠道釋出企業用工資訊。人社局調查彙總企業用工需求後,透過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臨朐公共就業網等渠道宣傳企業用工資訊,同時將企業用工需求資訊、全年招聘會安排、《致臨朐在外大學生、務工人員的一封信》製作成年曆,廣泛傳送到鎮街、社群、村居,做到企業用工資訊全覆蓋。

  (四)強化對接,引導企業建立省外勞務合作基地。人社局加強與已建立的省外勞務合作基地(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聯絡溝通,實時傳送我縣企業用工情況和招工簡章。各企業要主動建立在外勞務合作基地,爭取當地人社部門支援,協助企業招工,建立長效勞務合作機制。

  (五)根據企業用工需求情況,各企業用工服務專員要多措並舉,線上、線下服務結合,多渠道幫助企業招工,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各企業用工服務專員初次對接企業於2021年1月12日前完成,做到企業底數清、用工計劃清、服務事項清,相關表格報臨朐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市場科,以後對接調查情況按要求及時報送。聯絡人:王斌;電話:0536-309xxxx;郵箱:xxxx。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6

  為加快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範市建設,按照“抓轉型、促發展、做示範”的要求,以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為核心,以市、縣兩級重點企業為主要服務物件,以完善和落實惠企政策為抓手,突出“雙30”企業(規模效益30強企業和高成長性30高企業)培育、轉型升級、要素保障、環境最佳化,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努力提升企業服務工作水平,積極主動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不斷增強我市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全面建設中原經濟區轉型示範市,為我市建設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奮力走在中原經濟區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規模實力有新提升。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以上,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

  轉型升級有新成效。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強,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

  服務效能有新提高。企業反映的問題及時得到辦理,政策範圍內問題辦結率達到100%。

  三、工作重點

  (一)強化制度建設,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一是完善企業服務工作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集,每半年召開一次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會議,市政府分管領導或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召集召開一次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開展“企業服務直通車”活動,對企業反映集中的問題進行分類,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聯席辦公,現場解決問題。利用網路平臺,組織問卷調查,反饋各級部門服務情況,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二是完善重點服務企業制度。按照“重點扶持、動態管理”的要求,繼續做好“雙30”企業培育服務工作,由市級領導分包、市直有關部門聯絡,集中各種要素資源支援企業做大做強。三是促進惠企政策落實。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家和我省出臺的財稅、金融、要素保障、技術改造等政策措施。注重企業共性問題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配套措施,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援。組織相關部門定期深入重點服務企業開展政策宣講,現場解答企業運用政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動政策落實。

  (二)強化要素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執行。健全、完善經濟執行分析例會制度,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執行監測分析,實時監控、定期分析“雙30”企業執行狀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提出政策建議。國稅、地稅、統計、銀監、供電等部門每季度定期向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工業經濟執行情況及分析。加強煤電油運保障協調,探索建立電煤應急儲備制度,增強應對電煤緊張的應急保障能力。加快電力專案工程建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落實有序供電方案,保障技術水平較高的企業正常生產。運輸方面,建立健全協調服務機制,保障重點企業產品和原材料運力需求。用地方面,嚴格建設用地報批徵收程式,完善徵地補償安置制度,努力拓展企業用地空間,保障重點企業、重點專案用地。

  (三)強化銀企合作,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一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深入推進與各商業銀行的戰略合作,積極爭取信貸指標和專案調增額度。以“雙30”企業為重點,引導和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支援企業利用併購貸款、信託基金、動產抵押、股權融資、票據貼現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二是繼續搞好銀企對接。繼續分行業、分地區舉辦銀企對接活動,逐步建立銀企信貸溝通協調和資金需求資訊長效機制,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加強銀企合作專案資金跟蹤監測,確保簽約資金落實到位。三是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支援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培育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四)強化人才培訓,破解企業用工難題。一是完善企業用工服務平臺。依託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開展調查,準確掌握企業用工和各類勞動者就業需求資訊,建立勞動力供求資訊收集、分析評估和平臺。根據企業需求安排綜合性或專題性招聘活動。二是大力推動校企合作。以企業為主體,以職業院校為基礎,完善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絡的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推廣“訂單培養(培訓)”模式,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定期舉辦校企對接活動,引導企業員工到職業院校對口接受技能培訓或職業院校在企業設立對口基地。三是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我市重點領域、重點專業高層次人才需求資訊,鼓勵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透過特設崗位、設立專項研發經費等措施,吸引專業技術人才來我市從事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

  (五)強化政策引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一是實施高成長性產業提質加速工程,全力打造國家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制訂加快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國家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優勢,重點發展發動機、車橋、自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和專用車等整車產品,加快推進奇瑞汽車基地年產61萬臺發動機、中國兵裝產業園年產40萬支汽車車橋、中軸集團年產200萬件變速箱等專案建設。以扶持我市“省裝備製造業30強企業”——中原內配股份有限公司、廈工機械有限公司、崇義輕工有限公司和“省汽車工業30強企業”——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中軸集團有限公司、中原活塞股份有限公司6家企業為重點,做大做強裝備製造及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二是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工程,以焦煤集團新材料產業園為基礎,打造以現代化工為主的迴圈經濟示範基地。重點推進焦煤集團開元化工年產15萬噸環氧氯丙烷和8萬噸環氧樹脂、多氟多年產2000噸六氟磷酸鋰等重大專案建設。以精深加工、節能降耗、重組整合為著力點,改造提升鋁、化工、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打造資源迴圈利用產業鏈。三是實施先導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叢集。以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自主技術產業化為著力點,以終端應用為方向,推動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推進卓林數碼年產8000噸新型特種專用薄膜、多氟多年產2萬噸鋰離子電池用電解液等一批專案建設,加快推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四是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建成一批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特色突出的產業創新中心,積極構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援中內配申報國家級工程試驗室,支援多氟多、江河紙業申報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六)強化擴大需求,支援企業開拓市場。一是搞好產銷對接。建立上下游企業產供銷對接長效機制,以煤電鋁、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等行業為重點,適時舉辦重點行業產品供需銜接活動,積極推動大型龍頭企業同配套產品對接、市重點專案同市內工業產品對接、市內品牌產品生產企業與大中型流通企業對接。二是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省內外產品交易會、博覽會、展銷會,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引導企業瞄準市場需求和消費熱點提升產品質量,擴大產品銷售規模。三是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大力發展信貸消費、網上購物、租賃消費等新興消費業態。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著力發展直營店和鄉鎮連鎖商業中心。推進社群商業發展,鼓勵連鎖企業進社群開辦便民網點。

  (七)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活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一是強化政策支援。結合貫徹落實國務院對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制定出臺我市配套措施,重點實施企業素質提升、產業叢集公共服務平臺、社會化服務3項工程。二是強化資金支援。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援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服務體系建設和重點專案建設等。規範發展各種型別信用擔保機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中小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中小企業透過創投、風投、典當和融資租賃進行融資,支援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集合信託計劃。三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全市中小企業技術、人才培訓、管理諮詢、創業輔導、法律維權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在中小企業開展“兩化”融合(工業化資訊化融合)試點,繼續實施百萬中小企業資訊化體驗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綜合資訊化服務。加強創業輔導,建設並扶持一批小企業創業基地。四是促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中小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裝置,加快中小企業叢集集聚發展,提高創新能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八)搭建網路服務平臺,實現企業服務常態化。以“強化服務、提高效率、資源共享”為原則,充分利用省企業服務網路平臺,採取上下配合、互相聯動的方式,促進政企溝通,營造服務氛圍,整合服務資源,形成服務合力,共同幫助企業釋疑解難。市企業服務網管理工作由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確定市、縣級重點服務企業,並引導企業透過網路提交需政府協調解決的問題。根據企業問題內容和屬性,及時分發並協調有關單位研究辦理,對答覆意見進行跟蹤、督促、彙總、報告。透過對網路服務平臺的制度化管理,使我市企業服務各項工作常態化、長期化。

  (九)減輕企業負擔,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一是開展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建立健全企業維權體系,暢通企業投訴受理渠道,嚴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行為,嚴厲查處侵害企業合法權益案件。組織律師團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形成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工作合力。二是嚴格清理整頓涉企收費。重點清理建設領域的審批性、審批前置類收費,生產經營領域的強制性、壟斷性檢驗、檢測、鑑定、認證類收費。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行為,嚴格落實國家免徵小微企業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凡未按規定審批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一律予以取消。規範開展扶貧濟困、企業贊助等社會公益活動。三是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效能。簡化報批、審批手續,大力推廣“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和網上審批,發揮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監督作用。開展專項效能監察,深入整治多頭執法、重複執法、隨意執法和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促進依法行政。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密切協作。全市企業服務工作繼續採取統一組織、上下聯動、分級實施的辦法,在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下,各成員單位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積極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充實企業服務工作機構,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經費,實現企業服務工作常態化。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方案實施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工作協調溝通機制,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有計劃地開展交流培訓活動,確保企業服務工作有序開展。

  (二)加強督查,嚴格考核。進一步健全督導機制,各級企業服務活動機構要定期開展巡視督導,圍繞政策落實、要素保障、專案建設、企業減負等關鍵環節,監督檢查工作推進情況,瞭解掌握企業需求,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012年底由市企業服務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對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工作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部門予以通報批評。

  (三)廣泛宣傳,營造氛圍。適時組織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向全社會宣傳企業服務熱線電話以及本地、本部門企業服務渠道,幫助企業熟悉並運用服務平臺,增強政企溝通效果。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新聞媒體,總結宣傳企業服務工作中湧現出的經驗和先進典型,努力在全市形成關心企業成長、服務企業發展的輿論氛圍。

  企業用工保障方案7

  為全力做好“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加強用工保障服務,滿足我市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提升我市營商環境水平,結合我市企業用工情況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開展2022年企業用工服務“十百千萬”系列活動。方案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

  堅持以穩就業為主線,以防控疫情為重點,落實運用好各類就業創業、支援企業穩定發展的優惠政策,實現持續有效保障企業用工的目標。力爭2022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二、開展“十百千萬”系列活動

  (一)開展十個就業服務專項活動

  堅持用工服務保障貫穿全年常抓不懈根據不同時節勞動力供求情況,適時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婦女網路專場招聘”“全國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巡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月”“就業幫扶行動周”“退役士兵和隨軍家屬就業服務周”“殘疾人招聘會”“百日千萬網路招聘專項行動”“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

  各縣(市、區)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結合求職人員的實際情況,依託基層平臺和資訊化平臺,在廣泛收集整理企業崗位需求資訊和人力資源供給資訊的基礎上,力爭全市舉辦各類招聘會300場以上,提供20萬個以上就業崗位。一是開設“線上招聘超市”,按行業、崗位、區域類別在市縣人社部門網路招聘平臺同步上架招聘資訊;二是組織企業參加線上直播招聘活動,開展農民工網路招聘,同時依託歷年來建立勞務合作對接的成果,與省外百個勞務合作城市人社局配合將直播內容同步推送給當地勞動者觀看,幫助我市企業在異地招聘;三是透過“畢業生雲面試”微信小程式,“全國高校畢業生網路招聘會”專欄,“直播帶崗”“隔空送崗”等模式,打通招聘、求職線上對接新通道,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做實百企招工引才對接

  1.實施“百村百企勞務對接活動”。推廣“村企合作”模式,計劃組織200家規模以上企業,深入省內外100個以上鎮村舉辦勞務對接活動。一是打造“村企直通車”,引導企業尤其是規上勞動密集型用工企業,與省內外人力資源豐富的鎮村建立用工供需對接渠道,開闢更多、更穩定的人力資源輸入渠道。二是拓展勞務合作工作站。繼續加強和異地商會、人力資源機構聯絡,依託異地商會建立省外勞務合作工作站,建立企業與當地人力資源機構的對接渠道,全年力爭新增10個異地勞務工作站,幫助企業引進省外人力資源。三是開展“點對點”城市間招聘活動。選擇長期對接的勞務合作城市,在當地常態化推介我市用工需求資訊,適時聯合當地開展線上“點對點”省際專場招聘活動。

  2.開展百校百企對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進高技術人才,計劃引導100家以上規模企業與省內外100家以上職業院校實現對接。推進職業院校專業培養與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的精準對接,為企業“智慧製造”提供人才保障。一是舉辦異地招聘會。在具有較大輻射影響的省外人力資源市場或高職業院校集聚城市舉辦2-3場技工招聘會或校園招聘會,為企業引進技術員工。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組織50家企業參加“閩西南”校企對接會,引導我市企業與全國各職業院校對接合作,搭建校企長期合作平臺。三是舉辦市內校園招聘會。在全市開展企業進校園精準對接系列活動,分層級、分行業召開10場以上“專企對接”精準招聘會,實現專業學生和對口企業精準對接。

  (三)啟動千企“引工大使”三年行動

  做精做強“以老帶新”模式,啟動千企“引工大使”三年行動。引導企業挖掘老員工資源,把員工培育成企業的宣傳員,現身說法引導鄉親朋友前來泉州務工。透過3年時間形成企業老員工、人力資源中介機構、高職院校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用工引才招聘活動的濃厚氛圍,發揮“乘數效應”幫助企業招聘各類用工。

  1.給予引工獎勵。我市企業員工從泉州地區以外(不含各縣、市、區間流動)介紹新引進熟練工(接收企業認定)、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初次在我市企業穩定就業滿1個月、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1個月以上的,按照每引進1名獎勵500元的標準給予老員工引工獎勵補貼。

  2.授予榮譽稱號。對幫助企業招聘30人以上、20人以上和10人以上的老員工,可由企業所在地人社部門分別授予“金牌引工大使”、“銀牌引工大使”和“銅牌引工大使”稱號。

  3.出臺配套政策。施行新市民積分制措施的地區,可出臺政策,分級對“引工大使”給予積分方面的獎勵。有條件的地區可配套出臺新員工來泉務工生活交通補助,透過大資料路徑比對,對來泉務工一個月以上的員工給予補助,解決新員工來泉務工“人生地不熟”的困擾。

  (四)做好萬家企業用工調查

  強化“基礎資訊研判釋出”,做好企業用工現狀摸底和形勢研判,做好各個時期的用工研判,為政府決策和服務企業用工提供強有力的資訊支援。

  1.年初在全市開展“萬家企業用工需求調查”。各縣(市、區)人社部門要動員轄區企業積極參與我市企業用工問卷調查,為形成“企業用工情況分析報告”提供更充實、準確的資料依據。

  2.每月對全市400家重點監測企業進行崗位動態監測。透過每月對規上企業的崗位監測,及時瞭解企業崗位情況,實現崗位動態監測就業失業情況“晴雨表”功能。

  3.每季度釋出“泉州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報告。透過定期向社會發布人力資源供求資訊,消除資訊不對稱,引導企業更加註重練好“內功”,更好地滿足員工合理需求。

  三、強化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壯大招工引才隊伍

  各縣(市、區)人社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將系列活動作為落實政府服務企業促進就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保證人員、資金、措施落實到位。要組織專門力量,組建招工引才服務組,指派專人負責系列活動的開展,及時發現並解決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積極爭取當地財政部門的支援,落實活動經費,保證各項資金及時到位。

  (二)加大宣傳力度,拓展政策輻射效應

  透過各級政府人才服務網站、主流媒體、自媒體、企業服務微信群、抖音短影片、就業服務活動,廣泛宣傳各類優惠政策,特別是“穩就業獎勵”“穩崗補貼”“引工用工獎勵”“創業擔保貸款”等社會關注的政策的宣傳。各縣(市、區)也要因地制宜,組織專人開展“政策宣傳週”入戶入企進行面對面宣傳等,讓儘可能多的企業、人力資源機構、勞動者瞭解政策、享受政策。

  (三)加快補貼兌現,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透過公共就業服務和政府購買服務“雙輪驅動”,落實資金扶持,提高服務企業用工水平和效率。一是落實“引工穩工”獎勵政策,鼓勵企業老員工、相關單位成批引進外來務工人員,及時足額兌現用工服務相關獎勵,確保獎勵政策發揮應有作用。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制定或出臺引才用工獎勵政策,提升獎勵力度;二是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成果。各地可對接全國性的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依託專業機構的資料網路及招聘活動成功經驗,購買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成果,創新企業招聘新模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