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

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

  測繪研究的內容

  測繪學研究測定和推算地面點的幾何位置、地球形狀及地球重力場,據此測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狀和人工設施的幾何分佈,並結合某些社會資訊和自然資訊的地理分佈,編制全球和區域性地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專題地圖的理論和技術學科。又稱測量學。它包括測量和製圖兩項主要內容。測繪學在經濟建設中有廣泛的應用。在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工作中,必須進行土地測量和測繪各種地圖,供規劃和管理使用。在地質勘探、礦產開發、水利、交通等建設中,必須進行控制測量、礦山測量、路線測量和繪製地形圖,供地質普查和各種建築物設計施工用。在軍事上需要軍用地圖,供行軍、作戰用,還要有精確的地心座標和地球重力場資料,以確保遠端武器精確命中目標。

  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

  測繪字面理解為測量和繪圖,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空間科學、資訊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遙感、地理資訊系統為技術核心。下面小編收集了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供大家參考!

  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1

  1、任務接收

  1.1專案負責人在接受任務後,應對所遞交資料進行簽收、存檔;

  1.2明確任務的主要工作內容和作業工期。

  2作業準備

  2.1.收集和熟悉資料。掌握專案的基本情況,對缺失的資料及時與建設單位聯絡(發工作聯絡函);

  2.2.專案負責人應提前要求建設單位提供有效的控制點,控制點應提供3個以上,以便測量工作順利開展;

  2.3.編制技術方案和工期計劃。針對專案難易程度及工程量大小,編制技術方案和時間計劃表;

  2.4.根據設計圖紙將測區範圍座標標註清楚,匯入測量儀器和奧維地圖中,有利於掌握測區情況,節約外業工作時間;

  2.5.專案負責人安排專人準備外業工具,其中包括:測量儀器、腳架、鋼尺、紅漆、無人機、對講機、電池充電器等。要保證測量儀器作業處於完好狀態,能夠正常工作。若當天儀器電池不能滿足測量要求時,應將已用完的電池及時充電,保證當天能夠連續作業;

  2.6.專案負責人在熟悉完資料後,向部門經理彙報和遞交技術方案,以便部門經理及時掌握專案進度安排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3、外業資料採集

  3.1、現場技術交底

  到達專案現場後,專案負責人應對委託單位及參建各方對我公司測量的流程及需要配合的事項進行技術交底,具體如下:

  3.1.1.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應有相關單位簽字、蓋章,若無相關單位簽字蓋章的,當天參建各方應在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上簽字確認,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點位應與現場實際位置相對應;

  3.1.2.實際測量時,各參建單位應共同參加,並對現場測量的資料當天匯出簽字確認;

  3.1.3.同建設單位共同約定工程量計算規則。如:場平土石方採用方格網法計算網格大小,道路土石方採用橫斷面法的斷面間距大小。專案負責人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形成書面材料,並要求各參與方簽字確認;

  3.1.4.在跟蹤測量中,告知各參建單位在關鍵節點提前通知我單位進行測量,例如有些專案土石方分類計算的,在土方開挖完成後要進行石方量測量;土方超運的應對超運部分土方量測量;綜合管網及隱蔽工程溝槽基坑開挖完成後應進行溝槽驗槽等。

  3.2、控制點複核

  應對建設單位的控制點進行復核,利用已知兩個控制點計算引數,透過第三個控制點進行復核,誤差在允許範圍內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3.3、圖根控制

  3.3.1.圖根點可以採用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和RTK佈設,可同級附合一次。

  A)圖根選點要選擇易通視,並且避開人群密集、不宜觀測地段,且周圍無強磁場和反光物。圖根點要打入木樁或地釘作為標記,儘量避免只畫紅漆的情況出現,軟土地木樁應選佈設在穩定、開闊、好架儀器的地方。

  B)測站人員首先架設儀器,嚴格對中、整平;然後檢查已知點間的距離。

  C)擺站時間長的測站要經常檢核零方向,若歸零超限立即重測。

  D)圖根控制一般宜採用三連架方式施測,前視一條線方向上嚴禁同時架2個不同距離的稜鏡。前視、後視基座應嚴格的對中,整平、架設稜鏡;若是對中架,氣泡要居中;儀器高和稜鏡高採用小鋼尺量至毫米。稜鏡架設後,要注意安全,嚴禁離人。

  E)搬站時,檢查腳架螺旋是否連線好,主機水平制動螺旋、垂直制動螺旋要鬆開。

  F)支導線觀測時要照準花杆根部,傳遞高程時要返測垂直角,跑稜鏡人員支點時要用小鋼尺量稜鏡高至毫米;設站後必須首先觀測導線點和支點。

  H)測量時,若三腳架移動了要及時提出,進行重測。

  3.3.2.圖根控制點的密度應根據測圖比例尺和地形條件而定,以滿足測圖需要為準,平坦地區圖根點密度不宜低於下表規定,複雜地區要加大密度。依照《城市測量規範》CJJ8-99P124表8-2-1。

  3.4、碎部點採集

  在控制點上架設儀器,應嚴格的對中、整平,對中誤差不應大於3mm,水準管氣泡不應超過1格。先定向,然後觀測地物點,當觀測點較多時,中途要進行歸零檢查,若歸零差大於1分,該段觀測資料甚至該測站立即重測。

  3.4.1.採集地物點時稜鏡前後左右應改正,標杆應豎直,保證碎部點精度。地物採集時必須繪製草圖,採集不同地物點時要輸入編碼,以便於內業資料處理;

  3.4.2測量人員要熟悉規範要求,掌握好地形地物取捨標準。太細沒有必要,還增加圖面負擔;過於寬鬆又達不到規範要求;應根據現場地形變化測量有效點。地形圖應表示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和坎、工礦建築物及其他設施、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境界、地貌和土質、植被等各項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稱註記等。並著重顯示與測圖用途有關的各項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捨原則,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地形圖圖式執行外,還應符合如下有關規定。

  1)各類建(構)築物及其主要附屬設施均應進行測繪。居民區可根據測圖比例尺大小或用圖需要,對測繪內容和取捨範圍適當加以綜合。臨時性建築可不測。建(構)築物宜用其外輪廓表示,房屋外廓以牆角為準。當建(構)築物輪廓凸凹部分在1:500比例尺圖上小於lmm或在其他比例尺圖上小於0.5mm時,可用直線連線;

  2)獨立性地物的測繪,能按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外廓,填繪符號;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表示其定位點或定位線;

  3)管線轉角部分,均應實測。線路密集部分或居民區的低壓電力線和通訊線,可選擇主幹線測繪;當管線直線部分的支架、線杆和附屬設施密集時,可適當取捨;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杆柱上時,應擇其主要表示;

  4)交通及附屬設施,均應按實際形狀測繪。鐵路應測注軌面高程,在曲線段應測注內軌面高程;涵洞應測注洞底高程。1:2000及1:5000比例尺地形圖,可適當捨去車站範圍內的附屬設施。小路可選擇測繪;

  5)水系及附屬設施,宜按實際形狀測繪。水渠應測注渠頂邊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水井應測注井臺高程;水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當河溝、水渠在地形圖上的寬度小於lmm時,可用單線表示;

  6)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他地貌,可用相應符號表示。山頂、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傾斜變換處,應測注高程點。露巖、獨立石、土堆、陡坎等,應註記高程或比高;

  7)植被的測繪,應按其經濟價值和麵積大小適當取捨,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農業用地的測繪按稻田、旱地、菜地、經濟作物地等進行區分,並配置相應符號;

  (2)地類界與線狀地物重合時,只繪線狀地物符號;

  (3)梯田坎的坡面投影寬度在地形圖上大於2mm時,應實測坡腳;小於2mm時,可量注比高。當兩坎間距在l:500比例尺地形圖上小於10mm、在其他比例尺地形圖上小於5mm時或坎高小於基本等高距的1/2時,可適當取捨;

  (4)稻田應測出田間的代表性高程,當田埂寬在地形圖上小於lmm時,可用單線表示;

  8)地形圖上各種名稱的註記,應採用現有的法定名稱。

  3.4.3每天採集完成後須留有一定時間進行巡視和檢查,檢視採集點是否到位,避免少測或漏測。若出現少測或漏測的情況,第二天要進行補測,以保證測量成果的完整、準確。

  3.5、其它注意事項

  3.5.1.專案負責人要組織好人員,合理安排工作,保證工作按計劃進行;

  3.5.2.測量資料應當及時匯出,各參建單位簽字確認;

  3.5.3.野外作業人員要注意人身安全及儀器裝置的安全;

  3.5.4.野外作業完成後,專案負責人應將儀器擦拭乾淨,所有旋鈕、構件復位後裝箱,箱體應鎖緊;在離開現場時檢查儀器數量是否齊全;

  3.5.5.回到公司後項目負責人應對所有電池進行充電,儀器應整齊擺放在指定位置;

  3.5.6.野外作業人員應準備安全用具,主要包括:防蟲、防風、防咬。

  4、內業處理

  4.1.計算機只能在密碼狀態才能共享,保證資料的安全、可靠;

  4.2.外業採集結束後,及時將採集資料從測量儀器中匯入計算機,測量資料應保密管理,不能對外傳輸;

  4.3.匯入計算機的資料,應及時繪製成圖。在計算機繪圖時,應採取‘點’捕捉模式,避免繪圖誤差產生;

  4.4.內業編輯完成後列印一套紙圖進行外業巡視,對漏繪、錯繪及誤差較大的點必須加以處理,保證成圖質量;

  4.5.工程量計算。工程量計算應根據專案不同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以確保工程量計算更符合實際:

  4.5.1場地平整工程宜採用方格網法計算,方格網間距若無特殊要求的,應同設計網格間距大小計算(一般採用10*10m),除特殊面積較小的場地可適當調整;

  4.5.2道路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宜採用斷面法計算,斷面間距一般按20m,曲線段等特殊地段應加密;

  4.5.3工程量計算應有相應資料鏈支撐,計算底稿及輔助工作應保留完整。

  4.6.報告整理

  A)報告的內容包括:作業說明、控制點成果表、導線略圖、成果表、觀測手簿等,按一定的順序整理。

  B)說明中除說明作業目的、測區情況、採用的控制點、圖幅號、作業儀器等外,應對該次作業的特殊情況加以說明。說明必須真實記錄作業過程、遇到問題及處理措施,並具有可追索性。

  C)整理手簿,在手簿封面上填寫有關的內容,如:測區、地點、委託單位、作業者、時間、天氣等。

  D)手簿裝訂後,專案負責人應檢查簽名是否齊全、內容是否完整、裝訂順序是否正確等。

  4.6.專案負責人完成資料處理後應嚴格按照公司內部三級複核機制進行復核,複核無誤後,按公司要求出具成果,並裝訂成冊。

  5.成果提交

  5.1對外提交測量成果(詳見後附模板)

  5.2內部測量成果存檔

  1)控制點成果檔案(簽字)

  2)測量資料檔案(簽字)

  3)測量報告書

  4)專案技術方案

  5)專案三級複核表

  6)其他存檔資料

  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2

  一、準備工作

  1.收集資料

  1.1廣泛收集測區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測量成果和地形圖資料。

  (1)控制測量資料包括成果表、點之記、展點圖、路線圖、計算說明和技術總結等。收集資料時要查明施測年代、作業單位、依據規範、平高系統、施測等級和成果的精度評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網的高程、測角、點位、最弱邊、相對點位中誤差;

  水準路線中每公里偶然中誤差和水準點的高程中誤差等。

  (2)收集的地形圖資料包括測區範圍內及周邊地區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和專業用圖,主要查明地圖的比例尺、施測年代、作業單位、依據規範、座標系統、高程系統和成圖質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資料的座標系統、高程系統不一致,則應收集、整理這些不同系統間的換算關係。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設計檔案、業主(監理)檔案中有關測量專業的技術要求和規定。

  1.3準備相應的規範:《國家三角測量規範》、《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範》、《GPS測量規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範》。

  1.4瞭解測區的行政劃分、社會治安、交通運輸、物資供應、風俗習慣、氣象、地質情況。例如瞭解凍土深度,用以考慮埋石深度;最大風力,以考慮覘標的結構;霧季、雨季和風季的起止時間,封凍和解凍時間,以確定適宜的作業月份。

  2.現場踏勘

  攜帶收集到的測區地形圖、控制展點圖、點之記等資料到現場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內容:

  2.1原有的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GPS點的位置,瞭解覘標、標石和標誌的現狀,其造標埋石的質量,以便決定有無利用價值。

  2.2原有地形圖是否與現有地物、地貌相一致,著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築物,為控制網圖上設計做準備。

  2.3調查測區內交通現狀,以便確定合理的高程測量方案,測量時選擇適當的交通工具。

  2.4現場踏勘應作好記錄,並編寫踏勘報告。

  3.技術設計

  技術設計是根據工程建設專案的規模和對施工測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業主和監理的要求,結合測區自然地理條件的特徵,選擇最佳佈網方案和觀測方案,保證在規定期限內多快好省地完成生產任務。

  3.1技術設計必須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3.1.1任務概述:說明工程建設專案的名稱、工程規模、來源、用途、測區範圍、地理位置、行政隸屬、任務的內容和特點、工作量以及採用的技術依據。

  3.1.2測區概況:說明測區的地理特徵、居民地、交通、氣候等情況,並劃分測區困難類別。

  3.1.3已有資料的分析、評價和利用:說明已有資料的作業單位、施測年代、採用的技術依據和選用的基準;分析已有資料的質量情況,並作出評價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3.1.4平面控制:說明控制網採用的平面基準、等級劃分以及各網點或導線點的點號、位置、圖形、點的密度、已知點的利用與聯測方案;初步確定的覘標高度與型別、標石的型別與埋設要求;觀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

  3.1.5高程控制:說明採用的高程基準及高程控制網等級,附合路線長度及其構網圖形,高程點或標誌的型別與埋設要求;擬定觀測與連測方案,觀測方法及技術要求等。

  3.1.6內業計算:

  外業成果資料的分析和評價,選定的起算資料及其評價,選用的計算數學模型,計算與檢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資料的要求等。

  3.2控制測量技術設計過程如下:

  3.2.1已有控制網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時實測部分角度和邊長,掌握起算資料的精度情況。

  3.2.2根據控制網的用途、工程規模、型別及建築佈置、精度要求來確定控制網的等級;根據測區地形、起算點情況及使用的儀器裝置來確定控制網的型別。平面控制可採用三角測量、邊角組合測量、導線測量和GPS測量。高程控制可採用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佈設成閉合環線、附合線路或結點網。

  3.3控制網圖上設計

  根據工程設計意圖及其對控制網的精度要求,擬定合理佈網方案,利用測區地形地物特點在圖上設計出一個圖形結構強的網。

  3.3.1三角網(或邊角網)對點位的要求:

  (1)圖形結構好,邊長適中,傳距角大於20。

  (2)是制高點,山尖上或高建築物上,視野開闊,便於加密。

  (3)視線高出或旁離障礙物1.5米。

  (4)能埋建牢固的測量標誌,且能長期儲存。

  (5)充分利用測區內原有的舊點,以節省開支。

  (6)為了安全,點位要離開公路、鐵路、高壓線等危險源。

  3.3.2圖上設計步驟:

  (1)利用工程整體平面佈置圖展繪已有控制測量網點。

  (2)按照保證精度,方便施工和測量的原則佈設施工控制測量網點。

  (3)判斷和檢查點間通視情況。

  (4)估算控制網的精度。

  (5)擬定三角高程起算點及水準聯測路線。

  3.4控制網最佳化設計

  先提出多種佈網方案,測角網、測邊網、導線網、邊角組合網以及測哪些邊、測哪些角等,根據網形和各點近似座標,利用計算程式進行精度估算,優選出點位中誤差最小,相對點位中誤差在重要方向上的分量最小,而觀測工作量最小的方案。

  3.5根據對測區情況的調查和圖上設計的結果,寫出文字說明,整理各種資料、圖表,並擬定作業計劃。

  3.6上報有關領導部門稽核

  4.檢校儀器

  按規範要求在控制測量作業前對準備使用的儀器和配套的器具進行檢定和校準。

  二、埋建測量標誌

  1.選點

  選點是把圖上設計的點位落實到實地,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邊角網點選在通視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穩定且能長期儲存的地方。視線要避開障礙物。對於能夠長期儲存、離施工區較遠的點要考慮到圖形結構和便於加密。直接用於施工放樣的控制點要便於放樣。

  GPS網的選點不要求相連的邊都通視,但為了使用常規儀器測量時能夠後視和檢核,每點至少有兩個點與它通視。同時要求地勢開闊,能夠接收到足夠的衛星訊號。

  2.建標

  2.1施工測量的首級控制點和要長期儲存的各級控制點應埋設具有強制歸 心裝置砼標墩或鋼架標墩;其它平面控制點可埋設地面標石或地面標誌。

  2.2砼標墩埋標過程:實地標定點位;挖基坑及澆築標墩基礎平臺;立模板,樹鋼筋,澆混凝土,固定不鏽鋼標盤;外觀整飾編號;加保護裝置。

  2.3鋼架標墩埋設過程:實地標定點位;挖基坑及澆築坑底水平層;樹立加工好的鋼架標;澆築混凝土;刷防鏽柒;加保護裝置。

  2.4埋設地面標石是將灌製好的嵌有金屬中心標誌的標石澆築埋設於地面,其過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實,再填砂石搗固,澆底層混凝土樹標石並澆築混凝土。在基岩層上或堅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鑽孔,將刻有中心標誌的脹錨螺栓打入孔內。

  2.5標墩埋好後要穩定至少15天才能開始觀測。

  三、經緯儀角度觀測

  1.觀測注意事項

  1.1角度觀測應遵守下列規定:觀測應在成象清晰、穩定的條件下進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後,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動劇烈,不應進行觀測;

  1.2觀測前應涼置儀器30分鐘,讓儀器溫度與外界溫度基本一致後才能開始觀測。觀測過程中儀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

  1.3儀器照準部旋轉時,應平穩勻速;制動螺旋不宜擰得過緊;微動螺旋應儘量使用中間部位。精確照目標時,微動螺旋最後應為旋進方向。

  1.4觀測過程中,儀器氣泡中心偏離值不得超過一格。當偏移值接近限值時,應在測回之間重新整置儀器。

  1.5觀測必須按規範要求進行,觀測成果應做到記錄真實,字跡工整,註記明確,觀測要求及各項限差均應符合規範規定。

  1.6觀測完後,應立即檢查記錄,計算各項觀測誤差是否在限差範圍內,確認全部符合規定限差方可離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與重測。

  1.7用電子手簿記錄時,軟體必須是經過鑑定且經總工程師批准使用的。

  2.角度觀測前準備工作

  (1)資料準備:觀測計劃、人員分工、作業技術規範。

  (2)觀測裝置:經緯儀、連線螺絲、腳架(有強制對中觀測墩的不要腳架)

  (3)照準裝置:照準杆或覘牌、基座、腳架(有強制對中觀測墩的不要腳架)。

  (4)通訊及交通工具:對講機或無線電話、車輛。

  (5)輔助工具:小鋼尺、溫度計、氣壓表、計算器、測傘。

  (6)記錄工具:記錄本、電子手簿、筆等

  3.一個測站上觀測工作順序

  3.1安置經緯儀

  (1)先將腳架安放在測站上,使腳架頭大致水平,腳架頭中心大致對準測站中心;把儀器固定在腳架上,移動腳架的兩個腳,使地面測站標誌中心與對中器中心大致重合;

  (2)透過升降腳架使圓水準氣泡居中,鬆開儀器連線螺絲,移動儀器,使地面測站標誌中心與對中器中心精確重合,擰緊連線螺絲。

  (3)用儀器腳螺旋精確整平儀器:先將長水準管與兩腳螺旋平行,調整這兩個腳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長水準管垂直於這兩個腳螺旋的連線方向,調整第三腳螺旋,使氣泡居中。

  以上對中、整平過程可能要反覆進行,直到精確對中,且旋轉照準部在各個方向上,長水準管氣泡居中。在強制對中觀測墩上安置儀器時,沒有(1)、(2)步驟。

  3.2根據觀測方案,利用技術設計或選點略圖尋找並識別各觀測目標;

  3.3量取儀器高度、覘標高度(注意量取的位置)、溫度、氣壓。

  3.4觀測

  角度觀測一般採用方向觀測法進行,方向觀測法一測回的操作步驟如下:

  (1)將儀器照準零方向(第一方向),按觀測度盤表配置好度盤和測微器位置;

  (2)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1~2周後精確照準零方向,讀定度、分和光學測微器讀數兩次(重合兩次、讀兩次數);

  (3)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精確照準1方向,讀定度、分和光學測微器讀數兩次。繼續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依次觀測2、3、4……N方向,最後閉合至零方向。

  以上觀測為上半測回。

  (4)縱轉望遠鏡,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1~2周後,精確照準零方向,讀數(重合兩次、讀數兩次)。

  (5)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按上半測回觀測的相反次序N……3、2、1觀測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為一測回,當方向數小於四個時,可不閉合至零方向。

  3.5記錄檢查,如有需要重測(或補測)的,應馬上重(補)測。重測注意事項如下:

  (1)重測一般應在基本測回(即規定的全部測回)完成以後,對全部成果進行綜合分析,作出正確的取捨,並儘可能分析出影響質量的原因後再進行。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盲目地追求觀測成果的表面上合格,以致最後得不到良好的結果。

  (2)因對錯度盤、測錯方向、讀錯記錯、碰動儀器、氣泡偏離過大、上半測迴歸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未測完的測回,都可以立即重測,並不算重測的測回數。

  (3)一測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歸同一起始方向後,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超限時,重測超限方向並聯測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盤位置與原測回相同)。因測回互差超限重測時,除明顯孤值外,原則上應重測觀測結果中2C值最大和最小的測回。

  (4)一測回中超限的方向數大於測站方向總數的1/3時,應重測整個測回。

  (5)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測回的歸零差超限,則應重測整個測回。

  (6)在一個測站上重測的方向測回數超過測站上方向測回總數的1/3時,應重測全部測回。

  (7)基本測回成果和重測成果都要彙總於記簿中,每一測回只取一份合格成果。

  3.6通知鏡站,儀器裝箱,清點物品,搬站。

  4.內業

  4.1檢查記錄:水平角觀測原始記錄除記錄員現場100%檢查外,內業必須由第二檢查者100%檢查。

  4.2測站平差:

  (1)計算每個方向各個測回的方向值的平差值,即各測回觀測值的算術平均值;

  (2)計算一測回觀測方向中誤差:

  (3)計算測站平差值中誤差:

  四、測距儀距離測量

  距離測量有測距儀配經緯儀、全站儀兩種情況。測距原理、方法和要求是一樣的。

  1.測距注意事項

  (1)測線宜高出地面和離開障礙物1.3m以上,以減小折光影響。

  (2)測線避免透過發熱體(如散熱塔、煙窗等)和較寬水面上空。

  (3)測站應避開受電、磁場干擾的地方,應離開高壓線5m以外。

  (4)測距時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體。

  (5)在大氣穩定和成像清晰的條件下觀測,霧、雨、雪天氣不宜觀測。

  (6)避免爆曬、淋溼儀器,嚴禁照準頭對向太陽。

  (7)測站、鏡站不準離人;手機、對講機應遠離測線使用。

  (8)同時測量乾溼溫度、氣壓。

  (9)儀器高和稜鏡高的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確。儀器高是標面至測距儀示高點的高度;稜鏡高是標面與稜鏡中心(鏡框上有標誌線)的高度,不是測垂直角(或天頂距)照準的覘牌標誌線的高度。

  2.測距儀測量距離(經緯儀同時測垂直角或天頂距)操作

  (1)將經緯儀安置於測站上,對中、整平;將測距頭安置在經緯儀上;連線電源;

  (2)將反射鏡置於鏡站上,對中、整平;

  (3)分別量取儀器高和稜鏡高,並記入手簿。

  (4)分別讀記測站、鏡站的測前溫度、氣壓;

  (5)測距儀瞄準反射鏡,啟動測距儀電源,使儀器達到正常工作狀態,按測距鍵,測量、讀數、記錄斜距2個測回,每測回4次讀數。(最好同時測記平距和高差,用於檢核計算)

  (6)關閉測距儀,把測距儀從經緯儀上取下(注意不要碰動經緯儀)。

  (7)分別讀記測站、鏡站的測後溫度、氣壓。

  (8)經緯儀照準覘牌標誌線,盤左(或盤右)位置用中絲法測記4個上半測回的垂直角(或天頂距)。

  (9)經緯儀盤右(或盤左)照準覘牌標誌線,測記垂直角的4個下半測回。

  (10)如果有多個方向需要測距、測垂直角、或者水平角,應先測完所有方向、所有測回盤左、盤右的水平角、垂直角,再裝上測距儀進行測距。先測距再測角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在測角過程中裝卸測距儀。

  (11)檢查記錄,本站結束。

  3.邊長改算

  (1)檢查外業記錄,摘抄計算資料。

  (2)氣象改正:不同廠家的儀器因波長不同而氣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計算時應注意查閱儀器說明書。如DI2002測距儀氣象改正係數為:

  (3)加常數、乘常數改正:

  經過氣象、加、乘常數改正後斜距為:xx

  (4)傾斜改正:

  用天頂距和改正後的斜距計算平距:xx,α是天頂距;

  用立角和改正後的斜距計算平距:xx,β是立角;f是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改正係數;ρ″=206265;K是大氣垂直折光係數;R是地球曲率半徑;

  用高差和改正後的斜距計算平距:xx

  (5)投影改正:按設計檔案要求進行投影,一般是投影到測區平均高程面上。投影后的平距為:xx;式中:HM是測站、鏡站平均高程;R=6367940.31米(地球曲率半徑);H0投影面高程。

  (6)平均平距:計算出往、返測改後距離的中數。

  五.全站儀測量

  全站儀用於控制測量,可以將測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進行。同時還可以測量平距、高差用來檢核計算,在已知點上還可以測量各觀測點的座標作為平差中的近似座標。全站儀測角除讀數外,與經緯儀測量的操作程式和限差要求一樣,全站儀測距與測距儀相同。但是全站儀測控制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全站儀控制測量注意事項:

  (1)用於控制測量的全站儀的精度要達到相應等級控制測量的要求。

  (2)測量前要對儀器按要求進行檢定、校準;出發前要檢查儀器電池的電量。

  (3)必須使用與儀器配套的反射稜鏡測距。

  (4)在等級控制測量中,不能使用氣象、傾斜、常數的自動改正功能,應把這些功能關閉,而在測量資料中人工逐項改正。

  (5)測量前要檢查儀器引數和狀態設定,如角度、距離、氣壓、溫度的單位,最小顯示、測距模式、稜鏡常數、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雙軸改正等。可提前設定好儀器,在測量過程中不再改動。

  (6)手工記錄以便檢核各項限差,記憶體記錄用作對照檢查。

  2.測量操作

  (1)在測站上安置全站儀,對中、整平(鐳射對中、電子整平時要先啟動儀器),量記儀器高。

  (2)在各鏡站上安置稜鏡,對中、整平,量記稜鏡高,鏡面對向測站。

  (3)開啟全站儀電源,上下轉動望遠鏡、水平旋轉儀器進行初始化,設定為角度測量狀態。

  (4)測站、各鏡站分別讀記測前氣壓、溫度。

  (5)盤左望遠鏡十字絲照準1號方向的反射稜鏡覘牌縱橫標誌線,水平方向設定為00′0″,讀記水平角、天頂距,測記斜距、平距、高差。

  (6)盤左依次照準2…N號方向,同法測記。

  (7)盤右望遠鏡十字絲照準N號方向的反射稜鏡覘牌縱橫標誌線,讀記水平角、天頂距,測記斜距、平距、高差。

  (8)盤右依次照準N-1…1號方向,同法測記。

  (9)測站、各鏡站分別讀記測後氣壓、溫度。

  (10)上面(4)~(9)為第一個測回的觀測,照準第1方向,設定水平度盤,同法測完全部測回。

  (11)量測儀器高、稜鏡高作為檢核

  (12)檢查記錄,關閉儀器。本站結束。

  六、控制測量內業計算

  1.資料準備

  (1)畫出平面控制網的示意圖,標上真實點名,並標出已知點、已知方向和固定邊。

  (2)把已知資料、觀測等級、測距儀精度等抄記在示意圖上。

  (3)從水平角觀測測站平差資料中抄取每個點各個方向的方向觀測值,寫在示意圖上。

  (4)從邊長改正計算表中抄取各觀測邊的改正後的平均邊長,寫在示意圖上每邊的中間。

  (5)按已知點在前、未知點在後用1、2…N的順序給網點編號。

  2.平差計算

  (1)按準備好的示意圖和資料,以文字格式編寫資料檔案。不同軟體要求的內容、格式不一樣,計算人員一定要按照軟體使用說明進行編寫。

  (2)啟動平差軟體,按程式要求輸入資料檔名和結果檔名,自動計算。

  (3)根據提示的出錯資訊,修改資料檔案,再啟平差程式計算。這個過程可能要重複多次,直到完成計算。

  (4)開啟結果檔案,檢查驗算結果和平差結果。

  3.整理資料

  整編平面控制測量的原始記錄手簿、測站平差資料、邊長改算資料、展點圖、點之記、驗算資料、精度資料、成果表以及技術設計、技術總結、驗收報告。

  七、GPS控制測量

  1.選點注意事項

  GPS控制點位置選擇與常規網不同之處是不需要每個方向都通視,另外GPS點不能選在:

  1.1具有強反射的地面附近:如大面積的水面附近、平坦光滑的地面附近、鹽鹼地帶、金屬礦區及雪地裡。

  1.2具有強反射的環境裡:如山谷、山坡及大批建築群等附近

  1.3電磁波強輻射源的附近:如雷達、電臺及微波中轉站等附近地區。

  2.GPS測量

  2.1測前準備

  (1)GPS記憶體資料容量;

  (2)認真瞭解各GPS點所處的環境,運用GPS軟體預測點的最佳觀測時間;

  (3)檢查GPS的各項設定:靜態或動態、高度截止角、資料取樣率、天線型別、天線量測方式。

  2.2觀測

  (1)到出發到測點前,認真檢查GPS主機、電池、電纜、測GPS天線的鋼尺、記錄紙、筆、腳架及對講機等必備品;

  (2)架站:認真地架好儀器,對中、整平、接好電纜;

  (3)量測天線高:各種GPS量測天線的高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同一種GPS也有幾種不同的量測方式,一定要記清楚自己用的是哪種方式;此外GPS天線高的量測一般都是量的斜高,不要人為地改為垂直高;要對稱量幾個方向,然後取平均值;

  (4)開始觀測時,只需按下電源開關,這時記錄好測點名、開機時間、開機時天線高;

  (5)觀測結束時,先關電源,不要馬上拆機,還要再量天線高,以判斷觀測過程中儀器是否動過;

  3.GPS資料傳輸

  3.1在傳輸資料前,先檢視儀器裡每個時段裡記錄的資料量是否大小相近,將由於開關電源引起的無效記錄先刪除;

  3.2通訊引數設定;

  3.3傳輸資料時,先檢查軟體中的各項設定,檢視GPS型別、天線型別、天線高的量測方式等是否設定一致;

  3.4傳輸資料時,記錄好各資料檔案的時段號、點名,以備基線解算後用;輸入天線高;

  3.5在做好上述工作後,檢視高階設定,給定高度截止角、PDOP值等幾個重要設定;即可傳輸資料;

  4.GPS資料處理

  4.1基線向量解算時,可根據不同情況,設定好是解算部分基線還是解算全部基線,軟體自動解算;

  4.2基線向量解算後,可初步檢查一下評判各基線的置信引數,檢查同步環、非同步環等閉合差,檢查不同時段同一條邊的較差,查出超限原因,剔除有粗差的基線;

  4.3若發現有問題的基線,還可以檢視各點接收到的衛星狀況及其他有關部因素,以查詢原因,確定此基線是否重新解算還是重測;

  5.平差計算

  GPS定位成果屬於WGS—84大地座標系,而實用的測量成果是屬於國家座標系或地方座標系,因此必須解決成果的座標轉換問題。

  5.1GPS基線向量網的`平差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無約束平差,二是約束平差,三是聯合平差。

  5.2目前,對於絕大多數的地區聯合平差是解決GPS網成果轉換的有效手段,也是絕大多數的地區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GPS網一般要聯測3~5個已知點;

  5.3GPS基線向量網成果的內精度分析:根據無約束平差成果分析,主要 考察基線向量觀測值改正數、各點座標中誤差、點位中誤差、GPS基線向量邊的方位和邊長相對精度,若發現有明顯粗差,則要在聯合平差前剔除;

  5.4聯合平差或約束平差成果的精度分析:主要考察各類觀測值的改正數的分佈是否有明顯粗差,平差座標、點位誤差、轉換引數、單位權中誤差是否透過統計檢驗,邊長相對精度是否滿足設計的精度要求。

  6.高程擬合

  GPS高程擬合根據不同軟體的要求,至少要聯測4個水準高程點,但其高程精度不高,一般只能達到3釐米左右。

  八、水準測量

  1.技術設計

  根據測量任務和水準測量規範的要求,結合測區實際情況在地形圖上擬定出合理的水準網和水準路線佈設方案。

  在適當比例尺地形圖上標出已測水準點和需要連測的固定點位置,標出測區內主要城鎮、交通路線和河流位置。根據任務合同、工程要求和規範的有關規定,在圖上擬定水準測量路線及水準點概略位置。

  技術設計書的主要內容包括:任務的性質和用途;測區的自然地理特點;技術設計的依據;所設計的各等級水準路線的數量,各型別的標石數量,任務工期估算;起點和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施測所需儀器裝備各種材料數量等。

  2.選點和埋石

  實地選點在技術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水準點宜均勻佈設在測區內,水準點的位置應能保證埋設標石的穩定、安全和長期儲存,並便於觀測。水準點應儘可能選在道路附近,基岩露頭或土層較淺處。施工高程控制的水準點的位置應根據施工放樣的需要來確定,應保證每個單項工程部位至少有2個高程點。按規範要求的規格進行水準標石的製作和埋設。

  3.水準儀和水準尺檢校

  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和《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範》要求的檢校專案和方法,在測前、測後對水準儀和水準標尺進行檢校。

  4.精密水準測量注意事項

  (1)用光學測微法讀釐米以下的小數代替直接估讀,以提高讀數精度;

  (2)水準路線應儘量沿坡度平緩的交通道路佈設;

  (3)選擇標尺分劃成像清晰、穩定和氣溫變化小的時間觀測;

  (4)觀測前二十分鐘將儀器置於露天陰涼處,晴天觀測要打傘,遷站時罩上儀器罩;

  (5)視線長度、視線高不能超限,每站的前、後視距基本相等;

  (6)安置腳架應使兩腳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輪換置於路線的左、右兩側,觀測員繞第三腳於半米外走動;

  (7)一測段水準路線上(兩個水準點之間)的測站數必須是偶數。往、返測的前、後標尺必須交換。

  (8)各測段應沿同一路線、用同類儀器與尺承進行往返測,最好是往、返測的測站和尺承位置相同;

  (9)一測段的往測和返測,應分別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時間段完成;

  (10)相鄰測站觀測程式相反。

  5.精密水準測量觀測程式

  5.1往測奇數站上觀測順序是:後視基本分劃——前視基本分劃——前視輔助分劃——後視輔助分劃。

  往測偶數站上觀測順序是:前視基本分劃——後視基本分劃——後視輔助分劃——前視輔助分劃

  返測時,奇數測站和偶數測站的觀測順序與往測時相反,奇數測站是“前後後前”,偶數測站是“後前前後”。

  5.2往測奇數站上的操作步驟:

  (1)用圓水準器概略整平儀器,使望遠鏡繞垂直軸轉至任何方向時,符合水準氣泡兩端影像分離不超過1釐米。

  (2)望遠鏡對準後視水準標尺,轉動傾斜螺旋,使符合氣泡觀察目鏡中的水準氣泡符合(氣泡兩端分離不大於2毫米),照準水準標尺基本分劃,讀記下絲和上絲讀數(直接用望遠鏡目鏡讀前三位數,第四位在測微器上直接讀取,不估讀),計算後視視距(如果視距長度超限,應立即重選測站位置);轉動傾斜螺旋,使符合氣泡精確符合,轉動測微螺旋用楔形平分絲精確照準水準標尺基本分劃,讀取水準標尺基本分劃和測微器讀數(如果基本分劃小於規定的最小視線高,應立即重新架站)。記錄,計算上、下絲讀數的中數與基本分劃讀數之差並判斷是否超限。

  (3)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水準標尺,使符合水準氣泡兩端精確符合,轉動測微鼓使楔形絲照準水準標尺基本分劃,讀取基本分劃(基本分劃不能小於最小視線高度)和測微器讀數並記錄。用下絲和上絲照準基本分划進行視距讀數,記錄並計算前視視距。計算前後視距差並判斷是否超限;計算前後視距差的累計差並判斷是否超限;計算上、下絲讀數的中數與基本分劃讀數之差並判斷是否超限。

  (4)用水平微動螺旋轉動望遠鏡,照準前視水準標尺的輔助分劃,使符合水準氣泡精確符合,轉動測微鼓使楔形絲夾住一根輔助分劃線,讀記輔助分劃和測微器讀數,計算前視基本分劃和輔助分劃之差(基本分劃+基輔差-輔助分劃),並判斷是否超限。

  (5)旋轉望遠鏡照準後視水準標尺輔助分劃,使符合水準氣泡精確符合,轉動測微鼓使楔形絲夾住一根輔助分劃線,讀記輔助分劃和測微器讀數,計算後視基本分劃和輔助分劃之差(基本分劃+基輔差-輔助分劃)並判斷是否超限。

  (6)計算後、前視基本分劃之差(基本分劃測量的兩立尺點之間的高差)和輔助分劃之差(輔助分劃測量的兩立尺點之間的高差),計算兩高差之差並判斷是否超限。

  (7)進行檢核計算,即基輔高差之差應等於基輔讀數差之差,否則計算過程有誤。

  (8)計算本站高差值,即計算基本分劃和輔助分劃測量的高差的中數。

  (9)本站全部檢查無誤後,由記錄員通知後尺和儀器搬站。

  5.3偶數站上除觀測順序是“前後後前”外,其它操作、記錄、計算、檢核步驟都與奇數站上相同。

  5.2的操作是指用水準管式精密水準儀(N3、NI004)進行觀測,當使用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NI002、NI007)觀測時,操作程式與上述相同,只是沒有與傾斜螺旋有關部分的操作。

  6.三、四等水準測量

  6.1三等水準測量

  三等水準可使用精密水準儀和因瓦水準標尺,採用光學測微法進行往返觀測或單程雙轉點觀測。每測站上觀測程式都是“後前前後”,操作步驟與精密水準測量相同。

  三等水準也可使用S3型水準儀和木製雙面水準尺進行往返觀測。每站的觀測程式都是:“黑紅紅黑”。具體操作如下:

  (1)整平儀器使望遠鏡繞豎軸旋轉時,水準氣泡兩端分離不大於1釐米;

  (2)將望遠鏡對準後視標尺黑麵,轉傾斜螺旋使水準氣泡準確居中,讀

  記下絲、上絲和中絲的標尺讀數。計算後視視距,計算上下絲中數與中絲之差,並判斷是否超限;

  (3)將望遠鏡照準前視標尺黑麵,轉傾斜螺旋使水準氣泡準確居中,先讀記中絲標尺讀數,再讀記下絲、上絲標尺讀數。計算前視視距、前後視距差、視距差累計值,判斷是否超限。計算上下絲中數與中絲之差,並判斷是否超限;

  (4)照準前視標尺紅面,轉傾斜螺旋使水準氣泡準確居中,讀中絲標尺讀數。計算前視黑、紅面讀數之差(黑+K-紅),並判斷是否超限;

  (5)照準後視標尺紅面,轉傾斜螺旋使水準氣泡準確居中,讀中絲標尺讀數。計算後視黑、紅面讀數之差(黑+K-紅),並判斷是否超限;

  (6)計算黑、紅面所測高差及高差之差,判斷是否超限;

  (7)檢核:後視“黑+K-紅”-前視“黑+K-紅”=黑紅面所測高差之差;

  (8)計算本站高差(黑紅面所測高差中數)。本站觀測結束,指揮後尺和觀測員搬站。

  (9)使用自動安平水準儀時,操作程式與氣泡式水準儀相同。每測站觀測前,首先使整平氣泡居中,然後按規定順序照準標尺進行讀數。

  轉鏡水準儀的操作程式,應按規定順序照準標尺,而將黑麵和紅面的觀測分別在兩個鏡位(或擺位)進行。

  6.2四等水準測量

  四等水準也可使用S3型水準儀和木製雙面水準尺進行觀測。閉合路線和符合路線可以只進行單程觀測,支線必須進行往返觀測。每站上的觀測程式是:“後後前前”。可直接讀視距,而不讀上、下絲。其它操作與三等水準相同。

  九、三角高程測量

  三角高程測量是建立高程控制網的方法之一。這裡只針對在平面控制網的基礎上加測三角高程的測量過程,在實際作業中,可以把測水平角、垂直角和測距同時進行,一次性完成平高控制。

  1.聯測高程起算點

  用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方法從等級水準點向若干個三角點引測水準高程,這些高程點作為三角高程的起算點。

  2.垂直角觀測(或天頂距觀測)

  垂直角觀測方法有中絲法和三絲法兩種。用中絲法應觀測四個測回,用三絲法應觀測二個測回。如果要測垂直角的方向多於4個,應分組觀測,並使同一組的不同測回分在不同時間段觀測,以減小大氣垂直折光的影響。

  2.1觀測步驟

  以下是三絲法觀測步驟,中絲法不同之處是每個目標僅用水平中絲照準目標,讀取垂直角讀數。

  (1)在盤左位置上,依次用上、中、下三根水平絲照準該組的1號方向目標,各水平絲精確照準目標後,轉動垂直度盤指標水準器微動螺旋,使水準氣泡精密居中(有補償器的儀器不需此操作),讀取垂直度盤讀數(測微器讀取兩次重合讀數)。順順時針旋轉望遠鏡,同法依次照準2……N號目標,讀取垂直度盤讀數。

  (2)在盤右位置上,依次用望遠鏡視場中的上、中、下三根水平絲照準N方向目標,各水平絲精確照準目標後,轉動垂直度盤指標水準器微動螺旋,使水準氣泡精密居中,讀取垂直度盤讀數。逆時針轉動望遠鏡,同法依次照準N-1……1方向目標,讀取垂直度盤讀數。

  當使用有垂直度盤指標補償器的經緯儀觀測時,沒有使垂直度盤指標水準氣泡居中的那部分操作。

  2.2垂直角觀測注意事項

  (1)三角高程測量必須進行對向觀測。

  (2)在盤左、盤右兩個位置上用同一根水平絲精確照準目標時,目標像應位於垂直絲附近左、右對稱位置上,以消除水平絲不水平的誤差。

  (3)用三絲法觀測時,不論是盤左、盤右位置,一律依望遠鏡視場中上、 中、下絲順序進行照準,以減小與時間有關的外界影響。

  (4)使用有垂直度盤指標補償器的儀器,若指標補償器有制動螺旋,觀測前須將該螺旋鬆開。使用全站儀時,須將雙軸補償設定為ON狀態。

  2.3記錄及限差

  (1)記錄手簿中一定要註明照準目標(標頂、標尖、覘牌標誌、稜鏡標誌)的位置。

  (2)垂直度盤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之差,J2型儀器不得超過3″,J07、J1型儀器不得超過半格。

  (3)同一方向各測回各絲所測得的全部垂直角,互差不得大於10″;同組、同測回、同絲各方向指標差互差不大於15″;單獨方向連續觀測時,同方向各測回同一根水平絲指標差互差不大於15″。

  (4)觀測過程中,當發現指標差絕對值大於30″時,應進行校正。

  (5)垂直角互差或指標差互差超限的成果,均須重測。

  3.儀器高和覘標高的測定

  儀器高是指儀器水平軸到測站點中心標石上標誌的高度;覘標高是指垂直角觀測時,照準部位到照準點中心標石上標誌的高度。儀器高和覘標高可以直接用鋼尺量至毫米,量測兩次,取中數記入手簿中。

  4.高差計算

  三角高程計算公式因平面三角網中邊長的投影面而不同。

  4.1用實地水平距離S0計算高差公式:

  往測:xx

  返測:xx

  對向觀測高差:xx

  其中:xx

  4.2用橢球面上距離S計算對向觀測高差公式:

  往測:xx

  返測:xx

  對向觀測高差:xx

  其中:xx

  4.3用高斯平面上距離D計算對向觀測高差公式:

  往測:xx

  返測:xx

  對向觀測高差:xx

  其中:xx;式中ΔhAB是實地距離S0投影為高斯平面上的距離D引起的高差改正數,只有在測區高程起伏較大,且遠離中央子午線時,才要加入這項改正。

  5.高程計算

  (1)檢查外業觀測資料;繪製計算略圖;抄錄計算資料,其中邊長由平面三角測量計算資料中抄取。

  (2)分別計算往、返測高差、環線或附合線路閉合差、各邊高差中數。

  (3)平差計算。

  (4)資料整編,技術總結。

  十、綜合導線測量(平面、高程)

  有些工程因地勢、地物條件限制,佈設三角網比較困難,這時可以考慮用佈設導線網來代替。導線測量的作業與三角測量基本相同,包括圖上設計、選點、建標、測水平角、測垂直角、測距及檢查計算。使用的是測距儀配經緯儀或全站儀。操作具體過程與前面有關測距、測角部分的要求相同。

  1.導線測量注意事項

  (1)導線的邊長、兩結點間點的個數都必須滿足規範要求。

  (2)應在每一個導線點上安置儀器,每一條邊都要往返雙向觀測。

  (3)按相應等級水平角測量的測回數和限差要求測量導線點至前、後兩點 間的水平角,在結點上大於兩個方向。

  (4)按相應等級垂直角測量的測回數和限差要求測量導線相鄰兩點間的垂直角。

  (5)觀測斜距,逐項改正計算平距;直接測量的平距、高差可以用來檢核。

  (6)每站應測量溫度(一、二等需要測幹、溼溫)、氣壓。

  (7)測前、測後各量1次儀器高和覘牌高,2次互差不得超過2㎜。

  2.計算

  (1)對斜距進行加常數、乘常數改正、氣象改正、傾斜改正和投影改正。

  (2)計算高差

  單向高差:xx

  相鄰測站間對向觀測的高差中數xx

  對向觀測高差不符值不大於xx;附合、閉合線路檢測同四等水準。

  (3)平差計算,求出各點的座標和高程以及點位精度和高程精度。

  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3

  1、目的

  為了進一步規範施工測量,使測量工作準確、具體、明瞭,使各類建築物的控制點按照圖紙設計和規範要求,準確測放於實地。特編制造本作業指導書。

  2、適用範圍

  適用於工程處、專案經理部在工業與民用建築物的施工測量、建築沉降與變形控制、網點控制。對於特殊工序測設可重新制定測設方案。

  3、職責

  工程處、專案經理部施工測量員執行本程式。

  工程專案技術負責人實施對本程式的監督、檢查、驗證。

  4、工作程式

  4.1、施工測量準備工作:

  4.1.1、人員組成:測量人員應是公司或專業學校培訓的有初級以上職稱人員擔任(施工員、質量員、技術員等),工程技術負責人具體負責實施驗證。

  4.1.2、資料收集:校對勘探、設計圖紙,檢查座標、網點的總尺寸和分尺寸、總平面圖與大樣圖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處,向設計單位及相關單位提出,並作好資料記錄、收集工作。

  4.1.3、儀器校核:施工測量中,經常用到經緯儀、水準儀、測距儀等,由於施工條件、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使用的不當,會造成儀器誤差,輕則造成誤差超標,重則造成測設失敗。為此,各類檢測工具必須是經過技術監督局授權的檢定部門檢定合格,並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

  同時要認真校對檢定日期及合格證,保管好資料。

  4.2、軸線的'測量控制:

  4.2.1、基礎軸線必須用經緯儀測設,並經技術負責人、監理人員複核,作好放線記錄和複核記錄,並留設好龍門板。

  4.2.1.1、按總平面,座標網點引測單位工程座標方位。

  4.2.1.2、確定主控制軸線,並實地標識。

  4.2.1.3、軸線引測標識點,要易於重新引測,不易破壞。

  4.2.1.4、經常檢查軸線控制點是否破壞,以防造成下次實測錯誤。

  4.2.1.5、準確實測建築紅線及規劃要求。

  4.2.1.6、作好放線記錄及複核記錄。

  4.2.2、根據基礎標識,用經緯儀引測主控軸線,而且作為樓層永久控制軸線,並將控制軸線標在建築物上,隨著樓層增加,追蹤控制,通常軸線引測用外測法。高層建築用內測法進行控制軸線。為了減少軸線測設的誤差;不僅將主軸控制線標識在四大角或重要部位,而且30m、50m同樣標定控制軸線;軸線標定是為放線提供原始依據,以便快速將放線工作完成。放線完畢後,要進行復核,由技術員、技術負責人及建設單位、監理共同完成;檢查軸線偏移情況是否在誤差允許範圍內,從而將圖紙要求準確測設在實地上。作好放線複核記錄。

  4.2.3、豎向軸線偏差的控制:要求同層內偏差小於5mm,全樓累計小於20mm,豎向軸線透過鉛錘(吊線)、經緯儀、鐳射掃描器等來測定控制,通常用吊線操作,經緯儀校核,同時透過引測主控軸線都標定在建築物立面作為主控線。

  方法:

  4.2.3.1、準確測量軸線,設定標樁,儀器架於樁點,對中、整平後,將下面主控線向上引測標定,將向每層提供放線基準線。

  4.2.3.2、誤差允許條件測量:將經緯儀架設在外軸線引樁兩側各15°範圍內,一般儘量小於15°,接近軸線範圍內,一般不需要對中控制點,只需照準部水準器整平,就可以將基礎以下主控制線向上引測,作為各樓層放線基準線,同時作鮮明標識。建築物在主體期間或主體完工後,透過主控線將複核實物與軸線偏移情況,利用裝修減少偏差,達到施工規範要求。

  4.3、標高的測設控制:

  每一個單位工程,都由建設單位提供建築物高程控制點,也叫原始基準點,樓層建築物標高都是透過原始基準點引測來控制建築物標高的,引測必須準確無誤。如標準點離建築物遠,要引測到建築物附近,引測一個標準點,該點位置要便於重新引測,且不易破壞、不易撓動。一般設定在砼樁上。

  4.3.1、基礎工程標高控制,一般引測在龍門樁上,然後進行跟蹤測量,也可放在模板上,彈線標定在柱上鋼筋,用漆線標定控制,也可用若干個龍門單樁來控制。也可用-0.2m線控制,用墨線彈於建築物上,同時進行標識,透過線方可控制。

  4.3.2、樓層上標高的控制:

  每層將基準標高線引測到樓層,用鋼尺來引測,在砌築磚前將四大角標高進行實測,找出標準標高與實際標高偏差,用灰縫調整樓層標高。透過50線控制樓層標高。用墨線實彈在砌築磚牆上,作為控制樓地面、窗洞口以及圈樑的標高。

  技術員將標高線實測後,由技術負責人進行復核,並留下複核記錄。

  4.4、水準點是高程控制點,也是觀察建築物沉降的控制點,所以技術員、技術負責人既要經常檢查有無變動,還要妥善保護。

  4.5、技術員、技術負責人根據提供總平面圖,實地情況準確測量施工組織平面,並繪製施工組織平面圖,將對安全生產、提高生產效益提供良好生產環境。

  4.6、施工測量工作是作為工程技術運用到實際的艱苦、細緻工作,要真正作好這項工作,需技術工作者認真掌握相關知識,靈活運用。同時吸收先進測量工具,才能達到簡單、快捷、準確,提高測量成果質量。

  日常測繪作業指導書4

  1、目的

  保證工程建築物準確定位。即透過平、立面測量,使設計工程建築物建築在設計的平面及空間位置上,並保證建築物的結構形式和幾何形體符合設計要求;以及保證對工程進行施工複測、控制測量、竣工測量進行有效控制,使測量工作職責明確,有章可循,制定本作業指導書。

  2、範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於中交京滬高速鐵路六標段十工區第四作業工區承建的所有工程測量工作。

  3、測量依據

  3.1經批准採用的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檔案和施工組織設計;

  3.2《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範》(tb10101-99);

  3.3《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程》(gb/t18314-2001);

  3.4《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

  3.5《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暫行規定》。

  4、職責

  4.1工程部負責本指導書的編制、修改。

  4.2工程部負責施工放樣、定位測量,重要樁點護樁測量和工序間檢查、複核、測量。

  4.3測量負責人及儀器使用人負責對測量儀器的保管和維護。

  4.4參與測量工作的其他相關人員應積極合理的配合施工測量工作的有序、有效進行。

  5、測量方法及作業流程

  為了保證整個線路中心線貫通,和線路標高準確無誤,施工前,應進行水準測量和導線聯測,並且水準測量和導線聯測應貫通於整個施工之中。

  5.1測量技術要求

  5.1.1水準測量

  5.1.1.1水準點的高程採用正常高,按照1985國家高程基準起算。

  高程路線儘量沿便道進行,水準點選點必須保證地基堅實穩定,不受施工影響,利於標石的長期儲存與觀測。水準點離高速鐵路施工中線距離50~150米為宜,深埋水準點離高速鐵路施工中線距離50~400米為宜。

  5.1.1.2二等水準網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標準施測,以聯測的基岩點為起算點,進行整體嚴密平差計算。

  5.1.1.3cpiii高程控制網,在二等水準網基礎上,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標準施測,起閉於二等水準點。

  5.1.1.4使用leicana3003/trimbledini12精密電子水準儀或同精度的其它電子水準儀,2m或3m銦瓦條碼水準尺,自動觀測記錄,採用單路線往返觀測,一條路線的往返測必須使用同一型別儀器和轉點尺墊,沿同一路線進行。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捨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有關要求執行。

  5.1.1.5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後視距差≤1.5m,前後視距累積差≤6.0m,視線高度≥0.3m;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mm,兩次所測高差之差≤0.6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mm;觀測時,按後-前-前-後的順序進行,每一測段應為偶數測站。

  一組往返測宜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由往測轉向返測時,應互換前後尺再進行觀測;晴天觀測時應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扶尺時應藉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

  跨越較大河流或水域時,應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7-91)跨河水準測量有關技術要求執行。

  5.1.1.6如果採用精密的水準測量實施難度很大,採用不量儀器高、稜鏡高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與二等水準測量相結合的方法解決高程傳遞問題。水準線路分段佈設,每隔2km左右與地面二等水準點聯測一次。採用不量儀器高、稜鏡高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具體要求如下:

  (1)垂直角觀測的技術要求

  使用的測角儀器:垂直角測角中誤差必須小於±1.0′。

  (2)距離測量

  使用的測距儀器:測距儀的標稱精度必須達到±1mm+1ppm。

  (3)操作要求

  前後視所用的稜鏡必須是同一個,不必量取其高度。

  (4)觀測要求

  每次測量的技術要求如表:(略)

  水準測量觀測順序如下:

  ①往測奇數站:後視基本分劃、前視基本分劃、前視輔助分劃、後視輔助分劃。

  ②往測偶數站:前視基本分劃、後視基本分劃、後視輔助分劃、前視輔助分劃。

  ③返測時,奇數站的觀測順序同往測偶數站,偶數站的觀測順序同往測奇數站。

  ④測段間測站數應為偶數。

  ⑶由於水準點之間距離較短,觀測中一般不設間歇點。

  5.1.2導線測量:導線測量角度閉合差要小於±16(n為測角的個數)。座標增量閉合差要小於1/15000。導線測量完後,必須由一人計算,另一人複核後,角度閉合差和座標增量閉合差在允許範圍內時,才能用於施工。否則應重新測量,找出問題所在,加以改正。

  5.2交接樁工作

  5.2.1工程現場控制樁,由上級施工技術部門負責組織交接樁,勘測設計基樁由接樁人員負責交樁,控制測量基樁由控制測量負責人負責交樁,按施工設計線路平面圖、控制樁表、曲線表、斷連結串列、水準基點等成果逐一核對,工程隊技術部門負責接收、使用、保管。

  5.2.2交接樁雙方應各指定一名負責人共同進行交接樁工作,交接樁位要逐一現場檢視、點交,做好記錄(有條件時應對曲線轉角進行現場實測)。雙方應在交接記錄上寫明並籤認。交接記錄應詳細註明缺樁,樁橛損壞情況,存在問題及處理意見。

  5.3施工測量

  5.3.1交接樁後,由工程技術人員對管段內進行貫通複核測量,凡兩個標段分界處中樁應共同測量並伸入相鄰管段兩個平面控制點和一個水準點。複測內容包括:轉向角測量、直線轉點測量、曲線控制樁測量、線路水準測量。複測工作結束後及時編制完整的《複測報告》,報監理工程師複查。京滬高速鐵路施工導線點採用二級測量。

  5.3.2精密測量專案的測量,如cpⅡ加密測量、水準點加密測量cpⅢ控制點測量,必須按照相關技術要求編制測量技術方案,技術方案須報專案部審批,需監理單位審批的技術方案和測量成果還需報監理單位審批。

  5.3.3導線點、水準點複核無誤後上報監理單位,監理稽核無誤後開始地面線複測工作,進行土石數量複測。

  5.3.4重點工程的控制測量及貫通測量須組織工程精測隊參加。一般工程控制測量由工程隊技術人員負責。

  5.3.5施工過程中,工程隊工程部負責施工放樣、定位測量,重要樁點護樁測量和工序間檢查、複核、測量,並由工程部主要負責人進行復核,測量精度需符合相關標準、規範規定要求。

  5.3.6變形測量

  5.3.6.1變形測量前應編制測量方案和測量計劃報專案經理部稽核後再上報監理單位批准;

  5.3.6.2每個工程至少需要設定3個穩定可靠的觀測基準點,工作基點要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變形觀測點應選在變形體上能反映變形特徵位置;

  5.3.6.3變形測量的觀測週期應根據建築物、構築物的特徵、變形速率、觀測精度要求和工程條件綜合考慮。

  5.3.7路基工程施工測量的控制點包括路堤填築中每填築層的寬度、壓實後的厚度及每層厚度的均勻性、每填築層的平整度。經監理確認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3.8涵洞工程測量

  施工放樣應從cpⅡ控制點或加密控制點直接測設,當控制點無法直接放樣時,不得連續支點進行放樣,以防止測量誤差積累;使用全站儀極座標或座標法進行施工放樣,應置鏡不同控制點放樣同一點進行復核。

  5.3.9工程完工後,由工程部組織進行竣工測量(中線、水平測量),主要測定曲線上的主點樁和直線地段的百米樁,貫通中線,並進行竣工測量資料整理、歸檔。竣工測量包括以下內容

  5.3.9.1中線、水平貫通測量。

  5.3.9.2埋設永久性中線,水準基樁測量。

  5.3.9.3線路標誌,水電標誌和地界樁測量。

  5.4施工測量管理

  5.4.1貫通測量,控制測量和放樣、定位、檢查測量,均應遵照《工程測量規範》(JTJ051—93)辦理。永久性水準基點和中線控制樁,線路標誌,水電標誌和地界樁,均應按照施工合同、設計檔案規定辦理。

  5.4.2測量原始記錄、資料、計算、圖表,必須真實完整,不得塗改,並應妥善保管。

  5.4.3認真貫徹執行測量成果複核制度。外業測量資料,必須經過第二人複核計算,確認無誤後才可使用。外業測量成果必須由第二人核對。確認無誤,方可交付施工。

  6、可追溯性質量記錄

  6.1導線測量和水準點閉合測量記錄

  6.2抄平記錄本

  6.3放線記錄本

  6.4施工日誌

  6.5工程施工小結

  6.6路基高程及寬度實測與設計對照表

  7、儀器保養

  7.1儀器裝置要經常保持乾淨、乾燥。

  7.2嚴防儀器震動,儀器要有專人保管。

  7.3在烈日或雨天使用儀器必須打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