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精選15篇)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

  《人生大事》呈現了不同的人對待人生經歷的不同表現,當面對死亡時,它真摯,溫暖,天真,而不是漠然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精選15篇),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

  時光荏苒,轉眼3月悄然而至,對於熱衷國產電影的觀眾來說,2022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據電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國產佳作將在4月清明檔登陸院線,上演票房大戰,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後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實力派男演員朱一龍領銜主演的《人生大事》。

  縱觀百花齊放的“清明檔”,《人生大事》是唯一一部“殯葬”題材影視作品,故事圍繞殯葬師莫三妹(朱一龍飾)和失去外婆的孤兒武小文(楊恩又飾)展開。在一個安靜的清晨,武小文大聲喊著“外婆”,她發現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外婆久久沒有睜開眼睛,年幼的武小文並不理解“死亡”的含義,在她看來,外婆只是沉沉地睡著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後,身為“上天堂”殯葬店工作人員的莫三妹到場,為前者料理後事,連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裡,自己成為了“偷走”外婆的壞人。與此同時,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淪為親人眼中的累贅,命運將她與莫三妹捆綁到了一起,兩人共同經歷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瑣事,隨著接觸的不斷深入,武小文與莫三妹從互生敵意到相依相伴,帶給觀眾無限感動和感觸。

  據製片方介紹,早已製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檔4月2日,陪伴觀眾度過清明假期。按照慣例,新片上映前,製片方往往會放出全新物料預熱,包括宣傳海報、宣傳片等等,讓朱一龍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長達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傳片上架,隨後空降熱搜,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

  走進《人生大事》宣傳片,武小文與莫三妹相遇初期,兩人針鋒相對,抱著滿滿的敵意,之後武小文與莫三妹互相溫暖,後者擔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龍與楊恩又還頻頻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戲,當武小文詢問自己是否再也不能聽到外婆的聲音,莫三妹不禁紅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麼殘酷;在繪畫課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為自己創作的卡通畫,潸然淚下。互飆演技!兩位優質演員之間的對手戲不容錯過。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2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電影,都覺得很榮幸。電影,其實,是一本形於色,付於聲的書,用戲劇在詮釋生活並補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並不會厭的書。

  我以為它悲情,其實並不,小文的人生濃縮了市井裡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渾渾噩噩的人生,因為小文,多了光亮,一個是童年正在悲慘,一個是有過殘缺不全的童年,他們,是互相取暖吧。

  還有,是不是,大人們,畢生追尋的都是在彌補自己殘缺的童年呢?三妹對小文的愛,其實就是彌補童年的缺愛吧。上一輩非打即罵,永遠不被讚揚的愛,即使成年後,在生活裡被理解了,也終究無法釋懷,因為童年,無法再來。

  中國人向來是看重死後哀榮,三妹從對白事的不理解,到漸漸體會他所做的事能帶給逝者親屬的安慰,並逐漸成為真正的種星星的人。

  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身後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想讓留在這個世界的親人可以不用太傷心,不會太難過,三妹,帶著他種星星的隊伍,在市井裡穿行,把一顆顆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難以說愛的老父親。

  鏡頭一直鎖定在,窄巷,雜亂,衝突的環境裡,彷彿,就是我們童年生活的場景。

  可是,它不悲傷,也沒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紀的原因,已經漸漸少了很多情緒,對悲,其實不會大悲,對喜,其實也沒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溫情,讓我覺得會會心一笑,然後,對生活以歌。

  粉色的,畫滿星星的骨灰盒,飛上天和煙花做伴的葬禮,想念親人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願思念化作星星伴我們溫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過的水果店買了一個大大的桃子,然後,像他們一樣,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聲音,真好。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3

  《人生大事》監製是導演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滾蛋吧,腫瘤君》的韓延。在採訪中韓延就說:“我創作題材很簡單,生老病死。”而本片導演是劉江江,2008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學,畢業後在河北廣電工作。給電視臺拍欄目劇《村裡這點事》,做了十一年。(作為石家莊人的蛋殼君上學時很少看電視節目,所以對這個欄目劇沒有看過,對導演並不熟悉)。2017年時節目停播,導演重做職業規劃,殺向了電影圈。2019年平遙電影節的陌陌·平遙創投中他自編自導的專案以華北喪葬文化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後更名為《人生大事》)入圍。有了十多年生活劇的積累,加上韓延的監製對人物情感的把控,作為導演劉江江初次大熒幕作品,《人生大事》中刻畫的角色形象也顯得十分生動。

  《人生大事》是一部淡化了殯葬儀式,把生死輕鬆化的電影。對成人與孩子對死亡的不同視角、不同理解做了現實和浪漫的處理,從意識上減少了談論死亡的恐懼和拒絕。影片劇情融入各種家庭矛盾、複雜親情關係到角色的生活中、加強了莫三妹與父親、朋友、小文之間的戲劇衝突,有笑點有淚點,朱一龍和楊恩又之間的幾場情感戲,笑點和淚點有鋪墊和爆發點,精準地調動觀眾的情緒,引發共鳴反饋。因此對這部電影情節的理解沒有人群限制,哪個年齡層次都會找到笑點和淚點。地域風俗與方言的差距雖與大多數人生活有些距離感,但人物性格的兩極增加了影片的喜感!儘管影片有種放大矛盾,強推情感的刻意,但外婆的死讓莫三妹與小文相遇,外婆舞伴的生前葬禮體驗真情可貴,前女友物件的死讓兩人關係和解,“死而復生”的轉折和“失而復得”的不捨無不讓人笑中帶淚,引發思考。雖然影片劇情圍繞“死後”發展,但處處都在尋找如何更好活著的答案,畢竟人生大事不止於死,活著也很重要!如果你也有親情的困擾、有情感的不捨,有生活的壓抑,面對這些年疫情防控隔離所見所聞的生死離別的無奈,不妨去影院看看《人生大事》,情緒的適時釋放也不妨是一次情感的釋懷。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4

  週末去看了熱門電影《人生大事》。從電影名字來看,感覺這是一部故事題材的電影,既然影片受關注度如此之高,想必情節一定有感人之處。果不其然,雖然電影沒有敘述宏大的題材,而是從身邊平凡的生活出發,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卻能直抵人心,引人深思。

  故事的男主角莫三哥,一副地痞模樣的男青年,為女友打架進監獄,身為一名殯葬師,玩世不恭,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直到,他遇到小女孩小文,他從被拋棄的小文身上看到自己受人冷落的影子。小文時時把外婆掛在嘴邊,他從一個孩童的身上感受到了純真,那被成人世界裡所丟棄的真摯情感。故事裡的莫三哥看似玩世不恭,實則內心細膩敏感,與人為善,是一名熱血男兒。他所接受的教育,所處的底層讓他形成了做事橫衝直撞的性格,但他的底色是溫暖的,他碰觸到了這種溫暖的情感,就會為之動容,比如他會傾盡全力修理小文壞掉了的手錶,因為那裡儲存著外婆的聲音。他的地痞形象,他做事橫衝直撞的性格,他溫暖的情懷,這個複雜的人物性格,被演員朱一龍演繹得很好。一部題材好的故事,故事情節裡透露出平凡的人事物所閃爍的光芒,故事看似離得遠卻又接地氣,再加之好演員詮釋,就很感動人了吧。

  故事裡的殯葬師,在現實世界裡是一個看似離人很遠,同時又讓人覺得晦氣的職業,他總是需要與逝去的人打交道。在大眾眼裡,這不是一個好的職業,但它的出現自是合理的,世人需要它。職業不分貴賤,每一份職業都有著不被旁人所理解的心酸,還有強大的心理定力。它缺一不可,值得尊重。我想這就是電影所傳達的。

  還有故事裡從始至終貫穿的小文與她外婆的情感線。一個稚嫩的孩童,一個逝去的老人。在小文的世界裡,她的外婆就是她最親的人,如今她不見了,化作了天上的星星,在遙望著她。莫三哥用星星比作外婆,點綴了這個情節,外婆的逝去似乎也不再可怕。從此以後,莫三哥成為了守護她的那個人。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5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著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衚衕裡,兩邊是婚慶店和理髮店(好像是),初看是這麼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遊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遊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6

  有人說中國人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我覺得不是。中國人只是不會輕易談死,並不是忌諱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遠的歷史我不太清楚,但我們的爺爺輩兒還有戰爭、饑荒的記憶,那時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們會認為生本來就得之不易,不積極向前看就是浪費了生命,談論死亡更是對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這部片子講述了殯。葬師莫三妹(朱一龍飾)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楊恩又飾),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他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龍飾),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他爸爸、大姐稱呼他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歡他覺得他不好好對待「人間天堂」,他鄰居覺得他常常接觸死人比較晦氣,他女朋友還給他戴了綠帽子。他應該也認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給我的感覺是“沒安全感、沒出息、沒自信”,還有一些空虛,好像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活著。但又有一些不服輸,平時偽裝得兇兇的,像一個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雖然外面讓人稱他“三哥”,但其實內裡還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誇讚,需要朋友的支援,也需要一個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見小文之後,三哥的眼睛裡慢慢開始有了光,對於殯葬也更加敬重了。

  電影裡打動我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畫畫。

  對於小女孩的父母來說,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夠帶給女兒一些溫暖。短時間內接受自己的寶貝已經不在了這件事是非常難的,他們埋怨自己平時只顧工作,沒有好好陪伴女兒,這可能也是對現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媽媽們的警醒吧。讓我感覺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個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遺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敵,但他看不得曾經的愛人痛苦,也多虧了小文給他勇氣所以答應了找老爺子幫忙。做完這件事之後,他看到了家屬們得到了一些慰藉,從這裡開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長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來了小時候鄰村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被車壓到去世了,當時聽村裡人說女孩也是看不出樣子了,她的媽媽找人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樣子才下葬的。小時候只覺得她的媽媽好愛她,現在想想,這件事無論是對生者的意義更重要。

  對了,最打動我的還有老爺子的這句話:

  “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後一頁,人生除死,無大事”。

  最後還活著,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決。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7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後,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臺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臺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裡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裡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衝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藥物和牆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後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後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麼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癒,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8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麼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後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後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後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並不複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係,磨合後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係;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係,最後還是父慈子孝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裡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麼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9

  前天和朋友去看了剛上映的《人生大事》,淺談一下觀後感。

  買票之前粗略地看了一下簡介,誤以為劇情是圍繞入殮師這一不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職業,深入剖析講解這一行業內不為人知的事情。

  看完之後,我對該影片的概括是:

  主角莫三妹(劇中人稱三哥)作為市井衚衕裡喪葬行“上天堂”的接班人,以及入殮師這一身份背景作為推動劇情的工具,和被他“服務”的老人家的外孫女小文之間的感情,由互相看不順眼到情深如父女的變化過程。

  電影開場,三哥和兄弟建仁為小文外婆的屍體進行軟化和化妝。

  小文對這兩個“帶走外婆的人”記憶深刻,為找回外婆,她透過手錶拍下的麵包車圖片一路找到了上天堂。

  此時失去了外婆庇佑的小文,在沒有家庭話語權的舅舅的家裡,成了拖油瓶。

  小文舅舅家為了小表哥的前途,舉家前往北京陪考,小文舅舅在妻子的催促下丟下執著於在上天堂找到外婆的小文。

  臨走前舅舅給了建仁一沓鈔票囑託他代為照顧小文,小文就這樣陰差陽錯留在了上天堂。

  眾所周知,我在電影院是個非常感性的人,不知道也沒關係,關注我們,你很快就會知道。

  影片中多處體現親情的劇情都能使我動容落淚,但很快出現喜劇劇情讓我沒辦法保持情緒。

  誠然煽情和搞笑的搭配可以讓一部電影不那麼單調沉悶,但劇情氣氛轉變太快,會讓人的情緒還未達到頂點就強行搞笑,我是不能享受這種情緒的大起大落。

  我關注到電影中出現了很多前後呼應的劇情,我印象較深的是這三個:

  1、莫三妹從父親手中獲得上天堂的房本後,急著告訴女友這個好訊息,在試圖和女友親熱時,給他帶綠帽子的老六穿著浴巾從浴室出來,說:該你進去洗了。

  後來莫三妹想收養小文,但由於未婚異性之間的收養,需雙方相差40歲。

  於是三妹去同為上天堂合夥人的白雪家中,商量為了收養小文而結婚的事情,這時又恰巧三個合夥人之一的建仁穿著浴巾從浴室出來,說:該你進去洗了。

  2、莫三妹得知被綠後從前女友的店裡回到上天堂,胡亂把房本塞到上鋪的床鋪裡。

  這時給了一個特寫,我當時就猜到後面會有後續。

  小文被寄養在上天堂的那幾天睡在上鋪,晚上尿床,三哥半夜極其煩躁地把被單一股腦胡亂塞進洗衣機裡,自然也包括被他塞進去的房本。

  當劇情進展到莫爸讓莫三妹去辦理過戶手續時,即使沒有如我般敏銳的洞察力,也會對“三哥被綠”這一作為本片中較為經典的橋段,以及緊接著的藏房本的特寫有較深的印象。

  3、莫爸快不行的時候在醫院講了莫三妹二哥為了打撈掉進長江的一具屍體而喪命的故事。

  劇情還是莫三妹和小文互不順眼的時候,三哥和小文吵架的時候說她外婆被燒成煙不見了,在建仁和白雪的暗示下,三哥將話鋒轉至燒成煙就會飛到天上變成星星。

  莫爸的遺書中寫道去世後想讓自己的骨灰有個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我根據莫二哥“活人換死人”的故事猜測三妹可能會將父親的骨灰沉至長江。

  我猜對了一半,相比劇中莫三妹的方案,我的猜測確實不夠特別,想知道的可以去電影院一探究竟,雖然我已經劇透很多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哥接下一單因病去世的小女孩的葬禮,死者父母要求定製一個粉紅色骨灰盒,讓我立刻想到了我前段時間的文章誰不想要粉紅色骨灰盒?

  誰見了不誇我一句營銷鬼才!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橋段是,小文外婆生前的公園舞伴,拜託三哥給他辦一場生前的婚禮,我覺得超酷,雖然理由並不是很酷。

  關於這部電影大量使用前後呼應的處理手法,我是比較喜歡的,能讓我在劇情上找到前因後果,邏輯上的吐槽點會少很多。

  就連那段最硬的廣告:三哥答應幫小文恢復手錶中外婆的語音資訊,最後找了一家專業公司才得以完成,都在前面做了鋪墊。

  電影的佈景和鏡頭效果也得到了與我同行的學過相關專業課程的朋友的讚賞,他很喜歡上天堂喪葬行和婚慶店拐角相鄰的場景安排。

  結婚和死亡是人生兩大事,既能暗示電影名,也在嚴肅中透露著些許玩笑。

  除此之外,還有兩段關於小文去留的情節引發了我的思考。

  小文被舅舅託付在上天堂的那段時間讓她與三妹的感情發生了巨大變化,當舅舅一家從北京回來,沒有家庭地位的舅舅依舊沒辦法把小文接到家中。

  他也正是看出了小文和莫三妹之間的感情變化,於是委婉地詢問小文的意願,小文自然是選擇了更能帶給她親情的三哥。

  但是當小文的親生母親去找三哥表示想帶走小文時,沒人詢問小文的意見。

  小文的親生母親認為以自己一顆絕對全心全意愛女兒的心,怎樣都要帶走小文。

  三妹或許也這樣認為,覺得這樣一位母親可以給小文更好的生活,反觀自己的職業可能帶給小文畸形的童年。

  於是趁小文睡著,將她抱給了從未見過的生母。

  沒人詢問當事人怎樣更能感到幸福,都在自以為是地“為了她好”。

  這兩位真正愛著小文的人,反倒不如和小文沒什麼感情的舅舅更加尊重孩子的意願。

  這兩段情節的對比也體現了當下的社會現實,或許會有觀影的有心人注意到這一點,進行一下反思可能會對自己當前的家庭形勢有更加積極的影響。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0

  時光荏苒,轉眼3月悄然而至,對於熱衷國產電影的觀眾來說,2022年上半年值得期待,根據電影上映排期表,多部國產佳作將在4月清明檔登陸院線,上演票房大戰,包括《你是我的春天》、《最後的真相》、《被害人》,以及由實力派男演員朱一龍領銜主演的《人生大事》。

  在一個安靜的清晨,武小文大聲喊著“外婆”,她發現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外婆久久沒有睜開眼睛,年幼的武小文並不理解“死亡”的含義,在她看來,外婆只是沉沉地睡著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後,身為“上天堂”殯葬店工作人員的莫三妹到場,為前者料理後事,連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裡,自己成為了“偷走”外婆的壞人。與此同時,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淪為親人眼中的累贅,命運將她與莫三妹捆綁到了一起,兩人共同經歷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瑣事,隨著接觸的不斷深入,武小文與莫三妹從互生敵意到相依相伴,帶給觀眾無限感動和感觸。

  據製片方介紹,早已製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檔4月2日,陪伴觀眾度過清明假期。按照慣例,新片上映前,製片方往往會放出全新物料預熱,包括宣傳海報、宣傳片等等,讓朱一龍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長達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傳片上架,隨後空降熱搜,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

  走進《人生大事》宣傳片,武小文與莫三妹相遇初期,兩人針鋒相對,抱著滿滿的敵意,之後武小文與莫三妹互相溫暖,後者擔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龍與楊恩又還頻頻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戲,當武小文詢問自己是否再也不能聽到外婆的聲音,莫三妹不禁紅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麼殘酷;在繪畫課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為自己創作的卡通畫,潸然淚下。互飆演技!兩位優質演員之間的對手戲不容錯過。

  在宣傳片的最後,害怕失去武小文的莫三妹問道:你以後,不會把我忘記了吧!對於這個問題,傾情演繹莫三妹的朱一龍第一時間發文回應:記著你!只用了短短4個小時,朱一龍寫下的三個字獲贊破40萬,轉發量同樣破10萬,朱一龍的超高人氣展露無遺。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1

  週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電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較累的原因,雖然觀影過程中有幾次被感動得流淚,但當時還是覺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劇中有幾個情節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親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歡的大團圓的結局。,感覺有點可惜了這個現實又深刻的主題。

  正如木心說的:中國人有個情結,姑稱之為“團圓情結”,不團圓,不肯散,死乞白賴要團圓,不然觀眾要把作者罵死。希臘人看完悲劇,心情沉重,得到了淨化。中國人看完了大團圓,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選擇了一個略顯沉重又現實殘酷的話題,死亡,一直是中國人比較忌諱和迴避的話題,電影選材很好,整體制作在水準以上,但個人感覺有點兒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電影裡的情節,突然意識到電影裡另外一條線索,原來還是自己膚淺了。

  電影一開場,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給人感覺就是一個出獄不久、莫得感情的喪葬師。鄰居跟他開句玩笑,也要認認真真回懟過去的惡人。連跟自己的老父親也是針鋒相對,惡語相向。

  對待痛失相依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絲毫沒有憐憫之心,一副鐵石心腸,分分鐘把孩子嚇得驚慌失措。

  但就是這樣一個“惡人”,在收到女友發來的分手簡訊時,瞬間就會方寸大亂。發現實情後,也只會默默地對著照片流淚。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時,又不加考慮的想要承擔起責任。

  他究竟是惡人還是好人哪?,揹著主角光環的朱一龍當然是好人。那是什麼導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為哪?

  是他的童年。

  父親說喪葬這一行“沒能耐的幹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幾代人經營著這家叫“上天堂”的喪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場渡過的,五歲就開始幫死人穿衣服,而嚴厲的父親對他卻總是打罵從沒有給過一句肯定。

  直到父親離世,父子之間才達成和解。他像發了瘋一樣,拼著命去完成父親的遺願。

  明白了這一層,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絕情、任性、灑脫都只是他的保護色。他還只是一個害怕受傷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當小文的母親要來帶走她時,雖萬般不捨,口出惡語,他仍然忍不住會心軟。

  所以他才會在雨中奮力追著遠去的汽車。

  所以他才會傻兮兮的問一個孩子“你不會把我忘了吧”

  何謂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

  這是影片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我們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努力彌補小時候受到的傷害。

  謝謝你,溫暖我。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2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菸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透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係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裡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裡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裡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係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係,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裡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裡,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囉裡囉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裡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複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3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天上的每一顆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于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象宇宙恆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裡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裡,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裡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裡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穫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裡推。其實就像歌詞裡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並沒有那麼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於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裡。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後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後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宇宙恆星更大的事,人生裡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願意相信,只要你願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4

  人活一輩子,疾病和意外像一輛龐大沉重而失控的馬車,橫衝直撞,衝向人群。令人無不忌憚。唯有來自家人和親友的關懷、溫暖和愛,才會給予一個人堅強活下去的信心。面對身邊人的逝去,重新鼓舞起鬥志,才會有笑聲。

  近期,大學生的一段畢業感言深深觸動了我。這位北京大學畢業生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博士研究生,講述了一個故事。北大醫學部胡傳揆院長生前遺願,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留給醫學教學與研究。這件事充分詮釋了老人家對醫學的熱愛與責任。生命是有限的,能夠永存的卻是人的精神力和品質。跨越生死,凝聚永恆,就像那群星閃耀又靜寂有聲的空中繁星。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感人至深的事例未必所有人都會效仿的,但是,偉大就是這麼平凡,除了敬佩,就是敬畏。

  醫學是解決人的健康問題的,它包含軀體的異常(physiological diseases)、心理的不適(psychological illness)以及社會角色和功能的失調和部分喪失(sociological sickness)。但醫學也不是萬能的。對疾病和死亡的認知,目前我國還一定程度停留在生物學角度的認識和對待。對於心理和社會層面的觀察、分析與思考,還有很多忽視和未知。比如死亡這個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話題,社會缺乏針對個體從小到大的全程教育。死亡是不是隻是生物學特徵的全部消失呢?生命的終止會不會帶來對生者的心理影響和社會適應的作用呢?

  該片用若干故事嘗試回答上述問題,雖不能覆蓋,至少很用心,也試圖用喜劇方式輕鬆這個話題。片中“三妹兒”的老父親突然去世後,留下的臨終囑託:“你個伢啊,我走了以後,喪事一切從簡。但要用一個真正體面的方式,把我的骨灰磕到它該去的地方。”觀影當時,我只猜測,“三妹兒”會把父親的骨灰撒到長江裡,因為“三妹兒”的二哥是為了別人,在長江裡殉難的。但是,一句大姐的埋怨,激活了“三妹兒”的直覺。對於他的選擇,我驚喜的淚目(只是內心層面,生物學層面我忍住了),此處不劇透。輓歌或是哀樂,或許有諸多意義,在我看來,它是逝者愛的回聲,該有的美好和緬懷,必須有!

  《人生大事》催淚觀後感15

  9點走出電影院,和彬彬一路稱讚好電影,情節緊湊,演員線上表演,主線清晰,溫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將是今年的高分電影,是的,這是看完電影后最準確的感覺!好電影總是讓人們在走出電影院時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熱搜了一下電影介紹。人物介紹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此之前,我看過日本電影《殯葬師》和韓國電視劇《遺物整理師》,這些都是很棒的影視作品。因為我對殯葬行業不熟悉,我對這類題材有一種自然的探索慾望,看完電影,我會對這些職業周圍的相關職業和故事產生真誠的敬意。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兩個話題,一個是性,另一個是死。然而,我們最不想提到的是我們必須永遠面對的。當我們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來面對這些問題時,它們可能會成為刺痛我們的劍。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位自媒體博主上次說的話:人們想用慾望來掩蓋恐懼,但他們忘記了慾望只是恐懼的本體。

  不小心又離開了,回到電影本身。這部電影說了什麼?因為一場葬禮,男主角的第三個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養變成了後來的收養,然後透過一系列的事故實現了相互治癒。

  說幾部電影,我哭了好幾次。(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想留點懸念走進電影院可以回頭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訴小文,奶奶死了,變成了煙,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發現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門口發現小文獨自坐在院子裡看星星,然後聽著奶奶生前的聲音小文,今天生日早點回來,奶奶給你準備了最喜歡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陽太陽,不玩很長時間,女孩曬黑不好看等等,這個聲音的內容出現了幾次,每次聽我都忍不住溼了眼睛。想想我們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見的關心。

  片段二:三哥確認收養小文後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邊說:我不怕,因為我有父親。小文吵鬧、哭鬧、不聽勸告,不是奶奶走後的自我保護。

  片段三:三哥抱著父親的骨灰盒,在海邊以煙花的形式為父親完成了最後的送行。這裡還有一個小細節。他父親的遺書說他想要一個特別的告別儀式。沒想到,他會一直盯著三哥看。煙花點燃後,停頓了幾秒鐘。三哥向前走了兩步,然後煙花破了,從細節上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都很用心。盛開的煙花點燃了整個星空,在三哥的眼睛裡也看到了火光。這裡完成了父子之間的最後和解。除了感動,還有一種浪漫的感覺。原來,揚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喜劇在近兩個小時的內容中也佔據了很大的空間。老人辦活人葬禮,小文誤食彈珠,建仁從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兒園表演等等。這些看似搞笑的內容及時緩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緒。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演員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後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較積極的框架內,沒有給我太多驚喜。這一次,莫三姐讓我又變成了粉絲。人物描繪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裡有很多情緒,比如短褲、花襯衫和寸頭。小演員更令人驚訝,未來可期。配角對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吳倩印象深刻。

  最後,用老人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歷。人生除了死,沒什麼大不了的。

  願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