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精選12篇)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1

  甲:採擷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

  乙:留住一陣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甲:付出一份真誠,打造出溫馨的世界。

  乙:帶走一絲煩惱,讓快樂與我們同行。

  甲: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市實驗小學紅領巾廣播站又和你見面了。我是播音員

  乙:我是播音員 。“秋高氣爽桂花香,九九重陽又來臨”,明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也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甲: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乙: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甲:“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重陽節”自古有敬老的含義。江南一帶,出嫁的姑娘要在這一天回孃家探親,孝敬父母和兄嫂;兒子要在這一天為老人置辦過冬的棉衣,換上鬆軟的被子。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他寄託了兒女對父母、青年人對老年人的深深熱愛與敬重。

  乙: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等。

  甲: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盡己所能去和他們交往,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情緒;虛心向老年人請教,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行,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學習,讓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放寬眼界,激發對生活的興趣……

  值此重陽節之際,少先隊大隊部號召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去尊敬、關愛每一個老人。

  1.不管老人是否有病,都應經常詢問老人的身體,遇到老人身體不適時,要主動陪伴老人去看病。

  2.要經常抽出時間,跟老人們聊天,談他們關心的事,多順順他們的心。

  乙:3.家裡有什麼活動,上公園、看戲、看電影,最好邀請老人一同前往。

  4.逢年過節過生日,旅遊出差,要記住給老人送些禮,不管買的東西價格如何,老人們都會把它看作是對他們的孝順之心。

  5.對老人的合理要求,儘可能滿足他們。不能滿足時,要多作些解釋工作。

  6.老人心情不暢,情緒不佳時,要忍耐,不要任意頂撞。即使老人說錯了,也不要在眾人面前駁老人的面子等。

  甲: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值此重陽節之際,少先隊大隊部號召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去尊敬、關愛每一位老人。

  乙:讓敬老、尊老之風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個座,遇到老人過馬路主動攙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對老人多些文明禮貌,多些寬容體貼等等。讓我們的老人感受到溫暖、幸福,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和諧,充滿愛!

  甲: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本期播音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2

  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於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好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受,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老年的親人,一晃幾十年下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也有深深地愛呀,當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己;還有那一對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受不了,受不了。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囉嗦,每一句話裡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已浸入到內裡,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好大,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累和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可能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不能回家,打個電話也好。那是給你整個世界的人呀!不可以不記得。只要有時間,就要陪陪老人,給乾點活也好,陪媽媽吃飯,陪爸爸看電視,看父母的的笑顏,心中也是欣慰!

  講個親身的經歷給你們聽,我從小在外婆家住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在街上玩沙,來人的時候,藏入外婆的懷抱裡,所以我常去看望,常握住外婆乾瘦的手,用我的手包她的手,用她的手包我的手,外婆在我媽那說,自己看大的孩子就是親,就是親。而有點嚴肅的外公最喜歡抱我的女兒。我的外婆在今年離去了,我沒有握她手的機會,想到這,淚在我眼中轉來轉去,我想到要多去看我的外公,讓他多笑一笑,安慰他的心,我的母親和姨媽會陪著他,我也會盡我的孝心。所以,年輕的朋友們,記住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可以到任何時候不後悔,可以心中無憾,可以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夢中的我常常會想起好多的人,有離世的親人,有大街上孤獨的老人,經常在夢中醒來,有時有汩,有時感覺我的親人輕撫的溫熱和慈愛的笑顏。

  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麼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3

  男:敬愛的老師們

  女: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中午好

  男: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

  女: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

  合: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

  男:農曆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因此叫重陽,也叫重九。另外,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19xx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

  女: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很多,一般有出遊賞景、登高、觀賞菊花、插茉莉、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男:關於重陽節,還有個故事呢。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經常出來禍害周圍的百姓。有個叫恆景的青年,決心為民除害。

  女:他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找到了有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

  男: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般非凡的武藝。

  女: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罈菊花酒,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男: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蠱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

  女: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香和菊花酒香氣,臉色突變。

  男:這時怛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几上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女: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男: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和五色糕。講究的重陽糕做工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女: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旗代替茱萸。

  男: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女: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男:是九月初九,既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

  女: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豔陽天。的確,在這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的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令人心情舒暢。

  男:老爺爺,老奶奶們,沒有昔日您們艱苦的創業,哪來我們今天優美的校園?為了表達對您們的崇敬,我們特別獻上我們崇高的敬意。

  女:同學們,你們又打算怎樣向你們的爺爺奶奶送上自己重陽節的祝福呢?

  男:幫爺爺奶奶做家務是個不錯的主意。

  女:對,給爺爺奶奶捶捶腿揉揉肩也會讓他們很開心的。

  男:要耐心得聽爺爺奶奶說話,不能嫌他們煩。

  女:空了陪他們聊聊天也可以

  女:相聚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男:是啊,又該跟大家說再見了

  女:下週五再見!

  男:再見!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4

  在重陽佳節到來之際,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全縣廣大老年朋友致以節日的祝賀!向全縣老齡工作者以及關心支援老齡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

  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社會進步貢獻了青春和力量,值得全社會尊重和敬佩。回首武陟發展歷程,每次成功跨越都蘊含著你們的勞動和智慧,每個輝煌成果都凝聚著你們的汗水和心血,正是有了你們的積極參與和無私奉獻,武陟才有了今天大發展的新局面。

  尊重老年人、關愛老年人、照顧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我縣的老年人事業穩步發展,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日益濃厚,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水平持續提高,老年人文體活動五彩紛呈,各得其樂,到處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象。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全社會要大力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支援老齡工作,關愛老年朋友,讓全縣老年人更加幸福安康。希望廣大老年朋友在頤養天年的同時,繼續發光發熱,繼續為武陟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衷心祝願全縣老年朋友們節日愉快,健康長壽!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5

  乙:新中國成立後,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確實,許多老人都曾有過輝煌的青春年華,他們有的曾為民族的解放負過傷流過血,有的曾為祖國的富強出過力流過汗。

  甲: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在各個崗位上奉獻了一生,就像我們的爺爺奶奶,這樣的老人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尊敬。

  乙:關心老人、幫助老人並不只是表現在重陽節這一天,更多的應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 希望大家能從小事做起,真正地讓老人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讓重陽節永遠綻放它的光彩。

  甲:重陽節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含意,中國的老人越來越多。

  乙:同學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老人、關心老人、幫助老人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你們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呢?

  學生交流

  甲:同學們知道了重陽節的神話故事、來歷、習俗、詩詞,並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度過了一個快樂的重陽節。孝敬師長的傳統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孟之道中就閃耀著它的光輝。

  乙: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來,我們有許許多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

  故事:陳毅探母

  乙:關於重陽節同學們瞭解了很多,各地的慶祝方式也各不相同,人們利用這一重陽佳節或家人團聚、或懷念家人、或孝敬老人等。

  甲:九九重陽,寓意深遠。它讓我們領略了祖國文化的無限魅力。

  乙: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大家能做一個有心人,去關注每一位老人。

  甲: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乙:同學們,讓我們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祝願他們身體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

  甲:最後我們向全體隊員發出倡議!

  乙:在學校,我們要做一名尊師守紀,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甲:在家裡,我們要做一名尊老愛幼、體貼父母的好孩子。

  乙:在社會,我們要做一名明禮誠信、愛國守法的好公民。

  甲乙::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出一個鄭重的承諾!

  甲:親愛的隊員們,我們是新一代的雛鷹,我們的翅膀還很稚嫩,但我們會努力。

  乙:我們會經受住各種各樣的考驗,在社會、在學校、在家庭的各個方面去體驗,去感受。

  甲:把一份份的真切體驗,轉化為一顆顆品德高尚的種子,紮根在我們每一名隊員的心中。

  甲乙:我們看到,我們想到,我們做到,並會做得更好。

  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 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收聽。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6

  暑假裡的一天,我和媽媽乘車到市裡玩。雖然是早晨,但太陽光還是肆無忌憚地顯示著它夏日的威力,熱辣辣地照射下來。要不是我一再央求,這樣的日子媽媽是不會帶我出門的。

  我們是在家附近的公交車站上的車,還好,在鄰窗的地方,我們尋到了兩個座位,心安理得地坐了下來。售票員阿姨仍在聲嘶力竭地呼喊著:“遼陽”走不走了?一會兒功夫,又上來好幾個人。不要說坐的地方了,就是站的地方也是人擠人的。車裡悶得喘不過氣來,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終於,車子開動了,有一絲絲的涼風從視窗吹進來,吹在我的臉上、身上,舒服極了。我在心裡暗自慶幸自己和媽媽得到了座位,媽媽也很開心,攬著我的肩頭,衝著我會心的笑了笑。

  車子行至中途,有一件事情深深影響了我。那是一個小站,公交車從一路疾行之中逐漸減速並停下車來。車身剛剛站穩就從下面吃力地擠上來一位白髮斑斑地老爺爺,只見他滿臉皺紋,駝著背,背部的粗布衣服早以被汗水溼透。他左手拎著一個看起來很重的包袱,右手抓住車頂上的橫樑,以防摔倒。汽車重新起動,老人站在那裡被擁來擠去,處境很是艱難,他又恰巧站在媽媽座位的旁邊。媽媽連忙站起身來:“大伯,您請坐。”

  老人推遲了一會兒,終於耐不住媽媽的勸讓,坐了下來。並連聲道謝。媽媽只是微笑著說:“沒事兒,大伯,您坐好!”

  那一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媽媽告訴我人老的時候身體不好。我們對待老人就要像對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樣,做人應當富有同情心,做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好孩子。

  今天,媽媽給我上了生動的一堂課,我謹記了。

  【甲】讓我們記住一首提醒我們尊重老人的兒歌吧!請聽:

  小朋友,要記牢,敬重長輩很重要。晚上睡前要問安,早上見了要問早。

  進出家門要招呼,禮貌用語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長輩見了哈哈笑。

  【乙】剛剛給大家介紹了重陽節的許多知識,現在我們放鬆一下,請聽校園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甲】

  在大家聽完這首動聽的歌曲後,我們留給大家兩道小謎語,你會猜嗎?試試看吧:謎面是:

  禁止放羊――打一唐代詩人名(杜牧)

  【乙】

  爺爺打先鋒――打我國古代一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家名(祖沖之)

  【甲】【乙】好了,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謝謝您的收聽,再見!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7

  甲:老師們,同學們,當秋季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當滿城的菊花開放的時候,我們已步入了火紅的10月。

  乙:九月九,我們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度過了一個屬於他們的節日,是什麼節啊

  (齊答:重陽節)

  甲:尊敬長輩、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乙:把道德比作陽光,因為道德就如同陽光一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溫暖和幸福。我們是新世紀的雛鷹,將展翅搏擊長空,我們播撒下尊老的種子,我們收穫道德的豐收。

  甲:我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能獲得行為的收穫;播上行為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穫。”

  乙:今天我們播上尊敬老人的種子,就能獲得心靈的快樂。

  甲乙:秋高氣爽、隊旗飄飄九九重陽、愛心無限,“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紅領巾廣播現在開始。

  甲: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有著非常多的良風美俗,如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乙:清明節掃墓祭祖,中秋節閤家團圓,那麼大家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嗎?請聽《重陽節的神話故事》。

  甲:剛才兩位同學給大家講了重陽的神話故事,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重陽節的來歷吧。

  乙:重陽節的習俗又有哪些呢?

  (1)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十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以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

  (2)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3)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也象徵長壽。

  (4)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5)還有好多詩人為重陽節作詩呢!陶淵明的《過故人莊》中就有兩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他喝的應該就是重陽節的菊花酒。

  (6)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採桑子·重陽》詩詞中有四句也是寫重陽節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8

  男:九九重陽望秋空,金菊紅葉染秋風。

  女:秋思秋情緣秋起,舉杯邀月秋正濃。重陽節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但給我的感覺,還是意味深長,難以忘記的。

  男:為什麼說是意味深長,難以忘記的呢?而我卻不覺得。

  女:哈哈,不知道了吧!其實,重陽節是小輩孝敬長輩的節日。

  男:哦?是嗎?

  女: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聽我說一下重陽節的來歷吧: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吃蓬餌、喝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妻戚夫人被呂后害慘後,宮女賈某和呂后都被逐出了皇宮,將這習俗傳入民間。

  男:我知道了。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嗎?

  女:誰不知道?那就是吃糕呀!

  男:那你知道吃糕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

  女:不知道。

  男:那就聽我慢慢道來吧:東漢時,有一個叫恆景的人,父母雙全,日子過得不算好,但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來了:他們的村子害起了瘟疫,他的父母病死了。恆景小時侯聽大人們說過:“這裡住著一個病魔,他走到哪裡就把病帶到哪裡。”恆景決定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病魔,為民除害。他聽說南山上住著一個大仙,便決定上山拜師學藝。大仙給恆景一把劍,恆景早起晚睡地開始練了。一天,恆景正在練劍,大仙對他說:“今年九月初九,病魔還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恆景載回家鄉去了。恆景回到家鄉,就把大仙的話對大家說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他就帶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並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病魔不敢前進。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魔。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寶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病魔。不一會兒,病魔就出來了,忽然看見人們都在山頂上,便衝至山下,卻被酒氣和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恆景手中拿著寶劍,便與他戰鬥,戰了幾個回合,病魔鬥不過恆景,便轉身就跑。恆景嗖的一聲射出寶劍,一眨眼,病魔就被釘死在地上。從此,那裡的百姓再也不受病魔的侵襲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現在的人就把吃糕代替了登高。同學們,你們還知道重陽節的那些習俗嗎?知道的話就趕快來大隊部回答吧!

  合:重陽節也是思念故鄉的節日,茱萸一支寄深情,人共佳節醉秋風。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9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紅領巾廣播又準時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xx班的xx

  乙:我是xx班的xx

  合:本期紅領巾廣播的主題是“尊老敬老”

  甲:時間悄然而逝,今年的重陽節已過去多日,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

  乙: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甲:那麼你們知道重陽節有哪些活動嗎?

  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甲:重陽節正值仲秋季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乙:《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乙:《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甲:《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乙: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xx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甲: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哪一個角落不在弘揚著敬老愛老的文化傳統?

  乙:常把老年人比作“夕陽”,雖然已至暮年,但他們也曾年輕過,也曾散發出正午時耀眼的光芒,至今仍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夕陽的餘輝多燦爛!

  甲:古往今來,有不少偉人是我們敬老愛老的榜樣:恩格斯的父親死後留下大筆遺產,可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放棄繼承權,為了不使身患重病的母親因兄弟間的糾紛加重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他說:“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毛主席回故鄉時,請韶山老人毛禹珠來吃飯,並特地向他敬酒,白髮禹珠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乙: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如盡己所能去和他們交往,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情緒;虛心向老年人請教,讓他們覺得自己還行,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老年人一起學習,讓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放寬眼界,激發對生活的興趣……

  甲:雖然老人節已過,但我們不能忘掉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美德,我們要時時刻刻尊敬老人,愛護老人。

  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像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第二條也規定:我們要尊老愛幼,友愛同學、平等待人……

  甲: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因此,尊敬長輩是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道德。現在同學們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悉心照顧。然而在平日裡,可曾孝敬過為你們無私付出關愛和辛勞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班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去尊敬、關愛每一個老人。

  乙:在全校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在所有家庭中開展“五個一”敬老活動,即給遠方老人打一次電話,送去一個節日問候;陪老人吃一頓節日飯或送去零用錢;帶老人走出家門,為他們拍一張照片;幫助老人洗一次澡,晾曬一次衣被;想盡一切辦法幫老人實現一個願望

  甲:不管是在重陽節,還是在以後的日子裡;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社會上,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有尊老的行為、敬老的心!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

  乙: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五個一”做起,瞭解老人,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為天下的老人們能擁有一個燦爛美好的夕陽而獻上我們一份誠摯的愛心吧!

  甲:美好的時光總是那樣短暫,讓我們在下面兩首美妙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廣播,謝謝收聽。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10

  1.開場

  (開場曲《星星小夜曲》)

  A:一杯清茶一張藤椅,靜靜聆聽用心靈觸控藍天

  B:一把吉他一個夢想,堅定信念,讓未來鋪滿晴朗的顏色

  A:一段音樂一份感動,陪您一起共享午後的青春年華。159中的共青團之聲欄目又和大家見面了。我們將陪伴大家在音樂和美文中度過一個輕鬆快樂的午後時光。我是今日主播王雪菲

  B:我是黃健庭。

  2.重陽節

  A:十月,有金秋的涼爽、十月,有累累的碩果

  B:十月,同樣有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

  A: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是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B: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A: 下面有請王春麗同學為我們帶來重陽節小故事

  B: 感謝春麗同學給我們帶來的故事,下面有請李尚為大家朗誦xxx

  A: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B:其次,重陽日曆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A:在此,我們呼籲全體師生尊老愛老,在這個重陽佳節為家裡的老人長輩送上一份祝福,發揚傳統。

  3.音樂鑑賞

  B:節目的.最後我們為大家帶來一首《updown funk》,希望這首歌能使同學們心情愉快,有個美好的下午。

  5.結束

  <3分15秒進入>

  A:隨著這首優美的旋律,我們的節目也接近尾聲了。希望透過這期節目,能有更多的同學瞭解重陽節,加入到孝老愛親的隊伍中來,讓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B:在下期的節目中我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音樂和資訊,也歡迎大家向我們推薦自己所喜歡的輕音樂,我們將會納入欄目內容與大家一同分享。

  A:當然如果同學老師們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大家前來交流。以上內容均可書寫成書信形式放在二層團委辦公室門外的共青團信箱當中。

  B:今天的節目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祝願老師同學在下午的工作學習當中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

  A+B:我們下期再見~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11

  一、播放開播曲

  開場白:

  合:雛鷹展翅任翱翔,實小伴我共成長。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中午好。

  歡迎收聽紅領巾廣播。

  甲:本次廣播由六(8)班為您主辦。

  我是主持人顧維濤,我是主持人張清盈,祝大家午間愉快!

  二、新聞天地

  天下大事

  甲:身在校園,心繫天下。歡迎收聽本期的天下大事。

  我是播音員劉一鳴,下面由我來為你播報最新新聞。

  略

  甲:聽完劉一鳴同學播報的天下大事,讓我們來關心一下身邊的校園新聞吧。

  乙:下面請收聽由姚晨曦同學帶來的校園新聞。

  校園新聞:

  略

  入隊儀式在激動人心的呼號中結束——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胸前的紅領巾在飄動,心中的隊歌在唱響!希望全體少先隊員茁壯成長,用自己的行動讓紅領巾更紅,讓隊旗更亮,做搏擊風雨之雄鷹,為鮮豔的紅領巾增光添彩。

  三、主題釋放

  甲:結束本週的校園新聞,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期紅領巾廣播的主題

  “話說重陽”。

  甲:哎,張清盈同學,再過四天就是重陽節了,你瞭解重陽節嗎?

  乙:你別說,我還真不太瞭解重陽節,你給我說說唄!

  甲:那我給你講講重陽節的傳說吧!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乙:傳說好美啊!我對重陽節的習俗也不太瞭解,你也給我介紹介紹吧!

  甲:好啊!(重陽節的習俗)

  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甲:對,今天我們班的王凱薇同學要為大家獻上歌曲,會唱的可以和他一起唱喔!

  四、結束語

  乙:時間過得真快,短短的20分鐘時間即將過去,又到了和您說再見的時候了。

  甲:每一次相聚都是那麼短暫

  乙:每一次懷想都是那麼香甜

  甲:歡迎您下週同一時間,繼續收聽紅領巾廣播

  合:再見!

  親近傳統重陽節廣播稿12

  【甲】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乙】伴隨著熟悉的音樂,心與心相貼,手與手相牽,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碰面啦!

  【甲】我是本期播音員錢昕瑤

  【乙】我是播音員朱中意

  【甲】本期紅領巾廣播為大家準備了《校園芳草地》、《中華小故事》、《doremi點歌臺》等欄目。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音樂《校園芳草地》

  【甲】親愛的少先隊員們!本週三,也就是十月十三日,我們又將迎來屬於我們的節日——中國少年先鋒隊61週年的建隊日。屆時,我們將舉行“自己的小幹部自己選”寶虹小學第五屆少先隊代表大會暨大隊幹部競選儀式。

  【乙】競爭上崗顯風采,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舞臺。本次改選採取在中隊民主選舉推薦候選人的基礎上,再在全校進行競選宣傳的形式進行。

  【甲】隊員們先在中隊中進行競選。請記住啦:每一個隊員都有平等的權利,都能一展自己所長。然後在班級裡進行民主選舉,推薦1名隊員參加校的競選。

  【乙】在校級改選活動中,全體少先隊員進行現場投票,5位候選人將脫穎而出當選新一屆大隊委員。

  【甲】在此,紅領巾廣播臺呼籲各位少先隊員們,毛遂自薦,一展你的風采!

  音樂《中華小故事》

  【甲】重陽到,重陽到,

  爺爺奶奶節日好,

  我們非常感謝您,

  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乙】咦?錢昕瑤,你為什麼念起重陽節歌謠啊?

  【甲】你知道本週六是什麼日子嗎?

  【乙】是10月16日啊。

  【甲】還是農曆九月初九!

  【乙】哦,我知道了,重陽節快到啦!

  【甲】對啦。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

  【乙】我知道重陽節要吃重陽糕!

  【甲】是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九層重陽糕”的美麗傳說:

  傳說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壽,各路神仙都前來拜壽。在眾仙歡慶之際,七位仙女卻覺得天堂非常厭煩,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來到人間遊玩。怎知,過了一會兒,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發現了,於是他使了法術,讓七位仙女永遠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帶著歡樂與好奇,在人間遊啊,玩啊,等天黑下來,四處無人的時候,她們才覺得應該回天上去了,可是,她們怎樣變化,也飛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懲罰她們。出於無耐,她們便偷偷地溜進了一戶人家,到廚房尋食。正巧這戶人家準備在第二天擺酒席辦婚事,於是在廚房裡準備了糕點。其中有一種糕點是七層的,每層顏色都不同,特別好看。當她們吃得正高興之時,突然有人進來了,這七位仙女便各自鑽進七層糕中的每一層,為了保護嚴密,她們又使仙術在頭首又變了兩層糕面,加起來共九層。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見這種糕點很可愛,便詢問主人叫什麼。主人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考慮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隨口說出“玫瑰九層糕”。從此,玫瑰九層糕便在人間傳開了。

  【乙】原來還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甲】重陽節還有個名字,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

  【乙】我知道,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老的故事。例如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等等。

  【甲】那麼我們就一起來聽聽黃香“扇枕溫席”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子名叫黃香,漢代江夏人,9歲時,母親去世了,哀痛至極,為母親守孝三年。

  夏季天氣炎熱,黃想的父親難以入睡。黃香拿著蒲扇在爸爸的床前不停的扇,爸爸問道:“兒子,你在這裡幹什麼?”黃香答到:;父親,我用扇子扇一扇,蚊子就會飛走,不再叮咬您了,而且這麼一扇,枕蓆也清涼多了,您睡覺時就不會感覺到熱了。”

  冬天到了,父親叫黃香到自己床上睡覺,但黃香來到父親床前,鑽進被子裡,父親好奇的問道:“你怎麼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黃香說:“天氣太冷了,被子非常涼,我怕您睡在冰冷的床上會生病,所以先幫您暖暖被子……”黃香用身體暖熱被褥,讓父親好好休息。

  【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以黃香為榜樣,做一個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好孩子。

  【甲】親愛的同學們,你是否因忙碌的學習而忽視了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交流,你是否記得過自己的生日卻不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哪天生日……看著他們的頭髮一根根地變白,想想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心血,你是否覺得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

  【乙】本週六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大隊部向全體寶虹學子發出以下倡議:

  【甲】倡議書

  在重陽節當天,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為他們盛一碗飯,幫他們捶一捶背,給他們唱一首歌,送去你的零用錢等,以你自己的方式,行動起來,獻上一片孝心,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我們衷心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此致!敬禮!

  音樂《doremi點歌臺》

  【甲】本週doremi點歌臺向大家播放一首《九九豔陽天》,祝願天下老人幸福美滿,健康長壽!。

  【甲】每一次相約,都傾注了我們殷切的期待。

  【乙】每一次離別,都意味著下一次更精彩的回來。

  【甲】希望我們的節目能給你帶去一天的好心情。節目最後請記住我們,我是本期播音員錢昕瑤。

  【乙】我是本期播音員朱中意。

  【齊】我們下次再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