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精選20篇)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精選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如果水資源被任意浪費,那麼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個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

  水、空氣、陽光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生活中,衣食住行離不開開水。從前,人們普遍認為水是用之不竭的,不懂得珍惜,反而浪費了。但是,學生們知道嗎,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並不富裕,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大約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缺口越來越大。現在中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11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今天,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因為失去了水,綠色、生命和希望都失去了。

  最近西南地區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大旱,給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幾周前,我們學校開展了“一人一瓶水,愛送到乾旱地區”的活動,要求所有少先隊員每人捐贈一元錢,支援災區人民。在這次活動中,湧現了許多風格高尚的學生。他們有的捐了5元,有的捐了10元,有的甚至捐了20元。其中:一、第一中隊趙建利捐50元,崔捐20元;第一、二中隊趙雅楠捐贈25元;崔、捐贈20元;二、第一中隊莊永旭捐贈20元;二中隊和二中隊的崔雪波捐30元,餘思佳捐20元;三、第一中隊郭俊庭捐贈20元;四、第一中隊丁長泰捐贈20元;第六中隊和第二中隊高雲輝和張睿分別捐款20元…

  .這不僅僅是幾十倍的捐款,更是幾十倍的對災區人民的關愛!

  魚跳,鴨鵝嬉戲,青蛙聲不斷,流水潺潺.同學們,為了讓世界回到一個安靜自然的地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告訴親朋好友:請關掉手邊的水龍頭,節約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讓我們的家永遠有清水藍天!

  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

  從“以前看國看家,從勤儉節約到鋪張浪費”到“勤儉長久,詩書為天下”。都是證明國家富強,家庭興旺,勤儉節約起決定性作用。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傳統。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今天,我想說,節儉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責任。可能有人會說這太嚴重了。節約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有必要上一層樓嗎?我想:這個說法不好!

  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為未來做打算。當他運氣好時,一定會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不幸做好準備;一個沒腦子的人根本無法思考未來。他會揮霍掉所有的收入。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你會不知所措。從這個角度來說,勤儉節約不就是一種責任嗎?

  勤儉節約不僅與金錢有關,還與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有關。我從三個方面說一下節約:

  首先,節約用水

  我們很多同學都不懂得珍惜水。在家刷牙洗臉的時候,水龍頭沒想到先關了;在學校,我們隨意開啟水龍頭玩水,冬天甚至有同學用溫開水泡手。這只是水嗎?不,還是水龍頭的哭聲。是因為你忘了關。更是地球母親對這個粗心同學的譴責。如果每個人都沒有你那麼珍惜水資源,那麼地球上最後一滴水應該是你後悔的眼淚。

  聽著水滴答滴答的聲音,學會心疼。讓我們一起算算賬目:一噸水每小時能發電約1000千瓦時,產肥500公斤,磨麵粉34袋。如果每個人都節約用水,積累起來,能有多大用處。

  第二,省電

  我們都說有電很方便。是的,電可以做很多事情。電從哪裡來?從發電機開始,要經過很多程式,每千瓦時都體現了工人的辛苦。

  同學們,我們先從關燈開始,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不需要電的時候就關燈,讓人們關燈。另外,注意用電安全,不要提浪費電,造成生命威脅的事情,少接觸微妙。

  第三,節約糧食

  每天在學校,學生浪費食物。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自己付飯錢,自己浪費,跟別人沒關係。”。表面上看,浪費是其個人消費行為,本質上卻是從側面反映了這個人的素質。我們說,這樣一個把浪費當成一種享受的人,素質肯定高不了多少。即使在發達國家,經濟也被視為一種美德。另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提倡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節儉的人勤于思考,善於制定計劃。勤儉節約就是科學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最明智地利用自己一生擁有的資源。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說明你有能力控制自己,說明你已經開始支配自己,說明你的道德修養在逐步提高。這不僅是個人的進步,也是社會的責任。

  其實勤儉辦這件事不需要多大的勇氣,也不需要多大的聰明或者美德。它只需要我們懂得一些常識,有能力抵制自私的快感。同學們,先從我做起,省一滴水,一次電。反對浪費,以節約為榮。願我校全體師生有節約意識,文明禮貌。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共創節約型校園》。“節約”這個話題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清代朱柏廬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說的那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並縷,恆念物力維艱。”把節約當作一種美德,把節約看成一種品質,把節約當作一種習慣,把節約當成一種責任!可見“節約”與一個國家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為什麼建設節約型社會有如此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呢?大家都知道,我國土地遼闊,物產資源豐富,但是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佔有量僅排在世界第53位。為了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程序提供可靠的資源保證,建設節約型社會勢在必行!這不僅是黨和國家、政府的大事,也是全體公民應盡的義務,是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高度重視的大事。

  我們現在或許還沒有扭轉社會風氣的能力,但我們可以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讓節約成為校園的時尚,讓節約成為每個人的共識。

  為此,我向全體師生提出倡議:

  1、牢固樹立“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人人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

  2、每位學生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開展節約“八個一”活動:

  節約一元錢,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買;

  節約一張紙,作業紙用完一面可以反過來用背面;

  節約一滴水,洗完手,關緊水龍頭,水龍頭不用時流水主動關閉;

  節約一度電,離開教室要關燈;

  節約一粒米,每頓飯後,碗裡都不剩一粒米;

  節約一件衣,衣著整潔就是美;

  節約一本書,可以同學互相藉著看,不要每本書都去書店買;

  節約一小時,給自己做個時間表,有計劃地學習。

  這些僅是我們節約行動的一小部分,只是一些細節,只是一些小事,只是舉手之勞,就能為“建設節約型校園”出一份力,何樂而不為呢?老師們,同學們,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出我們的一份力!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以修身,儉以養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商隱曾說過,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也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從夏桀窮奢極欲而亡國到古羅馬帝國因貴族們的奢侈無度而衰敗,從滿清八旗子弟的蛻變之痛到前蘇聯共產主義貴族們的特權之禍,一個個政權的興亡史無不深刻地昭示我們: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勤儉使一個國家得以繁榮昌盛,勤儉使一個人得以自立自強。春秋季文子,貴為上卿,以儉為榮;五代李存審,贈簇教子,喚醒沉溺浮華享樂的孩子們。

  鑑古知今,奢則成糜,糜則促敗,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有人說,當下的中國式奢侈,是一種炫耀式奢侈,嚴重到一定地步,往往會讓人陷入瑪爾蒂德陷阱,給家庭和自己帶來可怕的後果,甚至災難。可是,面對這種陷阱,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同學過分追求所謂的潮流,盲目追星,購買超出家庭經濟承擔能力的奢侈品,去滿足自己扭曲的虛榮心。這樣的同學,把注意力放在攀比與炫耀上,一心追求享受,又怎麼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呢?要知道,奢侈與怠惰從來都是相伴相生的。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不僅是一句古訓,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當我們丟棄了勤儉的美德,也就忘記了生活的真諦。

  勤儉是一個永恆的生活話題。勤儉,自然要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勤讓我們追求和創造財富,儉讓我們珍惜和積累財富。自古聖賢多節儉,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無不為我們留下了一份份勤儉自勵的珍貴遺產。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是的,唯有勤奮,使人志向堅定,不屈不撓;唯有節儉,使人道德高尚,淡泊致遠。

  作為新世紀的青年,作為新海園的學子,我們更應將勤儉二字落實到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在食堂點餐適量、不浪費糧食,不浪費手邊的一張紙、一支筆,不用水時及時關緊水龍頭,隨手關燈,不再出現長流水、長明燈的現象。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形成一種認識,那就是,節儉二字不只適用於物質,節儉的也可以是時間。每天爭取提前十分鐘起床,吃早飯時順便收聽清晨新聞,利用餐後散步的間隙多背幾個單詞,跑操訊號響起後不磨蹭拖沓、儘快到達集合點諸如此類可列舉的有太多太多。看似尋常的小事積聚在一起便成了不尋常,而新海園學子的獨特氣質也從中顯現。

  同學們,我們應當時刻銘記,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在世界勤儉日的這一天,讓我們問一問自己:我,踐行勤儉了嗎?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硬是把我國從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建設成現在物質豐饒,不愁溫飽的小康社會。

  然而,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髮展,鋪張浪費等陋習也隨之滋生蔓延開來,甚至侵蝕到我們青少年一代。請看學校內種種不和諧的.現象,有些同學把未曾書寫過的空白紙張丟棄;電燈、電腦終日開啟;一些水籠頭還在細水漫流;等等。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從小就背誦的古詩名句嗎?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正在侵蝕著我們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根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作為一代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立刻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你與我,是浪花裡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才能成為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你、我、他無數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是堅不可摧的力量。讓我們擰緊用過的水籠頭,不多流一滴水;抬起手按一下開關,節約每度電;愛惜紙張;珍惜飯菜等。

  希望每個同學都來獻計獻策,以勤儉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崇尚儉樸,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攜起手來,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顆糧,每一片紙,你我就是成功者”。

  我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

  俗話說:“勤奮是搖錢樹,節儉是聚寶盆。”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高尚道德的具體體現。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勤儉節約和艱苦奮鬥的支援,一個國家很難繁榮。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支撐的社會,很難保持長期穩定;沒有勤儉節約和艱苦奮鬥的支援,一個國家很難自立。同樣,一所學校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勤儉節約和努力工作的支援。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鋪張浪費可以戰勝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家庭,我們自己。沒有勤儉節約和艱苦奮鬥的支援,一個國家很難繁榮。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支撐的社會,很難保持長期穩定;沒有勤儉節約和艱苦奮鬥的支援,一個民族很難自立。有人可能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麼好,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勤儉節約既是美德,也是精神。它並不預先假定物質是否豐富。

  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奢侈浪費,有的人浪費糧食,有的人跟風,與傳統的勤儉節約的美德背道而馳。

  曾幾何時,“誰知中國菜,每粒都難”這句詩常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難來;“一縷一縷一縷,一念不斷的物質艱難”這句古訓,至今還縈繞在我的腦海裡;

  “前看國家,後看家,成功因勤奮,失敗因奢侈”,讓勤奮成為一種時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我意識,讓勤奮的時尚貫穿校園。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應當自覺肩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攜手共建節約型校園!在此我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1.節約每一滴水。我們要以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為榮,以浪費水源為恥,見到滴水的龍頭,及時擰緊。避免猛開水龍頭;用水完畢隨手關閉水龍頭。在家裡也要節約用水,儘量迴圈使用水資源,例如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沖廁所,淘米的水可以澆花等等。良好的節約意識從你我做起。

  2.節約每一度電。我們要以節約用電、合理用電為榮,以浪費電力為恥,在每次最後一個離開家、教室前,勿忘關燈和關閉各種不用的電器。作為班上的電器管理員我每天認真負責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扇停,光線充足時,不開燈。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教室、辦公室裡沒人的時候或光線充足的時候,燈還開著,教室的電腦、背投在不使用的情況下還開著,這說明我們的節約意識還不夠。良好的節約習慣要從現在做起。

  3.提倡拒絕使用一次性物品。線上外賣市場越來越火爆,在龐大的訂單量背後,是不容忽視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當你看到垃圾箱裡堆滿了餐盒、塑膠袋、一次性筷子等外賣垃圾,要處理好這些垃圾,著實令人頭疼。有次中午媽媽下班回來遲了,我提議要媽媽在網上點外賣吃,可被媽媽拒絕了,媽媽教育我說:“我們為了圖一時方便,使用了一次性塑膠製品就等於在破壞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環境是我們人類應盡責任”。聽了媽媽的教誨我慚愧的低下了頭。

  同學們,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節約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學會生活,為做一個節約型的好學生努力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古人云: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古人又云: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

  古人云了又云,意在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啊!

  滾滾歷史長河,多少古聖先賢。克勤克儉,如數家珍!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成春秋五霸。宋襄公,衣求蔽體,食求果腹。改革變法,鼓勵農桑,而列戰國七雄。魏武帝曹孟德,布衣素食,勸婦耕織,掃平北方,縱橫中原。致使三分天下有其二。唐太宗李世民,乘輕騎,住寒宮。減輕徭役,休養生息。才有貞觀之治,天下為家的盛世局面。

  恰恰相反,商紂王,釀酒為池,懸肉為林。橫徵暴斂,大興土木。牧野之戰,倒戈相向,終自焚於露臺。周厲王,窮奢極欲,千金買笑。百姓道路以目,諸侯八方烽起。最後社稷傾覆,暴屍於荒野。唐明皇李隆基,“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終釀成安史之亂,而揮淚馬嵬坡前。正所謂“古往今來無不行,獨有天地常悠悠”正所謂“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勤儉節約今安在,以史為鏡看今天!”

  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科學的內涵。透過這次關於“科學節約,提升管理”的學習,使我們更加感受到作為一名興龍人對於我們這個企業大家庭興衰榮辱的責任。假如我們以一種主人翁的姿態,以一顆無限感恩的心對待我們的工作,那麼,我們說科學節約不就是偉大的生產力嗎?

  當我們節約了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甚至一個紙杯,當這種行為成為我們的一種需要、一種習慣、成為理所當然。我想只有這時作為興龍人的自豪感才會從心底油然而生。大家說,對不對啊?

  當我們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節約了一分一秒;當我們提高了服務水平,不再吝嗇我們的問候與微笑。只有這時候,我們才會感受到企業的堅定步伐與我們自身的發展。大家說,對不對啊?

  科學節約就像一場競賽,是和自己、和時間,和習慣勢力的競賽。這次以“科學節約,提升管理”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直指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反躬自問,潛移默化。無須大刀闊斧亦能巧奪天工。因為我們都明白刻進血液裡的才是制度。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節約歷來被當作是修身之要、持家之寶、興業之基、治國之道。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用以修身。朱子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做為家訓。以“力行節儉,勤儉建國”為治國經驗。可見,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也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生生不息,興旺發達。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的,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鋪張浪費,則社會衰敗。正如李商隱所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部分同學節儉意識也有所降低,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在我們的學校裡也屢見不鮮,例如:寫過幾行字就扔掉的紙片,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裡人去燈不熄,食堂裡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校外小店用起錢來大手大腳,吃穿上面過度追求。還有的同學每逢節假日、生日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凡能找到一個“理由”,也總會大肆揮霍一番,花費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殊不知,如果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做作為支撐,那麼我們就難以自立自強。

  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勤儉節約是大事,也是小事。中國不管有多少耕地、多少水、多少資源,拿13億一除,一個人還剩多少?所以,人人節約一點,集腋成裘,積沙成塔。節約一粒糧食,就是節約一片富饒的土地。節約一滴水,就是節約一畔清澈的湖澤。節約一度電,就是節約一座充盈的礦山。節約一張紙,就是節約一片美麗的森林。

  做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夷陵人,我們都應從思想上崇尚簡樸,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擔起一份責任,我們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推動社會前進一大步。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0

尊敬的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勤儉”這個曾經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有的人認為節儉丟面子、失風度,把鋪張浪費當成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盲目攀比、擺闊、鬥富、這些現象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相距甚遠,令人心痛。

  錢財花了也許可以再掙,但資源用了卻不可再生。僅我國一次性筷子平均每天的使用量就達900萬雙,相當於要砍掉1800棵生長了至少15年的大樹。請大家想一想,算一算,我們要種多少棵樹才能供得上這樣砍呢?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全國13億人一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元,這筆錢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最重要的是,勤儉省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節約每一度電,充分利用太陽光源進行自然光照,減少照明裝置耗能,用完後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空調、日光燈、電腦、飲水機、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

  2、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3、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4、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著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儘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紙質檔案資料,控制紙張消耗。

  5、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現代文明推崇勤儉,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1

尊敬的教師們,同學們:

  我們必定還記得一年級我們學過的古詩《憫農》吧?這首我們從小就唸到大的古詩,告知我們要珍惜糧食、節省節省。國際上有一個專門建議節省節省的日子,哪一天嗎?10月31日——今日,國際節省日!關於這麼一個日子,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就算檯曆上,也沒有標明這個日子。

  節省如同被我們忘卻了。許多人都以為現在日子水平進步了,再談節省如同沒有多大含義,也就有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長流水”“長明燈”。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環繞;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國際首富,但他的日子卻十分簡樸,從不鋪張糟蹋;華人首富李嘉誠曾說過:“假如要我拿出一個億,我會堅決果斷,但假如有人在地上扔一分錢,我會立刻把它撿起來,我的成功正在於此。”

  日子赤貧要節省節省,日子殷實也要節省節省。俗話說:“坐吃山空。”歷“今日紙醉金迷,明日乞討過街頭。”的比如層出不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身世赤貧,40年為國征戰,100屢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後來他做了大官,看見孩子們整天吃喝玩樂,從小養尊處優很不定心。他就把從前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送給孩子們,並說:“當知爾父發家如此也。”

  節省節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省破由奢。”。前史重複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一個沒有節省節省、艱苦奮鬥精力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節省節省、艱苦奮鬥精力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國泰民安的;一個沒有節省節省、艱苦奮鬥精力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或許有人會問:“現在我們的日子這樣好了,還需求節省節省嗎?”你們的答覆是:(當然需求!)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國際節省日的建立,可以體現出國際對節省的一種呼喊。假如每人每天節省1分錢,全國13億我國人就能節省1300萬,一年就能節省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期望校園,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建議節省節省關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親愛的同學們,節省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節省一分錢,文明邁大步!就讓我們從今日做起,把節省節省的美德傳承下去吧!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樹立勤儉節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習慣,建設節約型校園》。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乃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以及全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縱覽歷史,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古人尚且勤儉節約,作為現代人,我們更應將之發揚光大。譬如我們現在正在建設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過多人口給我國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而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也威脅著人類健康,制約經濟發展。這一切都警醒我們要加速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它不僅對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和生態有極大促進作用,還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從小方面來說便是要增強我們的勤儉節約意識。這裡所說的勤儉節約,並不是要大家仍推崇“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從前輩的優良傳統中吸取艱苦奮鬥的精神,從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只有人人都行動起來,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做到勤儉節約,才能真正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增強勤儉節約意識還須從建立節約型校園做起。那麼如何做方能建設節約型校園呢?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比如中午用餐時,我們可以發起“光碟行動”,不留剩飯剩菜;所有人離開教室時最後一人關燈關電扇,做到節約用電;在校園活動時不損壞學校硬體裝置,自覺維護公共設施;不隨手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保持校園乾淨整潔……這些事情雖小,但正如荀子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唯有日日堅持做到它們,勤儉節約意識才能增強,建立節約型校園才不會淪為空口號。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列舉。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裡放一塊磚用來節水。無論是偉大的國內外領袖,還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都竟如此強烈,令人讚歎而佩服。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建設節約型社會,樹立“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榮恥觀,形成人人皆節儉的良好氛圍,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節約每一滴水”。

  相信各位同學打小就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這話一點不錯,人類的健康是先從水來的。人可以幾天不進食,但不可以幾天不喝水。

  可是,大家知道嗎?現在,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136個缺水情況嚴重。同時,有50%的城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汙染,一些城市已經出現水資源危機。再看全球,有20億人口正處於嚴重缺水狀況!也就是說水是20億人生命希望!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乾淨的水而死亡的兒童就有5000萬人!這數字是多麼令人怵目驚心!水的危機,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由此可見,水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人人都注意節約用水,不知會有多少人從中受益;相反,如果每個人都不在意地浪費水資源,那麼就可能有很多人遭受飲水困難!

  不知大家是否看見過或經歷過以下這幾件小事:

  1、當我們午飯前洗手時,經常會有同學三下五除二的開啟水龍頭,自來水嘩嘩往下流,自己匆匆搓了搓自己的手,龍頭也不關,便揚長而去。也許,那位同學會覺得這一系列流暢的動作很瀟灑,很帥,但是,你知道嗎,這嘩嘩的流水背後,有無數渴望得到水的人正在極度缺水中!

  2、當我們放學回家時,常常會看到,同學或自己在洗拖把時,水放了滿滿一大池,拖把一抬起,水就很“愉快”、很自然地被放走了。殊不知,這樣會浪費掉多少水啊!

  3、暑假裡,天氣悶熱。你和夥伴熱的實在不行了,想搞一個和傣族一樣的“潑水節”,於是,一盆盆清水就這樣被倒掉了。涼快了自己,卻把缺水地區的人們的希望毀滅了。

  同學們,諸如此類的浪費現象還有很多。如果單單以上三件事每件算5分,做過這樣1件浪費事件的“榮幸”+5分,“滿分”15分,你能得多少分?自然是越少越好。聽到這裡,也許有同學會問了,怎樣做才能很好的節約我們身邊的水資源呢?我這裡有幾個小方法可以供大家參考:

  1、家裡,媽媽洗菜的時候,可以建議她用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僅節約了水,還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殘存農藥。

  2、做家務時,可以用洗衣水洗拖把,掃地板,再衝衛生間。

  3、洗手時,儘可能地用盆子打好水後,再洗手。

  4、家裡可能有同學養魚,那麼,養魚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魚總得換水,這養魚的水就可以用來澆花。

  5、爺爺奶奶喜歡喝茶的,喝過的殘茶水可以用來擦傢俱。

  不知道我講的方法,同學們記了幾條呢?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節約每一滴水,要知道“珍惜點滴,就是珍惜生命之源”。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寫的《憫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一份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在清朝時,慈禧太后每次吃飯時,都有200多道菜,看到這些美味的菜,大家一定會口水直流。不過,慈禧太后吃每一道菜時,頂多嘗一扣,或只看一眼,有時連看都不看一眼。這麼多菜,就白白被慈禧太后浪費了,其實不是這些菜不好吃,而是她沒有胃口。這就是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全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2004年總產量9380億斤,消費量9978億斤,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因此,開展愛糧節糧、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是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大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國家糧食局確定“愛糧節糧宣傳週”活動的主題為“糧食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每一位市民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自覺從如今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要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糧食!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鋪張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每天同學們吃完早餐後,垃圾桶裡總是堆積了許多沒有吃完的早點;白天光線充足,總有幾間教室的燈還在那裡亮著;沒人使用,還聽見自來水嘩嘩地流著;剛吃完飯,就會有很多同學在學校外的商店排隊買零食吃……這種。種不正常的現象都讓我們心驚和心痛。

  讓我們大家共同行動起來,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1、牢固樹立"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人人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

  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開展節約"五個一"活動。即:節約每一滴水,水龍頭用後及時關閉,發現水管水箱有滴、漏水現象,要及時報告;節約每一度電,做到隨手關燈,人走電器關;節約每一張紙,作業本儘量做到正反面都用;節約每一粒米,用餐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節約每一分錢,我們應該合理使用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每一分錢。

  2、各個中隊要積極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班會,創造性地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

  如看一段以節約為內容的影片;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比賽;辦一個"綠色銀行"收集廢品;開展"中隊節約小天使"評比等活動。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意識。

  各位老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真正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6

尊敬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10月31日是世界勤奮日。傳統文化推崇的勤奮,既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品德。現代文明需要它,珍惜有限的資源,抵制過度消費。古今中外,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發展,離不開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個人修養的需要,諸葛亮把“修身養性”作為“修身”之道;勤儉持家之寶,朱和會“一粥一餐,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不斷思考物質困難”是齊家的家訓;要從1滴1滴開始,襪子破了一隻一隻換,辦公用紙的正反面都要用。經濟也是治國之道。

  作為與時俱進的中學生,我們要帶著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和時代的責任感,繼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從一點點努力開始,在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貫徹勤儉節約,比如在鍛鍊、午休、戶外上課、課外活動等時候不開無人燈。及時關掉教室裡的燈和風扇。

  “一塊煤不算多,幾千塊煤堆成斜坡;一滴油不過分,匯成一條河。”勤儉節約,要從每千瓦時、每滴水、每張紙上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省一粒,就是省一方富田;拯救一張紙就是拯救一片美麗的森林。省吃儉用就是創造財富。

  勤奮是一種品格、修養和美德。倡導節儉,理性消費,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營造人人視節約為“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努力把我們的校園建設成節約型校園!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為大家作國旗下講話,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想隨便問同學們幾個生活上的問題:當你和家人去逛商場,看見你喜歡的鞋在打折,而你這時並不缺鞋穿,你會怎麼做?當你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面對眾多飲料新產品,你是不是毫不猶豫地挑上一大堆?當你的文具已足夠滿足你的需求,你是不是還在與人攀比,追求新奇、時尚?你每年用幾個書包?你房間裡的高檔玩具多久增加一次?這些問題似乎在平時並不困擾我們,可是仔細想一想,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不應該有的奢侈浪費和攀比現象。我要對具有這些行為習慣的同學說:從小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能促成人們各方面的成功,奢侈則會導致失敗。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勤儉,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有作為的人都具有勤儉的美德,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勤勞節儉的故事不勝列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一生為百姓造福,做了許多好事,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三餐粗茶淡飯,從不浪費;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艱苦奮鬥四十餘年,功勳卓著,但他終生廉潔,不求厚祿。外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去開會時身穿洗得發白的工作服,引起旁人側目,比起她身邊那些追求時髦的女郎,又有誰會想到她就是鐳的發現者,是對人類科學作出卓越貢獻的最偉大的人呢?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淡薄可以明志,玩物可以喪志。勤以勵志,儉以養德。這些都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清朝的八旗子弟就是丟掉了勤儉的傳統,從而葬送了清王朝。一個王朝衰敗的殘酷現實難道還不能警醒世人:奢華浪費必然導致失敗!難道我們還意識不到勤儉這個優良傳統應該成為每朝每代,每個後人應該傳承的一種文明和美德嗎?

  “勤如搖錢樹,儉如聚寶盆。勤勞又節儉,富裕長萬年。”歷史已邁向二十一世紀,勤儉的傳家寶仍需代代相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養成勤儉的好習慣,關鍵在於從小培養,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近來我們不斷看到校園裡有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同學把吃剩的點心、不合口味的麵包隨意丟棄;教室後面常常有喝剩的飲料無人認領;講臺上、專用教室裡常常有人揀到成套的美術、手工用具;失物招領處的沒有主人的東西在與日俱增。我們每個同學不妨都想一想,你珍惜這些用父母血汗錢換來的物品嗎?如果勤儉、樸素是一張滿分為100的卷子,你能考幾分呢?

  社會每天都在進步,生活條件都不再象舊社會那麼簡陋,並不是說要大家再穿上有補丁的衣服,啃樹皮挖草根,而是在個人生活上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不擺闊氣,不圖虛榮,不搞攀比,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高要求,要節約糧食,愛惜學習和生活用品,要與同學比勤勞,比節儉,比學習,比成才,比將來誰對集體、對社會的貢獻大,做一個品德高尚、智力均衡、體魄強健、情趣高雅、勤勞樸實的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今天就開始吧,和勤儉交朋友,讓他成為你舉手投足的好習慣,你會發現你越來越成為一個大方的人,熱愛生活的人和受人尊重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

  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到“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長”。無一不在證明著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著決定作用。勤儉節約,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傳統。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興旺發達。今天我要說,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有人可能會說這未免太嚴重了吧,節約只是生活小事,有必要那麼上綱上線嗎?我以為:此言差矣!

  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於好運的時候,就一定會為將來可能的不幸做好準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著想,他會大手大腳的把全部收入都用光。一旦遇到急難,就會手足無措。由此看來,勤儉節約難道不是一種責任嗎?

  勤儉節約不僅關係到金錢,而且也關係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節約的問題:

  一、節約用水

  對於水,我們有很多同學不懂得珍惜。在家裡刷牙洗臉時,水龍頭壓根就沒想起先關掉;在學校裡隨意開啟水龍頭玩水,甚至有同學在冬天用我們喝的溫開水來泡手。這流的僅僅是水嗎?不,這還是水龍頭的哭泣,怪你忘了把它關上,這更是地球母親對這位粗心大意的同學的譴責,如果都像你這麼不珍惜水資源,地球最後僅有的一滴水該是你後悔的淚水了吧。

  聽水聲滴答,要學著心疼。我們一起算筆賬吧:一噸水大約可發電每小時一千度,生產化肥500千克,磨麵粉34袋。如果人人都節約用水,積累起來,可以派上多大的用場啊。

  二、節約用電

  我們都說,有了電真方便,是啊,電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電從哪裡來的呢?發電機裡發出來的,要經過很多道程式,每度電裡都凝聚著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啊。

  同學們,就從隨手關燈開始吧,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不用電了就趕緊關掉,做到人走燈滅。另外,注意用電安全,且不說浪費電,造成生命危險的事,少接觸微妙啊。

  三、節約糧食

  在學校每天吃飯都有同學浪費糧食。可能有同學會說:我繳了伙食費的,我浪費的是我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是它個人的消費行為,可從本質上看,它卻從側面反應了這個人的素質。把浪費當作一種享受的人,這樣的人,我們說,他的素質肯定高不到哪裡去。即使在發達國家,節約也被看作一種美德。何況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提倡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勤于思考,也善於制定計劃。勤儉節約意味著科學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著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的品德修養正在逐步提高。這是個人的進步,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其實,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我們懂得一些常識和擁有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反對浪費,節約為榮,願我們全校師生人人都有節約意識,人人都有文明舉止。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1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古詩《鋤禾》大家都會背吧!這首詩教育我們,一粒糧食來之不易,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其實,學習上、生活中需要節約的何止是一粒糧食呢?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寸土地、一根木材、一截鉛筆等等,都是我們節約的內容。“節約”二字,說起來容易,但是,要時時刻刻用“節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為《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

  眾所周知,“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到了今天,這盞照耀了中華大地數千年的明燈卻已是光芒依稀。試問我們中間,還有多少人真正把“勤儉”當成一種美德,把“節約”放在心上?在我們的身邊,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水龍頭不停地滴水,教室裡人去燈不熄,風扇呼呼地轉動,垃圾桶裡常常看到還可以用的本子、鉛筆,食堂裡大量的剩菜剩飯,小朋友花起錢來是大手大腳……

  孩子們,我國的經濟是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在提高,但是,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貧窮落後的;還有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許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上學的機會;災區的重建更需要我們攜手互助……我們沒有理由不節約。

  面對嚴重的資源短缺,也許我們無能為力,但對於身邊驚人的浪費現象,我們能做的卻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張紙、一支筆做起,請接受這樣倡議:

  1)當你洗手時,水龍頭開小,抹洗手液的時候先把水龍頭關上,用完後更要擰緊,節約每一滴水!

  2)當你最後一個離開房間的時候,請隨手關燈,關風扇,將空調設定成26度,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習時間,也是在節約用電。

  3)儘量雙面用紙,作業本用完,背面當草稿紙使用;鉛筆儘量用完。

  4)愛惜糧食,文明用餐,能吃多少飯菜就打多少,不浪費;

  5)不過分消費,比如同學過生日的時候用真心的問候代替生日禮物。任何時候花錢,都要注意節約每一分錢!

  6)在校園中見到浪費的現象時,上前提醒並幫忙改正。

  同學們,為了社會、為了國家,讓我們每天問問自己:今天,我節約了嗎?讓節約永遠伴隨在我們左右!讓節約在我們校園蔚然成風!讓節約成為我們共同的習慣!

  勤儉節約國旗下的演講稿20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

  早上好!大家在食堂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張貼著以“節約”為主題的漫畫、手抄報比賽海報。再過一週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就談談與勤儉節約有關的那些事。

  昨天我詳細統計分析了9月份每間宿舍的水電情況。9月份宿舍總用電94106度,平均227.5度,用水3995噸,平均10.5噸,用電最多的宿舍是2305(563度),用電最少是3401(40度),兩者相差14倍,用水最多的宿舍是2206(52噸),用水最少是六間宿舍(4426、3207、1107、5608、5607、3323,3噸),用電超過平均值20%的宿舍總共有190間,用水超過平均值20%的宿舍總共有134間,現在如果把水電用量最多的集中到一個宿舍,這宿舍一個月的水電費約586元,再加上其它公共部分水電費用,月人均應是150元以上,同學們交的住宿費還不夠水電費。學校每年支付的水電費超過150萬元,除正常使用外,個別是水電浪費造成的,值得我們深思。透過以上對比資料可以看出,在宿舍中存在嚴重浪費水電的情況。在宿舍管理中,經常發現有的同學將宿舍的門窗開啟,開著空調,而且空調溫度調到最低,同時風扇開著,一開就是一晚上,有的同學亂拉電線,違規使用電器,有的同學洗衣服喜歡開著水龍頭沖洗衣服,有的同學洗澡根本不顧及他人,一洗就是一個多小時等等都是部分宿舍每月水電費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節約是一種美德,有一種節約叫“光碟”。“光碟”這個詞大家一定很熟悉,所謂光碟,就是吃光你盤子裡的食物。同學們在食堂就餐時,有好多同學吃完盤子裡還剩下好多飯菜,就倒了,個別同學就餐時總是挑三撿四,這個菜不想吃,那個肉不想吃,在食堂收盤處經常可以看到大家留下的痕跡,半個雞腿、半盤青菜、半碗米飯等等。想想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好的也只能吃上一個半個土豆充飢,下午還要餓著肚子堅持上課,比比這些孩子,我們幸運多了。因此我們要以“光碟”為榮,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在學校,時常能看到這樣現象,早上明明教室裡才幾個同學,燈卻全開著,燈開著卻不是在教室裡認真學習,教室、功能室、辦公室的人離開了,燈卻開著,風扇開著,空調開著。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教室燈仍舊開著,過道里、走廊上、廁所裡的燈時常被一些同學隨手開啟而亮著,“長明燈”隨處可見。宿舍、廁所等處的水龍頭人走了水卻照流,“長流水”現象時常可見。殊不知這些都是嚴重浪費的行為。面對這些無處不在隨時可見的浪費行為,我們一定要增強勤儉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習慣:

  1、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開始,增強節約意識。

  2、養成人離開前關水關電的良好習慣,避免“長流水”“長明燈”現象。

  3、發現水電裝置壞了,主動及時報告給老師和物業工作人員。

  4、“少開一盞燈”,教室裡光線充足時,做到能不開燈,就儘量不開,天氣涼快時,能少開風扇、空調儘量少開,樹立長期節約用電的觀念。

  5、積極向親朋好友宣傳節約的意義。建議身邊的人一水多用,一燈多用,一紙多用,隨時糾正他人浪費的行為。

  老師們、同學們,勤儉節約,人人有責。建設節約型和諧校園,需要你、我、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