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精選15篇)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鋪張浪費則背離優良傳統文化,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三班的董益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這個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裡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裡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裡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現在,我們正面臨著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先生說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建立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2

  a:敬愛的老師們

  b:親愛的同學們

  a、b:大家好!

  a:我是主持人謝小明。

  b:我是主持人黃瑩瑩。歡迎收聽紅領巾校園廣播,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的是弘揚勤儉美德,爭做節儉學生。

  a: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最早是在1924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由義大利教授提出並最終於2006年由聯合國確立的。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b:節日由來:1924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9個國家參加了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會議的最後一天(10月31日),義大利教授倡議大會的最後一天為國際節能日,之後大會透過決議決定創立一個致力於促進全世界共同勤儉節約的世界勤儉日

  a:節日意義: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要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一些飯店、家庭、學校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種資源日益枯竭,節能減排迫在眉睫。

  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

  b:勤儉現狀:在世界範圍內,由於世界勤儉日與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11月1日)緊鄰,更與萬聖節(10月31日夜)碰撞,沉浸於節日狂歡的人們在娛樂至死的信條下往往淡忘了勤儉日這一節日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瘋狂的節日購物與娛樂。

  即使在沒有萬聖節這一節日的國家,以中國為例:在世界勤儉日這一天,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更是無處不在。以公共場合來說,水龍頭不擰緊,造成水資源流失。辦公室裡,電腦不關、空調24小時工作的現象很常見。與此同時,一次性用品也開始成為市民消費的主要方向。以手帕紙為例,在單位有抽取式的面紙,隨身攜帶的是行動式面紙,手帕這種經濟實惠又環保的用品,已經淡出人們的生活視線。

  在超市裡,限塑令實施以來,依然還是有部分消費者寧願支付塑膠袋的費用,也不願隨身帶著環保購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膠袋已經使用習慣,短時間內還難以適應。同時,菜籃子在菜市場裡也依舊少見。

  勤儉節約不應被埋沒於典籍的故紙堆中,不能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空話,我們只有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今天現在做起,才能保護好美好的地球家園,維持社會永續不斷的發展。

  a:勤儉故事: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

  b: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a: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b: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糧做起,做到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

  a:時間過得真快,同學們,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願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願她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

  b:願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

  a:感謝大家的收聽,本次播音到此結束。

  合:再見!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廣播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本週五,也就是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節約日"!

  愛默生曾經這樣說:"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不論國界,"勤儉"這個話題已被世界所矚目。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道路上,勤儉節約的意義深遠,古人云:"奢侈之費,甚於天災。"雖然當今社會,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趨富足,但這並不是我們能夠隨意揮霍的理由。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道數學題: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乘以中國的人口13億,則變成了1300萬元。那麼一年下來,就能有將近50億元!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小學,讓千萬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同學對''勤儉節約"的體會不深。因為我們生活的城市舒適、安逸,沒有惡劣的自然環境,卻有水鄉古鎮如"人間天堂"般的美譽。但我們身邊還有不少細節存在問題:當我們午餐後倒掉餐盤中的的飯菜時,是否想到過"一米一粒都來之不易"?當我們從滴著水的水龍頭旁走過時,是否想到過"水是生命之源"而把水龍頭關緊?當我們歡快地離開教室外出上課和活動時,我們是否每次都記得把電燈、電扇和E靈通的電源一一關閉?

  "勤儉節約"不應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讓勤儉來充實我們的心靈,讓勤儉節約、愛護公物成為我們星灣學子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好習慣、成為星灣人的一張樸素而靚麗的名片!

  謝謝大家的收聽,今天的播音到此結束。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 就這麼簡單嗎? 對,就這麼簡單!

  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

  在我們吃飯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膠袋的時候,我們想到節約了嗎?在你我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影印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現在校園的白色垃圾、水龍頭關不緊的相像隨處可見;購物時所使用的塑膠袋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吃飯時所剩的飯粒更是浪費的集中體現。勤儉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每一粒飯粒做起。

  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同學們,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凡只一步之遙,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做起,持之以恆,就是成功者,就是偉人。

  同學們,我們是浪花裡的一滴水,我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杜絕浪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讀過這首詩,這首詩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 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 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曾說"要使我們國家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 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 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在我們的學校裡也時有出現,例如:同學們用完水後,沒有關緊水龍頭,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 垃圾桶裡還可以用的文具、抽屜裡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點心、牛奶,食堂裡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等。 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裡,還有許多下崗工人 靠社會救濟金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 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 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多少人,貧困時勤儉節約,奮發有 為,終於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貴時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使千萬家財、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即使國家足夠發達了,我們的生活真正富足了, 勤儉節約的美德也不能丟。 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講勤儉,其意義已經不止是物質上的克勤克儉,而更多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作為 一種民族精神,勤儉節約美德更不能丟。

  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左傳》《資治通鑑》等著作中都有語句宣揚節儉之美。今天我演講的題目為“誦節儉之詩,歌節儉之章”。

  誦節儉之詩,節儉乃美德,勿斷傳承。

  《左傳》有言:“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節儉是美德,是值得共同傳承的精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獲獎無數,卻只擁有一件幾百元的西服,且只在重大場合穿。他是著名科學家,若想謀利易如反掌,但他節儉不浪費,背朝青天面黃土,一頭扎進研究裡。反觀紂、桀兩位君王,日日酒池肉林,笙歌不斷,奢靡至極,終落了個亡國的下場。節儉是不可或缺的優良習慣,它不僅減少資源上的浪費,也避免了精神受到物慾侵蝕,助我們在喧囂中守住本心,在滿地六便士的世界裡也能抬頭看見月亮。

  誦節儉之詩,節儉乃清心咒,助力淡泊“心遠”。

  《資治通鑑》中有言:“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奢靡散發著致命的誘惑,正如蔣勳所說:“物質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你我稍有不慎,便會迷失在名利場裡,再不見三徑通幽、松菊搖曳。而節儉將我們同物慾隔絕開來,它給予我們在喧囂塵世中修籬種菊的勇氣,使我們內心一片寧靜,“酌貪泉而覺爽”。節儉,是名副其實的清心咒,而我們也因此能居鬧市而無車馬喧。

  誦節儉之詩,讓節儉之花芳香四溢。

  蘇軾“口腹之慾,何窮之有?”之言振聾發聵。大胃王吃播近幾年來十分火爆,纖瘦的主播吃下了令人咂舌的食物,吸引無數眼球。但請想一想,全世界至今仍有多少人每天為了吃飽肚子而奔波勞苦,無數人因飢餓全身浮腫甚至死亡……從小我們便被教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卻有人仍在“孜孜不倦”地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添磚加瓦”。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究竟什麼時候才不是一句空話?我等待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蔚然成風的那一天,而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我心裡有一簇迎著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它名“節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滾燙的馨香會淹沒所有地方。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6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設節約型學校,不僅是全社會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責任。然而,在我們的學校中,水、電、糧食、紙張等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追求名牌、追求享受、過度消費等現象屢見不鮮。面對嚴峻的社會形勢,廣大師生應正確認識國情,增強節約資源的自覺性、主動性,大力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校園風尚。為此,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向全校師生髮出如下倡議:

  一、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做到身體力行,自覺杜絕浪費行為。

  二、大力宣傳,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

  各級部要積極宣傳節約典型事蹟,弘揚節約風氣。教職員工立足本職,從我做起;廣大學生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人人爭做節儉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努力營造厲行節約的校園氛圍。

  三、落實行動、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

  (一)節約用電

  1、杜絕長明燈、白晝燈。辦公室、實驗室、圖書館、教室、宿舍等要做到晴天時不開燈,人少時少開燈,人走燈滅;樓梯、走廊、廳堂、會議室、衛生間等公共場所由專人負責開燈、關燈。

  2、在能夠使用節能燈具的地方儘可能地更換、使用節能燈具。

  3、減少辦公裝置電耗和待機能耗。合理開啟和使用計算機、印表機、影印機等用電裝置,下班時必須關閉電源。

  4、杜絕在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辦公室、實驗室等處私自使用電爐子、電暖氣、電飯鍋、熱得快等大功率電器。

  (二)節約用水

  1、珍惜水資源,自覺養成節水習慣,洗刷不用“長流水”,提倡使用容器洗手洗臉,洗涮拖把等不過量用水。

  2、自覺做到愛水、惜水、節水,嚴格做到人走水斷流,提倡廢水利用,愛護節水設施,用水後要擰緊水龍頭,發現水龍頭滴水要主動擰緊。

  3、按需用量開啟水。開水原則上只用於飲用;剩下的開水次日可倒入相應的容器內,以便於二次充分利用。

  4、加強用水裝置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堅決避免長流水現象的發生。

  (三)節約辦公用品

  1.辦公用紙儘量雙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提倡網路辦公,減少宣傳用紙的數量。

  2.辦公室的影印紙等耗材必須由指定專人管理,嚴格控制。

  3.儘量少用一次性紙杯,提倡自帶水杯。

  4.愛護辦公裝置,提倡修舊利廢,對易耗物品實行以舊換新、提倡使用鋼筆書寫,減少圓珠筆或一次性簽字筆的使用量。

  (四)節約糧食

  1、在食堂就餐時,要杜絕剩飯剩菜,珍惜並節約每一粒糧食。

  2、食堂工作人員要強化節約意識,在食品製作過程中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五)愛護公共財物

  1.愛護學校公共財物,發現損壞的辦公裝置及教學用品要及時報修。

  2.不在牆壁上亂塗亂畫、不在課桌及裝置上亂刻亂寫。

  3.不隨意移動、拆卸床、課桌、教學設施等裝置。

  4.遇見損壞公共財物的行為加以勸阻,並想辦法制止。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智慧,節約是責任,節約更是境界。希望全校師生行動起來,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針一線,恆念物力維艱。”今天我就“勤儉節約”這一話題,與大家分享我對於節儉的一些看法。我發言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皆不易,一針一線汗中來”

  同學們,侈者,惡之大也。奢侈生,而禍無窮也。

  杜工部詩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君可見,朱門內夜夜笙歌,談笑風生,錦衣玉食,歌舞未曾斷絕;朱門外卻餓殍遍野,形銷骨立,缺衣少食,食物不曾果腹。安史之亂,禍根早種。君可見,當年石崇與國舅王愷鬥富,石崇以蠟作柴,王愷以蜜洗鍋,他們競相用紫絲、織錦作步障,珍器重寶摔成灰亦不甚惜。石崇最終因財多招致殺身之禍,奢靡之風瀰漫的晉朝也衰亡下去。君可見,而今有人傾盡家財,就為了阿瑪尼、香奈兒,為了那些別人口中鍍金了的品牌。一時的滿足、瞬間的快感換來的卻是長期的拮据。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奢侈之惡果,小至個人則財富不積;大至家國,則會招致人心的渙散、國家的危亡。

  同學們,儉者,德之共也。勤儉為習,則德行並生也。

  明朝兩袖清風之臣于謙在節儉中磨礪自己的毅力,鍛造出清明公正、寧折不屈的品格,於是在大明危在旦夕之日,群臣人心惶惶之時,他能憑一己之力挺身而出,痛斥奸臣,安民心,退敵軍,主持朝政,穩固社稷,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他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安邦定國,終成名臣。你看韓紅、馬旭等人,他們本可安享富貴,但他們選擇袍敝衣,選擇在節儉之中堅守,坐擁財富,卻絲毫不取,只想用自己掙來的錢貢獻社會。他們在勤儉中磨礪而出的信念和意志,更值得我們敬仰。

  同學們,勤儉節約,國之美行也。反侈倡儉則國力盛也。

  蔣勳曾說:“物質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與之抗衡的力量。”錢財並不隨生而來,亦不隨死而去,錢財的多寡不說明任何問題,生活奢豪與否也不能決定人的品性。但如果我少穿一件名牌,能助貧困的孩子走出大山;我的一些薄財能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的勤儉節約能換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亦願意珍惜粒粒辛苦。

  浮華轉瞬即凋零。與其追求價以千計、萬計的物品之上的虛聲,我願意多一份勤儉節約,為社會添一點和諧幸福。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家庭並不是非常富裕,因此從小我媽就教導我,窮人家的孩子應該要早當家,或者說這一類的大道理她說過很多,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也瞭解了其中的一部分。其實我們這一代的學生是比較幸福的,沒有經歷過上一代的艱苦歲月,因此說一句嬌生慣養也並不過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學會勤儉節約。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對於勤儉節約四個字的含義,相信我們的母親是最心有體會的,每個月的收入是有限的,但是每個月的支出稍微不注意就會入不敷出,或許我們還感覺不到這一點,因為父母寧願自己受苦也不會缺少對我們的花費。大家有沒有想過呢,我們吃的飯是農門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種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製衣廠的阿姨辛辛苦苦織造出來的,我們住的房子也是建築業的叔叔辛苦建造的,這些都說明了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為何我們不好好珍惜呢?只有勤儉節約才能夠從中體會到熱火和事物的產生都是不容易的,因此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行動起來。

  無論是一水多用還是低碳生活都是大家所瞭解的節約方式,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要學會勤儉節約呢?不論是我國還是世界,資源都是有限的,可是人卻是無限的,如果不勤儉節約反而竭澤而漁的話,那麼這些資源很快就會枯竭,如果我們享用光了這些資源,那麼我們的子孫後代又該何去何從呢?湖裡的魚只有那麼多,一次性吃光了就沒有了,山上的樹只有那麼多,一次性砍光了就沒有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勤儉節約。

  最重要的是不要將勤儉節約僅僅在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應該將這種做法實施下去,真正做到節約才能明白勤儉的含義。我媽雖然捨得給我和爸爸買衣物,但她從來不捨得給自己買東西,儘管她喜歡逛街,但是每次她都不會給自己買東西,這並不是小氣,而是她明白錢應該花在刀刃上,或者說應該要勤儉節約、開源節流,這樣才能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我想大家曾經都是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的吧,那就去做吧,將勤儉節約真正付諸於實踐。

  作為學生,我想我們的言行舉止更多的是起到引導與象徵作用,因此我們應該號召更多的人勤儉節約,將這種美德不斷在社會上傳承下去,呼籲更多的人勤儉節約,那麼在不斷的積少成多中,我們一定能夠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的。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儉節約歷來被當作是修身之要、持家之寶、興業之基、治國之道。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用以修身;朱子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做為家訓,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也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生生不息,興旺發達。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的,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鋪張浪費,則社會衰敗。正如李商隱所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部分同學節儉意識也有所降低,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在我們的學校裡也屢見不鮮,例如:寫過幾行字就扔掉的紙片,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裡人去燈不熄,食堂裡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校外小店用起錢來大手大腳,吃穿上面過度追求名牌。還有的同學每逢節假日、生日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凡能找到一個"理由",也總會大肆揮霍一番,花費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殊不知,如果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做作為支撐,那麼我們就難以自立自強。

  人人節約一點,集腋成裘,積沙成塔。節約一粒糧食,就是節約一片富饒的土地;節約一滴水,就是節約一畔清澈的湖澤;節約一度電,就是節約一座充盈的礦山;節約一張紙,就是節約一片美麗的森林。

  做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人,我們都應從思想上崇尚簡樸,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擔起一份責任,我們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推動社會前進一大步。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一些飯店、家庭、學校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種資源日益枯竭,節能減排迫在眉睫。

  所以,在一週的開始,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勤儉的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臨終的時候,他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按照這兩個字去做。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了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謹謹高懸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過日子卻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了。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也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空空如也。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同學們,我們中的大部分都在學校吃中午飯。大家要知道,其實我們吃的`米飯,你看上去沒有多少,但你細細的數過沒有,我們每天吃的米至少有幾千,幾萬粒。

  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那麼,在我們平時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養成勤儉的好習慣呢?

  我們不妨先從以下一些細節做起:

  1、上體育課、活動課前自覺關閉電器,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扇停”。

  2、放學後自覺檢查並關閉教室內的所有電器開關。

  3、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儘量不使用日光燈照明。

  4、提倡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用完水後,要及時擰緊水龍頭,杜絕長流水。

  “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希望同學們都能夠從自身做起,發揮勤儉之風,讓中華美德淵源流傳。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水是大地的血脈,它滋潤著崇山峻嶺,灌溉著良田;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養育著飛禽走獸,哺育著花草樹木;水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因為水環境的變化,導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盛衰變遷的例證舉不勝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也正是依存長江、黃河等母親河的支撐,而發展下來的。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都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實我們地球雖被稱之為“水球”,但其淡水儲量卻是少之又少!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將成為21世紀威脅世界和平影響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 所以在全球的水資源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節約用水便成為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尤其在中國,水資源的人均佔有量並不豐富,淡水資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地區分佈並不均勻,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非常之大,每年受旱農田

  32億畝,約有5000萬人和3000萬頭牲畜面臨水荒。再加上汙染,使水資源更加緊缺,所以人們更應該節約用水。如果大家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一張紙入手,把節約落到實處。如果這樣,對學校來說,那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對於我們這個 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只要大家都注意節約用水,水荒才會遠離我們,我們的生活才會安定、和諧;環境才會優美、舒適。同學們明白這個道理後,一定要自己身體力行才行!什麼叫愛國、愛校、愛家,不是天天喊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中。如在家中、在學校節約用水這就是愛國、愛校、愛家的具體表現

  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弘揚中華之美德,節約身邊之滴水。

  莫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2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光碟”行動,拒絕“剩”宴!——拒絕浪費,從我做起!

  我是“光碟”,我光榮!加入光碟行動,節約從我做起!

  拒絕“剩”宴,倡導“光碟”!

  吃光碟中餐不做“剩男剩女”!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碟一族你我同行!

  向浪費說不,向奢侈告別,讓我們一同前行,舞動出我們自己的“光碟style”!

  這上邊的幾個口號是“光碟行動的宣傳語”,他們共同講述了一個主題“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試想一下一個企業的正常運作離不開水,電,煤,紙,企業的生產成本是不能太多的浪費在這些上面。就在我們提前併網發電,供電量、利潤等指標節節攀升的時候,一份份煤炭漲價的傳真檔案雪片似的飛來!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給了我們當頭一擊。公司一個月需燃煤約2.8萬噸,而煤價上漲幅度已接近200元/噸,一個月影響淨利潤560萬元!一年呢?這是怎樣的一筆損失啊?

  有人問:“我能做什麼?”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

  就這麼簡單嗎?

  對,就這麼簡單!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便是這個道理,或許你認為你節約的一點並不算什麼,可是如果乘以13億呢?那將會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想起一句古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歐亞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為驕奢淫逸緻使古羅馬四分五裂。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的滿清“八旗兵”,短短几十年揮師入關,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但他們逐漸沉湎於輕歌曼舞、錦衣玉食之中,最終昏聵腐朽,喪權辱國。“八旗子弟”也成為紈絝和低能的代名詞。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節能降耗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

  節能降耗首先要從思想上引起重視。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

  節能降耗,要養成艱苦奮鬥的作風。在殘酷競爭的市場中,我們是創業者,奮鬥者,而不是享樂者,逍遙者,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艱苦奮鬥當成戰勝困難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節能降耗,要把技術作為突破點。創新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才是硬道理。每個人都來獻計獻策,圍繞生產和管理的薄弱環節,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創造。

  節能降耗,從我做起,就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協鑫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業務技能,向精細管理要效益。只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就一定會找到節能降耗的途徑。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裡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有一件事我記憶猶心。

  那是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爸爸要在家裡請客人,中午的時候,家裡來了許多客人,這下該我們忙活的時候到了。我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著現擺起他的茶藝來了。最忙活的就是媽媽了,不長時間,媽媽就為客人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他們都吃的津津有味,讚不絕口的誇媽媽手藝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幫媽媽收拾吃剩的飯菜。我把飯菜倒進了垃圾箱,媽媽看見了嚴肅地對我說:“幹嘛倒掉了,物價這麼貴,不要浪費糧食,況且我們吃的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的,因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那以後,我懂得了節約飯菜。透過這件事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關水籠頭,我連忙過去關水龍頭,並對奶奶說:“以後要節約用水。”還有一次,爸爸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可是電視機還開著,我就悄悄地關掉電視機。後來爸爸知道了這件事,誇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要多體諒父母的難處,多替家人著想,學會合理消費,雖然自己不當家,但也應該知道柴米油鹽貴,這也正是我們因該必須做的。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4

親愛的學生們,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窮人可以透過勤儉節約過上好日子。有錢人節儉,大人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可以養成好習慣。

  不浪費食物是勤儉節約的重要方面,每天都可以做到。

  “除草的日子到了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裡。誰知道中餐硬?”現在,我們的同學們,誰會想到種糧人吃飯時的艱辛?

  不浪費食物,天天做,天天做。看著我,你會知道,"我是如此。"

  胖,對嗎?“,是的。我應該減肥。想減肥,是不是每次都要吃一半,剩下的倒掉?不是。每次老師做飯,提醒老師少玩。在自己的鍋裡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每次都吃乾淨。這樣可以減肥,還可以節儉。

  同學們,我相信你們每一個人,吃飯絕對不是問題。一般來說,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是每個中國孩子,而是每個家庭。廣西電視臺在今年5月播出了這樣一個故事。14歲的男孩楊在父親6歲時去世,母親改嫁後成為孤兒。他只能用草和魚填飽肚子來滿足自己的渴望。

  事實上,我們節省的食物可以幫助許多無助的孩子。

  勤儉節約,絕不浪費糧食!

  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廣播稿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今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毛澤東所有衣服中竟沒有一件不打補丁的;敬愛的周總理的睡衣穿了幾十年,破了就補,補了又補,直到爛了,沒法再補,就把整個背部換掉也不肯買件新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臉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捨不得丟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便是為了替國家省下建設的資金!

  有的同學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現在人們富裕了,應該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有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據汕頭都市報的調查報告,汕頭市的小學生參加夏令營遊覽北京,有些人一天僅買飲料便花了50塊,而組織單位準備的涼茶卻無人問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鋪張浪費,將來會怎樣呢?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必須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艱苦奮鬥,爭做合格的小公民!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