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精選20篇)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講話稿,講話稿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為了讓您在寫講話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精選2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大家都知道,這個月是學雷鋒月,而想起雷鋒,大家總能聯想到他的助人為樂。其實,雷鋒叔叔也是個非常節儉的人。他有一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這是雷鋒的座右銘,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短暫的一生中,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勤儉節約,努力工作,不怕艱難困苦,嚴格要求自己,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曾影響了幾代人。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雷鋒的這種勤儉節約精神在我們的意識中逐漸淡薄了,生活上互相攀比,大手大腳,不珍惜環境,浪費資源等不良行為屢見不鮮。遠的不說,就說中午吃飯的時候,許多同學都只把葷菜吃了,卻毫無顧忌地將蔬菜倒入剩菜桶。有時大家都去上音樂課的時候,我們教室的日光燈卻始終亮著。我們身邊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不都是浪費嗎?

  節約是種美德、是種智慧;節約體現了高的品質、高的涵養;節約也是人人應盡的責任。因此我向大家倡議:節約資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節約用水,適量使用,減少水龍頭的跑冒滴漏;

  (2)節約用電,隨手關燈;科學用電,減少照明裝置電耗,及時切斷計算機等裝置電源;

  (3)節約糧食,合理飲食;適度消費,精打細算;

  (4)珍惜紙張,電子辦公;愛護圖書,迴圈使用;

  (5)資源再生,隨手環保;開展垃圾分類回收、廢物再利用活動,有效利用各種資源。

  我們的舉手之勞,將為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國家我們地球節約一點資源。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國旗下的講話的內容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節約是種美德、是種智慧、是種高尚的品德、是種良好的習慣,節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為了有限的自然資源不浪費,讓這些資源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讓我們世世代代無憂無慮的生存下去,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做好節約起步的每一件事。你與我雖是浪花中的一滴水,但無數滴水彙集在一起,便是浩瀚的江河。只要我們嚴格要求自己,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我們的校園就會更加美麗。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浪費現象比比皆是,長明燈,長流水,隨手丟棄的食品,一件學習用品等等,這些我們自認為小事的現象,時間久了便成了巨大的浪費。你知道嗎?我們校園中的水龍頭,家庭中的水龍頭,如果不擰緊,按一秒鐘流兩滴水,一天要流30升,夠一個人喝5天的。我們全中國有多少個水龍頭?如果不節約,每天浪費的水會匯成江河。我們學校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每天就等於扔掉30多個本子,一個月、一年呢?會浪費多少本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們記住這首詩,愛惜每一粒糧食。下面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學校的五年級,一天中午,一位班長在同學們吃完飯之餘統計的一下同學們剩下的飯粒,總共有584顆,這些糧食農民伯伯要花費多少汗水,才能得以收穫。同學們請你們算一下,我國14億人口每人節約一粒米,一億粒米50公斤重,共節約多少公斤米?節約下來的米可以讓多少人免於飢餓?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節約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做勤儉節約的宣傳者,帶頭人,讓勤儉節約的風尚在我校蔚然成風。

  總之,我呼籲大家: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美德。

  “勤儉自古為美譽,節約至今是佳稱”這一流傳至今的古聯說的便是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勤儉節約這種美德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意識中逐漸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正在同學間悄然形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訓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當某些同學大手大腳地隨便花錢時,有沒有想到現在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是否想過節約呢?雖然現在我們的國家逐漸富強了,我們的家庭富裕了,但我們卻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美德。

  1角錢=13億元!1張紙=1片森林!

  你相信嗎?也許你會皺著眉頭,不屑一顧:真是天方夜譚!這怎麼可能呢?

  當你看到那用作業本紙折成的飛機,還沒有寫一行字就扔掉的紙團;飯桌上一大盆沒吃完就倒掉的飯菜;滴著水卻無人理睬的水龍頭……你還會對這種浪費不屑一顧嗎?

  我們開始用我們的眼睛關注,用我們的小手計算,用我們可能還很稚嫩的聲音探討:每個人節約一度電,全中國就可省10多億度電,將有多少用於發電的煤和水可留給子孫後代用;每人節約一張紙,會有多少大樹在鐵鋸下逃生……是的,只要我們每個人節約一點點,給社會帶來的就是巨大的財富!

  我們要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塊橡皮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伴隨我們的一生!記住: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但行好事,勤儉節約》。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個人的涵養,是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因為富足,我們感受著生活美好;因為富足,我們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但我們無權過度使用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堅”。

  穿越記憶的長廊回望,朝代的興亡更軼不僅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更見證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古訓。漢文帝厲行節儉,儉樸勤政,最終開創著名的“文景之治”;唐玄宗沉溺酒色,“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致使國政混亂,激起安史之亂,最終葬送了一個盛唐。歷史反覆證實,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難以自立自強的。20xx年公益人士發起“光碟行動”,倡導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但是在我們校園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嘩嘩淌水的水龍頭、白天無人的教室裡依然在工作的電燈、只用正面後就丟掉的草稿紙、食堂飯桌上被丟掉的沒吃幾口的飯菜……這些都是浪費。每一次我們不以為然的浪費,都是對生態資源的不珍惜,也是對父母辛勤勞動的不尊重。遙想不堪重負的地球,近看父母忙碌的身影,我們怎能忍心如此揮霍?

  為了使“勤儉節約、方明用餐”成為我們的文明習慣,學校在食堂門口放置了剩飯菜、一次性餐具回收桶,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同學們自覺主動的走出食堂按要求倒放.希望同學們堅持下來,讓我們的就餐環境更潔淨,讓文明環保用餐成為校園裡一道靚麗的風景。

  同學們,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讓我們在日常行為中,厲行節儉,做一名有道德、有擔當、有素質的中學生,用實際行動使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我剛踏入小學的大門,老師就教我們背誦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勤儉節約!

  千百年來,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是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有同學會問:“勤儉節約,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而事實上,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室裡還亮著電燈;吃完飯,地上到處灑落著米粒;洗完手,衛生間水龍頭依然滴滴答答地響著,有時甚至還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關鍵是我們的腦中沒有節約的意識,更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同學們,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不經意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一人一小步,將會帶動社會發展一大步!只有我們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同學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校園、節約型家庭而努力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幾個字。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可以節約的地方。比如我們點菜時,要適量的點菜,吃不完的可以帶走。洗完臉的水,也可以去澆花。太陽很大時,可以關掉電燈等等一些小事情,就可以做到勤儉節約。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我們很小就背過一首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它告訴我們,每一粒米,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從小做好勤儉節約。作為一名小學生,勤儉節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一起勤儉節約,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然而,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人把勤儉節約的作風拋到腦後。在我們的身邊,浪費糧食、浪費水、浪費電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離開教室時忘記熄燈而浪費的一度電;離開水房時忘記關水龍頭而流走的一滴水;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一頓飯菜拿著父母的血汗錢,肆意買零食,浪費文具等等。 要知道,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難以繁榮昌盛;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人難以有所建樹。然而要改變這一切的一切,只需我們的舉手之勞,只需我們一點點的節約意識。聚沙成塔,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做到“以勤養志、以儉養德”,杜絕鋪張浪費,杜絕盲目攀比,做到身體力行,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讓我們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

  同學們,讓我們享受這份美德吧!讓我們牢記這份責任吧!為了自己、為了社會、更為了國家,讓節約永遠伴隨在我們的身邊,為節約型社會而共同努力!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勤儉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和動力,浪費則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的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了一份份憂苦憂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不奉行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的學校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存在著許多的浪費現象。現在,我們吃剩下的飯菜很多,廢紙簍裡的食品包裝袋五花八門,甚至有同學還把礦泉水裝在瓶子裡噴灑同學;上學時、放學後,有不少同學都圍聚在學校附近的小攤上買零食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老的詩,我們都會背誦,它告誡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才是。

  作為與時俱進的小學生,我們從小就生活在安定舒適的環境裡。但是,我們卻應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著對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勤儉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共同為創造節約型校園而努力。比如,出操、午休、室外課、大課間活動等時間裡,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掉投影儀;中午就餐不挑食,不剩飯等等。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食、每一件衣服做起,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做到“以勤養志、以儉養德”,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為把我們豐小校園打造為一個節約型校園而努力!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今天國旗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鋪張浪費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每天中、晚飯後,食堂裡幾隻裝剩菜剩飯的大桶裡堆積了許多米飯、剩菜;白天光線充足,總有幾間教室的燈還在那裡亮著;沒人使用,還聽見自來水嘩嘩地流著;剛吃完飯,就會有很多同學在學校的商店買零食吃?這種種不正常的現象都讓我們心驚和心痛。我們大家共同行動起來,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1、牢固樹立“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人人以勤儉節約 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

  2、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即:節約每一滴水,水龍頭用後關閉,發現水管水箱有滴、漏水現象,要及時報告;節約每一度電,做到隨手關燈,人走電器關;節約每一張紙,節約每一粒米,用餐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節約每一分錢,我們應該合理使用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每一分錢。

  3、各個中隊要積極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主題班會,創 造性地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如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演講比賽;引導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意識。

  各位老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 小事做起,真正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0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節儉。節儉是一種美德,它不僅是一個人優良素質的體現,更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我們的先輩在創造了燦爛文明的同時,也從歷史的變遷、世事的興衰認識到了節儉的必要性。從提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的管仲到告誡“節儉則昌,淫佚則亡”的墨子;從主張“強本而節用,則天下不能貧”的荀況到寫下“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李商隱;從《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不論在哪個朝代,節儉總是被看做持家立業的根本,定國安邦的保證,一種應該代代相傳的美德。

  節儉,有助於一個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也是一個人事業有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染上了奢侈、浪費的不良習性,對身邊的事物不懂得去珍惜,有的還浪費金錢盲目地追求名牌,過度的浪費。這些行為都是不利於我們成長的。我們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儉的人,過的是潔白樸素的生活,於人無求,於己無愧,不為物慾所羈絆,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很難想象,一個窮奢極欲、揮金如土的人會有崇高的理想和艱苦的創業精神。縱觀古今,凡是透過艱苦奮鬥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擁有勤儉節約這一美德。

  在建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尤其有責任繼承“節儉”這一美德,並將其發揚光大。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作為一箇中國人,每個人都要做到“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因為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

  要開學了,我和爸爸媽媽在家整理房間。我們三個人商量好了計劃,決定先整理其它房間,最後來整理最亂的兒童房。不出兩個小時,家裡就整理好了,就差我的房間了。我們向四面八方奔去,找來不一樣的打掃工具開始打掃。我負責整理床鋪,爸爸負責拖地板,媽媽負責收拾書桌、書架。我和爸爸負責的區域很快就完成了,可是媽媽那裡理出一大疊本子,我仔細一看,都是上學期老師發的週記本、預習本等等。媽媽問我這些本子要不要了,我說又沒有用就扔了吧。媽媽準備扔掉的時候,爸爸說別扔,這些本子後面有那麼多的空白頁,那些空白的可以寫作文草稿、列豎式等等。我和媽媽聽著蠻有道理,就把它們留下了。

  我們身邊有這麼多勤儉節約的人,我們要多去發現他們,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勤儉,我自豪”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 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裡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讚歎。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裡,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列舉。“勤勞”可以創造財富;“節儉”可以聚集財富。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說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勉,不斷髮展自己的事業,成了一位大實業家。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

  層樓房又小又暗,穿的衣服甚至還打了補丁,還給自己定了很低的伙食標準。他自己捨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09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7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約,才能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在“世界勤儉日”到來之時,我提議大家行動起來,透過自己帶動家人,還有身邊更多的人一起來響應現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此,我倡議節約一滴水;少開一盞燈;多走一步路;少用一張紙;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3

同學們:

  你們是否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華民族節儉的傳統美德已經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取得了輝煌成就。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美德。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發揚光大。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我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艱苦奮鬥的故事很多,在毛澤東主席故居,人們會看到毛澤東穿過的一件睡衣,上面共有135塊補丁,這件睡衣毛主席穿了近二十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曾說,毛澤東作為一個大國的主席,生活之節儉令人難以想象。新中國開國總理周恩來生活十分簡樸,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吃肉,不吃魚,不吃蛋,與全國人民共渡難關。毛澤東、周恩來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雖然身居高位卻能率先垂範,厲行節約,他們與人民同甘共苦的亮節高風為世人所景仰。

  時至今時今日,和先輩相比之下,我們有些同學的浪費令人歎服。喝水不喝白開水,只喝飲料:不好吃或吃不完的飯菜隨手倒了;作業本、書本隨便亂撕,紙張的浪費也數見不鮮;廁所用過水後不關水龍頭;教室裡大白天還開電燈等。這些浪費現象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

  建設節約型校園是全校師生的共同責任,需要動員全校的力量積極參與。要在全校樹立節約意識、建設節約文化、倡導節約文明,教育學生們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校園風尚。勤儉節約,需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請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分錢、節約一寸土。倡導使用迴圈用水、節能產品和再生材料,倡導儉樸的生活方式和適度消費。爭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示範者和實踐者。

  總而言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撐。弘揚這種精神,保持這種美德,是我們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個重要環節。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共進,用我們的智慧和行動去改變我們所能改變的一切;讓我們鼓起遠征的風帆,讓艱苦奮鬥的寶貴精神和勤儉節約的樸素作風代代相傳。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4

小朋友們:

  你們知道10月31日也就是本週六是什麼日子嗎?讓老師告訴你們吧,每年的10月31日,就是“世界勤儉日”。常言道:“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道德高尚的具體表現。回顧歷史,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雖然身居高位,卻一生過著儉樸生活,艱苦奮鬥,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我們的周恩來總理的常年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後每人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你這麼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小朋友們,周恩來總理尚且如此勤儉節約,珍惜糧食,反思自己,我們秀水校區的孩子們有明亮的教室,有食堂的阿姨每天為我們精心準備飯菜,還有餐後水果呢,相比之下。你們是如此幸福,可是,老師也想問問你們,每天的飯菜你都全部吃完了嗎?每天的水果你都認真品嚐了嗎?根據學校每月檢查的飯菜桶,還是有不少剩餘。甚至,有時還會出現滿滿的大半桶。俗話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再對照周恩來總理的故事,你們是不是也會對自己浪費糧食的行為有一點兒臉紅呢?當你準備把吃剩的飯菜倒掉的時候,當你隨意丟棄新鮮水果的時候,你應該想到世界上還有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甚至當你擰開水龍頭,任清水白白流掉的時候,應該想到世界正面臨水資源枯竭;當你大把花錢去購買零食、玩具等奢侈品的時候,你應該想到這些錢都是家長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經常這樣約束自己,我們就會逐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同學們,在世界勤儉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一定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更加珍惜糧食,不浪費飯菜水果,同時,老師還要在這裡發出倡議:“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喊出這個口號。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同學們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在國家富饒的今天,也不能鋪張浪費。可是,有許多同學卻對此置之不理。

  有多少同學趁著老師不注意將整盤飯菜倒入垃圾桶,有多少同學洗手後不會自覺關閉水龍頭,有多少同學非要使用一次性物品……這些都是浪費行為。怎樣做到不浪費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有自覺性,自覺做到吃多少、打多少,儘量做到不剩菜、不剩飯。

  其次,我們要有責任心,洗手之後,要關閉水龍頭,要養成責任心。

  最後,我們要做到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不僅要做到,還要保持。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勤儉”這個曾經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有的人認為節儉丟面子、失風度,把鋪張浪費當成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盲目攀比、擺闊、鬥富、……這些現象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相距甚遠,令人心痛。

  在校園內,我們有時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食堂中有同學們倒掉的剩飯、剩菜、水房裡又沒有關閉的水龍頭、教室裡有忘記關掉額的日光燈、垃圾桶裡有沒有吃完的水果等等。這些現象都是有悖於節約精神的,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錢財花了也許可以再掙,但資源用了卻不可再生。僅2010年我國一次性筷子平均每天的使用量就達900萬雙,相當於要砍掉1800棵生長了至少15年的大樹。請大家想一想,算一算,我們要種多少棵樹才能供得上這樣砍呢?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全國13億人一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元,這筆錢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最重要的是,勤儉省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今天,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節約每一度電。充分利用太陽光源進行自然光照,減少照明裝置耗能,用完後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空調、日光燈、電腦、飲水機、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

  2.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3.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4.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著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儘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紙質檔案資料,控制紙張消耗。

  5.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現代文明推崇勤儉,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 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共創節約型校園》。“節約”這個話題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清代朱柏廬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說的那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並縷,恆念物力維艱。”把節約當作一種美德,把節約看成一種品質,把節約當作一種習慣,把節約當成一種責任!可見“節約”與一個國家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為什麼建設節約型社會有如此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呢?大家都知道,我國土地遼闊,物產資源豐富,但是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佔有量僅排在世界第53位。為了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程序提供可靠的資源保證,建設節約型社會勢在必行!這不僅是黨和國家、政府的大事,也是全體公民應盡的義務,是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高度重視的大事。

  我們現在或許還沒有扭轉社會風氣的能力,但我們可以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讓節約成為校園的時尚,讓節約成為每個人的共識。

  為此,我向全體師生提出倡議:

  1.牢固樹立“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人人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

  2.每位學生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開展節約“八個一”活動:

  節約一元錢,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買;

  節約一張紙,作業紙用完一面可以反過來用背面;

  節約一滴水,洗完手,關緊水龍頭,水龍頭不用時流水主動關閉;

  節約一度電,離開教室要關燈;

  節約一粒米,每頓飯後,碗裡都不剩一粒米;

  節約一件衣,衣著整潔就是美;

  節約一本書,可以同學互相藉著看,不要每本書都去書店買;

  節約一小時,給自己做個時間表,有計劃地學習。

  這些僅是我們節約行動的一小部分,只是一些細節,只是一些小事,只是舉手之勞,就能為“建設節約型校園”出一份力,何樂而不為呢?老師們,同學們,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應該被廣泛傳承。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出我們的一份力!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有同學可能會說,這是“一窮二白”年代的產物,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講勤儉節約,也太落後了吧。不,我們還需要勤儉節約。

  後天是“手拉手,情繫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當我們正暢享於清雅悠靜的校園美景時,當我們快樂於輕鬆舒適的校園生活時,當我們愉悅於明亮整潔的學習環境時,還有很多與我們同齡的孩子因貧困而不能享受教育,他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地苦惱。

  再來看看我們身邊的這些浪費現象吧:有時候用完多媒體,不及時關閉,並非一兩次,而是長期這樣;教室裡,大白天經常也是燈火通明;飲水機在午休、晚休期間還亮著紅燈;走廊裡的燈,經常是二十四小時開著;自來水管忘關或關的不緊,大量的水便嘩啦啦地流著;洗衣服時,小小的衣服漂了無數遍,大盆大盆的水毫不猶豫地潑了出去。

  糧食的浪費更是觸目驚心。在學生食堂,我們總可以在餐桌上看到學生就餐後留下來的剩飯剩菜,有的饅頭僅僅只咬了一口,菜只吃了一半。在路上、垃圾池裡,經常可以看到學生隨手丟棄的整個饅頭、整隻油餅。

  這僅僅只是水、電、糧食的浪費,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慄!更何況還有紙張等其他一系列的浪費現象。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是對社會義務的擔當,更是個人修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勤儉節約能使人養成好習慣,好習慣將助你成功。據報道:一個人到大公司應聘,沒被錄用,走出公司門口時,看到一張紙,他撿了起來,正好被總經理看到,結果他被破格錄用。也許這有偶然性,但毫無疑問,這與他的好習慣分不開。好的習慣,說明了一個人的修養,好習慣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是一種態度,一種智慧。我們要把勤儉節約上升為一種精神境界,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在生活上量入為出,精打細算,不奢侈浪費。

  後天,是“手拉手情繫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減少一份汙染,儲存一份資源;讓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範者;讓我們積極參與到建設“節約型校園”的行動中來,讓“節能減排,從我做起”的理念在二中校園蔚然成風,為學校的和諧發展,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19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回顧身邊:在你我洗盤刷碗、刷牙洗臉、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在你我使用電燈、風扇,教室平臺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每一度電了嗎?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於泱泱大國該有多麼重要! 也許有人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那麼,在我們平時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養成勤儉的好習慣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一些細節做起:

  1、上體育課、活動課前自覺關閉電器,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扇停”。

  2、放學後自覺檢查並關閉教室內的所有電器開關。

  3、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儘量不使用日光燈照明。

  4、教室的平臺在不用的情況下要及時關閉,使用的時候再開啟。

  5、提倡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用完水後,要及時擰緊水龍頭,杜絕長流水。

  6、在食堂就餐時,要杜絕剩飯剩菜,珍惜並節約每一粒糧食。

  7、愛護學校公物,善待公共財產。愛護桌椅、門窗、玻璃,不損壞公物,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不亂扔垃圾。

  親愛的同學們,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節約一分錢,文明邁大步,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講話稿2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提倡勤儉節約,拒絕鋪張浪費》。大家一定記得,唐代詩人李紳曾經說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一定記得《朱子家訓》中提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名言警句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二十一世紀,這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年代,中國現在的國情是什麼?人口眾多、資源匱乏、環境承載力已接近極限。這,就是中國的現實;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可是,在我們的校園裡,卻有著這樣的現象:朗朗白日,教室裡還能看見不少亮著的燈;下課時,衛生間的水龍頭滴滴嗒嗒地淌著水;午餐吃過後,餐盤裡卻剩下大量的飯菜,甚至有的學生把餐盤和勺子隨便一扔;放學後,教室裡的班班通電腦仍在開著,教室裡的飲水機仍然在日夜工作著節約,實際行動比任何好話都實在得多。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節約行動。“眾人拾柴火焰高,三人成眾,雙木成林。”只有集中大家的力量,並持之以恆,才能真正營造一個節約型校園。

  毛澤東同志就是一位勤儉節約的人。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睡硬床板,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和水果。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就留下大家吃午飯,餐桌上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碟鹹菜,主食是幾張燒餅。他用一生證明:人應該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節約其實很簡單,就好比吃飯喝水那般。用過的草稿紙,飲料喝完的易拉罐,還有廢舊的衣服,都可以做成精美的手工藝品;旋轉的風扇,亮如白晝的懸燈,滴滴答答的水龍頭,隨手一關、一扭,便能節省部分資源······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於耕種,如何能有收成?可揮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只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可見若想獲得,就一定離不開“勤”與“儉”。世界上不缺少節約的口號,只缺少一顆顆踐行節約的心。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成為一個“提倡勤儉節約拒絕鋪張浪費”的好學生。時刻問問自己,今天,我節約了嗎?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