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家風演講稿(精選20篇)

勤儉家風演講稿

  我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但每個人都恪守勤儉節約的家風。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勤儉家風演講稿(精選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勤儉家風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處事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當中的風氣。 家風是祖輩對子孫後代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教誨; 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 每個家庭都會有家風,那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我問爸爸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爸爸沒有直接告訴我,而是給我講了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在爸爸還像我這麼大的時候,有一次吃飯剩下一口饅頭不想吃了。結果被爺爺罰跪了一天,還要跪著背《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爸爸說他也不知道跪了多久背了多少遍。在這一遍一遍的背誦中,他卻不再抱怨爺爺了;而是慢慢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也體會到勤儉節約的家風。

  說到這裡,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頭。這首詩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了,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並做到呢?我們在學校吃午飯的時候, 有的小朋友遇到不喜歡吃的菜就一口不碰,有的添很多飯又吃不了就白白倒掉。餐車裡每次都是滿滿的剩飯,我看見真的很心痛。這每一粒糧食,每一口飯菜都包含了很多人的辛勤勞動。農民辛苦耕種,給我們提供了糧食和蔬菜;食堂的叔叔阿姨把它們變成我們每天美味的飯菜;老師再分到我們餐盤裡。浪費糧食就是浪費這所有人的辛勤汗水和付出。我對爸爸說:“我知道了,我會從我做起節約糧食。因為我們的家風就是勤儉節約!”

  我又問爺爺為什麼我們的家風是勤儉節約?爺爺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善良,樸實和堅韌的民族氣質。所以我們家一直以來就以勤儉節約為家風。

  最後我問媽媽勤儉節約到底是什麼?媽媽說:“勤儉節約就是工作勤勞生活節儉,只有勤勞工作的人才能體會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勤儉節約不是貧窮,是對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不是小氣,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我的家風。

  勤儉家風演講稿2

親愛的XX:

  大家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勤儉節約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它是我們世代傳承的傳家寶,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傳承發揚的優良品質。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不能讓勤儉節約與我們的孩子們漸行漸遠。

  作為家長,我們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在我家衛生間裡我放了個大水桶,每個人的洗臉水、洗澡水都倒在這個水桶裡,我們用收集起來的水衝馬桶、拖地。孩子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把用過的水倒進桶裡進行廢物利用,從不浪費一滴水,做到勤儉節約,低碳生活。有時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家裡的冰箱出現異味時,以往我會去超市買專用的除臭劑,不僅花銷大,而且失效後又會變成垃圾。而現在,我會跟孩子一起把剝下來的橘子、柚子皮洗淨擦乾,放入冰箱內,幾天後,開啟冰箱,清香撲鼻,異味全無,這可是天然的環保型清新劑,和去超市裡買專用的除臭劑比起來既實惠又環保。現在我家的孩子儼然成了環保小大人,每次吃水果的時候都會急著先把能用的水果皮剝下來收集好,用作除臭劑。

  我會繼續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也希望他可以把這種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勤儉家風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受祖輩和父母的言傳身教,勤儉節約的家風滲透到我的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上班節約用紙、用電。全家節約糧食,節約用水,從不亂花錢,日子過得年年有餘。

  記得在兒時,奶奶經常在給我梳小辮的時候講“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句話,當時小,不能完全理解是啥意思。只記得奶奶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打掃院落,給我們做早飯,疊被、收拾屋子,要好一整子忙碌,那時想來可能奶奶就是那種沒有文化的農村老太,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相夫教子就是她們的生活。

  直到今年春節回家,大年初一,母親又非常認真地講起了“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在我家的由來。母親是四川人,我的奶奶是河南人,母親嫁進家門奶奶就對她和父親經常說這話,意思就是早上時間是最寶貴的,不能貪睡,早上起得早了,什麼事情都有條不紊的幹完了,晚了慌慌張張就啥事也幹不好。聽了母親大年初一又提起已故30年奶奶的話,讓我又想起了奶奶和父親經常說起的老話,“大年初一早起,勤快一年”、“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勤勞土生金、節儉五穀登”、“晴帶雨傘、飽帶乾糧”,這些聽來是順口溜的話語其中蘊藏的深刻道理卻能讓我們受用一生。

  從我記事起,我的父母親就非常的勤儉節約,母親每天晚上在燈下給一家人做鞋子、織毛衣、毛褲,從奶奶那裡學會了做棉褲、棉衣,衣服褲子穿爛了洗乾淨補一補繼續穿,她還經常教導我們,衣服只要穿得乾淨整潔就是最美的。這樣家裡一年可以省下許多穿衣的費用。

  父親是受奶奶的言傳身教,從不浪費一粒糧食。記得小的時候,我家是面多米少,我們都愛吃米飯,每次吃麵條等其它麵食我總要剩飯,父親就把我們吃剩下的飯也都吃了,家裡的剩飯菜父親總是捨不得浪費,也是熱一熱自己吃,留給我們吃新鮮的,母親有時也勸他,倒給自家的雞吃得了,父親總是非常固執地自己吃,他總說浪費糧食就是犯罪,我們為此都不以為然。他還有屯糧的習慣,家裡隨時保持有2袋以上的麵粉、大米,佔地方不說,有時來不及吃還會生蟲,就這樣固執地保留著他的屯糧習慣,這就是父親認為的“飽帶乾糧”,因為他是遇到過饑荒年代的,有錢也買不上糧食,受盡了饑荒的折磨。我就是從小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現在生活富裕了,但我的父母依然過著勤勞簡樸的生活。我現在特別能夠理解父輩、祖輩們日子是怎麼過得,我們的生活又該是怎樣,還是那句老話,老理不認不行,還得輩輩往下傳。

  勤儉家風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社會大發展的大浪已經迅猛地將許多民風民俗排入大海深處,但這也是表面上的消失而已,而它們卻早已植根於我們的心中,一言一行都在實施這些。在過去,許多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家訓來維持家庭的一切。如今,家訓已經銷聲匿跡,但其所蘊含的家風卻早已深深刻在我們的心中,同時,我們也在踐行這影響深刻的家風。

  我的家庭,很普通,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家庭,其中也蘊含著影響我生活的家風。簡單的說,我的家風有三點,即勤儉節約,堅強面對困難,有寬容之心。而這些家風,還得從我爺爺身上說起:那時我很小,爺爺的話便如同聖旨一般不敢違抗,爺爺也是家中最有威望的人。在飯桌上,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午飯,但就是小小的兩件事,他教會了我勤儉節約。我因不小心將碗中的米飯掉到了地上,他那嚴厲的目光便迅速地看向我,頓時,心中波濤洶湧,臉瞬間嚴肅起來,微微地向下低去,他的臉上毫無表情,突然嚴厲地說;‘把地上的飯粒撿起來。’我便聽從旨令。屋外陽光高照,白雲無憂無慮地飄在其中,悠然自得。想起還有小夥伴在召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吃幾口,放下碗筷便飛向門外,身後又是那熟悉而嚴厲的聲音;‘往哪兒去,回來。把碗裡的飯吃乾淨。’只因碗裡剩了一小撮飯,又被狠狠批評了一番。從此以後,我的`碗總是很乾淨,地上也很少再掉飯粒。因為他告訴我應該學會勤儉節約。

  直到現在,我也很少去浪費東西,在生活中,也學會去節儉,不僅如此,他還從他的人生中給我講了不少道理。他曾說過;‘如果現在我還能有力氣走,我一定要帶你走一遍我當初上學的路途。’當時他在大河讀書,而從我的老家三胡走去,聽他說要走上一天,而且身上還要帶上自己的衣物,糧食等,那時沒有布鞋,只有用稻草製成的草鞋,他每次需要帶上兩雙,因為長途跋涉會使鞋磨損嚴重變形,所以要穿上另外一雙繼續趕路。就這樣年復一年,他才得以在堅強中成就自我,正是他經常說起以前的事,我才懂得他的堅強,才知道堅強面對困難。

  現在,他已經70多歲,卻仍很堅強。我想這種精神已經融於他的心,顯現於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寬容,更是他一生中的行為。曾經還是農村公社化時,農村當時是按公來記錄,最後分發糧食。每個隊上都有一個大隊長,不免出現以公謀私的現象,甚至針對他。他們狼狽為奸,處處針對他,而且惡毒的整他,他只是接受,忍耐,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的惡行。故意少算工分,排擠他,最後他不得他出村去城裡闖蕩。他和我說這些時,臉上絲毫沒有憤怒,他很平靜,輕輕地訴說著他的過去。他說;‘沒有必要記住這些,相反,正是他們的排擠,我的人生才發生了變化,至少我們不該去懷有恨意。’

  這就是我的家庭裡的大家長,我的家風也都是從他身上傳播。是他,讓我學會珍惜每一粒飯粒;是他,教會我堅強面對任何困難;也是他,讓我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家風如同一條隱形的紐帶,將整個家庭都緊緊聯絡在一起。我的學習,我的生活都被這無形的家風薰陶,更重要的是已將它融化於心,顯現於行。

  勤儉家風演講稿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崇尚節儉是一種美德》。

  同學們,節儉是一種美德,它不僅是一個人優良素質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諸葛亮在《戒子篇》中曾經有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名言。唐代詩人李商隱在詩中寫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不論在哪個朝代,節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定國安邦的保證.

  節儉,有助於一個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某些角落時,我們的心陣陣作痛: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長明;飲水機旁,純淨水洗茶杯,洗漱間裡的水龍頭總有人忘了關或關不緊,食堂裡,多少同學將菜餚和米飯就這麼瀟灑地扔進桶裡,教室裡,多少可以再利用的紙張就這麼戀戀不捨的退出歷史舞臺……種種不道德的行為,讓我們觸目驚心,它與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大相徑庭。同學們,選擇節儉,不僅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追求了一種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未來,走向成功的道路。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了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自己,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吧…也許我們個人的力量還顯稚嫩,但是,只要我們團結起來,時時不忘“節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節約的風尚,一定會在校園裡蔚然成風

  勤儉家風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人也會越來越講究,包括我們中學生。許多中學生因為羨慕別人的穿著與父母的寵慣而向家長要求讓自己穿時髦的衣服,甚至還喜新厭舊,不斷增加父母的負擔,而且還時常和同學攀比。不僅穿著如此,也包括手機、耳機等現代化物品。我們應該體諒父母,要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

  平時也有許多同學在商店裡經常購買大量的零食吃,吃不完的還隨手亂拋,可能一個月要浪費父母大量的血汗錢。我們應該學會節約,珍惜身邊的一切,不要無度浪費。

  我們不僅不能奢侈浪費,也要學會勤奮努力,要知道財富是勤奮得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父母給我們的一切,也要理解與體諒父母掙錢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勤奮學習,認真地完成每項任務。對時間、金錢以及我們身邊的每一樣東西都要節儉。

  我們中學生如果做到了勤儉節約,就會懂得在生活中珍惜當下,為將來的夢想而努力奮鬥。如果我們知道珍惜,就會關愛別人,就會成為一名美德少年,所以我們要反對奢侈浪費,提倡勤儉節約,並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勤儉家風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聽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這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有的同學會說,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此刻人們富裕了,就應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有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據xx都市報的調查報告,xx市的學生參加夏令營遊覽北京,有些人一天僅買飲料便花了50塊,而組織單位準備的涼茶卻無人問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鋪張浪費,將來會怎樣呢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務必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這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艱苦奮鬥,爭做合格的小公民!

  謝謝大家!

  勤儉家風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家,奶奶就是的榜樣,因為她非常勤儉節約。

  奶奶是一位勤儉節約的人,留著一頭黑亮亮的短髮,穿的衣服總是很樸素。奶奶平常很節約。記得有一次,我的飯沒有吃完,剩了一點兒,奶奶心平氣和地對我說:“不能浪費糧食,要珍惜糧食,你看,人們收穫的糧食多不容易啊,你怎麼能隨便浪費農民的勞動成果呢?”說完,奶奶還給我講了憫農的故事,我聽後慚愧地低下了頭。最終,我還是把飯吃得乾乾淨淨。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洗手時,把水管開開,讓水一直流著,浪費了好多水。奶奶看見了,便說:“別浪費那麼多水,水是生命之源,要節約每一滴水,你們沒學過要節約用水嗎?”奶奶狠狠的批評我。我心裡暗暗地想:以後一定要記著奶奶的話,節約每一滴水。

  奶奶的勤儉節約使我好羨慕她。

  我要永遠向她學習。

  勤儉家風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節儉的嚴英到劉衝,從一代偉人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給我們留下了艱苦奮鬥的寶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事蹟更加輝煌,他們獻身於艱苦樸素。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繼續生存、繁衍和繁榮。勤儉建國仍然是我國的立國方針。正是這一政策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能夠治癒幾十年戰爭的創傷,擺脫貧窮和白帽子,站在世界各國的前列。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不斷改善,但還沒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相當一部分地區相對貧困落後。在城市,仍然有許多下崗工人依靠社會救濟生活,在農村,許多兒童因為負擔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仍然有許多人急於解決溫飽問題。當我們的國家還沒有富到比富人還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是不能喪失的。

  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出現了比別人富裕的不良現象,否定勤儉節約的美德是一個過時的概念,產生了以鋪張浪費為榮、以艱苦樸素為恥的謬論。浪費在我們學校也很常見,比如水龍頭裡的長流水,教室和辦公室裡的燈,沒吃過沒吃過的可重複使用的書包、文具、水果、零食和牛奶,還有食堂每頓飯裡傾倒的剩菜剩飯。勤儉節約真的是一個過時的概念,應該拋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勤儉節約是勤儉結合的基礎。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加在一起,勞動者創造的果實就會越來越累,社會就會發展進步。反而是社會衰落,文明倒退。看以前的國家和家,勤奮導致失敗,奢侈導致失敗。有多少人生活在貧困中,茁壯成長,努力工作,最終成就了偉業,又有多少人在富裕的時候過著奢侈放蕩的生活,摧毀了幾千戶人家的財富和百年基業。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即使國家足夠發達,我們的生活也是真正富裕的,勤儉節約的美德是不能喪失的。

  在當今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勤儉節約的意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勤儉節約,更多的體現在一種高尚的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一種奮發向上、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勤儉節約的美德是不能喪失的。讓我們共同努力,永遠不要讓有限的水電資源像我們有限的時間那樣匆匆流逝,永遠無法挽回!

  謝謝大家!

  勤儉家風演講稿10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文明用餐”。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促進世界各國關心糧食問題於1981年正式規定的。

  而我們中國,為解決目前糧食浪費嚴重的問題,也發出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特別是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所在的這一個星期時間裡都是全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

  可能有的同學對於“節約糧食”不以為然,有的同學心存困惑:我們家從來不缺糧食呀?爸爸媽媽也從來沒讓我餓過肚子呢?那為什麼愛惜每一粒糧食這麼重要呢?

  相信我們大家都透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瞭解到農民耕種的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同學們有所不知,其實要把地裡的禾苗加工成我們每天碗裡香噴噴的米飯,可遠遠不光是農民們在田地裡頭頂烈日、拋灑汗水地勞作呀!告訴你們吧!糧食從播種、收割到加工成成品糧,這其中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得需要有多少農民和工人為此付出心血呀!正因為如此,每一粒糧食我們都必須要珍惜。

  退一步說,雖然同學們每天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食物吃。據聯合國最新統計,目前全球長期捱餓的人口達到了9億2500萬之多。而在我們中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又怎能談得上讀書、上學呢?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吃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說,我們的同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更要注重合理的的營養吸收。那就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另外諼拿骶筒蛻銜頤且做到以下几几點

  1、安靜包括進餐廳就餐過程不說笑,餐具輕擺放,吃好後安靜離開。

  2、有秩序排隊進餐廳

  3、衛生保持桌面整潔。不把食品帶出食堂。

  最後,希望我們全體同學能共同努力做到“節約糧食拿骶筒”。

  勤儉家風演講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今天你節約了嗎?》。

  我們從小就學過這樣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教育我們,一粒糧食來之不易,要節約每一粒糧食。 其實,生活、學習中需要節約的何止是一粒糧食?一分錢,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段牙膏,一截鉛筆……等等,都是我們節約的內容。

  我們要養成節儉意識。當你準備把吃剩的飯菜倒掉的時候,你應該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當你擰開水龍頭,任清水白白流掉的時候,應該想到世界正面臨水資源枯竭;當你大把花錢去購買零食、玩具等奢侈品的時候,你應該想到這些錢都是家長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現在不少同學手中都有零花錢,這錢裡飽含著家長的辛勤勞作,我們要體驗家長工作的辛苦,學會正確消費,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我們要學會科學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用錢,將其中的一部分用於購買必要的學習、生活用品和有益的課外書籍,將剩餘的部分積攢起來,積少成多,為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儲備資金……經常這樣約束自己,我們就會逐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同學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節約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學會生活,厲行節約,我們少先隊員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為做一個節約型的好學生努力吧!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勤儉家風演講稿12

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永恆的話題。

  在座的各位一定從小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們就知道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於中華民族的進步史中。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即使在今天,人們越來越講究吃穿,講究檔次,國家也鼓勵消費。但我要說的是鼓勵消費,更要嚴禁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別忘了“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更別忘了“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至今仍然是我們應當樹立的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使命。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不得不勤儉節約。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反覆證明了這個道理: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的學校裡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裡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膠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裡,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為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週定為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

  勤儉家風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兄弟姐妹多,全家8口人僅靠父親一人在外上班維持生活。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6人有衣穿、有飯吃,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多少個夜晚,一覺醒來,我們還看到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兒。那時候,雖然家裡很窮,但母親過日子會盤算,把我們6個孩子拾掇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經常引來街坊鄰居們羨慕的目光。母親沒有什麼文化,用她獨有的方式,像“吃飯時掉飯粒,臉上會長麻子;碗裡剩飯到老了沒飯吃”等觀點教育我們要節約不浪費。生活中母親可以容忍我們的倔脾氣,但絕不容忍我們浪費。

  現如今,我們兄弟姐妹6個,一直傳承著母親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哥哥和弟弟現在還騎著憑票購買的28加重飛鴿腳踏車上下班,我們姐妹4人至今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繼承了母親勤儉持家的品格。在家注意節水節電,為了約束女兒網上游戲聊天,將上網費改為按時計算,超出部分由女兒自行支付,座機改為停機保號。同時還利用有限空間,將垃圾進行分類,然後變廢為寶並進行推廣。如將茶葉渣晾乾裝枕頭可改善睡眠,中藥殘渣曬乾摻上土養花,飲料桶洗淨控幹用來裝米和小雜糧,丈夫和女兒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主動參與其中。特別是我利用休息時間將家裡的舊毛衣拆成毛線,洗淨晾乾捐出來,和康大姐志願者服務隊的隊員們一起做坐墊、織手套,然後送給敬老院的老人及溫馨家園的殘疾朋友們。

  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在當前大力倡導節儉養德新風尚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生活小事做起,讓節儉養德的家風理念傳承下去。

  勤儉家風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但每個人都恪守勤儉節約的家風,爺爺奶奶就是我們家的“節儉標兵”。平時,吃完飯總會剩下一些飯菜,爺爺奶奶就會把那些飯菜留下來,下次再吃。而且,每次我吃完飯,他們會叫我把碗裡星星點點的米粒吃下去。一次,我問奶奶:“奶奶,你為什麼要把那些飯菜留到下次吃呢?涼了也不好吃了。”奶奶笑著說:“涼了,熱一下就行了,這些飯菜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來的,我們不能浪費。”

  爸爸也傳承了爺爺奶奶的好習慣。一次,爸爸工作回來時我們發現他的褲子被刮破了,變髒了。媽媽說:“重新買一件吧!”爸爸說:“不用了,只要把那些剪掉就可以了,而且還涼快。”說完,我和媽媽都笑了,覺得這個辦法還挺不錯的呢!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薰陶感染著我,讓我也漸漸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次看完電視,我都會把電源關掉。一看見水龍頭沒關,我就會上前擰緊它,並勸告小夥伴們:“如果不節約用水,我們的眼淚將是最後一滴水。”在學校裡,我變成了同學們眼中的“勤儉小標兵”,我也很喜歡這個稱號!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慢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並把它發揚光大。

  勤儉家風演講稿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建國初期的勤儉歌如今也只能在爺爺的口中聽到了,並且多年來始終身體力行地告訴周圍親朋好友們,什麼是勤儉。

  我爺爺今年已經73歲了,他瘦瘦的,如竹竿那般纖瘦,但是你可別小瞧這“竹子”,風吹不倒,他老人家精神矍鑠著呢。前兩年的暑假,我都有回爺爺家小住一段時間。爺爺總是有很多奇怪的行為,比如他在廚房淘米做飯的時候,有些米掉在水池裡了,他會細心地把它們一粒一粒的撿起來,洗乾淨放回去。我問爺爺為什麼撿那些米,爺爺卻對我笑了笑,問我懂不懂得背古詩?然後他念了第一句:“鋤禾日當午……”我當然會接下去唸:“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說:“這就對了,每粒大米都來之不易,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它們呢?”對呀,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竟忘記“儉”了。接著,我又發現爺爺把洗菜的水倒進一個桶裡,放在衛生間,他要做什麼呢?爺爺說:“洗菜的水還可以拿來沖廁所啊,這樣就不浪費了。”我還發現爺爺只要沒人看電視了就會把電源拔掉,房間沒人就把燈都關了……

  爺爺家的東西都很舊,無論是傢俱還是電器。陽臺還收了一堆沒用的東西。連他家的掃把,拖把,還有衣架都是爺爺自己做的,我問爸爸:“爺爺是不是很窮啊?”爸爸笑著說:“也許以前是,但是現在不會啊,爺爺的退休工資可多了。”“那為什麼爺爺的電視都那麼舊了也不換?洗衣機也是壞的?”“因為那些都還可以用啊,爺爺一輩子都節約習慣了,他能把我們三兄弟拉扯大,就是因為勤儉節約啊!”爸爸對我說到。然而,我聽說爺爺知道老家的一個親戚生病了,沒錢治療,卻直接拿了一萬塊錢給他,我才懂得爺爺不是窮,爺爺真的是一個勤儉節約又善良的老人家啊!我對他心生敬佩。

  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爸爸為什麼每次吃飯都把碗裡的飯吃光光的,我以為他很餓,自從從爺爺家回來後,我懂得了吃飯要光碟,不亂花錢,而且我還開始教媽媽,淘米不要浪費,洗菜的水可以拿來沖廁所,電視電腦用完了,要及時關閉電源……媽媽誇我長大了,懂得了勤儉節約,我好開心!以後我還會教妹妹,讓她也學會勤儉節約!

  爺爺用行動告訴我“勤儉”的家風,並且影響著我們家一代又一代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我們也不能丟了傳統家風,就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說:“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才是新時代青少年該有的生活態度。

  勤儉家風演講稿1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家是一個很傳統的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流傳下來,但是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們家恪守的家風。

  爺爺常常把“家有千頭牛,不點雙燈頭。”這句話掛在嘴邊,教育我和爸爸“可吃不可糟”,爺爺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每次,前一天的剩飯剩菜,爺爺都捨不得扔。總是留著第二天早上做成雜燴當早飯吃。

  我好奇地問:“好吃嗎?”

  爺爺笑呵呵地說:“當然不好吃。”

  “那你為什麼要吃呢?”

  爺爺拍拍我的頭:“不能浪費糧食,你沒有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不知道糧食的珍貴。”

  還有一次,爸爸在飯店請爺爺奶奶吃飯,結束時,爺爺發現米飯還剩很多,就要求一起打包帶走。爸爸覺得已經打包剩菜了,那一點剩米飯就算了吧,爺爺固執地說:“帶回去我們還可以繼續吃的,如果不帶走的話就會被倒掉,太浪費了。”最終爸爸被爺爺說得啞口無言,心服口服,打包帶回了米飯。

  爸爸也繼承了爺爺勤儉節約的習慣,平時總是教育我,吃自助餐時,要少拿多取,不要一次裝太多食物,免得吃不掉浪費;使用草稿紙的時候,邊邊角角都要利用上,寫滿了才可以扔掉;多用手絹、毛巾,少用面巾紙等一次性的衛生用品……

  爺爺和爸爸的言傳身教,也讓我傳承下來。記得小時候一次吃完飯,我一推碗就準備離開,誰知道爺爺嚴厲地叫住了我,並把奶奶、爸爸、媽媽和他的碗拿給我看。我的臉刷的一下紅了起來,只見我的碗裡還殘留著不少米粒和菜,而他們的碗裡吃得乾乾淨淨的,沒有一點殘留。爺爺語重心長地教育我要珍惜糧食,想一想《憫農》,剩飯不僅是對奶奶做飯的不尊重,更是對農民勞動的不尊重,從此以後我每次吃飯都不會在碗裡留下食物了。平時我也會注意節約用電用水,外出吃飯剩餘時也主動要求打包帶走……

  勤儉節約不是吝嗇,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良好的品質。作為新時代的主人翁,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勤儉節約的家風家訓!

  勤儉家風演講稿1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雖然我們家並不是名人家庭,但我們也有家風家訓:勤儉節約。

  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做人要勤儉節約,有些東西沒壞就再用用,壞了可以修就修,不可以浪費,要知道浪費是可恥的。

  我之前一直沒放把勤儉節約放在心上,直到發生了那一件事:有一次我們在吃飯,我不小心把碗掉了下去,幸好我眼疾手快沒讓碗摔著,可是米飯撒了一地,但是他們並沒有罵我,只是和我說:“你這飯撒在地上,不僅髒了地板,還浪費了米,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浪費,這將是一筆多麼巨大的財產啊!你知道嗎?如果中國十四億人這樣浪費,可以讓我們吃幾年啊!”聽到這些,我的心彷彿被刀割,落下了慚愧的淚水,小聲的說:“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經過了這次教訓,我把“勤儉節約”牢記在心,從此不浪費一滴水,一粒米,不把錢亂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發現街上有許多殘疾人在乞討,可憐極了,可是當他們乞討幾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時,年輕人十分嫌棄的看了他們一眼,把手中的饅頭,包子……砸向他們,然後在食物上踩了幾腳,吐了幾口唾沫後哈哈哈地笑著走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憤怒極了,他們憑什麼笑他們,他們也是有自尊的啊!

  勤儉節約本乃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本就是每個中國人該做到的,如果人人都勤儉節約,世上便不會有這麼多的貧困人民了,所以我希望人人都可以勤儉節約!

  勤儉家風演講稿1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是我們家的家風。我出生在農村的一個普通的家庭裡,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們要養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的好家風。

  記得小時候吃飯時,我的嘴總像破了洞似的,邊吃邊漏。桌上、地上到處都是我掉的白花花的米粒。媽媽看到後,撫摸我的頭,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憫農》這首詩你還記得不?”我羞愧的看著媽媽點了點頭,心裡懊悔極了。媽媽頓了頓,接著說:“詩的意思是說:每顆每粒的大米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我們不能隨意浪費糧食,要珍惜勞動成果。雖然我們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可不能丟。”頓時,我的臉變得通紅,覺得十分慚愧,媽媽的話令我感觸很深。後來在媽媽言傳身教和時時的鞭策下,我逐漸養成了一種勤儉節約的習慣。

  現在的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了。吃飯時,我會根據自己的飯量,吃多少盛多少,即使不小心掉米粒了,也會習慣地撿起來;學習時,一塊橡皮,一支筆,一個作業本,哪怕只用到只剩下一點點了,我也要堅持用完了才換新的;睡覺時,我絕不再浪費多一度電,不需要用燈的時候我絕不會讓燈一直亮著記得有一次,表妹來我們家做客,她洗完手忘了關水籠頭,水龍頭的水不絕地流著。我看到後,連忙跑過去關好,並告誡她說:“表妹,水是生命之源,請珍惜每一滴水,洗完手後,一定要把水籠頭關上,擰好。”還有一次,學校放學後,生活委員忘了把教室的燈和風扇關了,我發現後趕緊跑回去把它關好,因為我知道節約用電,人人有責!

  勤儉節約這就是我家的好家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優良傳統。我會一直傳承下去,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只有自己做好勤儉節約,身邊的人也會受影響,變得勤儉節約起來,一個傳一個,一個影響著一個。我們社會就會慢慢地會形成一種勤儉節約的風氣,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才會發揚光大,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富強!

  勤儉家風演講稿1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爸爸媽媽都來自農村。他們都是七十年代出生的,那個時代幾乎大家的生活條件都不好,他們經歷過艱苦的生活。因為這樣,他們總是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我們家崇尚“光碟”政策,反對鋪張浪費。爸爸媽媽都會把飯菜做得剛剛好,一般都不會剩很多。如果有一點剩的,會在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留到下一餐吃。不過,剩菜剩飯爸爸媽媽吃得最多,他們都把好吃的、新鮮的留給我們。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在生活中,她就是把物品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並給它安個好聽的名字——價值最大化。舉個例子,我們長大了,衣服穿不了了,就會送給有需要的弟弟妹妹們。衣服穿舊了,就在家裡穿著當睡衣;衣服穿爛了,還能當做抹布用,發揮它最後的價值。媽媽還說人也要發揮它最大的價值。我牢牢地記住了這些話。

  爸爸媽媽還經常對我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此,我明白一個道理:爸爸媽媽擁有的財富不屬於自己的,只有用自己雙手創造的財富才屬於自己。我要像爸爸媽媽一樣既能上班掙錢,又能做好家務,還能耕田種地。我會謹記爸爸媽媽的教誨,要自己勞動,不能依賴別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深深地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影響,會像他們一樣勤儉節約,務實能幹,將來還要告誡我的子女,將勤儉節約的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勤儉家風演講稿2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蔡紅兵。我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是美德。在古代和現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把努力和簡單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將10月31日定為勤奮日,提醒人們在新世紀要堅持艱苦樸素的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大到整個人類,想要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勤儉節約。古人云:看前賢,看家,勤則衰,奢則衰。歷史一再證明了這個真理: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勤儉節約那麼重要,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一轉頭就把它們拋在腦後,繼續浪費而不改變顏色?

  每個人都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校園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教室亮著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裡的電風扇還是馬力全開,還沒做完的作業本被用來當摺紙使用,洗碗處,宿舍的水龍頭嘩啦啦地淌著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的餐盤裡卻還剩許多的飯菜;衣服鞋子還沒穿舊又纏著爸媽要錢買新的我們捫心自問:父母賺錢容易嗎?

  古代諸葛亮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律己。現代-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治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雖貴為一國之尊,卻有如此強烈的節約意識,令人讚歎。

  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著牲口走幾十裡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

  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勤儉節約呢?

  為此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

  1、在生活中:做到不浪費糧食,珍惜食物;節約用水,及時關閉水龍頭,出門隨手關掉電燈、電風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在思想上:杜絕攀比心理,不鋪張浪費。

  3、在學習上:刻苦努力,奮發向上

  4、在行為上:努力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