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教案(通用20篇)

七年級音樂教案

  一、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二、七年級音樂教案(精選2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音樂教案(通用2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音樂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欣賞,瞭解音樂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能夠聽辨民樂合奏中

  主要樂器的音色。

  2、訓練打擊合奏與節奏律動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

  探究與創造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喜愛音樂,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音樂

  教學難點:學生即興創作打擊樂合奏及根據音樂創設情景。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部分打擊樂器

  學生自帶打擊樂器(自制)

  教學過程:

  一、賞析揭題

  目的:創設氣氛揭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方法:欣賞、討論、評說

  課前準備:展示美術畫《秋景》,欣賞音樂《慶豐收》

  (一)組織教學、課堂禮儀,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學氣氛

  (二)學生根據自己的“耳聞目睹”進行討論,談自己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三)根據學生的回答,直接匯入新課,揭示主題“秋”

  (四)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1、瞭解音樂形式的多樣性,能辨民樂合奏中主要樂器的音樂。

  2、訓練打擊樂合奏與節奏律動的能力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能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二、欣賞曲目《豐收鑼鼓》

  目的:著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要求:學生將音樂與社會生活聯絡

  方法:欣賞、討論、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1、欣賞樂曲《豐收鑼鼓》(第一遍)

  方法:(1)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欣賞

  (2)能否聽出樂曲的音樂結構

  (3) 試著找出樂曲中的兩段無旋律的民樂打擊樂合奏片斷,並設計一幅與音樂情景相符的活動場面。

  2、第二遍欣賞

  方法:(1)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

  (2)讓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鑼鼓模仿打擊,其餘學生用自制的打

  擊樂器進行合奏,讓學生從鼓樂聲中切身體會農民豐收的喜悅之情。

  三、總結:

  1、由學生談體會

  2、評出最佳表演組

  七年級音樂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無錫景》,能用親切柔和的語調把歌曲旋律優美細膩的特點唱出來。

  2、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對歌曲的二度創作能力。

  3、透過對江南美景的體驗,感悟我們國家豐富的人文內涵,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學習活動及目標本節課分為三個板塊。

  1、學生演唱所知道的江蘇民歌

  2、學唱歌曲《無錫景》

  3、演唱中重難點的解決以及歌曲的特點分析

  三、教學過程:

  1、匯入欣賞一段音樂。向學生提問。

  (1)大家知道老師剛剛吹奏的是什麼曲子嗎?

  (2)那麼這首曲子是哪裡的民歌呢?表現了怎樣的特點呢?(生:江蘇民歌。它曲調婉轉曲折、節奏均勻平穩,旋律以級進為主。師:是的,那麼除了《茉莉花》,大家還知道哪些江蘇民歌呢?

  生:《拔根蘆柴花》、《楊柳青》、《紫竹調》、《無錫景》、《姑蘇風光》、《楊柳青》今天老師帶來的就是一首在江蘇廣泛傳唱的民間歌曲——《無錫景》。

  二、引出課題——《無錫景》

  師:請同學們在欣賞時思考,這首歌曲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身為無錫人的自豪和欣賞無錫美景時那種喜悅、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1、歌曲旋律有什麼特點?(出示第一段歌譜)師:大家哼唱一下歌譜,看看這個歌譜有幾個音組成。生:12356.沒有4和7.

  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這是我國特有的五聲調式,五聲調式也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只用五個音就可以完成一首樂曲,12356分別叫宮商角徵羽,我們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稱作五聲宮調式。

  師:大家有沒有看到歌譜中出現的音樂記號,首先看到有很多的連音記號,我們來試唱一下。

  2、這首歌的歌詞有什麼特點?師:請同學朗讀這一段歌詞體會一下歌詞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生:有“呀”“麼”等襯詞。

  師:是的,那麼大家知道這些襯詞有什麼作用嗎?生:這樣可以表現親切柔和的語調。師:沒錯,歌詞中採用了很多無錫方言,因為這是老百姓自己傳出來的歌曲,所以採用口語化的歌詞,唱起來更加親切。師:大家跟著鋼琴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要注意唱出江南民歌細膩委婉的韻味。

  四、總結課程(播放音樂《無錫景》)

  師:同學們,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領略其中的無窮魅力

  五、教學反思

  七年級音樂教案3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中國中國,我愛你》,指導學生有感情的優美和諧的聲音表達歌曲激發學生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

  2、認識鍵盤,並能認識各音的位置

  3、透過樂曲的欣賞,瞭解柳琴及其表現特點,感受音樂形象和情緒,加深對我國民族樂器和樂器的感情。

  4學會關閉第六孔的半孔,初步掌握#sol音的指法。

  教學重點:

  學生有感情的優美和諧的聲音表達歌曲激發學生的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歌曲旋律中的二聲部教學,及情感的啟發與引導。

  第一教時

  教學流程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要點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1=c2/41234∣5—∣515∣同學們好,老師好515∣5432∣1—ⅱ老師好,許老師您好老師彈琴,與學生問好學生起立與老師問好

  發聲練習1=f2/45650∣5650∣5654∣321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la1=d4/4135653∣1356531∣mihihihihihimahahahaha1=c4/41765-∣6543-∣lalalalalalalala5432-∣4321-∣lalalalalalalala老師示範演唱學生演唱演唱時注意口型,聲音要求和諧,演唱要很輕鬆。

  視唱1副歌部分視唱練習1666666345651044631234654463123271166666634565144631232712低聲部的視唱練習|4444441234312243171243224317175114444412343122431717513兩聲部的合唱效果1老師:觀察視唱曲的特點。2老師彈琴,演奏3老師:請同學們把自己不會唱的小節找出來4老師示範演唱或者請會的同學示範演唱5要求同學跟琴演唱1學生尋找並指出來2學生輕聲演唱3學生指出4學生跟唱5學生跟琴演唱注意第一小節,以及切分節奏低聲部注意71751的音準

  新授歌曲1、匯入:2、初聽音樂。3、復聽。4、分幾個5、復聽。隨著音樂找、聽高低聲部,聆聽兩聲部的效果。6、視唱旋律(跟琴),強調強弱規律。7、用“lu”哼唱旋律,體會輕柔、連貫、優美的聲音。8、念歌詞,體會情感,9、唱歌詞,隨琴一起。10、有感情地演唱。學生演唱

  課堂小結

  七年級音樂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流暢富於彈性的聲音大膽地演唱《舉杯祝福》。

  2.能說出調號的概念,認識G大調在五線譜上的唱名位置,能在五線譜上視唱本課G大調的兩條視唱曲(1)(2)。

  二、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舉杯祝福》,能用肢體動作體驗,感受音樂。

  三、教學難點:

  歌曲節奏、情緒、聲音的把握。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播放《青春舞曲》,同學們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導語:同學們好!伴隨著明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我們一起來到音樂教室。剛才播放的是什麼歌曲?它是哪個民族的?

  3.範唱《舉杯祝福》(顯示課題《舉杯祝福》)

  (二)聆聽感受

  思考1:說說這首歌曲表現怎樣的情緒?節奏有何特點?

  思考2:聽聽這首歌曲是哪個民族的?

  (三)走進新疆——烏茲別克族

  1.師:就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走進新疆的烏茲別克族!去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舞蹈音樂。

  2.師:看!漂亮的烏茲別克女孩來到我們教室,她們邀請我們班同學一塊用歌聲來舉杯祝福。(活動設計;班上幾位女生戴上烏茲別克族小帽,像漂亮的烏茲別克族女孩。)

  (四)學唱歌曲

  1.活潑並具有舞蹈感的節奏學習:(板書典型的節奏)

  活動1:第一條,有幾種節奏型?(3種)全班分成三組,每組同學一種節奏型,口唸並拍手,要求連貫起來,像一個人在完成。

  活動2:第二條,有幾種節奏型呢?(2種)全班分兩組,每組同學一種節奏型,口唸並身體自由律動。

  活動3:第三條,請四個同學接龍,要求口唸並加不同的身體部位的律動。

  2.節奏下加歌譜,歌詞的學習。

  活動設計1:指導學生用手的高低感覺旋律高低的走向。

  活動設計2:每句歌詞中能否找出一個要強調的字或者詞語,把它用聲音強調出來。

  3.師:發現旋律是否有相同之處?

  生:第一、二樂句相同。

  師:旋律還大量用了同音反覆。

  4.師:注意“嘿”字唱幾拍?

  生:四拍。

  活動設計:請用手從胸口往前延伸,心裡數1、2、3、4.既體會時值唱四拍的感覺,又感覺把這個長音像禮物狀送給觀眾。

  5.師:想想生活中,什麼情況下,我們的爸爸、媽媽想喝上一杯?(想象“舉杯”的場景)請同學們齊讀演唱提示:“別比雅拉”意為“一杯酒”,這裡用來表示歡呼之意。

  活動設計:我們可一手劃圈甩動,並體會用大聲嚇觀從的聲音來歌唱,從而體會內心的歡呼之情。

  6.師:《舉杯祝福》是祝福什麼?

  生:祝福家鄉人民幸福安康、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7.師:同學們說說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幾件令國人驕傲的大事?生:(自由作答)

  8.同學們有了情感的共鳴,感覺內心像大海在翻滾。

  活動設計:演唱時可先把雙手交疊在胸口,再慢慢往前拉,感覺由內而外的激動之情。

  9.請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流暢富於彈性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音樂知識——調號

  1.對比簡譜與五線譜中的調號。

  2.調號的概念。

  3.唱C大調與G大調音階,對比感受。

  4.課堂練習:視唱練習(1)(2)條。

  (六)編創與展示

  1.新疆烏茲別克族人民有歌必有舞,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舞蹈動作,上臺展示。

  2.學生手拉手,圍成圈,在教室裡邊唱邊舞。

  (七)課堂小結

  1.總結課堂學習情況。

  2.要求學生課後背唱歌曲《舉杯祝福》並收集新疆的民歌,下節課展示交流。

  七年級音樂教案5

  欣賞《春天的故事》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情緒的變化,瞭解領唱與合唱在塑造音樂藝術形象方面發揮的作用。2.瞭解《春天的故事》的來歷及歌曲的詞作者蔣開儒老人。

  3、引導學生簡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和演唱形式。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難點: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瞭解歌曲創作的背景,透過音樂作品引申瞭解中國近現代的發展歷程,增強學生對祖國母親的認識,並體會歷史背景與音樂作品之間的密切關係。教學過程:

  一、瞭解歌曲的相關知識:

  《春天的故事》的詞作者是76歲的蔣開儒老人。創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蔣開儒曾任黑龍江省穆稜縣政協副主席。蔣開儒1935年9月出生,籍貫廣西,當兵後落戶北大荒。當被記者問道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來謳歌鄧爺爺?蔣開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鄧爺爺總是喜歡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鄧爺爺提出辦經濟特區;1984年,鄧爺爺第一次南巡;1992年,鄧爺爺第二次南巡”,蔣開儒對鄧爺爺的活動一直特別關注。蔣開儒形容自己寫出《春天的故事》“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因為家裡有海外關係,在“那樣的一種特殊年代特別盼望春天的到來,而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蔣開儒就感覺“春天已經到來”——當然,這個春天不僅僅對於他個人而言。

  二、欣賞《春天的故事》

  1、完整聆聽《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緒?“老人”?“圈”?“春天”?

  2、再次聆聽,歌曲的結構及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3、分段聆聽《春天的故事》

  4、完整聆聽《春天的故事》,瞭解作者。

  三、當堂總結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古往今來,有許多讚美、歌頌祖國的歌詞,你能唱唱自己喜歡的愛國歌曲嗎?

  七年級音樂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用優美、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透過對歌曲的鑑賞、理解與感悟,提升審美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重點:

  啟發、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演唱歌曲

  三、教學難點:

  第五小句視唱

  四、教學方法:

  情景法、欣賞法、示範法、教唱法等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同學們,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會想到什麼成語來形容呢?

  生:……

  師:老師想到一個成語“萬籟俱靜”,一切的生命似乎都銷聲匿跡;但是在這粉妝玉砌的寧靜世界裡,我們仍會有驚喜、豔麗的發現,它們不畏嚴寒,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還有這樣一種白色的小花,你們見過嗎?

  生:……

  老師也沒有見過,因為這種花生活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山上,環境非常艱苦,一般人是很難得見其美麗容顏的。它那嬌弱的美麗向人們展示出生命頑強與堅韌。同學們能猜出這是什麼花嗎?

  生:……

  師:這就是雪絨花,又叫火絨草,是奧地利的國花。在奧地利雪絨花象徵著純潔、勇敢與堅強,許多年輕人哪怕冒著生命的危險都要去摘一朵潔白、美麗的雪絨花獻給自己的心上人,因為只有她才能代表自己為愛情犧牲一切的決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以花為歌名的世界名曲《雪絨花》。

  (二)初步感受與學唱

  1、聽賞歌曲《雪絨花》(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同學們仔細體會聲音的特點)

  師:聽完一遍之後,大家對歌曲的第一感受是怎樣的呢?

  生:……(旋律很優美、抒情,節奏舒緩、舒展,歌曲情緒是讚美的、深情的,3/4節拍的特點如果讓我們想象一副畫面的話,你會想到什麼畫面呢,老師想到的是彷彿看到晶瑩的雪花在天空上飛舞,非常浪漫)我們再聽音樂看是是否是這樣的感受。

  2、美好的音樂我們總忍不住想唱起來,下面我們隨著LU音一起來感受音樂吧(教師示範LU音哼唱的感覺,坐姿端正,聞花式氣息,LU音隨氣息發出聲,聲音感覺到頭頂有嗡嗡震動感,口腔裡狀態像含了口水,面帶微笑)

  3、發現錯誤,解決難點第五小句。四個樂句的旋律走向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情感。(同學們發現有唱不好的地方嗎,)

  (2 05 5| 7 6 5| 3 — 5| 1 — — | )

  4、用LU音合唱全曲(輕柔優美抒情的)

  5、演唱歌詞(簡要說明歌唱時的“輕、柔、高、美”要求,對其中“高”的要求稍作解釋,並指出今後要多去體會。引導學生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演唱)

  (三)深化感受與理解

  1、歌曲簡介: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歌舞片,裡面有很多好聽的音樂,示範,曾榮獲過五項奧斯卡金獎,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經典影片,隨著電影的播放,很多人都記住了這首幽雅恬靜的歌曲,現在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影片中多次出現《雪絨花》的旋律,下面我們來欣賞影片中是如何表現《雪絨花》的。

  2、欣賞電影片段:

  評析影片中的表現(包括演唱形式、表現方式、內心情感、主要從神情上分析,前面感覺愉悅的表現對幸福寧靜生活的渴望,最後一句表情有些憂慮,這種憂慮表現出男主角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我們也可以發現看似對花的讚美,實際抒發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憂慮的眼神根據歌詞理解,希望祖國好,好象擔憂祖國的安危,表現出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原因是

  (四)情感昇華:

  1、電影故事梗概及《雪絨花》歌曲出現背景的簡要介紹。

  電影《音樂之聲》裡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當時德國法西斯佔領了奧地利,並命令本來是奧地利海軍艦長的電影男主角回到海軍去幫他們作戰。上校不願意背叛祖國為法西斯賣命,決定利用參加家庭合唱節的掩護,逃亡到當時的中立國瑞士。在音樂節上,上校為父老鄉親獻上的還是那首他最喜歡的歌曲《雪絨花》,這也是雪絨花第二次完整在影片中出現,當唱到第二遍的時候,即將離別祖國的傷感讓他聲音哽咽,唱不下去了,他的妻子馬上默契的接唱下去,臺下的觀眾深為感動,一起高唱起來,共同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法西斯的憤恨,這歌聲使敵人心驚膽顫。下面我們一起從影片中來感受這一激動時刻。

  2、欣賞影片片段。(雪絨花兩次在影片中出現,你能感受到哪裡不同嗎?生…。但每次在演唱形式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一次比一次要豐富、強烈,從歌聲裡我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奧地利人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對法西斯的憤恨!最後我想和同學們一起合作演唱歌曲,我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情感把歌曲演唱一遍,老師唱二聲部)

  3、全體學生合唱歌曲。

  (五)教師總結下課:

  花是世間最美的象徵,情是人間最赤誠的眷戀,在我們的成長歲月中,音樂將薰陶出我們美好的情感,培育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智慧。

  七年級音樂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準確地演唱和律動《愛星滿天》,感受歌曲樂句的對稱性。

  2、能跟著老師的指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學習活動及目標

  1、學生欣賞歌曲《愛星滿天》,熟悉歌詞以及歌曲可分成的樂段。

  2、學生學唱歌曲《愛星滿天》,主要是學生透過聽來達到學會演唱的目的,教師在難唱或易唱錯的地方重點解決問題。

  3、配合律動體驗歌曲的美。

  三、教學過程:

  1、匯入:

  2、學生欣賞歌曲《愛星滿天》,提問: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個樂段?答案:第一樂段(1-16小節),採用變化重複的兩個樂句,描繪了美麗的天空帶給人們的快樂和甜蜜。第二樂段(17-32小節)稍顯激動,前後明顯的對比,歌唱人間高尚而純潔的愛。第三樂段(33-48小節)是第一樂段的縮減再現,是愛心的傳遞和延伸。

  3、學生學唱歌曲《愛星滿天》,找到變化音--

  4、重點難點:後十六和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5、有感情的熟練準確的演唱歌曲。

  6、配合律動來完整演繹《愛星滿天》。感受樂句和樂段的結構,體驗歌曲美好真摯的感情。(p13有完整的律動動作)

  四:教學反思

  七年級音樂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楊柳青》,並嘗試用揚州方言來演唱;

  3、透過欣賞女聲獨唱、合唱《楊柳葉子青》,加深學生對江蘇民歌的瞭解和認識。

  4、講授揚州相關文化,使學生增加對民歌的認識,並喜愛民族文化。

  二、學習活動及目標本節課分為三個板塊。

  1、學生欣賞歌曲,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教師教唱歌曲。(歌曲中的襯字,以及揚州的方言)

  3、女聲獨唱和女聲合唱的《楊柳葉子青》,感受、體驗合唱的魅力。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

  師:你可知道爺爺的故鄉在哪裡嗎?生:江蘇揚州

  (1)、詩句

  師:誰能說出一句與揚州有關的古詩?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師:好一個"煙花三月下揚州

  2)、風光師:你們誰去過揚州?介紹一下你所見到的揚州好嗎?

  2、學習新歌:1)、感受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揚州民歌《楊柳青》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受?生:輕鬆、活潑,充滿活力生:有很多襯詞。

  七年級音樂教案9

  教學目標:

  1、掌握《伏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簡單聽辨西洋樂器;

  2、啟發學生形象思維;瞭解捷克和伏爾塔瓦河(音樂與相關文化)。

  教學重點:

  掌握《伏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體會主題旋律中所蘊涵的深厚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聽辨樂曲中不同樂器的音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以歌頌祖國為題材的中國歌曲,同時感受到熱愛祖國是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心聲,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情感,而且用著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那麼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同樣是以歌頌祖國為題材的外國交響樂作品,體會一下器樂曲所表達情感、形象的不同特點。

  二、新課匯入:

  上課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知道我國的兩大河流嗎?(集體回答)

  生:黃河、長江。

  師:對,那麼我們把黃河比作什麼河呢?

  生:母親河。

  師:是的,我們把黃河比作我們的母親河。同樣在歐洲有一個叫捷克的國家,他們也有一條美麗的河流,而且捷克人民把這條河流比作是他們民族的搖籃。有誰知道是什麼河嗎?

  師:(出示課件《伏爾塔瓦河》)

  三、講授新課:

  師:提問:大家知道這首樂曲是那位作曲家創作的嗎?

  生:……

  師:出示斯美塔那的畫像及簡介。

  1、欣賞主題旋律(摘錄樂曲中的主題旋律)。

  請同學們跟隨錄音,看著樂譜哼唱。(展示幻燈片:主題旋律)

  2、師生共同看著樂譜哼唱主題旋律。

  3、出示準備的樂器長笛,由老師示範,讓學生隨著哼唱主題並感受其樂器的音色。

  4、分段聽賞並談論自己的感受。

  (在聽賞音樂時,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將聽音樂時在頭腦中產生的畫面用語言的形式展現出來)

  5、介紹每段中的主要樂器,引導學生聽辨樂器音色同時完成課本P18練習。

  啟發學生感知在這個作品中典型的音樂形象是以什麼樂器表現的?如伏爾塔瓦河的源頭──小溪是以長笛和單簧管等表現的;伏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是以小提琴為主表現的等。

  (1)伏爾塔瓦河的第一源頭(長笛演奏)和第二源頭(單簧管演奏),小溪逐漸地匯成大河(絃樂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顯出現)。

  (2)伏爾塔瓦河主題旋律:小提琴為主,還有管樂、三角鐵等。這是歌頌性的旋律,是作曲家心中對伏爾塔瓦河的讚美,旋律為八六拍子,優美流暢,旋律線為低。

  七年級音樂教案10

  課題:

  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西風的話》

  課型:

  新授

  課時:

  1

  教學用具:

  電子琴、豎笛、口器、多媒體等。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音樂作品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運糧忙》、鋼琴曲《秋日私語》和抒情散文《秋》,瞭解,感知音樂如何描繪秋景,體會其抒情性,在教學過程中享受音樂審美的愉悅。

  2、學會有表情的演唱《西風的話》,讓學生了解並基本掌握歌曲當中基本的音樂知識。

  重點、難點:

  有表情的演唱《西風的話》,感知不同情緒的音樂如何描繪秋景。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欣賞樂曲《揚鞭催馬運糧忙》和鋼琴曲《秋日私語》,讓學生從速度、情緒等方面感受樂曲,瞭解樂曲的主奏樂器。

  2)聽賞著名文學家池尹默的抒情散文《秋》,感受文學家筆下的秋天是什麼樣的。(此時播放幻燈片,讓學生邊看詞邊欣賞秋天的景色,讓學生思考本篇抒情散文應配上什麼情緒的音樂。師生討論後,選用抒情的鋼琴曲《秋日私語》。然後邊聽邊感受情緒。

  3)老師範讀散文,朗讀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語調和語速。讓學生根據老師朗讀時的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文章。中途糾正,插入歌唱發聲的基本知識,提醒學生在朗讀時注意呼吸通道的開啟,強調集體朗讀時聲音的和諧,為接下來的歌唱做準備。

  二、新授教學。

  1、請出一位同學讀一下《西風的話》詞曲作者。

  2、透過觀察,從版面上看,同學們有沒有什麼不懂的音樂知識呢?請同學們聽賞一下《西風的話》,帶著問題感染它的音樂情緒,提出你的問題。(調式、強弱關係、力度關係…)根據學生問題,老師對《西風的話》進行音樂知識的解答。

  1)五線譜中G大調的學習。

  2)拍號的學習。透過《西風的話》這首歌曲的學習,掌握4/4拍。並由老師帶領學生打4/4拍,爭做小小指揮家。

  3)休止符的學習。

  4)力度記號的學習。帶領同學們運用肢體語言打出強弱關係的對比,讓學生切身體會mp和p的不同。

  3、給同學們兩分鐘時間鞏固知識,將本上的譜子和力度記號自己設計出來,老師作大體方向的提醒。

  請一位同學說明怎樣設計的,設計的理由是什麼?師生討論…

  師總結:力度記號的設計是樂曲的靈魂,透過強弱的對比能夠將音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4、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1)識簡譜。跟老師將音樂唱一遍,強調聲音觀念,注意聲音的和諧,演唱時要柔和舒緩,讓同學們在唱歌的同時打拍子。

  2)老師彈奏電子琴範唱。請同學們討論歌曲演唱時的情緒(慢,快......),既然是《西風的話》那西風指誰呢?(中年人,小孩,老人......)由語文知識激發學生想象。

  3)師生合作。讓同學們跟琴聲有情緒的帶手勢演唱歌曲。師問:歌詞中的西風告訴我們什麼?(長大了,長高了,秋天來了…)

  4)進行課堂知識反饋。讓班上有特長的同學伴奏,找出幾個同學指揮,伴著老師的琴聲,全班同學一起將歌曲完整演唱。(唱歌錄音,課後回放)

  5)知識回顧。詢問學生學到了什麼?

  教學小結

  今天老師和大家度過了一堂非常愉快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樂教學中實踐“關注音樂”最根本的原則是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在音樂教學的形式上要遵循音樂教學的特性,強調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七年級音樂教案11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情感目標:透過學唱《念故鄉》,重溫已經學過的思念故鄉的歌曲,從感性上讓學生體驗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

  2、知識技能目標:

  (1)瞭解作曲家生平和相關文化,激發學生用富有感情的聲音來演唱《念故鄉》。

  (2)以小組單位設計歌曲的表現形式,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重點:

  由於很少學生有離開故鄉,思念故鄉的情感體驗,缺乏對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 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

  難點:

  激發學生有感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歌曲。(思鄉的感情不僅要深入學生心理,還要讓他外化用歌聲表現出來,是個難點)。

  教學準備:

  學生:(1)要求在課外從學過的課本中尋找思念故鄉的歌曲,以小組

  為單位複習歌曲。 (2)帶豎笛

  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世界地圖

  教學過程 :

  設計意圖

  1、進教室

  (1)播放古詩

  歌曲《靜夜思》

  (2)引導學生

  感受歌曲

  (1)聽音樂

  進教室

  (2)談談對

  音樂的感受

  文字:念故鄉

  創設思念故鄉的氛圍,讓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思鄉的情緒。

  2、發聲練習

  指導學生有力度變化的發聲

  根據旋律線條的起伏,用有力度變化的聲音演唱

  發聲練習曲譜

  為後面運用力度變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鋪墊。

  3、用豎笛自學歌曲主旋律

  (1)老師這有三條旋律,請你自選一條吹一吹

  (2)強調附點節奏

  (1)用豎笛自選練習

  (2)鋼琴伴奏練習第一局的同學站起來吹一吹、練習第二句……

  (3)分句唱一唱

  (1)3.5 5 3.2 1|

  2.3 5.3 2 — ||

  (2) 6 .1 1 75 6 |

  61 75 6 — ||

  (3)3.5 5 1.2

  3| 2. 1 26 | 1—— —||

  歌曲《念故鄉》是由這三條旋律組成,學會了這三條旋律等於解決了識譜問題

  4、匯入

  我們剛才練習的三條樂句是選自歌曲

  《念故鄉》,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國工作時寫的

  觀看多媒體認識作者

  (1)出示課題《念故鄉》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讓學生認識曲作者

  5、欣賞《念故鄉》理解歌曲內容

  6、學唱歌曲

  (1)你了這首歌曲你想說點什麼?

  (2)德沃夏克是哪個國家?指導學生找一找地圖上中國在哪?捷克在哪?美國在哪?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接下來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鄉》

  (1) 視唱

  (2) 學習歌詞

  (3) 練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聽音樂,談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歐洲,美國在美洲,隔著太平洋

  (1)第一遍視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緒,第二遍視唱,摳出情緒,教師範唱與學生對比

  (2)全體用lu哼鳴,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集體配樂朗讀

  (3)帶歌詞練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鄉》

  (2)展示世界地圖

  (3)地圖上捷克和美國用紅色展示

  (1)、(2)、(3)

  出示歌譜

  (1)瞭解歌曲所想表達的情感

  (2)透過讓學生在地圖上找捷克、美國幫助學生理解身在他鄉的情感

  層層遞進學唱歌曲透過視唱、哼鳴使學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緒,能正確演唱歌曲

  7、高潮:層層遞進激發情感

  (1)你們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鄉

  (2)看船出海,引導學生給歌曲加旁白臺詞

  (3)在教師不斷地引導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激發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洩在音樂上,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達出感情

  (1) 觀看德沃夏克的故鄉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說兩句

  (3)有感情的朗讀

  (4)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力度處理,並示範演唱;集體唱

  (1)觀看德沃夏克的故鄉

  (2)播放“看船出海”

  (1)透過觀看德沃夏克的故鄉,激起學生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讓學生進行即興創作,發揮想象

  (3)學生逐漸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並釋放自己的情感

  8、音樂與相關文化

  它極度的思念故鄉,寫了一首令人轟動的《第九交響曲》,念故鄉就是其中的片斷,我們聽聽這首交響曲其它的樂章

  (2) 欣賞《第九交響曲》

  播放《第九交響曲》

  讓學生了解作者雖然命運坎坷但是非常樂觀,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學生養成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9、組織綜合表演,發揮想象

  教師組織學生對學過的思鄉之曲進行綜合表演

  (3) 以兩個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題材和表演形式進行即興創作

  題材:《念故鄉》、《送別》、《故鄉的親人》、《紅河谷》

  表演形式:唱歌、舞蹈、朗誦、加旁白、演奏等

  透過即興創作音樂活動,來表現對故鄉的感情。

  10.教師小結,下課。

  七年級音樂教案12

  一、 教學內容分析

  《校園的早晨》是20世紀80年代的歌曲,由高楓作詞,谷建芬作曲。由於歌唱家的成功演繹及歌曲清新的題材,成為一首傳唱頗廣的流行歌曲。

  歌曲旋律流暢、優美、清新、活潑、跳躍。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運用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與活力。歌詞與音樂恰到好處的結合顯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氣息,剛好與改革開放初期充滿活力的社會景象吻合,成為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校園歌曲之一。

  《哦,十分鐘》是由陳益康作詞,範真真作曲的校園歌曲,曲作者範真真當時是浙江省寧波市效實中學高中二年級的16歲女學生。此歌曲曾獲得首屆“星海杯全國大、中學生青春之歌歌曲大賽”一等獎。

  歌曲是校園學生課後十分鐘生活的快樂寫照,充分體現了20世紀90年代學生純真的感情。歌曲為並列二部曲式結構,旋律生動活潑、輕快優美,形象地刻畫出中學生活潑可愛的性格。

  二、教學物件分析

  前面已分析,這裡略。

  三、教學目標

  1、瞭解20世紀80—90年代的歷史背景與校園生活,簡介作曲家谷建芬。

  2、培養學生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校園的早晨》的主旋律部分,體會休止附的巧妙運用在歌曲中所期的作用,感受歌曲旋律的特點。

  3、欣賞歌曲《哦,十分鐘》,瞭解歌曲的結構,感受歌曲旋律生動活潑、輕快優美的特點,啟發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

  4、透過演唱與欣賞這兩首歌曲激發學生對校園歌曲產生興趣並萌生探索的慾望。

  四、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校園的早晨》主旋律部分。

  2、啟發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鐘》的藝術形象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

  五、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準確地把握歌曲《哦,十分鐘》的藝術形象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 這個學期音樂課前的十分鐘熟悉這兩首歌曲的音樂

  七、課時安排

  1

  八、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多媒體)欣賞校園風景照片四幅,配以抒情優美的背景音樂。

  師:這是什麼地方?看到這些照片你想說些什麼?

  生:(說出自己看了照片後內心的感受)

  師:有這樣一首歌曲就能夠表達同學們現在的心情,這首歌就是《校園的早晨》,我們一起學習好嗎?

  (二)教授新課

  1、學唱歌曲《校園的早晨》

  (1)師生交流歌曲的歷史背景及簡介作曲家谷建芬。

  (2)聽賞歌曲《校園的早晨》,請學生聽完後說說歌曲旋律的特點。(前半部分歡快、跳躍,後半部分優美連貫)

  (3)學唱歌曲

  A、聽老師範唱歌曲

  師:找出表示停頓的符號,體會其作用。

  生:休止符,休止符在旋律中的巧妙運用為歌曲增添了不少色彩與活力

  師:“沿”後面的休止符應該怎樣唱?換氣還是聲斷氣連?

  (教師師範兩種唱法,請學生分辨,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唱出來)

  B、學生跟隨琴慢速輕唱兩遍歌曲。

  師:歌曲表現了什麼意境?

  生:歌詞與音樂的巧妙結合顯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和氣息,也表現了改革開放初期充滿活了的社會景象。

  C、全班同學跟多媒體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欣賞歌曲《哦,十分鐘》

  (1)請一位同學簡介歌曲的背景。

  (2)老師彈奏歌曲,引導學生了解歌曲二部並列曲式結構。

  (3)學生聆聽歌曲

  師:剛才大家聽得那麼投入,誰能說說歌曲的情緒。

  學生回答後明確:生動活潑,輕快優美。

  師:一聽我們就知道歌曲是描寫校園學生課後十分鐘的快樂寫照,那這首歌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生:形象地刻畫出中學生活潑可愛的性格。

  (4)學生演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很喜歡這首新歌,現在我們就用輕快活潑聲音的跟老師的伴奏唱唱這首歌曲,把同學們在課間活動時的愉快心情表現出來。

  師:剛才同學們唱得很投入,老師特別想知道你們在課間都玩哪些遊戲?

  生:跳繩、跳皮筋、踢毽……

  (5)學生表現歌曲

  師: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玩”課間的這些遊戲。

  (說明:以《哦,十分鐘》音樂為背景,分小組按歌曲的節奏做跳繩、踢毽拍球等動作模擬表現課間的遊戲)

  師:剛才我們都玩的很盡興,我想:上課時間40分鐘非常寶貴,要集中注意力學習,課間的十分鐘,我們也要珍惜。因為只有休息好,才能更加精力充沛的學習。

  三、小結:今天我們學唱、欣賞了兩首好聽的校園歌曲。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許多首校園歌曲不但在校園內廣為流傳,而且傳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還有好多首現在仍然盛唱不衰。《鄉間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灣》、《踏浪》等,同學們課外可以去收集這些歌曲的音響資料。

  七年級音樂教案13

  教學內容:

  欣賞《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阿爾卑斯牧場》、《豐收之歌》、《瑪萊卡萊》、《弗拉門戈舞曲》、《瑪組卡》、《霍拉舞曲》、《蘇格蘭風笛》。

  教學目標:

  透過欣賞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瑞士民歌《阿爾卑斯牧場》、丹麥民歌《豐收之歌》、義大利民歌《瑪萊卡萊》、與西班牙《弗拉門戈舞曲》以及蘇格蘭風笛曲,體味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蘊與不同的風土人情,培養青少年對不同文化尊重和熱愛的品格。

  教學過程:

  1、透過複習演唱上一節課《鄉村花園》,吧學生帶回歐洲音樂的氛圍中來,從主動演唱到主動聆聽,進入到較深層次的感受音樂。

  2、聽賞歌曲《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3、《阿爾卑斯牧場》。

  (1)用提問與講解了解瑞士民族音樂以及阿爾卑斯風土人情。

  (2)分析《阿爾卑斯牧場》的調式、調性、基本結構。

  (3)採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述這首民歌的基本情緒。

  4、《瑪萊卡萊》

  (1)欣賞當代義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這首義大利民歌的音像帶(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樂會錄影帶或錄音帶),讓同學們談談聽後感。

  (2)講述介紹義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風景的小資料(圖片)。

  (3)分析這首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歌詞情緒變化的內在聯絡。

  (4)結合欣賞作曲家託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義大利民歌,如《悲嘆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門歌舞

  (1)欣賞一般弗拉門戈舞曲後觀賞舞蹈圖片(或教學幻燈片)。

  (2)講述弗拉門戈音樂舞蹈的幾種型別。

  6、媽祖卡

  (1)欣賞肖邦的鋼琴曲——瑪祖卡。

  (2)介紹著民音樂家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紹瑪祖卡舞曲的音樂特點及舞蹈特徵。

  7、霍拉舞曲

  (1)聆聽霍拉舞曲的教學錄音帶。

  (2)介紹羅馬尼亞民間舞——霍拉,以及羅馬尼亞民間音樂。

  8、有關資料

  (1)《瑪祖卡》

  瑪祖卡是波蘭的兩種民間舞的瑪祖卡和用瑪祖爾(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的一種流利、活潑、歡快、熱烈奔放的男女雙人舞曲)體裁寫的音樂作品流傳到法國後的統稱,18世紀逐漸流行於歐洲各國。各國的宮廷舞蹈編導們根據波蘭瑪祖卡舞整理加工為舞會舞蹈和舞臺形式,其音樂節拍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為其特點,舞蹈以滑步、腳跟碰擊,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和以雙人旋轉等為主。著名舞劇《萊蒙達》、《天鵝湖》,歌劇《億萬蘇薩寧》中都有瑪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樂體裁寫成多部傳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跳霍拉舞是羅馬尼亞人在婚禮或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音樂節奏明快,旋律優美,表現了巴爾幹地區人民的開朗、歡樂、熱愛自由的性格特徵。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開始,招著女子參加進來,然後是已婚者,最後是老人。大家聯成一個圓圈,向前一步,退後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覆進行,是圓圈逐漸逆時針旋轉;間或向中心聚攏,然後散開還原隊形,參加者可達數百人;往往可持續舞蹈數小時,直到盡興。

  (3)《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歷史。相傳有羅馬人從亞洲傳入歐洲,從16世紀起,蘇格蘭人便將風笛與其它樂器和用,在多種場合表演。

  七年級音樂教案14

  教學目的:

  1、透過學唱歌曲《四季歌》,學習日本的舞蹈動作,感受日本音樂、舞蹈發民族特點。

  2、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感受節奏、音色的變化。

  3、在感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和表現力的慾望。

  教學重要難點:

  讓學生感悟音樂,表現音樂

  教具:

  多媒體的課件,電子琴,日本的舞蹈需要的傘和扇

  教學過程:

  同學們聽《我的中國心》走進音樂教室。用音樂來進行師生問好。

  一、引進音樂

  師:老師出個迷看同學們是怎麼樣的呢?日出日落照就了四季的形成,說起四季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很好奇,打擊對春夏秋冬那個季節情有獨鍾呢?還有你們的理由。

  A說:……

  B說:………

  C說:………

  師:由於各自的性格,愛好,對待四季也隨著不同,四季其實都有他獨特的魅力之處,像春天的生機,夏天的活力,秋天的浪漫,冬天的回憶,也許這些才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

  喜歡春天的人 -------心地純潔的人

  喜歡夏天的人 -------意志堅強的人

  喜歡秋天的人 -------感情深重的人

  喜歡冬天的人 -------胸懷寬廣的人

  師:那麼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用音樂來展現”四季”的魅力.同學們開啟課本22頁<<四季歌>>

  二、:聽唱歌曲<四季歌>

  師:同學們聽聽歌曲,是哪個國家的歌曲。

  生:日本

  師:好,那我們就懷捉一顆愛我的中國心踏上飛機跟老師一起去日本走走看看。。

  1、 播放課件 -------日本的風情

  “富士山 ” “櫻花” “和服” “日本壽司”

  2、走進日本,幾句日本的語言 (課件)

  早上好 音釋 “空你氣哇” 晚上好 音釋 “空你伴哇”

  謝謝 音釋 “啊裡格多” 再見 音釋 “沙喲那拉”

  3、播放歌曲,完整的聆聽 (課件)

  A、旋律流暢,深刻感人 B 節拍:4/4拍子

  4、學唱歌曲 (課件展現歌曲)

  A、跟著老師的電子琴輕聲用“啦”把歌曲的旋律哼唱,教師強調聲音的柔和

  B、跟老師把旋律唱一唱

  C、添上歌詞。用充滿深情的。淳樸的語言,頌揚了日本人民尊敬師長,熱愛朋友的傳統美德。

  D、介紹創作的背景。此歌曲是荒木豐尚創作的,他有一次在滑冰受傷而住院治療,護士們對他進行的精心的照顧,在感激之餘就譜寫了此歌送給關心他的朋友們。

  引入感恩: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激生活,感激師長,父母,同學朋友,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

  知識點:(課件展現)

  6―――― (全音符、 4拍) 6― (二分音符、 2拍)

  6 (四分音符、 1拍) 66 (八分音符、 1/2拍)

  三、表現音樂(課件)

  1、師:一邊唱一邊打節奏(柔和)

  教師播放《四季歌》的DJ版,同樣的旋律,節奏變化了,整首歌曲的感覺也跟著變化。

  2、其別:日本的民歌《四季歌》歌曲 節奏緩慢。柔和

  DJ版《四季歌》 節奏比較快 熱情 狂野奔放

  3、隨著DJ版《四季歌》的音樂,大家自由律動起來

  4、學跳日本舞蹈

  5、男女同學分組試一試

  6、音樂大比拼“音樂大看臺,想唱你就來”

  A、選出男女代表來進行比賽,同學們可以在座位上為自己的夥伴,伴舞,來提高自己夥伴的總成績。B、也可以為夥伴再起來唱歌,把演唱的氣氛推上去

  7、在比賽中選出我們這節課的 “超級男女生”給於獎勵

  8、全班同學齊唱歌曲,再次感受日本歌曲、舞蹈的特點(邊歌邊舞)

  9、下課鈴響了。

  “飛機就要起飛,我們在日本玩很開心,我們要日本的風情帶回祖國。促進中日的友好發展,帶著一課中國心我們踏上飛機回到祖國。”

  同學們聽說《我的中國心》慢慢的走出教室

  七年級音樂教案15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小鳥小鳥》

  教學目標:

  透過教唱《小鳥小鳥》,讓學生感受歌曲中小鳥雀躍和展翅高飛的形象,激發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用富有彈性的、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教材分析:

  《小鳥小鳥》是一首優秀的童聲合唱歌曲。它以小鳥為題,盡情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和壯志凌雲的崇高理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6/8拍弱起小節的節奏練習及旋律演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出示幾幅風景畫,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師說:“小鳥非常的可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下面我們就來聽一首歌曲《小鳥小鳥》,聽後請你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寓教於樂

  學生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歡躍、親切地、活潑地……

  教師:這樣一首歡快的歌曲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麼內容呀?(學生回答)下面就請大家認真聽一聽歌曲中都唱了什麼?學生聽歌曲內容,聽後複述:春天裡有陽光,樹林裡有花香,小鳥在自由地飛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邊,在山崗,小鳥迎著春天歌唱……

  學生再次聆聽歌曲,熟悉歌曲內容。

  三、創造表現

  展示小鳥歡快跳躍的節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頓)

  xx|x0xxx0xx|x0xxx0|

  愛春天愛陽光愛湖水愛花香

  展示小鳥自由飛翔的節奏(提示附點的時值)

  xx|xxxxxx|x.xxx.|

  小鳥小鳥迎著春天歌唱

  再聽歌曲,學生先看歌詞輕唱感受歌曲。然後,學生輕聲跟琴演唱歌曲,教師適當指導。“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後再連起來唱。最後,全班學生熟練演唱歌曲。

  (教師提問1、演唱時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表現?2、用什麼樣的表情表現歌曲?)

  四、完美結課

  進行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七年級音樂教案16

  教學目標:

  1、能用茶杯、碟子、碗筷演奏這首歌。

  2、學唱:《杵歌》。

  教具準備:

  卡片、錄音機、磁帶。

  教學難點:

  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同學聽著音樂有序的進入專用音樂教室,走到板凳邊坐好,跟著老師有節奏的拍手。

  二、上課禮儀

  師生問好。

  三、聆聽

  聆聽歌曲。

  四、學唱歌曲

  1、師帶生有節奏的朗讀歌詞數遍。

  2、生聽範唱。

  3、跟著錄音範唱學唱,多聽。

  4、師採用聽唱法教唱。

  5、跟琴學唱。

  6、集體齊唱。

  7、師針對部分同學有難度的地方重點糾正。

  8、跟著錄音範唱唱,跟著伴奏唱。

  五、欣賞《杵歌》:

  1、學生介紹有關高山族的資料。

  2、再次欣賞《杵歌》。

  3、隨著歌曲做淘米的動作。

  六、歌曲感想

  1、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到了什麼?

  2、師:這堂課我們一起學會了《杵歌》,從而知道了高山族民歌的特點並在這堂課中同學們積極參加,同學們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多多觀察,將平時所看到勞動場景編入到樂曲中,做一個有心人。

  八、宣佈下課

  唱師生再見歌。

  七年級音樂教案17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船工號子》,能夠認識勞動號子的特點。

  2、透過欣賞,體驗船工號子和勞動歌曲的風格與特點。

  3、透過學習勞動號子,使學生了解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之情。

  重點:

  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

  難點:

  《船工號子》的各段體驗和感受,辨別各段的不同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勞動號子

  1、學生活動:四人抬一重物。

  先請4位學生抬一重物,這時候學生搬起來不一致。

  師:誰有辦法能讓他們抬起重物?這時候學生就會提出,讓一個學生喊口令。師接著喊:“1、2”學生一起叫“加油”搬。請同學說說感受。透過有口令和沒口令兩種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口令的作用。

  2、學生感受勞動號子:賽龍舟。

  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做划船姿勢,師當領隊喊口令,同學們划槳賽龍舟。(透過這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進一步感受號子的特點)

  3、討論交流勞動號子的特點。

  師:剛才老師和同學們喊得就是號子。透過剛才我們的活動勞動號子有什麼特點呢?過渡語不知道怎麼連?

  a、在集體活動中。

  b、一領眾和。

  c、節奏與動作的節奏一致。

  4、列舉生活中,哪些活動還需要號子?

  在打夯、伐木、採石等勞動中使用的工程號子;在裝卸、挑擔、推車等勞動中使用的搬運號子;在打麥、舂米、車水等勞動中使用的農事號子;在水運、打漁、船務等勞動中使用的船漁號子……

  二、欣賞《船工號子》

  1、出示圖片,介紹船工背景。

  師:來,我們一起看一組圖片,你知道這些人是做什麼的嗎?(船工)。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國四川省川江岸邊。在這段航道上佈滿了艱險,密佈著險灘、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來,在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動力可不是機械的,你們猜木船靠什麼動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動力來自我們船工的身體。川江船工順水推橈,逆水拉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川江上闖蕩。

  2、你對船工勞動時的哪個姿勢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嗎?

  3、初聽。

  a、請同學們豎起耳朵來聆聽這驚天動地的船工號子,請你說說你的聽後感。

  b、介紹歌曲的勞動塊景:平水、見灘、上灘、險灘、下灘(出示影片或圖片)。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在這段航道上佈滿了艱險,密佈著險灘、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隻在運行當中往往會出現平水、見灘、上灘、險灘、下灘等勞動過程。船上的號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闖灘鬥水,該快該慢,眾船工都聽專門的號工。號工根據江河的水勢水性不同,明灘暗礁對行船存在的危險性,根據勞動節奏,編創出一些不同節奏、不同音調、不同情緒的號子。就是流行於這一帶的一種船工勞動號子,有“平水號子”、“見灘號子”、“上灘號子”、“拚命號子、“下灘號子”聯綴而成。

  4、欣賞“上灘號子”,說說船工們是怎麼樣上灘的?然後模仿。

  師:前面就是明灘暗礁,驚濤駭浪,船工們卻不畏懼,做好準備迎刃而上,我們來聽聽船工是怎樣上灘的?

  5、哼唱“下灘”時的旋律。

  師:船工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頑強的搏鬥,又唱起了悠揚的歌聲。讓我們也隨著船工們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6、介紹《船工號子》

  《船工號子》這首歌是常蘇民和陶嘉舟兩位音樂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伕號子》的音樂素材和結構特點為影片《旋渦裡的歌》而創作的插曲。歌曲透過平水、見灘、上灘、拼命、下灘再現了闖灘奪險的勞動場景。這是第一次在銀幕上展現了川江號子的音樂特點。因此我們欣賞的和真正在川江邊上的號子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7、完整的欣賞《船工號子》。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片段?

  三、小結

  昔日裡川江上那幾人、幾十人划船,十幾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縴,號子聲震撼河谷的場面已經看不見了,甚至連昔日的號工也餘下無幾。但是“川江號子”作為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經深深地融進了川江流域廣袤的大地中,讓我們愛護它、保護它如同珍惜中華民族的每一項文化遺產。

  七年級音樂教案18

  教學目標:

  1、透過音樂與畫面的結合,瞭解影視音樂的特點,體會影視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

  2、瞭解電影《臥虎藏龍》的故事梗概。

  教學重點:

  在感受與鑑賞方面,要求學生透過影視音樂的欣賞,瞭解音樂在影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在音樂創造方面,要求學生能根據教材提供的材料參與音樂活動創編和表演,並能在活動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創造性地表現音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匯入。

  師:透過前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影視音樂的情感表達與內容有緊密聯絡的作用,主題音樂有統一影片風格的作用。

  請同學們回憶下,影視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學生回答,師鼓勵。)

  2、場景音樂起烘托劇情、渲染氣氛的作用。

  (1)聆聽《穿越竹林》,想象是怎樣一個畫面?

  (2)這個場景音樂由人聲吟唱、簫、絃樂器多層次交織所產生的意境,你是否聽到了人聲?(一聽到人聲就說出來。)

  (3)考慮:場景音樂起什麼作用?(烘托氣氛、增強故事表現了的作用。)

  3、總結影視音樂的功能(作用)。(學生總結,師補充。)

  (1)突出主題,體現影片的主題思想。

  (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描繪作用,烘托畫面情緒和氣氛,加強視覺形象的情緒和節奏。

  (4)背景氣氛,為影片的區域性或整體創造特定的基調和背景氣氛。

  (5)深化主題,推動劇情發展。

  (6)概括劇情。

  (7)結構統一作用。

  4、欣賞電影《臥虎藏龍》主題音樂電影片段,並談感受。

  5、再次聆聽歌曲《穿越竹林》,結束本課。

  七年級音樂教案1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聆聽,欣賞電影《音樂之聲》,體會歌聲所傳達的情感資訊,思考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熟悉四三拍的節奏,瞭解多種演唱形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分析:

  透過學唱歌曲《音樂之聲》,不僅能拓寬學生的音樂欣賞面,還能讓學生了解這部優秀的電影,從而激發學生欣賞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透過欣賞《音樂之聲》體會其中對於音樂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難點:

  理解插曲流露的情感,訓練節奏感。

  教學過程:

  1、在《音樂之聲》的歌聲中走進教室,初步體會歌曲中對於音樂的讚美之情。

  2、教師簡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的內容,播放課件,配合影片和音樂讓學生了解電影的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影象、聲音、內容合為一體,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為下面欣賞歌曲做好鋪墊。

  3、介紹並欣賞主題曲《音樂之聲》創作背景及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風格。

  4、播放《音樂之聲》在影片中的片段,欣賞原汁原味的電影歌曲,體會歌曲情感,分析歌曲內容,感受四四拍的節奏,讓學生說出欣賞感受,並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鼓勵學生跟著哼唱。提示學生注意演唱形式的變換。

  5、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介紹獨唱、齊唱,比較合唱與重唱的異同,並提醒學生注意在演唱二聲部時第一要注意唱準自己聲部的旋律,二要相互配合,和諧統一。

  6、欣賞影片中的其他插曲《DoRemi》和《孤獨的牧羊人》,分別播放從電影中剪輯下來的影片,體會不同的音樂風格與樂趣。說出兩首歌曲帶給我們的感受(《哆來咪》歡樂有趣,《孤獨的牧羊人》詼諧幽默)。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烘托情感,渲染氣氛,讓感情發揮的淋漓盡致,讓電影得到更完美的詮釋。

  7、小結及作業:

  適當的時間自己欣賞《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完整體會影片和歌曲的魅力。

  七年級音樂教案20

  知識與技能:

  1、透過欣賞,瞭解音樂表現形式的多樣性,能夠聽辨民樂合奏中主要樂器的音色。

  2、訓練打擊合奏與節奏律動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喜愛音樂,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音樂

  教學難點:

  學生即興創作打擊樂合奏及根據音樂創設情景。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部分打擊樂器學生自帶打擊樂器(自制)

  教學過程:

  一、賞析揭題

  目的:創設氣氛揭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方法:欣賞、討論、評說

  課前準備:展示美術畫《秋景》,欣賞音樂《慶豐收》

  (一)組織教學、課堂禮儀,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學氣氛

  (二)學生根據自己的“耳聞目睹”進行討論,談自己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三)根據學生的回答,直接匯入新課,揭示主題“秋”

  (四)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1、瞭解音樂形式的多樣性,能辨民樂合奏中主要樂器的音樂。

  2、訓練打擊樂合奏與節奏律動的能力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能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二、欣賞曲目《豐收鑼鼓》

  目的:著重於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要求:學生將音樂與社會生活聯絡

  方法:欣賞、討論、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1、欣賞樂曲《豐收鑼鼓》(第一遍)

  方法:(1)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欣賞

  (2)能否聽出樂曲的音樂結構

  (3) 試著找出樂曲中的兩段無旋律的民樂打擊樂合奏片斷,並設計一幅與音樂情景相符的活動場面。

  2、第二遍欣賞

  方法:(1)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

  (2)讓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鑼鼓模仿打擊,其餘學生用自制的打擊樂器進行合奏,讓學生從鼓樂聲中切身體會農民豐收的喜悅之情。

  三、總結:

  1、由學生談體會

  2、評出最佳表演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