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精選20篇)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

  《被數學選中的人》是央視播出的一部紀錄片,2021年10月26日播出。紀錄片從數學與人的關係出發,介紹數學作為最基礎學科對於人類文明程序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精選2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

  平常我們可能會覺得數學好難,好枯燥,甚至對它恨之入骨。但是我們的世界真的可以沒有數學嗎?當然不行。世間萬物都是由數學構成的,數學像一位偉大的母親,養育了天文學、物理學等學科,不斷推動著世界的發展。

  那麼,既然數學那麼偉大,一定非常深奧吧--確實是。就從圓周率π開始說吧,它的定義每個人都懂,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可它具體有多大呢?我們只關心做題時用到的近似值:3.14,可卻有一些人,他們耗盡心血,花費一生來求這個數,比如阿基米德,直至死亡最後一秒都在呼喊:“不要弄亂我的圓!”類似於π這樣的數還有很多,更難的也有。到底是什麼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數學家們用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生命,去解決幾個千百年前就提出的無人能解的問題呢?其實是熱愛,只要熱愛做一件事情,再大的困難都不是困難。這些我們眼中的“狂人”,因為對數學痴迷到了極致,才有動力,去不斷解決那些問題。

  我開始意識到,我們的目光是多少的短淺啊!我們在課堂上學的東西其實都只是數學的表面,我們還遠遠未到那種境界,那種層次。

  紀錄片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在人們走入社會之後,忘掉了學過的數學那部分之外,都是數學的本質。那麼,這些沉澱下來的數學的本質,必將幫助於未來的生活。”但這些數學的本質,難道是我們天生就有的嗎?並不是,感謝這些老師們,將數學的種子播撒在我們心中,他們在傳播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同時在傳播未來的希望,培養未來的人才。

  寫了如此之多,再回過頭來看標題《被數學選中的人》,他們也許是早年成名、年紀輕輕便學富五車的人,也可能是單憑一己之力解開千百年來數學難題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還或許是我們身邊的數學老師以及“別人家的孩子”等等等等。他們為何如此優秀?不僅是因為數學選中了他們,同時他們,也選中了數學,從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偉大而耀眼的時代。

  我們或許不會被數學選中,但我們卻可以選中數學。數學是推動萬物發展的核心力量,只有我們努力學數學,學好數學,地球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2

  在沒有看《被數學選中的人》之前,我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難以琢磨的,看完這部紀綠片之後,覺得它沒有那麼無聊了,但我們都無法否認,數學,確實很難。

  那麼,數學到底難在哪裡?

  數學要處理的是非常抽象的數量關係。因為受到感官的制約,我們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完全真實的。所以如果想離真正的機理和本質更近一點,數學抽象或許是最有效的途徑。它還有一個特徵是多級抽象,就是在已有抽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那麼這樣就會離我們現實直觀的東西越來越遠,在頭腦中慢慢變得模糊了,我們就覺得它很難了。

  數學雖然難,但它非常有用,有用的不是那些枯燥的公式,也不是那些複雜的計算。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這樣說:"當你把所有的公式、圖表,把這樣一些具體的知識忘掉以後,最後能沉澱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數學教育所賦予你的東西。”這就是學科素養,而推理能力,就是數學帶給我們的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我們解得每一題,都需要推理能力,它幫我們解決了困難。當然,數學的作品可不止這些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它計算著物品價格,維持經濟平衡,它編出了高質量的程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保障和娛樂;它是所有電子產品的根基,也是航空業,交通業的基礎,沒有它,就沒有科技。數學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那我們該如何學好數學呢?

  首先,我們要有不畏困難,敢於挑戰的精神,這樣,我們就能快速的進步。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該用足夠的時間,來自己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進步。

  看完了這部紀錄片,使我對數學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有不怕困難,不懼失敗,敢於挑戰的精神,加上一顆想學好數學的心,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多探索,並持之以恆,我肯定能學好數學,慢慢走上頂尖!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3

  數學智慧,是最高階的智慧。它引領著人們的將來,是無上的領導者。而它又向人類展現了”天賦的主導作用。

  那麼,是否在這一個領域中,真正存在天才一-被數學選中的人呢?

  數學的起源,可以追尋到古埃及甚至更久以前,高階的靈長類動物”人類”很早就有了對數字的敏感性,這是所有人的天份。但隨著數學進一步發展,一些數學上升到了新的維度,從四則運算到二次根式,再到幾何、代數,最後至微積分。數學在不斷地變化著,帶給人的越來越多,但同時也變得更難,於是就出現了兩種人:一種是普通的人,另一種則是名為“數學家”的聰明人類。

  經常有人說:"數學家之所以擁有極高的數學造詣,是因為他們本就異於常人,是被數學選中的人。”但實際不然。在看了紀錄片後,我發現學生及家長眼中那為了應考,有固定套路的數學是短淺的。像尤拉、亞里士多得、費馬這樣的大數學家,他們從不為了功名研究數學,而是因為心中那股對數學純粹的熱愛。其他數學家亦是如此。

  正常成年人進入杜會後,對數學的印象只剩下四則運算。而數家們仍保持著數學的鮮活記憶,繼續研究著我們看來高深且無用的數學。即使不知自己的發現有何用處,何時能派上用場,也不曾停下前行的腳步。

  數學之美,只有少數人可以欣賞,欣賞的底氣源自熱愛。每個人都是被數學選中的人,每人都有比肩神明的機會。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4

  近幾天,我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記錄片,名叫《被數學選中的人》。裡面分享的一部分人,是被稱為"被教學選中的人”,他們熱愛教學,著迷數學,把數學作為自己的朋友,把研究數學作為自己的愛好。

  這種人似乎受到了數學的眷顧。在片中,他們給我們講解了人類對於數學研究的歷史程序,討論了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講述了數學與美的關聯,談討了數學之難,怎麼學好數學。

  看完此片,我認為學好數學的關鍵,是看清數學和生活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這樣,埋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原始渴求便能讓我們發現自己與生俱來的數學天性——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去喚醒它。一旦認清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我們將會更容易理解數學的樂趣與實際用處。有人可能會說: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又有什麼用呢?它們又聯絡不上生活。確實,它們或許與當下的生活無關,但他們也許會在未來的生活中有用。正如當初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們,又有誰會想到它演化成了現在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呢?所以紀錄片中說到:"在之前研究的數學、幾何,所有都跟現在產生了關聯。由此,科學家們推測,我們現在所研究的理論,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都會發揮作用。"

  我很認同片中一位數學家說的話:"要讓孩子們的邏輯,從思維上自發地認為一個理論是正確的,而不是書或老師造告訴他是正確的。”我認為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學好數學,體現自己的價值。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5

  什麼是數學?數學家的工作是什麼?數學教會了我們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

  我們可能從未思考過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在看完《被數學選中的人》後,我的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

  被數學選中的人是誰?他們是數學家們,物理學家們,天文學家們,工程師們......是一切對數學研究工作作出了卓越貢獻的人和對教學報有極大熱情的人。數學對於他們而言,是簡潔的、乾淨的、理性的,高有創造力的,也是美麗的,數學的發展也得益於被數學選中的人們,

  數學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卻完美符合了大自然的種種發展規律。它應規律而生,是人類文明最核心,最抽象的知識源泉,是人類認知、解釋、傳播世界本質規律的工具。數學是萬物的基本,是堅定自然規律的抽象藝術,更是使人類得到巨大進步的齒輪,也正是因此,我們要努力學好數學。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麼說:數學是一種用作解釋規律的抽象工具,也是促進人類社會和其他學科發展、進步的根本。

  數學家們正是在數學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們的工作也很好解釋--解決數學問題。他們有的窮盡一生解決數學難題,這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無疑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或認為這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但事實上,這些擁有最聰明大腦的人類本身也不能完全確定自己所做的是否有意義,但他們依舊鍥而不捨的去鑽研。這種精神本身就是十分可貴的。就像“π”一樣--數學家們用了2000餘年的時間證明它是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還有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等,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也是數學家們堅持不懈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是可敬的。

  我們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米的棟樑,更要努力學數學,熱愛數學,就像先前無數的數學家一樣。學好數學,是社會進步的前提,更是我們每個人的應盡之義。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6

  數學是什麼?數學家的工作是什麼?數學教會了我們什麼?我一直感到疑惑,但看了《被數學選中的人》後,心中的迷霧便慢慢散開了。

  數學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雖抽象,卻十分有用,如果沒有它,我們連數東西都不能完成。數學是幾乎所有學科的基礎。

  數學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出現了一群專門與數學打交道的人。他們創造的數學成果,在我們普通人看來是那麼的深奧,晦澀難懂,甚至認為它們沒有什麼用。黎曼猜想、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這一個個看似簡單卻極其深奧的東西就是他們的夥伴。為了證明它們,有些數學家們甚至不顧自己的生活,花費畢生精力,卻只為證明這小小的一行文字是對的。這些東西或許不會在當時展現出它的價值,也許是10年後,100年後,甚至更久,但他們願意把自己的畢生給獻數學,獻給社會,這是十分可敬的。

  沒有數學,就沒有科技,這是無法否認的。要想科技進步,就必須學好數學。數學不僅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好,還能帶給自己一份樂趣。

  被數學選中的人真的是被數學選中的嗎?我覺得不是。是熱愛與勤奮造就了他們。如果一個人只有極高的天賦,但沒有熱愛和努力,他也是無法成功的。正如《傷仲永》中的方仲永,雖有吟詩作賦的天賦,但因後天讓他淪落為一個普通人。但“沒有被選中的人”真的就學不好數學嗎?我想也不是的。數學之美是天然的純淨的,正如“eiπ+1=0”一樣美妙,將宇宙奧秘融到了如此短小的公式中。它引領著我們每個人,指引我們前進,讓我們在這宇宙當中散發出自己的點點星光。

  看我們現在的生活,高樓林立,高鐵四通八達,網路通向了千萬家,這都是數學帶來的。沒有它,我們就不能精細地測定樓房設計,計算機中也會失去0與1。

  所以,讓我們一起學數學,熱愛數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7

  數學,真的很難。它被大多數人視為複雜而不可企及的存在。其實不僅是我們,就算是那些在數學上取得成就的,所謂的“被數學選中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數學的難。

  數學難,在於它本身就是無比抽象的。數學是唯一一門需要用抽象概念去解釋的學科。簡單來說,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透過實驗或根據實驗進一步推斷出結論;而數學,一個帶字母的未知數等式,就包攬了世間萬物。一個普通的字母x,可以用來假設一個數據,或表示一種數量關係。

  數學猜想可以說是世上最難解的問題了。它們看似簡單,但用片中的話來說,“它本就是對抽象的事物進行概括”,而證明猜想需要更抽象的思維,來思考這個本身抽象的問題。抽象的層層遞進,也許正是數學的難所在,也是數學的魅力所在。

  數學固然不簡單。透過此片,我瞭解了數學的神秘與奇妙,再一次認識了數學對於我們的意義,同時也開始思考,究竟該以何種態度對待數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儘管困難重重,但思考抽象的激情,總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唯有數學能帶來的樂趣吧!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8

  數學,並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定義。它在大多數人眼裡是複雜而不可捉摸的,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但同時,數學也是美的,引人入勝的,因為它的神秘不斷吸引著那些熱愛探索的人,它隱藏在生活中那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裡,也許是一朵花,也許是一幅畫,也許是一首樂曲。

  片中講到了古代的數學文明,在那時,數學就是一樣實用的工具。它幫助人們確定修房的地基,記錄時間的變遷等等。後來人們又因為各種的實際需要,發明出更多與數學相關的東西,於是乎,數學的發展實則就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從過去發展到現代社會,從簡單到複雜,令人感慨。而這巨大的變化正是數學帶來的規則與秩序,以及由數學抽象延續到實際生活的體現。

  數學真是一個神奇而引人遐想的東西,它甚至可以說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它帶來理性與邏輯,概括了世間萬物的本質。它與美術、音樂之間的奇妙聯絡也令人感嘆。也許我們覺得數學離我們很遠,其實,它就存在於生活的點點滴滴。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9

  作為學生的我們,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本科,都接受著數學教育。大部分人經過時間的推移,他們腦中的數學知識也漸漸遺忘,而且生活中可以運用的數學基本上只有四則運算。我們十餘年經歷的數學教育究竟意義何在,它到底有何作用,成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數學是一門講道理的學科。”數學的每一個問題,每一次論證,都需要嚴格的內在邏輯和推理。

  我們在漫長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隨著難度的不斷增加,我們的思維便需要更活躍,更縝密。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們的邏輯思維模式逐漸建立,儘管最後忘記了那些具體的知識,最後保留下的就是數學學習影響到我們的東西。“多思少算。”做題最可貴的,是從一個條件推到另一個條件的思路歷程。做完後回頭去看,也許就是這麼回事,但這段思考是對人最重要的。

  數學帶給人的,可能就是一種縝密的推理能力,一種在乎根據的寶貴品質,這種能力與品質悄然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若是沒有從小的受到的數學教育,我們可能就無法透過邏輯做出正確的推斷,無法為自己的判斷立足,甚至影響到將來在社會上的生活。由此看來,數學教育帶給人的力量,實在是不容小覷。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0

  這部紀錄片共四集,每一集約25分。在第一集中,它回顧了數學從起源到現在的發展歷史中、數學對人類文明的意義。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在數次的失敗和前赴後繼的探索路上,一直在追尋著:數學是什麼?數學的工作是怎樣的?我們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數學大概是我們生命中最抽象又最實用的一門學科。它帶給不同人的感受也大相逕庭。有的人甘之若飴,有的人恨之入骨。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當我們輕鬆的完成一次掃碼支付時,數學的見識與實用在此刻達到了完美統一,這才意識到數學是有價值的。從小學生都會的加減乘除到複雜到全世界只有幾個人能看懂的推理演算,從我們住的房子、用的手機、聽的音樂,到物理、化學、天文、氣象、經濟等,幾乎所有學科都是在數學的指導下實現和嚴謹的推演。然而總有一些人,他們對數學有著天生的敏感,始終被數學眷顧。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如此艱深抽象的數學才能孤傲地站立在科學的潮頭,這部專題片把他們稱為被“數學選中的人”。數學家說:數學的整個架構是人類在尋求萬物規律時人為定義出來的。數學愛好者、研究者說:“數學有控制力、性感、純粹、她的邏輯性很強,公式很美、比較浪漫的、給人安全感”。但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數學代表曲折、深奧、枯燥、絞盡腦汁,並屢屢束手無策。為什麼我們和這些對數學情有獨鍾的人感受如此不同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數學是如何在人類世界誕生和發展的。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1

  數學這種東西,我們看不見它,摸不著它,它卻滲透了我們的生活,指導著宇宙的萬物。它就是一張通行證,人類只有完全將它握在手中,才有可能開啟通向世界的真理和本質的門。如此看來,數學真是個既高大上,也又接地氣的強大工具。

  “發明、研究數學的人真是太偉大了!”我也想過要成為一個能夠像他們一樣“青史留名”的人,畢竟我認為我姑且也算至少半個“被數學選中的人”。不過,面對浩如煙海的難題,以及一大堆一聽就讓人恐懼的知識點:圓錐曲線,各種奇形怪狀的函式、各種向量、一堆強大卻總是不知道怎麼用的定理......我的頭都大了。可惡!想要成為青史留名的數學家實在是有難度。這些入門級的東西已經把我難住了。

  不過,在看《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時,我的疑惑和顧慮逐漸被解開,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所有人都要面臨數學的難度。可是我又想了想,又變得難受起來!好像在對數學研究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中,總有幾位像是“開掛”一般,和我們這種“凡人”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檔次。像尤拉,他13歲入讀巴塞爾大學,16歲就取得了碩士學位,1年產出800頁論文……這很明顯不是正常人啊喂!我的疑惑和顧慮不減反增。

  最後,我想清楚了。人家可是尤拉,我不是尤拉不是黎曼,不是牛頓,不是愛因斯坦......我何必要跟別人比?我做好自己不就得了?就像歷史的推進,它不是由某一位君王、某幾個人推動的,而是所有的人在一起推動的。數學的發展也一樣,它不是由幾個人推進的,而是由所有數學家、所有人對數學的熱情堆砌起來的!能在其中貢獻一份力,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追求!

  所以,我將努力作出更大的貢獻。既然我已經走上這條路,那就一路走到天黑!我還是抱一點希望,希望自己可以"青史留名”。人總要有希望,萬一實現了呢?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2

  我收看了《被數學選中的人》這一系列的紀錄片後,收穫很多,也很受震撼。

  我首先了解了數學的本質,在第一集的時候,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了數學,發現數學竟然是那麼神奇又令人捉摸不透的東西。從一幅幅包含著歷史歲月痕跡的畫面中,我發現原來古時候每個地方的數學都是不一樣的。蘇軾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說,從不同角度來看,數學都是不一樣的。不僅如此,在紀錄片中,還有許多“被數學選中的人”發表了他們對數學的看法。他們中有人說“只要你對一件事感興趣,那麼多難你都會想要完成。但是如果你不感興趣,多簡單的事你都會懶得做。”這句話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從今往後的學習中,我也會努力讓自己對每一門學科都感興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最後,在這個紀錄片中,我對那些古代的數學家印象也很深。不管是阿基米德還是尤拉等等那些數學家,他們都有一顆熱愛數學的心,其中,阿基米德就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認真的計算圓的周長,最終為數學獻身。

  這個紀錄片也讓我受益不少,我也會更認真的對待數學。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3

  今天我又看了被數學選中的人的第三集。

  在這一集裡,始終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學數學?雖然最終也沒有給出答案,但我要說說我的感想。首先,學數學應該是為了讓我們思考起來方便點兒。因為當我們處理一件較為複雜的事情時,我們都會自發地呼叫頭腦中的邏輯推理,以尋求一個最合理數學解決辦法。其次,學數學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美感。裡面提到了一個數學公式應用到現實生活的例子。比方說黃金分割(黃金比例),它被應用到了一些藝術品上,比如“蒙娜麗莎”,“斷臂的維納斯”。此外,16:9螢幕的電視機比4:3的看的更舒服,就是因為16:9的螢幕有像黃金分割的'特徵。最後,讓孩子學習複雜的數學,是為一大堆小孩中選出熱愛數學,並且有很好的思維能力的人。讓那些聰明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讓國家的生活更美好,科技更發達。而我呢,剛好就不是這種人。我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而是被數學拋棄的人。

  但我在看了這幾集《被數學選中的人》之後,突然也想以後好好學數學,更多地感受它的魅力。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4

  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作為初中生的我們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證明題。同學們總抱怨,證明它們有什麼用?證明幾個算式和線段的位置關係的意義何在呢?同樣,數學家們埋頭研究,也許只是為了證明一個定理,或是研究數的一些性質。

  它們看似是無用的,尤其對於普通人。然而我們回頭去看,至今被證明的數學定理用事實告訴我們,沒有一項研究是無用的,它們都成為了後來新的研究的理論基礎。“數學的無用就是有用,如果我們把數學看成一項創造性的工作,有用的都是已經創造出來的,無用的才是待開發待創造的。”影片裡一位學者這樣說。數學推論是一切理論的最核心,表面上的無用隱藏的是研究的最高境界。

  回到數學家的研究內容。他們在研究時,也許並沒有考慮他們的研究會有什麼用,他們只是沉浸在自己純粹的數學思考裡。他們如此努力,甚至耗費人生中最寶貴的幾年時光,僅僅是因為心中對未知的好奇。他們願意在這樣的事情上下笨功夫,也許最後的實際用處連自己都看不到。數學家這樣的求索精神也值得我們敬佩、學習。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5

  上回說到,這次寒假,我們的數學老師喻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作業,觀看紀錄片《被數學選中的人》,並每集都寫一篇觀後感。

  《被數學選中的人》的第二集裡,講述了許多數學家攻克難題的故事。比如求出圓周率,證明費馬大定律。

  有些數學難題可能窮盡數學家的一生也未必有答案,但這些數學家們仍然皓首窮經,孜孜以求。

  數學研究跟發明創造最大不同在於它的滯後性。很多數學難題被解答出來,被證明出來了,也未必就能對人類現在的生活能提供多大的幫助。

  這會讓數學家的工作看起來毫無意義和成就,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求快求實的社會里。

  但數學並不是真的無用。很多數學的理論知識,往往要到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後,才會被投入實際的應用中。

  假如沒有虛數,現代人就沒有描述電磁場,假如沒有數論,現代密碼學無從誕生。

  看完這集,我覺得數學家們真的是一群無名英雄。

  有些數學家可能努力了一生,都看不到用自己的理論製造出來的發明。

  也有些數學家甚至可能一生都沒有研究出成果來。

  但他們毫無怨言,就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生命在為數學大廈添磚加瓦,默默地為人類更好的明天而奮鬥終身。

  看完這些數學家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所以說我們要認真對待學習,這樣才對得起這些無名英雄吶!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6

  這部記錄片,能帶給你清晰的思路,從遠古結繩計數、到37000年前非洲南部出土的一塊狒狒的腓骨上面,清晰地呈現29倒V字型刻痕,再到公元前3000年4000年,人們記錄的兩個“5”,五隻羊和五頭牛的共性,把這個“5”抽象出來,這就有數字抽象的概念。到了3600年前萊茵德股本和莫斯科古本上記錄了80多個數學問題和解答。很多問題是和分麵包有關的,其中有一道題是如何讓10個人平分9片面包,也就是每個人怎麼拿到9/10片面包。古埃及人明顯已經熟練掌握了分數的運用。

  在梭草紙上,這道題的答案是9/10,等於2/3加1/5加1/30。實際的操作。將其中五片平均分為兩塊,正好十塊,每人拿一塊,把剩餘四片平均分成三塊兒,一共12小塊,每人再拿一塊,還剩兩小塊兒。

  把這兩小塊兒每塊再平均分成10小塊。這樣每個人又可以再拿一塊兒,正好平均分完。這樣切的話,每個人分得的麵包不但數量相等,連大小和塊數也是一樣的。在中國的記載中,公元前1000年左右,商高與周公對答,勾廣三股修四進於五。這裡的溝就是小腿骨,是大腿,這是古人從自身身體上發現並引申出的直角三角形中的兩條直角邊,如果勾股定理大概是由於人們在丈量土地和建造房屋時,要經常計算直角三角形的邊長而創造的。到了後來為了建造房子需要算面積,發明了幾何;為了量天測地,又發明了三角;為了計算天體運動,人類就發明了微積分。為了描述自然界的一些現象,人類又發明出了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強有力的工具……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7

  今天我看了《被數學選中的人》的最後一集。在這一集裡,一開始就丟擲了這樣一個好問題,數學到底難嗎?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數學是很難的,包括數學家。很多人因此為不學數學找理由。“因為數學很難,所以,我天生不是學數學的料,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

  但數學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學習的熱情,和不斷努力。

  學數學像做菜,你在影片上看到菜是怎麼做的,就一定能做出來嗎?還得買它的原料,還要掌握火候,最後還得嘗一嘗味道。不然這道菜是做不成的。

  學數學也像一次旅行,當你在走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燈火通明的地方,而你和這個地方相隔著一個草原。你又沿著這個草原走到那個地方。你就突然發現,誒,這不就是剛剛我走過的那條路嗎?

  試著去做,每做一點都有一點的收穫,試著去走,每前進一步都能看到新的風景。學數學,可以收穫無盡的快樂。

  數學存在的意義不是成為一門折磨人的學科,它會變成為人類的智慧,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如果被數學選中的人是一個集合的話,它與人類這個集合應該是一樣大的。

  我以後不會再苦惱自己不夠聰明瞭,每個人都能學數學,每個人也都能學好數學。

  就算我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了,我也願意擁抱數學,成為一個選中數學的人。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8

  數學是開啟各個自然學科大門的鑰匙。數學與自然界有著說不清的完美的吻合。比如說冬天的雪花,那麼他們是很完美的六邊形或者六邊形的`衍生物,它們都是由自相似的組成,數學上叫分型。數學上有相似,自然界也有相似。大自然在進化過程中很神奇,比如向日葵,它那個種子結的時候螺線、包括松果的螺線、包括花瓣的生長、樹枝的生長,都表現出斐波那契數列這種特殊的模式。斐波那契數列是13世紀的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透過“兔子問題”,引申出的一種豎列排布“有一對小兔,他們兩個月就可以變成可繁殖的大兔,大兔每月可以生一對小兔,一年以後會有多少對兔子呢?”這個數列是1 1 2 3 5 8 3,從第三項起,每一項都是前兩項之和。向日葵種子和松果的螺線,左旋和右旋的數量都是斐波那契數,百合花有三瓣花瓣,梅花有五瓣,向日葵有21瓣或34瓣,雛菊有三十四、五十五和八十九三種數量的花瓣,這些數字都符合斐波那契數列。如果把斐波那契數列中的數字後一項除以前一項,隨著數字的增多,這個比值越來越接近於1.61803,而1.61803和我們熟悉的黃金分割數關係密切,這些大自然與數學之間的神奇聯絡,又在向人類暗示著些什麼呢?

  數學就是這樣,彼此之間也許沒有交集,然而還在做著一些你無法理解,甚至讓數學家們互相之間都無法理解的現象。但他們的共性都是在尋找規律,且去解釋現實中的問題。如:數學與音樂存在著某種驚人的共性,一根琴絃平均的分成1/2, 1/3,1/4。由此得出,這個世界最和諧的比例是1 : 2 : 3 : 4,我們就產生了我們聲音裡邊最重要的四個音。

  伴隨著西方繪畫的演進,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相信,宇宙間的規律可以通過幾何原理明確的理性化。比如達芬奇和丟勒從幾何原理中推匯出透視畫法,從而使二維空間的畫不可以展現三維的世界。音樂、美術等是最抽象的藝術,數學是最抽象的科學。

  數學是什麼?透過專題片的解讀,我們可以認為,數學是人類文明最核心、最抽象的知識源泉。既然數學支撐著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學一些數學,應該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19

  本片從數學與人的關係出發,介紹數學作為最基礎學科對於人類文明程序的意義。透過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體現,如計時、建築、音樂、天氣預報等,介紹數學的應用。同時,透過對數學家的訪談,瞭解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是如何看待數學、看待科學演進的。

  這部片子也讓我感受到了數學的重要性,人類離不開數學,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數學家們更是偉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也應該理解數學,利用好數學。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物件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範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後感20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被數學選中的人”。這部紀錄片從數學與人的關係出發,介紹了數學對於我們的意義,同時邀請了許多“被數學選中的人”談了談對於數學的看法。紀錄片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關於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到的無理數——π。

  圓在數學裡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圖形,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身邊的許多建築例如上海天文館、上海物理研究所、東方明珠等,都是由圓作為建築的一部分而構成的,這也使得這類建築顯得格外美觀。圓上那優美的弧線和兩個端點處毫無瑕疵的連線總能給人一種“完美無缺”的既視感。

  除了“圓”之外,由一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出的“圓周率”也是數學界的一大熱門。雖然π是一個無理數,但是古往今來仍有無數的數學家為了追尋它的“謎底”付出畢生心血。這就是因為,對於未知的無限追求,是人類存在於宇宙中的終極意義。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數學是有些枯燥的,大量的計算與幾何圖形的拼搭會讓我感到乏味。當我聽到紀錄片裡說的,“其實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可能真的不完全叫數學。”時,我就對這部紀錄片產生了興趣。既然我學到的不是真正的“數學”,那真正的“數學”是怎麼樣的呢?

  透過看紀錄片我瞭解到,在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眼中,數學原來是美麗的、簡單的、抽象的,甚至是讓人慾罷不能的。正如其中一人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數學帶給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被數學選中的人”,自然是因為他們努力研究數學,對數學充滿熱情。

  我們也應當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多用心體會數學,把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也許這樣就能像那些“被數學選中的人”一樣,感受到數學的美麗了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