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0篇)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0篇)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逐年大幅度提高,進城務工農民逐年增加。這導致了農村中土地利用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土地是農業的基礎,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土地利用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提高。

  一、 調查名稱:

  城市化下的xx省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二、 調查目的:

  1.透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農村土地利用現狀,促進農村土地科學、合理利用,探索農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2.透過深入、全面地調查,掌握農村土地利用第一手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向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3.透過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 調查物件

  農民、部分政府人員、學生。

  四、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資料。

  五、 調查時間

  20xx.8.15----20xx.8.20

  六、 調查內容

  部分鄉村土地利用現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及農民對城市化的看法,並對現象所反映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知識水平。我們做了兩個調查問卷,各向物件提出了10個問題。

  七、 調查結果:

  透過為期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在發放了一百多份調查問卷後,我們得出瞭如下結果:目前,xx省部分地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分為兩種情況:

  1、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2、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一)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率較高,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單一,土地撂荒現象存在但比較少,而土地利用不合理現象較為嚴重,如:挖農田裡的土賣給磚窯廠,農房規劃不合理,以及亂佔耕地現象。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到,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平原地區土地開闊,便於集約化耕種,機械化水平較高。

  2、 國家目前實行的種糧補貼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

  3、 平原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但季節性外出務工較多。

  4、 城市化不斷推進使大量農田被侵佔

  5、 部分地區的村民委員會並沒有實施可行性的便民、利民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瞭解到,農民的收入不僅僅侷限於對土地的利用,還來自於經商、外出務工、養殖等其他方式。

  (二)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率較低,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多元化,撂荒現象比較嚴重,土地利用不盡合理,如毀林造地,農村宅基地利用粗放,浪費、閒置現象嚴重,農村辦的工廠用地較為浪費等。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出,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山區地區地形起伏大,不利於集約化耕種。

  2、 山區耕地面積少,建築用地規劃不合理。

  3、 山區坡度大,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土地較貧瘠,產量不高。

  4、廢棄的房屋得不到及時的拆除,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土地的閒置。

  八、 調查體會:

  透過此次調查我切實瞭解到了農村土地利用的現狀,感受到了農村發展的滯後,體會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作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我覺得自己身負著推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使命。此次的經歷加上我個人的薄見,我認為農村的發展,土地是根本和關鍵,是農民增收的一大優勢。但基於目前我們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並沒有使大部分農民走向富裕,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改變當前單一的種植模式,發展多種經營。

  2、 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政策、財政支援。

  3、 改變當前粗放的經營模式,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4、 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如:“科技下鄉”等。

  5、 加強對農村建設用地的合理規劃。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調查地點:

  山西省代縣XXX鄉XXX村

  調查目的:

  調查和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社會各界關注、瞭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調查內容:

  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村民的文化娛樂;2、村裡的黨政建設;3、村民的收入和消費;4、新農村建設情況。

  調查範圍:

  該村15歲以上村民。

  調查途徑:

  隨機調查,以實地走訪調查為主;

  調查時間: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於雁門關旅遊路,距縣城約7公里,比較偏僻沒有公交車通行。全村國土面積,共五個村民小組,190戶,總人口684人,實住人口480人,黨員16人,可用耕地面積畝,其中玉米麵積面畝,2007年玉米產量達到3100噸。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元。村級公路硬化累計達到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該村地域寬闊,有平原、山坡,可開發的潛力很大,林地面積地多畝,養豬、養羊、養牛的條件得天獨厚。2005年生豬出欄頭。

  二、新農村建設情況

  所謂“新農村”包括幾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

  (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透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基本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

  2、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透過淨化、綠化、亮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透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建立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農民勞動力素質較低,運用科學技術的方法耕種較低,且對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農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普遍存在,存在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對進一步開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4、農產品的加工還處於原始的階段,對農產品的精加工較少,因而對農產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對外競爭力是嚴重的阻礙。

  5、在調查中85%的村民對國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不瞭解的態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透過村書記以及對部分村民的詢問,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植玉米及其它家產品。38%的村民農閒時節到附近的工廠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費是學生,35到55歲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來支付學生的各項費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夠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娛樂

  村內沒的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沒有可供休閒的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透過這次調查以下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實施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工程,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和範圍,實行大範圍、寬領域選拔村級幹部;改進管理辦法,推行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管理,將工作績效與幹部待遇掛鉤,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終兌現獎懲。

  2、加強黨員幹部教育。一是建立幹部定期培訓制度。每年對村級黨員幹部分期分批培訓一次;二是鼓勵黨員幹部積極參加黨校、農函大的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素質;三是建立黨員幹部自學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村級幹部的重要依據,幫助農村黨員幹部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四是教育黨員幹部爭做致富能力強、幫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幹部,提升黨員幹部自身文明素質,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

  3、加快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支援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創辦鄉鎮企業,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按照“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搞好資訊網站建設,支援農民本地創業與外出務工相結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帶動農民轉移。

  4、加強對農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項政策的投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大農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瞭解新資訊,增加致富的本領,同時,也要加強農村法制的建設,供他們能夠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農村的娛樂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閒場所。

  6、多向農民提供小額貸款,扶持農民發展農副產業,併為其提供技術指導,以解決農民創業的經濟憂慮和技術憂慮。

  我們作為大學生村幹部應該加大對新農村政策的瞭解和“三農”的認識,政府、給予我們大學生村官的支援,要透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各種優勢,為農村幹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做出貢獻。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

  調查物件:

  宗址村三隊村民

  調 查 人:

  潘xx

  調查目的:

  瞭解有多少人瞭解“低碳”的含義,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調查方式:

  口頭訪問

  訪問的內容:

  1、你知道“低碳”是什麼意思?

  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決衣、食、住、行中的節能低耗的問題。

  3、家裡新增添了什麼家用電器,會正確節能使用嗎

  4、近距離外出和遠距離外出時,分別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

  調查分析:

  1、本次調查中,一共訪問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對老年人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麼意思,但他們從小吃過苦,生活大多很節儉,因此其實一直在過著低碳生活。比如:

  在天黑之後他們才會開燈;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來水清洗一遍,用過的水也不浪費,用來澆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細小的肥皂收集起來,裝到絲襪裡,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時,除步行外,一般騎腳踏車或電動車;買菜時會自己帶籃子,不用塑膠袋。

  3、成年人愛看報紙,所以對於低碳還是比較明白。可他們身強力壯,掙錢相對容易。為圖方便快捷,出門就騎摩托車或開車,喜吃夜宵,常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夏天圖舒服,就把空調溫度打得很低,整天呆在空調房裡,玩電腦時電視也同時開著;手機常換新的,各種鋰電池、鎳電池也隨手丟棄。

  4、未成年人中,除了幾個在校的高年級學生知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外,其它年齡小同學都不知道。所以他們用電、用水則更加浪費。刷牙時,水龍頭開著刷牙;小孩子喜歡吃棒冰,常常在冰箱裡面折騰半天,也沒找到自己想要的;他們不喜歡喝白開水,只喝冰的飲料;他們最好一天24小時呆在空調房裡。

  調查建議書:

  1、打空調時,溫度最低控制在26℃

  2、儘量少開冰箱門。

  3、帶上小手絹、小毛巾,儘量不使用紙巾、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鞋套等,為地球添一份綠。

  4、上街購物、買菜,自己備帶布袋、菜籃子,不要使用塑膠袋。

  5、把家裡的白熾燈換成節能燈。

  6、外出時,最好使用腳踏車或電動車,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

  7、大力推廣並使用太陽能,使用太陽給我們帶來的免費資源。

  調查總結:

  我們應當學習老年人的某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每一個人能在生活中自覺地做到低碳生活,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綠,生活更美好。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4

  一、概述:

  由於農村經發展慢,農民生活依舊沒有很富裕,特別是我們村沒有民辦企業,農民只有靠種糧食、外出打工等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因此,我們村只能靠一些副業來爭得更多的外快,有養豬的,有養雞的,但是我們村以養蠶佔據最多。養蠶業由興到衰在我們村慢慢的演繹著。

  基於我村養蠶業的興衰原因進行了調查,並基於原因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二、調查方式:

  透過訪問本村養蠶的業主,以及上網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養蠶業興衰原因:

  一、興的原因:

  (1)沒有更多其他經濟來源

  農村畢竟是經濟發展薄弱,沒有更好的其他經濟來源,農民大部分是沒有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沒有文化知識。所以大部分農民只能發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經濟,近幾年來養蠶、養豬、養雞等一些個體經濟興旺起來。農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較,農村畢竟比城市是落後的,特別是教育,這樣使農民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在農村尋找一些賺錢的事情是很難的,這必須考慮到很多東西,如農民的文化知識、農村的經濟發展結構等。因此,在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這是我們村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畢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應更注意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結構,注意三農問題,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

  (2)養蠶業賺錢快

  之所以許多農民選擇養蠶業還有一個很總要的特點,那是養蠶業賺錢快,基本上養一次蠶只需要十幾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鎮裡回收並直接付錢。因此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業,畢竟這些錢來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農民所選擇了養蠶業。

  許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幾天在家裡幫忙養蠶,這樣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養蠶業一年可以養四次,這樣本村農民家裡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時間短,見錢快,所以許多本村農民選擇了養蠶業。

  (3)有鎮裡的技術支援

  對於養蠶業,我們xx鎮是很支援的,因為他是我們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現在我們鎮裡建立了蠶繭站,還給每個村配發技術員,這顯示了本鎮對養蠶業的特別重視。由於鎮裡的重視使我們村的養蠶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幾乎我們村家家都養蠶。

  當養蠶在我們村發展的時候,技術員也會幫助村民們來解決一些難題,在鎮裡的領導下養蠶業在我們村興旺起來。當蠶繭形成時,技術員幫著村民們到鎮裡統一銷售,這樣農民們不用擔心蠶繭的質量問題。由此看來有鎮裡的技術支援,很多村民也會走上養蠶的道路,畢竟養蠶不用擔心技術問題。

  (4)養蠶業多帶來的熱潮

  許多本村農民當外出沒工作可干時,他們看到養蠶可以帶來家裡的補貼,於是各家紛紛栽種桑樹準備養蠶。從嫁接小桑樹到桑樹長大,村民們悉心照顧著,這是他們的心血。當養蠶業給村民們帶來很多收入時,其他人們也看到了明顯的收入,於是都紛紛種桑養蠶,這樣桑樹在我們村迅速生長代替了糧食莊家的生長。正是由於養蠶業帶來的熱潮使更多村民們升起了養蠶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樹在田地裡生長著,從遠處望向我們村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在我們村到處都可以聞到桑樹的氣息。這樣一來使村裡、鎮裡更加關注我們村的養蠶業,這就是所謂的養蠶熱帶來的熱潮。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5

  一、實踐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留守老人增多。大多數留守老人還要承擔一定的勞動,單身留守老人的情況更差。而國家的各種養老保障制度還在完善中,其中就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我們團隊對此透過走訪服務、問卷等調查方式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留守老人方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調研,隨後對我們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結果顯示農村留守老人對物質生活沒有過多的追求,但對疾病有恐懼心理,伴隨我們養老保障制度完善,近幾年這種狀況明顯改善。另外,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留守老人經常內心覺得孤獨,嚴重的會導致老人性格孤僻,這也是外出務工子女容易忽視的。所以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後期在五常周邊地區對我們的實踐成果進行了宣傳,主要目的是喚起人們的關注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意識,我們也期待國家能出臺相應的政策解決這些問題。

  二、實踐時間與地點

  1月9日:幸福村

  1月10日上午:長興村下午:正興1月11日:半截河子村

  三、實踐內容

  透過我們對留守老年人生活質量問卷調查,我們瞭解了留守老年人的年齡階段,性別比例,生活及收入狀況,以及生病次數及醫療消費。同時我們也深入的調查了留守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及村中幹部對其的幫助情況。子女的義務撫養情況等等。

  四、實踐結果: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對老夫妻劉爺爺和張奶奶,有一次張奶奶去廁所,摔倒在廁所中,差點喪命,多虧劉爺爺及時發現,才挽救了張奶奶的生命。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經常發生,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16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首先,電話是留守老人與子女聯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除此就是子女逢年過節回鄉探家。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通訊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農村電話的普及,加強留守老人與外出子女之間的聯絡與溝通。

  其次,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再次,支援村委會集體建設,並充分發揮農村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的作用。各級政府對此應當加大支援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開展活動。同時,村委會在解決留守老人養老問題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村委會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閒置資產、閒置土地改建、擴建託老所,建立農村的公共事業服務陣地,為有託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難人群提供託管服務。根據現有條件,可對鄉村小學校等實現多功能開發,開辦形式多樣的留守老人活動中心、娛樂室。

  最後,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絡,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透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此外,要充分發揮農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的方式有很多,如:鄰里之間相互串串門,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養養小動物,參加村裡的文化活動,幫助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留守老人逐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更新觀念,樹立現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現代文明的成果。

  透過此次實踐活動,我們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隔代教育壓力大;四,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五,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戶撫慰活動等。四、實踐總結或體會: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四、實踐總結或體會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社會實踐後的交流座談中大家普遍感悟到“提高了覺悟,學到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增強了素質”。社會實踐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增強了大學生服務祖國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透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大家都能得到一些啟示,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的真正的目的,使自己成長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為期三天的下鄉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我們大家的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鍛鍊自己,以便將來更好的服務社會。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6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汙染、地下水汙染及至大氣汙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 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園團委以及老師的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六人的大學生志願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深入了商丘市劉莊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瞭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另外,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透過這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願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有了較深層次的瞭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 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透過網路、圖書館以及相關認識對調查內容有了較全面較為正確的認識。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並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2.開展實習活動

  7月22日~7月28日進行問卷調查。

  3.後期總結工作

  7月30日~8月30日進行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並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定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汙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瞭解農村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劉莊村位於離民權縣約40公里處,人口約201人,耕地面積60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透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汙染問題,但束手無策。

  透過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表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於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並沒有解決辦法。而對於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並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的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汙染。可見在當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汙染問題的存在,但苦於並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在調查中有80%的人並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並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並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有關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居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並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村民施用化肥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 用於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瞭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製並不瞭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汙染。

  五、農業環保現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汙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對策三:統一規範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穫與反思

  透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汙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與分析,並針對問題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援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7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膠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膠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膠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膠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麵?無一不用塑膠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膠袋裝起來。塑膠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

  一、什麼是“白色汙染”?

  白色汙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膠飯盒,各種塑膠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汙染。

  二、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原因:

  1、塑膠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儘管在建立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膠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三、“白色汙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膠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膠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膠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膠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膠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膠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透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膠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透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於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並透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汙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於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洩,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說,電池中的貢的汙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紐扣電池,能汙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裡,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透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於植物的生長髮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透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實踐總結: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於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群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於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群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汙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於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群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最佳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8

  這篇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主要是關於本人利用寒假時間當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勤工儉學的經歷和感想,分為做人篇和為師篇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於1月20日清晨乘上返鄉度假的列車,下午到家後,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莊河旅程。由於在那裡有姐姐照應,因此我並不十分害怕。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這漫天飛舞的雪花有點亂,也有喜悅的激動。因為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將收穫這20年來第一份報酬,將擁有自己支配的一筆數額可觀的工資。我為它做了無數美妙的計劃,我最終決定應為父母各買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讓他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這個心願最終還是未能達成,因為從莊河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四,父母都忙著添置年貨,沒有時間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捨不得花我的錢。最後這筆錢進入了我大一下學期的生活費中。

  做人——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貴的情感,當我們羽翼漸豐即將翱翔於天宇之際,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學會感激我們的父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答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對我的觸動很大:道路兩旁放眼望去稀稀兩兩的人家,且相距很遠,這讓我想到農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啊!這裡屬於山區,從收割後遺留的莊稼茬可以看出,這裡的農民是靠種玉米為生,沒有種水稻和小麥,更沒有建大棚的。我想,這裡農民的收入一定不會很高,接下來的所見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這裡的房子很少有磚瓦房,大多是石頭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農民甚至還住的是破舊的茅草房。我心裡開始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我們國家的一些地區也許也像這裡一樣落後,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但這裡荒涼卻並不頹廢,因為這裡的農民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樣甘願在農村吃苦的普通教師,我相信透過一代人、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在這裡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飛舞著,隨著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種因責任感而產生的緊張與不安:儘管即將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育工作,但我沒有做老師的經驗,萬一教不會孩子怎麼辦?我怎麼對得起姐姐的信任,怎麼對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錢拿來讓孩子上課、渴盼他們成才的父老鄉親?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認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責任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對得起對社會的責任。

  第二部分:為師篇

  1月21日下午,我來到超凡英語培訓學校,與校長匆匆見過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進行培訓,讓我瞭解上課的流程,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帶領學生做遊戲,上課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聽到這些,我腦袋一下子就大了,心裡異常緊張。為了增加我的實戰經驗,姐姐找來幾個小孩臨時當我的學生。開始時我講課的聲音非常小,而且經常笑場。經過姐姐的多次糾正和指導,我漸漸進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剛剛學到的東西又演練幾遍,不到七點鐘,已有學生和家長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我真想笑,不過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嚴肅,記住自己是老師而不再是學生。那些來早的小孩自覺的坐在座位上讀單詞。不一會,學生都來了。上課鈴一響,他們都自覺的坐好,不再說話。我用英語簡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便開始講課。第一節課校長還來聽課了呢!當時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這樣越要保持鎮定,不能出差錯。第一節課就這樣在焦慮和緊張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節課的“開門紅”,接下來的三節課上得還比較輕鬆。不知不覺一上午的四節課都結束了,我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此時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煙了,可我還是很高興,一種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長,這給我以後上課增添了信心。

  一些學生沒有書,我就天天給他們抄錄課文。為了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我還在每篇課文的旁邊用彩筆畫了一些圖案,為了獎勵表現好的同學,我還自己出錢給他們買貼上。他們儘管上課時也有走神和做小動作的時候,但都非常聽話,讀單詞的時候聲音都非常響亮,回答問題也都搶著舉手。二十天悄悄的從眼前飛逝。其間也遇到過不少麻煩,比如上課孩子突然哭了,放學時領生病的孩子回家,處理我們班的學生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事情等等,但現在想起來卻覺得很有趣。不過和有趣比起來,這二十天給我最多的還是感動。這些孩子的家離學校都很遠,可他們每天都能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提前到學校學習。他們有的是在家長的陪護下來的,有的是騎腳踏車來的,有的是步行來的。儘管路很遠,儘管天很黑很冷,儘管很累並且少了許多玩的時間,可他們從來不遲到。這讓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們比明天。”農村的孩子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他們分外珍惜。雖然他們的家庭條件比不上城裡的孩子,但他們唯獨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只要他們的這種品質加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成功。從孩子那渴求知識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農村的未來……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9

  俗話說的好:“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裡的大人們千方百計地為“希望們”能茁壯成長創造最佳的條件:小學生負擔太重,該給他們的書包“減減肥”;中學生的知識面不寬,要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很多孩子嬌生慣養,生活能力差,要讓他們多接受“磨難教育”。

  我國有80%的居民生在農村,那裡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麼,那裡的小學生也有很多壓沉書包的參考書嗎?他們的全面素質如何?樣樣農活都能幹,他們還需要“磨難教育”嗎?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們”在幹什麼,聽聽那裡的同齡人說些什麼,再拿我們自己與他們作個比較,或許能引起我們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鄉河北省 廊坊市 安次區

  一.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有所欠缺

  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農村的經濟也在迅速的騰飛,但是在農村對小學教育的投資並不象城市一樣。在調查的學校中發現,在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並不是很完備,尤其是在體音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上,教育設施不完備,甚至根本沒有教學設施。調查情況見下表:

  調查問題 調查結果

  結果百分比

  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滿意嗎?

  滿意40.5%

  較滿意45.5%

  不滿意14%

  學校的基礎設施是否夠用?

  夠用48%

  基本夠用50%

  不夠用2%

  學校是否有多媒體教學設施?

  有30%

  沒有70%

  體音美教學裝置是否夠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無7%

  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設施的落後歸納分析以下幾點原因。

  1.當地經濟的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農村經濟也在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由於歷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環境的因素,也導致農村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總會慢於城市的發展。所以當地政府的收入始終處於平均水平狀態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會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況下,政府在對教育的分配和投資上顯然低於城市,所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2.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傾向於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大部分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因此,必須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教育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縣級、尤其是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3.小學學校的收入來源少

  國家對中小學進行改革後,“一費制”的實施,避免了學校的亂收費情況,減輕了家庭的負擔,但是學校的收入也相對減少。在學校有限的收入中,用於大額教學設施的建設就會減少,或者是根本不會用於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造成學校發展的滯後,從而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小學師資力量的薄弱

  調查中發現農村小學的師資在力量薄弱,有的教師甚至一人帶幾門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調查情況如下表:

  調查問題 調查結果

  結果百分比

  你的認課教師是否大學畢業?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歡老師的課嗎?

  很喜歡49.5%

  一般48.5%

  不喜歡1%

  你的老師負責任嗎?

  負責任45.5%

  一般38%

  不負責任16.5%

  你們老師是一個人帶多門課嗎?

  基本上是15%

  個別70%

  一人一門課25%

  1.工資待遇不高,難留人才

  在實踐過程中,經過走訪我們發現,在農村小學中,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有合同編制的教師在農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對教師待遇的不公平,造成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到農村落腳或者人才外流。

  2.環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農村地理位置偏僻,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對一些知識層次相對比較高的人來說不是理想的生存環境。在教師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畢業或者是在外地上過學,在以前的生存環境的影響下,地理位置、交通、衛生等社會環境是自己選擇生活的一個重要參考和標準。在他們的思想中在農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個過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腳點。所以,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到農村工作,也有一些優秀的教師外流或轉業。

  3.發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趨向性

  很多人畢業後邊願意到農村工作,不僅因為農村的各方面環境的問題,還有以後的發展問題。農村的社會活動和空間比較狹隘,相對城市來說發展空間狹隘發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師這個行業不僅工資和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較好,並且有更多的擇業空間和機會。所以,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後願意選擇城市,造成農村教師缺乏,師資力量薄弱。

  綜上所述,農村的環境和教師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給教師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住優秀的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形成經濟和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迴圈。

  三.家庭教育薄弱

  1.父母學歷不高,不能處理好孩子的學習問題

  在農村中,父母是大學畢業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長是中學畢業,在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學生表示,家長不能夠幫助輔導功課。還有一些學生表示,家長從來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無人教育

  近年來農村打工族數量日益增加,農村家庭中很多是母親成了留守家長,一個人操持家務已經不易,更談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留給老人,雙雙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現在農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待國家對政策進行調整,讓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欠缺

  農村家長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很多家長稱孩子上學後至今沒有接待過一次老師家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瞭解不多,再加上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與孩子平等交流與溝通認識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訓斥、打罵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誤區。

  4.家長和學生缺乏溝通

  調查還發現,與父母缺乏溝通直接影響到農村孩子的心理,他們在學校中多數表現為性格內向、沉悶、不善與人交往。而農村中小學還很少有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這一空白亟待填補。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不僅是生活基本單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學校。堅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家庭教育的發展。

  四.小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

  1.學校升學的壓力造成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大

  不少老師和家長感慨,升學的壓力已經由過去的高考前移到小學生頭上。在農村小學中也存在升學的壓力,一些小學為了提高考入重點中學的人數,為了提高升學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刻意為學生補課、增加家庭作業的量,造成小學生,上課時間長,作業量大。一調查表明,現在的小學生的作業時間和作業量嚴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小學生的作業量較大,內容單調重複,作業時間較長,學生的書包越來越大,且越來越重。小學生厭學情緒隨年級升高呈上升趨勢。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容易造成學生一些心理問題。情緒不穩定,時有焦慮自卑心理;交往不主動,與同伴關係淡漠,這些心理問題在小學生中也悄然存在。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變得嚴重,說明社會、家庭和學校對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夠重視。應試教育、升學壓力,是小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2.來自於家庭方面的壓力

  農村的家長也開始像城市的家長一樣盲目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給孩子輔導功課,有一的家長為孩子培養一技之長,參加課外的學習班,佔用了孩子大量的課外時間,週六週日也不能休息。據報道現在有的地方的小學生出現了“童年恐慌症”,家庭方面的壓力也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家長應該重新審視家庭教育觀念,重新認識孩子的教育,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合適的定位學習,以對孩子免造成不良影響。

  綜上調查結果,農村教育存在嚴重不足,希望能夠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以使中國農村的教育問題早日得到改善。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國從那個落魄的年代裡站起來,正大步流星地邁向那欣欣向榮的新時代。許許多多的農村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走向了繁榮,走向了興旺。——題記

  在今天,新農村陸續地出現了,馬六良村就是當中的一個。在社會實踐中,我們到馬六良村做了具體地調查。

  目前,新建設的馬六良村並不亞於一些小城市,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小橋流水人家,走出荒蕪人煙的年代。

  一進入村口,眼前就會呈現出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平坦的水泥大道旁,花紅柳綠,水波粼粼的池塘,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

  這兒房子十分有特色,紅色的磚頭,金黃色的瓦處,簡單雅觀。一座座高矮參差不齊的房子鱗次櫛比地排列著,鄉村的特色令人感到賞心悅目。這兒不比城市,繁忙的大都訕中,車來車往的噪音讓人心情無法平靜;而在馬六良村,我們總能聽到路旁果農的吆喝聲,有時,也能聽見從某戶人家中傳出兒童的戲嬉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首溫馨和諧的交響曲。

  過去,一提起農村,我們總會用荒鞠人煙來形容它,偏僻、荒涼這些詞總與它相伴。可是今天,馬六良村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徹底擺脫了“荒蕪人煙”這些詞語。

  二、農作物茁壯,告別缺衣少食的日子。

  在馬六良村,少不了農田的存在。土壤肥沃,讓許許多多的農作物能夠茁壯成長,微風吹過,綠油油的稻田成了翡翠的海洋,浪花一層接著一層,綠得發光,綠得鮮亮,一浪推著一浪湧向遠方。除稻苗,還有許許多多的蔬菜,樣樣都長得茁壯無比,我彷彿看到了秋季的豐收圖,農民們樂呵呵的笑臉。

  在之前,有許少貧困的農村,因無法種植農作物而風餐露宿,過著艱苦的日子。現在不同了,每家每戶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不再愁吃愁穿,莊稼豐收,運到城裡賣,還可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三、經濟迅速發展,不必擔心無法上學。

  回想之前的年代,有多少家庭因經濟困難而無法讓孩子上學校去學習。在今日的馬六良村,孩子們都可以揹著書包上學讀書,學知識,為做祖國的棟樑而奮鬥。

  除了馬六良村,我知道,在新中國的每六角落,每個貧困的農村都在奮力前進。經濟的發達,讓舊日衰老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今天都是黨和政府在努力,在建設,經過他們的努力和創新,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又一個彷彿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農村。

  新農村,我們在建設,讓我們手拉手,肩並肩,共同去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