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精選5篇)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1

  家風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風如一壺茶,醇厚芬芳;家風如一朵花,馨香撲鼻;家風如一張畫,連城之璧。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它透過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心靈,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們家有三風:善良之風,孝順之風,勤儉之風。

  我家的善良之風。媽媽常說:“善良是心靈的燈盞,能引導迷路的孩子前行”前年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春天服飾裡給我買了一件新毛衣,然後又去超市買了一些零食。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孩子,不過跟我不同的是他患有小兒麻痺症,當時的他穿的破破爛爛的,還在馬路邊上到處乞討。我看他好可憐,正準備給他分點零食吃,媽媽卻什麼話都沒說,直接把口袋裡僅有的二百多元錢遞給了那個孩子,還把給我買的零食和毛衣都給了他,並對他說:“孩子,買車票回家吧,別讓爸爸媽媽擔心啦,家裡再窮,也是家。”我記得當時那孩子哭的好傷心,直對著媽媽鞠躬說:“謝謝,謝謝”,後來,我在街上再也沒見過那個孩子,我想他一定是回家和爸爸媽媽幸福的在一起了。

  我家的孝順之風。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必備的傳統美德。在家裡,我孝順我的爸爸媽媽,每天,我會在課餘時間幫他們乾點力所能力的活,晚上給他們捶捶背,倒點熱水泡泡腳。我孝敬我的爸媽是因為他們的言傳身教,多年來,爸媽十幾年如一日的孝敬爺爺奶奶,記得奶奶生病住院時,爸爸媽媽衣不解帶的侍奉在病床前,他們是遠親近鄰們公認的好兒子,好兒媳。

  我家的勤儉之風。我們家勤儉節約的宗旨是: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少花,不該花的錢一份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買學習用具或者課外書籍,媽媽總是給我足夠的錢,讓我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在我看見同學新買的玩具羨慕的眼神時,媽媽教育我:好鋼用在刀刃上,這些錢可以給你買好幾箱特侖蘇了,別和同學比吃穿玩,要比比學習。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我的心靈。父母給我留下了這麼豐厚的精神財富,我一定會努力的將我家的家風世世代代傳承發揚下去。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2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迴圈互動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梁濟離開了家。

  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著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寬、梁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梁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梁濟的影響有關,梁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

  梁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梁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著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梁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鍊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杜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秘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3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的中專生,我的爺爺奶奶則是四十年代的農民。自從我懂事開始,我聽的最多的話是:做人要勤儉節約,以人為善,禮貌待人,誠實守信。特別是在我做錯事時,爺爺最喜歡給我上政治課,奶奶則說了又說,我有時煩起來會來一次反抗式的大喊:“拜託,奶奶同志,您已經講了n次了,我的耳朵都長了啊……”,可是奶奶似乎沒聽到我的反抗,還繼續說:“你這孩子啊,要懂禮貌,剛客人來了都不懂得打個招呼……”。“……我似乎對這樣的教育已經習以為常了,這應該說是我這個家的家風吧。

  從我記事起,我的家經常有客人,長輩們從來都是笑容滿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客人吃,最後客人走了才輪到我們這些孩子的份,我們從不敢吭聲,客人們總會表揚我們:”你們家的孩子真懂事啊”,但是我調皮的個性,有很多時候也會招來長輩的不滿……有一年的春節,我把家族要請叔公的鹽雞偷吃了一半,把雞翻過身,當叔公吃時才發現,過後爺爺狠狠地批評了我,要我半蹲一個小時記住這次教訓。

  在我的家裡,最勤儉節約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沒亮就起床做家務,等我們要上學時,奶奶已經出門去買菜了,每次家裡有剩菜剩飯,奶奶從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爸爸擔心她胃不好,不讓奶奶吃剩的食物,奶奶只好偷偷地吃了。有一次,我剛放學回家,發現家裡來了三隻小雞,原來是奶奶為剩菜剩飯找到好的“去處”了……哈哈,這真是兩全其美呀!

  要說誠實守信,那就要屬我的老爸了。有一回,老爸心血來潮,向村委會承包了1000棵荔枝樹,合同承諾收成時付給村委兩萬元,沒想到那年剛好碰到強颱風,1000棵荔枝總的收成不過兩千多,很多好朋友都說情有可原,勸老爸向村委提意見……結果老爸向舅媽借了錢毫不猶豫的把兩萬付給村委,老爸過後說“我的固執,是因為我的父親從小對我說:做人要誠實守信。我沒有預測好,只能自己負責呀!”

  家風是雨,孩子是苗,這樣的家風讓我受益匪淺啊!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4

  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提起“家風”,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興盛、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都會受到家風“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傳家寶”。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好,則政風清;家風渾,則社風濁。立好“家風”這面鏡子,照清自己,輻射他人,才能為社風、民風“正衣冠”,匡正壞風氣。

  提到“廉潔”,我們想到的一定是“正直”、“光明”,“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家庭亦如此,若家庭不興廉潔家風,貪腐病菌就會乘虛而入,若意志不足夠堅定,家庭和諧大廈就會轟然倒塌。”因此,樹立清廉的家風,建立一個和諧文明的家庭,自然是成為了我們當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因為一個健康向上、崇尚美德、和睦溫馨的家庭文化氛圍以及其正面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家庭成員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的。“家”同時也成為了我們加強教育、強化監督、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貪腐問題的重要陣地。領導幹部能否廉潔從政,首先在自己,但同時也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

  近年來,貪腐行為大量發生,少數幹部的人生天枰失衡,道德底線崩潰,最終在貪腐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罪惡深淵,

  成了人民的罪人,民族的敗類,究其原因,除了幹部自身的問題外,家人對“廉潔自律”概念的無知、法律知識的欠缺,導致他們沒有及時正確的糾正這些貪腐行為,沒有以家庭的力量和親情及時把他們從犯罪邊緣拉回,反而在無意中助長了這種歪風邪氣、就此把親人送上了人生的“不歸路”!斷送了家庭的幸福,以致於一生都在悔恨和淚水中渡過。

  所以,如果我們的家人不貪戀金錢且嚴於律己,懂得廉潔文化對家庭、對自己親人的重要性,知道廉潔家庭教育是自己幸福家園的堡壘,時常提醒著家人,從點滴注意自己的言行,謹記“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避免“溫水煮青蛙”的悲劇,也許我們這個社會會多很多歡笑、少很多淚水。因此,如果說家是預防和抵制貪腐的重要陣地,那麼家庭助廉教育就是這道防線建設的基石、就是一道照亮家庭成員心靈、溫暖的廉潔之光。

  尤其是在當下物慾橫流、紙碎金迷、享受著酒精和肉體帶來刺激的時代背景下;在只看金錢、權力,只能夠感受到慾望帶來的快感的“潛規則”下,我們更要讓我們的親人知道:名利不是你作為人民幹部該追求的,廉潔才是你作為黨的幹部之根基;你依然是平凡的你、依然是一個普通的黨政幹部。你要記得你的根在大地,當你站得越高的時候,越要回頭看看這片土地,感謝它曾經給你的一切,更要明白你站得高是因為大地的支撐,不然將會被拋向那無底深淵!同時,

  更要清醒的認識到,高處的美麗雲彩都是虛無,家庭的溫暖那才真實,在這裡不貪榮華富貴、不求聲震朝野,只要你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那便是一種幸福和快樂。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這千千萬萬個細胞健康活潑,呼吸著文明勤儉、廉潔自律的氧氣,政黨和國家這一龐大的肌體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而我們的社會才能文明、純淨!

  所以,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清正廉潔的家庭環境,真正築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讓家庭成為充滿和睦親情的溫馨空間,成為遠離貪腐的潔淨港灣。

  清廉家風故事徵文900字5

  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裡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今天,板報小編跟大家分享:廉政家風故事。讓我從這些人身上,汲取到傳統家風映射出的正能量。

  唐家正在副局長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論資歷、論能力他早該扶正了,和他一起提拔的大多早已做了局長。一些朋友也勸他“跑一跑”,可他僅是笑呵呵地答應著,沒有任何行動。這次調整幹部,他憑藉過硬的工作能力,終於被提拔為局長。

  趁著星期天,兩個月沒回老家的唐家正決定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去一趟。為了表示孝心,他還特意買了一條軟雲煙和兩瓶汾酒。

  唐家正的老家在農村,是個離縣城較遠的小山村。唐家正每次回家,看著有些破舊但乾淨整潔的小院,都會有一股暖流從心底油然而生。長時間的分離,一家人見面格外親熱。唐家正看著父母臉上的笑容和他們還算健康的身子骨,感覺心安了好多。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妻子起身進了廚房,幫母親做飯。兒子專心地看起了電視。光他們爺兒倆的時候,唐家正注意到父親的神色漸漸地凝重起來,手裡捻著他剛才遞的香菸久久沒有點燃。看到父親這個樣子,唐家正的心驟然緊張起來,他從小就怵父親,這種心結一直延續到現在。父親雖是一個農民,但身上與生俱來一種剛正之氣。父親的為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他剛正不阿的工作特性與父親的這種秉性有很大關係。

  過了一會兒,父親開口說話了:“家正,你現在當局長了,按老話說是掌了印把子了。我和你媽都為你高興,可今天爹要給你潑點冷水,咱可千萬不能幹違法亂紀的事啊!”

  父親的話讓唐家正一頭霧水,他本能地反問了一句:“爹,我怎麼違法亂紀了?”

  父親舉起手中的香菸,說:“你現在都抽上這麼好的煙了?你一個月多少工資,抽得起這樣的煙嗎?要是公務應酬,那是工作需要,爹不反對。要是公私不分,那不是違法亂紀又是什麼?你給我帶的好煙好酒表示的是兒子對老子的一片心意。要是你自己花錢買的,爹接受。要是佔公家便宜,爹還能心安理得地吃喝下去嗎?還有,你在門口停放的小汽車,今天你回來看我和你媽,肯定不是辦公務,這不是謀私又是什麼?”

  父親的話像鞭子一樣猛烈地抽打著唐家正的心,他對父親說:“煙和酒是我買來孝敬您的。用單位的車不算什麼,現在大家都這樣……”

  “人家行,你不行,這是家風!”沒等他把話說完,父親就打斷了他的話,“別人怎麼做爹管不了,可咱們老唐家這樣做絕對不行!咱們老唐家祖祖輩輩靠勤儉過日子,對別人寬,對自己嚴,識大體,講正理,從沒出過一個讓人戳脊梁骨的子弟。咱家雖沒出過什麼大官,可活得本分、實在。你爹我在村上管了一輩子事,別的沒落下就落了個好名聲……”

  在回縣城的路上,唐家正的腦海裡不時地浮現著父親那語重心長的教誨:“公與私是相對的,根本沒法兼顧,要講公就不能為私,要謀私就肯定要損公。你是掌印把子的人,大家都在看著你,你只有不貪不佔,處事公道,大家才會尊重你,你說話才管用……我和你媽都老了,沒有什麼大的期盼,就盼著你們平平安安,希望你把咱們老唐家的良好家風傳下去……”

  想著想著,唐家正的心漸漸敞亮起來,前面的路也變得寬闊平坦了許多,他的目光更加堅定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