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調查報告2000字(通用15篇)

農村調查報告2000字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那麼你真的會寫調查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調查報告2000字(通用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調查報告1

  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已經從九十年代時城市蔓延到了現時農村,垃圾亂倒,塑膠袋滿地飛,曾經的清清小河日趨發黑,可以說現在地球上真正純淨的地方所剩無多。現在的鄉村已經失去了當年的純淨,而被汙染取代。就此問題,我對家鄉的環保狀況做了簡單的調查,現對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地居民對環境汙染的瞭解和環保的重視程度

  當地大部分人對環境汙染是有深入瞭解的,知道這樣做或那樣做是對環境有害的,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比如說植被問題吧,當地居民知道植被在環境保護中起那麼大的作用後,不僅少去砍伐樹木,而且還主動去栽種樹木以保護環境,近年來,在的道路兩旁能夠看到更多的綠色,這得益於當地居民栽種的速豐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時刻注意對環境的保護,比如說對塑膠袋的處理,他們都不會隨地亂扔,而是集中起來,到了一定程度再集中處理。由此可見,當地大部分人還是具有環保意識,熱愛環保,主動去保護環境的。但是,還是有少部分人對環保問題視而不見,不僅不去保護環境,反而去傷害環境,比如說,近年來當地農民引起了養豬熱,這是一個很好的經濟發展機遇,可以帶領農民發家致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給國家,給農民帶來更多的財富。

  但是隨著養豬事業的發展擴大,豬糞卻成了環境的殺手,雖然基本上每個養豬戶都建有沼氣池,可以處理豬糞,但是畢竟空間有限,沼氣池容不下又不能放在豬圈,只能放在外面的空地,如此一來,不僅汙染了空氣,引起空氣質量下降,而且下雨的時候豬糞隨雨水流進小河,引起水汙染,影響人民的生活。還有沼氣池裡面的糞水滿了,有些養豬戶直接排進小溪裡,不僅將溪水弄得又髒又醜,而且將無色的水變成了黑色,讓人望而卻步,居民洗衣服洗菜只能在家裡用自來水洗了,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調查當中我發現,自從在家裡洗衣服洗菜以後,家裡的一個月的生活用水比以前用多了一倍。還有,死亡的豬仔處理也是個問題所在,特別是在豬仔生病高發期,死亡的豬仔增多,處理起來麻煩,很多養豬戶都是直接把死亡的豬仔扔進小河裡,以為它們可以隨溪水流走,不會汙染環境,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使能流走還是會汙染環境,況且很多還是不能流走的,堵塞在河道里,腐爛,發臭,進而引起環境汙染,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還有就是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現在村裡有了固定的垃圾處理區域,居民都主動把垃圾倒在那裡,在這一點做得很好,但是,垃圾是倒在了那裡,處理卻沒有及時,風一吹,垃圾到處飛,最後還是相當於亂扔垃圾。

  二,部分人對環境保護冷漠的主要原因

  記得一句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現在可以說是,世上沒有永遠的環保,只有永恆的利益。我認為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的問題,合理處理豬糞要錢,正確處理死豬仔也要錢,在農村,掙那麼一點錢已經不容易了,誰還會願意出錢處理那些東西,還有就是環保意識還不夠深入,環保意識是有了那麼一點點,但是隻是意識到小區域的環保而忽視了大區域,死豬仔的處理就是一個例子。懶惰思想也是個原因,拿死豬仔處理來說吧,其實可以多花費那麼一點點力氣挖個坑將死豬仔埋了,這樣不僅可以給土地增肥,還減少了汙染,可是為什麼就不捨得出哪一點力氣呢,這就是懶惰,還有垃圾處理也是一樣,倒過去了就順便給處理了不就結了嗎,何必要等。在調查採訪當中,他們表示對於死豬仔和垃圾等的處理我何必多出那麼一點力氣去處理呢,我又沒得好處!

  三,農村環保問題應該引起更大的重視

  在調查中,少量人對環境的破壞與惡化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居住環境很重要,環境的惡化會引起一系列問題,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主動保護環境,發展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以犧牲環境求發展,一切以環境汙染為代價的發展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在環境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注意環保。大部分人認為只要自己居住的周圍還是看起來乾淨就行了,要求不高。這說明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還是不夠的,農民環保意識急需提高。農村環保問題應該引起更大的重視!

  四,結論與建議

  透過該調查發現,我家鄉的人民對環境保護還是沒有引起足夠多的重視,環保問題突出,這主要是是由於環保意識欠缺和價值觀偏向所導致。我希望當地政府部門能夠以實際行動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同時對存在的汙染採取行動進行處理,將原來清水還原回來,給當地人民一個好的生活生產環境。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對亂扔禽畜屍體的人進行通報批評甚至處罰。當地村民應當從生活中小事做起,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不要為己之利益而損害環境,更不要因為懶而損害環境,這些都是不值得的,最終的後果都是自己承擔的,為自己著想,為後代著想,從現在開始,投身環保中去吧!

  五,附錄

  此次調查因為以口頭採訪為主,沒有足夠多的詳細的資料說明情況,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

  農村調查報告2

  我國已經實施了法制宣傳教育規劃,普法教育。農村法律知識極大普及,農民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的狀況有了進一步改變,法制教育與實踐緊密結合,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促進各項事業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諸多難題。特別是部分農村普法教育的滯後,阻礙了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程序。

  當前農村普法工作主要存在著“四難”:

  一是認識難統一,一些農村幹部把普法教育當成是“聽話教育”,要求農民學法主要是為了讓農民聽話。當看到農民學法後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時,反而覺得農民學了法後不好管,認為農民還是不學法才好管;還有的基層幹部善於斷章取義,把普法當成“實用教育”,只普及與農民履行義務有關的法律條文,而對於群眾參與村務管理,行使民主權利方面的法律知識卻視而不見;有的農民則認為學法是司法部門的事,只要不犯法,學不學無所謂。

  二是人員難集中,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在大部分時間裡忙於耕種,農閒時外出務工,因而人員難於集中,普法的時間難以安排。

  三是內容難理解,由於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抽象的法律條文學不懂,記不住,影響了學法的積極性,使普法效果難以保證。

  四是經費難保障,農村普法經費嚴重不足,缺乏起碼的宣傳器材和陣地,有的連基本的法律教材都無經費印製和購買,致使普法工作難以開展。

  造成農村普法工作“四難”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是權大於法的特權思想影響了農村普法的開展。由於個別村幹部中存在著權大於法,以言代法、個人說了算的現象,這種不良傾向和現實的負面影響,使許多農村幹部群眾仍然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其二是執法不公現象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普法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法人員的公正執法。目前在部分鄉村中司法、執法環境仍然較差,嚴重存在著執法混亂,效率不高等問題。使一些農民群眾對法律的權威產生了懷疑和動搖,進而失去了學法的信心,已取得學法成果也難以鞏固。其三是枯燥單調的方式方法阻礙了農村普法的深入。一些地方沒有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土地延包、稅費改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等新情況採取新的普法形式,而依然沿用傳統的上大課、放廣播、搞宣傳欄、照本宣科等普法模式,這顯然難以適應新形式下農村普法工作的客觀要求。其四是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也降低了普法效果。當前農民的文化素質仍然較低,文盲、半文盲的農民佔相當比例,增加了學法和接受法律知識教育的難度,客觀上制約了農村普法效率的提高。

  針對上述農村普法“四難”的現象,筆者對增強農村普法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一、堅持“兩個結合”。

  一是學用結合,在普法過程中,要強調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帶頭學法用法,依法辦事,為農民營造良好的學法環境。二是普法與服務相結合,從農村的實際需要出發,把普法工作與解決群眾普遍遇到的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寓學法於用法之中,逐步使群眾樹立起“遇到問題想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觀念。

  二、農村普法工作應該有側重,以更貼近農村實際生活為重點。

  要加大與土地承包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大市場經濟法規的宣傳,解決農民群眾與市場經濟大潮搏擊中出現的有關新情況;加大與勞動保障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大與消費者權益法規的宣傳;使廣大農民朋友瞭解鑑別產品質量、投訴、打擊製假售假的相關法律法規,真正掌握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方式和方法。

  三、增強普法的靈活性。

  針對農民生產生活中的特點,普法工作要儘量避開農忙季度,努力做到生產、普法兩不誤。在形式上要把電影普法、文藝普法、法律諮詢、法律集市、普法一條街,送政務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綜合在一起,透過以案說法、圖片解法、旁聽審判、現身說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牆頭詩”“快板書”“順口溜”從而真正使農民學法時坐得住、聽的懂、學的進、記得牢。

  四、健全農村普法工作機制。

  各級普法組織要把農村普法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要捨得投入人力物力,使農村普法工作由“軟”變“硬”;要努力提高普法人員的自身素質,使他們成為精通法律、熱愛業務的普法骨幹;要健全監督機制。堅持和實行“黨委決策、人大監督、政府組織實施”的普法工作機制。要認真抓好年度和階段性的普法檢查,充分發揮縣鎮人大的監督作用,每年要組織人大代表對普法工作進行檢查,定期聽取普法工作彙報,以推進農村普法和法制建設的深入發展。

  五、要保障好必要的普法經費,不斷改善現有裝備。

  擁有先進精良的普法裝備和必須的經費保障,是加大普法力度的重要條件。因此鄉鎮級財政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經費納入正常的保障範圍,嚴格按照標準列入財政預算,從根本上解決鎮村兩級普法經費緊張的困難,以保障普法教育的順利進行。

  農村調查報告3

  認識並不是靠大腦憑空想象出來的,真正的認識是建立在實習基礎上並深入實際的,沒有透過實習檢驗或者是不符合實際的認識是錯誤的認識。換句話來說,只有建立在實習基礎上的並且通過了實習檢驗的符合實際的認識才是正確的認識,才是理性的,才是科學的認識。

  在此次暑假期間,我對江王村進行了一番實地調查。透過這次深入的調查,我對該村的實際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理性的認識與瞭解,同時也發現了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該村的經濟主導產業是農業,除此之外並沒有形成其他產業更不用說發展其他產業,因此村民的收入大部分來源於農業收入,並且是“靠天收”的現象。如果年成較好的話那麼村民的收入自然就多一點,一旦遇到年成不行的時候,村民的收入就沒有了保障,生活水平就也沒保障。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了“走出去”。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加,留在當地的勞動力也就隨之減少,勞動力的減少繼而引起許多農田旱地的荒蕪。近幾年來由於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大量的土地被設施建設所壓佔。土地被壓佔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商機”,村民對當地土地升值的期望越來越高,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賠償費用,村民大多選擇在土地上建房,在一時之間形成了一股“種房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一夜之間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建起了一個村。大量的拋荒導致了大量的土地資源的浪費,大量的城市建設壓佔和私房建設就又引起土地資源的大量減少,這一浪費加之這一減少該村的土地就所剩無幾了。

  除了上述存在的土地問題外,村民外出務工還誘發了另外一個問題——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問題,當然這也是社會上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在教育上,該村目前有不少孩子輟學在家,適齡孩子的入學率低,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低。形成這三低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村民的思想上出現錯誤。大多數的村民只看到了眼前卻忽視了長遠,他們認為讀書沒有多大用處還要花錢,因而讓自己的孩子放下書包課本去打工掙錢,他們並不知道這樣會誤導孩子的一生,這樣做是完全錯誤的。在生活上,他們得不到很好得照顧,缺乏親情關愛和教育。他們過早的踏入社會,並且形成不好的習慣造成不良影響。

  對於存在的上述這些問題我們並不能過於悲觀或者對其視而不見,而是應該樂觀面對並且積極採取措施予以解決。堅持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各個擊破的統籌指導方針。

  目前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就是村民的收入低的問題,這個問題一旦解決好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那麼一系列相應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切實做好農民增收工作是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由此可見,增加收入對農民、農村、農業這“三農”的重要。

  那麼應如何增加村民們的收入呢?在這裡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真正的增加農民的收入,才能切實解決收入低的問題。因此發展經濟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應該大力發展鄉村的經濟。那怎樣才能讓鄉村經濟發展起來呢?

  首先,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改變以前那種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發展其他相關產業,例如漁業、林業等。這樣一來可以充分的發揮和利用交通便捷、臨近湖泊、有大片適宜種植林木的山地、有適足的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形成多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相關產業發展起來了必將改變當地農民的收入結構,讓收入來源多元化,增加他們的收入。與此同時這還將促進本地的農民就業,將大量的農民留在本地,外出務工的農民數量也會因此下降。

  其次,就是要轉變村民的思想,這一條也是相當重要的。只有從思想上有了根本的轉變才能做到標本兼治,否則一切只是治標不治本。轉變思想就是要改變以前那種輕視教育的思想,就要讓他們認識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讓他們的孩子重返課堂接受教育;轉變思想就要讓他們明白真正的財富是靠雙手勞動得來的,而並不是投機取巧。轉變思想就是要改變以前那種陋習歪風,從而形成一股良好的社會風氣。

  最後,就是要增強村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明白只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經濟建設就一定會搞上去。讓他們對將來充滿信心,他們的收入一定會增加,將來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讓他們相信,只要肯誠實勞動,努力付出,他們並不比別人差。

  做到了以上的三點,上述這些問題定會得到很好的解決,該村的經濟肯定會有長遠的發展,會上一個新的臺階;該村的生活水平會大幅提高,人民必將生活得幸福美滿;該村的村容村貌也會大有改觀。

  總而言之,我相信,江王村的發展前途必然會是一片大好!

  農村調查報告4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面臨的大難題,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老齡人口已近2億。農村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保障情況更值得我們關注。近期,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對全縣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

  98%的農村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據調查,全縣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6.88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斷遞增,其中農村老年人口4.33萬人,佔老年人總數的63%。

  農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農民職業病,如風溼、肌肉關節勞損、胃腸炎、營養不良等,98%處於亞健康狀態,小病能及時就醫的佔48%,承擔不起門診藥費和住院費(合作醫療)自費部分的佔67%。

  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況,都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從事體力勞動,80至90歲的老人有10%處於自給狀態,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48.8%的農村老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

  據調查,農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80歲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勞動的達16.3%。

  事實上,農村老年人必須儘可能透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經濟收入。這是因為:老人無其它生活來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們的負擔重,尤其是獨生子女,無力全面照顧雙方的老人。

  據對43300多位農村老人的調查統計,發現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們一方面要照顧孫兒包攬家務,一方面還要承擔繁重的體力活、維持農業生產,人越來越老,精力越來越差,負擔卻越來越重。

  72%的農村老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

  養兒防老曾經是我國農村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斷受到衝擊,依賴傳統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難以解決好農村的養老問題。

  由於農業科學的推廣和家庭生活中科技與文化的應用,農村老年人的經驗已無多少用武之地,其長者、智者的權威地位已經發生動搖,在政治、文化、技術上都處於劣勢地位,加之沒有大筆遺產,農村老年人社會地位逐漸下降。

  現代青年人對中國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孝道出現了日益弱化的趨勢,一部分人把老人當做包袱,弟兄之間為養老人相互推諉扯皮,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除了少數五保、特困戶由有關部門給予扶養和適當的生活補助,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每年有幾百元的計劃生育政策補助,透過合作醫療能夠報銷部分醫藥費外,農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也沒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須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依據“木桶理論”,農村養老問題是我國農村地區民生問題的“短板”,與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資料表明,丹麥、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我國20世紀90年代時,便已開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經具備了發展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條件,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農村老人基本養老保障制度。要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地區實施,資金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攤解決。還要認真研究和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讓農民同企業職工一樣,從成年開始就繳納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進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

  其次,要逐步實行農村老年人集中供養。可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在農村分割槽域建設供養所或老人院,對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實行集中供養,由子女繳納一定的費用,民政部門將相關資金和社會救助的物資錢財捆綁使用,讓農村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針對農村老年人的各種救助體系。一是要建立對農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認真執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堅決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現象。三是將農村低保向老年人傾斜。四是將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醫療政策進行有機的整合與捆綁,提高報銷比例或者免除自費部分,使農村的貧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後能夠得到及時的住院治療。

  最後,要緊扣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贍養老人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老年協會、婦聯、殘聯等組織要樹立典型,倡導“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民族文化。

  農村調查報告5

  一,農村政治文化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農業和農民的關注,多側重於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很少有人關注和深入研究鄉村政治問題而國家的政治穩定與和諧很大程度上由農村政治狀況來決定。農村的政治狀況也制約了三農問題的解決不。

  就我村而言,農村社會秩序相對穩定,但是存在村幹部行為失範,甚至有村幹部在與民爭利時採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幹部與村民關係緊張,村幹部與村幹部關係緊張。甚至有村幹部身在其位,不謀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說到。就我調查到的而言,在農村,缺少優秀村幹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識的農村幹部鳳毛麟角。而村幹部的整體素質也不高。

  要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發展農村經濟,我們就必需把村幹部的整體素質提高。搞好村幹部與群眾關係。使大家力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搞好新農村的建設。

  二,農村地區經濟

  構建新農村河-蟹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經濟建設是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雖位於新邵偏遠之地。但交通順暢。有217省道貫村而過。這給村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給村裡的大理石礦工業帶來了發展的希望。

  我村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人均收入也越來越高。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我村聲名遠揚。

  工業發展較快,但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夠,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務農人員也不多,農民增收渠道單一。我村在養殖業,種植業上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

  三,農村文化

  構建農村河-蟹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設是關鍵。對建設新農村而言,農村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動力。

  在這個寒假期間,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設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瞭解。我村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時,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激發了農村文化建設活力,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精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新農村地重要任務和目標。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領域。我們的社會經濟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農村改革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農村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後,這就制約了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程序。

  我們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娛樂中心,村民們的踴躍參與,也使我村組建了一支屬於村裡的鼓樂隊、腰鼓隊、健身操團。而每晚參加了健身團的村民們都會聚集在娛樂場地一起跳舞,健身,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設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風采。

  農村文化建設對農村經濟建設起重要作用,沒有農村文化建設,也沒有完整的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要搞好農村文化建設還需要以少數文藝愛好者帶動多數村民,以營造一個新的農村文化氛圍。

  四,醫療衛生

  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是我國全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河蟹。

  而合作醫療制度能提高整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醫療能為大多數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與自費看病相比,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在花費相同成本的條件下,能享受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農民患大病時能給予醫療保障費用。以防止農民看病不起,一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反貧現象。

  這種現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僅一個衛生所,農村衛生所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技術不精。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且醫療裝置也不全。對鄉村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

  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裝置,提高衛生服務是當前重中之重,才能解決農村醫療衛生的困境。

  五,生態環境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好成績。尤其是在城市汙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國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則仍然是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農民大眾的生活環境保護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問題大致有如下三點。

  1,資源問題

  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使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我中源鋪村是遠近聞名的工業小村,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我村對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資源被過度開採,破壞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業汙染鄉鎮工業對農村環境汙染的比重逐漸增大。就我村而言,工業發展較快,工廠建立較多。而礦石粉廠在生產產品時,會產生大量粉塵,造成嚴重的大氣汙染。大理石廠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質。若不經處理就排放,則嚴重汙染河水。

  我國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外保護沒有完全統一起來,工業企業在給村裡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嚴重破壞。

  3,農用化學品汙染

  在農村無法避免各類農藥化肥的使用。而農業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營養化,使水面長滿水葫蘆,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變質,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長期留於土壤中導致土壤變質。

  農村調查報告6

  xx縣域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找出制約農村金融發展的瓶頸,加大金融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是當前金融調查研究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近期我們對元氏縣農村金融情況調研中,發現農村金融存在的一些問題應引起重視。

  一、縣域金融支援的重點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而形成風險

  過去大中城市為提高綜合實力,將一些高能耗、高汙染、低技術附加值的國家限制發展的產業行業如火電、水泥、造紙、紡織、化工等轉移到離城市不遠、交通便利的縣域農村地區,逐漸成為當地金融支援的重點企業,銀行投入了大量的信貸資金予以支援,併成為當地縣經濟發展的規模企業。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不斷從環保角度、技術角度加大對這些產業行業限制,這些行業企業受各方面限制擠壓,企業資金鍊中斷,生產處於停滯或半停滯狀態,企業貸款形成不良,影響到銀行的生存與發展。

  二、農村小額信用貸款發放難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對急需脫貧致富的農民群眾,小額農戶貸款無疑是火中送炭,是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非常好的辦法,這樣好的辦法,農村金融機構卻難發放。究其原因:一是一些農民信用觀念淡薄,出現小額農貸冒名借款、化整為零等違規行為,出現逾期貸款的催收不積極、逃廢債務的行為,二是小額農貸業務量超常,放貸成本高,出現小額貸款不想放、大額貸款不敢放的問題,三是清收手段脆弱,形成不良後清收手段很難使用依法起訴、強制扣款、變賣資產等手段。四是農民風險防範能力弱,受社會、自然、市場條件的影響很大,一旦形成風險,小額農貸難以收回。如目前三鹿牌嬰幼兒奶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後,殃及到農村奶牛養殖行業,元氏縣奶牛養殖戶損失慘重,牛奶價格從2元/斤一下跌到了1元/斤,由於滯銷,出現養殖戶免費供應本地居民喝牛奶現象。

  三、農村中小企業及農民貸款難

  目前農村信貸缺乏有效的風險保障機制,缺乏支援“三農”經濟發展的擔保體系,農業向特色產業化發展初級階段中,出現風險損失只能由農村企業或農戶承擔,造成信貸風險,影響了金融機構對農村經濟的信貸投入。我們對銀行員工、中小企業和農民調查瞭解,有85%以上農村中小企業及農戶難以取得銀行貸款支援,他們反映: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條件高,貸款規模及審批許可權限制,擔保抵押無法落實。

  四、信用社改革對“三農”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一是當前進行的農村信用社系統機構改革,縣信用聯社成為農村信用社的唯一法人機構,鄉鎮基層信用社成為聯社的下屬機構,基層信用社只有很小的貸款許可權,信用社放款許可權受到很大限制,二是信用社對信貸人員考核過於嚴格,而對信貸員不作為行為很少考核,信貸人員放貸存有畏懼心裡,有的信貸人員寧可不放款也不承擔貸款風險責任,使急需貸款的企業和農戶很難得到信貸支援,三是由於辦理貼現業務風險小,收益快,信用社熱衷於辦理貼現業務,四是由於機構改革,信用社一些領導、信貸人員工作變動,有的貸款企業或貸款戶只認原來信貸員,對催收貸款增加了很大難度。

  五、對策建議

  一是做好縣域農村產業行業的轉化。對處於城市邊緣地帶縣域農村作為當地支柱產業一些火電、水泥、造紙、紡織、化工等行業,國家不要一棍子打死,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和補貼等予以轉產,企業轉產給予其相應的時間,維護農村經濟和金融的和諧。

  二是金融機構要積極開拓新的營銷專案。縣域金融機構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有所作為,積極開拓新的營銷專案工程,政府部門努力提供優良的建設專案,如元氏縣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支援蟠龍工業供水農村基礎改造專案,20xx年準備支援的元氏縣東張工業園區路網改造專案,元氏縣槐河綜合治理農村基礎建設專案,石家莊紅旗大街南延元氏路段路網建設專案等。

  三是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組織。適度放寬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條件,建立以農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為主導,積極培育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

  四是建立農村保險體系,積極發展農村保險市場,提高農村經濟抗災和補償能力,有效降低農業貸款風險。

  五是加強金融法制建設和社會徵信宣傳教育,為農村小額信用貸款發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和社會信用環境,促進農村企業和農民信用意識的提高。

  六是建立科學有效的小額農貸發放考核體系。可嘗試改革創新小額農貸管理模式,成立由若干家農戶組成的農戶互助組織,信用社人員負責對互助組織中的農戶進行誠信及生產經營方面的資格審查,同時要求互助組織全體成員與信用社簽訂“誠信互助協議”,信用社人員貸款發放可採取“集中稽核、批次發放”的方式,減少貸款管理成本和信用人員少的問題,互助組織成員一戶出現違規行為直接影響到互助組織其他成員的利益,形成互相協作、互相制約與互相激勵的機制,以些來降低信貸風險。

  農村調查報告7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裡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農村調查報告8

  一、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透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臺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小學,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裝置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透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許可權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著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裝置。

  農村調查報告9

  一、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自去年來,我們xx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加大宣傳發動群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鄉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透過全鄉幹群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去年實施的道士塘、xx、南莊、山上應村四個村中二個整治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兩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建立的大林、小林、下盤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建立工作。回顧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xx鄉成立了由鄉長馬賢茂擔任組長的鄉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建立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們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鄉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鄉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鄉新農村建設工作程序。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為切實做好我鄉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建立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鄉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透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鄉注重對農村幹部、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下田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衛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衛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透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衛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衛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透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透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存在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建立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

  農村調查報告10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鄉是曾貧窮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區,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卻是另一翻景象,這次,我利用十一黃金假期返鄉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幾個村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調查,瞭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後村莊的變化,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

  時間:20xx-10-220xx-10-8

  地點: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幹部陪同下對個別家庭隨機進行提問調查,透過村裡同學,親戚朋友瞭解

  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後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

  二總體經濟狀況

  (一)經濟發展:在公元XX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後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餘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汙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質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裡,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藉助於腳踏車,二隻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汙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裝置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黃河牌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在近幾年裡,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裡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說,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腳踏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裝置也在農家是常見的,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絡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新農村建設不愧突出一個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會型農村建設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個重點,現在的農村,義務教育完成率達80%以上,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生活都有樂觀的積極向上預期,宗教迷信活動日益減少。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溫飽問題。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戶還說,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於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後,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後。調查的3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著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著飲水難的問題。

  農村調查報告11

  我的家鄉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農村,村民們每年靠著幾畝地過活,很是貧窮,而且一旦那年糧食欠收,則貧窮更甚。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早已是另一翻景象了。這次,我利用暑假對我家所在的村莊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個調查,瞭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後村莊的變化,看到新農村建設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影響,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

  ●新農村建設給村民帶來的益處

  (一)經濟發展:說到經濟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一句話:要致富先修路。以前的“水泥路”如今變成了寬敞的四車道柏油馬路,村村通公路更是到達千家萬戶的家門口。前些年我們村農業生產是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從新農村建設開始之後,農民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餘勞動生產力向外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或打拼。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還有一部分的家庭選擇繼續在家務農,但是如今的農田作物有了較大的轉變,由先前的大豆玉米小麥到現在獼猴桃種植,無論從種植前的材料準備到中期的技術難題,政府都給了妥善的解決。農民可以不花一分錢種植,而且結果的`時候還會有專門的回收部分,徹徹底底地解決了農民富不起來的難題。

  (二)物質生活: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裡,我們家鄉的村民們住的是土屋,磚房。照明用的是煤油燈或蠟燭。村民外出(如:上街趕集)十之有九的人只能靠步行,約有8%的人藉助於腳踏車,而只有很2%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汙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裝置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看過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後,房屋大都成了二層小樓房,較差點的也是小平房。交通方面:村裡通了水泥路,路上腳踏車的行、摩托車、摩等成了主要交通工具,一些富足的村民也能開上了小轎車。幾乎所有人家都有電視機,DVD播放機、電冰箱等電氣裝置在農家也是常見的,還有電話手機等通訊裝置,家家都有,人人必備。約有五分之一的村民家裡有電腦,而且這個數字仍在增長。

  (三)能源問題:我們家鄉以前做飯用大鍋燒木材、糠、麥秸等,條件好的戶燒煤。這樣不僅不方便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費。而在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以及沼氣池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那些,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減少了村民患病的風險。

  (四)思想、文化、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思想、文化、教育也是重點。較之以前的封建保守思想,現在的農民思想都更加開放,更加現代化。村民們也更加有文化:村民的法律意識水平和道德素質水平也都有提高。至於教育,幾乎所有的義務受教育者都能夠上學,而且如今初小學有了新的五層教學樓正在施工中,孩子們都能在學校裡學習知識、文化,前景光明。新農村集體住房的附近一個大型的娛樂廣場,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在一起唱歌跳著舞,愉悅了每個村民的身心。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村民們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從此看病難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醫藥費報銷70%,這樣減輕了村民很大的負擔;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一些貧困農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溫飽問題。

  ●新農村建設中的不足之處: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村裡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重。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省外的品牌更少,這些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很多因素限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而且一些不法商販甚至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二是農業產品價格低廉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2.4元和2.3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漲僅4.3%和9.5%。一畝地一年的即便產1000斤小麥,也就賣1150元,然而去飯店吃個飯就要花去一二百元。三是自然災害

  農村調查報告12

  今天我們再次下到農村調查,不過這次是到了一個相反的方向,上幾次都是向東,這次我們決定改變一下,向西去探探究竟。看這裡又能弄出什麼新花樣來,對於這幾天的機遇,在我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抗體,都說人在社會上久了以後就會改變我估計要改變就會是這樣改變吧!《無間道》裡有句話說的好往往不是人改變事情而是事情改變人,難怪《傷逝》中子君那麼具有浪漫情懷的人在進入社會後也會向世俗小人一樣,為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我們也一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接受那裡農村教育的現實。坐了一會兒車就到了,目的地和我們預先設想的又有一些不同,但還是有著很獨特的代表性。於是走訪有一次開始了,仍然是很單調的過程,挨家挨戶走,但是我們發現此地老百姓和東邊的有有著很大的不同,較之東邊的老百姓這裡的老百姓顯得更加老辣,更加世俗,七旬老人你問他是否有留守兒童,他到不回答是否有,先來一句,我是這裡的族長,我們這裡不存在這種情況,看到汶川大地震中那句史上最牛的官腔和這比起來好像也是半斤八兩吧!我們當然也已練就了一套對付此種人的行為規範,“哇!族長啊!德高望重啊!”無關痛癢!看上去很淳樸的人也會找出一系列原因加以拒絕,但看了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就不足為奇了,這裡比之東邊簡直是天堂地獄,頗像二戰結束不久的東西柏林,這裡老百姓生活狀況普遍很高,蓋起了小洋樓,有的家裡還有汽車,但是這就讓人很對馬克思主義產生懷疑了,應該是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的素質也越高啊!怎麼就搞成了經濟越發達人的素質越低呢?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想搞經濟就得投機,要投機就得看清世道,就得入流,所以才會經濟搞起來了,對社會也認識的更清楚了,也就得在這種調查面前站好隊,這個解釋夠合理了!當然也不乏好人,也大多是那些學生族,學生見學生雖不能是兩眼淚汪汪,總是有很多話說,能夠理解我們的苦衷,心理距離拉近了,什麼事情都好辦,這是我此次實踐的最大體驗,這估計也是現在市面上一大疊的成功學著作的要義,其實人際交往沒那麼複雜,心靈距離拉近也得以心交心,所以最好的做人方法就是真誠,祖輩講了那麼久,硬是聽不進去,還得扔錢去買書豈不是捨本逐末!

  到了中午突然感到胃不舒服,也不知道是怎麼搞的就成了這樣,鑽心得痛,也許是最近老是省什麼錢吧!每天只吃米粉而且很無規律,飢一頓飽一頓的,真的吃不消了!現在想來這又是為了什麼呢!真的是自找苦吃,我們老是倡導自找苦吃,這真的那麼重要嗎?

  我們是應該吃苦,吃苦也確實能夠鍛鍊自己,但是為什麼就要沒苦吃時硬要找苦吃呢?歸根到底還是大家長期形成了一種變態心理,即經受的教育就是人生充滿坎坷,吃苦是福,於是大家都盼望吃苦,如果哪天沒苦吃了反倒不適應了,為什麼不是享受生活呢?既然一天沒苦吃就享受一天啊。

  但是中國人不這麼想,我們普遍認為人是苦難的,不能只顧眼前,要想到長遠,哪有什麼好日子過,這肯定不正常,也許這是災難的徵兆,我們應該防備,於是大家面臨快樂時反倒誠惶誠恐,期望他早點結束,這可能也是中國內需老是提不上來的根本原因吧!因為大家都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了。所以這樣看來也沒那個必要整天這樣折磨自己了,把身體搞壞了反倒不好!接下來的問題又不好解決了,我們兩個都沒有那個能力講好當地的方言,這樣就好像是一個剛剛才學習的英語的小學生突然接到了通知要和一個老外交流,其情形基本上是難以想像的,要怎樣才能和他們交流呢?

  反正好像有個理論說人交流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藉助於嘴上的語言,還有半分之七十是靠的身體語言,所以萬一不行的話,就和他們打啞語,反正好漢不吃眼前虧車到山前必有路,怕什麼呢!於是我們又開始了一家一家的走訪,可是天不湊巧啊,走了不到幾家就下起了大雨,我們當然要離開這裡了,但是雨下這麼大有什麼辦法啊,要我們躲雨的老大叔挺好的,明明知道我們再也無法回來,還是把一把傘塞進了我的手裡,我們當然感激涕零,於是我們倆就著一把很破舊但已經不錯的傘就開始走了,那是的閃電不知道為何就是那樣的讓人可怕,震耳欲聾的雷聲就在我們的頭頂隆隆作響,開始我們還不在意,等到偌大的公路上只有我們兩個過客時我們突然感到一絲恐懼,好像我們平日裡也是謹小慎微,心存感激,沒做什麼虧心事啊,怎麼現在就感覺好像老天在發怒呢?

  看來古時候的人崇敬神靈也就不值得那麼驚異了,因為他們科技尚不發達,就在這樣發達的今天尚且我們還很畏懼何況是他們。藉著這樣浪漫的故事讓人心存善念也不是一件很壞的事情,況且單單從手段上來講已經讓人很能接受了,難道這樣活著不是一種幸福嗎?

  農村調查報告13

  都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情。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食品市場秩序逐步規範,但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情況仍不樂觀,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著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當前,XX鄉農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是食品監管人員少,監管能力普遍不足。我鄉地域廣大,食品生產、經營戶點多且比較分散,在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經費不足。要對各食品源頭、生產加工、經營和消費網點要實現全面監管,任務重,難度大。監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監管。

  二是食品安全意識不強。廣大農村群眾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對食品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對假冒偽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鑑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QS。而由於大部分農村的經濟並不發達,許多農村群眾在選購食品的時候,一般只關注價格,對購買的食品是否是正規企業生產、是否過量使用色素、防腐劑、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關強制性標準等,往往不重視,所謂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觀念在農村地區很盛行。還有農村群眾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相對不足,即使食品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能力也不強,偽劣食品農村橫行,卻很少受到舉報。面對與城裡人差別極大的農村消費人群,不良商販更是將農村當成了偽劣食品的傾銷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問題食用品"專供"農村。

  三食品銷售加工場所簡陋,工作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農村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絕大多數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進行生產,並且分散,一般人員少、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條件差,標準執行不到,產品無檢驗,銷售無記錄,很難達到生產許可要求。農村食品經營戶經營場地和經營設施一般比較簡陋,食品陳列和儲藏條件往往達不到要求。加上農村食品經營者進貨數量少,檔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進貨渠道以就近、簡單、價格便宜為原則,這也為假劣食品大開方便之門。農村家宴也是農村餐飲服務中的重難點問題,雖然,目前加大了對農村家宴的管理和監管。但是農村家宴設施裝置簡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嚴格,農家宴的食品原材料採購比較隨意,食品加工、儲存難以符合要求的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農村家宴的問題更為突出。

  面對日益突出的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一是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現在工作在農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員長年經費不足、人員匱乏、車輛緊張等這些都是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經費投入是農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堅實保障,必須做到專人,專費,專用。做好對農村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協管員、資訊員的管理和培訓,解決好他們的工作報酬,使其由兼職轉向專職,建立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同時加強機構的硬體建設,改善辦公條件,加大對農村食品安全檢測隊伍和機構的專項投入。充實檢測人員,增添檢測裝置,改善檢測條件和檢測手段。加大食品抽檢力度,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科技含量,並定期向社會公佈食品檢驗果,指導廣大群眾理性消費、安全消費。鑑於農村市場的分散狀況,各部門應攜手聯動,避免各掃門前雪的情況,強協作,形成食品監管合力。才能實施從源頭的監管。

  二是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提高食品安全意識。針對農村食品經營者、消費者的特點,充分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娛樂宣傳方式如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藉助“3·15”等宣傳活動時機大力宣傳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鑑別假冒偽劣產品的知識和維護自身消費權益的方法和途徑,不斷增強農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同時完善農村消費維權網路。及時處理農村群眾的消費糾紛,維護農村群眾的合法權益,調動廣大農村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積極性。

  三加強對食品經營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強經營者守法經營自覺性,對其進行宣傳教育並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強化其責任意識,其次要規範市場主體准入,做到食品經營證照齊全,制度齊全,亮證亮照,督促食品經營戶加強索票索證、臺賬記載。其次對無證無照銷售食品、銷售過期變質食品、假冒偽劣食品、三無食品等違法行為一定要嚴處,重罰,手不留情。最後要對經營者進行信用管理,提高經營戶誠實守信意識。對於不誠信的經營戶,要及時公開甚至吊銷其執照。另外在政府在嚴格執法檢查的同時,應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大力倡導、引導、鼓勵連鎖超市進農村,引導大型超市以各種形式向農村市場配送安全食品,規範進貨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農村消費者處於弱勢和被動的不利情況下,農村已成為問題食品的重災區。這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凸顯出來的一大社會問題,因此在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只要經濟發展好了,政府高度重重視,部門各司其職,全民積極參與,才能確保農村食品安全狀況根本好轉。

  農村調查報告14

  一、實習目的

  由省組織舉辦的大學生農村科普行活動,深入到農村開展環境衛生狀況調查、村民對新農村合作醫療態度調查、科普知識調查等調查活動,宣傳科學種植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同時讓大學生真正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瞭解國情,在實習中增長了知識,得到了鍛鍊,將學校所學的知識付諸於實習,增加社會經驗,以便以後能更好地參加公共衛生工作。

  二、實習活動的準備及開展

  7月11日下午2點王院長召集將參加活動的全體師生開會。會上,王院長介紹了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及其重要意義。後由負責該活動的老師介紹將要實習的內容和時間安排。老師還依照以前的經驗教授了我們應該帶的物品及活動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的處理辦法。最後每一個人都領到兩件T恤和一頂志願者帽子。拿到裝備後我是無比的激動,盼望著明日早些到來好好的要大幹一場。已經是大四結束了,專業課知識已經學完了,正好趁開學去實習之前檢驗一下自己學的到底怎樣了。回到宿舍穿上裝備,對著鏡子更是期待看到明日的我早些到來。

  12日早上我五點半就起床了,因為六點半要在公衛樓前集合,這可是我大學生活中起來最早的一次了,真是一個挑戰!但我知道挑戰也是和我們一樣才剛剛開始。起來洗漱整理之後吃完前晚準備的早餐,準時到了集合地點。儘管起來都那麼早,但每一個隊員都是激情洋溢,絲毫沒有一點睏意。老師安排我們把宣傳條幅、旗、宣傳單、宣傳手冊、調查問卷等所需物品搬運到車上。我們可又多了一個隊員——司機。一切準備完好之後,司機師傅開著車就向涉縣出發。在車上,老師給每一個人發了一份調查問卷以熟悉其內容,同時老師把我們14名學生又分成了兩小組,這樣一來每2名老師帶領7名學生分頭行動,更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早上7點出發到達時已經是下午1點多鐘了。由於之前沒有開車去過涉縣,也只是問了別人大概多長時間能到而已,對道路不熟悉加上路上遇到了一次堵車,使我們比計劃晚了3個多小時左右到達。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啊!早上起的早、吃的又少,現在每個人臉上略微顯出疲憊的表情,但依然眼神裡充滿著激情。到了之後,我們大家在一家飯店吃了午餐。為了減少太大的消費,我們也是簡單吃了一頓。但我們已很滿足了,畢竟這不是來的目的。來了,我們就要吃最大的苦,做最大的事。老師也是希望著早些開展工作,畢竟路上耽誤了一些時間。譚老師更是簡單吃了些後悄悄地出去找一下我們晚上的住宿地方。飯後我們到了住處,老師安排了一下房間後,我們便立即動身前往我們要宣傳調查的第一站——城關鎮招崗村。

  我們首先到了村委會,取得了村委會領導的同意,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在庭院裡佈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兩臺血壓計,在牆上貼了宣傳單,掛起了條幅,豎起了旗子。趙老師在村委會的廣播裡通知老鄉們前來村委會。一切準備完了之後,我們拿著宣傳單、宣傳手冊和調查問卷等待著村民的到來。廣播通知後,很快就有村民前來了,同學們很快微笑著迎接上去,向村民發放知識書籍,給村民講解科學知識,並做了問卷調查。由於大多數村民不識字,我們都是一個題一個題地問出來的。做一份調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許多份時就需要極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講的是地方話,有些同學在交流上有些阻礙,但我們都克服了種種困難。同學們有的在發放傳單,有的在回答村民問題,有的在做調查,有的在為村民測量血壓。老師們更是和大家融在一起,已經分不清誰是學生誰是老師了。漸漸地村民多了起來,大家更是忙的接不過來。看看這一熱鬧的場景:有調查、有發傳單、有訪談、有測量血壓、有照相······大家真是忙的不亦樂乎!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務。

  本來計劃第一天要去兩個地方的,但時間已晚了,只能第二天再行動了,我們還是滿意地回到了住處。老師給我們學生每人發了10元錢自行解決了晚餐。晚餐後回到住處,大家都高興地聊了一些今天的感觸,現已經是疲憊不堪了,於是早早就休息了以便擁有很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動。我們6點起床吃完早餐後就前往了第二站。不知什麼原因,也許是沒有得到領導的支援,在這我們就呆了十幾分鍾發放了一些傳單。老師決定下面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原曲村,一路前往固新鎮固新村。司機師傅開車在路途中把第一組留在了原曲村,我們第二組繼續前往固新村。由於昨天已經開展了一次,所以我們都有了經驗,也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兩組到了一起後已是11點多了,我們坐車往學校趕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三天同樣早起坐車前往石家莊市深澤縣。這次也是分成了兩路,第一組去了大賈村,我們第二組去了西南留村。到了之後取得當地領導的同意,群眾的理解支援後,我們便進行了活動。大家都有了前兩天的經驗,都已經對所做的宣傳調查工作相當熟練了,於是很順利地就完成了任務。

  農村調查報告15

  近幾年,xx市不斷探索,著力實行某項政府的發展制度,投入大量財政人力,走出了一條xx特色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最近,我們對xx市全市新農村社群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立足市情,確立建設重點。

  緊密結合市情,xx確立了本地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一是工礦所在地新農村社群建設。分煤礦所在地和產業集聚區內兩種型別。煤礦所在地新農村社群建設側重於淨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企地融合發展、共建共贏。產業集聚區內的新農村社群建設,則按照“產城一體、產城融合、以產促城”的理念,與產業集聚區統籌規劃、共同建設。目前,7個煤礦所在地社群基本建成(有兩個煤礦所在地不宜建設社群)。二是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新農村社群建設。隨著煤炭的不斷開採,xx沉陷面積越來越大,目前已有9個鄉鎮53個行政村176個自然村因採煤沉陷。搞好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工作關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也是xx最大的民生問題。該類新農村社群建設側重於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態良好。現已建成形成規模的沉陷區安置社群6個,處在起步建設中的7個。三是旅遊景點所在地新農村社群建設。結合旅遊開發,將景點所在村與景點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實現新農村與旅遊景點相協調、相配套、相融合、相促進。4個旅遊景點社群正在加緊建設中。

  (二)著眼長遠,科學編制規劃。

  一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群佈局規劃。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廣大農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依據市情,xx市委託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城市規劃設計院完成了新農村社群佈局規劃,將全市現有3600多個自然村莊規劃整合為140個新農村社群(中心村)。其中,工礦所在地社群20個,採煤沉陷安置社群18個,旅遊景點所在地社群4個(分別與所在政府駐地社群或中心村共同建設),鄉鎮政府駐地社群23個,一般中心村79個。二是科學編制新農村社群建設規劃。公開招標了4家高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確定的新農村社群實施高標準規劃。在規劃編制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採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體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目前,已完成新農村社群規劃79個,9月底所有新農村社群規劃全部完成。

  (三)創新機制,搞活建設方式。

  xx市新農村建設“五個重點”,在建設側重點上各不相同,在建設方式上也採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主要有工農共建、部門幫建、民企助建、村民聯建、市場促建等五種型別。

  一是工農共建。工礦所在地和採煤沉陷區居民安置地的新農村建設與煤礦企業緊密相聯,xx市“五個重點”新農村建設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兩大集團的關注,他們認為該思路可以有效解決煤礦企業多年想幹而幹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與地方群眾溝通難、沉陷區居民搬遷難等長期不解的難題。在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投資上形成了“鄉村1/3,市1/3,工礦企業1/3”的“工農共建”共識。

  二是部門幫建。發揮市直部門聯絡面廣、門路多等優勢,深入開展新農村建設部門幫扶工作。xx市向新農村社群派駐了市直部門幫扶工作隊,發揮了很好的幫扶作用。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xx市透過部門支援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累計已超過14000萬元。

  三是民企助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家為新農村建設做貢獻。目前已有60多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了新農村社群建設。如,華星集團投資50萬元支援了李寨鎮政府駐地社群道路建設,投資30多萬元為十八里鎮李窯村安裝了高杆路燈100套;小龍人教育集團投資16萬元為芒山鎮陳樓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業公司幫助酇城鎮酇東社群實施了舊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等。

  四是村民聯建。由村民民主選舉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理事會具體負責工程預算、組織招標、資金籌集、質量監管等,所有程式公開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廂鄉沱濱社群,由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公開招標施工企業、監督進料、監督質量等,農民按成本價住房,大家十分滿意;酇城鎮政府駐地社群建設中,透過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全程參與,農民達成了一致意見,舊村拆遷和新社群建設十分順利。臥龍鄉渾河社群、太丘鎮黃橋社群、新橋鄉朱樓社群等,都是透過理事會管理實現村民聯建的好典型。

  由此看來,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已經基本成型與落實,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全部進入小康社會。共同創造美好富裕的明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