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讀後感_讀《矛盾論》的感想作文

《矛盾論》讀後感

  一、書籍簡介

  《矛盾論》是197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哲學著作。

  它是作者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 。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從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而對立統一規律則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

  二、《矛盾論》讀書筆記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鬥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鬥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於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複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展事態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座標。

  —————————————————————————————————————————————————————————————————————————————————————————————————

  四、《矛盾論》觀後感20篇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矛盾論》的觀後感20篇,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詢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矛盾論》觀後感200字

  《矛盾論》闡述了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的“對立”,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鬥爭的傾向;矛盾的“統一”,是指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互相依存,互為存在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矛盾論》對中國的革命及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這一哲學理論又將推動我們認知科技時代,指導並促進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與發展。

  第2篇:《矛盾論》觀後感300字

  讀完《實踐論》讓我透徹地明白“知”與“行”的邏輯辯證關係,這使我對《矛盾論》產生極大的興趣,越是這樣越覺得當初對這些沒什麼興趣是多麼的遺憾。

  《矛盾論》主要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層理解以及在中國的實際應用。透過閱讀《矛盾論》,我準確地認識到了什麼是唯物主義,什麼是唯心主義,這兩種不一樣的宇宙觀。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複,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唯心主義是形而上學的一種思想,以靜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觀點來看世界。我們的思想曾被這樣的思想束縛數千年,那是因為我們當時不瞭解這個世界執行的規律,只能運用主觀想象的方法來解釋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未知現象。而現今,我們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定、全面的認識,就應透過客觀的、全面的、動態的思想來觀察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認為對其理解相對來說較為容易,即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中,且存在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由矛盾運動所推動發展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的問題並未展現出來並不是說就沒有矛盾,而是因為矛盾並未被激化,未展現出來其相應的效果,比如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在關係處理方面,如果兩個人因為某件事而關係出現問題,他們沒有出現爭執就不能說兩人沒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據;但是,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那就更不能理解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去解決。

  當矛盾出現時,兩個產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為特定的關係產生矛盾,而不會與另一件不想幹的事物產生矛盾。矛盾的出現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為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析問題也應注意全面的、辯證的去分析問題。比如,我們第一次把某個專案就做成功了,我們就不能驕傲,要客觀、全面的分析成功的本質因素、決定性因素。而不能一概而論,片面地誤認為自己能力很強。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複雜的事物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然而不管怎樣,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著領導作用,是完全沒有疑義的。這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要分析出產生的問題的矛盾,並找出起著領導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樣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症施策,方可解決根本性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鬍子眉毛一把抓,病急亂投醫,最終所有的付出也只是無濟於事。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一切過程中矛盾的各個方面,本來是互相排斥、互相鬥爭、互相對立的。各矛盾之間,又互相成為矛盾。這樣地組成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們的思想,並推使他們發生運動。而矛盾著的各個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沒有和他作對的矛盾一方,他自己這一方向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也就是說,矛盾雙方可在同一個體系中統一存在在,而在一定條件下,又能夠相互轉化,向著對立的方面去了。同樣,投影到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有矛盾的前提是兩個人務必有共同的競爭目標或需求而產生對立,然後矛盾的升級程度導致了後續的鬥爭過程。

  透過學習《矛盾論》,我學習到了一種辯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首先,我們坦然接受問題和矛盾,矛盾是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中,且存在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不因人的意志改變而改變。

  其二,我們要正確、辯證地看待矛盾,矛盾運動的升級,有助於推動事物向前發展;

  其三,我們要全面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然後科學的對症施策,妥善處理矛盾各方面,使之構成必須迴圈得到發展。

  第3篇:《矛盾論》觀後感500字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尙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茖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茖側面各侑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侑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茖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鬥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侑鬥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

  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尙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於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侑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尙原則性,而避免重複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展事態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座標。

  第4篇:《矛盾論》觀後感800字

  最近很想拜讀《矛盾論》,不禁為其的深刻論述所折服。當我接觸《矛盾論》之初,我覺得《矛盾論》是極其複雜的。它當中明確要求我們要用全面的、一分為二的、運動的、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因為萬事萬物都是具有矛盾的。

  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且在許多方面發揮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複雜矛盾。

  在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他永恆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統的論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法則,發揮了列寧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的正確的認識論。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一體。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只有透過分析具體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體事物中體現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聯結,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有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己喬裝打扮起來,自己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於人於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總之,這篇論文值得我學的東西太多了,應該好好品味和領悟。

  第5篇:《矛盾論》觀後感1500字

  最近拜讀了《矛盾論》,不禁為其的深刻論述所折服。

  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超多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且在許多方面發揮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複雜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一體。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必須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矛盾問題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一;其次,把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係是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關鍵。再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係貫穿於對立統一的全部資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確應用對立統一規律的鑰匙。矛盾雙方又同一又鬥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我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必須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須的條件下雙方共處在一個統一體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著的事物和矛盾著的概念,都是因必須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靠。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傾向。對立面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相對排斥的對立面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對立的鬥爭性是不受條件限制的。它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階段,貫穿於整個過程的始終。而矛盾的同一性則必定要以必須的條件為前提,條件的改變則促成矛盾的轉化,沒有必須的條件則矛盾雙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轉化。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文章中著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的區別。對抗性的矛盾發展到終點,必然要用外部衝突的方法來解決;而非對抗性的矛盾則主要經過調整內部關係,建立和諧與統一,使矛盾得到解決。正確分析和決定矛盾的具體性質對於指導革命實踐至為重要。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它不僅僅是客觀世界的規律,而且也是認識的規律。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展,但《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個性是對於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好處。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衝突,構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衝突,構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於人生的全過程,存在於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係中,無不存在著矛盾衝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應對的矛盾更是複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務必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個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務必植根於現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於矛盾中謀求前進,於矛盾中謀求發展。但願我們都能自覺地學會用矛盾的方法應對矛盾的人生世界,從而使我們人生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堅定,更有力!

  第6篇:《矛盾論》讀後感

  1、萬事萬物只有兩種狀態:相對靜止和顯化運動;一切運動由事物自身矛盾引起,凡有運動即有矛盾;矛盾貫穿運動始終。

  2、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情形(事態、階段)下主要矛盾只有一個,其餘皆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依附圍繞於主要矛盾。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個性,個性體現於事物性質的不同;從大數量級的個性分析中概括出普遍性。

  4、矛盾具有同一性,失去一個矛盾面另一個矛盾面即不存在,矛盾亦不存在,此為同一性;兩個矛盾面的主次地位並非平衡,但總隨時間發生相互轉化,在轉化時期矛盾雙方的鬥爭性陡高,直至鬥爭最強時刻而後轉化即完成。

  5、矛盾隨時間發展劃分階段,階段性發展過程中不斷有舊的矛盾被激化,舊的矛盾被消滅,新的矛盾在產生,亦有因條件的產生導致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之間地位發生轉換。

  第7篇:《矛盾論》讀後感

  "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於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鬥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它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鬥爭的存在,尤其是在它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區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鬥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鬥爭形式的區別,否則就要犯錯誤。

  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於我們的革命事業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複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作品,這篇論文告訴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如何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在發展事態下如何保持清醒的認識,這篇論文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可作為我們處理事物的方向座標。

  第8篇:《矛盾論》讀後感

  我在寫這篇讀後感前,仔細地讀了《矛盾論》幾次,雖然對其中的理論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覺得這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還有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革命狀況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讀來,也能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為基本線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徵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絡。對於這點我是十分贊同的。以下就對這兩點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古語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類社會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脫離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人必須生活在矛盾當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文章中說“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到來”,這觀點很正確,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矛盾結束了,另外的矛盾又產生了,因為同化、異化的矛盾運動停止了,仍然存在著物理的、化學的矛盾運動。所以,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由矛盾個體組成的社會乃至整個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於矛盾的普遍性,我們必須學會怎樣對待矛盾的普遍性,從而使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少碰釘子。

  第9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正因為對唯物辯證法理解的如此深刻,才能夠說出這樣本質的道理,才能夠在唯物辯證法引導下,認識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開闢新中國。以下淺要談談我讀《矛盾論》的感想,主要結合我的大學生活展開。

  在書中,主要運用哲學中的唯物辯證法總結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中的實踐經驗;主要從兩種宇宙觀、矛盾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闡述了哲學中既對立又統一的規律,指出併發揮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這對於我們分析事物,認識事物有很大的作用性。文章雖然具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但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是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步入大學的我們,心中懷抱大大的理想,內心充滿激情,稜角分明。所以也恰恰意味著我們生活中所面對的矛盾更是複雜,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們必須學會正確的運用矛盾分析法去對待所遇到的問題,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當我們在理想和現實、個人情感與理智、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矛盾時,就應該學會運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對待和處理好這些矛盾。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理想是根植於現實之中,但同時又需要我們用理想現實來指引和推動我們的社會活動。我們要懂得趨利避害,做自己,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第10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主要運用唯物辯證法進行總結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層理解以及在中國的實際應用。首先,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何為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首先,透過閱讀《矛盾論》,我認識到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兩種不一樣的宇宙觀,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複,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我的理解是透過發現矛盾,到了解矛盾,最後解決矛盾,然後進如新的發展環境,重複這一過程,得以發展。換句話說,只有發現新的矛盾才能發展,正好印證了發展是對立的統一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與我們內心想要的生活構成矛盾,所以我們透過不斷努力,來解決矛盾,我們得以發展,然後構成新的矛盾,一向迴圈,我們也一向得到發展。唯心主義是形而上學的一種思想,已靜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觀點來看世界,我們的思想曾被這樣的思想束縛數千年,那是因為我們當時不瞭解這個世界,運用想象的方法來解釋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未知力。此刻我們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個認識,我們就應透過客觀的,動態的思想來觀察世界。

  對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認為對其理解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普遍性就是矛盾存在在整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事物以及其發展都充滿著矛盾,並且矛盾是一向存在的,而不是因為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的問題並未展現出來並不是說就沒有矛盾,而是因為矛盾並未被激化,未展現出來其相應的效果,比如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的關係在關係處理方面,如果兩個人因為某件事而關係出現問題,他們沒有出現爭執就說兩人沒有矛盾。同時,矛盾又具有特殊性,當矛盾出現時,兩個產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為特定的關係產生矛盾,而不會與另一件不想幹的事物產生矛盾。矛盾的出現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為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析問題也應注意全面的分析問題,比如解一道具體的高數題時就應注意分析各種狀況,你如說方程的.成立條件,各種問題的限制等等。然而想真正發現世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潛力,還需要我們的繼續努力,未能完全理解,但卻能起到明白作用。

  在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我的理解是事件的發生具有其複雜性,不可能只存在唯一的矛盾,然而我們要想真正的認識事件,務必抓住其根本的主要矛盾,然而主要矛盾又是隨著發展而變化的,我們就需要對事件的發展有動態的,客觀的分析,用唯物的觀念來思考問題。帝國主義處在構成半殖民地這種矛盾的主要地位,壓迫中國人民,中國則由獨立國變為半殖民地。然而事情必然會變化,在雙方鬥爭的局勢中,中國人民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所生長起來的力量必然會把中國由半殖民地變為獨立國,而帝國主義則將被打倒,舊中國必然要變為新中國。

  矛盾同時又具有同一性和鬥爭性,兩個物體產生對立,務必有一個大前提,則是他們務必存在在同一個體系中,有共同需求的地方,在這一體系中他們性質相同,只但是是兩個對立的面。既然相互對立,則必須會產生鬥爭,則解釋了矛盾的鬥爭性。同樣,投影到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有矛盾的前提是兩個人務必有共同的需求,產生對立,然後有可能構成必須程度的鬥爭。

  透過閱讀《矛盾論》,我學習到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即發現矛盾,正確對待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妥善處理矛盾,使之構成必須迴圈,得到發展。

  第11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主要運用唯物辯證法進行總結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層理解以及在中國的實際應用。首先,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何為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首先,透過閱讀《矛盾論》,我認識到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兩種不一樣的宇宙觀,唯物主義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複,認為發展是對立的統一。我的理解是透過發現矛盾,到了解矛盾,最後解決矛盾,然後進如新的發展環境,重複這一過程,得以發展。換句話說,只有發現新的矛盾才能發展,正好印證了發展是對立的統一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亦是如此,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與我們內心想要的生活構成矛盾,所以我們透過不斷努力,來解決矛盾,我們得以發展,然後構成新的矛盾,一向迴圈,我們也一向得到發展。唯心主義是形而上學的一種思想,已靜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觀點來看世界,我們的思想曾被這樣的思想束縛數千年,那是因為我們當時不瞭解這個世界,運用想象的方法來解釋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未知力。此刻我們已經對世界有了一個認識,我們就應透過客觀的,動態的思想來觀察世界。

  對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認為對其理解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普遍性就是矛盾存在在整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事物以及其發展都充滿著矛盾,並且矛盾是一向存在的,而不是因為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的問題並未展現出來並不是說就沒有矛盾,而是因為矛盾並未被激化,未展現出來其相應的效果,比如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的關係在關係處理方面,如果兩個人因為某件事而關係出現問題,他們沒有出現爭執就說兩人沒有矛盾。同時,矛盾又具有特殊性,當矛盾出現時,兩個產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為特定的關係產生矛盾,而不會與另一件不想幹的事物產生矛盾。矛盾的出現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為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注意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析問題也應注意全面的分析問題,比如解一道具體的高數題時就應注意分析各種狀況,你如說方程的成立條件,各種問題的限制等等。然而想真正發現世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潛力,還需要我們的繼續努力,未能完全理解,但卻能起到明白作用。

  在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我的理解是事件的發生具有其複雜性,不可能只存在唯一的矛盾,然而我們要想真正的認識事件,務必抓住其根本的主要矛盾,然而主要矛盾又是隨著發展而變化的,我們就需要對事件的發展有動態的,客觀的分析,用唯物的觀念來思考問題。帝國主義處在構成半殖民地這種矛盾的主要地位,壓迫中國人民,中國則由獨立國變為半殖民地。然而事情必然會變化,在雙方鬥爭的局勢中,中國人民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所生長起來的力量必然會把中國由半殖民地變為獨立國,而帝國主義則將被打倒,舊中國必然要變為新中國。

  矛盾同時又具有同一性和鬥爭性,兩個物體產生對立,務必有一個大前提,則是他們務必存在在同一個體系中,有共同需求的地方,在這一體系中他們性質相同,只但是是兩個對立的面。既然相互對立,則必須會產生鬥爭,則解釋了矛盾的鬥爭性。同樣,投影到我們的生活中,兩個人有矛盾的前提是兩個人務必有共同的需求,產生對立,然後有可能構成必須程度的鬥爭。

  透過閱讀《矛盾論》,我學習到了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即發現矛盾,正確對待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妥善處理矛盾,使之構成必須迴圈,得到發展。

  第12篇:《矛盾論》讀後感

  根據支部的統一安排,最近一段時光,我認真學習了《矛盾論》、《實踐論》兩篇經典著作,在學習中堅持理論聯絡實際,一方面注重融會貫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另一方面又充分運用這些基本觀點來解釋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很受啟發,很有收穫。

  事物普遍聯絡著,矛盾普遍存在於任何聯絡當中。《矛盾論》告訴人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世界裡,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國家大事、社會發展等等,矛盾可謂無處不在,對個體生命而言,沒有了矛盾,生命就會化為塵埃,沒有了矛盾,社會生活就會死水一潭,瀕於衰竭。把矛盾的這些特性掌握了,我們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鑰匙”,才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做一個清醒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為公安民警我們每一天都面臨各種各樣的治安問題和工作任務,每一項任務都是一項矛盾或一項系統綜合矛盾。處理治安問題,想方設法完成工作任務,也就是在處理矛盾。

  正確對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應對在工作中可能遇著困難和問題早做思想準備,在工作任務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儘量做到冷靜、從容,站在相對較高角度分析問題。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觀點來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現一些錯誤。比如,在治安形勢嚴峻、工作任務艱鉅繁重時,產生急躁情緒,認為問題太多、任務太重,感到無從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比如,應對成堆的治安問題、人民內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想在短期內解決所有的困難、問題和矛盾,把各項工作相互割裂開來,孤立的看問題,從而在不斷湧現的矛盾和永遠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動應付,身心感到疲憊;有時遇著重大問題或困難,感到絕望,以為不可能解決了,不懂得矛盾運動變化的絕對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會向前發展變化的這一規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時機、作出有效的反應和行動。因此,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務必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兩個對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務必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對所從事的工作任務進行認真分析。找出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當前工作中的重點;明確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層基礎建設,當前有許多矛盾和問題,局黨委以“抓基層裝備設施建設,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報資訊、科技強警等工作基礎,苦練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律知識等基本功”為主要矛盾,大力推進基層基礎建設。

  當然,矛盾是不斷湧現的,舊的矛盾得到調和、問題得到解決,新的更高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又必然產生了,我們就應未雨綢繆、早做規劃,不斷的加以解決,推動工作向更高更新層次發展。

  有時,在工作中我們會處在矛盾的焦點上,本身就處於矛盾的一個方面,不允許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來處理和解決矛盾。這時,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準確把握矛盾的發展方向,對正確的東西要敢於、善於堅持,爭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轉化;對錯誤的東西務必果斷放下,順應發展方向與潮流,使自我的觀點和行為向正確的方面轉化,推動工作向前進步。

  只要樹立了正確的矛盾觀,就不會出現一味迴避矛盾和問題的錯誤做法。因為,矛盾是無處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迴避。事實上,迴避了這個矛盾,立刻就必然會陷入另一個矛盾或幾個矛盾當中。因此,就應認識到“矛盾”是迴避不了的,我們只能選取解決矛盾的時機,不能真正迴避矛盾,置身於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確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在一齊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間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是必然的。

  與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樣,同事之間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多數是因解決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現矛盾時應取包容的態度。比如,不一樣的觀點、方法之間會碰撞出火花,不一樣的性格和習慣會產生矛盾,有時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和意見,這些矛盾的出現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因此,對待同事之間的矛盾,應以包容的態度,切忌走極端,搞激化。要堅持用化解和調和的方法解決同事之間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樣,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只要堅持正確的觀點,互相體諒,同事之間的矛盾會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調和,大家最終都統一到工作上來,友好共事。對工作上出現的分歧,還就應個性注意多思考各方的觀點,從中汲取營養與精髓。

  三是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矛盾。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瞬息萬變的物質世界當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就是生活在矛盾當中,生活本身也是一個矛盾發展變化的過程。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從幼稚到老成,成功與失敗、貧窮與富有、得意與失意、健康與病痛……這些都逃脫不了矛盾觀、發展觀所揭示的必然規律。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順心或不順心的事,或者身處順境或逆境,都就應正確對待。在個人修養上,個性是在對待財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寵辱不驚,去留隨意。懂得人生矛盾運動發展規律,並不表示我們就應在人生矛盾運動中無所作為,消極對待。在對待事業、工作和人生的價值上,我們應在矛盾鬥爭中,時刻注意持續昂揚的鬥志,用心把握主動權,使自我成為命運的主人。從各方面不斷豐富提高自我,努力工作,使自我的人生矛盾運動向高層次發展,為社會做出自我應有的貢獻。

  第13篇:《矛盾論》讀後感

  記得自我在讀高中時就已經讀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矛盾,之後又讀了《矛盾論》。初學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之後才漸漸發現矛盾資料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好處。

  哲學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矛盾。換句話說,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迴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從老子“小國寡民”的構想,到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嚮往,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就應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迴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說是時時能夠見到,處處能夠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330011。coM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原理等,對於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忙與啟發。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說,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一樣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後人卻能夠從其各不一樣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環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化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鴻篇鉅製《紅樓夢》中寫了四百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數十個。這些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讀者完全能夠憑藉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分開來,決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試想,如果作者們離開對山河風

  光和各種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夠創作出這些千秋傳誦,光耀後世的文學瑰寶嗎?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籌兼顧。黨的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國的GDP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忽視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我們紮紮實實的加以解決,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光、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應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樣。自從十一界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一場非典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恐慌之中全國人民談“典”色變。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抗擊非典上。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抗擊下,我們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說,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於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好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同學不應求全責備。只要一個同學的優點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學習。一個同學即使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也要團結他,幫忙他。只有這樣,才能團結好我們的同學,才能建設好我們的班群眾。

  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但我們並不能搞教條注意,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狀況做出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一樣,要在矛盾論的指導下,結合中國的實際狀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得更好;與此同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給好的解決方法。

  第14篇:《矛盾論》讀後感

  主席《矛盾論》全文構思嚴謹,有一個縝密的邏輯結構。

  文章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能夠說明白;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個性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對於客觀狀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域性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進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狀況上,我們務必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務必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務必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務必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這就是在部分的邏輯結構: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層層明晰,渾然一體。第四部分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這一部分開頭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務必個性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見,

  第四部分是對第三部分的細化。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後一段說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係。“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狀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狀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結到了一齊。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這是對前面資料的深化。

  第六部分講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又是對第五部分矛盾鬥爭性的細化,作者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最後,

  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係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領全域性的潛力。

  特點之二,例證豐富。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閱讀廣泛、理解深刻,能夠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十分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能夠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鑑》、《水滸傳》、《山海經》、《淮南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中,主要關於革命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物件),但不侷限於關於革命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還有關於自然科學等等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可見淵博的知識是進行創作的前提條件。

  特點之三,語言準確而生動。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這篇論文語言的準確、精煉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作者論述運動的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時有這樣一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一、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中所顯現的面貌。而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面貌。”作者像連珠炮似地一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羅列了十數個詞彙來說明矛盾的統一的狀態,個個不一樣,但個個精當,個個準確,讓讀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統一狀態,是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同時,作者駕馭語言的潛力還體此刻生動性上,作者能夠用很通俗幽默的語言闡明深刻而嚴肅的哲學命題。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須的必要的條件之下這個道理時,有這樣一段。“為什麼雞蛋能夠轉化為雞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呢?為什

  麼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麼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須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必須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十分之近,作者用這麼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相比之下,時下一些所謂的論文給自我披上了一層艱深晦澀的外衣,自以為這樣就能夠顯出自我的學識和水平。這些作者忘記了論文的宗旨。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我喬裝打扮起來,自我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於人於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第15篇:《矛盾論》讀後感

  閱讀完《矛盾論》後,雖然對哲學不太瞭解,這本書還是能帶給我許多知識,帶著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兩點我讀書的心得。第一,是有關事物發展的原因。書中談到矛盾論時,常與形而上學論作比較。

  “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這句話,觸及了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過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時,我總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環境的影響。雖然沒有系統的想過為什麼,但這種思考方式在我腦中紮根已久,今天讀到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內容,使我停下來仔細的思考。的確,馬克思主義哲學解釋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內部的矛盾作為主導,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達,“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我們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這個道理。而我過去注重外部環境影響的思維方式也並不是錯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隨著條件的不同,同一個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若兩個能力相近的中學生,一個進入一流大學學習,一個在餐館打工,相對而不絕對地說,他們的未來會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那麼重視學校的質量的原因。我們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提供好的環境,作為我們成才的外因。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成功的關鍵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學校的寶貴資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費在打遊戲上,克服不了享樂和學習的矛盾,那麼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朝著一片灰暗。第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在看各種國家和社會出現的問題時,我們應當科學、冷靜的分析。當前,在網路上有許多人表達出對某些制度的不滿,發表一些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來,他們是把世界太過理想化了,不容忍國家的任何缺陷。中國當前還是發展中國家,連美國這個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國又如何能做到滿足每一個人的意願呢?中國當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間的矛盾。

  作為國民,我們應當正視當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懷疑國家和政府。對於社會中出現的問題,作為公民,我們應當積極幫助解決,對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極的批評和容忍腐敗等現象。

  我們應當相信,中國是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著的。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犯過錯,走過彎路,可是我們總體的方向是沒有變的。國家發展中不可能把每個方面都顧及到,總會有先發展和後發展的部分。像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經濟的發展和就業,然後才到教育、醫療等。這就是抓住本階段的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當中國有了穩固的經濟根基後,我相信政府會更多的關注醫療等方面,使我國成為一個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因此,我們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第16篇:《矛盾論》讀後感

  1、辯證唯物主義與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兩種學說本質上相反對立;前者主張物質存在為首要絕對,後者主張精神在先推動物質發展。

  2、萬事萬物只有兩種狀態:相對靜止和顯化運動;一切運動由事物自身矛盾引起,凡有運動即有矛盾;矛盾貫穿運動始終。

  3、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情形(事態、階段)下主要矛盾只有一個,其餘皆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依附圍繞於主要矛盾。

  4、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個性,個性體現於事物性質的不同;從大數量級的個性分析中概括出普遍性。

  5、矛盾具有同一性,失去一個矛盾面另一個矛盾面即不存在,矛盾亦不存在,此為同一性;兩個矛盾面的主次地位並非平衡,但總隨時間發生相互轉化,在轉化時期矛盾雙方的鬥爭性陡高,直至鬥爭最強時刻而後轉化即完成。

  6、矛盾隨時間發展劃分階段,階段性發展過程中不斷有舊的矛盾被激化,舊的矛盾被消滅,新的矛盾在產生,亦有因條件的產生導致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之間地位發生轉換。

  7、對抗是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非一切表現形式;當激化條件尚未出現時,矛盾是非對抗的,當激化條件出現,矛盾變為對抗的,對抗性矛盾會被激化,激化鬥爭之後矛盾雙方主導地位發生轉化。

  第17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是《實踐論》的姊妹篇,是繼《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黨內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該書運用唯物辯證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深刻地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而對立統一規律則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該文發表於一九三七年八月,全書兩萬五千多字,共分七部分。一、兩種宇宙觀;二、矛盾的普遍性;三、矛盾的特殊性;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五、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六、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七、結論。

  文章開明宗義,首先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法則,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核心。矛盾有著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有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有著統一性和鬥爭性,事物都是發展變化著的,矛盾也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運動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著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如:宇宙運動、火山地震、風雨雷電、四季交替等等不一而足,運動產生了宇宙,運動使宇宙得到平衡。因為空氣運動才產生了風雨雷電,風雨雷電又促進了萬物生長。在微觀世界中,由於微生物的廣泛存在,分解消化產生化學反應,使得大地山清水秀、萬物勃發。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是變化著的,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就是侵略和反對侵略的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在這個階段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存在,鬥爭仍然會持續存在下去,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唯物主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因為矛盾的普遍存在,同時矛盾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認識矛盾、解決矛盾,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對我們現階段的工作仍然有著強大的指導意義。

  第18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是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作為那個時代的思想指導,它不僅僅幫忙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勝利,在現今社會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嚮導,具有無可替代的現實好處。那裡,我著重以我個人生活經驗觀之。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好處講,辯證法是研究物件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開篇之句,便是告訴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會涉及廣泛的方面以及諸多哲學問題。

  首先,“當著我們研究必須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一樣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也就無從辨別事物,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其內部也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而我們研究事物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同時相互聯結,即統一辯證的看待這些矛盾,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矛盾促成事物的發展,矛盾也同時為我們研究事物帶給了方向。

  其次,認識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而研究問題時,“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們需要如實地反映這些狀況,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絡,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務必在其聯絡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務必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並非是絕對的。“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著領導的作用。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並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因此,研究任何過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萬千的人們,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總的來說,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差異就是矛盾,無可避免。原定的計劃與未知的偶然相矛盾,遠大的理想和無情的現實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節奏和碧溪垂釣、靜賞夕照的閒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論》而引發聯想,則知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著矛盾,絕對的平和與純淨只是理解上的片面與偏差,存在於理想國度之中。

  譬如進入大學之前總是心存僥倖,以為熬過高考之後世界或便該是一片陽光燦爛,前程無憂,然而行至今日也但是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種矛盾之中排解調和以求平穩生存。學業愈重與之對立的對閒適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後另一方也對應消減。是以甫入大學,時有空虛之感,而又不得不繼續鞭策自我,在壓力之中尋求動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與惡是一對手拉著手旋轉的對立統一體,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一樣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長過程中,一部分人將心底裡的惡念轉化為善,由行為思想上加以引導,而成為善人。然而成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會沒有一念之惡,他們一生將之壓制並幽閉在內心的某個角落,縮至無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則放縱心靈中的各種慾望,違背道德與公理,成為與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陰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陰陽,社會與人生都是由這種兩極對立所組成,人總在試圖轉化矛盾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獲得成長,並將矛盾長久地持續下去,直止死亡。因為有對生的憧憬與嚮往,才有對死的虛枉的恐懼。

  矛與盾,其實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動另一方前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為有了諸般念想,人性因而漸趨複雜成熟。換而言之,瞭解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也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世界與生活,對各種矛盾作出正確的決定,採取效的方法,將矛盾之差異的級別化減到最小程度,化解對抗,使生活與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進。

  第19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全文構思嚴謹,有一個縝密的邏輯結構。

  文章第一部分介紹兩種宇宙觀——即形而上學的見解和辯證法的見解,這是論述矛盾的世界觀基礎。“這個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第二部分論述矛盾的普遍性。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比較簡略,因為作者對黨內絕大多數同志的認識水平已經作了客觀的分析,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已經被很多人所承認,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只需要很少的話就能夠說明白;而關於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則還有很多的同志,個性是教條主義者,弄不清楚。……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後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後仍歸到普遍性的問題。”作者對於客觀狀況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對全域性有一個得心應手的把握。

  第三部分講矛盾的特殊性。作者分了幾種情形。“首先是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進而,“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進而,“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狀況上,我們務必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務必注意。”進而,“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務必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務必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這就是在部分的邏輯結構:各個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各個運動形式在各個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各個發展過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個發展過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層層明晰,渾然一體。第四部分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這一部分開頭指出“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務必個性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可見,

  第四部分是對第三部分的細化。作者在這一部分的最後一段說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關係。“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狀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狀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樣就將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巧妙地聯結到了一齊。

  第五部分講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這是對前面資料的深化。

  第六部分講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這又是對第五部分矛盾鬥爭性的細化,作者明確了“我們回答道: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鬥爭的一切形式。”最後,

  第七部分,作者進行了總結。這七個部分層次關係清楚,邏輯結構明晰;部分與部分之間、論點與論點之間銜接過渡自然。這充分表現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統領全域性的潛力。

  特點之二,例證豐富。作者是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和先行者的著作閱讀廣泛、理解深刻,能夠熟練地援引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同時,作者的國學根基也十分深厚,對古籍中的典故能夠信手拈來,對《漢書》、《資治通鑑》、《水滸傳》、《山海經》、《淮南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等典籍都有引用。作者所列舉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中,主要關於革命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因為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和寫作針對的物件),但不侷限於關於革命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還有關於自然科學等等的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這些足以見出作者知識的淵博。可見淵博的知識是進行創作的前提條件。

  特點之三,語言準確而生動。這是一篇哲學論文,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這篇論文語言的準確、精煉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作者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作者論述運動的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時有這樣一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一、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中所顯現的面貌。而統一物的分解,團結、聯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的面貌。”作者像連珠炮似地一下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羅列了十數個詞彙來說明矛盾的統一的狀態,個個不一樣,但個個精當,個個準確,讓讀者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統一狀態,是相對地靜止的狀態。同時,作者駕馭語言的潛力還體此刻生動性上,作者能夠用很通俗幽默的語言闡明深刻而嚴肅的哲學命題。如在講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須的必要的條件之下這個道理時,有這樣一段。“為什麼雞蛋能夠轉化為雞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而石頭不能夠轉化為雞此文來源於文秘資源網呢?為什

  麼戰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麼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必須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必須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這些語言是老百姓都能看懂聽懂的話,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十分之近,作者用這麼活靈活現的語言詮釋了深奧的道理足以見出作者用語之生動。

  相比之下,時下一些所謂的論文給自我披上了一層艱深晦澀的外衣,自以為這樣就能夠顯出自我的學識和水平。這些作者忘記了論文的宗旨。我們作研究寫論文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向人們展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和結論因而促進理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這些作者弄了一條厚厚的面紗把自我喬裝打扮起來,自我以為很美,殊不知已經隔絕與別人進行目光對視和交流的機會,結果是於人於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第20篇:《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文中,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係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也讓我再一次深刻的感悟到:怎樣去認識客觀世界;如何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投入到日常工作、學習與生活中。

  一、以矛盾論為指導,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的新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矛盾的視角觀察問題。當前,我國的改革正處於深水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這需要我們用矛盾的智慧去化解,從矛盾本身出發,破除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切障礙,助推我國經濟新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是出於國記憶體在的需求飽和與資本過剩的矛盾,另一方面則立足於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薄弱與資金缺乏的矛盾。矛盾普遍存在於我國及沿線國家,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矛盾。國內而言,每年都生產大量的水泥、鋼筋、砂石等基礎材料,但我國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東部、中部的基礎設施基本上處於飽和狀態。矛盾論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事物就是在解決矛盾中不斷完善、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將基礎設施建設的產能轉移到相關的"一帶一路"國家,在解決內部矛盾的同時,幫助沿線國家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矛盾,進而實現互利雙贏,推進世界向前發展。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透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

  二、用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理論看待我國當前經濟形勢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依然步履艱難,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也增大了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儘管我國經濟近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特別是我們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儲蓄率,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迴旋餘地較大,制度優越性明顯。要認識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該階段或該階段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既正視眼下的困難,又要看到光明的發展前景。

  三、用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相信公司未來的發展

  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市場環境不景氣、個別行風險積聚、新管理技術、衍生金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等等,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告訴我們,即便某個階段我們面臨的市場環境不景氣情況成為公司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隨著經濟週期的波動調整,市場復甦,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將會發生轉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也將發生轉化,這是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也是公司在做大做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不能搞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在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