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精選5篇)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
什麼是“十大關係”?
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域性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7)黨和非黨的關係;(8)革命的關係;(9)是非關係;(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1
1956年2月至4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關領導,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連續聽取工業、農業、商業、運輸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討論社會主義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對待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經驗問題上形成很多共識。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並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歸納,最後由毛澤東彙總,形成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
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毛主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並肯定我們過去在處理這些關係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後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儘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裡涉及的實際上是開闢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
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中既要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同時要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既要大力發揚群眾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想將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後五條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都是屬於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各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民族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專門論述了“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並且明確地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論十大關係》以蘇聯為鑑戒,總結本國經驗,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重大問題上,開始突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的束縛,提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提出的新思想、新方針,邁出了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第一步,為中共八大的召開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程序中,重讀這篇重要著作,仍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迪。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2
我們小組在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同時,選擇了對這篇毛主席寫的《論十大關係》進行品讀,讀完深有感觸。這部著作涉及我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的論述,影響深遠,值得後人敬仰。
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的影響和意義,就必須瞭解《論十大關係》發表時的社會背景。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此時的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農業大國。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認識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現實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認識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變化。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在50年代初期選擇了蘇聯模式,但是蘇聯模式本身存在著一些弊端,並且這一模式也未必適合中國,所以照搬蘇聯模式是不合理的。因此,從1955年2月開始,毛澤東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對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聽取了中央各部門的工作彙報,從中看到了一些有關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問題。在集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正式提出了以蘇為鑑,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任務,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標誌著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
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域性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
(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7)黨和非黨的關係;
(8)革命的關係;
(9)是非關係;
(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這就是十大關係的主要內容,而十大關係主要針對當時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可謂是涉及全面,見解到位,對當時中國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在當時中國那樣的背景下,《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為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同時,文章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均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論十大關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透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這個報告可以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6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具有時效性的,也是富有生命力的。十種關係,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我們的任務就是正確地處理這些矛盾。在實踐中,我們還會遇到新的矛盾,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總是光明的。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係》的基本思想,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透過《論十大關係》的研讀,我們組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3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的講話,於1956年4月25日發表。這篇文章,以蘇聯的經驗為借鑑,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係,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近60年的時間裡,毛主席的這次講話對黨和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依然有著巨大的作用,足見其影響之深遠。這次透過品讀《論十大關係》的講話,結合教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品讀經典,是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的重要途徑。毛澤東時代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同時湧現出一大批大公無私、艱苦奮鬥、自覺建設社會主義的英雄模範人物和團結建設社會主義的典型團體,足見其思想的偉大和博大精深。結合我國實際,綜合理論研究,細細品味其中深意,瞭解其時代背景,理解其科學內涵,借鑑其分析問題的方法,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的各種矛盾,為處理這些問題奠定好思想理論基礎,不偏離正確的前進方向。同時,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科學地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客觀事物、指導工作,堅持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對教條主義。
在1956年初,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當時已有一定經驗,也逐步瞭解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鑑,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上日程。關於正確處理十大關係的思想,正是這樣的情況下,在毛澤東先後聽取了中央34個部委有關經濟建設問題的調查研究的彙報的基礎上,經過中央政治局的幾次討論,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適合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自覺和道路自覺的開端。
該講話主要講了十個問題,分別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下面是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與感悟:
文章中提到,要注重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協調發展。在當時的條件下,要以重工業為主,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同時要適當加大農業、輕工業的比例,從長遠看,可以更好地提供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的增加資金積累,使重工業的發展基礎更加穩固。科學地定位了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係。這一論述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農業關係的開創性探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寶庫。
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這一問題上,分析了工業佈局結構的不合理性,指出要充分利用沿海工業基地,要大力發展內地工業。要充分利用沿海工業的裝置能力和技術力量,在新的和平時期,對沿海工業採取積極態度;新的工業大部分擺在內地,使工業佈局逐漸趨於平衡,使其趨向利於備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尤其是輕工業來發展和支援內地工業。我國近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也完美地證明了文章中 “戰爭短時間內打不起來” 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二者之間尋求平衡點,在這一問題上指出:適當降低軍政費用比例,增加經濟建設費用,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來支援國防建設,加強國防,即在保證國防力量的基礎上先加強經濟建設以促進國防建設。
在處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的關係上,不能只顧一頭,必須注重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要“軍民兼顧”、“公私兼顧”。調整工人工資,縮小收入差距、發揮工人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解決工人的勞動和生活中的問題;各生產單位要有適當的獨立性,增強其機動性;兼顧國家和農民的利益,處理好國家和農民的關係,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在增加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總體上提出了科學的統籌兼顧的方針政策,就是三者的利益必須兼顧,既要提倡艱苦奮鬥,又要關心群眾生活。
在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上,鞏固中央統一領導,擴大地方權力,提高地方獨立性;注重地方利益,發揮地方積極性,從全國整體利益出發,顧全大局,互助互讓。辯證地論述了中央與地方的統一與獨立的關係。
在處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上,絕對不能搞大漢族主義,要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重視少數民族,注重民族團結,共同努力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對這一關係的闡述,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路徑:反對大漢族主義,以清除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錯誤傾向;民族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扶持與幫助;大力推進民族地區工業化建設;建立有利於民族地區發展的經濟管理體制和財政體制等。發展到現在,我們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把少數民族及民族地區的發展視為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解決好民族地區發展問題,才能更好地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程序。
在處理黨和非黨的關係上,要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團結一致、榮辱與共”的方針政策,與其他黨派建立友好的合作關係,加強無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專政,反對官僚主義,反對機構龐大,精簡黨政機構,統一戰線,調動民主黨派積極性,以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建設。
在處理革命的關係上,不能一味強調殺,必須分清敵我,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種矛盾轉化思想無疑對於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發展要善於運用矛盾轉化觀點分析和處理問題,將現階段一切直接或間接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增強可依靠力量,為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在處理是非關係上,黨內外均要要分清是非,而對於犯錯誤的同志,要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等,一要看,二要幫,要善於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這一問題上,指出:一起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習,但必須有分析和批判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要學普遍真理的東西,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並分析了當時中國存在的兩條也是有點的缺點,提出我們要一直學習。對這一關係的處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待人類文明的科學態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向一切民族和國家學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文化方面還是社會關係方面,都強調了要以團結、統籌兼顧的方針,妥善處理十大關係,以構建和諧。毛主席的全面性思維與其高深的哲學修養是密不可分的。事物都是對立面的統一,都存在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要堅持在對立中求平衡,透過協調發展,統籌兼顧處理存在的問題。正如文章所講,這十種關係,也都是矛盾的,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它們,並要準備好,以面對並解決過程中遇到的新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4
《論十大關係》體現了堅持從實際出發,辯證地看待和處理中國面臨的十大重要關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了指導性意義,為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奠定基石。整篇文章“以蘇聯為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它奠定了“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要基點,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正是運用唯物史觀對發展問題做出的新的實踐探索和新的理論概括。
今天在以科學發展觀思想為指導統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既要搞好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同時還要搞好政治文明建設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社會全面進步。《論十大關係》是科學發展觀一個重要的思想起點和理論來源,其中處理好“綜合平衡”、“統籌兼顧”的發展關係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提供了雛形。細細品讀這篇經典之作,尤其是其中蘊含的科學發展觀思想,意義十分重大。
與中國現在的發展相聯絡,可以看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必然要發展經濟,解決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問題。加快經濟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保障更廣泛群眾的利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它也奠定了我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最初理論和政策基礎,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我們知道,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以下原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細細品讀,這些思想在文章中大多有所體現。文章中還就如何進一步調動集體和個人的積極性進行了具體闡述,體現了毛澤東一貫堅持的“到群眾中去”的思想。如今依然要堅持和發揚群眾路線,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急,才能加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
從講話的背景和內容來看,毛澤東包括黨內其他主要領導同志都是從蘇聯模式的缺點、錯誤方面進行反思,總結出《論十大關係》的。其關鍵點集中在兩個方面:經濟建設和政權建設。但科學技術與經濟建設的關係不屬於蘇聯模式弊端的範疇,因而兩者關係不在毛澤東批判、借鑑的範圍內,也就沒有被寫入其中,但整篇文章分析問題的出發點與方法等,對權衡二者關係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及相應的戰略,同樣可以看出《論十大關係》的重要意義。如今,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點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提出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我們要調整三個關係:生產和消費的關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關係;區域的競爭互補關係的關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握創新的正確方向;強化激勵,大力集聚創新人才;建立健全創新激勵體制機制;擴大開放,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深化“引進來”戰略,加快“走出去”戰略。以上種種,無不受到《論十大關係》思想內容的影響,足見該文章在我國各個方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中對“蘇聯模式”的弊端進行了批判,否定了其中的一些錯誤,但這種“否定”是“肯定”基礎上進行的,不是“徹底否定”、“不加辯證否定”,而是以科學的態度進行的辯證的分析。品讀這一經典之作,瞭解了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時的背景資料和艱辛過程,同時領會到其中思維方式,並借鑑和發揚其優點,從不足之處吸取經驗,告誡自己遠離片面批判的思維,客觀評價自己與他人。 客觀評價我們的過去,以蘇為鑑,以史為鑑,獨立自主,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論十大關係》博大精深,有著深厚的理論及實踐意義,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時代變遷,它並未因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褪色,依然光彩奪目,顯現出鮮活的生命力。我們要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緊跟國家戰略佈局,共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論十大關係》心得體會5
今日學習寇北辰先生的《論企業十大關係》,我個人感覺有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意義。集團公司領導為了統一思想,加強團結,提高工作效率,讓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深深感到了領導的良苦用心,給了我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在此對集團領導表示深深的謝意!
一個企業能夠很好的發展,與它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密切結合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引用寇北辰先生的原話說是:無論企業內部多麼強大,都不能彌補因忽視外部環境的而帶來的損失。反之,在優越的環境中,企業自身問題重重,也無法抓住機遇,獲得長久發展。
寇北辰先生在文章中用五行管理學的方式列舉了十種企業中存在的關係。以下我逐條加以感悟介紹。
一、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這裡寇北辰先生用了一個很恰當的例子來比喻:在南方健康成長的植物被移植到北方以後就死亡了,是因為人們沒有考慮到環境因素。的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各自的企業理念及經營方式。而凡是效益好一些的企業,其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的關係定會處理的非常融洽。
二、整體與部分。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優先考慮企業整體戰略、整體利益,才能保障區域性利益的實現;反之,企業若能始終保障區域性利益,就能使企業上下一心,謀得更長遠的發展。
三、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這個我不是特別的理解。但是我覺得,要想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雙贏,就必須得處理好二的關係,而要妥善處理二者關係,必須同時規範和平衡責權利的劃分。
四、企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這裡又是用一個例子形象地寫出了二者的關係:企業就是一艘船,管理者是船長,被管理者是船員,只有彼此考慮相互之間的作用和影響,共同努力,通力合作這艘船才能揚帆遠行。所以企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應該共同配合協作,互相依存,互相影響。
五、集權與分權。合理的權力劃分在較長時期內能夠保持穩定的相互制衡,從而形成合理的組織結構,保障企業的順利運轉。而企業在組織時是採取哪種方式?又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值得我們深思。
六、輕重緩急。在這些事情中,有的事關全域性極其重要,有的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有的需要長期操作,有的需要馬上處理。必須合理協調,統籌處理,才能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不會浪費。
七、企業人才與企業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沒有人才,就無法研究更先進的技術,就無法實施更高效的管理,就無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好的人才能為公司做出更多更好的業績。
八、企業財力與企業發展。財力水平與企業是相匹配的。若沒有相應的財力支援,企業風險就會增大;若有太多的閒置資金不去利用,也不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一個連鎖效應。
九、企業文化與企業效能。這裡將兩者的關係概括的一目瞭然: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使這些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企業效率,增加企業效益,達到企業的發展目標,從而增強企業效能。反之,如果效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必然不會持續得長久。
十、企業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無論哪種組織都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思維習慣、做事方法、心理活動和工作態度。倘若這兩者的關係處理的不融洽,多米諾效應必將多次光顧。
以上為此次深刻學習後我的感觸。它們缺一不可,它們彼此矛盾而又統一著。一個好的企業必定會在這個方向大加力度,必定會充分利用組織協調各種關係。因為只有用最合適的方法恰到好處地協調與平衡各種關係,才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