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精選10篇)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

  2022年10月12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三課在問天實驗艙準時開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的三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廣大青少年進行授課,師市各校組織學生線上觀看本次授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

  飛上天空,登上月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漫步。這些神話中只會出現的事情已被航天員們變成了現實。跟隨宇航員老師們,我開啟了第三次天宮之旅。三位老師的登場非常奪人眼球,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如神仙一般“飛”到了鏡頭前。隨後,便帶著我們領略微重力的奇妙,感受流體的變化,發現扳手掉頭的奧秘,觀察宇宙中種植水稻、小南和地面種植的不同。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最喜愛的“魔法水球實驗”吧!只見一個夢幻的紫色水球立在支架上,旁邊放著一個充氣筒。天宮課堂的劉老師拿起充氣筒,猛地朝水球發射了一股氣,水球劇烈搖晃起來,看起來隨時就會破裂。過了一會兒,水球又恢復正常。這時,陳老師又將一個空心的鐵球放入到水球之中,我本以為水球會被鐵球給砸破,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水球不但沒有被踢球砸破,還像有粘力一般,把鐵球粘在了上面,劉老師又打了一次氣,這次水球只輕微晃了晃,又立刻靜止了。這次天宮之旅,我受益匪淺,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發現更多宇宙的奧秘!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2

  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三次太空授課活動。

  “天宮課堂”第三課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然後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了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航天員還為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飲水、扳手是如何調頭的,最後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專案,進行這些”課程“的同時,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們還與在地面的我們進行了互動交流。在“天宮課堂”第三課中我學到了更多的載人航天知識,對科學的興趣變得更加強烈,非常感謝航天員們的科普。

  時至今日,天宮課堂已經開啟了三次課程,它對於我們青少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天宮課堂培養了青少年對於科學的興趣,為後續科學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青少年是國家科技創新人才的後備力量。一個國家的崛起,從青少年熱愛科學開始。所有夢想的萌發,都可能來自生命體驗中一次微小的觸動。天宮課堂給許多青少年帶來了這樣的感受。

  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與國家科技發展程度、教育整體質量等因素環環相扣。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3

  伴隨著我們激動的心情,“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此次課堂繼續採取太空對話的方式進行。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前期開展的授課內容徵集活動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透過新聞媒體、“學習強國”平臺和載人航天工程官網踴躍建言獻策,不少好的創意設計脫穎而出,將在此次授課及後續活動中陸續進行展示。

  觀看這次的天宮課堂,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讓我們在歡樂中學習。同時感受了中國的航天技術越來越先進,中國的航天員也越來越優秀,短短一節課,勾起了我對於航天知識的興趣,航天夢的種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員身上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向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未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4

  “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的物件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擔任“太空教師”,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四個有趣的科學實驗: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裝置,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5

  雖然疫情阻擋了我們上學的路,但阻擋不了我們熱愛科學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似乎有訴不完的科學情懷。

  在空間站裡,陳冬、劉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員為我們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它拉近了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在這一個小時裡,我大飽眼福,不僅看清了失重狀態下飽和液體結晶的現象,瞭解了在空間站裡必須透過離心力才能使水油分,還知道了在微重力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會大顯神威。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太空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最後,他們還為現場課堂的同學們解答了很多有關宇宙奧秘的問題,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是現場的一員能向他們請教!

  我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聽完這堂課更加激發了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奧秘,必須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將不懈地努力奮鬥,去實現我的天宮夢。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6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這次授課與上一次一樣,繼續使用“天地對話”進行授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給我們上了一節生成有趣的物理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一個小實驗不僅教給我們了物理知識還反映出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這份成功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沒有他們艱苦奮鬥,克服重重困難、跨過道道險關,怎能從無到有發展起我國的航天事業呢?

  我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7

  我們都有許多的夢想,它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一望無際,我們和祖國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航天飛行。飛向天空,走向月球,在太空中漫步,以前這些只會出現在神話當中。不過在幾代航天人的努力下,它已成為現實。

  首先,三位老師的出場方式非常奪人眼球。如同神仙一般“飛”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就像導遊帶我們來了一場天宮之旅,讓我們感受微重力的奇特,體會到流體的變化,對比宇宙和陸地表面張力的不同。但其中讓我最著迷的魔力水球 。只見一個美麗的紫色水球被固定在支架上,充氣筒放在它的旁邊。只見劉老師,拿起充氣桶朝水球噴氣,水球劇烈地晃動了起來, 接著劉老師說:“我給大家變一個魔術!”只看她拿出了一個鐵球:“這是一個空心的鐵球。”他閉上眼睛瞄準水球投了出去,我心想:這個水球一定會被打穿!可是驚人的一幕出現了,水球就像膠水一樣,把本要飛出去的鐵球給拉了回來,我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緊接著更驚人事情發生了,劉老師拿起充氣筒對準了水球,我緊張得心提到了嗓子眼,"呼”的一聲,她像水球開了“一炮”水球竟然只是晃了一下,又恢復正常,我不受控制地站起來拍手鼓掌。這堂課讓不但我理解了太空梭的構造,還讓我瞭解了各種知識,讓我收穫滿滿!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8

  “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啦!“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站在現在,遙想過去,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9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天宮課堂,讓我們走近了問天空間站,跟隨航天員的腳步,去了解一些太空科學實驗,讓我們經歷了別樣的太空科學之旅。

  此次天宮課堂有一個主會場和三個分會場,我在電視機前和各個會場的小朋友們一起觀看此次課堂,邊看邊理解相應的科學知識,並和爸爸展開了討論。

  此次天宮課堂,共有四個實驗,有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和會掉頭的扳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球變‘懶’”實驗。首先,航天員製作了一個紫色的水球。然後,他們用針管對水球吹氣,水球震盪得很厲害;但當他們往水球裡新增一個空心鋼球后再對水球吹氣時,水球振動的幅度減小了。這是為什麼呢?爸爸為我解開了疑惑:因為鋼球的加入使它的質量變大了,所以它的振動頻率變低了、幅度也變小了。

  透過觀看這次天宮課堂的體驗,使我收穫滿滿。讓我瞭解了更多的太空物理知識;讓我感到祖國的強大;讓我對科學家們做出的貢獻而驕傲。我會向他們學習,在今後的日子裡更加認真、嚴謹;勤于思考,長大以後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00字10

  為了激發同學們對美妙太空的嚮往,對科學探索的熱情。10月12日,居家學習的十二團中學3200餘名中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早早守候在螢幕前,等待“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課。

  下午15時45分,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再次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帶領學生們走向太空,探索太空的奧秘,激發學習科學的熱情。

  據瞭解,本次活動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增強了民族身份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觀看結束後,同學們紛紛發表了觀後感言,一定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探索科學奧秘,勇敢追逐自己的“太空夢想”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我們會努力學習,認真實踐,長大後去探索科學知識,為國爭光!”九年級同學們滿懷豪情地說。

  據悉,十二團中學歷來重視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能力,自“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十二團中學將透過第二課堂開設好科普創新活動,作為“天宮課堂”的知識延伸,全方位拓展青少年視野和知識結構,激發青少年對航空航天知識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