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主題活動反思(精選20篇)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

  一、反思的成分

  教師應反思的以下三種重要成分:

  1、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資訊和做出決策。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資訊被組織成一定的網路,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理解世界的基礎。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絡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準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資訊,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這是使得他們能夠自動化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基礎。

  2、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更強調價值觀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它影響到教師對情境的理解,影響到關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式。研究者發現,反思過程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注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他們對這些沒有確定答案的、非線性的問題更感興趣。

  3、教師的陳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師自己的聲音,它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他們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這些就是教師的陳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認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點是指教師對做出各種教學策略的情境的解釋,這種解釋可以使教師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學決策過程。

  二、恐龍主題活動反思(精選20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恐龍主題活動反思(精選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

  寒冷的冬天來了,早上晨間鍛鍊的時候,孩子們的小手不願離開自己的口袋了,做操的時候也不願意動手了,運動的熱情漸漸被寒冷覆蓋。針對幼兒近期的表現,結合本次主題《冬天來了》,我開展了這一節小班語言活動《怕冷的大恐龍》。

  我將此活動的目標定為:

  1、感知各種抵禦寒冷的辦法,知道運動可以使身體暖和。

  2、意參與討論,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整個活動中,幼兒傾聽故事很認真。能透過故事瞭解到運動能讓自己暖和起來。在活動中,幼兒也能開動腦筋思考,想出了許多讓自己暖和起來的方法。整個活動比較順利。

  第一環節,恐龍來了。教師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匯入,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傾聽時,幼兒都很認真。第二環節,為恐龍取暖。幼兒看圖片,說出了故事中人們想的辦法。幼兒還討論出了其他的方法,如:曬太陽、跑步、開空調、拍皮球、搓搓小手、生火堆等。幼兒能聯想到自己的生活,運用已有經驗回答問題,並有一定的提升,知道運動可以使身體暖和起來。第三環節,集體討論。結合近期的天氣,引導幼兒說說抵禦寒冷的方法。幼兒說出了許多的方法,如:運動、做操等。

  整個活動的層次還是比較清晰的,效果較好,但有些細節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之處,如:

  3、教師的提問繁瑣,導致幼兒後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提問還需簡練一些,避免無效的問題。

  4、幼兒的傾聽習慣還需進一步加強。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2

  這節談話活動讓我瞭解到孩子們的興趣點,為我們師生共同建構下一步一系列活動開了個好頭,這次的教學活動,是在思想上作功夫.讓兒童有思想的機會,不要注入式的教學方法.陳老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在這次的活動裡膽小內向的孩子講話既清楚又明白,瞭解的恐龍知識竟比我還豐富.首先勇於表現自己的孩子表現出對恐龍極高的興趣。大家爭先恐後地說:"開個恐龍消防隊(正在消防主題活動中)"開個恐龍幼兒園""恐龍大家庭""恐龍電影院""恐龍小舞臺"……平時不好自我表現的幼兒,也將小手高高舉了起來:"恐龍是生活在白堊紀的,現在恐龍已經滅絕了。"那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我媽媽帶我去參觀過恐龍博物館,裡面有特別大的恐龍骨架。"孟婧也一改以往的內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在古動物館裡的所見所聞.逗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看來從幼兒所熟悉的事物出發更能促進幼兒能力上的養成與發展,也許他們的思想不一定正確,但我們教師應從旁指導幼兒應該怎樣思想。自己思想,是學習中的唯一門徑。

  創設豐富的相關環境:

  1、豐富的語言物質環境:

  要為幼兒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的恐龍圖書,並經常利用過渡環節講解書中內容。幼兒便可以從書中吸收詞語、句型,學習表達各種恐龍內容的語言。

  根據恐龍主題,我們建議幼兒從家帶來相關書籍及玩具。我們教師也利用午休時間製作手工,將幼兒不易操作的部分做好。然後,幼兒自己能夠做的,我們讓幼兒自己做,這樣幼兒在作的過程中與事物發生直接的接觸,就得到直接的經驗,從中認識事物的性質。做事的興趣就會越做越濃,做事的能力也會越做越強。我們將幼兒動手製作的恐龍時期的蕨類植物投放到語言區的恐龍小舞臺。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利用家長資源掃描下載有關恐龍的彩色圖片及列印恐龍名稱,投放在語言區及恐龍知識角,掀起了幼兒前識字興趣。

  2、和諧的言語交往環境:

  陳老曾說:"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聽表揚,也沒有一個人喜歡人家罵他,這種心理人人都是有的"。我利用這種心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幼兒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願意說,無論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怎樣,我都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3

  主題的來源是幼兒最近關注的事物,從資料的收集和教師有意識的環境創設中,幼兒增強了對恐龍的興趣和求知慾,在主題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傳遞著對他們的關注、重視和尊重。幼兒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恐龍的經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幼兒會更關心周圍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喜歡刨根問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尊重幼兒,相信幼兒,促進了幼兒主動性的發揮,讓剛進幼兒園的大班幼兒瞭解了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這對以後的學習很有幫助。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4

  一、本課的優點主要有四點:

  1、學科整合,開闊學生的綜合思維。

  由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很高,因此在課前我有意上網查閱了大量的恐龍方面的資料,並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加入教學設計中。課上,教學設計中大量的恐龍資料和圖片,給予學生豐富的生物科普知識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將美術學科與生物科學有機的整合,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

  2、循序漸進,重難點突出。

  恐龍的種類豐富,外形迥異,為了讓學生在創作中能表現出恐龍的不同外形特點,在欣賞分析的環節上我對學生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引導觀察:先是欣賞分析水中恐龍、陸上恐龍、天上飛的翼龍等基本型別的恐龍外形,透過學生分析、教師演示掌握這幾類恐龍的畫法,解決教學重點;然後透過外形相似恐龍的對比觀察,使學生了解恐龍間的細小差異,為學生創作不同特點的恐龍做好鋪墊,化難為簡的解決教學重難點。

  3、提出創作要求,明確評價標準。

  在本課的作業中教師提出明確的創作要求,使學生有意識的在創作時注意這些問題,形成良好的創作習慣,同時創作要求的提出也明確了作品評價的標準,在作業評價中就能夠有準可循。

  4、重視學生展示和講述,給與學生滿足感。

  在本節課的作品展示中,我注重讓孩子講述自己畫中的故事,既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同時還鍛鍊學生的語言敘述的能力,給予學生創作展示的滿足感,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

  二、本節課教學還存在不足和遺憾,主要有以下三點:

  1、關於恐龍的知識過多,學科偏移,學生創作時間不足。

  由於瞭解到學生對恐龍這個話題的熱情極高,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的加入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知識,甚至在造型分析時也儘量全面的(海、陸、空)多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恐龍進行分析,恐龍的知識很豐富,學生的滿足感有了,但卻削弱了美術學科自身的知識特點,因此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有些偏向生物科學,忽略了美術學科自身;而且由於恐龍知識的大量了解,致使學生後期創作時間有些不足,可透過兩課時安排來解決。

  2、缺乏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

  由於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共同點不好總結,因此本課教學大多以教師講述、演示為主,其目的也是儘可能節省教學時間,為學生了解恐龍的有關知識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但卻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教學主體似乎有些錯位。

  3、學習方式和創作方式過於單一。

  課前,我將這一課的創作分為繪畫和泥塑兩種形式,各分配一課時,目的是想透過兩節課使學生從平面繪畫、立體泥塑兩種角度來表現恐龍,滿足學生對恐龍的熱情,同時也鍛鍊學生多途徑的創作表現能力。但在繪畫課時中,忽略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僅僅採用了獨立創作的方式;同時也忽略了繪畫表現的多樣性,沒有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多種繪畫方式進行表達,大多數學生都以兒童畫這一表現形式來完成作業。學習方式和創作方式都顯得過於單一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5

  第四次試講後,覺得自己特別的委屈,為什麼還是不行,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差。石校長安慰我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自己。”帶著大家的鼓勵,我們進行了第四次教研。

  我們都發現我的問題主要是在小組合作上,耗時多且低效,學生依然不知道在幹什麼。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平時對學生的小組合作訓練較少,二是因為我在講解雷龍時沒有起一個方法上的引導作用,三是我的問題還是不夠明確。

  其次我的問題在引導學生學習雷龍上。在對比中學生沒有找出關鍵性的詞語,主要是因為我在課堂上的引導不夠。一出現預設外的問題,我就不知所措。

  快要臨近比賽,我的一些細節性的問題仍需解決。這個時候的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我是看見哪個領導就問哪個領導我該怎麼辦,希望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感謝大家的鼓勵和幫忙。最後我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1、小組合作的問題以表格的形式出現,使問題清晰明瞭。

  2、在介紹說明方法時,我將知識直接介紹給學生。我又進行了精心備課,增加幾種預設,做到心中有數。

  3、在講解中,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最後將本文的落腳在寫作方法上,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抓住特點來介紹事物。

  希望這次的修改能使我的課堂更加高效,希望自己在比賽中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6

  從發下新書開始,我就發現孩子對《恐龍的滅絕》這篇文章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班上為數眾多的男孩子。平時也經常看見他們拿著恐龍的玩具在認真地玩。所以在上這節課之前,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孩子們去查詢有關恐龍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圖片、玩具等等。孩子們興趣盎然,看上去勁頭十足,不停地討論著。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心中充滿了期待,又夾雜著不信任。看明天吧!雷聲大,雨點小的事太多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來到學校,檢查孩子們的作業。開始的那幾個,都沒有完成,我不禁失望起來,想起了前幾次類似作業佈置後的慘狀,心裡哀嘆:難道農村孩子的資料就那麼難找,教師這樣的教學準備工作就那麼難以進行?可接下去的情形,卻讓我大吃一驚,心情也為之好起來。孩子們蒐集的資料五花八門:有從幼兒園的書上找來的(原來幼兒園時就專門有一本介紹恐龍的書,非常生動和完整);有形象的玩具;有有趣的恐龍童話;還有一本《恐龍大世界》科學書,省去我好多內容的介紹,學生看了書就能明白很多科學知識;甚至還有一副恐龍骨架圖。哦,我的孩子們,你們給孫老師帶來了意外,帶來了驚喜!

  我馬上大大地誇獎了孩子們一番,瞧他們臉上那高興的神情,我不禁為自己剛才的想法而臉紅。我適時地請學生講講找資料的過程。沒想到,一個小朋友為找到資料,翻了五、六本書,又徵得姐姐的同意才完成作業,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真讓我感動。想想自己對學生的不信任,一些該查的資料因為開始幾次的失敗而沒有進行下去,太不應該了。誰說我們的孩子不能去收集資料,那是教師對孩子不信任才說的話!讓我們給孩子一片信任的天空,給孩子一片放手的天空!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7

  《恐龍的滅絕》是新課標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是科普說明文,課文介紹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的悠久歷史,科學家猜測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滅絕之謎的疑問。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和7個帶有生字的詞語,會寫詞語“嚴寒”;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科普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的邏輯性;

  3、對恐龍滅絕之謎產生興趣,並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教學重點、難點: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科普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的邏輯性。

  由於科普說明文課文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槓槓;由於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那到底該教些什麼,怎樣教,才能使本文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著這麼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穫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教學趣味,激發學習熱情

  1、收集資料,激發探究心理。“恐龍”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範例。課前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瞭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播放影片,創設情景。上課伊始,就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觀看大約兩億年前,恐龍在我們的地球上自由自在,盛極一時,“稱霸”地球的情景。強烈的視覺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恐龍的龐大與不可一世。錄象裡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實中的不復存在,又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字的學習中去。

  3、動手操作,感受語言嚴謹。在第二種說法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動手排一排四個詞語的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科普文章嚴密的邏輯性。

  二、關注字詞學習,落實初讀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分散識字的同時,關注組詞現象,揭示近義詞的規律積累,讓學生找找課文中的詞語類似的詞“躲避”“枯萎”“滅絕”“死亡”等從而使學生牢牢地記住生字。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切實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愉快。注重引導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有大概的瞭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 “兩億年”。儘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沒有概念的。把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一比較,學生就明白,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麼個準確,怎麼個簡明,怎麼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抓住“突然“慢慢”等詞的教學以及第三自然段排排詞語的順序感知作者一步一步推理等,都較好地引導學生感受科普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長期以往,將會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並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個性化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如在指導學生讀好“嚴寒說”這一段文字時,出示冰天雪地的畫面並且配以光風呼嘯的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球突然變冷,恐龍無處藏身,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同情,讓學生帶著個體獨特的感受來讀好文章,這樣的朗讀指導還是比較有實效的。當然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力求體現形式多樣、注重評價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雖然我力求課堂的完美,一遍遍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但是一節課下來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有不少地方需要最佳化。

  1、識字教學過於單調。由於是分散識字,二三兩個自然段的生字教學形式上有一些雷同,都是指生領讀之後再記一記,雖然記得方法不一,有的用組詞、有的找形聲字等,但是趣味性還不夠。我認為還可以在識字的趣味性、重點強化等方面進行最佳化。如猜字謎呀,(“萎”就可以用謎語法)演一演啊(“避”因為有走之兒就可以用演一演的方法)。

  2、整體感知時,可以適時歸納板書恐龍滅絕的說法,適時朗讀某幾個片段,以體現實效性。是否要在整體感知時歸納恐龍滅絕的說法,課前備課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當時因為擔心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所以就安排學生學完這段說法後再來歸納,這樣可以水到渠成一些。其實有時候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試一試。

  3、學生整體來說還算投入,但是仍有部分遊離在課堂之外,學習氣氛也不夠積極。如何關注學生的學情,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中都能認真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摸索。

  一堂好的課,不僅要精心的備課,設計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課,更重要的還需教師的智慧,高超的分析、理解、處理教材的能力、合理的調控駕馭課堂的能力。雖然有遺憾,但是也要感謝遺憾,因為它讓我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8

  拓印添畫是是中班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幼兒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的途徑之一。在本次活動《恐龍寶寶吃西瓜》中我將拓印和添畫的技能綜合起來運用,希望可以引導幼兒體會美術的樂趣和藝術的魅力,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培養良好的藝術感覺。活動中我用故事匯入,帶著幼兒走進恐龍寶寶的世界,意在提高幼兒的興趣。幼兒之前可能用其他材料拓印過作品,對於氣球拓印還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更能調動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營造活動氣氛,我用小氣球引出來問題,先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示範拓印的方法,請其餘幼兒仔細觀察。在之後的每一環節連線處,以恐龍寶寶的口吻,不斷向幼兒提出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幼兒逐步自己動手操作,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在幼兒用氣球拓印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中所有幼兒一起用氣球在長條白紙上拓印,然後用棉籤添畫。在此之前幼兒用的都是A4紙獨自作畫,這次用五米長的白紙,也是對幼兒合作意識的一大考驗。本次活動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同時也是我今後努力和思考的方向。在請幼兒觀察西瓜實物中,我一直請幼兒仔細觀察西瓜。可是我沒有考慮到我出示的.西瓜實物外形特徵並不明顯,幼兒無法形象準確的描述西瓜外形特徵。同時在詢問西瓜外形特點時,我的提問不夠具體。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也會不斷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我相信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對於中班幼兒的美術課堂我會把握的更好。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9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文章層次清楚,語言淺顯。

  在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自主收集恐龍的圖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資料。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激發興趣,積累相關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這些恐龍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接著以雷龍為例,讓學生找出描寫雷龍特點的句子,透過討論知道了課文是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雷龍身體非常龐大的特點寫具體的,再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它的特點讀出來。小結剛才學習的方法以後,讓學生循著這樣的思路自學其它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能準確地總結出說明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給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後,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學生的觀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後,讓學生做小小解說員,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究,大大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生透過查資料、交流的方式,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最後,讓學生猜測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踴躍發言,答案豐富多彩,極大地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總之,這堂課我作了精心的準備,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堂課也存在著不足,過程還不夠緊湊,教學語言還應精練些。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0

  在教學中,要和學生一起進入恐龍的世界。因此,同過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藉助現代資訊科技平臺,解決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介紹恐龍的。

  比如:教學雷龍的時候,先展示雷龍的圖片,接著在文中找出有關雷龍的句子讀一讀,並思考為什麼叫它“雷龍”?雷龍的特點到底是什麼樣?用自己的語言秒數,然後在雷龍的腳步聲中,把龐然大物的形象放大,在配以文字,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見到的大象作比較,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的方法。

  在學生自主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文字。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1

  《恐龍世界》這一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是一節非常有趣的繪畫創作課。“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從小就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有關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從題目上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我首先以恐龍圖片來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圖片,使學生了解恐龍的種類、習性、外型,上課時讓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恐龍玩具,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看哪組同學創作的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同時,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課堂上,我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如何表現不同特點的恐龍。透過觀察課件中的恐龍,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抓住恐龍的外形特點,並進行具體的分析;也都能夠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以充分體現和展示他們的個性。

  最後,展示優秀的恐龍題材的美術作品,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們在明確作業要求前提下,完成了一幅幅優秀的恐龍世界的作品,在評價活動中,採取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評價能力和審美鑑賞力。整節課學生學習氣氛十分熱烈,學習效果良好。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2

  《恐龍》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用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本課不應是枯燥無味的說明方法的學習,而應根據學生實際,針對課文特點,讓學生在興趣與樂趣中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在讀中學習文章是如何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增加知識性文章的可讀性。

  課前學生根據預習卡的要求進行充分的預習,包括生字詞語、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自主探究喜歡的恐龍、查閱恐龍資料。

  錄象匯入課題,激發興趣。在教學時,一開始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這時,學生透過視聽去感受,看到那麼多不同種類的恐龍,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指導生字朗讀與書寫,並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全文的大體結構。

  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重點了解第二段恐龍的形態特點,領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這些特點寫具體的。這部分的設計思路:

  (1)錄象匯入課題,激發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各個角落裡奔跑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我微笑著念旁白:在6千萬年以前,地球上到處都是恐龍,恐龍就是地球的主宰。那麼恐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我們人類對他們進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來學習新課《恐龍》。這時,學生透過視聽去感受,看到那麼多不同種類的恐龍,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來了。

  (2)分類教學,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藉助形象的比喻介紹恐龍是本課的語言特色。由於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設計課件時候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教學時,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首先讓學生透過自習小組討論,填寫恐龍種類和特點表格,再進行小組歸納,互相補充。語文課是貫穿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的,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充分做到在讀中體會作者是怎麼樣透過語言文字來描繪不同種類恐龍的不同外形,並讓學生逐詞逐句讀中理解行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方法進行的描述。從一個句子、一段話,從文中的插圖、環境描寫入手,把新資訊和已知資訊結合起來,納入已有的認識體系,並尋找出某些聯絡,從而產生新的組合,在討論中相互啟發,教師只在一旁適時點撥。這正是“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學生的學全在能逐漸自求得之。”例如教“雷龍”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有關雷龍的句子讀一讀。並問學生為什麼叫它“雷龍”呢?雷龍的特點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誰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然後在雷龍的鳴聲中,龐大的雷龍形象圖出現了,邊上再配上大象走來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呢?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能見到的動物“大象”做了一個生動的比較呢!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方法,一舉兩得。由於課前的大量閱讀,在教學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對各種恐龍的特點,形態、習性進行了深層次地探討,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他們不斷探索,不斷髮現的慾望。透過反覆朗讀體會,學生對研究恐龍的興致愈發濃厚起來。

  (3)課尾設疑,留有餘味。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由於前面很多相關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所以當最後一段出現,恐龍的滅絕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時,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研究興趣和決心。我便放手讓學生談論研究,透過各種資料的蒐集,以你的觀點,你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軟性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允許學生各抒已見,讓思維有靈活度和自由度。孩子們的各種設想引得周圍聽課教師哈哈大笑。因為課堂上時間不夠,我佈置學生課後再去找些資料討論研究一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查尋資料的能力,準備來個“恐龍知識競賽”。這樣就能刺激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供有利條件發揮學生的潛能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透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後的不斷實踐探索及同行們的集思廣益。我堅信解放思想,敢於嘗試,就一定能把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手段完美地結合起來,進而取得語文教學的最佳效果。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3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透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學生心目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早在開學初,同學們就把《恐龍》評選為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學期中,正好又參觀了一次恐龍展。所以,對這節課十分有興趣。可恐龍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於是我把這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學生並不陌生,從我二下開始任教起,已經有十來篇課文是採用的這種整合教學的方式進行學習的。如:《海底世界》《西湖》《拉薩的天空》《東方之珠》《石頭書》《太空梭》《長城和運河》《微笑著承受一切》等。整合課都是在網路教室上的。學校有幾間條件很好的網路教室,但因為設在中學部,所以我們就近使用了我們小學部的網路教室。

  這間網路教室只有20臺電腦,所以我給學生分了兩人一組,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要求透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學生們上網搜尋、查詢書籍、看恐龍的電影,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又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儲備。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我又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學生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學習,他們主動地查詢、閱讀、篩選、整理、下載,神奇的網路世界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習目標是瞭解恐龍的種類。既要充分地利用資訊科技,又要突出語文課的特點,所以我先以雷龍為例,透過比較句子:“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和“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抓住語言文字,透過反覆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並瞭解雷龍的特點。然後充分利於網路資訊的豐富性,在“拓展面”上下功夫,讓學生藉助課本與網路,自主合作探究其他恐龍的特點。我設計了“自學研究表”,以雷龍為例子,照例子,寫出三種喜歡的恐龍的名字、它的特點、填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特點。

  前兩個寫課本中的,後一個寫在網上查尋到的其他的。學生們自主學習探究,既利用了網路提供的資源,又學習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與概括。利用網路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有了更多的體會。比如,有所補充的:除了知道課本里介紹的霸王龍的牙齒像鋒利的匕首,還從網上知道了它牙齒的邊緣不是平的,是鋸齒狀的,怪不得那麼厲害啦;有所發現的:課本里介紹了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可學生們從網上知道,還有更大的恐龍是震龍。除了體型更大外,雷龍每走一步像打雷,可震龍走起路來像地震;有所疑問的:透過網路,學生們還發現了教材的錯誤,課本里介紹三角龍頭上每隻角都有一米多長,可透過網路,他們知道,原來鼻子上方的那個角並不長。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把他們帶到了更為寬廣的知識領域。

  下課前,我放映了學生們第一課時和課後完成的幻燈片。他們採用了獨立製作和自願合作兩種方式,分別從“恐龍的種類”“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恐龍的消失”等方面製作了幻燈,這項作業是由能力的同學選擇完成的,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鍛鍊了資訊科技。這節課,我設計了“我是龍”的練筆,準備讓學生在bbs上自由書寫。這也是學生們樂衷的。把自己的感想或練筆寫在討論區交流。每當看到網上自己和同學們發上去的成果,他們那興奮勁就別提了。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來得及讓學生當場練筆。在這樣的課中,最讓我頭疼的是時間不夠,40分鐘,又要學習課文,又要充分利用網路拓展知識,如何利用與分配好時間呢呢,我將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4

  1、遊戲活躍幼兒思維

  教學一開始,設立了“搶答遊戲”環節,問:“你認識哪些恐龍?”幼兒快速搶答:劍龍、霸王龍、三角龍等,孩子們大部分根據動畫片講述自己認識的恐龍。透過搶答遊戲,幼兒的興趣被激發了出來,思維一下子也打開了。

  2、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接著我將孩子們講過的恐龍用課件展示出來,課件一《我喜歡的恐龍》,孩子們講了恐龍的形狀特徵及食性,然後我再講我喜歡的恐龍,其實就是靈活地將幼兒沒有講到的講出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在幼兒對恐龍的種類有大致的瞭解後,我帶幼兒進入下一環節“恐龍之最”的學習。這一環節運用提問和課件二演示相結合,加深幼兒的印象。生動地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螢幕,很快記住了這些“恐龍之最”。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型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因此,為讓幼兒瞭解恐龍的生活習性和生長環境,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課件錄影。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裡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生動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恐龍的距離,幼兒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以上環節我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最後一個環節請幼兒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幼兒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所料,他們的知識面很廣,思維非常活躍,很多幼兒積極發言,說出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各種猜測,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最後孩子在看到恐龍化石時,非常驚歎,也知道恐龍離我們很遠,個別男孩子對挖掘恐龍化石非常感興趣,提議到樓下去挖恐龍化石,大部分孩子表示出要畫恐龍,讓恐龍和我們在一起。

  3、循序漸進,自發生成活動

  恐龍的種類豐富,外形迥異,幼兒有了創作的興趣,,在講述我喜歡的恐龍環節中孩子們對恐龍觀察很仔細,掌握了基本型別的恐龍外形,幼兒在創作中能表現出恐龍的不同外形特點做出恐龍面具,看到孩子們帶著恐龍面具學恐龍嬉戲玩耍非常有趣。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5

  今天上午的課堂上,我們學習了《恐龍的滅絕》,學生三次令我刮目相看。事情是這樣的:

  揭題後,要求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而且一邊讀一邊畫出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自讀兩遍課文後就交流,學生竟然都找對了答案。如,寒冷導致恐龍滅絕,沒有太陽光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導致恐龍滅絕,另外還有恐龍蛋被偷吃、傳染病流行、氣溫下降而導致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呵呵,學生今天讓我刮目相看啊!

  “同學們,還有其他原因嗎?”我問。

  “有。”

  “為什麼?”“這是省略號。”嘿嘿,這省略號也被學生髮現了,真是讓我竊喜,再一次對他們刮目相看哇!

  我繼續追問:“這是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嗎?”學生不約而同地說:“不是。”“那這是什麼呢?”我再次追問。“猜測。”學生答。嘻嘻,學生再一次令我刮目相看了呀!

  ……

  一節課上,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學生竟三次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這是多麼得難得啊!這是多麼美麗的風景啊!

  “行路別忘看風景”,這是我腦子中突然閃現出來的。是的,外出遊玩兒的人,大多隻顧著趕路了,錯過了路邊許多美麗的風景,忘記了外出遊玩兒的目的。我們做老師的,不也時常忘記教育的目的嗎?——教書育人,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只是一味地追求“命根”。仔細想來,真是糊塗啊!

  學生,一天能進步一點點,這就足矣。

  朋友們,行路別忘看風景啊!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6

  剛上完20課《恐龍》,對這種近乎神話裡才有的動物,學生太有興趣了。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畫畫,就是選一種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恐龍,畫出它的形態,在環境中體現它的生活習性。二是根據自己的畫,寫出該恐龍的生活習性,並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己的畫,同時向全組同學口述該恐龍的生活習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繪畫功底差的學生努力去學繪畫。《恐龍》教學反思二

  這個學期,我把功夫下在課前。就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每個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把課文流利地讀下來,基本弄清課文大意。在教學《恐龍》時,我也這樣要求。養成習慣了,只要一提到預習,學生都會這樣做。很好的。一上課,我就叫學生齊讀課文,再完成一張表,即寫出恐龍的名稱、形態、特點。由於學生對課文已經很熟悉,完成這個作業得心應手。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的內容,敘述自己的觀點。多讓幾個學生說,互相補充,互相完善,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課就結束了。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7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透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可恐龍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於是我把這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

  一、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路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在製作過程中,為了體現各種恐龍不同特點,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影象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裡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字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物件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利用多媒體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資料、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競猜活動——請讀一讀有關自己喜歡的恐龍的句子,但不要讀出恐龍的名稱,讓大家聽聽,猜猜這是什麼恐龍?在猜中瞭解恐龍特點,在猜中瞭解說明方法。

  四、存在的不足。

  雖然這節課我準備了很長時間,但還是存在許多不足。如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在課堂評價學生這方面語言不夠豐富,由於時間關係在讓孩子們交流“你所瞭解的恐龍及它的特點”和“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這兩個環節時,時間比較倉促,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等等。

  透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藉助現代教育媒體,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語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後的不斷實踐探索及老師們的集思廣益。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8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知識性文章,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

  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它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等說明事物的方法進行描述,使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拉近了恐龍與小讀者的距離,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本課的教學活動,主要分為四大板塊:

  一、檢查預習。

  先是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重點強調親戚的戚讀輕聲。然後學習寫生字“匕”、“畏”,“匕”重點強調筆畫的佔位,使孩子知道筆畫簡單的字要寫好看,更要仔細觀察,用心來寫。“畏”重點強調關鍵筆畫佔格,橫要寫在橫中線上,豎提要和田字的豎對齊。然後,透過講評,使孩子進一步懂得認真寫字的重要性。

  二、整體感知。

  因為第一段的生字較多,所以拿出來讓學生讀了生詞,理解了沼澤,然後讓他們讀這一段,想想寫了什麼,並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來,接著指名讀第二段,再用一個詞語概括本段,然後其餘的段落讓同位合作讀,試著用一個詞概括段意,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學生在讀說明性文章的時候,學習用詞語概括每段的段意。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精度第二段,瞭解恐龍外形特點,感悟說明方法。

  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1、默讀,圈出恐龍的名字。

  2、再讀,記住恐龍的樣子,這是對恐龍外形的初步感知。

  3、透過圖片辨認恐龍,並說說是怎麼認出來的,目的是讓孩子把握每種恐龍的特點。

  4、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恐龍,讓孩子進一步感知這些恐龍的特點。

  以雷龍為例,透過比較句子來感悟本文的說明方法。在比較句子時,透過估算雷龍的實際重量,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想像雷龍走動時發出的聲音,具體感受雷龍是個龐然大物,然後透過不同形式朗讀,體會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的說明事物的方法把這些恐龍介紹的栩栩如生。

  當學生對這些說明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悟後,再讓他們自己去讀描寫其它恐龍的句子,並交流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做到了扶放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略讀三到六段

  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瞭解恐龍外形特點基礎上,初步感知打比方、列資料、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所以第二段應是精講的段落,而其它的自然段,內容簡單明瞭,孩子自讀就可理解,因此,這幾段我做了簡單處理,放手讓孩子自讀,然後談談收穫。

  本節課,在學法的指導上,我們想做的首先是指導學生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每段的意思,讓孩子知道在閱讀這樣文章的時候,如何能很快的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重點放在引導、點撥孩子對說明方法的感悟上,使學生感受到說明性文章的語言同樣是生動、形象的。這就是我執教本課的大體思路和做法,在本課中體現出本文的文體特點。

  和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他們的興趣,是我努力想達到的,但由於自身能力和認識水平有限,我覺得課堂上仍有遺憾和不足:

  在指導學生朗讀、和孩子交流時,評價性、激勵性的語言還不夠豐富、精煉。說明文的教學,一直是令老師們感到難以把握的,在教學中如何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是我們的`困惑。我執教的這一課,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篇比較正規的說明性文章,所以教學時怎樣教才能既不像教記敘文那樣,偏重感情的朗讀和語言文字的感悟,又不只是單純的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學習, 是我們遇到的難點。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19

  “要利用課內的知識激發學生課外的學習。”語文的學習資源應該說是最廣泛的,它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我覺得課內的學習只是冰山一角,教師要利用課堂,利用課內的知識來激發學生探索課外更廣闊的天地。前面相關恐龍知識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播放一段有關恐龍生活、滅絕的錄象一定能把學生的探究慾望推到高潮。恐龍的滅絕到今天還是一個謎團,放手讓學生透過瀏覽“恐龍之最”、“恐龍之謎”,為學生提供“中華恐龍園”、“恐龍博物館”、“恐龍世界”的超級連結,蒐集資料,以自己的觀點,猜測一下恐龍是怎樣滅絕的。課堂時間不夠,佈置學生找出更多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猜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查閱資料的能力。我也瞭解到有很多的學生對此也抱有極大的熱情,家裡有圖書,也有光碟,還有模型,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就在課後開展了一次“恐龍知識展覽”,發動學生去做一些材料的收集。從學生的反饋來看,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去收集這樣那樣的資料,在交流中,學生的興趣很濃厚,聽得也很認真。交流完後,學生似乎還是意猶未盡,還在相互交流,看呀,說的!我想我最初的目的達到了。

  恐龍主題活動反思20

  我是一名兼職的小學美術老師,沒有透過專業的美術教育教學學習。在平時教學中,我常常思索:新課程下的美術課該如何上?怎樣上好農村地區的美術課?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成功的教學案例,觀摩優秀教師的精彩授課,潛心鑽研新的教學方法,結合我們農村地區學校的'情況,努力嘗試將自己反思的點點滴滴教學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課堂,在一次次實踐中尋求答案。去秋,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美術學科置換培訓。在黃岡師專兩個月的理論學習以及武漢水果湖小學一個月的教學實踐,讓我對美術這一學科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本期初,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培訓歸來後進行示範課展示。於是我在三年級執教了一節《恐龍的世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一、教學中運用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

  在美術課堂中靈活運用影像、範畫以及故事、遊戲、音樂、參觀等方式,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小就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關於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透過觀看影片短片讓學生了解恐龍的歷史,讓他們不僅瞭解了恐龍的相關知識,更是從視覺形象上對恐龍有了進一步的感知。緊接著,透過圖片欣賞、觀察自主分析、互動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了解恐龍形體特點,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種方法適合學生身心的發展。學生在作畫時,也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靈活地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實施下,美術課程發生了諸多的變化,改變了人們頭腦中美術就是畫畫的印象,它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站立在我們面前。然而,由於農村地區設施條件落後,美術課上所用的材料缺乏,像泥塑、陶藝、版畫、水墨畫、油畫等課程由於材料缺乏,導致一些美術課無法正常進行。雖然如此,但我還是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這個地方的教學條件。比如當地的民間工藝—剪紙,為深入挖掘剪紙內涵,我透過一把剪刀和一張紙讓學生透過看一看、想一想、剪一剪,體驗剪紙的無窮樂趣;為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讓同學們拿出學習材料裡的橡皮泥,想一想,捏一捏,體驗立體材料帶給人的不同感覺:為了使他們能抓住恐龍的特徵創作一幅恐龍生活的想象畫,我在黑板上進行了示範,先畫什麼,後畫什麼,或許在美術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這麼做,但我在講解時穿插了一些繪畫知識與技巧,譬如構圖中如何使畫面飽滿,主體物突出,添畫恐龍生活背景時如何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及前後遮擋關係等,由知識過渡到方法,將繪畫的方法潤物細無聲的融入課堂,這樣農村地區的孩子他們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培養學生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豐富多彩

  我在武漢水果湖小學學習時,曾聽過指導教師楊老師的《畫螳螂》一課,是她自己設計的校本教材,雖然是興趣班的課,她準備得很充分,展示各種各樣形態的蟑螂圖片使學生在視覺上享受了一頓盛宴,對於低年級如何使學生畫好螳螂呢?她做了示範,除了抓住螳螂進行想象創造外,值得我所深思和借鑑的是讓學生繪畫時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創作,使它不是一次作業,而是一次創作,學生不侷限與老師的範圖,繪畫作品也充滿了個性化,之後從學生手中所收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中的鮮活生動,螳螂都有著自己的神情動作,有的張牙舞爪,有的興高采烈,有的優雅美麗,彷彿是每個孩子的心靈寫照,畫中充滿童趣。這是正是我平時上課時所忽略到的,只教會學生畫得像、畫得好,卻沒有引導他們融入自己的元素和個性特點,僅僅只是停留在模仿,而不是創作。在教學中,我正在慢慢嘗試引導學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雖然農村地區美術教學資源匱乏 ,但是我對美術教學有一顆熱 忱的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將自己所領悟到的理念及新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農村地區的美術課堂也生機盎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