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28篇)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科技工作者,即科學技術工作者,是指現代社會中,以相應的科技工作為職業,實際從事系統性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活動的人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28篇),歡迎閱讀參考!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

  阿兵,男,三峽大學生物與製藥學院,植物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三峽區域的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每年均多次深入鄂西南、鄂西北等地進行野外實地考察,潛心本地區的植物多樣性研究,15年來共採集植物標本1.5萬餘份,拍攝植物照片20萬多張,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先後出版了《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和《宜昌木本植物彩色圖鑑》,這兩項成果不僅是湖北省植物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成果,也是宜昌市植物保護與利用的重要基礎資料。

  為了保護與培育宜昌鄉土珍貴樹種,他透過對珍稀瀕危植物巴東木蓮優異種質篩選和繁育關鍵技術推廣,培育出巴東木蓮近16萬株,在巴東木蓮模式原產地巴東縣及恩施、宜昌和武漢等多地的進行了種群恢復,實現了巴東木蓮種質資源繁育和持續有效利用,實現新增產值約4000萬。該專案於2016年獲國家林業局和中國林學會授予的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

  阿峰,女,湖北冶金地質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質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質測試中心主任,研究員。

  她進入工作以來,主持、合作完成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專案。近三年主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2項、湖北省科技創新平臺研究專項2項、湖北省轉制院所科技發展專項2項,獲批科研專項經費510萬元,建成執行湖北省首個礦石物相研發檢測共享平臺。

  作為宜昌市同類唯一一家國家級資質認定實驗室(證書號180016301058)主任、質量負責人、授權簽字人,她嚴格把關簽發的每份檢測報告,簽發的報告無一份虛假報告、無一例質量爭議。

  她還重視人才培養,致力於科研團隊建設,帶領中南冶金地質測試中心的全體員工不斷提高檢測能力擴項工作。目前測試中心檢測資質能力覆蓋品無機專案935項,有機專案171項,為測試中心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提供了資質保證。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3

  小妮,女,西陵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中學高階教師。

  從教22年來,她高度重視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工作。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身體力行,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在科普領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她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爭當資訊化教學的“排頭兵”。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評優決賽中榮獲一等獎,說課與答辯被授予該賽事的最高獎——NOC教育資訊化發明創新獎。她還曾被興山縣委組織部評為專業技術“優秀人才”。

  她調動到西陵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工作後,推動西陵區義務教育科普工作縱深發展,將科普創新、創客培養工作納入重點工作和學校考核。在她的推動下,目前28所中小學已建成科技館(東山中學)1所、天文臺(實小)1所、42間智慧教室、36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智慧無線終端、11間創客教室、9間機器人教室,28個青少年無人機教學實驗基地,為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和技能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支援。其次,三年來全區中小學在全省率先開展科學課程改革。小學三年級新增了科學拓展課程,中學開設了STEAM課程和生涯課程。

  她還和全區科普團隊一起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市、區科協的指導下,西陵區教育局連續四年舉辦了區中小學生科創節。在近兩屆市、區青少年科技節中,我區共有2000多人次獲獎,在全省、全國各大科技競賽活動中也有近千名學生獲獎,名列全市之首。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4

  老盧,男,遠安縣橫豐果蔬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助理農藝師。

  他是一個普通平凡的農業技術員,一名厚植農村的科技工作者。在參加工作的二十多年裡,他初心不改,始終如一的學農愛農。從事推廣農業技術多年以來,他不辭辛勞,徒步深入到千家萬戶,無論在沮河沿岸的稻區,還是在城郊的蔬菜基地,無論是在高山反季蔬菜基地,還是在食用菌栽培基地的菇棚裡,都留下了他為之奉獻的堅實足跡。

  他還曾先後3次到西部非洲工作了8年多時間,從事農業技術援助,示範建場和物資援助幫帶,幫助當地黑人同胞開辦農場,全方位技術跟蹤服務和現場技術培訓,得到了受援國的高度評價,出色地完成了國家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2018年5月底從幾內亞回國以後,他成立了遠安縣橫豐果蔬專業合作,全力做好產業帶動扶貧工作。2020年合作社管理逐步規範,被評為“宜昌市農民示範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44戶59人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作為遠安縣的科技特派員,他積極做好蘆筍種植科技示範基地工作,培育科技示範戶6戶,現場和課堂技術培訓4場次培訓人員80餘人,蘆筍推廣種植面積2畝的農戶1戶。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5

  于敏,蘑菇雲下的蓋世英雄,是他讓氫彈成為了“中國關鍵詞”。

  從1961年開始,他隱姓埋名28載,進行氫彈理論探索工作,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僅用26個月就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了氫彈試驗的成功,創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週期記錄。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計算紙帶,以嚴謹求真且務實的態度,一絲不苟地進行著最佳化設計,憑藉著超強的記憶力與計算能力,實現了氫彈試驗結果與計算資料的完全一致。

  在那些甘坐冷板凳的日子裡,他守護著自己真心熱愛的科研事業,不聲不響地潛心做著自己的研究。在大西北核試驗場,他吟誦《出師表》時愴然涕下的畫面還歷歷在目,一句“親歷新舊兩時代,願將一生獻宏謀”是他真實而光輝的人生寫照。

  於老曾於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4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驚天的事業之下,於老無悔地度過了沉靜思索、奉獻堅守的一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6

  劉永坦院士出生於1936年,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炮火席捲中華,山河零落,他的親人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平安通坦的未來,便取名“永坦”。但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坎坷未曾缺席,不過多少波折,他都始終堅定腳步,為少時立下的報國志願而奮鬥。

  20世紀70年代,劉永坦回到哈工大,並獲得了去英國留學進修的機會,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國際上先進的雷達技術,也由此認識到新體制的雷達,是如何克服傳統“盲區”,實現了對海域乃至空域的“全面”監測。他在心中立志,要讓祖國擁有這一項先進技術。

  歸國之後,他將這個想法告訴學校領導,卻被反饋築建新制雷達是個世界級的難題,而我國目前沒有理論支撐。於是,劉永坦帶領著團隊無數次地提出設想,總結實踐經驗,根據數萬個測試資料,最終成功完成了“新體制雷達關鍵技術及方案論證”,為研製裝置奠定基礎。

  然而他並不止步於理論創設,很快便帶著團隊在一個偏僻的小漁村建立試驗站,製作預想裝置。物資匱乏、成本昂貴,困難接連不斷,但劉永坦帶著團隊一次次投入新體制雷達站的鋪設試驗。歷經十餘載,他們最終成功研製出全天時、全天候、能進行遠距離探測的新體制雷達,將我國雷達技術偵測水平提升至國際前列。

  在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他發言:“我親身經歷了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程序。我們始終堅信,國家需要是最強大的動力。我們科技工作者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追求卓越,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浪潮中,創造出更多讓人民激揚振奮、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7

  阿科,男,漢族,中共黨員,生於1986年7月,2008年9月參加工作,2021年11月當選為平涼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現為崇信縣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站農藝師。參加工作14年來,他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做好各項工作,為促進全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經濟增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他長期從事農業農村工作,參與實施了農村廁所革命、省級鄉村建設示範縣建設、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甘肅省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示範縣建設、黑河汭河川區設施蔬菜無公害化生產病蟲防控技術研究示範、崇信縣玉米高產建立、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優勢農作物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油菜小麥收穫後複種高原夏菜無公害栽培模式研究與示範推廣、國家現代農業高粱產業技術體系等專案工作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尾菜處理利用、農業技術推廣、植保植檢、農民培訓等業務工作。參與完成的專案獲省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次,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縣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發表論文7篇,參與編寫出版教材2部,獲“全省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全省農業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全省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等多次表彰。

  作為一名“三農”工作者,他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農民謀幸福,為鄉村謀振興,積極發揚連續作戰、甘於奉獻的精神,深入鄉村田間地頭開展廢舊農膜“以舊換新”工作,形成了農戶撿拾、專業網點回收與企業加工利用為一體的回收加工網路體系,年回收廢舊農膜600多噸;在蔬菜生產基地,尾菜集中處理池開展尾菜直接還田、堆肥、漚肥等處理技術培訓,手把手親自示範、現場教學,年培訓群眾150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500份,年處理尾菜6500多噸,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45%以上,尾菜處理能力不斷提升。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8

  何積豐,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體科學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院長,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資訊學部常委會副主任。擔任國家可信嵌入式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國家可信軟體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可信軟體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上海市高可信計算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可信物聯網軟體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何積豐同志黨齡33年、育人51載。他胸懷黨和國家事業,帶領團隊培養了數千名高層次軟體人才;他攻關科研、開拓創新,秉持執著追求的科學精神,開創可信軟體研究新領域;他敢於擔當、積極作為,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成為我國資訊領域領軍專家,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

  潛心治學 身先垂範 胸懷黨和國家事業的開拓者

  1965年,何積豐來到華東師範大學工作,成為上海高校第一批從事計算機科學教學和研究的人員。上世紀80年代,他被學校先後派往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學習,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他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受命組建國家首批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的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學院。

  著眼於國內軟體行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學科發展、社會需求與高校教學之間的間隙,以及上海市乃至全國對軟體行業專門人才的巨大需求,何積豐率先提出了軟體人才的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先後與國內外高校及中國電科集團第32所、Intel等企事業單位成立了多個合作研究實驗室,並與微軟等名企合作共建了10餘門課程,努力以多元協作的方式,匯聚各行的優秀資源,全面培養軟體行業人才的綜合創新能力。為提升學院的國際競爭力,何積豐始終關注軟體工程學科國際新發展,提出並制定了一系列舉措:鼓勵教師積極吸納國際上軟體工程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和課程的合理化成分,使教學內容與學科發展保持同步;並全面推進雙語和全英文課程建設,改革外語教學,聘請外籍教師,強化學生的外語學習。目前,學院已為社會培養軟體工程高層次專業人才3000餘名(含博士100餘名、碩士600餘名),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也已成為我國高校計算機軟體工程領域名副其實的“領軍團隊”。

  攻關科研 開拓創新 開創研究新領域的科學家

  何積豐潛心計算機軟體理論及應用研究,數十年如一日。他與英國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託尼﹒霍爾一起創造性地提出了軟體領域的程式統一理論(UTP),並由此開創了程式統一理論的國際學派;他建立了資料精化的完備理論,並被國際上譽為“面向模型軟體開發的一個里程碑”;他系統性地構建了基於模型的可信軟體設計方法與開發技術,並被稱讚為在軟體工程的科學理論與工業實踐方面“做了奠基性的工作”。英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在1998年度報告中讚譽“在過去十五年,何積豐是牛津大學程式研究領域取得成功的驅動力。”

  何積豐關注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並積極有效地推動產學研融合。自2007年起,他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可信軟體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為可信軟體技術在國內的普及與應用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在國內首倡與推動的新興交叉學科資訊物理融合系統的研究,奠定了可信體系架構的基礎。結合工業的實際需求,他解決了可信嵌入式系統構造與驗證技術的若干關鍵問題,促進了相關理論及技術在我國安全攸關行業領域的應用。他領銜的團隊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研發的數字互動教室系統推動了學生教材形式與教學方法的重大革新,併成功參展上海世博會,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專題報道。他率領團隊參與建設國家軟體人才國際培訓基地(上海),為上海市和長三角的嵌入式軟體及資訊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恪守德行 言傳身教 培養數千高層次人才的名教師

  作為程式統一理論的創立者、資料精化完備理論的奠基者、可信軟體設計方法與技術的開拓者,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計算機科學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黨員教師,何積豐更始終以黨員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學生和青年教師如同己出、諄諄教導。

  何積豐始終堅守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以科學的態度從事教學,用科學研究服務並反哺教學。在帶領團隊攀登科學高峰的過程中,何積豐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並詮釋著自己的教學信念。對於計算機科學,他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研究,對計算機系統的優缺點有著深入的瞭解,併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了第一門由院士主講的通識教育課程——計算機文化。在每一次“計算機文化”課堂上,教室裡總是座無虛席,還時常擠滿了其它專業前來旁聽的學生。他梳理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為研究生開設了《程式統一理論》課程,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對研究生進行學術指點、論文指導的過程中,他一直注重最新學術思想的傳授和科學思考方式的引導。

  信念堅定 品德高尚 廣受群眾讚譽的好乾部

  作為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的院長和黨委委員,何積豐高度注重青年教師與青年學子道德品性的塑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教導青年教師和學生恪守學術道德,鼓勵他們“樹魂立根”,樹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服務國家與社會的價值追求。他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每當有青年教師入職,他都會與教師們溝通交流、一起制定發展規劃,並利用討論班、教學研討、專案討論等形式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進行指導。為使青年教師能夠儘快脫穎而出,他大膽向學校提出人才計劃體制改革的設想,制訂學院高階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方案和激勵方案,為青年教師設立專門的幫扶基金,創造寬鬆、良好、和諧的工作環境。

  在何積豐帶領下,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發展迅速,2007年教育部軟硬體協同設計技術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高可信計算實驗室同時獲批;近三年來,申報的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先後獲批;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學院的軟體工程學科並列全國第四名,並列入上海市一流學科建設。

  在日常生活中,何積豐與盲妻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對盲妻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感人至深,震撼和感動了青年一代的心靈,並使他榮獲2005年“感動上海十大人物”。面對榮譽和讚譽,他始終謙遜平和。在他看來,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獲得“豐”收的喜悅,正如他的名字——何積豐。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9

  女,中共黨員,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採油工程師,主要從事提高採收率用化學產品的自主研發工作。她帶領團隊以保障祖國海上油氣增儲上產為使命,聚焦突破提高採收率關鍵技術,成功自主合成了可線上注入分散調驅體系,實現了海上高礦化度油田的低成本調驅,為助力中國海上油氣增儲上產貢獻智與力。曾榮獲“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屆青年科技英才”“第二屆渤海地區十大傑出青年”“第四屆中海油服青年先鋒”榮譽稱號,並多次在SPE國際會議宣講海上油田提高採收率技術。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0

  男,中共黨員,天津市優質農產品開發示範中心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深耕農業育種38年,先後承擔國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專案30多項,育成水稻品種40個,大幅提升了天津水稻的產量和品質。他攻堅克難,完成了水稻機插育苗、配方施肥、極端氣候防禦等40多項技術改造,科研成果覆蓋天津水稻面積80%,並推廣到全國多省市,創造經濟效益。他先後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標兵、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九五立功獎章等榮譽。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1

  女,中共黨員,天津市眼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她潛心研究新理論新技術,在我國開展第一例微創型全飛秒手術並在全國成功推廣350餘萬例,並不斷提高診療精準度和效率,引領我國屈光手術走向國際前列。她響應青少年近視防控號召,投身各種公益和科普宣傳,受眾上千萬,為我國視覺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她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亞太眼科傑出貢獻獎、天津市傑出人才、 首屆海河醫學學者、中華醫學會獎等多項榮譽。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2

  男,中共黨員,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教授、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他紮根針灸科研一線30餘年,在針刺作用機理研究、針刺手法規範化及量效規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石學敏院士指導下,他帶領團隊成功申報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確立了天津針灸在全國領先地位。他多年致力於針刺技術推廣,促進針灸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推動針灸技術向世界的傳播。作為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他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30餘項,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3

  女,中共黨員,薊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主任技師。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她帶領團隊第一時間請戰,每天與病毒“零距離”交鋒。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管理,為應對核酸檢測量劇增的現實困難,她不斷最佳化PCR實驗室的檢測流程,第一時間實現了待檢標本的“0庫存”。在日常檢驗工作中,她不斷拓展檢測專案,提升檢測能力,實現了全區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衛生目標。她曾榮獲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三八”紅旗手稱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4

  男,中共黨員,天津城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他立足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在大跨橋樑施工技術領域廣泛開展社會服務,先後承擔百餘座大跨橋樑技術服務工作,解決施工過程中技術難題,確保橋樑建設安全質量,有力提升了我市在大跨橋樑施工技術領域國際國內聲譽。他將社會服務取得的成效反哺教學,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他主持、參與的專案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榮獲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5

  男,中共黨員,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應用化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他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瞄準“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和國家級專案7項,帶領團隊在水系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推動了水系鋅電池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產業化程序,服務國家“雙碳”戰略。他曾榮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天津青年五四獎章、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等榮譽,2021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6

  女,民盟盟員,天津醫科大學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她長期致力於我國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及規律的研究,並透過藥物篩選的方法發現潛在藥物治療靶點,其研究成果對於認識糖脂代謝紊亂在心血管穩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實用價值,在國內和國際學術界取得了廣泛的影響。她曾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教育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專案、天津市青年科技獎等。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7

  男,中共黨員,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骨科教授、主任醫師。從醫三十年,他將全部精力聚焦於脊髓損傷的病理機制闡明和修復手段研發,帶領團隊歷經10餘年,建立了脊髓損傷分子病理資料庫,填補了我國在國際脊髓損傷流行病學方面資料的空白,並制定了一套適合中國患者的脊柱脊髓損傷規範化診療體系,顯著提高了我國脊柱脊髓損傷診療水平,有效降低致殘率和併發症率。他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8

  女,中共黨員,成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階工程師。她從事航空技術研發工作四十餘年,曾參加了國家重點工程及多個型號的設計、研製工作。發表技術論文20多篇,其中3篇入選中國國防科技報告中。她帶領團隊自主設計飛機火焰抑制器,自主設計40兆瓦級雙燃料噴嘴,填補了國家空白;主持研發“航空發動機燃油噴嘴等增材製造”獲得工業和資訊化部科學技術成果認定證書。她曾榮獲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成果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獲得中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榮立航空工業三等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9

  男,中共黨員,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天津市傑出人才、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的菜花崗位專家。紮根田間30多年,完成世界上首次花椰菜全基因組測序,開發“花椰菜育種專家系統”,填補了國內外菜花育種技術資訊化領域的空白;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菜花TuMV及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種抗性鑑定方法和標準,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菜花種子資源庫,破解了菜花種子“卡脖子”難題。主持國家及省部級專案50多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0

  男,中共黨員,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入選天津市“131”創新人才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課程思政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研究開發心理健康監控與調適系列裝置,獲得發明專利授權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7項。連續9年在四川震後災區(綿竹)義務開展心理諮詢服務。抗擊疫情期間帶領團隊編寫《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防護手冊》並獲天津市優秀出版物獎(網路出版物獎)。先後獲天津市首屆創新能手、天津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天津市優秀科技志願者等稱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1

  男,中共黨員,武清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蔬菜站推廣研究員、武清區農業領域肖建中名師工作室領銜專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柔性專業技術人才、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家村“鄉村人才振興大院”示範服務基地牽頭人。30餘年,始終紮根農業生產第一線,一心撲在農技推廣上,書寫了一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精彩人生。先後主持參與各級科研專案12項,先後獲得農業部豐收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結對幫扶困難村優秀駐村幹部”稱號、“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2

  男,中共黨員,天津醫科大學主任醫師,天津援西藏昌都市藏醫院院長。援藏期間,創新“一二五十X”醫療援藏“天津方案”,深入開展對昌都市藏醫院實施深層次幫扶。在他的帶領下,2022年,昌都市藏醫院被列為“十四五”西藏兩個省級區域醫學中心之一,這是全國唯一一家民族醫院獲此殊榮。他深入農牧區建立基層慢性病防治體系,建立起西藏第一個慢病管理中心,用醫療技術灌溉民族團結之花茁壯成長。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3

  男,中共黨員,高階畜牧師,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養羊創新團隊首席,累計主持和參與國家生物育種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國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級科研專案50餘項,獲國家授權專利9項。他紮根肉羊產業20年,開展良種肉羊胚胎移植產業、優質肥羔工廠化生產等技術研究應用,構建了高效的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體系。曾獲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第一層次人選、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4

  女,中共黨員,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栽培技術研究。2018年發起天津小站稻地方標準構建行動,主持建立了國家小站稻栽培標準化示範區和國家水稻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目前天津小站稻已經建立標準化示範區10萬畝,標準化引領天津小站稻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先後推廣水稻新品種35個,主持及參加省部級科技專案3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5

  男,中共黨員,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持完成了數十座穿江越海水下隧道工程,提出了內河沉管隧道修建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複雜條件超長深埋水下暗挖隧道安全保障體系等理論方法,主編完成國內首部沉管法隧道技術規範。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6項、全國勘察設計行業建國70週年科技創新帶頭人、中華國際交流基金會傑出工程師青年獎、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等稱號,並當選中國科協十大代表。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6

  女,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分子病毒學、疫苗和抗體的研究。她帶領團隊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表達純化工作,為一線醫院的臨床血清學檢測提供了珍貴的抗原,正是利用這些抗原,篩選獲得了可以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中和抗體,為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治做出了積極貢獻。曾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天津市濱海新區“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天津市2020年“最美科技巾幗”等稱號。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7

  男,中共黨員,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正高階工程師。主要從事高效能計算與智慧計算應用研發,負責天河超算應用生態與產業鏈創新工作。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等多個專委會委員。他賡續“天河”精神,實踐計算驅動創新模式,在超算應用環境、共性技術、行業平臺建設方面帶領團隊集中攻關,擔當新時代科技創新使命,為新一代超級計算生態建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曾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科技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8

  男,中共預備黨員,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他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全合成,得到國內外領域專家的高度評價,被業內稱為“典型的0到1原創性突破”。他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默默鑽研,用6年的時間在科學研究的“無人區”留下了自己堅實的腳印,為我國“雙碳”目標和糧食安全重大戰略的實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曾獲“2021中國科技的青年力量”和“2021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團隊”等榮譽稱號,併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