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6篇)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

  在不同的抗疫行為中,醫務工作者頑強不屈、不畏艱險的精神,展現了醫務人員的責任擔當、職業精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

  於鐵夫醫生多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醫療救治一線。連續六年獲得院級先進個人,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嘉獎”獎勵。

  於鐵夫醫生連續奮戰在抗疫一線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蹟,在齊齊哈爾市醫療衛生以及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抗擊綏芬河口岸輸入性疫情醫療隊總隊長寧文龍說,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於鐵夫連續多日奮戰在醫院防控救治一線。此次抗擊綏芬河口岸輸入性疫情,他積極主動參加,奔走在疫情的最前線,對待工作認真能幹,主動擔起重任,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於鐵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醫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

  齊齊哈爾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可佳說,聽到於鐵夫醫生突然離世的訊息,感到萬分悲痛。他的離去,讓醫療戰線失去了一位好醫生,醫護同行失去了一位好戰友。面對疫情,於鐵夫醫生連續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醫者的崇高精神。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向於鐵夫醫生那樣,衝鋒在抗“疫”一線,用專業精神護佑百姓的生命健康,勇往直前不負這一襲白衣。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呼吸內科二病區副主任顧澤鑫說,驚聞又一名醫生犧牲於抗疫過程中,作為醫務同行我們為於鐵夫醫生的不幸離世深感悲痛,心裡非常難過。於鐵夫醫生用自己的行動實現醫者最初的誓言,他是一名出色的醫者。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八病區主任劉曉斌說,於鐵夫醫生從醫12年,平時認真工作、勤奮學習、精益求精。有時剛要下班來了重患,他立刻把剛脫掉的白大褂又穿上,病人在他那裡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事,願鐵夫一路走好。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抗擊綏芬河口岸輸入性疫情醫療隊隊員陳欣宇說,於鐵夫是一個時刻想著奉獻自己、關心戰友、心思細膩的老大哥,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對事業執著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視病人如親人、獻身事業的精神。

  曾經患結腸癌住到於鐵夫醫生的科室患者李寶琴含淚說,我在住院治療期間,於鐵夫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讓我終生難忘。每次查房他都鼓勵我,親切的話語令我很開心,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戰勝疾病。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2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3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湧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衝在了一線。吳紅衛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衛,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溫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衛堅持了下來,併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衛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援,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慾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於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衛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讚的抗“疫”英雄吳紅衛。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著你的早日歸來!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4

  常有人問他:你每天奔波在一線,你不怕嗎。他總是眼神堅定,微笑著回答:“我不怕,我穿上這身白大褂,我就無所畏懼。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我只是儘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職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們醫務工作者堅持堅持再堅持,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病毒,迎來戰爭的勝利!”他就是南口鎮衛生院醫生陳剛,千千萬萬的疫情防控戰士中的一員。

  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快一個月沒回過家了,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擔,更清楚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爭。南口衛生院醫務人員本就匱乏,又有7名醫護人員被抽調到市雙創中心隔離區,醫院的醫療救治任務全都壓

  在了他身上,他既要統領全域性,又要參與到一線戰鬥中。在醫院的疫情防控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走路都是帶跑的,不是在發熱門診,就是在隔離病區。

  每天村裡排查的發熱病人都要送到衛生院,他要肩負起所有發熱病人的診斷,對於有疑似的發熱病人要和市定點救治醫院聯絡,做好轉診及交接手續。對於可以明確排除新冠肺炎的發熱病人,要集中收住入院治療。同時,他每天還給被集中隔離在院的患者做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恐慌和焦慮情緒。

  2月27日晚九點半,他正在隔離病區醫生辦公室整理患者的病例資料,突然接到市人民醫院的電話,經過市人民醫院診斷,發熱患者陳某確診為皰疹性咽峽炎,排除新冠肺炎,要接回該院繼續治療。接完電話,他立即聯絡接送患者專用車的司機,兩人迅速趕往市人民醫院。在市人民醫院辦好交接手續,又趕緊護送患者回院。安頓好患者後,已是深夜十一點了,他又一個人跑到了醫院食堂,原來在回來的路上時,他得知患者還沒有吃晚飯,於是準備給患者做點吃的。二十分鐘後,一碗熱騰騰的蛋炒飯便遞到了患者手中,患者感激的看著他,他卻只是笑了笑,叮囑患者:“吃完了早點休息,住在隔離病區不要害怕,積極配合醫生,病治好了就可以回家了。”安頓好患者,他才拖著疲憊了一天的身體去往自己的宿舍。

  每晚工作到十二點,這已經是他的工作常態。等到工作結束可以入睡的時候,卻到了他最傷感的時刻,因為外表堅強的他,心裡時刻牽掛著他的老婆和孩子。他愛人是團山中心衛生院的護士長,2月8日被抽調到市雙創隔離中心,與其他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一起承擔著雙創中心第三病區的醫療救治工作。從除夕那天開始,他們夫妻兩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各自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的'兩個孩子,大的.九歲,小的才一歲,在家裡由奶奶一人照顧。只要工作結束有點空餘時間的時候,他便會抽空和老婆孩子影片,隔著手機螢幕,大女兒總是問他:“爸爸,你和媽媽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好想你們”他總是忍著眼淚安慰女兒:“快了快了,你在家裡要聽奶奶的話,要照顧好弟弟。”

  在家裡,他是家庭的頂樑柱,他是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依靠,母親的孝兒;而在這裡,他就是一名醫生,一名戰士,他說: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5

  抗擊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有人輕裝上前線,有人在後方負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層醫生首當其衝,石首市高陵鎮衛生院的徐思紅便是其中一位。

  有擔當的護送員

  大年三十那天,天氣似乎也知人間疾苦,寒風刺骨,風雨交加。徐思紅忙完白天的診療工作,晚上又主動承擔起管家鋪大橋卡口的體溫監測工作。就這樣一輛接一輛的汽車,一波又一波的風雨,幾個小時後,身上的雨衣也似乎成了擺設,他不以為然。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力度,各鄉鎮醫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異常、武漢返鄉人員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群到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治,於是徐醫生主動承擔了這項護送工作。這項工作既存在高風險,每次護送時間又不確定,一天下來他經常是忙到晚上十點後才吃上一頓飯。

  肯專研的“修理工”

  據瞭解,徐醫生的本職工作是放射科醫生,前面說的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職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輪班的同事被臨時抽調走了,由於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人手不夠,所以他又兼顧著消防安全、汙水處理系統執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醫療費物交接。有一次,汙水處理系統故障,他就蹲在汙水池旁認真的檢查修理,完全不顧髒和累。其他同事說“在平時的生活中他也挺愛鑽研的,這已經是數不清第幾次他在醫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點,檢驗科的血球分析儀突然發生故障,一直不停發出“滴-滴-滴”的警報聲。如果儀器故障,在疫情期間很可能聯絡到不到專業人員前來維修,那將會嚴重影響檢驗科的工作進度,同時不能及時將結果傳送給一線醫生作為診療依據,也會耽誤患者病情。顯然,在這個特殊時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醫生,跟他簡單講了一下情況,他二話沒說迅速趕來檢驗科試探性的開始排查修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經過反覆的摸索除錯,儀器終於修好了,等抬頭一看,已經是半夜三點多了。還來不及道一聲謝謝,他就離開了,臉上雖充滿了疲憊但他很欣慰。

  愛幫忙的“暖大廚”

  院裡院外總少不了徐醫生的身影,隔離病區組建時,床位需要調整,統一搬到指定區域,“來來來,我幫你”徐思紅立馬趕過去幫忙抬病床。只要同事有需要,他完成好本職工作後都是能幫盡幫,同事總是打趣:明明是個醫生,卻幹成了雜工,活脫脫的“徐雷鋒”。

  平時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偶爾也會覺得肚子餓,徐醫生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廚房,搖身一變“暖心大廚”,承擔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說:“我做的根本不算什麼,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比,真的微不足道。有時候,雖然是一個雜工的形象,不過能幫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覺得日子過得真的很充實!”

  時間還在向前,與疫情惡魔的戰鬥仍在進行,徐思紅依然忙碌地穿梭在醫院各個角落,一如既往地發揮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遺餘力的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6

  黃澤東,男,21歲,漢族,共青團員,中醫執業助理醫師。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後,主動參與市中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他不怕危險和困難,自願申請到路途遠、人流和車流量大的黃河湖高速路口開展體溫檢測、車輛資訊登記。在志願服務中他認真負責,勤于思考,發現並指出個別工作人員在使用電子體溫槍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向所在服務點反映,促進了電子體溫槍的正確規範使用。

  他先後在黃河湖高速路口、白馬高速路口、樂賢街道高壩電廠、邱家嘴農貿市場開展體溫檢測、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服務時長102小時,檢測車輛360臺,檢測人員3000多人。

  他說:"新時代青年,應該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7

  黃禧,女,20歲,共青團員,川北醫學院在讀大學生。先後前往龔家衛生院、牌樓街道廟兒山社群以及市中區高速路口開展體溫檢測、車輛資訊登記。截止目前,服務時長120小時,體溫檢測車輛3000餘臺,檢測7200餘人。

  她說:"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有一分熱,就應該發一分光,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8

  申明月,女,19歲,共青團員,看到共青團內江市市中區團委"鄰里守望、共同戰役"的倡議書後,成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在牌樓街道環城路協助社群封閉式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問及為什麼要成為疫情防控志願者,她說,"因為這次疫情,學校也推遲了開學,想在這段時間盡己所能助力防疫工作,所以就報名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今天是她堅守防控崗位的第8天,在人潮攢動的卡口點,她稚嫩的臉龐難免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她仍盡心盡責守崗位,穩中有序做好各項防疫工作。面對家人與朋友的不解,她說:"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為防疫工作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用勇敢傳遞了正能量,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她是當之無愧的青年榜樣。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9

  黃雪,女,21歲,共青團員,成都醫學院畢業學生,在市中區團委疫情防控的倡議下,成為了市中區疫情防控志願者,在市中區高速路口開展體溫檢測、車輛資訊登記,服務時長120小時,檢測車輛7100臺,檢測人員9100人。

  她說:"放假在家,看著一天天通報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字,心裡很著急。自己是醫學院的大學生,希望能夠為此次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0

  雷亞軍,男,33歲,市中區一位普通的農民工,爆發疫情後,在共青團內江市市中區委的倡議下成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先後在牌樓街道廟兒山社群、黃河湖高速路口、市中區高速路出口開展體溫檢測、車輛資訊登記。截止目前,累計檢測車輛4000餘臺,檢測人員9200餘人。

  踏實質樸的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勇敢者中的一份子,為市中區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1

  作為內科主治醫師,陳豐特別擅長呼吸內科各種疾病診治和肺功能檢測。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襲擊,陳豐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加入到一線救治中。從1月23日到現在,他一直待在發熱病房中不曾出來,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帶上橡膠手套、防護眼鏡、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寒冷的冬天也悶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即便這樣的工作環境,他依然耐心、細心對確診病人進行救治。作為青年骨幹醫生,陳豐還毅然站出來成為醫院第一批留觀醫療救治組的醫務人員。

  大年三十的鞭炮聲中,陳豐接到小女兒的影片電話,問他什麼時候能回家。影片裡女兒稚嫩的聲音和滿懷期待的眼神,讓他不禁紅了眼睛。他告訴女兒,爸爸正在為大家“打怪獸”,等打完便回家。懂事的女兒卻告訴他:“我在家很聽話,爸爸安心打怪獸。爸爸永遠是大英雄。”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2

  作為濱州的醫護人員,守護濱州人民的身體健康是我們應盡的責任!現在是濱州人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衝上去,扛起來!黨和國家在看著我們,老百姓在盼著我們,我們有戰“疫”經驗的“老兵”,我們責無旁貸!

  這場“戰役”來的太突然,沒給我們準備的時間,但我們早就準備好了。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為了人民的安居樂業,我們付出任何的代價,都不足惜!什麼是抗疫精神?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現在就是我們用行動來詮釋誓言的時候!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們對祖國的忠誠,對黨的熱愛,勝過一切!我們會像國歌中唱的那樣,用血肉築城新的長城!我們要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3

  原以為戰“疫”已成為了過往,塵封在了昨天,沒想到2022年的初春它又捲土重來。再次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病房,但已經不像兩年前那樣緊張害怕了。環顧四周的'環境,是那樣的陌生卻又熟悉。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兩年前,不同的是,這次面對的是我的家鄉,我的父老鄉親。

  進入病房,自認為經歷過一次的我能坦然面對,但當一張張稚嫩的面孔出現在我的`眼前時,我還是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巡視病房時,看到幾個初中生模樣的男孩,不禁和他們聊了起來。攀談中欣慰的笑容代替了我臉上的淚水,孩子們很配合,也很樂觀。其中一個男生格外活躍,說:“姐姐,你吃飯嗎?姐姐,你是哪兒的呀?姐姐,我們什麼時候能回家啊?……”我假裝生氣的說:“叫阿姨,我兒子和你們差不多大,叫姐姐可不行”。但一會兒,他還是一直姐姐姐姐的叫。

  疫情當下,孩子們沒有哭鬧,沒有害怕,一陣陣咳嗽聲後,仍然是歡聲笑語。疫情所帶來的寒冬阻擋不了愛帶來的溫暖。我相信愛和希望比病毒跑得更快。願孩子們早日重返校園,大人們早日回到工作崗位,街頭重現繁華,巷尾重聞歡歌笑語!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4

  2022年3月,生我養我的城市病了。整座城按下了“暫停鍵”,讓大家猝不及防,更讓我這個援鄂“抗疫老兵”心急如焚。

  3月17日上午9點43分,我又一次接到出征的命令:“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家裡有沒有困難?”“好的,沒有困難,馬上收拾東西。”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顧慮,毅然決然的加入到這場保衛戰中去,守護家鄉。上午11點,帶著院領導的囑託,帶著家人的擔憂,帶著對家人的不捨,我們再次踏上了征程。

  新的戰場,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群策群力,最佳化病區,組織培訓,到定點醫院不足10小時,我們便開始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看著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們,心裡一陣心疼,他們本該在教室裡“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為成為國家的棟樑奮力拼搏,卻因為疫情,讓他們住進了醫院,稚嫩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和不安。來不及說安慰的話,火速帶他們進病區,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我還是那個赤誠的“光頭常”,今天是我來戰鬥的第七天,雖然辛苦,但看著新增病人數在不斷減少,心裡踏實了許多。忙碌和疲憊阻礙不了我們前行的腳步,疫情不退,我們不歸。願疫情早日散去,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5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2022抗疫醫生先進事蹟材料16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王歡歡脫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裡仍透著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王歡歡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麼拼,休息一會”,她笑著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說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王歡歡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脫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紮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範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說說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鬆後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裡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衝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貢獻著自己的專業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