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精選20篇)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以先進物件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精選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2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聖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許蓉蓉。

  24歲的許蓉蓉2019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讚許。

  2019年11月,許蓉蓉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裡,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製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裝置,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飢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許蓉蓉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援。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許蓉蓉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幹,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呼叫工作後,她立即回到了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採集、送檢單彙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有無數個象許蓉蓉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幹,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裡,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範,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覆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並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裡。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後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瞭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後,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瞭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於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後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瞭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願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4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道亮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後,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道亮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道亮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道亮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後,“光想著怎麼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道亮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道亮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症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道亮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症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醫療團隊採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後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迴歸家庭和社會。”王道亮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於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託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愛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後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後,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裡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5

  2020年的元月,新冠肺炎的發生,病毒以極快的速度從武漢向全國各省蔓延,短短時間,四川省就出現了首個病例,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確診人數持續攀升,整個四川省也進入了戰備狀態,一時間,曾經繁華喧鬧的街道,空無一人,所有人都只能在家中,過著可謂是最無聊的年。

  張某是四川省廣安市某衛生院的基層全科醫生,畢業於xxxx大學,在病毒蔓延到四川后,他選擇堅守在崗位上,在提醒家人不要出門,不要和親友聚餐後,自己卻選擇逆行,選擇在基層留守。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正值新春佳節,本該是闔家團圓、走親訪友的日子,但是今年,張醫生一家哪兒也沒去,只是在家待著。一家人透過電話的形式,向親戚朋友們拜年,並提醒親友們不要外出。張醫生看著新聞報道里每天都在增長的新冠肺炎病例數,心裡無比的時候沉重。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遠比普通人更加清楚那串不斷增長的數字意味著什麼,又有多麼可怕。雖然武漢市在1月23號就進行了封城,但病毒並沒有停止傳播。他意識到,社群的防疫工作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即使他所在的社群目前沒有任何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但這正說明了目前正是社群防疫的黃金時期。他決定立即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為保障社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應對之後疫情的大爆發做準備。

  在國家提出全國性的門禁之前,張醫生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囤積口罩,在自己的社群首先提醒大家出門戴口罩,注意消毒和衛生,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護。在疫情發生後,口罩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張醫生並沒有留著這麼多的口罩自己使用,而是在自己的社群內儘自己的能力發放囤積的口罩。他基本看見沒有戴口罩的老人,都會耐心給他們交待新冠肺炎的嚴重性並且送給他們一些自己的口罩。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期間,張醫生也沒有停止坐診,依舊每天長時間戴著口罩為病人看病。在沒有工作的時候,他也在忙於參見社群的防疫工作。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6

  張定宇,男,現年56歲,1986年7月參加工作,200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臨床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曾任武漢市第四醫院醫務處副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黨委委員,武漢血液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2013年12月至今擔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現聘任管理五級兼任專業技術三級崗位。該同志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三年年度考核優秀,2017年年度考核優秀。2008年原湖北省衛生廳授予“抗震救災醫藥衛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7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2016—2017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20年1月,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漢市委授予“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張定宇同志長期從事醫療一線工作,曾赴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國開展國際醫療援助,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赴汶川抗震救災。無論是禽流感席捲而來、甲流爆發之時,還是這次疫情肆虐,身為黨員的張定宇都雷厲風行、毅然決然,跛足前行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每一個角落,帶領著全院職工,站到疫情的最前沿,擔任衝鋒在前的“逆行者”,凝聚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面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他衝鋒在前、身先士卒。高度重視武漢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情況,對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率先採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送檢,為確定病源贏得先手。在大量診治實踐的基礎上,率先將抗艾藥物克力芝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為治療贏得寶貴時間。

  面對艱鉅繁重的防控任務,他勇於擔當、連續奮戰。該院轉入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來,帶領600多名醫護人員,一直不間斷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每天休息不到3個小時。在他的帶領下,該院240多名黨員,全部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上,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面對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他直面絕症、捨身忘我。隱瞞自己身患漸凍症的事實,顧不上照顧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入院的妻子,夜以繼日投入抗擊疫情工作,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賽跑,力爭搶救更多病人,與所有白衣戰士們一起,為患者、為社會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7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8

  常有人問他:你每天奔波在一線,你不怕嗎。他總是眼神堅定,微笑著回答:“我不怕,我穿上這身白大褂,我就無所畏懼。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我只是儘自己的能力做好本職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們醫務工作者堅持堅持再堅持,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病毒,迎來戰爭的勝利!”他就是南口鎮衛生院醫生陳剛,千千萬萬的疫情防控戰士中的一員。

  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快一個月沒回過家了,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擔,更清楚這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爭。南口衛生院醫務人員本就匱乏,又有7名醫護人員被抽調到市雙創中心隔離區,醫院的醫療救治任務全都壓在了他身上,他既要統領全域性,又要參與到一線戰鬥中。在醫院的疫情防控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走路都是帶跑的,不是在發熱門診,就是在隔離病區。

  每天村裡排查的發熱病人都要送到衛生院,他要肩負起所有發熱病人的診斷,對於有疑似的發熱病人要和市定點救治醫院聯絡,做好轉診及交接手續。對於可以明確排除新冠肺炎的發熱病人,要集中收住入院治療。同時,他每天還給被集中隔離在院的患者做心理疏通,解除患者的恐慌和焦慮情緒。

  2月27日晚九點半,他正在隔離病區醫生辦公室整理患者的病例資料,突然接到市人民醫院的電話,經過市人民醫院診斷,發熱患者陳某確診為皰疹性咽峽炎,排除新冠肺炎,要接回該院繼續治療。接完電話,他立即聯絡接送患者專用車的司機,兩人迅速趕往市人民醫院。在市人民醫院辦好交接手續,又趕緊護送患者回院。安頓好患者後,已是深夜十一點了,他又一個人跑到了醫院食堂,原來在回來的路上時,他得知患者還沒有吃晚飯,於是準備給患者做點吃的。二十分鐘後,一碗熱騰騰的蛋炒飯便遞到了患者手中,患者感激的看著他,他卻只是笑了笑,叮囑患者:“吃完了早點休息,住在隔離病區不要害怕,積極配合醫生,病治好了就可以回家了。”安頓好患者,他才拖著疲憊了一天的身體去往自己的宿舍。

  每晚工作到十二點,這已經是他的工作常態。等到工作結束可以入睡的時候,卻到了他最傷感的時刻,因為外表堅強的他,心裡時刻牽掛著他的老婆和孩子。他愛人是團山中心衛生院的護士長,2月8日被抽調到市雙創隔離中心,與其他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一起承擔著雙創中心第三病區的醫療救治工作。從除夕那天開始,他們夫妻兩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各自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的兩個孩子,大的九歲,小的才一歲,在家裡由奶奶一人照顧。只要工作結束有點空餘時間的時候,他便會抽空和老婆孩子影片,隔著手機螢幕,大女兒總是問他:“爸爸,你和媽媽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好想你們”他總是忍著眼淚安慰女兒:“快了快了,你在家裡要聽奶奶的話,要照顧好弟弟。”

  在家裡,他是家庭的頂樑柱,他是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依靠,母親的孝兒;而在這裡,他就是一名醫生,一名戰士,他說: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9

  1月22日,福建省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林友飛當天被派往連江救治患者,1月23日凌晨,患者出現嚴重呼吸衰竭。林友飛當即與醫療團隊決定實施插管手術,經過近7小時的手術,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此後,林友飛團隊每天堅持為體重近200斤的患者做俯臥位通氣,因為身著厚厚的防護服,醫療隊往往需要七八個人合力才能完成。一天好幾個小時高強度、艱難的工作後,常常渾身溼透,滿臉勒痕。

  林友飛說,“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沒有選擇亦不能逃避。”但患者治癒後的一句“想吃武漢熱乾麵”或是“要介紹護士給兒子做女朋友”這樣平常的話都能鼓舞他們,溫暖他們。

  3月5日,福州最後一例確診患者順利出院,林友飛和同事共救治了72名患者。他說,“確診病例治癒不代表病毒清零,我們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休整,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0

  作為內科主治醫師,陳豐特別擅長呼吸內科各種疾病診治和肺功能檢測。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襲擊,陳豐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加入到一線救治中。從1月23日到現在,他一直待在發熱病房中不曾出來,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帶上橡膠手套、防護眼鏡、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寒冷的冬天也悶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即便這樣的工作環境,他依然耐心、細心對確診病人進行救治。作為青年骨幹醫生,陳豐還毅然站出來成為醫院第一批留觀醫療救治組的醫務人員。

  大年三十的鞭炮聲中,陳豐接到小女兒的影片電話,問他什麼時候能回家。影片裡女兒稚嫩的聲音和滿懷期待的眼神,讓他不禁紅了眼睛。他告訴女兒,爸爸正在為大家“打怪獸”,等打完便回家。懂事的女兒卻告訴他:“我在家很聽話,爸爸安心打怪獸。爸爸永遠是大英雄。”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1

  媽媽“出征”西安,11歲的女兒悄悄將暖水袋、山楂丸、巧克力塞進媽媽的行李箱,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她抵達西安,迅速投入抗疫一線,給確診患者加油打氣,給小病號講故事、梳頭髮,她是患者的暖心“大棉襖”。

  2021年12月31日早上7點,寶雞市中心醫院的首批醫療團隊緊急出發,去西安市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之一的西安市胸科醫院某病區開展工作。寶雞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閆曉紅就是其中一員,“支援西安抗疫,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責無旁貸。”當天閆曉紅抵達酒店,稍事休息後,就和同伴趕往西安市胸科醫院參加上崗前培訓。為了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環境,她和同伴放棄休息,認真培訓,一心只想快點投入工作。

  查房、問診、測溫、測血氧……這對閆曉紅等人來說毫無壓力,但醫院新的作業系統卻讓大家犯了難。“團隊負責人想方設法要到新系統操作流程,發到微信群裡,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在手機上學習,互相交流、溝通,兩天時間我們就將新系統‘拿下’了。”閆曉紅說,團隊協作精神一直以來是寶雞市中心醫院的“傳家寶”,這次也充分展現出來。讓閆曉紅暖心的還有寶雞市中心醫院領導不遠千里給大家送來牛奶和果飲,這讓閆曉紅感觸頗深:醫院是大家強大的後盾,是溫暖的家。

  “大夫,我今天能出院嗎?”“阿姨,我乖乖吃飯了,今天檢測結果怎麼還是陽性呀?”這是閆曉紅在病區聽到最多的聲音,她特別理解患者渴望正常生活的`心理,因此在治病的同時對患者進行“話療”,加油打氣,並且抽空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教他們七步洗手法。“小雅雅,你看這是什麼?”“呀,我最愛吃巧克力了,謝謝阿姨!”當閆曉紅將一盒巧克力和卡通髮卡,送到6歲的小雅雅手中時,她看到小雅雅眼神裡充滿了喜悅。原來這些都是閆曉紅的女兒給媽媽的“小驚喜”,是閆曉紅整理行李箱時發現的。

  “我比較怕冷,也容易積食,女兒就悄悄將暖水袋、山楂丸放進去,那一刻我心裡暖融融的,閨女長大了。”閆曉紅說,女兒要是知道她把巧克力和卡通髮卡送給了小病號,肯定很開心,也希望這些“小禮物”能讓小病號重振信心,戰勝病毒。這段日子裡最令閆曉紅感到振奮的就是患者一個個治癒出院,西安新增確診病例逐日減少。

  “這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難熬的日子,是你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走出了這段崎嶇路程……”這是一位治癒患者出院前在醫患交流群裡發的感謝信,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對醫務人員的感謝和認可。“我們有信心戰勝疫情,到那時再跟家人團聚。”在支援西安的這段日子,閆曉紅化作“大棉襖”,把“小棉襖”最真摯的愛,用別樣的方式傳遞給每位患者。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2

  疫情如火,分秒必爭。連日來,xx街道廣大黨員群眾為抗擊疫情踴躍捐款捐物的事蹟層出不窮,讓人無不感動落淚,充分彰顯了全村廣大群眾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今天是誰在值班?我要為國家抗擊疫情捐款。” x月x日上午,xx和xx在父親的陪同下,來到xx辦事處,將自己的壓歲錢xxx元捐給街道里,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姐姐xx就讀於xx中學x年級,弟弟xx就讀於xx小學x年級,這讓值守人員很是詫異和感動。

  當班值守人員看到是兩個孩子捐款後,提出他們是孩子,執意不接受他的捐款。“我們雖然是學生,但是沒有黨和政府,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聽說現在國家有災難,疫情嚴重,有很多人在受苦,大家都在為國家捐款,我們也來表個小小的心意,我們就把春節的壓歲錢捐給國家”。兩個孩子說。

  “作為一名黨員,我經常教育他們要做黨的孩子,愛黨愛國,看到他們長大了,很欣慰,我今天帶著孩子來,把他們攢的xxx元零花錢捐給國家,用於這次疫情防控,貢獻一點心意。”孩子父親xxx說。

  據瞭解,疫情發生以來,該街道積極號召黨員群眾為抗擊疫情捐款,大家紛紛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包括很多貧困戶、五保戶也都積極捐款,大家用愛心繪就出一幅幅溫暖的畫卷。群眾的行動給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以巨大鼓舞,大家紛紛表示,有廣大群眾的支援,一定要嚴防死守,抗擊疫情,堅決打好疫情阻擊戰,守護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像這樣無私奉獻的愛心人士還有很多,在他們當中,有黨員幹部,有做生意的個體商戶,有衣著樸素的村民,還有小學生。他們在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援、捐贈款物的同時,彰顯了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在國家有難時,此舉更加增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彰顯了黨員幹部和群眾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援與理解,體現了幹群同心協力共抗疫情的決心,必將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動力。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3

  “嗯,挺好,體溫都正常,呆在家裡千萬不要出門,有什麼需要就跟我聯絡就好,我們都會盡量滿足你們的需求。”1月31日一早,萬載縣白水鄉衛生院醫生丁某給小浩量完體溫做好登記後,拎著醫藥箱又繼續趕往下一戶人家。

  “這些返鄉人員全都安排在家自我隔離,我們每天派專人上戶給他們量體溫,確保過了觀察期再解除隔離。有些還住的挺遠的,走路都要走半小時。”丁某笑著說道。

  當前,疫情來勢洶洶,席捲全國,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式,萬載縣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放棄假期,堅守崗位,守護百姓的平安。

  丁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35歲的他已有6年黨齡。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除了在醫院接診、消毒以外,每天早晚還要和同事一起上戶,為武漢等地返鄉的村民測量體溫、登記備案,還不定期到鄉主幹道上的疫情監測點輪值。從大年三十至今,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還沒回過一趟家,跟家人吃一頓團圓飯。

  “某最近真挺累的,每天忙的暈頭轉向,又要接診又要下鄉,還要輪值,消殺也靠他,家裡的事都顧不上了,他老婆都快要生了好像。”說起丁某,同事們都點頭稱讚。

  說起妻子,丁某內心有些愧疚。妻子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黨員,現今9月身孕有餘,即將臨盆。雙腳有些水腫的她,行動多有不便,剛滿三歲的兒子也只能由父母照顧。但父母年紀也大了,加上身體又不太好。母親血壓高,父親左腎有結石、積水,年前做檢查還發現腎臟內長了一顆95x72mm大小的囊腫。本打算趁著春節假期帶父親去大醫院動手術,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突然的疫情,讓丁某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照顧家人了。聽說母親的降壓藥吃完了,他也只是在上戶途中路過家門口時,把藥扔進家裡的院子後就轉身回醫院繼續工作,連家門都沒進。“我父親是名老黨員,從小他就教育我,要聽黨話,感黨恩。我是兒子,是丈夫,但我更是醫生。家人需要我,但白水的群眾更需要我。國難當前,我必須舍小家,顧大家。”丁某態度堅定。

  疫情就是集結號,自全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啟動後,全縣廣大黨員爭當表率,衝鋒在前,像丁某一樣的黨員還有很多,他們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重返工作崗位,為生命站崗,讓鮮豔的黨旗高高飄揚在戰“疫”第一線。捨身忘我的背後,是齊心協力對抗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4

  一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考驗著黨委政府應對風險挑戰的決斷力和行動力。面對十分嚴峻的疫情形勢,她扛責在肩、以身作則、勇挑重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和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雖然身為醫護工作人員,但她也是父母最牽掛的女兒,是孩子最親愛的母親。可是,面對疫情,她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從x月xx日開始,她就與單位同事在高速出口設崗值班,對來武人員進行疫情監測。白班從上午八點至晚上八點,晚班從晚上八點到次日上午八點。十二個小時的值班,全程不得離崗,有時車輛人員過多,忙的連簡單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時吃上,但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她毅然決然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同時更加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

  疫情面前,她是認真細緻的“檢查員”。疫情監測,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學嚴謹,決不允許抱有敷衍應付、交差了事的態度。在具體工作中,她主要負責對外來人員體溫測量,健康狀況詢問,並進行登記,需要直接接觸過往人員,這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感染風險,值班當中工作重複枯燥,有時遇到車輛聚集情況,她必須在車流中進行工作,加之車輛處於高速出口,工作十分危險,一輪值班下來,卸下防護口罩後臉上是深深的印痕,脫下防護服渾身上下已經溼透。經她檢測的車輛達x餘次,接觸人員x餘人,為全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她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軀,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但是她更清醒的明白,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必須時刻衝鋒在前、不怕犧牲,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經將個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疫情面前,她是銳意進取的“實幹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為了切實落實崗位職責,她真正做到顧大家、舍小家。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顧好兩個孩子,但由於疫情防控責任重大,有時無暇更多顧及家庭,經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經睡著,總感覺虧欠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時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予他們及時地照顧和關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這種以大局為重、勤勉努力、認真嚴謹、踏實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們的一直好評。

  生命重於泰山,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就是命令!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層醫護人員,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她將與同事們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堅決打贏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防控疫情鬥爭一線彰顯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5

  抗擊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有人輕裝上前線,有人在後方負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層醫生首當其衝,石首市高陵鎮衛生院的徐思紅便是其中一位。

  有擔當的護送員

  大年三十那天,天氣似乎也知人間疾苦,寒風刺骨,風雨交加。徐思紅忙完白天的診療工作,晚上又主動承擔起管家鋪大橋卡口的體溫監測工作。就這樣一輛接一輛的汽車,一波又一波的風雨,幾個小時後,身上的雨衣也似乎成了擺設,他不以為然。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力度,各鄉鎮醫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異常、武漢返鄉人員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群到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治,於是徐醫生主動承擔了這項護送工作。這項工作既存在高風險,每次護送時間又不確定,一天下來他經常是忙到晚上十點後才吃上一頓飯。

  肯專研的“修理工”

  據瞭解,徐醫生的本職工作是放射科醫生,前面說的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職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輪班的同事被臨時抽調走了,由於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人手不夠,所以他又兼顧著消防安全、汙水處理系統執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醫療費物交接。有一次,汙水處理系統故障,他就蹲在汙水池旁認真的檢查修理,完全不顧髒和累。其他同事說“在平時的生活中他也挺愛鑽研的,這已經是數不清第幾次他在醫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點,檢驗科的血球分析儀突然發生故障,一直不停發出“滴-滴-滴”的警報聲。如果儀器故障,在疫情期間很可能聯絡到不到專業人員前來維修,那將會嚴重影響檢驗科的工作進度,同時不能及時將結果傳送給一線醫生作為診療依據,也會耽誤患者病情。顯然,在這個特殊時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醫生,跟他簡單講了一下情況,他二話沒說迅速趕來檢驗科試探性的開始排查修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經過反覆的摸索除錯,儀器終於修好了,等抬頭一看,已經是半夜三點多了。還來不及道一聲謝謝,他就離開了,臉上雖充滿了疲憊但他很欣慰。

  愛幫忙的“暖大廚”

  院裡院外總少不了徐醫生的身影,隔離病區組建時,床位需要調整,統一搬到指定區域,“來來來,我幫你”徐思紅立馬趕過去幫忙抬病床。只要同事有需要,他完成好本職工作後都是能幫盡幫,同事總是打趣:明明是個醫生,卻幹成了雜工,活脫脫的“徐雷鋒”。

  平時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偶爾也會覺得肚子餓,徐醫生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廚房,搖身一變“暖心大廚”,承擔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說:“我做的根本不算什麼,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比,真的微不足道。有時候,雖然是一個雜工的形象,不過能幫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覺得日子過得真的很充實!”

  時間還在向前,與疫情惡魔的戰鬥仍在進行,徐思紅依然忙碌地穿梭在醫院各個角落,一如既往地發揮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遺餘力的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6

  xx室科主任和護士長帶頭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值班、查房、開醫囑、打針、配藥、消毒、隔離、宣教、排查,嚴防死守,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每天我們按照主任、護士長的安排,戴口罩,勤洗手,適當通風,保暖,加強護理,嚴格消毒,比平常更加仔細地用消毒液配比擦拭房間和床鋪的每一個地方,堅決杜絕病菌的產生,織密疫情防護網。

  為了切斷疫情傳播途徑,院領導不提倡老人家屬前來探視,家屬也自覺地不來探視。x奶奶的女兒在微信裡向我哭訴從來沒有這麼久未見媽媽,很難過,但為了不把病毒和細菌帶給老人們,一定會克服!我會把影片開啟,讓她與母親影片,女兒看到虛弱的母親,看著我為她母親精心地注射流飼,看到床頭櫃上醫院贈送的冰糖桔,感動地不停流淚,不停地說著感謝!我為這些好兒女們點贊!並告訴她:“請放心!我們一定會更加盡心盡力地照顧好老人的, 老人的安全也是我們的牽掛!”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生命重於泰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我們的老人一個也不能得!”一旦有一個老人得了,後果將不堪設想。為了守護老人,為了守護我們的xx室,我們暗暗地使勁、加油!下班不下崗,觀察巡視,解釋疏導,餵飯喂水,翻身拍背,抺洗,每一項護理都要比平時更認真、更仔細。由我負責護理的27床的李嗲嗲,是一個思維比較清楚、病情較嚴重的老人,由於這次疫情,他的家人也不能來探視。他的心情很低落,我每天耐心地開導他,和他說說他原來的事情,這幾天心情大好轉。他打電話告訴妻子,一定要感謝護理員小舒!他的妻子對我說,“小舒,過年給你紅包你不要,我現在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我的感激之心!你真的太盡心了!正因為有你的付出,我才能放心,我很感動,真的謝謝你!”我誠懇地說道:“不要說謝謝,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你們能放心地把老人完全交給我們,我們肯定會盡心的。這也是我的職責!”

  “叮叮”手機在提醒我來新的訊息了,這是夜班護士釋出的最新老人體溫報告。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科室的病人一個都不能發燒!為了全面及時掌握老人們的體溫,晚班護士要對每個老人量兩次體溫,發燒的老人處理後還要複查,為了更準確,我們科用的都是體溫表,腋溫,要甩好幾次水銀才會甩下來,護士手都甩髮抖了,每班查房,量體溫,配藥,打針,輸液,一個班下來,值班護士都會身上冒汗、腳發軟、手發抖,但沒有一個有怨言!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天終於沒有發燒的了。

  不一會兒,手機又在“叮叮”響起,原來有休假的同事因班車停運不能按時歸來,唐姐馬上回復“沒問題!可以隨時待命上班”。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中西結合團隊微信群,把我們xx室所有人都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xx個急危重症病人,即使鼻飼、臥床,即使在這樣的隆冬臘月,即使都是奄奄一息的老人,他們的病情都尚平穩。正是有許多個如xx室這樣的科室堅守,xx目前還未發現一例疑似病例,整體平安穩定。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7

  歲末年初,本該熱鬧、溫馨的春節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

  我叫xxx,xx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防疫醫生。新年第一天清晨,我從老家趕回醫院,來不及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風險,一心想著:作為醫務工作者,參加疫情防控我責無旁貸,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院領導的工作安排下,我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和密接者體溫監測工作。

  從1月25日起我每天穿著白大褂、防護服,戴著防護帽、口罩、手套,抱著體溫計盒穿梭在石寶鎮的大街小巷,為密切接觸者進行每天兩次的體溫監測和異常症狀資訊登記。隨著疫情的發展,我鎮疫情防控工作越來越嚴峻。在感染病例持續新增的同時,意味著需要體溫監測人員也越來越多,工作量增加,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緊迫感也越來越強烈。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時間和體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我迅速熟悉全鎮每條街的位置、環境,合理規劃每天的步行路線。即便如此,一輪體溫監測下來也需要花上3、4個小時,每次脫下防護服時,後背已經打溼一片,取下手套雙手已經被汗水泡得發白,每天至少步行2萬餘步。有好幾次,當我在入戶爬樓梯覺得疲憊吃力的時候,當我戴著口罩一路小跑踹不上氣的時候,就想想在前線抗疫、逆風前行的同行醫務人員,在四處籌措防控物質、加班加點工作的醫院領導,在挨家挨戶排查外來人員的鎮村幹部,深夜還在烈烈寒風的值守交通要道的同事和民警,大家都在為抗擊疫情出力,我必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堅持下去。一天的體溫監測結束後,資料登記彙總上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一是因為看到記錄本上沒有一個異常資料,覺得一切辛苦都沒有白費;二是終於可以不用再走路,因為實在邁不動腿了。

  在近2個月的體溫監測期內我共為14戶人家61名密接者監測體溫,未發生疫情擴散,所有密切接觸者順利解除醫學觀察。在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如釋重負,順利完成了使命。

  作為一名“90後”醫務工作者,代表著新時代的精氣神,我們懷揣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充分展現了醫務工作者的亮麗風采。這場特殊的戰役於我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我想,在未來,它將成為我職業生涯的崇高信仰,支撐著我一路向前,併為此感到自豪!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8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疫情襲來最危險的第一線,是駐守鄉村的村醫,堅守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軀,守護你我的安危。就是這些平凡的村醫,為我們撐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鎮兩位年過七十的老村醫,原本應該退休在家頤享天年,但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抗“疫”戰士,在重病纏身的情況下,仍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事蹟,感動了鄉親們。

  鄭新選是三口塘鎮石湖塘村的村醫,今年73歲,身患肝病,體質很差。為了抗擊疫情,積極響應縣防冠指揮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堅持上門為湖北返鄉人員、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觸者極不配合,且體溫反覆,每次測量體溫鄭新選都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反覆宣傳,風裡雨裡從未間斷,積極為該密切接觸者聯絡上級會診,並安排了4次轉診檢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鎮豪山口村的村醫,今年71歲,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腿腳行動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從未抱怨,堅持為武漢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宣傳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相關政策。一開始也受到了武漢返鄉人員的冷諷和口頭謾罵,但是透過不斷的解釋宣傳,最後得到了他們的認同及配合。因工作勞累,在2月9日發生低血糖反應導致昏迷不醒,及時送往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兒莫金梅(本鎮另一個村的鄉村醫師)繼續給豪山口村的醫學觀察人員測量體溫,自己身體略好就堅持要出院回來工作,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給村民帶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戰士鄭新選、莫朝雄,就是我們身邊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線“最可愛的人”。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許許多多像鄭新選、莫朝雄一樣的人,在危難面前堅守崗位,無私奉獻,他們平凡而偉大。作為被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護的普通人,為鄉村醫生鄭新選、莫朝雄點讚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19

  面對疫情,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選擇了衝上防疫“一線”;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她放棄與家人團結,而是選擇面對每日“無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後,她放棄去陪伴,去照顧她,仍堅持抗擊新冠肺炎。

  她是誰?她是李倩,在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目前是小組的小組長,科室質控小組成員之一。

  其實,當病毒爆發的訊息傳來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時刻“衝鋒陷陣”的準備。即使已瞭解到武漢“新冠肺炎”是多麼的兇險,深知自己要與出現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離”,她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退縮,主動站在了“防疫”一線,積極報名加入援鄂醫療隊。1月24日晚上,海南省衛健委要求醫院組建赴鄂支援醫療隊,醫院凌晨緊急通知,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報了名。大年初二,本應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她離開了家,回到醫院進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訓。

  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擊疫情。到達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她和一行的戰友們幫助監利縣中醫院改造了重症病房。2月1日,由他們從無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症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隔離病房,他們需要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四個多小時不間斷地工作。雖然湖北的冬日異常的寒冷,但是她卻常常汗流浹背。由於新環境與原單位不一樣,李倩總擔心自己在照顧患者時,另外一個房間的病人出現病情變化她卻來不及發現,所以值班的時候她總是往返於各病房間,時刻牽掛著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當有不能理解的人問起李倩:“你這樣拼命到底是圖個什麼?”她總是笑著回答:“圖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同時,家鄉的奶奶還生著病。空閒的時候,李倩會和家裡影片說說近況,她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奶奶病情快點好轉。

  直到現在,李倩仍冒著生命危險與其他醫護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擊“新冠肺炎”。他們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在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把風險留個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履行自己作為護士的職責!

  2022年抗疫醫生事蹟20

  xx,男,漢族,xx歲,xx縣xx鎮xx村人。19xx年從醫,是一名在農村醫療防保戰線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鄉村醫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被常德日報報道,年年都被鎮衛生院評為“年度鄉村醫生先進個人”。

  20xx年xx月26日,xx接到xx鎮中心衛生院的緊急通知,立即馬不停蹄趕往鎮衛生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由於疫情緊急,醫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體溫計等防護物資成了緊俏物,防護服、護目鏡更是極度缺乏,鎮衛生院庫存告急。會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防護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圓滿完成鎮政府及衛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務。

  大年初三,即使防護物資不夠用、自我防護措施不到位,即使突發急性結膜炎,視力受到極大影響的情況下,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毅然決然地奮鬥在抗疫一線,挨家挨戶進行摸排,逐個量一遍體溫才算放心。

  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極力勸說下,他在家接受了輸液治療,初四病情剛有所好轉,他卻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與抗疫任務我還要梳理一遍,還有幾位病人的體溫未測量,摸排工作還未完成。”一大早,家人準備好的早餐來不及吃就出門了,給村民發放口罩,給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溫,一忙就是一上午。來不及吃午飯的他又急忙趕往幾位剛摸排出來的從湖北返鄉人員家裡,進行體溫測量並詢問情況。下午三點,xx在騎車回家途中,由於個人病情未痊癒、一天未進食,突然暈厥,摔至重傷。為了抗擊疫情,為了治病救人,為了他人安危,他未將個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終堅守崗位,履行著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由於病情較嚴重,需行手術治療,臨進手術室前,他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好餓,真想吃點東西后繼續奮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目前,他還在重症監護室,未脫離生命危險。(妻子xx是一位村幹部,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直非常支援他的工作。)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xx是千千萬萬鄉村醫生的縮影,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們默默奉獻、任勞任怨、辛勤耕耘、艱苦奮鬥。雖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正是他們幾十年來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疫情面前,才會毫不退縮、勇擔職責、踐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