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2週年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抗美援朝72週年的心得體會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權的鋼鐵意志!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抗美援朝72週年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1

  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出兵朝鮮,為援助朝鮮、保衛中國安全,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生的戰爭。這場戰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援,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烈士當中,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衝向敵人的孫佔元,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樑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家喻戶曉的戰鬥英雄有: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羅盛教毛岸英等。

  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裡,我看見了長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鬥裡,創造了偉大的功勳。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2

  每天早上,當我吃完早餐,揹著書包上學時;每天傍晚,當我在學校裡過了一天,或高興或難過地回家時;每當節假日,爸爸媽媽陪我一起出去遊玩,我開心地大笑時……這些,在我眼裡都是最最平常的事了。可是,自從這星期三,我在學校裡觀看了抗美援朝圖片展後,才覺得這最最平常的事是許許多多的戰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刻苦學習,讓中國不斷地強大起來。

  1950年10月1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並向朝中邊境推進,轟炸中國丹東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於是,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響應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出任志願軍總司令,赴朝參戰。

  戰爭是一場生與死的搏鬥,是一場血與火的較量。為了祖國,志願軍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戰鬥之中。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汗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英雄讚歌。在這場戰爭中,有63萬中朝軍隊士兵傷亡。

  為了祖國的安寧,為了世界的和平,這麼多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和平來之不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也來之不易,這些都是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

  請大家牢記戰爭的苦痛,帶著和平的心願放飛手中潔白的和平鴿,微笑著,看著它融入遠方的那一片湛藍!

  我希望今後的生活沒有戰爭,只有和平,讓戰爭這二個字成為歷史書上的一個名詞。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3

  建國初期,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了一批批捨生忘死、一往無前的戰士,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撕破了這片土地黎明前的黑暗。烈士們的身軀雖然倒下,但英魂永不滅!帶著抗美援朝還未散去的硝煙,在鮮紅的黨旗下,中國人民一步一步邁得更加堅實而堅定。憑藉著一雙雙勤勞的雙手,我國在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際交往中,中國日益體現出大國情懷和大國擔當。

  到如今,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文化財富,像是為我們新一代青年所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開啟,我們可以盡情享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啊,彷彿正從沉睡中甦醒,正期等著新一代的我們破繭而出、振翅奮飛。

  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人心頭籠罩上了惶恐不安的陰霾。在這場全球性的災難面前,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展現出了應有的擔當和奉獻,像“後浪”勃發生機。

  我們,是後浪,也是鐵路人,在鐵路這片海域中,我們翻湧澎湃。“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這一戰略目標像燈塔指引著我們的航向。我是一簇浪花,為鐵路奔湧而來。

  復工復產以來,我投入到渝懷鐵路涪秀二線的改造工程中,有緣相識鬱山。

  鬱山,鬱者,蔥茂繁盛也;山者,險峻挺拔也。晨初日隱,萬物復甦,鳥曲蟲鳴。待薄霧起,攀附群山而上,漸隱於翠色之中。農家炊煙裊裊,雞鳴犬吠相聞,枇杷浸黃,桃李滿枝,果香醉人。這就是鬱山,是我遠行而來的工作地。

  鬱山變電所交通較為不便,由於其地質構造的原因,絕大部分改造所需的材料和裝置,都靠人力完成。凹凸不平的道路,蚊蟲的叮咬,烈日的暴曬,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中,鬱山變電所的改造工程顯得格外艱難。但是每天早起,上下班越野鍛鍊,午飯前後爬山,沐浴充足的日光,遠離城市喧囂,吐納清新空氣,卻也實現了父母對我的“健康期待”。

  工作環境的確艱苦,可是當看見值班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枯燥地堅守時,看著民工阿姨們頭頂烈日、腳踏碎石抬著重達幾百斤的.集中接地箱時,感動已在催化我這“後浪”前行。

  嚴格按標作業,這才是對工作、對自己的尊重。新時代,從來不是一部分人的奮鬥,也從來不是一部分人的成就。無數的水花匯聚一排又一排,浪,才有了強大的力量。

  無論是那些為建設新中國而披荊斬棘的先輩,或是已經踏上了新徵程的“後浪”,我堅信:心之所向,無往不利。所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但我們可以用心境適應環境,用行動逆轉頹廢。以夢為馬,砥礪前行,我們將承先人之志,啟後世之師。新時代是開始,亦是傳承。我們是後浪,是新時代的親歷者更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將開啟新的奮鬥,新的創新,新的征程。終有一日,我們也會擁有我們的後浪,到那時,中國夢的實現將不會忘記我們曾有的青春。

  魯迅曾說過:“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掩卷這本書,我找了光。此時我想說:今天,我是後浪,手中正高擎著奮進的火炬。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4

  今天,我們學校請來了一位老戰士,為我們講述他抗美援朝時期的親身經歷。

  聽了老戰士的講述,讓我想起了許多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人物的故事。比如大家熟知的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老戰士提到的3師9團1大隊大隊長王海。他駕駛米格—15戰機帶領年輕的中國空軍在朝鮮上空與實力懸殊的美國空軍展開了激烈的、驚心動魄的空戰。在大家的團結協作下,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他本人擊落敵機4架,擊傷5架,立下赫赫戰功。至今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南廣場,還陳列著一架繪有9顆紅星的米格—15比斯殲擊機。它正是王海當年駕駛過的功勳飛機。還有許多烈士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生命。

  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5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近日,在上級黨委的組織下文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與古代文學黨支部開展了“學習抗美援朝精神”主題系列學習活動,回顧70年前那段硝煙瀰漫的崢嶸歲月,以跨越時空的精神財富激勵所有青年黨員牢記歷史,勇擔使命。

  首先,支部全體黨員集體觀看了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週年而拍攝的紀錄片《為了和平》和《英雄兒女》,帶領大家重溫中國人民志願軍建立的不朽歷史功勳,引導所有黨員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時,更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怕吃苦、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觀看過後,支部黨員紛紛表示會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將抗美援朝精神貫穿於個人的生活和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2020年11月5日下午2點,文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於公教樓E座301教室與古代文學教師黨支部對接進行學習交流,旨在學習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進一步堅定信仰,強化使命擔當。交流會上,武嶽同學透過影片《我的祖國》帶領大家回顧了兩部紀錄片的大概內容和創作過程,接著黨員同志們各抒己見。霍現俊老師結合自身經歷告訴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有堅持不懈的韌勁、鬥志;劉萬川老師則從家國情懷以及文藝工作者的擔當出發,寄語全體學生黨員要肩負時代責任,貢獻青春力量。李欣瞳同學提到毛岸英舍小家為大家,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抗美援朝戰場的故事;朱永帥同學談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作為新時代學生黨員應繼承和發揚先輩偉大精神。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本次“學習抗美援朝精神”主題系列學習活動,使全體黨員進一步學習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蹟、弘揚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悟了新時代的家國情懷,更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深刻實踐,相信全體黨員能夠把堅如磐石的毅力、只爭朝夕的勁頭、不怕吃苦的精神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擔當與信仰!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6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戰72週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老一輩人民志願軍發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為保家衛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志願軍將士及英雄模範們的功績,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應當讓熱愛和平成為一種常態,行動起來珍惜來自本人的和平世界。

  繼承先烈遺志,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蹟,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趕走了列強,用自己的智慧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用汗水澆灌這片熱土,70多年來,我們創造了極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讓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魏巍聳立,而今,困擾祖祖輩輩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即將被消除,全面同步小康將在我們這一代實現,而青少年,將在未來成為建設祖國的主力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由他們托起,這就需要強化對紅色基因的傳承,將優良的革命傳統繼承下去,發揚開來。

  青年一代要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本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走好人生道路。

  和平應該被世界各個民族所共同維護,因為只有和平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我們放眼至阿富汗、敘利亞、利比亞等戰爭國家,全國上下滿目瘡痍,舉國境內生靈塗炭,對於他們而言最為珍貴的不是金錢而是和平。普通群眾群眾,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的兒童所擁有的是恐懼而不是快樂。我們不會容忍這些悲劇發生在我們的民族之中。

  如今全球一體化的程度不斷的加深,世界各國間的聯絡也愈發的密切起來,貿易和國民交流也日愈加深,但我們要充分的認知到事物的雙面性,合作往往伴隨著競爭,諸如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戰爭。

  我們定然會堅守我們的發展成果,維護好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傳承先烈紅色基因,讓熱愛個屁成為一種常態。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7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週年之際,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週年主題展覽”時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此次展覽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的主題,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主視角,圍繞戰爭主線、突出戰場較量,由“正義擔當 決策出兵”、“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以打促談 越_越強”、“實現停戰 勝利歸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和歷史貢獻”、結束語等7個部分組成,旨在致敬英雄精神、凝聚奮進力量,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70年前,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繼續向中朝邊境進攻,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30萬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與以美國為首的16國的聯合軍殊死對抗了兩年零九個月。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與敵人作戰力量和作戰裝備存在巨大的懸殊的情況下,以頑強不屈的意志、保家衛國的決心,克服萬難、迎難而上、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在嚴寒中挺立,在危難時向前,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軍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成功地捍衛了我國的領土和主權,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十八萬中華民族優秀兒女,最可愛的人血灑疆場,長眠在朝鮮。其中湧現出許許多多傑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蹟。黃繼光為完成爆破任務,炸燬敵人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邱少雲在一次執行潛伏任務時,不幸被敵人燃燒彈擊中,全身被火焰燃燒,但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從而影響整體戰鬥部署,始終堅持趴在火中,紋絲不動,直至光榮犧牲,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整場戰鬥的勝利。英雄們這種捨生忘死、不懼風險、前赴後繼、鬥爭到底的精神正是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抗美援朝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中國爭取了幾十年和平發展的時間,也警示我們要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和平,奮力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業中來。當前,我國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髮展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種矛盾與問題不斷凸顯。我們要繼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敢於攻堅克難、敢於直面挑戰、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8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

  1952年下半年,朝鮮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對於中朝一方來說,相對於年底鴨綠江邊的歲月,己方已經小佔便宜。在嚴酷的事實下,連首先挑起戰爭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經放棄了要“統一朝鮮,解放南方”的一廂情願的夢想,此時社會主義陣營所要面對的是:我們能不能在美帝國主義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固守住這個共產主義在東亞的橋頭堡?

  儘管我們的宣傳是樂觀的,以至於讓我們在幾十年後也認為我們當時只要願意,就可以替朝鮮人民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可是歷史是會告訴人們真相的:當時的情況曾是如此的嚴峻。

  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在我們今天看來,這似乎只是恐嚇,可是當時的事實是在九月和十月裡,聯合國軍連續攻下了北朝鮮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嶺(Bloody Ridge)”和“傷心嶺(Heartbreak Ridge)”——由於朝方的揚勝諱敗,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中朝一方對這兩戰的叫法,只好以美方的稱謂來敘述了。儘管聯合國軍損失了幾千人,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達到了戰略目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五聖山——美方將其叫做“三角形山”,範弗裡特預計以兩百人為代價,在五天內實現目標。為此他動用了美第七師、美第187空降團、南朝鮮第二師、九師、加拿大步兵旅、菲律賓營、哥倫比亞營、阿比西尼亞營等部隊共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

  志願軍方面在敵情判斷上出現了巨大的失誤。我方把幾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聖山方向只留下了一個連秦基偉自己也承認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師,區區一萬來人。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9

  72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時空,始終放射著璀璨的光輝,給中國人的內心世界送來光明。我們要悉心體悟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深厚意蘊,擁抱從那歷史深處穿透而來的精神之光。

  弘揚和光大了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是派生出抗美援朝精神中其他幾種精神的本源。愛國,既是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堅定維護,也是對生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的真摯熱愛;既是對祖國和民族尊嚴的認同與自豪,也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的使命與責任。內心升騰著愛國主義精神,就會深深植根革命忠誠精神,昂揚起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從決定出兵到勝利收兵,自始至終高揚著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力維護了祖國和人民利益,打出了國威軍威,使剛成立不久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能夠頂天立地地立足於世界舞臺。

  72年前發生的那場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政府自恃有足以壓倒一切的實力,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並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和鄉村,把戰火燒到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對新中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面對美國,面對新中國剛成立後百廢待興的局面,要下抗美援朝這樣的大決心,極為不易。但為了捍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了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毛澤東同志果斷決策: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1950 年 10 月 24 日,周恩來同志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上,對為什麼作出抗美援朝決定作了詳細的說明:“朝鮮如果被美帝國主義壓倒,我國東北就無法安定”。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正義之戰、愛國之戰。全國各條戰線和廣大人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支援前線,支援戰爭。在全國燃起的愛國熱情,形成了同仇敵愾、戰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10

  72年前抗美援朝一戰,打敗了美國,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72年後我們回顧歷史,悟出了偉大精神,深刻啟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週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震撼鼓舞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關於這場戰爭,關於抗美援朝精神,關於祖國未來,大外學子有話想說。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在愛國主義旗幟感召下,同仇敵愾,同心協力。

  72年,鐵在燒。72年後的今年,新一代的青年人們,永承先輩們的意志,無畏艱難,勇敢出徵。在此次疫情中,眾多青年人響應國家號召,衝在一線,擔當著醫護志願者等工作,讓我們看到了先輩留下來永不放棄,心懷大國的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在祖國的懷抱下我們茁壯成長,在祖國需要我們之時,我們同樣能夠勇敢地站出來,毅然“作戰”,保家衛國。緊跟國家方向前進,發揮我們青年人獨特的堅定力量。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保家衛國,中國脊樑!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11

  72年前,解放戰爭剛剛結束,在硝煙消散不久的中國大地上,一支中國人民志願軍橫跨鴨綠江,向著朝鮮方向進發。

  1950年11月,刺骨的寒風已經在長津湖肆虐,但突然提前的軍令依舊被徹底執行。還穿著夏季單薄衣物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六連抵達戰場,他們接到了堅守死鷹嶺的任務,而當時朝鮮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四十攝氏度。為了完美地完成這項任務,連隊計程車兵在天寒地凍中待了一個晚上,甚至不敢生火取暖,怕引起美軍的注意。彼時戰況對我軍不利,伏擊美軍已經是當時能施行的最有效的打擊方式,連隊身上揹負的使命十分沉重。戰士們意志堅強,但單薄的夏裝抵擋不了寒風,即便如此,沒有人從戰場中撤退。

  第二日,正面戰場打響了,附近的兄弟部隊卻奇怪地發現,執行防守任務的六連沒有開火。他們派遣參謀打探,迎接他們的,卻是戰壕中仍舊保持著戰鬥姿勢的一座座冰雕。原來在一夜的堅守中士兵們居然全部凍死,而臨死前,所有人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姿勢。

  時至今日,距離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72年,鋼鐵鑄造的偉人們走了,但由偉人鑄造的鋼鐵留了下來,繼續庇佑著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抗美援朝戰爭72週年紀念日之際,我謹以那些中國英雄們的事蹟,來緬懷那場慘烈而偉大的戰爭,和戰爭中犧牲的,最可愛的人們。

  現如今炮火早已經離我們遠去,這些事蹟被輕飄飄的文字記錄,沒有人能看到這些數字背後的血肉。但我們能在今天吃飽穿暖,走在高速發展富國強民的道路上,是因為腳下踩著的,是先輩用血澆築的階梯,頭頂上,是沒有戰火的藍天。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12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

  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情形:在那白雪皚皚的鴨綠江面,一排排衣著單薄的志願軍隊伍正徒步走過橋面,腳步鏗鏘而堅定。其實,在他們心中都非常明白,此次遠赴是為了保衛自己身後這片土地,而支撐著他們前行的是使命與擔當、責任與理想。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信念,他們無畏艱險,不懼生死,慨然奔赴戰場。這一戰,是正義之戰,戰爭的勝利粉碎了侵略者的陰險圖謀,保衛了新中國,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為世界反侵略戰爭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一戰,更是立國、立威之戰,它打出了中國的氣勢與尊嚴,打出了國威軍威,也振奮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在此場戰爭中,死傷無數,也恰恰是這些英勇無畏的將士築起了通往和平的道路。此皆種種,我們將永遠銘記。

  72年後的今天,2022年,我們身處於和平年代。如今的中國國力昌盛,神舟飛船不斷取得突破,港珠澳大橋的驚人成就,全面小康圓滿收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很慶幸,我們生於這沒有戰火硝煙的和平盛世,而作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向那些革命先輩們學習,將家國責任與擔當刻在心上、融進血液。也更應該牢記時代使命,不負韶華,砥礪前行,跑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力跑,做一個時代的奮進者和奉獻者。

  抗美援朝72週年心得體會13

  朝鮮五聖山,有兩個小小的高地——上甘嶺。發生在這裡的那場戰役,使這裡成為美軍的“傷心嶺”,也成為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43天的上甘嶺之戰,“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投下6000多枚炸彈,付出了2.5萬餘人的傷亡,卻依然沒有跨越這兩座幾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後來擺放在了西點軍校的課堂裡。

  1997年,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訪問西點軍校。一名美軍中校指著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問道:“我們知道你們只有兩個連的兵力守衛,但是不明白為什麼我們7個營就是攻不下來。”

  其實,這個懸念一點也不“懸”——從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質的鋼鐵是有限的,而從中國人民心中喚醒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中國軍人心中煥發的保家衛國的意志力量則是無窮的。抗美援朝戰爭是異常激烈而又殘酷的,我志願軍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和坦克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前仆後繼,英勇善戰,終於戰勝了敵人,完成了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