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救災倡議書(精選10)

抗旱救災倡議書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到倡議書的地方越來越多,不同的倡議書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來參考自己需要的倡議書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抗旱救災倡議書(精選10篇)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抗旱救災倡議書1

全省青少年朋友、團員青年、少先隊員:

  近來,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災區青少年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受到了極大影響。災情的出現再次表明了我國淡水資源的極度匱乏,珍惜和保護水資源變得日益重要。為響應團中央關於抗旱救災的號召,團省委、省少工委、省學聯、省青聯、省志願者協會、省青少年基金會聯合向全省青少年發出倡議:

  一、奉獻愛心,為災區捐一元錢或一瓶飲用水。

  二、從自己做起,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三、愛護環境,保護水資源,倡導低碳生活。

  我們也呼籲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捐款捐水,為災區人民奉獻一份愛心,貢獻一份力量。

  捐款熱線:xxxxxxx(海南省希望工程辦公室);

  捐款賬號:xxxxxxxx;

  開戶行:海口市中行文明東支行;

  戶名: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會。

  旱災無情,人間有愛!讓我們與災區的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共同努力、共渡難關,爭取早日取得抗旱救災鬥爭的勝利。

  倡議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抗旱救災倡議書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春,多麼愜意的名字!他帶來芬芳豔麗的花朵,帶來了蓬勃新綠的草木!帶來了對未來的一份憧憬,帶給我們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個美好的字眼寄託了人們多少遐思。然而,我國西南地區,這個美麗的地方,在這個希望之春,卻被幹旱無情的籠罩著。田間地頭,剛剛破土而生的嫩芽早已枯死,枝頭樹梢,青翠欲滴的嫩葉也已收攏自己的身軀嬌美的花朵,也過早的凋零了……河床乾涸,井水乾枯,溼地幹固,莊稼枯死,甚至,許多動物也因乾旱而死,成群的人背上水桶,到處尋找水源……一幕幕慘不忍賭的景象,一雙雙期盼的眼神,只在闡釋一個字——水,在這個時候,它成了人們希望的來源,成了人們靈魂的寄託。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滴水,在這個時候,早已不再是一滴水,而是一份生命,一份希望,一份心靈的寄託。旱情告急!災情告急!60年一遇的旱情給貴州人民帶來了巨大考驗。

  當我們坐在家裡享用著可口的飯菜,喝著美味的各種飲料時,我們是否想過災區遭遇的.、罕見的特大旱災,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為此,我們四年級一班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1.珍惜身邊的每一滴水,自覺樹立節約用水光榮的價值觀,深入瞭解我國和我省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廣泛開展保護水資源的宣傳和實踐活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滴水,養成計劃用水、節約用水、重複用水的良好習慣。

  2.旱災無情,人間有愛。愛心無需打扮,愛心無需遮掩,哪怕滴落在枯黃的紙張上,描摹在貧瘠的沙土中,甚至化為一絲風兒,親親吹過臉龐,拂過心間,那顆乾渴已久的心靈也會得到滋潤,那片不毛之地也會頓生活力。

  那麼,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眾志成城,抗旱救災!向募捐箱裡捐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向災區人民表達自己一份心意,用我們的拳拳愛心凝注一份救助的力量,一道堅固的長城。讓我們一起:凝聚力量,抗旱救災,共同營造春天的希望!

  抗旱救災倡議書3

全區廣大團員青年、少先隊員:

  今年,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目前旱情持續加劇,大部分農作物面積因旱受災,造成人畜飲水困難,對當前農業春耕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災情發生後,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採取相應措施抗旱救災,解決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對人民生產生活和抗旱減災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懷、支援和鼓舞。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和影響,抗旱救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為響應團中央關於抗旱救災的號召,全區廣大團員青年、少先隊員要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抗旱救災活動之中,為奪取抗災的全面勝利做出貢獻。為此,我們向全區廣大青年發出倡議:

  1、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關心災情,向災民伸出熱情援手,出工出力,做好抗旱防火等宣傳發動工作,形成強大的抗旱救災合力。

  2、廣泛開展“節水節源、抗旱減災、奉獻愛心”等公益主題活動,認真學習節水知識,推廣節水辦法,創新節水技術,努力做科學節水的推動者;

  3、對發生在身邊的用水浪費現象,敢說敢管,互相監督,共同保護利用好水資源;

  4、緊緊圍繞抗旱救災這一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為受災群眾捐款捐物,幫助受災群眾克服困難,渡過難關。

  同時,我們也呼籲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捐款捐水,為災區人民奉獻一份愛心,貢獻一份力量。

  讓我們攜手同心與災區同胞共同努力、與受災群眾共克時艱,爭取早日打贏這場抗旱救災的攻堅戰!

  抗旱救災倡議書4

  目前全國旱情嚴重,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積極響應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通知精神,現向全區中小學生髮出如下倡議:

  1、開展“捐獻一瓶水”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活動。各中小學應積極行動起來,可利用週一升旗儀式等時機廣泛宣傳動員,透過捐款、捐物的方式為災區人民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統一便捷起見,建議各學校廣泛開展“愛心一元捐”的方式,號召廣大學生透過變賣廢舊物品、節省零花錢等方式捐出一元錢用於為災區人民購買飲用水。各校將所捐錢物彙總後報教育局團委,由區團委負責聯絡協調送至災區。

  2、各校以抗旱救災為契機,廣泛開展宣傳報道活動,號召全體師生從自己做起,倡導節約,不浪費一滴水。

  3、全體師生應密切關注災情,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抗旱救災工作。

  讓我們攜手同心、眾志成城,與災區群眾一起共度難關,早日奪取抗旱救災的勝利。

  抗旱救災倡議書5

全鎮廣大愛心企業、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今年以來,我鎮遭遇春夏連旱,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兩週內仍以高溫天氣為主,無有效降雨,旱情將進一步加劇。止目前,全鎮已有1.6萬畝農作物受災,其中玉米受災面積達到1。36萬畝,豆類受災面積達到848畝,其他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1682畝,農作物因缺水面臨死苗的威脅,群眾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抗旱減災迫在眉睫。

  天災無情人有情,滴水可成江海,眾志就能成城,在這個守望甘霖之時,鎮黨委、政府在此倡議:希望全鎮廣大愛心企業、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向受災群眾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慷慨解囊,踴躍捐款捐物送水,支援全鎮抗旱救災,幫助受災群眾共克時艱,共渡難關。曲子鎮將本著公開、透明、高效的原則,管好用好捐贈物資,統籌協調好送水事宜,確保大家的每一份愛心都能及時送到受災村,用於受災群眾。

  抗旱救災倡議書6

廣大農民朋友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們:

  近日來,xx鄉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土壤失墒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不斷擴大,後續作物難以下種,羊畜面臨缺草缺水危機,旱災持續加重。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受災群眾財產損失,保草穩羊,在此,我們發出以下倡議:

  一、開展自救,激發內生動力。廣大村民要發揮自身優勢,繼續響應鄉黨委、政府的抗旱救災措施,利用水罐、水桶等設施就近取水,將山泉水運回注入水窖儲存,解決羊畜短期飲水問題;對於已抽穗可利用的玉米等作物秸稈立即收儲,堅持寸草歸倉,穩定發展,兜住民生底線。

  二、未雨綢繆,著眼長遠發展。堅持“田內損失田外補,產業損失就業補”,改變傳統觀念,積極響應政府對接的用工企業,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勞務技能,增強自身就業優勢;在秋季降雨來臨前,做好各項儲水準備工作,確保來年用水充沛;在降雨來臨後,搶抓墒情種草,及時做好秋膜覆蓋,確保明年開春墒情良好。

  三、凝聚愛心,共克時艱。目前我鄉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救災物資已全部投入使用,為我鄉的抗旱救災工作注入了精神力量,提供了物質支撐。但我鄉仍然大量需求水泵、水管、水罐等救災物資。我們期待您用愛心和責任匯聚成抗旱救災的強大動力。在今後抗旱工作及xx未來的發展歷程中仍然期待您的繼續關注和支援。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內外聯動,上下齊心,抗旱救災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xx的未來需要各位共同繪就。我們堅信,在鄉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xx必將早日渡過難關,書寫嶄新篇章!

  抗旱救災倡議書7

尊敬的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

  入夏以來,全縣無有效降雨,我鄉氣溫偏高,持續乾旱。玉米、蕎麥等秋糧作物受旱絕收,甜高梁、大燕麥等羊畜飼草難以下種,羊畜用水、飼草保障出現困難,旱情歷史罕見,抗旱保收形勢嚴竣。截至目前,旱情造成我鄉8個村2447戶8449人不同程度受災,35873只羊缺草2815.6噸,受災農作物(含玉米、蕎麥)47022畝,成災46118畝,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521.6萬元。

  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面對持續旱情,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高度重視抗旱保收工作,把抗旱保收作為當前重中之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第一時間廣泛宣傳全縣關於做好抗旱保收工作的十條意見,第一時間實施困難臨時救助和羊只保護價格收購等扶危助困政策措施。積極組織送水車輛給群眾送水上門;積極外調拉運飼草;積極開展玉米秸稈青貯。廣大幹部群眾同氣連枝,共盼雨來,堅持奮鬥在抗旱保收第一線,努力開展生產自救,最大限度減少因旱災造成的損失,確保在天旱情況下養殖戶羊只不流失,收入不驟減。但旱情還在持續和加劇,形勢依然十分嚴竣。

  人心齊,泰山移。在全鄉抗旱保收的關鍵時刻,我們號召: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向xx鄉受災群眾積極伸出援助之手,慷慨捐贈,奉獻大愛;青山一道,同擔風雨;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我們承諾:將嚴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所有捐贈款物,全部用於抗旱保收工作,努力幫助受災群眾早日恢復生產生活。所有捐贈款物,將第一時間在xx鄉微信公眾號及時公佈,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一、急需物資

  1、各類飼草、青貯機械、青貯包膜和麻繩等物資;

  2、養殖戶用水;

  3、其它相關物資。

  二、捐贈接收方式

  地址:xx鄉人民政府(xx鄉中街1號)

  捐贈時間:20xx年xx月xx日開始,每天8:30至18:00

  聯絡人:耿xx聯絡電話:xxxx—xxxxxxx

  180xxxxxxxx

  三、其它說明

  1、捐贈物資可定向捐贈給某個村;

  2、各類物資均要求在保質期內,正規企業產品,符合國家各項質量標準,外包裝完好,無汙損。

  抗旱救災倡議書8

統一戰線各界人士、朋友們:

  今年入春以來,我旗持續降水偏少,農作物、草原受旱嚴重,全x6個xx鎮71個xx村不同程度受災,受災農牧民1.3萬戶3.4萬人,草牧場、農作物受災面積2789萬畝,受災牲畜200多萬頭(只),直接經濟損失約1.8億元。災情發生以來,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視抗旱救災工作,全力以赴抗旱減災保民生。但高溫仍在持續,旱情仍在加劇,全x抗旱減災形勢嚴峻,任務艱鉅,還需要動員各方力量積極參與。

  滴水可以匯成江河,齊心定能共渡難關!在此,中共xx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發出倡議:真誠希望全x統一戰線各界人士和所有關心支援xx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朋友們,充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積極投身到抗旱減災工作中去,為抗旱減災匯聚力量。

  一是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旗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全x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黨外知識分子、歸僑僑眷朋友要積極行動起來,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旗委的部署和要求上來,主動參與,積極作為,發揮自身優勢,深入到群眾中做好政策解讀宣傳,幫助群眾調適壓抑情緒,提振抗旱的信心和決心,營造齊心協力抗旱減災的良好氛圍。

  二是積極投入抗旱減災各項工作。充分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資源優勢,針對當前發展迅猛的旱情,積極為農牧民提供牲畜飼養、動物疫病防治、水利設施維護等專業技術指導,指導農牧民轉型發展,改變傳統觀念,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勞務技能,增強自身創業就業能力。

  三是天災無情,人有情。呼籲全x統一戰線各界人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立即行動起來,最大限度發揮單位、企業和個人的力量,募集社會愛心資金,為受災農牧民捐資捐物,幫助農牧民解決飼草料問題,幫助受災群眾共渡難關。工商聯、各非公企業要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積極與異地商會及企業聯絡協調,對接市場,開展販運銷售、以物易物、企地合力助力消費等活動,加快牲畜出欄。

  涓滴之水成海洋,顆顆愛心變希望。讓我們攜手同心、眾志成城,與受災群眾共同努力、共克時艱,為打贏抗旱減災攻堅戰貢獻統戰力量!

  抗旱救災倡議書9

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及愛心人士們:

  今年以來,xxx鎮春夏連旱,特別是進入xx月份以來,連續高溫,缺少降雨,使旱情更加嚴峻,出現草牧場未能及時返青、飼草料短缺、農業灌溉用水不足等問題,給農牧業生產、農牧民生活和人畜安全飲水帶來了極大挑戰。抗旱壓力增大,救災迫在眉睫。

  涓涓細流可成江河,萬眾一心能破難關!在全鎮上下緊急抗旱救災的關鍵時刻,我們呼籲廣大黨員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充分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慷慨解囊,奉獻愛心,幫助受災群眾共克時艱,共渡難關。同時,也希望全鎮幹部群眾增強愛水意識,傳播節水理念,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我們相信,只要大家攜手同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奪取抗旱救災的全面勝利!

  凡有意捐贈的愛心企業及個人可直接聯絡xxx村對接抗旱服務事宜,也可與xxx鎮人民政府聯絡對接,聯絡人xx,電話:xx。我鎮將本著公開、透明、高效的原則,管好用好捐贈物資,統籌協調好送水事宜,確保大家的每一份愛心都能及時送到受災嘎查村,用於受災農牧民。

  抗旱救災倡議書10

全縣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

  今年以來,受降雨量少、持續高溫等因素影響,我縣遭遇歷史罕見的大旱,導致全縣農作物受災嚴重,很多地方人畜飲水困難。在嚴峻的旱災面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推進抗旱救災工作,千方百計促農增收。

  災害無情人有情!滴水可以匯成江河,齊心定能渡過難關。xx縣慈善總會現發出倡議:號召全縣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行動起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慷慨解囊、傳遞愛心,為受災群眾伸出援助之手、貢獻一份力量,幫助受災群眾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我們莊嚴承諾,將嚴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所有捐贈款物,將全部用於我縣抗旱救災工作,幫助受災群眾早日恢復生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