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孝親新聞稿(精選10篇)

敬老孝親新聞稿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新聞稿,新聞稿必須具有時間性。新聞所要報道的資訊必須是新近發生的,沒有時間性的資訊就彷彿是明日黃花,沒有任何價值。那麼一般新聞稿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敬老孝親新聞稿(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敬老孝親新聞稿1

  平凡見真知,平淡見真情;為父母盡孝、為家庭盡責——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張珍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卻不那麼簡單。再普通的日子,因為有愛就有溫暖;再細微的事情,因為有心就有真情。張珍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卻有著潤物無聲的感動。

  感恩父母用孝心傳遞真情

  提起張珍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張珍作為家長,她對家庭盡責、對社會盡忠,對他人謙和、對子女嚴格。作為兒女,她孝順父母,與人為善。

  張珍出生於農村家庭,從小就是家裡的得力幫手。1995年,張珍的父親疾病纏身,哮喘、心臟病等多種疾病使老人的身體每況愈下,長期臥床不起。她的母親年紀大,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沒有能力照顧病人,弟弟、弟媳又遠在雲南,從此,照顧老人的責任一直由張珍一個人承擔著。

  “2011年父親病逝後,母親整日愁眉不展,暗自垂淚,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空就和母親坐在一塊閒聊天、拉家常,方便的時候就帶母親到處轉一轉,寬寬老人的心。飲食方面,隔三岔五來點花樣,讓母親吃得高興,吃個順心,久而久之,母親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張珍說道。

  老人年紀大了,時常擔心自己年老體弱成為兒女們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張珍就儘量和老人多交談,拉些家長裡短,讓她在親情的包圍下消除顧慮。家裡的大事小事,張珍也總會跟母親打個招呼,聽聽老人的意見,讓老人出出主意,儘量不冷落了體弱多病的母親。現如今,她的母親已經85歲高齡了,仍然和她一起居住,由她照料。

  張珍說:“人都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老人們為子女操勞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照顧他們還不是理所應當的?老人的現在,就是我們的將來,現在不伺候好長輩,將來哪有臉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對待自己呢?”

  樹立家風重在言傳身教

  俗話說,家庭是孩子們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面對女兒和丈夫,張珍有種難以言表的內疚。

  由於長年在外工作,家裡的大事小事都壓在了丈夫的身上,孩子的學習也很少過問。工作時常白天黑夜連軸轉,雙休日和節假日加班也習以為常,由此也欠下了一筆筆“親情債”。

  但是每次張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女兒總會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你們每天那麼晚回家,真是辛苦了,我以後一定要孝敬你們,幫你們做家務。”

  “身教勝於言教,我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無形中孩子也養成了自強、自立、有愛心的良好品德。”張珍夫婦就是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也為孩子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雖然工作繁忙,卻有家人的大力支援、理解,家庭是她堅強的後盾。“我是一名基層工作者,感謝家人對我的大力支援與理解,讓我能更好地工作。一家人和睦相處,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這個就是我家的寶貴財富。只要夫妻同心同德,子女相互理解尊重、關心支援,累一點沒啥。”

  如今,張珍的女兒已經成家立業生了小孩。“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我的女兒女婿也時常來看望我,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很熱鬧。現在看著外孫一天天長大,時常感覺到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個人了。”張珍笑著說。

  做知心人為居民排憂解難

  生活本來就是由點滴積累而成,只有做好點滴小事才能成就大的幸福。張珍是平安區樂都路社群黨總支部書記,在日常工作中,她總能抓住點滴、抓住細節,為轄區的困難群眾送上百倍關懷,久而久之也成了轄區群眾眼中的“知心大姐”。每當誰家有難言之隱,夫妻為瑣事鬧矛盾,同事有煩心事時,也願意來找這位“知心大姐”聊聊天。

  轄區的馬曉紅女士,在丈夫去世後,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而且自己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疾病,還經常到飯店洗碗打工,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張珍瞭解到情況後,便第一時間讓工作人員查檔案核實情況,發現馬曉紅沒有辦理低保,張珍和社群工作人員帶上物品去馬曉紅家裡走訪慰問。看到馬曉紅腰椎間盤突出非常嚴重,行動不便,還要四處打工維持生活,張珍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有困難就給我們說,今天你把戶口本和身份證影印上,到社群寫個申請,我們幫你把低保辦上。”張珍給馬曉紅仔細交代。馬曉紅抓著她的手一直重複說:“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的幫助,我這日子真不知道該怎麼過。”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此後,每逢回族群眾過節,她都會到馬曉紅家進行慰問幫扶,這一切都極大地改善了馬曉紅家的生活狀況。如今,馬曉紅的大女兒已經成家,兒子也已上了大學,一家人生活有了新的起色。

  “喂,姑娘啊,啥時候來看看我,陪我聊聊天呀?”張珍接起電話,打電話過來的正是轄區失獨老人李淑雲。

  李淑雲的丈夫和兒子早年間因為一些變故去世後,家中就只剩下她一人,張珍得知這一情況後,每週和幾個同事定期為她打掃衛生、洗衣、洗澡、做飯,過年過節也會包了餃子去她家陪她聊天。張珍始終關心和幫助她,漸漸地,李淑雲老人也走出了生活的陰霾。

  張珍說:“經過這些年對李淑雲老人的幫助,我也早已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這些平凡的事讓張珍記憶猶新,也讓她百感交集,“如果我們不深入群眾之中,體味群眾疾苦,只在辦公室裡想群眾,在材料裡寫群眾是不行的,和群眾‘打交道’,非常實在,只要你想群眾之所想,肩挑背扛地為群眾辦好件件‘瑣事’,他們就會把心交給你。”這是張珍在工作中得到的感悟。

  張珍只是一位平凡的婦女,但她有著一顆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愛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敬老愛親的孝舉,深深感染了身邊無數群眾。也正是這些不平凡的小事,讓鄰里間的互相幫助、敬老孝親傳頌為一種風尚。

  敬老孝親新聞稿2

  孝親敬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願意拿出誠意與時間去尊老愛老照顧老人的年輕人並不多。蒲家灣村楊小蘭,生活在“計生兩戶“家庭中,從小父親就教育她和妹妹“百善孝為先”。

  如今父親含辛茹苦的把她們養大,父親卻已兩鬢白髮,她說該是她要感恩父親的養育之恩的時候。楊小蘭每天操持家務,照顧、伺候父親,看到父親的笑容,是她最幸福的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幫助其他老人”。

  當她知道村上的老人因兒女中午不在家還未吃午飯時,她就把老人叫到自己家來吃飯,楊小蘭笑著說就是多雙碗筷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因此村上的老人對她誇讚不已,村裡人都稱讚她是一個“人情味”非常濃厚的人。

  敬老孝親新聞稿3

  “孝”源於心,“愛”生於情。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好的家風需要代代傳承和發揚光大。多年來,在我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大力弘揚孝德文化、無私掏錢捐物幫助困難家庭和老人、連續五年重陽節舉辦餃子宴慰問老人、新冠疫情發生後積極籌集善款獻愛心等,善舉感動著你我。他們就是我市孝德慈善聯合會(以下簡稱市孝慈會)公益組織的成員們。

  5年間,每個週一至週五中午時分,經濟技術開發區姚寨鄉南中堡村和張李莊村70歲以上的很多老人,會拿著飯盒說說笑笑早早地結伴來到村裡的孝德堂,高高興興地等待開飯,飯前在志願者的帶領下,一起做保健操、唱紅歌。現如今,因新冠疫情孝德堂暫時關閉,村中的很多老人卻始終惦念著給他們帶來歡樂和關愛的地方,期待著孝德堂早日開啟。

  “孝德堂辦得太好了!這些志願者也辛苦了。”“我來到孝德堂就高興,等待打飯的時候大家一起做操、唱歌,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孝德堂真正為老人著想,傳承孝文化,應該大力弘揚。”……村裡的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誇讚起孝德堂的好。還有的老人自編順口溜、快板讚揚孝德堂。76歲王志勝老人坐著輪椅,一說起孝德堂就會感動地流出幸福的淚水,連聲說:“想不到,想不到啊,真的謝謝你們了!”

  還有很多老人經常在孝德堂吃飯,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都得到很大改善。81歲的慄鳳芹老人,因病雙手伸不開,吃飯拿不起筷子,如今每天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雙手竟然能夠伸展了,能拿起筷子了,精神頭也好了很多。58歲的豆建霞半身不遂,透過在孝德堂的用餐鍛鍊,身體狀況也有所好轉。

  “平日裡,隨著一句‘開飯嘍’的吆喝聲,老人們有序坐好自發排隊上前打飯,身體有病無法前來的老人,由子女打飯帶回家送給老人。往常大堂桌上,飯菜冒著熱氣,有大燴菜、涼拌菜、西紅柿炒雞蛋、包子等,健康營養,大家還踐行光碟行動。”孝德堂的志願者告訴記者。

  那麼,深得民心的孝德堂是怎樣誕生的呢?原來,南中堡村是擁有3100餘人的大村落,僅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400餘人,是典型的人口老齡化村、空巢老人村。河北光牌面業董事長申光才告訴記者:“我的父母走得早,便有了拿村裡老人當父母孝敬的想法,總是逢年過節以慰問的方式給老人送上溫暖。時間久了,我發現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比如老人們精神上孤單寂寞、行動不便老人做飯困難等。後來經我提議,在政府大力支援下,2016年重陽節南中堡村裡建起了孝德堂,鄉村提供場所,河北光牌面業提供米、面、油、菜等生活物資,志願者提供服務,為全村70歲以上老人以及不滿70歲的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免費午餐和理髮、醫療保健等服務,並從知孝、倡孝、督孝、評孝入手,弘揚孝德文化。我這一生倡導的是——呼吸不停,行善不止。”

  有了南中堡村孝德堂的成功經驗,2020年11月,由河北光牌面業資助的第二家孝德堂在姚寨鄉張李莊村投入使用,為張李莊村、南王莊村150多名老人服務。現如今,他們已為這些老人提供了20多萬份免費午餐,用行動詮釋著孝道真諦。該活動也輻射帶動了周邊縣區30多個村開展“餃子宴”“百家宴”,幾年來邢臺、石家莊、河南已有三個地方成功複製孝德堂模式。孝德堂開辦以來,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無私幫助,不少村民和鄰村村民,送來米麵油、各種蔬菜水果等。眾多愛心人士紛紛慰問老人,送物品、獻愛心。

  如今,由市孝慈會指導、河北光牌面業承辦的孝德堂,打造成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志願者服務”孝親敬老社會治理新模式,受到我市市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讚揚。

  敬老孝親新聞稿4

  世上最感人的故事是救人,最激勵人的力量是奉獻。在我市,廣泛流傳著一件市孝慈會救人的善事,此事要從一個名叫徐星星的女孩說起。

  徐星星是永年區人,2015年被醫院確診患有尿毒症,那年她只有25歲。六年來,家人為治療她的病,跑遍了附近大小醫院,但始終沒能有效控制病情。每週兩次、每次數百元的透析負擔,讓患者全家喘不過氣來,徐星星的身體指標也每況愈下。

  身為我市孝慈會會長的徐高升得知情況後,很快進行了家訪慰問。“家中有患小兒麻痺後遺症的妻子,女兒又得了這個病,我認命吧。”徐高升聽到徐星星父親說的話,像一把刀子刺疼身心一樣難受。他不忍心看著一朵鮮豔的生命之花凋謝,自己肩負的使命告訴他——危難關頭必須毫不猶豫地伸出一雙援助之手。他耐心勸導:“天無絕人之路,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渡過難關。”

  徐高升迅速與幾位同事通報情況,併到市紅十字會和邯鋼醫院走訪諮詢,打聽到救治該病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到大醫院進行器官移植,費用大約需要50萬元左右。當他們把這個資訊反饋給患者家屬時,女孩父親無奈地說:“俺從哪兒弄50萬元?”

  “行孝養德,弘善化人”,這是市孝慈會的宗旨,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該會成員們認真商量後,一致決定對徐星星進行施救幫扶。為爭取時間,他們一邊尋找醫療資源,一邊開展“愛心感天動地”募捐。一些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很快募集到手術費。募捐成功當月,徐星星在北京友誼醫院成功進行了器官移植,並在一週後痊癒出院。

  敬老孝親新聞稿5

  “聚在一起聽大戲、吃餃子,說說笑笑,太開心了。”今年重陽節前夕,市孝慈會第五屆重陽節孝老敬親表彰慰問大會暨“孝德堂”千人餃子宴主會場,200餘位老人歡聚一堂。

  據瞭解,孝德堂千人餃子宴由邯鄲市民政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市孝慈會聯合主辦,姚寨鄉、河北光牌面業共同承辦。其中我市孝慈會、河北光牌面業多年來致力於傳承孝德文化,不僅為周邊鄉村老人提供免費午餐,而且成立了10處孝德慈善踐行基地,連續4年舉辦重陽節大型表彰慰問活動,增強全社會敬老愛老意識,讓老年人深深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千人餃子宴”還創新活動方式,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化整為零分散就餐,最大程度減少了人員聚集。

  活動當天,市孝慈會重點表彰了一批在孝德慈善事業中的敬老濟困楷模、孝慈志願服務先進個人、孝慈宣教工作先進個人,並慰問部分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優秀黨員代表和困難孤寡老人。

  同時,一些與會領導和書法藝術家還揮毫潑墨送上千“福”大禮,祝福老年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並有市第一醫院專家現場義診。眾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餃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由衷讚歎新時代美好新生活。

  “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為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關愛老年人的氛圍作出貢獻,讓尊老敬老成為社會風尚。”市孝慈會會長徐高升說。

  敬老孝親新聞稿6

  熱心公益,用真情和大愛傳遞孝道家風,我市孝慈會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2020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後,市孝慈會協同河北光牌面業等會員單位,積極開展抗疫獻愛心活動。他們僅用一週時間,捐款20多萬元,併購置防疫用品分發給有關學校、醫院和執法等基層單位。該協會名譽會長劉勇率領企業捐款捐物3000多萬支援武漢。河北光牌面業加班生產價值4萬多元的麵粉1000袋、麵條1000包無償馳援災區,並及時供應武漢市面粉5000噸,受到湖北省防疫指揮部的高度讚揚。

  2021年7月中旬以來,一場罕見的持續強降雨襲擊了中原大地,河南省多地百姓被水圍困,根據市民政局統一部署,市孝慈會領導高度重視,及時開會研究下發通知,動員各基地、單位、會員和愛心人士捐款1132510元,力所能及地進行馳援。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市孝慈會開展了以“孝德禮儀”為主體的傳統文化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群、進家庭、進敬老院的“六進工程”。設立“十大基地”,確定了首批五個學校為教育基地,五個縣區企業和慈善組織為實踐基地,並分別於2020年11月在經濟開發區弘濟學校和南中堡小學、魏縣德政中學、現代教育集團、永年華香學校頒牌。2021年3月,市孝慈會又在永年區、館陶縣、邱縣、魏縣和沙河市設立實踐基地。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市孝慈會活動,積極參與,激發了志願者們的熱情,也大大促進了當地慈善公益事業的開展。如今,市孝慈會被市民政局命名為首家“慈善教育實踐基地”。河北光牌面業也被市教育局列為“邯鄲市中小學生教育實踐基地”“邯鄲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先後接待來自北京大學、河北大學和市內企業、學校等各界人士500多批次近萬人參觀交流。

  為積極配合國家精準扶貧攻堅戰,市孝慈會還將姚寨鄉21個村、118個建檔立卡戶,一次性入股河北光牌面業,每年分紅16萬,幫助解決了基層返貧問題。

  今年中秋佳節前夕,市孝慈會一行人深入永年區講武鎮南講武村、曲陌鄉南黨莊村慰問104位老黨員、老軍人、老幹部、老教師、失獨老人、困難孤殘老人等。他們帶著慰問品,送去節日的美好祝福。

  敬老孝親新聞稿7

  敬老愛老,孝德之始。為了讓尊老敬老的文明之風吹入千家萬戶,市孝慈會走出邯鄲,走向全國。

  2021年10月14—15日,全國第九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大會,在雜技之鄉河北吳橋成功召開,市孝慈會受到大會邀請。我市孝慈會秘書長翟鳳魁作為唯一社會組織代表,以《記初心擔使命,為鄉村振興做貢獻》為題目向大會介紹邯鄲孝慈會系列工作,做了重點經驗介紹,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讚揚。參會者紛紛表示,他們將進一步與邯鄲市孝慈會深入交流,複製孝德堂,借鑑新模式,為鄉村振興社會和諧做貢獻。

  讓人十分感動的是,市孝慈會如今有像王三堂、高軍虎、趙詩文、賈紅軍等許多市裡退休的`老領導不圖名利,不辭勞苦地積極參加每一次公益活動;有像洪歌、崔彩英、梁雷剛和王士平等老師櫛風沐雨奔波於學校鄉村,傳道解惑,救助弱者;有像徐高升、申光才、蘆景超、郭平國和翟鳳魁等大愛仁士,既出力又出資,支撐著市孝慈會一路高歌前行,持之以恆把點滴善舉當做火種,讓公益大愛逐漸燎原。

  市孝慈會會長徐高升說:“回顧過往,值得自豪;展望未來,信心倍增。民辦機構從事公益活動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與汗水。市孝慈會將繼續在我市民政局正確領導下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促進家庭和睦友善,團隊積極向上,社會和諧進步,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貢獻。”

  多年來,他們始終如一,不忘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什麼是真正的“鐵肩擔道義,仁心鑄大愛”。

  敬老孝親新聞稿8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6年來,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阿勒提來村的村民麥爾哈巴·艾比布拉“孝”字當先、“愛”字裝心,長期盡心奉養癱瘓在床的公公,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弘揚著這一傳統美德。

  2015年,麥爾哈巴的公公阿布都力米提·阿不都外力因帕金森綜合徵導致癱瘓,臥床不起,生活無法自理。面對癱瘓在床的公公,麥爾哈巴和丈夫挑起了照顧老人的重擔。

  麥爾哈巴丈夫阿布都賽麥提·阿布都力米提說:“我跟妻子結婚7年了,在這期間我們同甘共苦,家裡面的活也是一起幹的,妻子還在外面工作,爸爸生病也一直是她照顧的,我特別感謝她。”

  為防老人久坐不動導致肌肉萎縮,麥爾哈巴一有空就給老人按摩,陪老人聊天解悶,正是這樣的悉心照顧,公公的精神狀態很好,身體也有了好轉。

  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阿勒提來村村民麥爾哈巴·艾比布拉說:“老人很明事理,不挑事,對他們好、孝順他們是我們應該做的。”

  自治區審計廳駐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阿勒提來村工作隊及“村兩委”瞭解到麥爾哈巴家裡的情況後,第一時間在村裡的核桃廠為她介紹了一份工作,麥爾哈巴一有時間就過來廠子裡剝核桃,騰不開時間的時候廠子裡還讓她把核桃帶回家剝。

  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阿勒提來村雪山果園核桃廠管理員阿曼古麗·阿不都力木說:“我們都聽說他在家照顧家人,孝順老人。考慮到她的情況,我們廠子也很支援她,她自己也很努力,有時候把廠子裡的工作帶回家完成,完成以後就及時送回來了。”

  麥爾哈巴照顧老人細緻入微,日常都要為公公擦手、擦臉,每年都要為他添幾件新衣服。麥爾哈巴·艾比布拉說:“做兒女要盡到責任,有好的就要給他吃好的,我就覺得‘孝’是美德,就要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沒有感天泣地的事蹟,沒有豪言壯語,麥爾哈巴只埋頭做好她認為該做的事,把一個“孝”字,默默的寫在心裡,時刻牢記在心裡,深深地刻進自己的人生字典裡。

  自治區審計廳駐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阿勒提來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陳宗牛說:“麥爾哈巴孝敬公公這個事蹟,是我們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落實‘文化潤疆’方針的一個精簡的、實用的素材。我們下一步,就要把這個素材宣傳好,為麥爾哈巴在核桃廠好好工作解決後顧之憂,把她培養成企業精英,讓她成為全村人們學習的楷模。”

  敬老孝親新聞稿9

  金秋十月,又逢重陽。在全國第九個老年節來臨之際,市委書記李酌,市委副書記、市長彭映梅,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白雲分別看望慰問老年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老人致以節日問候,祝老人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10月11日下午,李酌先後來到退休幹部王平、李伊林家中,送上節日的祝福,關切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和家庭狀況,鼓勵他們在“老有所為”中尋求“老有所樂”,衷心祝願他們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李酌在看望慰問中說,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保障老年人民生列為重要事項,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為新時代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市上下要大力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常懷敬老之心,傾注愛老之情,篤行扶老之事,讓孝親愛老蔚然成風。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老年民生短板,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推動全市老齡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老齡人群的獲得感幸福感。要認真執行離退休幹部政策,落實好對老年人的各項福利政策和保障措施,讓廣大老幹部老同志老年朋友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安享穩穩的美好與幸福,共享雅安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10月14日,彭映梅先後來到離休幹部郭琳、退休幹部傅克勤家中,送上節日的誠摯問候,並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起居和健康情況。彭映梅與老幹部暢談雅安未來發展藍圖,並表示雅安的發展離不開老幹部們的努力和付出,將虛心向老幹部們學習,以實幹和擔當接續奮鬥,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衷心希望老幹部們在保重身體的同時,繼續發揮餘熱,在經濟發展、革命老區振興等方面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她還叮囑有關部門要做好服務工作,對老幹部們身體上多關心、生活上多照顧,經常走訪慰問,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讓老幹部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10月12日,白雲先後來到退休幹部山映陸、李清源的家中,關切詢問其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與他們敘家常、談變化、話發展,誠摯祝願他們健康長壽、生活幸福。他表示,老領導老同志為雅安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智慧和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真心期盼老領導老同志用豐富閱歷和寶貴經驗多建言獻策、多支援幫助,繼續發揮餘熱,為雅安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正能量。有關部門要大力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千方百計為老年人解難題、辦實事,讓他們安享幸福晚年。

  敬老孝親新聞稿10

  幾度夕陽紅,悠悠重陽情。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新華保險巴彥淖爾中心支公司志願者走進巴彥淖爾市老年大學模特班開展“情暖重陽 孝親敬老”活動,共同歡度重陽節。

  活動現場,志願者對老年大學的學員表達了最誠摯的問候和節日祝福,祝他們身體健康,笑口常開,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志願和還特別定製了美味的蛋糕,與大家共同品嚐。隨後,為每位學員送上一枝玫瑰花,願他們的老年生活像花朵一樣生機盎然、絢麗多彩。

  為了提高老年人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志願們透過發放宣傳彩頁、講解養老領域金融詐騙、電信網路詐騙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醒學員們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注意保護個人資訊,謹防上當受騙。

  老年大學的學員們都藝彩飛揚,活力四射,最後為大家表演了旗袍秀節目,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學員們整齊地邁出了優雅的步伐,展現出了女性獨有的風韻柔美。讓志願們感受到了學員們的從容和自信,也感受到旗袍的美麗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動得到學員們的讚揚和好評,每個人臉上有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說這樣的活動既學到了知識又有節日氛圍,感謝新華保險對我們的關心。

  新華保險巴彥淖爾中心支公司將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落到實處,暖在人心。繼續倡導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新風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