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範文16篇)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

  一、觀後感的定義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二、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範文16篇)

  金剛川電影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戰役中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看完金剛川這部電影后,你有什麼感受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金剛川電影觀後感(範文16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

  它是一部電影,它叫《金剛川》。

  它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時期,志願軍部隊要去金城參加最後一役,卻被水流湍急,暗潮湧動的金剛川擋住了去路。為了保證大部隊能按時渡江,工兵連的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怕犧牲,憑藉頑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斷抵禦美軍戰鬥機的狂轟濫炸,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最後時刻,他們毅然決然地跳入水中,以自己的身軀搭起人橋,讓作戰部隊按時順利過江。

  令我最震撼的是戰士們搭人橋這段。只見他們從水底到水面一層又一層,一邊咬緊牙關,忍受傷痛扛起橋板,一邊要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可為了戰爭的最終勝利,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沒有退縮,面不改色,齊心協力築起這世上最堅固的“橋”,堅持到最後一刻。看到這裡,我熱血沸騰,心中冒出一個聲音:這才是世上最可愛的人!他們才應該是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片尾時,銀幕上出現了一隊隊整齊的儀仗軍莊嚴地捧著蓋著國旗的骨灰盒,當影片中的志願軍倖存者肅立敬禮,螢幕下方打出“接志願軍遺骸回家”的字樣時,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溼潤了。正是有了志願軍戰士們在無情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犧牲,才有了現在的中國。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他們行隊禮致敬。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好自己,長大後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2

  “那一年,俺們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就是透過那座橋,沒有一個怕死的。”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而言“,戰場殺敵,職責所在”,透過金剛橋,與大部隊會合發起反擊,就是向著勝利的方向進發,就是凱旋的希望。

  金城戰役於1953年打響,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剛川》則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軍戰士捍衛交通要塞,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著金剛橋,支援部隊過河組織反擊的故事。

  金剛橋立於金剛川上,金剛川則是金城前線附近的重要河流,是軍事要塞,並且水流湍急、暗湧密佈,人們只能靠橋渡河。橋,成了志願軍的生命線。為了阻斷我軍交通,美軍不斷地侵擾炸橋。志願軍奮起反擊,將橋一次次修好。“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他曾告訴士兵們,在1950年聖誕節前可以得勝回國。但他沒有想到,三年後在敵機的一次次轟炸下,這座金剛橋一次次被毀,又一次次被修復,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著“不可能”的奇蹟。為何我們的軍人“沒有一個怕死的”?為什麼他們會選擇用血肉之軀築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剛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他們心中,懷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他們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後的國土就會少受幾分風霜。血肉之軀架起的橋樑是後來者的生路,是讓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萬難摧毀的生命之橋。

  看完電影,心生慚愧,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百姓的安寧,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在死亡面前毅然選擇堅守,選擇抗爭,而我作為一名學生,“堅持”二字時常掛在嘴邊,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難是否選擇迎難而上了呢?行動起來吧,那座生命之橋已經給了我無窮力量。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3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來到太平洋影院,觀看了《金剛川》,它是一部愛國電影。

  本片講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後階段,中國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線的戰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這就是金剛川。要想度過這條河,唯一的一座橋,是戰士們用木板臨時搭起來的。美軍為了不讓志願軍透過這座橋,用轟炸機一次次的將炮彈投放於木板橋上。子弟兵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工兵連的戰士搭成人梯,將木板舉過頭頂,讓其他戰士順利過了河。

  《金剛川》從三個角度介紹了當時的場景。中國當時的武器非常落後,只有兩個炮臺,一個是主攻的,另一個必須隱藏起來。主攻炮臺被擊中後,連長張飛身負重傷,失去了一條腿和一條胳膊,但是,他不顧自身的安危,將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炮臺,艱難地操作著炮臺,將一架美軍飛機擊落。他那種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來自於對祖國的熱愛,因為他們嚮往光明,嚮往和平。

  看完《金剛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於金剛川的這座橋。每當橋被美軍炸燬,工兵連的戰士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將橋修好,所以,這座橋被美軍稱之為“炸不壞的橋”。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軍派出了八架大型轟炸機將木板橋完全摧毀。即便是這樣,志願軍仍然沒有屈服,他們最終靠著團結過了河。從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當今,我們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們這樣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犧牲了無數的汗水和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我們少先隊員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為中國假如是一條大船,我們是即將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揚帆起航。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4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這激昂的旋律響起,都能將我們帶回到那個炮火硝煙的戰場,那個英雄先烈拋灑熱血的年代。對於那段歷史而言,或許更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黃繼光和邱少雲的英雄事蹟,我們只記得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正是這些“最可愛的人”,70年前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奮戰,才換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換來了祖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換來了今天中華民族山河無恙。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取材於真實歷史的影片《金剛川》上映。影片從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場金城戰役之前,渡金剛川,脩金剛川橋為主線故事展開。金剛川戰鬥規模雖小,卻關係著金城戰役主戰場的整體局勢。當時後勤運輸線要保證物資供給,而金剛川則是運送至前線的必經之地。它位於金城前線附近,最寬處達60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橋樑根本無法通行。為保障燕山部隊主力能在大決戰打響之前順利渡河,負責掩護的炮兵連與負責修橋的工兵連在金剛川上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戰鬥。

  從接到任務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隊順利過橋,整個過程中志願軍戰士們面對美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橋,無時無刻都是生與死的較量,一個戰士倒下去,千百個戰士站起來,最終用血肉之軀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軍魂之橋。“那一年,我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透過那座橋。俺們這些人,真的沒一個怕死的。”沒有任何修飾的旁白,沒有藝術的杜撰,這一句句發自肺腑的真實感言,是志願軍戰士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中國軍人力量的體現,是老一輩革命戰士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願軍在金剛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橋,影片在觀眾心裡搭了一座觸動心靈之橋。經歷過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貴;經歷戰爭的人,方知和平珍貴。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世界從沒有一刻真正的遠離戰爭。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無比慶幸,不用擔憂頭頂上飛機轟炸,不用擔心流彈、炮彈在耳邊轟鳴,不用睜開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場面和無盡的廝殺,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懼之中。我們能在這個時代感嘆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給了我們內心安寧的底氣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可以脫離祖國而單獨存在,我們有今天這樣的生活環境,要感謝偉大的祖國。要知道,這個國家也曾傷痕累累,如今日新月異的面貌,是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換來的。戰爭是殘酷的,我們現在幸福安寧的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正視歷史,珍愛和平,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對先烈最誠摯的尊重,就是把珍惜兩個字放在心裡,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珍惜他們用犧牲換來的美好的今天。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5

  電影《金剛川》在故事方面,其前兩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華,第四段是昇華,前三段之間稍稍有那麼一點割裂感,不過電影用一些重複鏡頭幫助觀眾理解和銜接,所以總體觀感還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說這部電影在如此短的時間製作完成,是我們電影工業水平的集中體現,我覺得沒問題,電影的特效真實且不違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觀看體驗非常好,在國產戰爭片裡絕對屬於上乘。電影裡的防空高炮、榴彈炮這些武器的射擊場面,真的值一回票價。

  尤其在演員方面,先出場的李九霄和鄧超,表現很穩,無奈故事簡單,他們沒什麼發揮空間,工兵連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漢的感覺了,看起來很帥。吳京和張譯是最主要的演員,吳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鬆,有老大哥的範兒。

  電影裡真正有發揮空間,且在發揮空間裡將演技拉高到一定層次的,只有張譯了,電影的後半段,說是張譯一個人撐著的,也沒一點問題。

  張譯的角色一開始比較求穩,相對於吳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隨後吳京的角色的犧牲,給張譯的角色帶來了內心的轉變,這是電影裡為數不多的人物心裡弧線,他從求穩,變得無所畏懼,即使犧牲,也要把那架該死的偵察機轟下來,當僅剩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飛坐上需要七個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勁最後一口氣,將那家偵察機射殺的時候,給人超強的震撼。在普通人看來,這或許有些超現實,但我是相信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是可以做到的。總之,張譯在影片裡展現了影帝級別的演出,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緒,真的,我可太喜歡張譯了。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6

  今天我看了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名字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國的一支軍隊要透過金剛川到達金城前線作戰,不然我國主力軍隊就會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鷹,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們的軍隊正要過橋時,美國的飛機一次次的投射炮彈炸燬這座通往金城前線唯一的橋。但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每次都頑強地站起來,一次次的修好這座橋。

  在即將到達凌晨六點時,為了能讓其他的志願軍戰士順利過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在橋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這座橋,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被志願軍戰士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們不怕危險不怕勞累拼命地修橋就是為了讓軍隊打贏這場抗美援朝的戰爭。他們打這場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為了老百姓為了人民所打的。這些志願軍,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們在戰場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國家,他們的這種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我們的資源十分匱乏,飛機不夠,炮彈不足。當敵人的飛機來臨時,我們的炮手為了保住大橋,他們勇敢地點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犧牲自己。這需要多麼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後,一位當年參加過這場戰爭的爺爺說,後代們的幸福是由前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精神就像國歌裡唱的那樣,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我們應該向這些志願軍戰士們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這些後輩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7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主要講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金城戰役”期間,志願軍某部戰士們為了向前線輸送戰力,在敵軍的炮火下堅守金剛橋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對手、高炮、橋”四個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頭呈現戰役裡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於特定時間、特定地域、親身參與整個過程而且身臨其境的感知,去告訴觀眾、引導觀眾,從而獲得觀眾的共鳴。始終聚焦普通士兵的講述方式,以戰爭的區域性、時代的細節,始終凝視關於“犧牲”的諸多問題:七十年前,英勇的戰士們何以無懼犧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後回首,又該如何去致敬那樣的犧牲,我們能否真正地、從心底理解時代的鋼鐵意志,英雄的熱血與眼淚?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剛川》中,那個身體被炸斷的連長,犧牲前依然在囑託戰士“快修橋”;昂著頭直面敵軍掃射的高炮班長;還有那個被炸掉一隻手和一隻腳的高炮排長,死也要死在炮位上;當然,還有那些充當“人橋”的志願軍戰士們。他們就是當年那些志願軍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國“最可愛的人”。

  衝擊感極強的個體敘事,代替了磅礴的集體敘述。我們從普通人的心門認領這些情感,隨著血淚體會戰爭的殘酷艱難,以及由此迸發的對國、對民、對戰友至堅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與龐大的戰爭之間,充滿細膩的連線,微小的通道。戰爭的區域性,細胞般完整傳遞出極限的意志、情感。《金剛川》最讓人動容的地方就在這裡。比起以往主旋律戰爭電影裡一個個偉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戰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幾個角色似乎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剛川》有很大程度的藝術化加工,影片的選擇並非一比一再現歷史,而是進行歷史的濃縮。雖然《金剛川》在刻畫戰爭殘酷與英雄悲壯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歷史比起又略顯稚氣,畢竟電影是藝術,而歷史才是記錄。《金剛川》展現了無數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以及濃濃的戰友情,電影中充滿了無數感人至深的細節,讓人感動之餘,也加深了年輕一輩對抗美援朝的印象。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團結戰鬥的偉大勝利,是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偉大勝利。展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有敢於戰勝一切敵人的決心和堅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時代,我們應銘記歷史,珍惜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歲月靜好;更應牢記抗美援朝精神,為中華民族在全面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中勇毅奮進、不懈鬥爭。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8

  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樑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無數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裡,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鬥裡,創造了偉大的功勳,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將士們即使灰頭土臉也掩蓋不住臉上的稚嫩,即使身體破殘也要修補好大橋,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體搭建成支撐大橋的橋樑。看到那一個個站起來的身影,不少觀影者都止不住的淚流。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大橋的直立,而是中國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們更加能夠深深體會到《義勇軍進行曲》中的“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的真正含義!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願軍吧!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蹟將千古流傳,作為後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9

  電影《金剛川》聚焦在抗美援朝戰役漫長歲月中的一個下午,聚焦在一個叫“金剛川”的河流。金城反擊戰前,上萬志願軍準備奔赴前線,這是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一役,這場戰鬥關係到戰役成敗。但是志願軍卻被一條名為“金剛川”的大河攔住了去路。於是,戰士們“遇水架橋”,在這過程中不斷被裝備優良的美軍飛機轟炸,橋炸燬了,志願軍就搶修,剛修好又被炸燬,志願軍就接著搶修。戰爭就在炸橋、修橋、炸橋、修橋之間不斷往復。

  電影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戰位,聽從指揮,服從安排是勝利的前提。步兵班長劉浩認為自己是來打仗的,不是來修橋的,在連長高福來安排下,還是服從命令去往修橋的陣地。影院中,觀眾們屏氣凝神,眼淚不自覺滑落的一幕是兩位高炮戰士的故事。兩個炮位一個在前方,一個在後方,但兩人都爭著去前線的炮位。我們都清楚,靠近前線,意味著貼近危險,直面犧牲。前方炮位的戰士被炸的血肉模糊,後方炮位的戰士立馬頂上來;一個戰士犧牲了,下一個咬緊牙關衝上來。為了掩護志願軍迅速過橋,高炮戰士在黑暗中點火“暴露”自己的戰位,將生的.希望留給過橋的戰友們。任何一場戰鬥、一項工作、一個專案,都需要身處其中的每個戰士、每個成員堅守自己的戰位,敢於承擔重任,甚至犧牲小我,才能確保最終目標的實現。

  良好的態度是完成行動的前提,效率與執行力是完成行動的基礎。戰士們重任在肩,態度堅決,執行到位。修橋的戰士沒有在自己的崗位上“磨洋工”,修橋路上跑步前進,修橋過程錘子斧子叮噹加速操作,任務完成迅速跑步撤退,充分展示了他們認真的態度、堅定的執行力以及超高的效率。換成我們每一個人,在每一項工作中,在每一個專案上,甚至在自己的生活、家庭中,都要明確自己的任務,認真對待,堅決執行,高效完成,這是最基本的態度。

  每一名戰士深知,靠一個人的堅持與熱血是完成不了任務的,他們十分清楚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一座高炮,需要四五個戰士操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戰士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會被飛機子彈打中,但仍然堅守自己的站位。在美軍飛機一次次轟炸中,志願軍在金剛川這條湍急的大河裡,腳踩戰友肩,手舉大木板,從河底層層壘起,相互支撐,互相扶持,生生搭出一座“人橋”。他們都清楚團隊意識在部隊中是必修課,他們必須信任自己的戰友,同時也要讓自己值得信賴。一盤散沙,水一衝就支離破碎,但散沙同水泥、鋼筋等一些不同的物質按照比例摻雜在一起,就可以鑄成大堤,抵禦海浪的侵襲!一個專案就是一個團隊,同事就是我們的戰友,堅守崗位並協同合作是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要學會的,我們需要將自己的團隊意識與團隊精神展示出來,迎接任務中的每一次考驗!

  我看了一場電影,也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縱觀現今世界,風險無處不在,一些國家深陷戰爭泥潭,疫情在世界範圍仍無徹底消滅的跡象,人們眼睛裡的光在一點點消逝。但我們身處中國,能避災禍於亂世,享太平於盛世,正是因為遍佈祖國各個角落的軍人為我們站崗放哨;我們能享受到平安自由的生活,在燈光璀璨下笑聲朗朗,也是無數堅守在各個行業戰位上的人們在為我們保駕護航。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渴望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守護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卻不必承受他們所遭受的殘酷戰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戰位”,堅守那份“執著”,讓他們的付出“值得”。

  最後,向他們致以無限的敬意。請勿忘記:70年前,那群年輕的戰士幫國家、幫我們抵禦了戰爭,他們付出了鮮血、生命,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他們,傳承精神。敬一杯老酒:英雄不死,英魂永在!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0

  近期電影票房市場,除去不斷創出新高的《我和我的家鄉》,緊隨其後的大概當屬熱度濃濃的《金剛川》了。這部電影據說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作戰70週年的大型活動在兩個月內趕製出來的。因此,完全有理由說它是一部快餐之作和應時之作。

  快餐和應時作品之癢自不必說,只是這麼一部帶有十分重大政治意義的作品居然也被貼上這樣的標籤著實令人不解。眾所周知,快餐或應時作品在創作中因為缺乏必要的精雕細琢,因而只能熱度一時,難能創造出經典永流傳的奇蹟!其無論熱度多高,也無論褒譽多美,這種一開始就帶有先天不足的作品,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淡忘至止,這既是快餐藝術和應時作品的悲哀,更是被功利思想裹挾下的惡果!

  《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個真實故事。朝鮮戰爭後期,志願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一條大河的名字,為了主力部隊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通行,我軍在這條河上修建了一座木質浮橋,因而它既是一條重要的軍事通道,更是數以萬計的志願軍戰士的生命通道。圍繞著這條生命通道,我軍與美軍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殊死搏鬥與較量,我方儘管裝備落後,但依然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曲英雄主義讚歌。毋庸置疑,這是該劇的“金剛”主題,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優秀的革命傳統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片在“金剛”的渲染和力度上可謂做足了功課,影片自始至終昂揚著一種愛國主義情懷和濃烈的英雄主義色彩,既讓觀眾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更讓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我想這應該是編導爭時間搶速度在短短兩個月內趕製出該片的初衷,也是讓該片具有教育人感染人作用的真實想法。不可否認,該片的這種“金剛”主題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難以想象的作用,其藝術上的愛國主義渲染更可謂濃烈重彩,因而我們在觀摩影片時會時常聽到觀眾動情的唏噓之聲,在散場後能夠看到有些觀眾明顯是淚後的紅眼,但儘管如此,作為一部具有如此宏大政治意義的劇作,我們對它的好壞評價,不能只停留在這些層面評估,而應該從藝術的整體性上進行考量。我以為,該片的主題思想是毋庸置疑的,但文字表達在某些方面卻顯得有些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完全脫離了生活的真實。如果藝術脫離了生活的真實,那麼藝術的真實性就無從談起。這既是藝術之大忌,更是藝術不該失去的“金剛”。

  先說形式。該片採用的是斷點組接式的表達方式,有點類似冰糖葫蘆,——以一根竹棍將離散的糖葫蘆串在一起。具體到該片中,就是用金剛川(“竹棍”)將劇中人(“糖葫蘆”)貫穿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作品。其實,這種藝術形式常見於國外,如美國電影《通天塔》歐洲電影《白夜》等。近年來國內影界對這種形式似乎情有獨鍾,盛行如風,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和我的祖國》,其可能是開啟這種散點藝術形式的首創,緊隨其後的《我和我的家鄉》也採用了同樣的手法,從效果來看,很是盡如人意。於是採用這種表達的作品便多了起來,大有追仿之嫌。我們知道,內容決定形式,適合內容的形式才是內容與形式完美組合的最佳選擇,若拋開內容,一味重視形式,那麼就會出現文不對題或詞不達意的缺憾!近年來,中國電影儘管在思想深刻、藝術表達和精心製作上,在走向世界電影經典的征途中付出了艱辛和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世界觀眾的公認讚許,但與國外的一些優秀電影作品相比較,似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追趕,尤其是國內業界重製作輕創作、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屢遭詬病,而《金剛川》除了具有前述快餐作品的弊端之外,還有就是過於重視形式輕視內容之嫌。該劇場面恢弘,製作精良,尤其是對戰爭場面的描繪,逼真逼肖,給人以震撼的視覺衝擊。但這些形式上的富足並不能克服內容上的匱乏,並不能讓觀眾在更深層次上進行生命意義的思考,因而作品很難起到作品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再說人物。因為劇作反映的是戰爭,且場景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因此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戲”。有句俗語三個女人一臺戲,如果沒有女性,劇作可能會因缺少情調而寡淡無味,因無女性角色而慘遭冷落的作品比比皆是。該劇主要人物有四個,分別由當紅一線流量明星吳京、張譯、鄧超和李晨扮演,四人各有所長,但遺憾的是人物關係並不連貫,且少有交集。由鄧超扮演的和李晨扮演的兩個人物在劇情未到一半時,人就斷線(犧牲)了,這對於一個劇情片來講,顯然是不完整和不合格的,也是不可理喻的。剩下的張譯和吳京兩個人物儘管承擔起了後半部劇情發展的需要,但由於個性不甚鮮明,很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即便編導絞盡腦汁地營造了戰爭的殘酷場景及兩人在戰爭狀態下的狂野不羈,但由於缺乏最基本的性格特徵,編導的努力顯得十分蒼白。再加上有的情節嚴重脫離生活真實,使得兩人愈發縹緲,沒有了真實性。人物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缺乏個性的人物不僅會影響作品的質量,更會加速作品失去真實性。

  最後說說劇情。由於此劇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因而劇情應該是經過了藝術化的加工處理。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些經過設計的情節嚴重脫離生活實際,甚至給人以胡編亂造之不適。比如由張譯飾演的人物,在六位同伴犧牲之後,在失去一條腿和一條胳膊的情況下,獨自一人替代六人的工作,居然還準確無誤地打下了喪心病狂的美國戰機。這一神操作,讓人不由會想到抗戰神劇中的“手撕鬼子”,這裡儘管有編導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做掩護,但藝術的真實性並不能靠此就能瞞哄過關,藝術不能靠作假感染人教育人,而應是透過由生活真實達到藝術真實起作用的。再如,打擊敵機的炮兵陣地,按軍事常規,應該經常變換位置以防敵機窺測轟炸,但這一常識在劇中被徹底顛覆,我軍炮兵陣地不僅沒有移動位置,而且還在深夜點火來引誘敵機,更為不可思議的是,美軍戰機發現目標後,派出多架戰機進行清除,難以成功不說,居然還被斷了胳膊少了腿的張譯擊落了,這種嚴重低估觀眾智商的情節與抗戰神劇中的彈弓擊落飛機何其相似!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國外的藝術作品,人家能把假的東西拍成真的,如《阿凡達》《星際穿越》《2012》等等;而我們卻活生生將真的拍成了假的!癥結究竟在哪兒?

  《金剛川》憑著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的契機閃亮登場,儘管迎合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形勢需要,也取得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傲人業績,但從一個藝術精品的要求去衡量,由於其與快餐作品掛了勾,再加上在藝術追求上缺少了不該失去的“金剛”,因而,它註定只能是曇花一現,蹭蹭一時熱度。近期資料顯示,該片票房收入多日連續下滑,已遠離預期。果然。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1

  築起《金剛川》中 那座“炸不毀的橋”

  近日,一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金剛川》熱映,劇中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英勇抵禦敵機狂轟濫炸,用血肉之軀築起一座“炸不毀的橋”,為戰爭的勝利奉獻出了智慧和生命的情節,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金剛川》中的這座“炸不毀的橋”是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和保家衛國的堅定決心,更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殷切向往。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要以高強的本領、過硬的作風、堅定的信念,在職責擔當、黨性修養、意識形態中築起一座“炸不毀的橋”,在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時,不斷帶領人民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苦練本領、忠誠履職,築起職責擔當中“炸不毀的實心橋”。影片中,工兵連戰士能在規定期限內,先後7次修復被敵人炸燬的大橋,這跟他們過硬的業務水平和忠誠的職責擔當是分不開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在這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促使了黨員幹部的履職擔責能力必須向廣度和深度同時延伸,這時就要求黨員幹部要在政策理論學習上面下功夫,在深刻理解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後,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工作規劃;要在多種崗位上進行磨鍊、從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中經受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和實踐鍛鍊,在經風雨、長才幹中,築起“堅不可摧的實心橋”。

  強化作風、提升品格,築起黨性修養中“炸不毀的廉心橋”。影片中,工兵、步兵、炮兵在異常緊張的局勢下,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任務,把“令行禁止”的紀律作風和視死如歸的個人品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它不僅包含著黨治理國家的重要思想,也貫穿了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的要求。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必須強化自我修煉和自我約束,形成光明磊落、坦蕩無私的品質修養;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立志做大事,莫立志做大官,隨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和得失,心無旁騖地為民辦事;要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牢記清廉是福、貪慾是禍的道理,在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中,築起“固若金湯的廉心橋”。

  堅定信念、牢記使命,築起意識形態中“炸不毀的初心橋”。影片最後,無數工兵連戰士跳進波濤洶湧的清川江裡,用身體搭起“人橋”,讓大部隊順利過江,直到被江水吞噬,他們身板依然挺拔,眼神依然堅定。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不能忘記的,要清醒地認識到,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之間是“種子和土地”關係,離開了人民的“土地”,黨員幹部這顆“種子”就無法生根開花。因此,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公僕意識,常懷一顆愛民之心,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了群眾的立場上、是不是能為群眾解決難題,是不是可以幫助人民群眾提高幸福指數,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為民實幹、為民苦幹中,築一座“堅如磐石的初心橋”。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2

  用好《金剛川》表現手法講黨課故事

  《金剛川》作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獻禮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末期金城戰役中的一段歷史故事。對基層黨員進行黨課教育也要學會講故事,圍繞黨史、新中國史,講黨的革命故事、講黨的建設故事、講黨的改革故事;講黨課故事,可以從《金剛川》電影表現手法上借鑑一些角度與方法。

  多視角講黨課故事,讓故事更立體。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開始抗美援朝出國作戰,至今已經70年了。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像黃繼光、邱少雲一樣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和壯烈故事,影片《金剛川》卻將鏡頭對準了戰時“無名”的普通戰士,分“士兵、對手、高炮班和橋”四個部分,多視角講述了那段鮮為人知的“修橋、渡橋、護橋”的渡江故事。故事原本很簡單,志願軍欲渡橋過江參戰,遭敵軍反覆空襲毀橋,在“毀橋—修橋”“毀橋—護橋”矛盾中展開激烈戰鬥。如果按時間敘事模式來構建這部主旋律電影,背景交代、主角選擇、人物塑造等各方面恐怕就要再做打算了,否則,這樣短時間內戰友情、敵我心不會刻畫得如此淋漓盡致,真實得讓人感同身受。同一故事,前後左右多方位、多角度掰開來、撕碎了供人“鑑賞”,總有一幅畫面、一句話語、一點聲光,甚至一絲風吹草動,掠過你的耳畔、飛抵你的心靈,讓你在猝不及防中產生震撼,留下印跡,觸發感想。講黨課故事其實也不必奢望“以多取勝”,一個小主題就找個故事來佐證、來渲染,一個小觀點就撿個小故事來支撐,有時候“唾沫多了也不甜”,反而還可能削弱大主題表達。就像《金剛川》影片這樣多視角來講一個黨課故事,把黨課需要傳達的情感和闡明的道理,在不同維度立體化盡情演繹,或許還讓人難忘,還給人以力量。

  重複片段講黨課故事,讓主題更突出。有句流行的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彷彿在講:連續重複、間斷重複,有時可以建構一種意境、一個通道,讓交流更直接、更有力。《金剛川》圍繞著那座橋來回視覺“轟炸”,些許畫面似乎重複出現,有時甚至感覺同一畫面不同時間“重疊”閃現,重複地讓人頓生拖沓之感,耐不住性子地可能還要“尥蹶子”走人。如此看來,重複表達需要掌握好度,過猶則不及。講黨課故事可以學習借鑑重複表達的方法,把黨章、黨的理論、黨紀黨規及黨性信念等需要突出宣講的主旨大意、重要觀點,透過適當的重複來凸顯出來,但千萬不要像祥林嫂那般逢人便講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那樣的重複在特定時空環境下容易讓人厭惡。講黨課故事要學會科學用好重複的方法,緊扣黨課主題,暢通黨課教育情感共鳴渠道,營造黨課教學同頻共振濃厚氛圍,讓黨課主題深深印在黨員腦海。

  對比手法講黨課故事,讓人物更生動。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受眾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人際交流效果比較明顯。影片《金剛川》中高炮排張飛、關磊等同志誓死護橋與牛仔氣息濃重的美軍飛行員希爾·安德魯等喪心毀橋,人物心理、人物言語、人物選擇等等一系列鏡頭對比:在敵轟炸機毀橋我們深深感佩志願軍高炮排長張飛,戰鬥致殘後奮力拼殺時那一聲“來吧”嘶吼中視死如歸的高尚與偉大!志願軍步兵、工兵、炮兵三個兵種為完成作戰任務各盡其職的戰時表現,緊張節奏裡暴發強大場景代入感,風趣的方言、生動的語言,讓人物栩栩如生,真實、真切、真情,禁不住讓人屏住呼吸,迫切地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愛國情懷、犧牲精神轟然而生!渡橋毀了又修、修了又被毀,志願軍靠人工短時間內修復橋體,連敵人也感嘆為“奇蹟”;木橋屢次被毀,最後志願軍戰士搭建“人橋”,一木、一人兩樣“橋基”最終築起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堅不可摧!《金剛川》電影裡不少英雄戰死,絕大多數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是197653名為國捐軀烈士之一,就那樣前仆後繼地無畏犧牲,成為永恆!講黨課故事也要善於挖掘身邊先進典型的人物故事,學會用對比手法,讓人物活起來、真起來,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黨員故事廣為傳頌!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3

  近日,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蹟的電影《金剛川》,在全國公映。志願軍在金剛川下游的沃尾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樑,成功地保障了我軍運輸線路的暢通的故事。影片最後的“人橋”不僅衝擊視覺,更是震撼人心!“人橋精神”挺起了中國脊樑,承載著共產黨員人的理想信念,寄託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員要從“人橋”中凝聚磅礴的時代力量!

  “人橋”精神凝聚鋼鐵的意志。橋基還沒有固定好,志願軍著急透過,全連官兵自發泡在水裡,肩抵著肩、背靠著背扛橋板,愣是在水面上架起了一座“人橋”。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需要一大批“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不光要有文化,更要有豐富的基層實踐經驗,在惡劣的環境中“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經受磨鍊,練就一身硬功夫,共產黨員身上才會有“泥土味”,才會瞭解群眾疾苦,才會勝任“急、難、險、重”工作,才能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群眾的幸福指數。

  “人橋”精神凝聚頑強的品格。五米寬的橋面不一會就能被炸得千瘡百孔,志願軍的橋是造一個被毀一個。據資料記載,美軍前後投下了炸彈1000餘枚,炮彈2500餘枚,而志願軍則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37米長的橋。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應該是每個共產黨員心中的牽掛。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面臨全面勝利,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越是最後決戰階段。

  “人橋”精神凝聚血性的鐵骨。雖然金剛川自然條件惡劣,志願軍還是使命必達,每一次橋搭好後,都很快被敵軍偵察機發現,之後就是一輪新的轟炸。但敵軍炸燬一次,志願軍就搶修一次,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錚錚鐵骨創造了戰爭的奇蹟,點燃了生命最炙熱的能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長期、反覆、頑固,廣大的共產黨員繼承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無論是前方還是後方,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眾志成城,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凝聚起阻擊疫情的血性鐵骨。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4

  電影《金剛川》於10月23日正式上映,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許國的故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一次聽到、唱起這首志願軍戰歌,就讓我們感受到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慷慨激昂、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的英雄場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當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讚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從課本照進現實,校園裡傳承“英雄讚歌”。還記得小學課本里的邱少雲、黃繼光……讓我們永遠記住了英雄們面對艱難困苦時無私奉獻和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網際網路時代同樣需要學習英雄模範人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既把傳統課本文化教育傳承和發揚下去,還可以把各類紀念館、陳列館、博物館搬上網際網路,讓群眾能夠更直觀地“切身”感受中國近代史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認知認同愛國精神,讓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在心中牢牢紮根。

  從電視走入生活,全社會唱響“英雄讚歌”。今天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青春守護的、用熱血捍衛的、用生命換來的,是他們所熱愛的土地、國家和未來。抗美援朝精神不是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和實際的“口號”,而應當融入各類活動之中,精心組織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活動,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領域,推動抗美援朝精神進企業、進鄉村、進社群,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引導群眾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心、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大力唱響愛國主義正氣歌。

  從口號變為行動,工作中踐行“英雄讚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繼承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動有落實。對英雄最好的懷念,就是把我們的敬國之心、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匯聚成洪流,成為磅礴的“中國力量”。黨員幹部要時刻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永遠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強化責任擔當,把抗美援朝精神作為提振幹事創業激情的不竭動力,轉化為在工作崗位上愛國報國的具體行動,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一步步埋頭苦幹,以超常的氣魄、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乾事幹成事。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讓我們共同把這曲讚歌一直傳唱下去。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5

  品嚐電影《金剛川》中的“精神食糧”近日,電影《金剛川》燃爆熒屏,上映首日票房過億,實力演員組成的“金剛天團”演技炸裂,獲得觀眾連連點贊。該劇以抗美援朝為題材,透過士兵、對手、高炮班、橋四個視角,講述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身無悔許國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基層幹部篤學慎思、明辨尚行。

  學其信仰如鋼鐵般堅不可催。克萊爾說,人是為了某種信仰而活著。“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援助朝鮮兄弟民族的解放鬥爭,保衛中國人民、朝鮮人民和全亞洲人民的利益,我們志願開赴朝鮮戰場……”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誓詞,也是他們打贏這場戰爭的信念所在。電影中士兵說,“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透過那座橋”,“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在他們身上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大話。現實生活中,面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現實社會,誘惑多、慾望多,身在基層的我們,面對艱苦的條件、繁忙的工作要心中有黨,行動為民,學其信仰堅定,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在風雨中為心中的陽光奮鬥。

  學其團結如利劍般削鐵如泥。《金剛川》主演張譯說,“中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團結都是第一位的”。《三國演義》裡,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傳為佳話。《金剛川》裡,張飛和老關也上演著“義結金蘭”的生死之交。張譯說,角色起名叫張飛和老關,也是為了表達“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精神主旨。電影中“橋”,是戰士們用團結築起的鋼鐵之橋,他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詮釋出中國人的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精神是融於血液,植於靈魂的。基層工作往往是既繁多又細碎,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我們要做一枚繡花針,與同事、群眾團結好,將手中工作一一串起,化單打獨鬥為集體奮鬥,為了共同的中國夢作貢獻。

  學其堅毅如峭壁青松般挺直。曹植在《白馬篇》中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說的是面對國家民族大義,捨生取義,為國犧牲的堅毅。那堅毅是什麼?在我看來,堅毅是懸崖峭壁上的一棵青松,盎然屹立,任爾東南西北風;是關班長面對敵軍戰機,向死而生,操控大炮,最後被炸得粉碎;是張飛拖著殘缺身體,單槍匹馬,炸掉敵軍飛機……和平年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也並非坦途,廣大基層幹部要充分發揮“釘釘子”精神,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在基層實踐中揮灑青春激情,在基層舞臺上演繹無限精彩,讓個人的價值在為民服務中得到最大昇華。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6

  從《金剛川》看基層幹部作風建設10月23日在全國各大影院公映的電影《金剛川》,掀起了觀影熱浪。影片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為背景,著眼於戰爭即將勝利前的戰地一隅,以三連協作架橋為切入點,折射出了戰爭的艱辛與殘酷,歌頌英雄先烈精神。

  堅持不懈“黨建引領+初心堅守”絕不鬆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場面之一,應當是我軍接到命令,要在敵人的轟炸封鎖下,架起一座載重橋,為我軍爭取到對岸去的時間,參加金城戰役。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透過那座橋”,堅守著“保證完成任務”的承諾、“保家衛國”的初心,最終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廣大基層幹部應當著眼自身,聚焦作風建設,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貫穿“黨領導一切”於日常工作中,在繁瑣工作之餘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風雨不改,堅守初心。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驚“先鋒旗幟+使命擔當”處變不驚。為保證完成上級的命令,保證讓軍隊在8天內過橋,我軍工兵連連長、步兵連連長、炮兵連連長積極發揮先鋒作用,讓不倒的英雄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帶領著戰士們以血肉築起那座“英雄”橋樑,為最後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70年後的今天,廣大基層幹部,應當積極響應先進的“先鋒”召喚,常悟先進精神,常學先進事蹟。同時,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勇擔使命”,主動承擔責任,在會面臨危險的工作崗位上處變不驚,切實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驚。願護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務實“團隊協作+工作落實”堡壘堅實。要想完成8天內架起通往戰場的橋樑,獲得戰爭全面勝利,僅靠軍隊戰士單打獨鬥“唱獨角戲”絕不可能,必須依靠全軍協作,電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憑藉著“石榴籽”一樣的團隊精神緊緊“抱”在一起,才終於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裡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樑,更築起了我們英雄的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今天,廣大基層幹部也應當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強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抓好落實,用每個人的努力,築起堅實的堡壘。勿忘戰友同在,且將慷慨前行。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電影《金剛川》中每一個英雄傳遞的精神都值得傳承,每一個犧牲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有理由堅信,只要黨旗飄揚,我們就能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道,讓天塹變通途。時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喚醒廣大基層幹部的初心,提升作風建設,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