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狙擊手》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

2022《狙擊手》電影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狙擊手》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1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2

  春節看電影,與春晚一樣,也成了民俗。去年國慶節的《長津湖》,引爆愛國熱情,成就票房神話,然而電影敘事結構是不合格的,今年也就不想再看續集。很喜歡的編劇汪海林,看了《狙擊手》首映,評價不錯,那就選它吧。

  “狙擊手”其實不是志願軍的詞彙,我們叫“特等射手”,電影原來不叫這個名,據說是後來改的。故事發生在1952年,五次戰役之後的陣地戰階段,全軍開展“冷槍冷炮運動”。全是特等射手組成的某連五班,一共8名戰士,由班長劉文武帶領,執行一次救援行動。

  電影序幕,交代每一名戰士,並不直接點名,而是用了一場完整的戲。全班伏擊敵人運輸車隊,4輛車,正副駕駛各1人,8名戰士一人負責一個。一個敵人沒被打死,端機槍掃射,給全班造成不小的麻煩。班長劉文武解決掉敵人,一一點名,既是確認有無傷亡,也交代了每一名戰士的姓名。這影視語言,太穩了。

  敵人的7人狙擊手小隊,用我軍偵察兵亮亮做誘餌,妄圖報復五班。被敵人打了強心針的亮亮,藥勁兒過去,快挺不住了,劉文武讓戰士們唱著歌,激發亮亮的求生意志。真是沒想到,志願軍軍歌還有這種唱法,既嵌進了故事,也昇華了主題。比其他影視劇的煽情唱法,強太多了。

  朝鮮兒童柱元熱愛偵察兵亮亮,這不由讓人想起為解救落水兒童犧牲的羅盛教烈士,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用血與火結成了偉大友誼。偵察兵亮亮被敵人扔在冰天雪地上,柱元不想讓亮亮凍死,要拖他回去,亮亮藉機把重要情報傳遞給柱元。五班戰士大永最終消滅了敵人,救下了柱元,也拿到了情報,完成了連長交待的任務。

  這樣細緻穩健的影視語言,最近很少看見了。別的戰爭題材電影,追求大場面、打戲火爆,整體邏輯都不管了,遑論細節。

  《狙擊手》故事很簡單,就是偉大抗美援朝戰爭中間一場微小的戰鬥,但它就像戰士手中鋼槍的子彈一樣,直抵人心。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其實是無數先輩們替子孫負重前行。生活在現今社會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一定要銘記革命先輩們為了我們現今的美好生活付出的艱辛努力。他們樂觀的精神,他們頑強不屈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要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仰,一定可以到達理想的彼岸。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3

  《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時期“冷槍冷炮運動”為故事背景,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狙擊五班戰士為營救戰友保護情報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之間展開殊死對決,運用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以戰術勝戰力”的英勇故事,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該片是張藝謀、張末父女首度聯合執導,用藝術的手段,讓觀眾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永遠記住那一些捐軀的烈士。

  兩個線索

  第一個線索,是大永的成長。大永從一個感情豐富愛哭哭唧唧的小男孩,到看到戰友們依次犧牲情緒悲切又憤怒,到最後成長為意志頑強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絕對主力。

  第二個線索,是胖墩為兒子取名的前後首尾呼應。開篇,戰士間煙火氣聊天,陳大永給胖墩兒子取名字,大永說“瑞豐”他聽不懂,“瑞祥”他又嫌沒煙火氣。大永笑他沒文化,胖墩“哼,等你小子打夠三十個鬼子再來談文化。”胖墩臨終最後一句話,“我兒子要叫鐵板”。這條線索以戰友間煙火氣濃都的日常拌嘴為開局,以慘烈犧牲,臨終託願為終結,前鋪後墊,前後呼應。

  三個形象

  第一個是班長劉文武。劉文武不苟言笑,作為班長,揹負使命,對戰士很嚴厲。但他的形象很立體真實。他破例讓戰士帶著手套去作戰,只因那是戰士老婆做的,讓他帶著有個念想。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躍然紙上。

  劉文武不喜歡自己的戰士哭哭唧唧,但是他看到戰士犧牲後,操著一口四川話,“把你們從老家帶出來,老子現在沒得辦法帶你們回家了”。他聲淚俱下,觀眾看了潸然淚下。他的強大,他的柔情,渾然自成。

  第二個是大永。大永開篇在連長安排下代替班長接受女記者採訪,不配合,哭哭唧唧。後來大永在戰友犧牲後的情緒悲切,痛哭。最後大永在班長、師傅劉文武犧牲後不再潛伏,主動出擊,鬥智鬥勇,消滅最後的敵人。大永從羸弱走向堅強的成長形象呼之欲出。

  第三個是胖墩。胖墩不識字,縴夫出身。他主動請求在敵人的炮火下去拖救奄奄一息的偵察兵亮亮。他扛著鐵板,他唱著船工號子,他大義凜然。號子是情義,號子是力量,胖墩的形象著墨不是最多,但卻刻骨銘心,肅然起敬。

  四個場面

  第一個,戰友們依次犧牲,小娃娃們情緒悲切又憤怒。大永痛哭,“飛機、大炮、坦克,各種望遠鏡、瞄準鏡,各種機器,各種裝備!那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沒得!”班長劉文武“哪個說咱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都給老子憋到,仗沒打完,生死之際,不可感情用事!”如雷貫耳,鐵骨錚錚,蕩氣迴腸。

  第二個,劉文武英勇赴死。他深明大義,“如果我劉文武能頂一個連,那亮亮的情報或許能頂一個師,拼了五班所有人的人頭也要救亮亮!”敵人同意用劉文武交換亮亮後,他張開雙手走過去。那是一個坦蕩的,勇敢的,英雄的姿勢!最後他引爆地雷與敵人同歸於盡。杜鵑啼血猿哀鳴,至真至誠,至悲至痛,又至為剛強、堅毅,劉文武有勇有謀,有情有義。

  第三個,胖墩慷慨就義。胖墩主動要求去拖救亮亮,怕別人不信說自己背過300斤的東西。他扛著很重很重的鐵板,在敵口槍口下緩步下山,蒼茫積雪,每一步都艱難沉重。子彈打在鐵板上,衝擊力巨大,他舉步維艱。最後敵人打斷繩索,打中他的兩隻手,呼嘯的子彈一槍爆頭,凌厲又狠辣,驚天地泣鬼神,讓人動容。

  第四個,亮亮英勇自殺。亮亮的偵察兵身份爆光後,美方後援趕到,準備攔截本來已用劉文武置換人質的亮亮。亮亮將情報裹在糖果裡粘在朝鮮籍男孩柱元的頭髮裡,然後在敵人的擔架上拔出匕首自盡。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狙擊手》聚焦小小一個山坡,短短數個小時,寥寥一個班,落點很小,但以小博大,情緒的衝擊力卻非常強烈。

  老謀子擅長蒙太奇特寫,追求舞美燈光,藝術手法老到。另外四川方言的語言美讓影片在題材嚴肅的框框下不失親切、詼諧,讓影片更具趣味性。

  電影結束後,我走出電影院。看著眼前的中國,我想對這些革命烈士說:“現在的中國,如您所願!”也想對人們說:“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先輩們打仗是為了我們後代不用打仗。不要辜負了先輩們的希望。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4

  關於狙擊手的電影,是影迷們熱衷追捧的型別,世界影史中,同類題材佳作,可以列出長長一大串,或許正因珠玉在前,賀歲檔推出的《狙擊手》,事先並不被看好。

  每部戰爭片,都會塑造出一位英雄,狙擊手更是常被作為孤膽英雄來進行渲染,《狙擊手》片中的人物設定則不盡相似,編導精心設計了五班戰士的群像,意圖放大感染力,其中先後出現兩位神槍手,冷靜內斂的班長劉文武,愛哭鼻子的大永,除去主角,其他戰士的角色形象也較為豐滿,五班這個英雄集體,因此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完整的戰爭大戲,少不了對手的映襯,恰如古龍小說中慣見的套路,男主的偉大,需要藉助其敵人來顯示。所以,《狙擊手》認真描寫了另一組神槍手,來自美軍的狙擊小隊,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心佈局,五班才落入了可怕的陷阱。與胡編亂造的神劇不同,這部電影沒有刻意描黑和矮化美方狙擊手,對壘的雙方旗鼓相當,一度讓人聯想起棋局裡的兌子,戰爭的殘酷慘烈,在此處得到充分體現。

  本片的攝影堪稱亮點所在,天寒地凍,漫天飛雪,完美勾勒出了陰冷肅殺的氣氛,皚皚白雪與戰士的鮮血,紅白兩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高低起伏的地形,似乎處處暗藏殺機,更覺觸目驚心。美中不足的是,我軍狙擊手擊中目標的特效,顯得過於誇張,甚至比好萊塢還要好萊塢。

  與精良的攝影比較,《狙擊手》的節奏把握也很到位,每場戲之間的剪輯切換足夠緊湊,故事推進簡練明快,幾場重頭戲,諸如集體搶救亮亮、劉文武犧牲、大永獵殺美軍指揮官,蕩氣迴腸,扣人心絃,氣氛充分感染了現場觀眾,有個無法迴避的矛盾,戰友的犧牲讓人悲憤不已,但狙擊手的使命,又要求其高度冷靜,這是一組矛盾,該如何化解?本片給出了難能可貴的答案,有如其影像風格,內斂,剋制,沒有為了抒情而大肆煽情………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關於朝鮮戰爭的影片頻頻被搬上熒幕,與此前的《上甘嶺》《長津湖》不同,張藝謀並未照搬主旋律電影中多用的宏大敘事,別出機杼,選取了正史記載不多的“冷槍冷炮運動”,以無名山坡上的無名狙擊戰為背景,可謂用心良苦。在他的鏡頭下,個體事蹟沒有被湮沒,劉文武、大永、亮亮、胖墩、米老二、王忠義,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串起了一個英勇無畏的集體。影片收尾處那場點名,稱得上畫龍點睛,讓人淚目。可以說,《狙擊手》用很微觀的細節,為影迷們講述了很深刻的主題,國師將即小見大的表現手法用到極致,做了次經典的教學示範。

  《狙擊手》中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我們沒機會接觸到主創團隊,不知道他們在拍攝過程中,是否學習借鑑過其他狙擊手電影?從中能隱約窺見部分痕跡,比如劉文武被稱為“死神”,是否在致敬素有“白色死神”之稱的西蒙.海耶?電影裡的那個朝鮮小男孩,一度讓我聯想起另一個人物,《兵臨城下》裡的沙夏,同樣的稚氣未脫,同樣的感人至深。

  略有遺憾的是,本片的文戲著力不多,人物的內心戲大多用直率簡單的對白呈現,從劉文武到大永,兩位神槍手的傳承交接,本該詳細交代,卻因鋪墊不夠,顯得有些突兀。而故事的後半部分,美軍在已形成合圍之勢的前提下,居然主動放棄優勢,邏輯上實在不太通順,接入那場坦克追擊戲,更有狗尾續貂之嫌。

  《狙擊手》選在春節檔期展映,確實意義深刻。周圍有不少觀眾帶著孩子一起觀影,身邊有個小朋友問家長,媽媽,死這麼多人,打仗好殘忍啊…….是啊,《狙擊手》講述的故事,會讓公眾記住,艱辛年代的那場苦戰,無名山坡下掩埋著多少熱血青年,與他們作伴的,只有冷冷的槍。目擊過戰爭的殘酷,我們理應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假如電影能讓大家都認識到這點,那就絕對算得上是巨大貢獻了。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5

  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是這個賀歲檔我最滿意的一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說,部分原因是競爭對手屬實拉胯,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也確實有其可觀之處。某些地方保留了張藝謀痕跡的同時,還帶來了新東西。

  我很喜歡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設定,題材是抗美援朝,主體故事集中在一個班上。由劉文武班長帶領的一支狙擊手小隊,奉命要將他們的戰友——偵察兵亮亮帶回來,後者不光身負著重要情報,還被不知情的美國神槍手約翰作為誘餌設了個圈套,要活捉劉文武。

  約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個大新聞,用“美國神槍手擊斃中國死神”這樣的噱頭、個人英雄主義,告訴世界:優勢在美。對劉文武而言這場決死的鬥爭卻另有意義:它首先源自於上級命令,從而將小戰役統攝為抗美援朝大敘事的重要一環;其次是對戰友的情誼,正如約翰瞭解對手時所獲知的,劉文武僅有的兩次受傷,都是因為要救戰友。有大敘事,有革命風骨,切口雖小,電影指涉的內容卻並不單薄。並且,故事雖然簡單,推進過程中反轉很少很樸素,寥寥幾次也難稱出人意料,但就是這麼個事,拍得卻非常有看頭。由於陣地固定,後援難及,敵對雙方被鎖死在爭奪受傷員亮亮的一處舊陣地上。誰也不敢、不能率先離開,只得展開慘烈的消耗戰,甚至連亮亮本人的選擇也都牽動整個戰局。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對狙槍鬥,將觀眾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這方不大的陣地上。每一次減員都是一次別出心裁的槍鬥設計,減員後隊友會把剩下的人數爆出來,消耗戰也打得更加白熱化。這種感覺,像是在看黑澤明的《七武士》,你會覺得每一個人物都特別有戲,每一場動作都和電影的敘事推進融為一體。

  從《湄公河行動》以來,主旋律電影的製作,開始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好萊塢工業化特徵。這在一開始,確實滿足了觀眾對動作奇觀的期待,但其程式化處理也很快形成審美疲勞,最典型的代表莫如首部《長津湖》,幾乎是為了動作而動作,為了奇觀而奇觀。《狙擊手》改變了這一點,將動作本身當成內容,低成本、強戲劇性的槍鬥,讓對陣策略成為看點,用動作塑造人物性格。滿足觀眾對“動作”的期待的同時,也將狙擊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戰場重要性,塑造的極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場槍鬥動作戲,或者是類似於《美國狙擊手》這樣的片子的愛好者,可以放心來看。

  影片裡章宇詮釋的班長劉文武,尤其能夠感染觀眾,幾乎可以稱為核心賣點。結尾無力是本片的一個遺憾,這個毛病和《懸崖之上》很像,給人一種導演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的印象,看得人意興闌珊。但整體瑕不掩瑜,特別是章宇的演技,已然是獨挑大樑,讓人非常期待他的下部作品。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6

  大年初一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觀影,感覺《狙擊手》這部影片敘事波瀾壯闊,是一部優秀的以小見大的愛國戰爭影片,值得大家觀賞

  1.我心裡難受

  影片一開頭,是戰地記者來採訪屢獲戰功的“五班”班長劉文武。因五班接到連長的緊急救人任務,於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長接收採訪。大永是個神槍手,也是五班學歷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後關頭,以一人之力克敵制勝。記者問,在五班是什麼感受?大永說:“我心裡很難受”。他擔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當,乾乾脆脆。戰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慨萬分。大永堅持要求參戰,在獲得連長的首肯後,追隨五班一同赴前線。

  2.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在

  拉鋸戰中,五班損失很大,敵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裝備一時獲勝。戰士悲憤的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望遠鏡”。班長劉文武打斷了他:“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在影片的最後時刻,連長連續點名,五班犧牲的每個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讓人催然淚下。是的,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戰爭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願軍奮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殺敵致勝的英雄志氣永在,與敵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氣魄永恆。

  3.不要哭,給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個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麼丟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長都有流淚的場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隨著劇情的反轉,大永從一個愛哭的戰士,迅速成長為一個名戰鬥英雄。班長劉文武面對哭泣,大聲說“給我憋回去”,自己卻暗自流淚。班長犧牲以後,大永採用班長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敵人。反觀敵人,卻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4.朝鮮小朋友

  影片中出現的朝鮮小朋友,是一個資訊傳遞的關鍵鏈條。亮亮最後傳遞的軍事資訊都在這個小朋友身上。希望大家看完電影后,要好好的對待小朋友,給他們發糖啊。

  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虎虎生威,萬事如意,觀影愉快。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7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身懷秘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8

  一年多之前,在陳堡草蕩微信文史群中就看到,以抗美援朝狙擊英雄張桃芳為原型的電影,將由張藝謀導演開拍。作為一位陳堡人,很是期盼能夠早日看到這部講述家鄉的了不起的英雄,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

  官媒預告,2022年的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將在全國上映。這是張藝謀導演和女兒張末聯合導演的,也是他們第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加入春節檔。

  大年初一,為了先睹為快,下午就去博納影院看了電影《狙擊手》。

  《狙擊手》主要講述了我志願軍偵察兵“亮亮”遭遇聯合國軍槍擊,生死未卜,但敵方一系列舉動似乎又有險惡目的。“狙擊五班”劉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義等7人小隊承擔了營救戰友這一重大任務,其中有被美方稱為“死神”的高手班長劉文武,有能揹負300多斤貨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軟喜歡哭鼻子的大永(張桃芳原型)。“狙擊五班”戰士在與敵軍備差距懸殊的境地下,跟強大的美國狙擊精英小隊展開生死角逐。“狙擊五班”戰士面對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擊技巧、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最終絕處逢生。“狙擊五班”小隊在營救亮亮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在了敵人的狙擊槍口下,營救小隊只剩下了被敵人稱為“幽靈”的大永一人。

  這部電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東北拍攝的。2017年我去過一次哈爾濱和雪鄉,感受到過東北的天寒地凍以及冰天雪地那種極寒的難耐。因為有過嚴寒現場的親歷體驗,所以我觀影時有很強的代入感,如臨其境。在那種環境下,酷冷已經是讓人難以忍受的事了,何況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幹隨時“拋頭顱灑熱血”的事。強烈的冷“熱”對比,猩紅的血和潔白的雪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是電影取景的成功之處。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詩朗誦,深深地刻入了我腦海,特別是最後一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更是讓我震撼。《狙擊手》中狙擊隊員們一起高唱《志願軍戰歌》的畫面,讓我感受到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大無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就是“請祖國放心,保家衛國有我們!”天安門廣場上的詩歌朗誦者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狙擊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國。

  電影中有一位戰士有些絕望地說:“那鬼子啥都有!各種望遠鏡,各種瞄準鏡,大炮,飛機,坦克......咱啥也沒有!”班長劉文武回話:“哪個說我們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班長的話告訴我們,面對任何困難,我們決不能氣餒,更不能妥協,只要團結、機智,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反觀擁有強大武器的對手,關鍵時刻的臨陣退卻,戰場上的相互指責,更加體現出我們志願軍戰士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澆鑄出的生死戰友情誼。

  電影的尾聲,大永孤軍奮戰,如何破了敵人連環計的。他就像一個幽靈神出鬼沒,擊斃了敵軍的上尉,擊癱了敵軍的坦克,救下了朝鮮小孩,並從朝鮮小孩的頭髮裡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報。這個片段,把神槍手原型張桃芳的機智勇敢,特別是“冷槍”傳奇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整個電影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完全進入了那個戰爭年代。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緊張得大氣不敢喘,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戰士犧牲了,我眼淚就掉下來了。在冰天雪地裡,戰士流淌的熱血跟白雪形成了鮮明對比,戰爭的殘酷直擊心靈。

  電影《狙擊手》可能與我們家鄉張桃芳的真實環境有些偏差,因為電影“狙擊五班”小隊中,他們的方言不是四川話就是陝西話,但是,藝術的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透過這個電影故事,讓我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特別是當今的年青人,能夠體會到這一點,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的了。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9

  昨天連看兩場春節檔的電影,一個是《長津湖之水門橋》,一個是《狙擊手》,出了電影院,眼睛都腫了,我淚點比較低。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不知道從拍攝手法、運鏡、美術、音樂這些專業的角度去評價,但從一個普通觀影者的角度,同樣是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同樣是好電影,張藝謀的《狙擊手》更能打動我。

  《長津湖》是從更宏大的角度去敘事,從寫作的角度來說,是場面描寫。能宏觀把控場面是需要高水平的',要能面面俱到卻又不能忽略細節,要能營造意境又不能浮於表面,從這一個角度來說,《長津湖》可以說並不遜色於好萊塢商業片。視覺上的恢弘大氣,音樂上的蕩氣迴腸,最大程度地讓觀眾感受到戰爭帶給人的震撼,讓英雄人物更顯悲壯,讓享受先輩用生命換來和平的我們更加動容,所以,在《長津湖》的電影場裡,會聽到觀眾的唏噓聲,小聲的抽噎聲以及震撼聲。當然,淚也是流得更加酣暢。這個時代需要這樣高昂的號角,去吹響那些正在被遺忘的歷史。

  《狙擊手》是從更細節的角度去敘事,從寫作的角度來說,是以小見大,是細節刻畫。張藝謀導演透過一個五班的故事,去繁從簡,以小見大,從更細膩的角度去剖析戰爭的殘酷。《長津湖》裡大場面會讓人無形中麻痺每一次傷亡帶來的痛感,更多的情緒出口都在幾位主角身上,他們英勇善戰,他們視死如歸,他們的犧牲能激發觀眾更強烈的痛。然而,在戰場上,有多少無名英雄可能沒有立過赫赫戰功,沒有悲壯就義的瞬間,他們可能只是在某一次衝鋒中被掃射過來的子彈打穿,被扔過來的火炮炸飛,可就是因為有了多少這樣鮮活的生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住了一顆顆子彈,才能把敵人一次次地打回去,而這些在大場面中是很難感受到的。

  《狙擊手》中的這場戰鬥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也許並不重要,在龐大的犧牲數量中,五班犧牲的人數並不起眼。但《狙擊手》中每一個戰士的倒下都讓我揪心、壓抑,他們可能沒有射殺一個敵人就倒下了,軍功章上可能也不會有他們的名字。就像電影裡說的,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戰鬥,也許很多人都不會知道。真正的戰場沒有那麼多高光時刻,而敵軍也沒有《長津湖》裡面刻畫得那麼傲慢和不堪一擊,戰爭從來不是用來宣揚英雄主義,而是讓後來者銘記它的殘酷。

  在電影的最後,唯一活下來的人哭著對連長說:“連長,五班沒了。”連長吼道:“誰說沒了?”接著連長一遍遍報著五班的人名,身後的戰士一個個的應答著。這一幕,最為觸動。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劉文武,每一個班都是五班,每一人都是英雄。

  《狙擊手》的結束曲響起,卻無人起身,電影院裡很靜,我卻能感受到每個人眼中的淚,內心的痛。痛而不發,這種隱忍的痛感更能讓人銘記。

  曲終,人終散場。只希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內心的熱血永遠不會散,民族的魂永遠不會散。仇恨也許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忘,但歷史必須銘記。銘記並不是為了雪恨,而是提醒自己,我們的民族魂一定不能丟。更要提醒後輩的我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自強。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是《長津湖》,還是《狙擊手》,都值得我們去觀看。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10

  當朝夕相處的朋友在一天之中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有心理準備說會有一些人是打醬油的,會死掉,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電影的結局竟然是死光。

  戰爭是殘酷的,人的生命就像是大街上賣的爛青菜,一點也不值錢,而且死人就像是家常便飯,只有當身臨其境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衝擊人心的痛苦。

  這部電影的票房不高,但是並不意味著不好,反而我認為這是一部節奏把控很好的佳作,即使電影情節的套路略顯老套,甚至觀影多的人都可以猜到結尾,但是拋開這些,他給人最大沖擊的是電影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

  “大永!我想好了!我兒子的名字就叫鐵板...” 砰!的一聲,胖墩的頭就被爆了。寫道這裡,我的眼睛還有種想哭的感覺。我是一個共情感很強的人,這樣的感觸在電影中反覆出現,以至於讓我在看完電影后恍惚了好久。

  是啊,一群只有20歲左右的年輕人,生活還沒有好好的感受就已經被戰爭奪去了生命。電影中,我無數次的把自己代入進去,無論是代入成最後活下來的主角,還是代入成死去的每一位年輕的戰士,給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

  尊敬的前輩,雖然你們離開人世的年齡比我小,但是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感激你們,不是你們,我們這一代憑什麼可以享受人生,憑什麼可以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憑什麼去渴望成功!

  我強烈推薦這部電影,即使劇情老套,但是那有何妨,戰爭就是這麼殘酷的現實,戰爭就是這麼老套的劇情重複再重複,可是這部電影從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感受到戰爭的可惡和身臨其境感的共情,有這一點就夠了!

  你說電影中呈現出來的上前線前的毫不猶豫和豁達開朗是真實的嗎?我認為是真實的,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無數次戰友的死亡,也對自己即將面臨死亡的危險麻木。他們真的是不怕死了,因為戰友都死了,再死一個自己又有何妨呢?

  這部電影和其他的戰爭片有本質的區別,其他的戰爭片都在渲染戰友死去時自己的痛苦和對死亡的害怕,可是這部電影卻將這些都弱化了,而是用每一個細節去描繪每一次死亡。

  在戰爭面前,死亡才是主旋律,活下來的都是對死亡麻木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