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電影觀後感(精選7篇)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範文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精選7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狙擊手》電影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1

  大年初一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觀影,感覺《狙擊手》這部影片敘事波瀾壯闊,是一部優秀的以小見大的愛國戰爭影片,值得大家觀賞

  1.我心裡難受

  影片一開頭,是戰地記者來採訪屢獲戰功的“五班”班長劉文武。因五班接到連長的緊急救人任務,於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長接收採訪。大永是個神槍手,也是五班學歷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後關頭,以一人之力克敵制勝。記者問,在五班是什麼感受?大永說:“我心裡很難受”。他擔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當,乾乾脆脆。戰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慨萬分。大永堅持要求參戰,在獲得連長的首肯後,追隨五班一同赴前線。

  2.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在

  拉鋸戰中,五班損失很大,敵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裝備一時獲勝。戰士悲憤的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望遠鏡”。班長劉文武打斷了他:“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在影片的最後時刻,連長連續點名,五班犧牲的每個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讓人催然淚下。是的,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戰爭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願軍奮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殺敵致勝的英雄志氣永在,與敵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氣魄永恆。

  3.不要哭,給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個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麼丟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長都有流淚的場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隨著劇情的反轉,大永從一個愛哭的戰士,迅速成長為一個名戰鬥英雄。班長劉文武面對哭泣,大聲說“給我憋回去”,自己卻暗自流淚。班長犧牲以後,大永採用班長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敵人。反觀敵人,卻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4.朝鮮小朋友

  影片中出現的朝鮮小朋友,是一個資訊傳遞的關鍵鏈條。亮亮最後傳遞的軍事資訊都在這個小朋友身上。希望大家看完電影后,要好好的對待小朋友,給他們發糖啊。

  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虎虎生威,萬事如意,觀影愉快。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2

  首先,感謝張藝謀導演和團隊為我們講述了這段不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們的感人故事,展示出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們的英勇善戰,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也一改以往我國戰爭電影總是以大戰事,大人物,大概念的敘述方式,以一場極其小的雙方狙擊手對戰為整部電影的主線,整部電影節奏緊湊,緊張,很過癮。

  在開始講述電影之前,我們先從整個朝鮮戰爭的冷槍冷炮戰術講起。自從我軍志願軍參戰以來,我軍就讓美軍為首的聯合國侵略軍吃到了苦頭,我們與朝鮮革命軍一起連續數月就讓美聯軍步步後退,最終在38線形成了戰壕僵持戰。美聯軍憑藉強大的後勤,炮兵,空軍力量將我軍壓制在一線部分制高點,我軍也憑藉頑強的戰鬥力,壓制住了美聯軍寸步難行。一開始,我軍就有部分老兵看到美軍在戰壕裡隨意行走,就有士兵放冷槍擊斃敵軍,但是,一旦我軍開槍,馬上迎來的就是美聯軍鋪天蓋地的炮火壓制,給我軍造成了不少的傷亡,隨後,我軍上級下令不得私自開槍。就這樣,我軍再也不敢隨便開槍,美軍變得肆無忌憚的在戰壕溜達,燒烤,派對,唱歌甚至大搖大擺的曬太陽。

  就這樣,我軍陣地一部分士兵還是忍受不住,有些老兵和槍法好計程車兵便私下組成冷槍隊,對敵軍陣地進行冷槍戰,很快這一冷槍戰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上級得知後,便下令各部隊有組織的展開“冷槍冷炮”運動;就這樣,我軍便打開了歷史上最傳奇的狙擊戰......也出現了以張桃芳這樣的傳奇狙擊英雄。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3

  一年多之前,在陳堡草蕩微信文史群中就看到,以抗美援朝狙擊英雄張桃芳為原型的電影,將由張藝謀導演開拍。作為一位陳堡人,很是期盼能夠早日看到這部講述家鄉的了不起的英雄,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

  官媒預告,2022年的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將在全國上映。這是張藝謀導演和女兒張末聯合導演的,也是他們第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加入春節檔。

  大年初一,為了先睹為快,下午就去博納影院看了電影《狙擊手》。

  《狙擊手》主要講述了我志願軍偵察兵“亮亮”遭遇聯合國軍槍擊,生死未卜,但敵方一系列舉動似乎又有險惡目的。“狙擊五班”劉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義等7人小隊承擔了營救戰友這一重大任務,其中有被美方稱為“死神”的高手班長劉文武,有能揹負300多斤貨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軟喜歡哭鼻子的大永(張桃芳原型)。“狙擊五班”戰士在與敵軍備差距懸殊的境地下,跟強大的美國狙擊精英小隊展開生死角逐。“狙擊五班”戰士面對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擊技巧、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最終絕處逢生。“狙擊五班”小隊在營救亮亮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在了敵人的狙擊槍口下,營救小隊只剩下了被敵人稱為“幽靈”的大永一人。

  這部電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東北拍攝的。2017年我去過一次哈爾濱和雪鄉,感受到過東北的天寒地凍以及冰天雪地那種極寒的難耐。因為有過嚴寒現場的親歷體驗,所以我觀影時有很強的代入感,如臨其境。在那種環境下,酷冷已經是讓人難以忍受的事了,何況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幹隨時“拋頭顱灑熱血”的事。強烈的冷“熱”對比,猩紅的血和潔白的雪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是電影取景的成功之處。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詩朗誦,深深地刻入了我腦海,特別是最後一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更是讓我震撼。《狙擊手》中狙擊隊員們一起高唱《志願軍戰歌》的'畫面,讓我感受到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大無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就是“請祖國放心,保家衛國有我們!”天安門廣場上的詩歌朗誦者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狙擊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國。

  電影中有一位戰士有些絕望地說:“那鬼子啥都有!各種望遠鏡,各種瞄準鏡,大炮,飛機,坦克......咱啥也沒有!”班長劉文武回話:“哪個說我們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班長的話告訴我們,面對任何困難,我們決不能氣餒,更不能妥協,只要團結、機智,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反觀擁有強大武器的對手,關鍵時刻的臨陣退卻,戰場上的相互指責,更加體現出我們志願軍戰士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澆鑄出的生死戰友情誼。

  電影的尾聲,大永孤軍奮戰,如何破了敵人連環計的。他就像一個幽靈神出鬼沒,擊斃了敵軍的上尉,擊癱了敵軍的坦克,救下了朝鮮小孩,並從朝鮮小孩的頭髮裡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報。這個片段,把神槍手原型張桃芳的機智勇敢,特別是“冷槍”傳奇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整個電影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完全進入了那個戰爭年代。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緊張得大氣不敢喘,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戰士犧牲了,我眼淚就掉下來了。在冰天雪地裡,戰士流淌的熱血跟白雪形成了鮮明對比,戰爭的殘酷直擊心靈。

  電影《狙擊手》可能與我們家鄉張桃芳的真實環境有些偏差,因為電影“狙擊五班”小隊中,他們的方言不是四川話就是陝西話,但是,藝術的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透過這個電影故事,讓我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特別是當今的年青人,能夠體會到這一點,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的了。族的英雄氣概;發展經濟的同時應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4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江湖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身懷秘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5

  《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時期“冷槍冷炮運動”為故事背景,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狙擊五班戰士為營救戰友保護情報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之間展開殊死對決,運用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以戰術勝戰力”的英勇故事,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該片是張藝謀、張末父女首度聯合執導,用藝術的手段,讓觀眾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永遠記住那一些捐軀的烈士。

  兩個線索

  第一個線索,是大永的成長。大永從一個感情豐富愛哭哭唧唧的小男孩,到看到戰友們依次犧牲情緒悲切又憤怒,到最後成長為意志頑強與敵人鬥智鬥勇的絕對主力。

  第二個線索,是胖墩為兒子取名的前後首尾呼應。開篇,戰士間煙火氣聊天,陳大永給胖墩兒子取名字,大永說“瑞豐”他聽不懂,“瑞祥”他又嫌沒煙火氣。大永笑他沒文化,胖墩 “哼,等你小子打夠三十個鬼子再來談文化。”胖墩臨終最後一句話,“我兒子要叫鐵板”。這條線索以戰友間煙火氣濃都的日常拌嘴為開局,以慘烈犧牲,臨終託願為終結,前鋪後墊,前後呼應。

  三個形象

  第一個是班長劉文武。劉文武不苟言笑,作為班長,揹負使命,對戰士很嚴厲。但他的形象很立體真實。他破例讓戰士帶著手套去作戰,只因那是戰士老婆做的,讓他帶著有個念想。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躍然紙上。

  劉文武不喜歡自己的戰士哭哭唧唧,但是他看到戰士犧牲後,操著一口四川話,“把你們從老家帶出來,老子現在沒得辦法帶你們回家了”。他聲淚俱下,觀眾看了潸然淚下。他的強大,他的柔情,渾然自成。

  第二個是大永。大永開篇在連長安排下代替班長接受女記者採訪,不配合,哭哭唧唧。後來大永在戰友犧牲後的情緒悲切,痛哭。最後大永在班長、師傅劉文武犧牲後不再潛伏,主動出擊,鬥智鬥勇,消滅最後的敵人。大永從羸弱走向堅強的成長形象呼之欲出。

  第三個是胖墩。胖墩不識字,縴夫出身。他主動請求在敵人的炮火下去拖救奄奄一息的偵察兵亮亮。他扛著鐵板,他唱著船工號子,他大義凜然。號子是情義,號子是力量,胖墩的形象著墨不是最多,但卻刻骨銘心,肅然起敬。

  四個場面

  第一個,戰友們依次犧牲,小娃娃們情緒悲切又憤怒。大永痛哭,“飛機、大炮、坦克,各種望遠鏡、瞄準鏡,各種機器,各種裝備!那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沒得!”班長劉文武“哪個說咱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都給老子憋到,仗沒打完,生死之際,不可感情用事!”如雷貫耳,鐵骨錚錚,蕩氣迴腸。

  第二個,劉文武英勇赴死。他深明大義,“如果我劉文武能頂一個連,那亮亮的情報或許能頂一個師,拼了五班所有人的人頭也要救亮亮!”敵人同意用劉文武交換亮亮後,他張開雙手走過去。那是一個坦蕩的,勇敢的,英雄的姿勢!最後他引爆地雷與敵人同歸於盡。杜鵑啼血猿哀鳴,至真至誠,至悲至痛,又至為剛強、堅毅,劉文武有勇有謀,有情有義。

  第三個,胖墩慷慨就義。胖墩主動要求去拖救亮亮,怕別人不信說自己背過300斤的東西。他扛著很重很重的鐵板,在敵口槍口下緩步下山,蒼茫積雪,每一步都艱難沉重。子彈打在鐵板上,衝擊力巨大,他舉步維艱。最後敵人打斷繩索,打中他的兩隻手,呼嘯的子彈一槍爆頭,凌厲又狠辣,驚天地泣鬼神,讓人動容。

  第四個,亮亮英勇自殺。亮亮的偵察兵身份爆光後,美方後援趕到,準備攔截本來已用劉文武置換人質的亮亮。亮亮將情報裹在糖果裡粘在朝鮮籍男孩柱元的頭髮裡,然後在敵人的擔架上拔出匕首自盡。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狙擊手》聚焦小小一個山坡,短短數個小時,寥寥一個班,落點很小,但以小博大,情緒的衝擊力卻非常強烈。

  老謀子擅長蒙太奇特寫,追求舞美燈光,藝術手法老到。另外四川方言的語言美讓影片在題材嚴肅的框框下不失親切、詼諧,讓影片更具趣味性。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6

      2022年春節檔上映的張藝謀導演的《狙擊手》,是以張桃芳為原型,根據記載,張桃芳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狙擊手,是世界十大狙擊手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因透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驚豔表現,志願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二級狙擊英雄”稱號,朝鮮方面則給了他“一級國旗勳章”的榮譽。

  張桃芳憑藉一枝不帶任何光學瞄準裝置的老式蘇制步騎槍,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髮無損,全身而退,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和一個更大的奇蹟”。

  我們要知道,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與平時的刻苦練習是分不開的,向英雄致敬。

  我想透過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下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劇中張譯再次用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角色

  據報道,張譯這次演出是零片酬,很多人覺得張譯這樣做很傻,可我覺得張譯很令人敬佩,他懂得利他,要索取,必先貢獻價值,我相信一個懂得利他的人,不管在任何領域,一定會得到社會的青睞。

  《狙擊手》電影觀後感7

  抗美援朝戰事一場難以忘卻的戰事,是一場戰強敵、驅惡魔的生死大搏鬥!是一場百萬中華優秀子孫再次湧現豪邁氣概的英雄讚歌與神聖洗禮!抗美援朝戰事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偉大的抗美援朝戰事是一場偉大的人民戰爭!

  我們衷心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懷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將士不愧為中華民族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讓我們懷念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楊連娣、李家發、楊育才、任光華、孫一增等30萬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勳集體。

  志願軍戰士究竟是抱著怎樣的信念衝上戰場的?而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是怎樣下定決心,在建國之初國力極其貧弱、武器裝備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即讓小米加步槍的戰士與有先進武器的美國人對抗的?我們的戰士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是如何生存的?

  這場戰爭打得驚天地,泣鬼神。一個個奮不顧身、衝鋒陷陣的戰士把敵人打得抱頭鼠竄。這場戰爭打得震五洲,驚四海。中國人的勇敢無畏讓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倒吸一口涼氣!

  這是中華雄獅的怒吼,這是一場改變民族命運的賭博,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決鬥!“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壓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發必速。我們一定要拼命地向前!”這是1919年的毛澤東代表中華民族發出的沖天怒吼!

  中國需要強大,把那種“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氣勢傳承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