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心得體會(精選25篇)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
一、家校協同的方法
1、豐富交流方式。科技的進步暢通了家校共育的途徑,除了家長與教師常用的微信群、QQ群以外,學校還可以在公眾號和校園網站上設定班主任信箱、校長熱線、家長留言板等板塊,讓家長有更多渠道與教師進行及時地交流。
2、拓寬學習渠道。學校可透過多種手段,向家長普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知識。例如:在公眾號開設“家長課堂”,讓家長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等。透過多種渠道,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
3、開展家校合作活動。鼓勵家長儘可能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從活動中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瞭解學校的教育,尋找適宜的教育方式。例如:組織“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們參觀學校,集中解答家長的疑問;組織親子活動,拉近家長與學生的距離,使家長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引導家長成為伴隨孩子幸福成長的智慧型家長。
二、家校協同心得體會(精選2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校協同心得體會(精選2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
在社會環境日益複雜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單純的學校教育遠遠不能滿足眾多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必須與家庭、社會攜起手來,構架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育人網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社會是育人的大環境。
江小妞的爸爸媽媽希望她性格活潑,熱情大方的和同學們相處。在校她很愛運動,操場是她最愛的地方。可以說校園的每個角落她都去玩個遍。雖然是小女生,但並不妨礙她淘氣調皮,比如在排隊集合的時候,大家一起往前走時,她會一蹦一跳往前走。上課坐累了,她就躺在椅子上,椅子不舒服就躺在地板上。班裡多數孩子不喜歡它,常常有人找我告狀,說她影響班集體的榮譽。
然而,江小妞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她玩東西砸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學的頭。當她看到聞訊趕來的媽媽一邊忙著張羅帶同學去醫院檢查、一邊掉著眼淚跟同學家長道歉賠不是。小妞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掉了下來,一會兒去拉下媽媽的手,一會兒去幫同學擦下臉,既悔恨交加又手足無措。還有一次,班上組織展示活動,小妞一會兒幫助女同學梳頭,一會兒幫助體育對長維持隊伍秩序。
透過家訪,我瞭解到江小妞的家庭條件比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小妞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姥姥照顧。爸爸媽媽出於“補償”考慮,一有時間就帶她外出旅遊、參觀展覽或是參加活動,以“大家開心就好”。所以,小妞思維活躍、性格外向,善良有愛心,但不注重生活細節、不太會與他人相處。
掌握了這些資訊,為家校共育提供了針對性。
一是幫助父母調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兒注意、小學生成長特點規律等知識,利用家校聯絡平臺、校訊通等渠道,分享給家長,幫助家長糾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誤區,並每週與家長進行一次電話聯絡,共同商討引導教育的方法。
二是幫助學生調整對江小妞的視角。利用家長會、節日活動等時機,及時向全班同學和家長展示小妞的“另一面”,讓大家認識一個“全面”的江小妞。
三是加強日常培養鍛鍊。採取代表全班參加體育比賽,當老師小助手、維護活動秩序等辦法,啟發小妞的自我教育,增強她的自信心。一個學期下來,江小妞再也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小野馬。
這個例子說明,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些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逐漸形成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於與人交流;性格脆弱、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
總之,教育問題學生必須家校聯絡,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當然,我在問題學生教育方面經驗還不夠豐富,工作中難免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但我堅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不斷嘗試,勇於實踐,繼續做好家校工作,與家長們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祖國的騰飛。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我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帶著女兒參加了學校老師們為孩子們精心籌備的開學典禮,美麗的校園、真誠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女兒正式加入了金湖學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誇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誇我”……每每聽到這些,看著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後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為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自開學到現在9天的時間,學校和老師們沒有著急追趕學習進度,而是致力於孩子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這點讓我感觸頗深,小學的孩子要提升成績的話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課量和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可咱們學校沒有這麼做,沒有單純的為了考試成績而教育,而是從根源出發,為了孩子長久打算,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我個人非常認同的教育方式,這從而也讓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來金湖學校是對的。開學之前,教導處的李主任給我們家長會,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師們在實際行動兌現他們的承諾,有老師們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家校聯絡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走出去,當然也可以請進來。針對本校生源複雜,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層面不同,我覺得電話聯絡或發簡訊比較有針對性。
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利用“校訊通平臺”建立家校聯絡,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會對教育都十分關注,作為家長,他們格外關注學校、老師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情況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
1、家庭作業完成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家長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業,才能更好地監督。我經常聽到家長說:“我每天都問孩子家庭作業是否完成,他總是說做完了”但是老師一檢查就說忘記做了或者丟在家裡了。而“校訊通平臺”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學生騙家長”的問題,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2、定期釋出考試和測驗成績,讓家長實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定期透過“校訊通平臺”把學生的考試或測驗成績發給家長,讓家長更方便快捷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提升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3、及時通知家長特殊事情,有利於抓好學生安全工作。有時遇到突發事情或惡劣天氣,,教師可透過“校訊通平臺”簡訊平臺釋出“緊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學生家長,提前做好應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電話通知的煩惱,省時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學後,學校接到上級的緊急通知:下午有颱風、暴雨經過我市,要求各學校下午放假半天。學校立即透過“校訊通平臺”及時通知學生家長:“由於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學”。通知避免了學生在上學路上出現安全問題。
4、易於單獨溝通,不傷害學生自尊。很多家長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親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於是,反感、敵對、叛逆、孤獨、焦慮、偏激等等敵對行為和心理狀態就產生了,與上一代人之間的代溝也由此形成。為此,我經常利用簡訊平臺指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我經常透過簡訊平臺把學生在校的點滴進步告訴她(他)的家長,她(他)的家長也能及時地進行相應的鼓勵和教育……
總的來說家校之間坦率而真誠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礎,學校和家庭之間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訴對方,因此交流勢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備健康的教育。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4
一、前言
1、班主任溝通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是溝通學校與學生、家庭和社會的橋樑。而所謂溝通,即指師生之間,家校之間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達到一種和諧狀態。目前、班主任的溝通方式多種多樣,但面對的家長、家庭也更復雜了,現在的家長職業多樣,文化層度、個人修養、心理差異都很大,學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對學生的影響也是複雜、深遠的。班主任只有有效地進行溝通,才能在師生之間、家校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心橋”,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讓每一位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擁護者和支持者。
2、溝通現狀
作為孩子朝夕相處的老師,忙忙碌碌中卻很少與孩子好好溝通。有時,面對孩子,我們很慚愧,因為我們並不瞭解孩子,更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我們只是把他們當作學習的工具,讓他們學習、學習、再學習。
場景一:教室裡,老師趁下課10分鐘在講臺旁整理著作業本,按慣例老師清點著本子的數量,座位上一位學生緊張地看著老師,欲言又止,這時老師清點完畢,大聲詢問誰沒交作業,那位學生低著頭慢慢走過來,原來他把本子落在家裡了,可是孩子怕老師,大概想如果老師不查本子或許可以混過去。難道向老師承認自己小小的過失就這麼難嗎?
我曾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大部分學生對老師的溝通有意見,孩子們討厭老師喋喋不休的嘮叨,討厭用責怪的語氣批評,更討厭命令式的說教,有4位孩子甚至對老師的溝通有牴觸情緒。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我們的老師與孩子、家長走得這麼遠呢?
3、探究溝通障礙的原因
(1)家長對教育工作的不理解;
(2)教育者溝通的耐心不夠;
(3)緊張的生活節奏成了溝通的障礙;
我們怎麼做才能做到有效溝通,讓師生和諧、家校和諧。
二、班主任溝通方式的再認識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促進學校和家長的友好合作關係。我校會定期給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多次進行“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訓,同時也利用家長會或其他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絡。家長也積極地參與其中,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所更新和提高。作為班主任的我也不例外,重新審視家校溝通這門學問。
1、傳統溝通方式
作為班主任我無時不刻地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個別交流。可以是面談,也可以打電話。當學生犯了錯誤後,與他促膝相談的總是班主任,在孩子的座位旁、教室的走廊上、辦公室裡……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每天放學,趁來接孩子回家的機會,家長也會與老師聊上幾句,問問孩子在學校的近況,告知孩子在家的表現。隨意地聊天,拉近了老師與家長、孩子的距離。當然也有家長在適當時候來學校拜訪,與老師就孩子最近的狀況做個別交流。除此之外,每學期必開的家長會也是學生、家長、老師溝通的好平臺。
2、資訊化溝通方式
隨著社會發展,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更為密切了,學校各班級建立了家長微信群,便於家長和教師及時溝通,讓家長及時瞭解子女在校情況,教師瞭解學生的問題。
三、班主任有效溝通的實踐
1、用心呵護——有效個別交流
班級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效果,和學生進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談話,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增進師生情感,從而促進班集體的建設,建設和諧班級。特別是對待班級的一些特殊孩子,其實每個問題學生背後都有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生活經歷。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耐心、關心與愛心,尊重他們,用有效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我個人認為事件發生後,老師並沒有嚴厲的批評孩子,而是寬容地與孩子溝通,用心去呵護,相信孩子,最終保護了孩子,這種教育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和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們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
2、家長會——有效家校溝通
家長會是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平臺,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是學校抓好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有力保證。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家長會形式多樣,有校長培訓,有家長經驗介紹,學生才藝表演,家長評議學校工作、家長開放日等,就如我們一年級,新生報到前一天,校領導向每位家長介紹了每班的班主任,告訴家長學生入學常規,教師定期與家長溝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況。偶爾也會邀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來做講座。我們還請家長來參加家長開放日,觀摩老師上課,檢查學校的教學常規,觀看學生才藝表演和師生互動節目。沒過多久,秋假到了,學校組織了活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班主任既是老師,又像是家長的朋友,親密地像似一家人。當然更多的家長會,是老師把學校一學期的活動以及學生在校的表現,希望家長配合之處與家長做溝通。因為有了形式多樣的聯絡,家長體會到老師教育孩子的誠心與決心,也就更樂意協助老師共同教育孩子。尊重、溝通、合作,始終體現在我們與家長的溝通之中。
形式多樣的家長會不僅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還可以借家長會促進家長與孩子的溝通。
3、家長開放日——有效監控溝通家長開放日對於家長和我說並不陌生,班主任都是自己班級的主人,家長開放日是家長參與學校話題討論的平臺、更是家長暢所欲言的好去處。我們學校在每次開放日後,發給家長反饋表,對與學校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班主任有效溝通的成效
教育界有句俗話,教育好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如何帶動一個家庭,需要學校、教師積極主動、有效地與家長溝通,溝通好了,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現在任教六年級,由於有效地與家長、孩子溝通,收穫很大,我覺得家長對我的態度親切了很多。學生剛入學那會,和家長很生疏,談來談去總是孩子的學習與表現,不僅狹隘,而且很難深入,現在,卻可以自如地和家長一起探討、交流家教問題了,有的家長甚至把家裡發生的事也毫無保留地告訴我,我和家長的聯絡也越來越密切了。和諧的師生溝通、家校溝通,讓我感覺自己成了孩子與家長的一座橋樑。
家校溝通方式多多,以上僅僅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我會牢記: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家校溝通的目的一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二是為了開發與培養家長的教育資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思索與實踐,相信,只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愛心,從細節做起,快樂溝通,必能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樑。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5
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抱怨道:我們在學校裡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週六、週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這都是由於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係,其天然的親子之請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時家長的一句話就可能抵教師的十句話。
家庭和學校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援和配合,強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則互相削弱和抵消,學校的教育作用就無法充分發揮。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庭參與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保障。那麼,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轉變觀念,擔當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參與學校的管理。而我們在校園裡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據調查,來到學校裡的家長大多都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或者長期不完成作業,被班主任叫到學校來訓斥的。班主任以此來告誡家長對孩子進行嚴加管教。使得家長對來到學校產生一種畏懼感。對於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他們認為家長是在監督、挑毛病。這種做法和想法阻礙了家校良好合作關係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過程的主要人物,是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樑。我們應轉變觀念,在家校合作活動中做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係。
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
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感到是一種威脅,對家長提出的建議產生敵意。其次,要樹立自己的自信心,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另外,還要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裡,選擇一些文化層次高,熱心於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並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透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透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
三、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係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可透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資訊。
1、傳送喜報。班主任可以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可以一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彙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路。目前電話已經普及家家戶戶,在班集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透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瞭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網站。教師可以透過網站,根據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並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6
“此去金陵行棲霞,攜手共賞教育花。”伴隨著一路詩韻,2020年7月13--17日,在教育局張榮照局長帶領下,我們滑縣40多位新教育的追夢人來到了鍾靈毓秀的南京市棲霞區,參加第十七屆新教育年會。
大美棲霞,魅力無限。科教強區,幸福教育。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新教育十大行動之一的“家校合作共育”。7月14日,我們首先在金陵小學參加了“2020中美教育論壇”,吳重涵博士、洪明博士等從理論的角度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自美國的嚴文蕃教授和他的團隊交流了美國教育在家校合作領域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經驗。
7月15日上午,進行的是智慧校長、榜樣教師、卓越課程、完美教室、年度人物的頒獎活動。透過一個個獲獎人雖簡短卻不簡單的頒獎詞,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教育的情懷,對學生的熱愛,對新教育的踐行。做為他們的學生,多麼幸運,多麼幸福!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我們滑縣半坡店的李豔老師也獲得了“完美教室”的提名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獲獎者必將激勵更多的新教育人繼續前行,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下午,是十位新教育人的故事講述,共寫親子日記、建立教育同盟、1236家校共育模式……每一個教育故事讓我們感動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啟發,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好方法、好經驗。特別是我們滑縣新城小學段雲飛校長《推動家校共育,實現共同成長》的故事講述,堪稱完美。雲飛校長落落大方,娓娓道來,向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教育工作者展示了滑縣的新教育行動與成果,用真情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聽眾,獲得了嚴文蕃教授和李鎮西老師的高度評價。雲飛校長說:“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穫。”相信我們滑縣的教育人都會在新教育的路上取得更多的收穫,遇見更美好的自己,也讓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收穫屬於他們的碩果!發言結束後,嚴文蕃教授進行了總結,他提出:家長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家校合作是互補與共享,開展好家校合作共育,是實現教育公平,提升學校教育品質的有力武器。
7月16日上午,我們分別參觀了棲霞區各個新教育實驗學校。其中的南師附中仙林小學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揚大志向,做小事情”為校訓,立足本土校園文化,開發特設課程。詩歌、民樂、青花、足球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引入,充分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髮展。卓有成效的課程展示得到了所有參觀者的嘖嘖稱讚。下午,朱永新教授做了以“家校合作啟用教育磁場”為題的新教育實驗年度主報告,從家校合作共育的歷史考察與概念界定、意義與價值、合作共育的原則、途徑與方法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最後,形成了新教育的“南京宣言”:家校合作共育,開啟家門做教育。在行動中啟用教育磁場,釋放生命的最大能量,讓每位教師、學生、每個家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通過幾天的參觀學習,我們感動於每一位榜樣,感動於每一個故事,更感動於大家學習取經的熱情;收穫了家校合作共育的專業知識,學到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同時也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了總結與反思,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了思考。“情起江南,行落故鄉。”在踐行新教育的路上,滑縣新教育人攜手同行,家校合作共育,共築卓越課程,讓滑縣的教育事業如春天的草木一樣蓬勃生長!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7
首先非常感謝開發區一小在我們的孩子即將踏入小學校門之際為我們家長帶來這樣一場如及時雨般的培訓,聆聽之後,原本忐忑的內心稍稍安定下來。
那麼我們家長應當如何在孩子六年的小學生涯中,做好陪伴和監督的雙重角色呢?透過本次培訓,我認為家長們應當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所謂良師,並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意願學習和生活,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在這些方面,我們應當充分尊重孩子,另一方面認真對待孩子的每個問題,孩子會提問,證明他在思考,作為家長應當大力鼓勵這種思考行為,即使不能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也要儘自己所能給予相對客觀的答覆;但充分尊重個性不代表放任不管,我們家長應當努力配合學校讓自己的孩子高質量地完成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這是一切自由的前提。所謂益友,就要求我們家長摒棄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高質量地陪伴玩耍和學習,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的進步。
二、努力營造家庭的學習氛圍。
我們的孩子恰好生活在這樣一個電子產品氾濫的時代,即使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因為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存在大幅減少了相互之間的交流,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好時代,藉由電子產品的平臺,我們擁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因此電子產品可以用,但要引導孩子把它作為優秀的學習工具,要做到這一點,家長就要以身作則,不能沉迷於遊戲和肥皂劇,我們可以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可以陪伴孩子學習,這樣都有助於家庭學習氛圍的營造。
三、從孩子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家長,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因為這關係到孩子長達十幾年的學習生活,有了良好的習慣,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將會更加高效,但好的習慣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的,需要我們家長長時間的堅持和監督。
總之,首先應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後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8
在當今時代,許多國家採取種種形式溝通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絡,家庭參與對中小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影響。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國城市人壽保險公司所進行的年度調查,大部分教師認為,缺乏家長參與對學校教育是個“嚴重的威脅”,家校合作勢在必行,也理所當然。
家校合作關係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擺正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各自的位置,因為他們在不同的事務中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凡事絕不能以誰為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各自的角色後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應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一)家校合作中學校領導的角色定位
學校領導首先是鼓勵士氣的組織者,他要對家校合作進行大力宣傳,指導,支援和鼓勵,使學校教職員工對家校合作充滿信心和熱情,並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參與家庭的合作,營造出學校與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圍。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劃人,他要帶頭參與家校合作的學校整體計劃的制訂,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動。最後是家校活動的實施者,合作中有和諧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學校領導透過自身人格魅力和個人能力能夠機智地處理家校間的矛盾。總之,學校領導有責任激勵教師加強與家長的參與活動,同時也可以透過協調、管理、資金支援以及對家長參與活動表示讚賞等方式來幫助學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動資源的開發人。教師進行一次家訪,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開一個家長會,要佈置會場,請家長髮言,請學生代表發言,讓一部分學生作好服務工作,教師準備彙報材料等,所以無論是教師走出去,還是家長請進來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實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必須是平等的關係,教師不應該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嚴,去影響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長在孩子心裡的地位,教師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告訴家長,讓家長感到榮幸,教師也要幫助孩子在心中樹立起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教師是家長和孩子聯絡的紐帶,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
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隨時隨地因人而宜,許多活動在活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例如:一個學生數學競賽得了獎,如何告知家長,是打電話?發簡訊?帶口信?如果把喜報寄給社群或單位領導再轉交給家長,或許效果會更好。教師用真誠去對待家校合作,一定會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活動來。
(三)家校合作中家長的角色定位。
美國學者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角色分為三類
1、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有關研究發現,當家長的這種角色參與學校教育時,他們能成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長的自信心以及家長對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隨著參與有所提高。
2、作為學校活動自願參與者,自願為學校提供無償服務。家長可作為班主任的輔助人員幫助教育學生,可就某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可就自身經歷給學生做非正式報告等。
3、作為學校教育決策的參與者。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決策的全過程,即決策形成、決策執行和決策監督。
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分成上述三種角色的。我認為我國現階段家長應該承擔的角色是:
1、學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責者。學校教育在改革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一旦出現問題,家長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責,為教育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2、學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觀察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參與,要用智慧,用真誠來支援教育,很多家長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上的參與者,成了一名觀察員。
3、學校教育的鼓勵者而不是批評家。學校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宣傳,特別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家長的積極參與,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關係建立的關鍵
在學校管理者、家長、教師這三者中,他們之間的角色轉換,換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關鍵之一,大家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可以彼此諒解,達成共識。
關鍵之二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營造合作氣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積極的態度,學校教職員工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教職員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納家長,有時教師會受到家長的批評,責怪,威脅。和家長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們還是要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閡,要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成為合作伙伴,那麼一定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二是實際的行動,能夠讓家長真正介入學校事務的合作中來。
關鍵之三是與家長合作離不開語言的交流,老師要有誠心和富有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下列幾種方式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1、認真聽對方講話,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2、全神貫注於對方,與對方進行視力接觸,透過相應的身體語言(如身體前傾,面露微笑,點頭,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對方所講的內容上。
3、用開放式的陳述句對對方所表達的意見和情感作反應。
4、尊重對方,承認對方的意見對解決問題的至關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徑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須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去,同樣家長要參與到學校管理和改革中來,實現真正的溝通與互動,下面介紹幾種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徑和方法。
(一)家訪。家訪是學校和家長聯絡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內教師對每位學生要家訪一次,班主任每年對學生要家訪一次,家訪過程中要作好家訪記錄,要求家長簽字,面對面分析問題,總結經驗,不埋怨、不指責、不批評,切實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髮展,同時,家訪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員結構,家訪過程中要有禮有節,不能告狀式家訪,家訪時,一定要讓孩子在場,教師要有誠心和愛心要多表揚孩子的進步,真正起到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合作關係。
(二)家長會。家長會是爭取家長配合的有效途徑,形式可以由家長進校舉行家長會,家長會每學期舉行兩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級組長主持,班主任瞭解學生情況,彙報學生成績,指出學生問題,介紹班級現狀,溝通家長意見。
(三)家長參與教育。請家長進校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以瞭解學校,認識學校與學校保持一致。每個年級都要建立家長理事會,作為家長代表參與學校方針、政策的制定,參與學校後勤的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隨時讓家長進教室聽課,家長與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學更透明。
(四)密切親子關係,為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安排學生做“三個一”即:幫家長洗一次腳、做一次飯、說一句悄悄話。家長安排子女為教師也做“三個一”即:幫教師做一張賀卡、打掃一次辦公室、提一條意見,透過學生這個紐帶把家長和學校聯絡起來。
(五)透過家校聯絡卡、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及時將學生學習、思想品德、體育健康、獲獎處分、重大活動、調整作息時間、臨時加班或放假等資訊反映給家長,同時也可以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
一個深刻、全面和真實的教育,必須是教師要了解家庭,作好與家長合作的心理準備,並且要積極鼓勵家長成為學校的密切夥伴;家長要承擔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本著對教育的負責,用積極的態度成為學校的智囊,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9
獨生子女時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顯得突兀,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果過分溺愛孩子,妨礙孩子的獨立行為,往往會培養出自私自利、刁蠻任性、好逸惡勞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幾點:
1、家庭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二竅門,打罵教育在新時代已經不再適應,而且還有可能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要經常學習,瞭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時要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掌握不同時期孩子們的心理動向,從而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教育孩子的問題。
2、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協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佔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學校教育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它有利於孩子系統的掌握知識,層次是遞進的、有規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實用性,多樣性和補充性的特點,教育方式也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具有引導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機統一,才會培養出健康的人格,無論哪一方面出現空白或短板,對孩子的人生來說都是一種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間要緊密合作,實現教育的協調性和貫通性。
3、言傳身教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對待同樣一件事的兩種不同方式會給孩子兩種不同的教育。舉個例子:下午家長從學校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輕微的劃痕,問“是小朋友抓的?”,答“是”。這時候火爆的家長可能會大發雷霆,甚至反問“你為什麼不打他”。而有素養的家長往往會引導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對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揚,錯誤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評。前種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作用,從小事做起,透過日常生活影響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會孝敬你。你面對困難時充滿自信,子女才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
4、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薰陶、引導,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諧的因素往往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只會讓他們產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漸偏離正確的人生航線。而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會影響家庭,從而形成家庭發展的惡性迴圈。
5、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自己的傾述物件,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分享他們的歡樂,解除他們的煩惱。適時加以引導。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應該簡單地問孩子幾句:“今天在校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個問題,會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贏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小學時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只有父母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重視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0
經過近一年的時間,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習慣上出現了不同層次。特別是課堂表現和作業方面,負責任的家長,課堂上透過孩子的表現就能感覺出來。特別是家庭作業的質量,更能反映出家長對孩子學習方面的關心程度。
那種只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的思想已經落時了!家長的思想落後,孩子各方面的表現也跟著就弱了一些!
班級有個孩子叫賈俊宗,課堂上非常認真,作業在老師的指點下也能按時完成,但每天也就只在學校裡學些內容,到家後媽媽就喜歡更手機,也不太問孩子的事。上學期內容簡單,學前班都有學過,各方面還能跟上,但是這學期內容難度加強,就出現了拖後腿的現象。而別一個孩子周俊宇和他的智力差不多,課堂上也是屬於那種特別認真,但是理解能力不是太強的孩子。但周俊宇的家長就特別負責任,每天一定要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不懂的東西一定不拖拉到第二天。這樣堅持下來,兩人孩子的學習成績大相徑庭。
課堂表現來看,後一個孩子就自信得多,而前一個孩子作業經常有錯,又不能得到及時處理。自己就對學習興趣減弱了好多,慢慢的,課堂上習慣養成就不如宋家欣了。原來愛舉手的他,因為經常有錯題,對課堂踴躍發言這一塊就做不到了。總是在猶豫之中!
作為低年級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實在不應該過早放手!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1
要教育好一個學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個人,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及同學等都是直接參與轉化學生工作的相關人員。要形成一種“包圍”的教育環境,學生家長的力量是最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與家長的聯絡、溝通當作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聯絡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之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強家校聯絡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大家共享。
一、建立長效家訪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習慣主動和家長取得聯絡,只是在學生出了問題時才會想到家長,長此以往會導致很多不良後果。其一可能會導致一些家長一接到班主任電話或是約見通知,就會本能地擔心,以為孩子一定在學校闖了禍,見面時,心理總是忐忑不安,處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的家長,很難與班主任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其二聯絡溝通的範圍只限於那些常犯錯誤的學生的家長,這種聯絡隨意性大,家長大多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常常情緒激動,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與週末時間一學期至少到每個學生家中家訪一次。與家長交流的話題很多,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與人相處、思想動向等。家訪,不僅僅是與家長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與學生的溝通,平日班主任與學生都是在學校裡接觸,突然改變了環境,學生的心理感覺與在校時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換一種身份、換一種語氣與學生交流,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訪活動的效果,可能比找學生談話要好很多倍。
二、電話互訪
班主任還要建立一本家校聯絡通訊錄,以備不時之需。現代社會,大多數家長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必須保持電話聯絡。很多家長由於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住校,與自己的孩子見面機會很少,有些學生甚至一年才見到父母一兩次。所以,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有些家長無從知曉。而班主任與家長的電話聯絡是家長掌握自己孩子的一個重要紐帶。如我們班曾有一位成績不錯的學生,在家長眼裡一直是個“乖寶寶”,所以父母對他很放心。沒想到這個學期他迷戀上了電子遊戲機,精神萎靡不振,成績直線下降。我及時通知了家長,家長馬上從外地趕回,幫忙教育、監督,學生總算回到原來的樣子。
三、充分利用家長會與家長接待日
一學年一次的家長會必不可少,家長會上,班主任除了告訴家長成績之外,還可以總結學生一學期的德育情況。家長會雖好,但間隔時間較長,所以可設立若干家長接待日。具體操作是:班主任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以周為單位,確定家長接待日的具體時間、地點;在第一次家長會上,將家長分成若干個小組,以每個接待日接待一個小組計,定出一學期家長接待日的時間表,家長人手一份;要求家長按時間表到學校與班主任見面,交流孩子的情況。每個家長接待日上,班主任要認真備好和家長交流的內容,一定要讓每個家長都能有所收穫,只有這樣,家長才會堅持到會,並認真對待與班主任的溝通交流。
四、讓家長參與主題班會課
雖然每個家長都覺得對自己的孩子比較熟悉,但有時並未真正瞭解他。有時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願意開口。我們可以邀請一些家長參加班會課,在課堂上聽聽自己孩子的心聲。比如,前不久,我們舉行了“理想與立志”主題班會,邀請了一些家長參加。在這堂課上,大家暢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談自己的志向與理想。很多家長聽了也熱血沸騰,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自己的孩子還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又比如,早戀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孩子們大多不願與家長交流這個話題,由此我想到開一堂班會課把這個話題公開化,並邀請了很多家長參加。在這堂課上,家長也是一個發言者,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向大家敞開心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和班主任一起引導學生走出青春的誤區。
五、家長參與記錄學生成長手冊
每學期由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填寫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的表現,一個學期下來編輯成冊,期末總結,根據學生的成長軌跡分析優缺點並做出評價。在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階段反思和總結完整地記錄下來,然後寄給家長或在家長會上交與家長。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2
家校攜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薩克雷曾經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可見習慣在人的學習、生活中是多麼重要。”丁玉璞是復興路小學一名班主任老師,她認為,教育好孩子,學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師和家長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養良好習慣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丁玉璞說,班裡一名男生做作業拖沓,她建議家長讓孩子每天都減少十五分鐘的做作業時間。慢慢地,孩子就把壞習慣改了過來。
公明路小學的劉娜老師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級新生,她都會對孩子們提出要求,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她要求孩子們養成9個學習好習慣:提前預習、專心聽講、愛提問題、及時改正錯題、查資料、不磨蹭、仔細審題、勤於動筆、認真書寫等;9個閱讀好習慣: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手不釋卷、專心致志、做摘抄畫重點、讀寫思相結合、愛護書籍、善於使用工具書、姿勢正確、善於交流心得。每年開學第一個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嚴抓學生的習慣養成,並提醒家長及時督促。
福佑路小學的李宛憶老師講述了自己在班裡實施“閱讀—百萬富翁”專案的心得。透過和家長攜手營造書香氛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家校攜手,才能築就孩子的閱讀之夢。”李宛憶說。
家校需要溝通,更需要互動。
成立家長學校,普及科學的家教知識,傳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已成為很多學校不約而同的做法。
藍灣小學的曹敏霞老師說,學校定時舉辦家教交流會,對家長進行培訓。為增強家校互動,學校還邀請有特長的家長給孩子講課外知識;組織家長和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如春遊、趣味遊戲等;舉辦校園開放日,邀請家長聽課,檢視孩子的作業,與任課教師對話,全面瞭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
市七中的黃颯颯老師在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在班級活動中增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發言,她說:“家校溝通,傳統的家長會、成績分析會不可或缺,我還嘗試在活動中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上學期期末放假前,黃颯颯召開期末總結表彰大會,全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會上,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表彰,還由孩子為家長頒發了“傑出貢獻家長獎”。“班裡的大活動,我都會邀請家長來做嘉賓。”黃颯颯說,這樣不僅能增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信任和尊重,還能增進家長和孩子彼此間的瞭解和理解。
作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堅持利用週末、節假溝通
溝通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橋樑,溝通是兩個人傾聽對方心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飯後的一聲聲震撼心靈的關門聲,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沉默和爭吵。
缺少了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間有了“代溝”,無形之間產生的隔閡。有人說:“現在的老一輩永遠不理解小一輩的所作所為,而小一輩永遠也不理解老一輩所說的話。”時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齡的不同,使我們與父母產生了分歧,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深有感觸吧?
我的爸爸媽媽一直很看重我的學習成績,其實,我知道他們也是為我好,可是有時候我也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學習的時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休息時間……可是,我的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裡,並沒有和爸爸媽媽說,說出來怕他們生氣,又說我什麼不想好好學習,什麼翅膀長硬了,不聽話……
爸爸媽媽,我已經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了,你們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作為一名學生,我當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畢竟我還是一個小孩子……
爸爸媽媽,一次考試沒考好並不代表我永遠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們不要再責備我了,不要在因為一次沒考好就對我板著臉了,你們這樣我的心情只會更加的低落,爸媽,不要再因為我一次沒考好,你們就為我找補習班,我知道你們是希望我能夠學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聽一聽我的想法,我需要你們耐心的傾聽……
爸爸媽媽,我會做一個好孩子,我會認真的做每件事情,我會好好的孝敬你們,只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對我多一點的信任,給我多一些機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我證明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你們的孩子是多麼的精彩……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3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閱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說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說:“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說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學校組織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播放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有幸聆聽專家講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萬千!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4
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單靠學校教育不會成功,還需要家校通力協作。學校的專業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切合的指導。透過此次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獲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學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整體做到步調一致。但每個家庭針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別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適合的才是的。
學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作為家庭應該是學校的一個延伸,老師把知識交給了孩子,如何運用知識,培養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確實有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老師一個班級4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會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整體的引導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如同父母一樣一對一的瞭解指導。同時愛的陪伴也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後才會更瞭解,瞭解後才可能會找到最適合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不過分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卻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適時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初期學習的時候很多是會去模仿,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則有時候比威逼利誘管用很多。學校的老師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能看到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的同家長溝通。我們作為家長,也如同剛入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聽取意見,聽取老師們專業的意見,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並且適應新時代帶來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他們的生命都是屬於自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只能教會他們知識與道德,他們需要自己學會判斷和成長,最終成就適合自己獨特的人生。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5
要不是看到孩子挑燈夜戰備考生物,我甚至都不知道孩子考試的事情;要不是孩子說學校給家長佈置了閱讀和寫作任務,我也不會去讀楊東平教授的文章《什麼才是理想的教育》;要不是我愛人非把讓家長寫學習心得的作業留給我,我可能到現在也不會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
一直都以為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家長,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之後,孩子接受教育的任務就交給老師了,自己做甩手掌櫃也樂得輕鬆。細思之,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缺失的陪伴最後都需要加倍來償還。孩子上幼兒園讀小學低年級時,因為年齡原因,還需要家長事事親力親為,不厭其煩地講故事、耐著性子陪伴寫作業、出去玩耍目光時時不敢偏離……但等孩子上了小學四年級之後,我想當然地認為小小男子漢長大了,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照顧自身的安全,而且不是經常聽到“家長要學會放手”之類的呼聲嗎?於是,我也就理所當然地學著放手,不再事無鉅細地去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書還是會買很多,讓他自己讀吧,但讀了什麼,讀了多少,效果怎樣,基本上不曾過問。漸漸地,我對孩子學習的關注也僅限每一學期對考試成績的詢問。孩子的吃穿住行、心理變化,自有她媽媽負責,我這個爸爸做的好像很輕鬆,基本上什麼都不用管。
直到六年級,在一次和老師的交談中,我才知道其實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愛偷懶、不認真寫作業,不主動改錯題等等。我眼中聽話的孩子,其實已經在成長過程中開始叛逆了,只不過我被兒子乖巧的表象遮蔽了雙眼,沒有及時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實給了我當頭一棒,我意識到這樣下去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可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間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任你多麼後悔也也於事無補。
孩子上初中,選擇了離家最近也最好的五中,也是我的母校。我想讓孩子的夢想重新在這裡起航。作為父親,一定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足夠的交流溝通,多些陪伴,多些耐心,多些正面引導。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塑造和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於是我開始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儘量在孩子放學之前回家,儘量在他學習的時候放下手機,捧著書讀,做一個合格的爸爸。言傳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久我就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他開始主動和我談學校的事情,有不會的題也願意向我請教,我突然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自己的形象在兒子眼裡又重新變得高大起來。孩子很快就要升初二了,現在我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越來越多,而且不管對於什麼事情,都有一股衝勁,還跟我說要做就要盡力做到最好。
我愛人曾經推薦我閱讀《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當時我還不屑一顧,竟然說做媽媽的為什麼要把教育的責任推到爸爸身上?如今我算是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缺一不可,我們的行為常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明智的家長一定不會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借學校給予的這個學習機會,我開始自我反思:只有家長的改變,才能有孩子的改善。從此時此刻起,我下定決心不再推卸責任,要給孩子積極的影響,願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為每一個孩子鋪設一條寬廣大道,讓他們帶著理想和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激,走出校門,去創造屬於他們的美好人生!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6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單靠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是不夠的,要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必須構建一個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並共同發揮作用的開放的、立體的大教育環境。
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係,其天然的親子之情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雖然常有家長述說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只聽老師的話,但家長的一句話抵教師的十句話的情況也同樣存在。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也深深感覺到,我們在學校裡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週六、週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庭參與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教育有利於做到優勢互補,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援,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各項有關決策、措施的制定請家長參與,既增強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由於家長最瞭解學生的成長經歷,瞭解學生各方面的需要、興趣、愛好,家長參與制定的決策才更具有針對性。
家校合作中家長透過家長委員會行使監督權,最大限度的保障兒童的權利。
家校合作使教師把與教育物件的成長密切關聯的各方面因素聯合起來,達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在家校合作中,學校與教師理所當然起到主導作用。一方面,社會擔負起對家長的教育責任;另一方面,教師有責任面對不同的學生家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方法指導,並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參與學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動中成為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係。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裡,選擇那些文化層次高,熱心於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透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透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另外,我們要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係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透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資訊。例如:
1、傳送喜報。班主任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以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彙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路。目前電話已經普及家家戶戶,在班級中,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透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瞭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微信群。教師可以透過微信群,根據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4、利用校訊通這個平臺,實現家校的溝通和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並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無論是我們教師還是家長,都是要牢記的。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7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協調兩者的關係時,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這個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師一提起家長,就搖頭嘆息,通常以一句帶有情緒色彩的話道出自己的無奈:“現在的家長,無法溝通……”,另一方面,家長同樣充滿無奈:“現在的老師,不說也罷……”,似乎家長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訴的委屈。在家校溝通中,我們通常遇到如下問題:
其一,對家校溝通的錯誤認識。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與家長溝通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在孩子犯錯誤時向家長告狀,這種方式雖然能引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這當然無法把家長的力量納入到教育合力中來。而一些家長也不能正確地理解家校溝通,認為溝通無非就是問問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情況,往往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處。甚至認為溝通應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無關。學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長不必參和,更不必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來。
其二,家校溝通形式大於實質。由於家長的興趣、需求、動機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長在與學校進行溝通的形式、層次也各不相同。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主要集中在表層化的參與層次,通常是學校主宰著這類活動。這一層次的參與形式主要有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品展、家長聯絡薄、家長報告等。
其三,單向灌輸取代雙向溝通。家校溝通方面,很多學校仍然以單向灌輸為主,缺少雙向溝通。家長會、電話聯絡和約見家長是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這些溝通方式中,學校對家長只是一味的灌輸,很少聽取家長的意見或建議,使得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仍然停留於比較表面化的層面。
其四,隨意性大於針對性。大多數學校只是在學期初或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統一召開一兩次家長會,多數是在同一時間,面向全體家長進行。其餘時間均是為了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與個別家長進行溝通,隨意性較強。種活動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家長不能從活動中學習到較系統、較穩固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難以形成時間上和效果上的強化。這即使給予家長家庭教育知識,家長所獲得的也只是一些簡單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識,無法從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體系。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家長個體需求
其五,學習問題多於成長問題。在應試教育的今天,教師和家長的主要關注點在學生的學習問題上,而對學生的成長問題關注少了。雖然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要比單一的學習成績更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溝通中,對學習問題的關注度遠比其他方面的關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長與學校溝通合作內容末位的往往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
其六,家校溝通的時間和空間過於侷限。對於家長而言,雖然樂於與學校溝通,但由於忙於工作,忙起來甚至不能自己親自接送孩子,很難與老師見面,更抽不出時間與老師保持聯絡。儘管學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溝通途徑,如親子活動、家教講座、家長會等形式,但總有一部分家長很難到學校參加。
面對林林總總的家校溝通問題,家長和教師必須尋找措施來解決。首先,學校與教師密切配合溝通,達成教育標準的共識,建立起一致的,正確的是非判斷觀念;其次,建立寬鬆和諧的家校關係,提高教育工作質量。教師應該尊重、信任家長,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熱情幫助家長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學校與家長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有效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調一致,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健康成長。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8
家校合作是一個較難較複雜的教育機制。家長社會生存壓力大、教師教學壓力重等都是順利有效開展家校合作的絆腳石,特別是在農村學校,更是一個難題。但從整個形勢來看,家校合作教育肯定是孩子教育的最好方式,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孩子的未來,更是為了不斷完善一套有效的教育機制,我校在以往幾年的不斷實踐,探索,改進中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的家校合作方法。現就我校家校合作工作給予總結。
一、家校合作活動組織領導及制度建設
我校一貫都在實施以校長為主任,副校長為副主任,各中層為委員,班主任為活動輔導員的活動體制,並出臺了一套比較詳細的家長會制度和家訪制度。而且,班主任老師進行家訪活動必須先要告知學校,由學校安排一箇中層領導協助班主任做好家訪。
二、“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普及月”活動開展情況
去年我校邀請過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學家來校開展家庭教育課,由於家長工作和學校的場地原因參加的家長只有一小部分,但效果較好,很多學生家長都買了她的家庭教育讀書,回去開展自我學習。學習會學習,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人首先要最會感恩家長,今年上半年,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學校邀請到全國著名感恩教育家曾小勇老師給全校的學生及能參會的學生家長作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演講。並且,學校在本週又邀請到全國心理學家張緒坤老師來校進行《學會學習更要學會做人》的報告會,上週已經把邀請函發至家長,並希望著、要求著所有家長都能到位。學校每年都要開展一次校級班主任論壇,家校合作為主題的討論年年都論並年年改進,班主任老師在家校合作工作方面年年有進步。
三、“家校合作指導員”隊伍建設及工作成效情況
隨著家校合作不斷的開展,我校已經形成了一支適合我校的家校合作隊伍。家長走進學校採取集中後分散,以校長為首開展年級家長會,再由班主任進行分班開展家長諮詢老師、老師透過家長了解學生、老師和家長共同討論協商等活動;老師進家庭學校每個學期開展一次家訪活動,大致的時間由學校安排並安排一名中層領導做協助,做好相關記錄。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現在的家長可愛了,理解了,給學校的教育添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四、家校合作活動日常性載體建設情況
學校通過幾年的發展,很多硬體設施完善了。除了週末學生一般都生活在學校,為了讓家長放心,更是安心,我校出臺家長開放日製度,每週二,四家長可以來校進行監督,指導,並落實值日領導做好接待及記錄工作;為了能讓家長及時瞭解學生在學校的行為,學習習慣,在各位家長的配合下,學校開通了校訊通,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參加,給班主任創造向家長傳輸學生在校生活情況一條有益渠道。
五、家校合作活動長期機制建設情況、成果和經驗
我校的家校合作活動已有一定的規律。不管是在組織機構,隊伍建設,家長開放日活動,校訊通等方面都是可以長期實施並不斷改進落實的,在此基礎上,現在我校還在進行家長委員會改革,本來以校為單位的,計劃改革成以班級為單位,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監督、建設中來。對於成果,透過學校的幾年的努力,家長理解學校了,家長更會監督學校了,我想這是最大的成果。關於經驗,就是做好以上幾點並不斷改進,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做的對的氣學及生家長。
六、存在問題及意見
建議家和校,字眼是分離的,但內在是一起的,只有家校合作起來才能更好的教育好現代化的孩子。事情人人都知道,實施卻是很辛苦。我們在做家校活動所存在的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學校教育了,學生了解了,家長知道了,但是社會不給力。現在很多家長為了生存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我們在學校努力了,但週末在家裡學生出現無人管理現象,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薰陶,某些東西的誘惑,學生脆弱的心靈。後果就是把問題帶到學校,影響學校教育。建議是希望各地的部門跟部門能有益的結合,讓整個大環境能最佳化起來,給學校教育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19
首先感謝學校老師給我們家長一個學習溝通的平臺。透過這次與班主任的交流,使我獲益匪淺,感慨很深,讓我更加了解女兒在校各方面情況,從而在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方法上有了進一步的改變以及新的想法。
一、注重對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家長,處處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關愛孩子,先從關注開始,要多支援,多鼓勵,培養孩子的信心開始。對於孩子的學習,作為家長有時過度的關注“分數”,時常最大程度上與同事之間的孩子進行對比,評定好與壞,而忘了關注她的學習過程,要多鼓勵,多讚揚,及時糾正錯誤,增強她的自信心,永遠不要說孩子笨,不要把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相比。只要孩子與自己比,哪怕有一點點進步和提高,都值得去讚揚。
三、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要和孩子共同進步,言傳身教。作為家長,平時除了工作,還要多陪陪孩子看書,一起學習,多逛圖書館,多與孩子溝通,不要總把她當小孩,其實小孩的世界和大人是一樣的,她的人生是我們家長和老師共同描繪與養成的。
四、與孩子要經常交心談心。要多與孩子交談,從而掌握她的內心世界,尊重她們理解她們。
透過這次家長會我深深體會到,作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嚴而有度不能將孩子管得太緊,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展空間和時間。
最後,我深深感謝學校所有領導和老師們,讓我有這樣一次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今後我一定盡力配合老師的工作,加強與老師的聯絡,從我做起,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0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環境,更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為了讓更多的家庭成為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環境,成為健康的理想的學習型家庭。我校一貫重視家長學校的建設,重視家校聯合對孩子的教育。為了讓家長更加了解學校的辦學目標、管理措施、校園建設、教學動態、學生學習和生活等,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絡,使家長的思想觀念跟上學校步伐,與時俱進,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更有成效,更有保障。同時,促進家長與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老師之間的思想、感情的交流,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現總結如下:
1、最佳化家長學校組織。
學校每學期舉辦一到二次家長學校活動,由學校心理諮詢室負責人向家長做講座,內容涉及家庭教育、習慣養成、心理干預等一系列內容,豐富家長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同時,也給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使家長和老師針對個別學生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交流,為學生的教育和發展做好了更加充分的準備。
2、學校成立了新的家長委員會,並召開了家長工作委員會會議。
家長委員會由每班一名家長組成,並明確了家長委員會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學校將家校合作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建立了家長委員會議事制度,緊緊圍繞學生成長、家庭教育、學校發展、教育策略等問題不定期的進行溝通協商,使家長充分的參與到學生教育與學校發展的工作當中來。
3、完善各項激勵機制。
學校將班主任與家長聯絡情況納入班主任考核內容,包括透過電話、微信通知等形式進行家訪情況、發放告家長書情況、選家長參與學校期末監考活動情況等均納入班主任考核內容,從而使家校聯絡逐步步入正規化、常態化軌道。在鼓勵家長方面,我校每學期都根據家校合作情況由班主任推薦、學校評選優秀家長,並在學期末的家長工作總結會議上表彰優秀家長,這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家長支援家校合作、參加家校合作、做好家校合作的熱情。
4、家訪活動
我校鼓勵教師透過微信資訊傳送、電話家訪、面對面交流等多種方式積極進行家訪活動,及時瞭解學生的動態,同時將家訪活動和家校路路通訊息傳送情況列入教師考核,保證了家訪活動正常、有序的進行。
5、進行多形式的家校互動。
1、特別重視家長會的召開。家長會是家校協同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學期都定期和不定期地召開家長會。每次開學初、大型考試後和學期末,都要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彙報近期的學校工作及學生表現,商討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以期改進。
2、利用好班級微信群。微信群不能是簡單的通知群,更是互通訊息的督導群、也是共同提高的學習群。
3、繼續實行家訪制度。每位老師每月都進行一次家訪。對於一些特殊學生,要做到專訪、勤訪,真正在瞭解學生的動態。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1
“家校合作,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習慣的研究”是我校承擔的一項重要課題,該課題自成立以來,整個課題組的工作在校領導的關懷下一直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現對本學期的工作做一小結。
本學期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學習,增強課題研究意識。
課題組教師必須要加強學習,要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和研究的氛圍,讓老師們在濃郁的學習氛圍中鍛鍊、成長。
課題組在學期初就向每位成員提出加強理論學習的目標,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制訂了與學習相關的系列要求:學習以後要求每位教師做好批註,寫下讀後感,使教師學得認真,學得深入;利用教科室的宣傳陣地進行交流,擴大影響,加深理解;組織專題討論。學校還專門為課題組的老師徵訂了“家校合作”方面的報刊雜誌。透過這樣的活動,使教師的學習更有計劃性、有針對性,更具有現實性和實效性。課題研究是學校教科研的重點,抓課題研究就要抓好課題的全程管理。
(二)抓好管理,推進課題研究向縱深發展
課題研究要追求實效,要為教育教學服務,要透過科學的管理,來促進這一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鼓勵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反思、實踐、發展,透過行動研究來解決實際問題,改進研究行為,提高研究質量。我們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受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科教學是教育的主戰場,教科室組織和引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學科教學的研究活動。透過教師教學行為的調整來改變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習慣。教科室與教導處一起組織開展聽課、說課、評課等活動。教師從這些活動中得到了發展,而學生也受益良多。
課題研究不是幾個人的事,應該成為每一位參與其中的教師工作的一部分。課題組教師加強學習,深入研究,更新觀念,不斷總結,勤於筆耕,一個學期能寫出一兩篇有分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有的還爭取一學年有一篇以上的文章在區級或以上獲獎或發表。
(三)結合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研究。
開學初,我們課題組的老師精心製作了一張關於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調查的表格,並交予家長根據孩子一週的表現來給孩子評等級。同時,利用校訊通、電話以及簡訊及時與家長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現,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我們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在長會上,我們會有針對性地提出孩子在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並交給家長改變學生不良習慣的方法。透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家長的素質,轉變了家長的觀念。如今,家校關係十分融洽,紐帶,形成了學校工作家長支援,家教困惑學校幫助的良好局面。
課題組成員利用《少年兒童研究》向家長傳授最近的家教經驗和理論,同時,課題組成員都堅持家訪和家長校訪,與家長共同商討孩子的成長問題。
(四)注重點滴積累,及時上傳交流及時將課題研究的動向,課題研究中的一些得失及學習的有關課題研究的學習資料、心得體會等上傳上去,以便課題組成員內部、課題組老師與校其他老師、校與校之間進行及時的交流,學習。
(五)一些思考:兩個遺憾:遺憾之一:參與面不廣
課題研究需要老師的參與,特別需要課題組老師的積極參與。而在本學期的課題研究中,課題組老師參與面還不夠。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本學期的幾次會議中老師們沒能做到全員參與;其二,開課研討時,與課題的關聯程度沒有重視起來。課題研究不是一門學科,活動也是課題研究,課題組的老師應不分學科力爭參與,因為學科之間有融通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遺憾之二:成果不多
課題研究的成果外顯的形式主要有二,課題論文的發表和研究課的水平。上學期也有論文發表或獲獎,但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課題研究論文,或與課題關聯度不高。所謂課題研究論文一定要體現本課題的理念,提煉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它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教學論文。同樣道理,課題研究課也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教學課,課題研究課是帶著課題的理念,為了研究課題中某個問題的課。在這兩個方面,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還不多。
一個期待:研究者的主動性有提高
在前期的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課題組的老師還處於“任務驅動”的狀態,任務驅動固然能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但任務驅動是課題研究的低階層次,它不利於課題研究向深度前進,不利於老師們創新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課題研者的積極性與榮譽感是擺在課題組面前的困難之一,只有解決了這一困難,課題研究者的主動性才能激發出來,才能真正達到智慧分享。
(六)實驗結論
在實驗研究中,我們認為,一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只靠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社會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家長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是教育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能夠主動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和配合學校教育,加強和鞏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三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四是把學生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統一起來,把教育目標和要求具體化,規範化,讓學生有章可循,取得實際效果。六是要把主要學習任務的完成與多元化學習相結合,注重個體的差異,分層次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改善學習效果。
(七)實驗成果與創新
經過一年多的課題研究,我們看到了一些較好的現象,取得了初步成效。
1、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群體的成長。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學習、探索,教師們逐漸在研究實踐中成長起來,學會了怎樣搞課題、做研究,提升了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
2、辦學實踐促進了家長素質的明顯提高。首先大多數家長們端正了教育思想。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轉變了舊有的子女成才觀,對學校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教學工作從被動接受到主動了解支援。其次,家長的教子方法得到了科學性的改善。透過調查對比,我們發現家長在以身作則,與子女溝通交流、關心子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另外,還出現了一批學習型家庭,成了眾多家長們學習效仿的榜樣。
3、家校形成合力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由於學校和家庭的積極配合,使得在校學生有了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迄今為止在校學生沒有發生一起違法犯罪事件,他們的學業和以前相比也有了進步。
4、課題研究密切了學校與家庭的聯絡,改善了師生關係,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援,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5、學生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2
為開創家校攜手共育新局面,學校大力推進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總結了我校“家校和諧委員會”成立後開展的各項工作、參與的各種活動;聆聽校長介紹了學校近工作總結,最後大會擬定了本屆“家校和諧委員會”的工作方向,制定了“家校和諧委員會”的工作計劃。
現把學校“家校和諧委員會”近一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定期召開“家校和諧委員會”成員會議。
學校“家校和諧委員會”定期召開成員會議。彙報學校工作計劃,交流 “家校和諧委員會”工作經驗,落實“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活動,發揮“家校和諧委員會”作用。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往往利用期初、期中的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時間,舉行成員會議,商討班級工作事項。
二、定期召開家長會,經常舉辦家長學校。
為了切實加強學校與家庭,學校與家長,老師與家庭,老師與家長的聯絡,更好地教育學生,以讓廣大學生更健康茁壯成長,學校家校和諧委員會堅持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一般放在學期初和期中後,
講座結束後,各班家長還與老師進行了溝通交流,畢業班的家長還了解了一些有關學生畢業的資訊,給這次家長會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學校也經常開辦家長學校,請專家來校對家長進行心理、法制、家庭教育方法的輔導、培訓。長,與專家面對面探討了“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話題。透過網路直播到每個教室,全校其他班級的家長同步聆聽。講座分三部分:溝通是什麼;有效溝通的條件;有效溝通的方法。“尊重、理解、積極傾聽、平等對話”的建議,“你瞭解你的孩子嗎?”的提問:“你的孩子最崇拜誰?你的孩子感覺最興奮的一件事是什麼?從小到大,哪件事對孩子打擊最大?孩子最感興趣的一次活動是什麼?”使家長們陷入了沉思;親子之間“教練、同盟、夥伴”的關係指南,又使家長們豁然開朗……講座最後號召全體家長:讓我們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學會積極傾聽,在平等對話的溝通方式下,加以正確引導,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父母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講座,旁徵博引,談吐自然,又風趣幽默,融知識性、哲理性、趣味性於一體,受到了與會家長的熱烈歡迎。雖然講座時間長達一小時半,但家長們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一致這樣的家長會既實實在在,又能給家長以深深的啟發。
三、每學年舉行面向全體家長的家長開放日活動。
四、大型活動請家長參加
五、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工作經常化。
全校各班都有1名家長代表參加校級“家校和諧委員會”,這名家長代表肩負著指導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工作的責任,往往利用期初、期中的家長會,或家長開放日時間,舉行班級“家校和諧委員會”成員會議,並與全體家長一起商討班級工作事項。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3
孩子是學校和家長共同的希望,他們接受教育的兩個主要地點就是學校和家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著共同的目標,因此,家校合作對學生的成長顯得尤其重要。
本學期,在學校指導下,在全體家長的鼎立配合下,我班的家校合作建設不斷地走向了規範化、系統化,不僅為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形成了以學校為主、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依託的三結合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透過不斷增強的教育合力,家長轉變了家教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學生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同時提高了班級整體的教育水平,我們的教學質量也有了顯著提高,我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強家校合作。
1、最佳化家校合作的組織機構。建立家長委員會微信群。在原家校合作家長委員會人員中,最佳化委員人選,一批更具責任心的家長參與到機構中。最佳化後的委員對收集家長對家長學校組織的活動的資訊反饋及對學校的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更積極了。本學期到校召開了一次家長委員會,在微信上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有關檔案特別是有關的教育法規,結合學校工作重點,制定工作計劃,針對家教中的熱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科研課題及個案研究。
2、積極請家長參與講座。本學期,我班請了位學生家長到班為學生上課,講課內容都是當時學生教育的熱點問題。由於講課教師精心準備,選題切入點很新,學生都能很認真聽課,效果也比較好。
3,提高家長的育人觀念。經常地開展活動,讓家長們走進我們的校園,走進我們的教室,參教議教,參與教學管理,以此達到了解我們的教師,瞭解勻們的學生的目的,從而給予積極的,默契的配合。"家長教學開放日"全方位、多角度向家長開放的視窗,讓家長充分了解子女在校表現的同時,參與對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評價,讓家長充分認識到我校"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
4,召開形式多樣的家長會。為了克服過去那種班主任講話,任課老師講話,而家長只聽不說的陳舊模式,本著務實,創新的精神,召開形式各異的家長會.例如:本學期其中考試後召開了一次家長座談會,在家長會上,我班安排一批學有特長的家長介紹教育經驗,教子經驗豐富的家長現身說法,傳授教學經驗,家長會家長唱主角,這一形式的轉變,家長由單純地聽到主動地聽,家長由被動的聽轉為主動地說出心裡話,到位的家長興趣都很高,育人觀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將本班開展的活動編輯成PPT向家長播放,上述這些做法,既有效地向家長們彙報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過程,又讓家長進入角色,成為學校教育積極的合作者。
5、安全教育由家校齊參與。為杜絕交通安全隱患。本學生安排了學生家長在放學時在主要交通路口值班,與交警一同引導交通,維持交通秩序。
透過不懈的努力,在家校的聯手教育下,我班的各項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4
為了讓家長更加了解學校的辦學目標、管理措施、校園建設、教學動態、學生學習和生活等,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絡,使家長的思想觀念跟上學校步伐,與時俱進,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更有成效,更有保障。同時,促進家長與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之間的思想、感情的交流,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現總結如下:
1、最佳化家長學校組織。
學校每學期舉辦二到三次家長學校活動,由學校行政和教師組成宣講團向家長做講座,內容涉及家庭教育、習慣養成、心理干預等一系列內容,豐富家長知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同時,也給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使家長和老師針對個別學生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交流,為學生的教育和發展做好了更加充分的準備。
2、學校成立了新的家長委員會,並召開了學區工作委員會會議。
家長委員會由每班一名家長組成,並明確了家長委員會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學校將家校合作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建立了家長委員會議事制度,緊緊圍繞學生成長、家庭教育、學校發展、教育策略等問題不定期的進行溝通協商,使家長充分的參與到學生教育與學校發展的工作當中來。學校還邀請學區工作委員會成員來校共商新學期各項合作事宜,為學生成長出謀劃策。
3、完善各項激勵機制。
學校將班主任與家長聯絡情況納入班主任考核內容,包括透過電話、家校路路通的形式進行家訪情況、發放告家長書情況、開放日家長參與活動情況等均納入班主任考核內容,從而使家校聯絡逐步步入正規化、常態化軌道。在鼓勵家長方面,我校每學期都根據家校合作情況由班主任推薦、學校評選優秀家長,並在學期末的家長開放日或休業式活動中進行表彰,這極大地激勵了學生家長支援家校合作、參加家校合作、做好家校合作的熱情。
4、家訪活動
我校鼓勵教師透過家校路路通訊息傳送、電話家訪、面對面交流等多種方式積極進行家訪活動,及時瞭解學生的動態,同時將家訪活動和家校路路通訊息傳送情況列入教師考核,保證了家訪活動正常、有序的進行。
5、家長沙龍活動
我校定期每月開展家長沙龍活動,邀請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我校馬洪珍老師為家長支招,深受家長歡迎和好評,同時還了解各班貧困生及家庭有其他困難的學生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想辦法,幫助家長們解決問題。長期以來,我校以這樣的方式為多名貧困生及有特殊困難的家庭提供了幫助,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讚譽和好評,從而也取得了更多家長的支援與信任。
6、家長開放日
我校每學期都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請家長深入課堂、宿舍、食堂,瞭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學生和家長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的同時加強了與學校、與各位任課教師的聯絡,為做好家長學校工作提供了家校交流的平臺。同時還邀請家長來校觀摩新生軍訓的彙報表演,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和支援。
7、家長評學校活動
我校利用家長授課活動的機會,向家長下發了“家長評學校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師德建設、教師綜合評價等等。學校認真接受和採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為更好地做好學校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
8、校務公開
我校透過校園櫥窗進行校務公開,使家長更深入地瞭解學校的師資及現狀,實現學校透明化辦公。另外我校還利用網站上傳學校資訊,保證學校每一次活動、學生每一次比賽情況都能及時道反映到家長眼中,從而使家長時刻了解學生的在校生活。我校在網站上還專門設立了“校長信箱”一欄,使家長隨時能夠透過網路方式與校長面對面,隨時說出自己的意見,保障了資訊的暢通。
9、開設講座情況
本學年我校三個年級共開設六場講座,分別是《學業生涯早規劃》、《凡是預則立》、《家有考生》、《發揮家長效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三學業規劃指導》等,反響非常好。
學校和家庭這兩個主要場所對學生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將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為學生未來發展保駕護航。
家校協同心得體會25
我校自20xx年開展家校合作以來,一路摸索前行,現在形成了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為更加有效的促進學校的發展,加強家校社三者聯絡,近年成立了家校社合作工作室。家校社合作工作室的工作主要由校級家委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三人和一名居委會(社群)副主任負責,學校安排一名分管領導進行指導。家校社合作工作室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安排各班家委志願者在學校路口上下學時段進行交通疏導維護,確保學生安全。
2、每天安排一至兩名校級(或班級)家委駐校進行督學工作,對學校的教師、學生到校情況;教師上課、值周、值中班情況;學生課間在校衛生、遵守紀律情況;學生食堂學生用餐等情況進行巡視並做好記載。
3、每逢學校有重大活動,組織志願者參與配合。
4、向學校領導積極建言獻策,促進學校的發展。
透過家校社三方的合作與努力,家長與學校、社會與學校的矛盾減少了,沒再出現家長直接和教師發生衝突的現象了,都是透過學校領導或班主任進行溝通化解。社會上對學校的支援和認可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