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1
為期三天的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建設指導教師培訓順利得拉下帷幕。我很有幸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參加了這次培訓,聆聽了王梅霧和張俊兩位專家教授的講座,還有期間教體局方局長的開班講話,這次的培訓可謂是受益良多。
培訓期間,心情也是起伏跌宕。王梅霧老師結合自己豐富的調研經驗和自身的體會,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項,從家校聯絡的意義、家校合作的實踐型別、家校合作面臨的挑戰等方面為我們講解。在王老師的課堂上,大家常常被王老師的詼諧例子引得陣陣笑聲。大笑之後又不由得陷入沉思,我們不正是王老師例項中行為不妥讓人發笑的老師嗎?王老師例項中不配合家校合作的各種“奇葩家長”不正是我們班主任在工作中經常碰到的嗎?當王老師讓各學校老師自由討論各個學校在六種家校合作實踐型別中的有效做法和麵臨的挑戰之時,又不由得心裡為之一顫。原來縣城學校與我們農村學校相比,在家校合作中已經做了如此之多創新之舉。反思自己,常常以自己是農村教師,家長普遍素質偏低、家長外出務工人數居多,為自己家校合作工作效果不明顯找藉口。
王老師指出很多班主任甚至老師都清楚家校合作的意義,但是也面臨不少問題:我們的工作沒有制度化、大多處於自發、分散的狀態,而大部分農村學校單純的復刻其他學校家校合作的成功模式,缺乏系統的指導,同時還面臨多數農村家長外出務工的困境,家校活動沒有激發家長積極性,教師缺乏家校合作溝通的有效方法。王老師和張老師也從這幾個方面詳細地為我們解疑道惑。作為一個班主任,我也反思了今後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努力方向。
首先,家長和老師是親密的同志。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基於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按方局長的話說,家長和學校的合作的關係是合夥人,家長是投資人,學校、老師是CEO。所以,我們應該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既不能一味地獨攬教育孩子的權利,也不能讓家長機械地參與學校教育。
其次,老師與家長的溝通要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關鍵之一,大家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可以彼此理解,達成共識。當家長有事情無法及時參與學校活動時,老師也不能一味的去指責,應該提前準備和制定多種方案,提前釋出活動資訊,給家長留有時間選擇的餘地。
最後,注意溝通的方式。儘管良藥苦口,我們也儘量不讓忠言逆耳。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主動熱情的與家長交流,利用微信等網路平臺與外出務工的家長及時聯絡,為對方架起信任的橋樑,才能取得家長的有效合作。千萬不能等到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就和家長聯絡,把每一次家長會變成了告狀會。同時,也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家庭環境。同時,不要吝嗇對家長的表揚,對於家長積極配合的地方,要及時讚美,保護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積極性。
短短三天培訓已經結束,思考卻從未終止。正如王老師所說,培訓不在於記錄了多少培訓筆記,而是在於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點點觀念的改變,讓改變影響更多的人,把改變付諸於行動才是培訓最終的目的,家校合作之路必將呈星火燎原之勢,生態地、健康地發展下去。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7月13-17日,在扶貧驗收即將開始的前夕教體局領導頂著壓力批准我們42人到南京參加了20xx年新教育年會,因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學習過程更加用心。邊學習邊思考,有以下感悟,彙報如下:
一、要正視我們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本次年會主題為相聚行知棲霞,共話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可多年來卻是農村學校的短板,有客觀原因,如師資問題,家長素質問題,也有主觀方面的認識問題:
(一)沒有認識到父母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作用。很多人認為學校重在抓好教師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家長是為學校、學生服務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學校的重心在校園內,沒有認識到校園裡的學生與千萬個家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校園裡的學生是校外家長的影子。
(二)家校合作形式單一,處於淺層次的家校聯絡。縱觀農村學校家校合作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打電話。
2、約談個別家長,一般是在學生出現問題時。
3、召開家長會。
4、建立班級微信群,在群裡和家長進行交流。
做得較好的學校能夠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培訓引導;定期面向家長開放,組織家長進課堂;開發家長資源,利用有特長的家長開闢第二課堂。但仍處於以學校為中心,家長圍著學校轉和利用家長資源的狀態。
(三)師資及家長素質的侷限。
不能否認,教師的缺編和農村學生父母素質偏低是制約家校合作的重要原因。因為缺編,教師工作量大,日常的教學已讓教師疲憊不堪,不願再涉足家庭教育問題,自己能處理的自己處理,屬於家庭原因的問題則聽之任之。農村家長大多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文化水平較低,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少理念,沒有耐心,孩子出現問題只能降低要求,無奈接受,不能積極主動尋找改變策略。所以,農村學校家校共育的氛圍較難形成。
二、探尋家校共育的路徑。
首先,要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家庭是孩子生長的土壤,學校要和家長做志同道合的教育同盟軍,才能促進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堅定家校共育的信念,我們才會積極創造條件,探尋家校合作路徑。
農村學校學生家境及父母素質與城市學校有明顯差距,但農村學校家庭教育有農村的優勢,如父母打工出苦力掙錢會讓孩子懂得父母之艱辛,從而激勵自己更加上進;農村的生活環境促使學生也要參與田間勞動和幹家務,這可以培養學生的堅韌和毅力,鍛鍊體魄;農村一年四季的變化、秋收冬藏讓學生更親近大自然等等,只要我們用心開發,農村自有農村家校共育的特色。
在農村家校共育的實施過程中,因家長素質參差不齊,有一項工作我們要做實,即瞭解每個學生家庭情況,根據父母年齡、職業、文化水平等進行分類,針對不同型別的家庭設計家校共育路徑。這次新教育年會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家校共育實施辦法,如親子共讀、共寫日記、開辦新父母微講堂、新父母俱樂部等,透過有效的途徑,使無證上崗的自然型家長成長為持證上崗的專家型家長。對於農村學校,可能一時達不到這樣的高度,但開始去做,便有效果。今年暑假前,四間房鄉開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教師、學生、家長共讀經典活動,受到家長的歡迎,一初中堅持開辦家長講堂,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家校共育不是不可為,是不為也。與很多家長交流,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困惑,渴望得到來自學校的指導,家校共育應該成為我們重要的話題。當然區域不同,基礎不同,採用的方式應有所不同,家校共育作為農村教育的短板,更需要因地制宜,有新的內容,新的方式。
三、家校共育,時不我待,意義深遠。
新教育年會上聽了十位校長教師的報告,各有亮點,但對家校合作的理解停留於家校溝通、共寫共讀、家長學校、家長會等操作層面,對共育目的,機制,家庭教育的個性等沒有深度的理解。葉文番和孫雲曉兩位專家的點評獨具慧眼,提出要研究的問題和建議,很讓人佩服。尤其是晚上再聽孫雲曉老師的講座,特別是互動環節,讓我聽到一線教師校長對家校共育的困惑及努力,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看法。我們日常談家校共育其實是以學校為主體,一切從學校需求出發,圍繞學校的任務讓家長參與。這充其量只是家校溝通,或者利用家長資源。而非影響到真正的家庭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有家庭便有家庭教育,可謂歷史悠久,我國有很多家教的經驗,如曾國藩家書,家風家訓,家庭的影響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我們談的家校合作,小而言之,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大而言之,是擔當起社會的責任,因一個孩子,改變一個家庭,兩個父母,因孩子的教育而帶動千萬個家庭、千千萬萬個父母的進步,這是多麼有意義有價值的行動啊!
這次年會,深深感受到新教育人的激情,新教育團隊力量的強大,區域推進對榜樣校長、榜樣教師的有力促進等,觀摩學校的社團展示、辦學理念及水平讓我們震撼,但限於篇幅,不再一一展開述說,僅圍繞年會主題談談自己不成熟的思考,希望以這次年會為契機,讓我們開始一個新的課題家校共育,補上農村教育的短板。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3
我深深體會到學校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也更深的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可謂重中之重的關鍵。現就自己聽課後的感受談一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裡全是大人;因此,他所接觸的家庭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學校的學習環境又和家庭環境有著天壤之別。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樑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來老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我會從今天起,根據自己家庭實際儘量在那種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家庭教育。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4
家庭和學校結合,發揮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成為一名教師之後,工作中的實踐經歷,讓我對書中的`理論有了更深的感受,為此我們做了調查研究,並進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幾點看法。
一、農村學校家校合作的常用方式
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平時則互相隨機交流。家長會是統一模式的“老面孔”,由班主任主持,任課教師和全體學生家長參加。會上一般先由教師介紹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並就學生教育的有關問題對家長提出合作要求,然後個別家長詢問教師自己的子女在校表現和各方面情況。由於時間緊、人數多,教師和家長之間針對學生個人的深入交流很難進行。這些家校合作教育的方式對學生的教育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家校活動的開展存在以下問題:
1、無序性。在實際中,缺乏家校合作的整體計劃,往往是因為班主任認為有必要召開一次家長會了,或者班級有問題了才想起家長。即使是已經開展的活動往往也缺乏書面記錄,更何況家校合作方面的經驗總結。在這些準備不足的活動中,效果難盡人意。
2、單向性。家校合作應該是家長與學校、教師在活動中互相瞭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過程,即雙方互相交流溝通是家校合作的真正前提。但在實際活動中,大都採取簡單的灌輸方法,由教師教會家長如何去做,只有單向交流,缺之互動。家長完全處於被動位置,其效果微乎其微。
3、被動性。家校合作教育往往以學校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家長只有被動同意。有的教師總認為家長是不懂教育規律的,沒有發言權,家長到學校只是為了瞭解情況,教師處處高人一等,致使許多家長到學校後誠惶誠恐,怕講錯話,怕得罪老師,使家長在整個活動中處於不平等的地位。
4隨意性。家庭、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有利於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利於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活動的內容上缺乏前呼後應,家長無法找到活動規律,也就無法找到時間與學校溝通,家長在活動中所獲得的教育知識也就零零碎碎,不夠系統,無法從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知識方法體系。可以說,這種零碎活動的開展難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二、農村小學家校合作的特殊背景
目前小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主要有:
1、學生個性的凸顯。“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不盡相同的成長、生活環境形成學生的個性。現在,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由於生活環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必然有其獨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嬌氣和任性。由於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家長也有精力去疼愛孩子,怕孩子不高興,怕孩子受委屈。結果,對孩子百依百順,什麼事都由著孩子性子去做,時間一久,孩子就變得嬌氣和任性了。
(2)獨尊心態。由於獨生子女受眾人的疼愛和服務,易產生惟我獨尊的心理狀態
(3)自私行為。多數獨生子女缺少和同齡人共同生活的經歷,也就缺少友愛謙讓的精神,其多數有自私自利的行為。
(4)忌妒心理。獨尊和自私的心理狀態的延伸,就是獨生子女的忌妒心理表現特別突出。
(5)依賴心強。由於獨生子女受到過度的呵護,必然產生很強的依賴心理
(6)逆反心理。嬌寵慣了的孩子難以接受家長說“不”,會很容易形成有意違反家長意願的逆反心理。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心理行為特點,給予正確的調適,使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
在小學,獨生子女不同個性之間的衝突更為明顯,獨生子女的特點使他們團隊意識較為缺乏,家校合作教育對他們而言尤為重要。
三、拓寬家校交流渠道,形成家校協作合力
學校積極拓寬家校交流渠道,互通訊息,互相協作,形成強大的教育協作合力,為素質教育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教育平臺。
1、改革家長會方式方法
家長會是家校溝通了解的重要的形式之,是讓家長走進校園,瞭解學校的良好鍥機。我校在每個學期召開家長會前,都要仔細確定家長會主題,要求教師開出新意,開出成效。如專題性家長會:“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閒暇生活輔導”、“如何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講座式家長會:“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賞識教育,父母與孩子心靈溝通”。
2、使手機成為家校交流的載體
為了較好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以及科學指導孩子的閒暇生活,進一步加大家校交流的參與面,我透過手機微信與家長作更多的交流。
3、組織各種調查,共同探討教育大事
考慮到現在家長均是家庭的中堅力量,勞務繁忙。於是,我採用問卷調查來徵求意見,讓家長對學校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許多家長在問卷中對學生的成績表示滿意,對老師的真誠、愛心表示肯定。有時我們則利用致家長函來邀請家長共同討論一些家庭教育熱門話題。
四、利用豐富的家庭教育資源,開展多樣的家校協同活動。
家長隊伍中蘊藏著無窮豐富的教育資源,這筆教育資源有力地補充了學校教育,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工作,更使學生掌握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家長與孩子同臺表演已在我校成了慣例,每次學校的重大演出活動,我都熱烈歡迎家長的熱心參與。讓家長也成為學校的主人,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出謀劃策。家長與學生同臺的表演,不僅讓家長有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才藝,也在某種程度上拉近了學生與家長的心理距離,磨合了家長與學生的感情,營造了融洽的教育氛圍。我班許多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並取得豐碩的成果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與協作努力。看到家長們在活動過程中忙碌的身影,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常常令我們感動不已。今年六一兒童節,我班家長師生同臺在學校舉行了匯演,家長參與熱情高反映強烈。
五、推廣成功教育經驗,提升家庭教育品味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改善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品味,逐步使家庭教育走向理性化、科學化、人性化?為此,我班先後組織多次活動,透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組織家長與學生面對面談心,交流想法使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想幹什麼;組織家長聆聽家庭教育專家講座,指導家庭教育方法,拓寬家長家庭教育的學習渠道。
從古代“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經典傳說,到如今“砸鍋賣鐵也要送子女上大學”表現出父母對孩子的殷殷期望。有效開展家、校合作教育將極大地提高家長素質提高教育教育質量。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5
為了適應教改新形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對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嘗試。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在全校各年級各班全面實行,教師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下面是我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些體會:
1、小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良性的競爭,形成的學習動力,勝過教師高壓下學生的學習。
2、小組內的互幫互助,有助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和責任感。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集體,為了獲得小組的進步,維護小組的利益,小組成員必須互相幫助,這樣必然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以及責任感。
3、小組人員合理的搭配有利於後進生的進步。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差,行為習慣差,在安排小組的時候要考慮到其特點,使積極上進的學生對後進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帶動後進生的進步。
4、小組人員的分配對小組今後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小組人員的安排切忌全優生、全差生、全中等生,要好中差搭配,要各組實力相當。
5、對小組的評價要及時。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對錶現好的小組及時獎勵評價,如果評價不及時,就會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建議:
1、在教師評價表的首頁附一頁小組名單,目前在評價表上只有第1、2、3、……組,教師往往不能把學生和小組編號對號入座,特別是任課班級多的教師,分不清第1、2、3……組分別是哪些學生,給教師對小組進行評價帶來了不便。
2、要制定小組激勵機制,對錶現優越的小組,班級要給予表彰獎勵,只有得到了不斷的激勵,小組才會不斷進步。
3、確定小組幫扶目標,以全組力量幫助其中一位組員學習、紀律、行為習慣、思想的進步。
4、校有校風,班有班風,小組也要有組風。有良好風氣,團結上進的小組,組員成績提升明顯。反之,消極怠進的小組組風,不但不利於組員的進步,反而會使整個小組走下坡路。對於如何形成良好的組風,一方面在小組分配人員時就要考慮人員的搭配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小組的發展給予關注,指導小組的學習、生活、思想等,促成小組良好風氣的形成。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6
近一段時間,在董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人民教育的部分篇目。有學習就有收穫,或是思想理論的提高,或是實踐方法的指導。
透過夏青峰老師《讓兒童享受學校》一文的學習,我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那就是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學校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理想的目標呢?夏青峰老師也為我們指明瞭一條道路。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兒童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人格尊嚴,有個性差異,我們必須尊重他們。兒童是不成熟的人,犯錯誤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規則和視角去要求兒童。正因為他們發展的不成熟,才更需要我們用耐心和愛心去呵護、寬容和理解。我們不能過度的增加兒童的學習負擔,用不科學的方法對其“拔苗助長”。兒童是正在發展中的人,我們不能給他們過早的下定論,尤其是貼上差生的標籤,這樣只會遏制兒童的發展。我們必須堅信,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段的成長和進步。
二、讓兒童在學校中享受到與人共處的快樂。
首先,教師必須要有一個和藹可親的態度。教師的和藹可親和發自內心的關愛會讓兒童感到無比的溫暖。相反,一個教師對兒童採取負面、消極甚至粗暴的態度,足以讓兒童的整個世界暗淡無光。其次,我們要最佳化評比機制,在學生們之間淡化競爭,強化合作。在以往的各種評比中,我們總是以名次作為唯一的標尺,獲獎的名額也是規定的前幾名。這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這種你上我下的評比機制不利於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也不利於兒童的團結。這裡夏青峰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各項評比競賽採用“達標”的方式舉行。只要能達標就能獲獎,不受名額限制。學生不再是與同伴競爭,而是與標準競爭,與自己競爭。這樣兒童也會幫助其他同伴一起達標。
三、讓兒童在學校享受學習的快樂。
學習是兒童在學校的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兒童只有享受學習,才會享受學校。課堂上,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性,用問題去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要透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數學可上,給學生講數學小故事、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動手操作、開展競賽等等。另外,我們還要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學習,敢於展示。
四、豐富學校生活,使兒童全面發展。
小學教育是打底色的教育,豐富性應成為其主要特徵。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要建立各種興趣小組,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學校生活能變得豐富多彩,同時也能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發展。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7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覺得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無從下手,最終導致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即使做了也是隔靴搔癢。問題的關鍵是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名家的引領。這次學習中各位專家、名校長的報告從不同方面和角度或者給出了理論上的指導或者結合實際總結了自己在該領域的實踐過程及策略,所有這些都給聽者耳目一新的感覺。聆聽他們的報告,使我從心底裡一次次被折服,驚歎於他們精湛的教育理論,驚奇於他們眼界的開闊,驚訝於他們對問題的透徹剖析,更敬佩他們科學的求是態度。他們不但是教育理論的研究者,還是教育創新的實踐者,更是研究成果的推廣者。
遠端培訓已經結束,回顧這些天多來的學習經歷,感慨頗多、受益匪淺。從開始的只覺激動、不知所措到現在教學中問題的豁然開朗、操作熟練;從初上網時的被動性學習到現在迫不及待地搜尋資源、領略專家、各位老師授課、指導的風采……這一切讓我的學識收穫燦爛無比,使我的業務素質與日俱增、從事學習的每一個日子裡,細聽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加貼近了課堂;品析專家教育理論,使我們直面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並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大膽拋棄什麼;與科任老師及學員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視野開闊。我十分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一有時間便進入到這一網路平臺中來,在這裡自由瀏覽、評論他人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瞭解到教學中最前沿的知識,充分理解了新課改理念。我深感這一平臺加強教師與學習者的溝通和聯絡,為教師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學習環境,這對每位參訓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學然後知不足。透過這次學習,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對本職工作的責任的認識不夠,教育教學理論不足,工作經驗缺乏。作為校長,我們與專家教授無從比起,從他們的身上我進一步認識到在環境改變人的同時學習更能塑造人,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只有選擇學習,學習意味著進步,學習是一個人特別是教育者永恆的追求,放棄學習、放鬆學習必將落後於時代。實踐性學習更能使人大徹大悟,走出去看一看會讓人為外面的精彩而感動,會讓人為自己的滿足而羞愧,會讓人豪情滿懷昂揚奮進。“經驗+反思=成長”的確,教師專業成長(精神成長)的新陳代謝就要不斷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斷地與他人交流。當今網路教研順應了當代教師的這一需求,它給我們提供了對話平臺,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資訊,在專業引領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師團隊合作。
本次學習過程中,每個人給我的印象都是那樣的合作,快樂,充滿激情,無比自信,談到自己的團隊,那是相當的驕傲。快樂學習,快樂工作不僅僅是喊在口號上,而是體現在每個人的笑臉上,言談中,舉止上,真的很為他們驕傲,好生羨慕。“夢想與激情”說的是自我,“成就和分享”則更多的在彼此相處方面思考。我在想,我們大家走到一起,到底為了什麼?我以為就是一個“成就”:自我成就、彼此成就,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學生,成就學校,成就事業……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在這個團隊但中的角色,承擔責任,挑戰自我,堅持“不斷行走在自己能力極限的邊沿”,學會與團隊中的每個人友好合作,才能共同打造堅固的戰鬥堡壘,那時,什麼對我們來說都應該是無堅不摧的。分享意味彼此敞開、彼此瞭解、彼此接納,也意味彼此奉獻。在奉獻中,分享彼此的榮譽和歡樂,分享彼此的困難和痛苦,分享資訊和成就。我想,一個團隊有了這樣的狀態,有了這樣的人,學校的發展應該水到渠成。
遠端培訓,點燃了我們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們前行,激勵我們在教育這篇沃土生根發芽。遠端培訓給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活帶來勃勃生機。遠端培訓給我們提供了這一契機,讓我們從此不再迷茫。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8
3月21日,我參加了攜手助學的學習培訓,這次的學習與培訓不同與以往的培訓,在形式上完全是教師登陸微軟助學網站進行線上交流學習。互動性更強,學習的內容更加廣泛和具體。網站上的課程都是微軟公司透過與國內外教育專家的合作,並由微軟開發編寫,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很多有意義有價值的知識,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了具體的教學之中,為自己的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和幫助。
網路這一詞已經成為今天電腦的代名詞,尤其是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下網路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媒介與資源交流平臺,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辦公都離不開網路。透過這次培訓,我體會頗深:
首先,我認為這次培訓的形式是新穎的,內容是務實的,收穫是豐富的。許多老師反映,自己參加過大大小小的許多次培訓,而像這次這樣務實的,這樣有收穫的卻不多。透過這種形式的培訓,大家在小組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和諧而熱烈的氣氛中快樂的學習,能夠真正的學到知識與方法。
其次,透過這些培訓,我學到了更多新的方法和策略。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透過這次的培訓學習,觀看光碟和網上求教,我學到了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瞭解了循序漸進的查詢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許多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在辦公操作方面,原以為自己的計算機知識至少是夠用了,office辦公方面應該不會存在什麼問題,感覺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學習了,但是透過學習,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認為還是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比如應用視覺化工具、frontpage等軟體的應用,把這些運用到教學當中,既方便,又快捷。
在攜手助學網站上有一個教師共享天地的交流區,我感覺特別的實用。在共享天地裡,有優秀課件,素材,課堂教學資源,這些資源都是寶貴的資源。
本次的培訓還有許多學習的地方,自己也在一步一個腳印,如飢似渴地吸取著豐富的教學資源。這裡的每一節內容都讓我感覺是全新,更是無價的,因為它確實是一筆財富,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發展始終提供著堅實的知識保障。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9
20xx年10月22日——10月23日由市教研室組織的xx小學科學學科優質課評比活動在滕州實小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我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裡,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最佳化的思考:
1、精心創設了教學情境
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創新精神。許多參評教師都成功透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例如:滕州市東沙河的張猛老師指教《熱氣球上升》時,張老師從同學們喜歡的《喜洋洋與灰太郎》這一動畫片入手創設情境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薛城的單文濤老師執教的《充氣玩具裡的科學》一課時,問同學們喜歡玩嗎這一話題,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滕州實小的劉桂芳老師《瓶吞雞蛋的秘密》,為什麼雞蛋會吞進瓶內呢?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為下面學生探討問題做好了鋪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意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切探究源自問題。在這次科學優質課評選活動中,許多教師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交給了學生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老師們讓學生從各種問題中能動的汲取知識的甘泉,步入知識的殿堂。例如:許多老師在講《杯子變熱了》時,都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杯子變熱了你們都大膽的猜想,怎樣證明你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呢?學生自然的想到了驗證。這些問題是同學們感到好奇得,想知道的,又是這節課課堂上可以開展的研究課題。這樣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又能透過研究解決問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再如《生物的啟示》一課中面對這兩種現象你會提出那些科學問題?問題是探究活動的開始,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入手,進行探究,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的探究能力。
3、探究教學重視了“先動腦、再動手”
課程標準指出: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之前先思考行動的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採取相關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先動腦、再動手,帶著問題有準備、有目的地去親歷科學探究,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有效方法。本次優質課評選活動中,絕大多數老師非常重視對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這些優質課,開始做實驗之前,老師問道:“你們打算怎樣做實驗?”學生透過討論方案、交流後,教師才讓學生領取實驗器材和實驗記錄單。
4、體現了“做科學”的課程理念
科學是透過學生動手實踐做出來的,所以在科學課中我們一直提倡“做科學”。在本次優質課評選中教師注重了學生的做,在時間安排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儘管我們這次教師上課時間為35分鐘,但有的教師還能拿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去做。教師也能設計一部分讓學生做的活動。這些課都能體現這一點,這樣能引起了學生探究偽科學的慾望,讓學生透過動手來揭開偽科學的面紗。
5、有效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
各位參評教師都比較恰當的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策略。教師們明確了小組內人員的分工職責,較好的避免了以往探究實驗時的學生“爭搶”、“坐等”的不良現象;教師們加強了小組合作中的交流和組間的思想碰撞。
6、大多數科學課老師的精神飽滿、語言親切
能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很大程度的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充分體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7、在大多數課中老師們能把科學學科的知識和學生身邊生活緊密結合。
課中設計的活動源於生活,透過在課中觀察、發現、推測、證實的過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保持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使課堂情景趨於生活化。
這次活動我全程參與,感受頗多。對於我來說,評價“前輩高手”們的課有點“膽戰心驚”,每節課的上課老師都做了大量精心的準備,都花了許多的心思。但是魯翔主任讓我們評課我認為是個學習的好機會,也是鍛鍊的機會。我深有啟發,特別是對我最喜歡的幾節課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10
遠端教育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透過各種媒體或網路自學的一門新興教育體系。在這裡有我們渴求的書林瀚海,無論是“教”還是“學”,從內容到形式都新穎獨特,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對我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教育層次是非常有益的,對日常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豐富的創造力和非凡的預見性,更能使我們領悟到教育學習的真諦,那就是人人享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同時也對遠端教育有了實實在在的認識,今天我想借此機會來談一點心得與體會。
遠端教育學習充分發揮了它的優勢。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下載網路課件,藉助教師的講解結合教材進行學習;然後運用所學知識去完成網上佈置的作業,若此時碰到了疑難,也完全不必擔心,可以和學習中心的線上老師或其他學員交流,討論答疑,也可以在網上發貼留言,與大家一同探討,還有許多學員在分組交流,大家彼此學習,既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又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時你一定會為遠端教育的魅力所折服。
在學習過程中應做到了以下幾點:
1、樹立學習信心,制定學習計劃。
操之過急、急於求成,目標定得太高,只能是打擊自己的學習信心,只有循序漸進、實事求是、正確地評價和認識自己、客觀地設定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幫助自己樹立較強的學習信心。
光有信心不行,還必須有自己的學習目標,確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後,還要擬定實現目標的計劃,即如何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包括人、財、物、時間和教學資訊等為學習服務。為每一個學習單元確定一個明確可行的學習目標,嚴格按照學習時間表完成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腳踏實地地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和目標就會獲得小小的成就感,不斷地鼓舞和增強學習信心。
2、培養積極的學習情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頭腦最清醒、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學習,才能取得更佳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中還必須克服自己的分心現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多記筆記,提高領悟能力,增強記憶。
多做筆記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加強記憶,特別是對考試前的複習很有幫助。有時候,除了把教材和光碟中重要的地方做下記錄之外,還要綜合其他相關資料,整理出一份內容較豐富的筆記。這份筆記應反映出自己對學習資料的理解程度,運用自己的判斷能力,把重點、難點、特殊內容記下來。在做筆記的過程中,還必須靈活思考教材的內容,這樣才會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4、重視交流與溝通,主動學習、主動探索。
在學習過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無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當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時,應正確分析它們產生的原因,儘可能獲得家人、朋友和教師的關心、支援和鼓勵,多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互相鼓舞學習信心,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消除不良心理影響,有助於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信心。
21世紀,人的觀念日新月異,社會的發展需要懂知識、能操作、善合作、會生存的人才,不斷地激勵著人們要繼續學習,讀書學習的過程就是豐富知識、積澱文化的過程,隨著資訊化、學習化社會的形成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教育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由於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為遠端教育開闢了新的天地,這種開放式教育模式是現代遠端教學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們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為終身學習、自主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創造了條件。
“知識就是力量”,在未來的學習中,我將努力增強學習意識,更新鞏固知識結構,豐富學習手段,提高自身修養與內涵,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努力完成學業。
家校合作培訓心得體會11
個人學習是團隊學習的基礎,而團隊學習並非個人學習的簡單相加,組織中所有成員的積極學習,並不代表能夠實現團隊學習、構成學習型組織。那如何才能實現團隊學習,構成學習型組織呢?我認為,不外乎下面這三條途徑。
一是在組織內透過團隊學習,實現知識共享。實現個人學習向團隊學習的飛躍,首先要實現每個人獲得的新知都能快捷地讓團隊其他成員分享。知識不會因為傳播而減少,交流和分享卻能使整個團隊的集體智慧增加。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團隊競爭就是學習速度的競爭。個人學習的成果,若不經團隊學習的過程,就只是個人知識的增長,無法形成團隊整體的學習力和競爭優勢;相反,個人透過團隊學習,實現成員的知識共享,就能快速提高團隊的知識總量和集體智慧,增強企業(或者科研團隊)競爭力。許多積極採用學習型組織管理方法的企業(或者科研團隊,都十分強調組織成員的知識共享、資訊互通。先進的資訊網路技術,為團隊學習提供了便捷的技術保障和廣闊的互動平臺。不少單位活組織都建立了內部學習網站或學習專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透過團隊成員的深度交流,達到心靈溝通,逐漸形成基於個人目標之上的共同目標。真正的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它不僅要求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實現彼此心靈的溝通,為共同目標而奮鬥。團隊學習是一個較難達到的境界,“深度交流”和“討論”是實現團隊學習的有效手段。深度交流是自由和創造性地探究複雜而重要議題的過程,先暫停個人主觀思維,彼此用心聆聽;討論則是提出不同的看法,並加以辯護。透過這種敞開心靈的交流和討論,才能打破個人內心的習慣性防衛,不斷調整、引導團隊成員的個人目標整合成團體的共同目標。
三是培育創新型團隊文化,實現組織成員的默契合作。團隊學習的最高層次是將得到的共識轉化為行動,進而建立起一種崇尚學習、崇尚創新的團隊文化。創新型團隊文化,是一種鼓勵既具有創新性,又能夠協調一致的行動。這種看似矛盾的特徵,在許多一流的球隊和樂隊中都能得到體現,個人的創造性發揮總是能與團隊的整體行動相一致,並且錦上添花。這裡要特別強調,“習”比“學”更重要,沒有長期堅持不懈的演練和交流,任何團隊都不可能達到默契合作的境界。經過團隊學習的不斷磨鍊,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具有創新型文化的團隊才能夠達到“運作上的默契”。
總之,精通團隊學習的企業(或者科研團隊),必然能夠提高管理效率(科研效率,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