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精選20篇)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期望,今日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所以每對父母、老師都會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用愛心、職責心給予關心指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精選20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

  每個人的童年都非常的寶貴和短暫,我作為家長有時回顧自己的童年,往往那份記憶已經非常的糢糊了,但長大後很多的習慣和認知都是在那段時間學習來的。古話也常說"三歲看到老'。現在以身為人母,我也是儘可能的努力讓孩子在這個寶貴並且短暫的童年中多學習些良好生活的習慣,多感受一些大自然的美麗,和多獲取一些獨力生活的技能。

  在此和各位家長交流下我的育兒心得,如有不足也請各位家長見諒。

  讀萬卷書是提升思想認識的深度,那行萬里路就是開闊你視野的廣度。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有幸在年青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在平時的生活時間裡,我們一般都會利用空閒的時間帶孩子到處走走,經過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讓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感受自然,人文,動物等。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觀察不同的植物和樹木,儘可能把他看到未知的植物經過一些軟體和自己的知識告訴孩子。加深了孩子的知識庫的同時,他的自信心也會提升很多。這樣他就會更熱愛和親近大自然,會去保護大自然和懂的珍惜一草一木。

  經過遊玩讓孩子在人群中,社會中嘗試自主開口,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此舉個小例子,有時候問路可以嘗試鼓勵讓孩子去問,家長作為扶助在一旁協助。當他感受到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後,一是要感謝別人,學會感恩。同時孩子也會懂得將來當自己有了能力後也應該張開雙臂幫助別人。

  在童年中一點一滴的積澱不僅讓孩子吸收了知識,掌握了技能,還感受到了自然得美,社會得愛,讓這個短暫得童年變得更有意義,為未來的成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2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閱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說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說:“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說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3

  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抱怨道:我們在學校裡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週六、週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這都是由於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係,其天然的親子之請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時家長的一句話就可能抵教師的十句話。

  家庭和學校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援和配合,強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則互相削弱和抵消,學校的教育作用就無法充分發揮。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庭參與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保障。那麼,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轉變觀念,擔當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參與學校的管理。而我們在校園裡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據調查,來到學校裡的家長大多都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或者長期不完成作業,被班主任叫到學校來訓斥的。班主任以此來告誡家長對孩子進行嚴加管教。使得家長對來到學校產生一種畏懼感。對於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他們認為家長是在監督、挑毛病。這種做法和想法阻礙了家校良好合作關係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過程的主要人物,是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樑。我們應轉變觀念,在家校合作活動中做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係。

  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

  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感到是一種威脅,對家長提出的建議產生敵意。其次,要樹立自己的自信心,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另外,還要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裡,選擇一些文化層次高,熱心於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並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透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透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

  三、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係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可透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資訊。

  1、傳送喜報。班主任可以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可以一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彙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路。目前電話已經普及家家戶戶,在班集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透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瞭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網站。教師可以透過網站,根據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並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4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我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帶著女兒參加了學校老師們為孩子們精心籌備的開學典禮,美麗的校園、真誠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女兒正式加入了金湖學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誇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誇我”……每每聽到這些,看著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後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為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自開學到現在9天的時間,學校和老師們沒有著急追趕學習進度,而是致力於孩子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這點讓我感觸頗深,小學的孩子要提升成績的話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課量和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可咱們學校沒有這麼做,沒有單純的為了考試成績而教育,而是從根源出發,為了孩子長久打算,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我個人非常認同的教育方式,這從而也讓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來金湖學校是對的。開學之前,教導處的李主任給我們家長會,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師們在實際行動兌現他們的承諾,有老師們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5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家校聯絡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走出去,當然也可以請進來。針對本校生源複雜,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層面不同,我覺得電話聯絡或發簡訊比較有針對性。

  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利用“校訊通平臺”建立家校聯絡,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會對教育都十分關注,作為家長,他們格外關注學校、老師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情況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

  1、家庭作業完成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家長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業,才能更好地監督。我經常聽到家長說:“我每天都問孩子家庭作業是否完成,他總是說做完了”但是老師一檢查就說忘記做了或者丟在家裡了。而“校訊通平臺”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學生騙家長”的問題,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2、定期釋出考試和測驗成績,讓家長實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定期透過“校訊通平臺”把學生的考試或測驗成績發給家長,讓家長更方便快捷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提升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3、及時通知家長特殊事情,有利於抓好學生安全工作。有時遇到突發事情或惡劣天氣,,教師可透過“校訊通平臺”簡訊平臺釋出“緊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學生家長,提前做好應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電話通知的煩惱,省時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學後,學校接到上級的緊急通知:下午有颱風、暴雨經過我市,要求各學校下午放假半天。學校立即透過“校訊通平臺”及時通知學生家長:“由於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學”。通知避免了學生在上學路上出現安全問題。

  4、、易於單獨溝通,不傷害學生自尊。很多家長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親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於是,反感、敵對、叛逆、孤獨、焦慮、偏激等等敵對行為和心理狀態就產生了,與上一代人之間的代溝也由此形成。為此,我經常利用簡訊平臺指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我經常透過簡訊平臺把學生在校的點滴進步告訴她(他)的家長,她(他)的家長也能及時地進行相應的鼓勵和教育……

  總的來說家校之間坦率而真誠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礎,學校和家庭之間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訴對方,因此交流勢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備健康的教育。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6

  “薩克雷曾經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可見習慣在人的學習、生活中是多麼重要。”丁玉璞是復興路小學一名班主任老師,她認為,教育好孩子,學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師和家長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養良好習慣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丁玉璞說,班裡一名男生做作業拖沓,她建議家長讓孩子每天都減少十五分鐘的做作業時間。慢慢地,孩子就把壞習慣改了過來。

  公明路小學的劉娜老師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級新生,她都會對孩子們提出要求,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她要求孩子們養成9個學習好習慣:提前預習、專心聽講、愛提問題、及時改正錯題、查資料、不磨蹭、仔細審題、勤於動筆、認真書寫等;9個閱讀好習慣: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手不釋卷、專心致志、做摘抄畫重點、讀寫思相結合、愛護書籍、善於使用工具書、姿勢正確、善於交流心得。每年開學第一個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嚴抓學生的習慣養成,並提醒家長及時督促。

  福佑路小學的李宛憶老師講述了自己在班裡實施“閱讀—百萬富翁”專案的心得。透過和家長攜手營造書香氛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家校攜手,才能築就孩子的閱讀之夢。”李宛憶說。

  家校需要溝通,更需要互動

  成立家長學校,普及科學的家教知識,傳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已成為很多學校不約而同的做法。

  藍灣小學的曹敏霞老師說,學校定時舉辦家教交流會,對家長進行培訓。為增強家校互動,學校還邀請有特長的家長給孩子講課外知識;組織家長和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如春遊、趣味遊戲等;舉辦校園開放日,邀請家長聽課,檢視孩子的作業,與任課教師對話,全面瞭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

  市七中的黃颯颯老師在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在班級活動中增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發言,她說:“家校溝通,傳統的家長會、成績分析會不可或缺,我還嘗試在活動中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上學期期末放假前,黃颯颯召開期末總結表彰大會,全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會上,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表彰,還由孩子為家長頒發了“傑出貢獻家長獎”。“班裡的大活動,我都會邀請家長來做嘉賓。”黃颯颯說,這樣不僅能增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信任和尊重,還能增進家長和孩子彼此間的瞭解和理解。

  作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堅持利用週末、節假

  溝通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橋樑,溝通是兩個人傾聽對方心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飯後的一聲聲震撼心靈的關門聲,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沉默和爭吵。

  缺少了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間有了“代溝”,無形之間產生的隔閡。有人說:“現在的老一輩永遠不理解小一輩的所作所為,而小一輩永遠也不理解老一輩所說的話。”時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齡的不同,使我們與父母產生了分歧,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深有感觸吧?

  我的爸爸媽媽一直很看重我的學習成績,其實,我知道他們也是為我好,可是有時候我也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學習的時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休息時間……可是,我的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裡,並沒有和爸爸媽媽說,說出來怕他們生氣,又說我什麼不想好好學習,什麼翅膀長硬了,不聽話……

  爸爸媽媽,我已經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了,你們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作為一名學生,我當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畢竟我還是一個小孩子……

  爸爸媽媽,一次考試沒考好並不代表我永遠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們不要再責備我了,不要在因為一次沒考好就對我板著臉了,你們這樣我的心情只會更加的低落,爸媽,不要再因為我一次沒考好,你們就為我找補習班,我知道你們是希望我能夠學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聽一聽我的想法,我需要你們耐心的傾聽……

  爸爸媽媽,我會做一個好孩子,我會認真的做每件事情,我會好好的孝敬你們,只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對我多一點的信任,給我多一些機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我證明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你們的孩子是多麼的精彩……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7

  獨生子女時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顯得突兀,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果過分溺愛孩子,妨礙孩子的獨立行為,往往會培養出自私自利、刁蠻任性、好逸惡勞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幾點:

  1、家庭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二竅門,打罵教育在新時代已經不再適應,而且還有可能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要經常學習,瞭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時要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掌握不同時期孩子們的心理動向,從而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教育孩子的問題。

  2、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協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佔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學校教育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它有利於孩子系統的掌握知識,層次是遞進的、有規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實用性,多樣性和補充性的特點,教育方式也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具有引導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機統一,才會培養出健康的人格,無論哪一方面出現空白或短板,對孩子的人生來說都是一種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間要緊密合作,實現教育的協調性和貫通性。

  3、言傳身教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對待同樣一件事的兩種不同方式會給孩子兩種不同的教育。舉個例子:下午家長從學校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輕微的劃痕,問“是小朋友抓的?”,答“是”。這時候火爆的家長可能會大發雷霆,甚至反問“你為什麼不打他”。而有素養的家長往往會引導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對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揚,錯誤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評。前種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作用,從小事做起,透過日常生活影響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會孝敬你。你面對困難時充滿自信,子女才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

  4、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薰陶、引導,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諧的因素往往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只會讓他們產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漸偏離正確的人生航線。而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會影響家庭,從而形成家庭發展的惡性迴圈。

  5、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自己的傾述物件,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分享他們的歡樂,解除他們的煩惱。適時加以引導。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應該簡單地問孩子幾句:“今天在校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個問題,會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贏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小學時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只有父母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重視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8

  在當今時代,許多國家採取種種形式溝通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絡,家庭參與對中小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影響。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國城市人壽保險公司所進行的年度調查,大部分教師認為,缺乏家長參與對學校教育是個“嚴重的威脅”,家校合作勢在必行,也理所當然。

  家校合作關係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擺正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各自的位置,因為他們在不同的事務中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凡事絕不能以誰為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各自的角色後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應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一)家校合作中學校領導的角色定位

  學校領導首先是鼓勵士氣的組織者,他要對家校合作進行大力宣傳,指導,支援和鼓勵,使學校教職員工對家校合作充滿信心和熱情,並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參與家庭的合作,營造出學校與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圍。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劃人,他要帶頭參與家校合作的學校整體計劃的制訂,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動。最後是家校活動的實施者,合作中有和諧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學校領導透過自身人格魅力和個人能力能夠機智地處理家校間的矛盾。總之,學校領導有責任激勵教師加強與家長的參與活動,同時也可以透過協調、管理、資金支援以及對家長參與活動表示讚賞等方式來幫助學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動資源的開發人。教師進行一次家訪,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開一個家長會,要佈置會場,請家長髮言,請學生代表發言,讓一部分學生作好服務工作,教師準備彙報材料等,所以無論是教師走出去,還是家長請進來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實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必須是平等的關係,教師不應該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嚴,去影響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長在孩子心裡的地位,教師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告訴家長,讓家長感到榮幸,教師也要幫助孩子在心中樹立起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教師是家長和孩子聯絡的紐帶,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

  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隨時隨地因人而宜,許多活動在活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例如:一個學生數學競賽得了獎,如何告知家長,是打電話?發簡訊?帶口信?如果把喜報寄給社群或單位領導再轉交給家長,或許效果會更好。教師用真誠去對待家校合作,一定會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活動來。

  (三)家校合作中家長的角色定位。

  美國學者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角色分為三類

  1、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有關研究發現,當家長的這種角色參與學校教育時,他們能成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長的自信心以及家長對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隨著參與有所提高。

  2、作為學校活動自願參與者,自願為學校提供無償服務。家長可作為班主任的輔助人員幫助教育學生,可就某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可就自身經歷給學生做非正式報告等。

  3、作為學校教育決策的參與者。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決策的全過程,即決策形成、決策執行和決策監督。

  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分成上述三種角色的。我認為我國現階段家長應該承擔的角色是:

  1、學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責者。學校教育在改革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一旦出現問題,家長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責,為教育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2、學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觀察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參與,要用智慧,用真誠來支援教育,很多家長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上的參與者,成了一名觀察員。

  3、學校教育的鼓勵者而不是批評家。學校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宣傳,特別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家長的積極參與,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關係建立的關鍵

  在學校管理者、家長、教師這三者中,他們之間的角色轉換,換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關鍵之一,大家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可以彼此諒解,達成共識。

  關鍵之二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營造合作氣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積極的態度,學校教職員工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教職員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納家長,有時教師會受到家長的批評,責怪,威脅。和家長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們還是要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閡,要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成為合作伙伴,那麼一定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二是實際的行動,能夠讓家長真正介入學校事務的合作中來。

  關鍵之三是與家長合作離不開語言的交流,老師要有誠心和富有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下列幾種方式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1、認真聽對方講話,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2、全神貫注於對方,與對方進行視力接觸,透過相應的身體語言(如身體前傾,面露微笑,點頭,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對方所講的內容上。

  3、用開放式的陳述句對對方所表達的意見和情感作反應。

  4、尊重對方,承認對方的意見對解決問題的至關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徑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須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去,同樣家長要參與到學校管理和改革中來,實現真正的溝通與互動,下面介紹幾種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徑和方法。

  (一)家訪。家訪是學校和家長聯絡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內教師對每位學生要家訪一次,班主任每年對學生要家訪一次,家訪過程中要作好家訪記錄,要求家長簽字,面對面分析問題,總結經驗,不埋怨、不指責、不批評,切實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髮展,同時,家訪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員結構,家訪過程中要有禮有節,不能告狀式家訪,家訪時,一定要讓孩子在場,教師要有誠心和愛心要多表揚孩子的進步,真正起到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合作關係。

  (二)家長會。家長會是爭取家長配合的有效途徑,形式可以由家長進校舉行家長會,家長會每學期舉行兩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級組長主持,班主任瞭解學生情況,彙報學生成績,指出學生問題,介紹班級現狀,溝通家長意見。

  (三)家長參與教育。請家長進校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以瞭解學校,認識學校與學校保持一致。每個年級都要建立家長理事會,作為家長代表參與學校方針、政策的制定,參與學校後勤的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隨時讓家長進教室聽課,家長與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學更透明。

  (四)密切親子關係,為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安排學生做“三個一”即:幫家長洗一次腳、做一次飯、說一句悄悄話。家長安排子女為教師也做“三個一”即:幫教師做一張賀卡、打掃一次辦公室、提一條意見,透過學生這個紐帶把家長和學校聯絡起來。

  (五)透過家校聯絡卡、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及時將學生學習、思想品德、體育健康、獲獎處分、重大活動、調整作息時間、臨時加班或放假等資訊反映給家長,同時也可以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

  一個深刻、全面和真實的教育,必須是教師要了解家庭,作好與家長合作的心理準備,並且要積極鼓勵家長成為學校的密切夥伴;家長要承擔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本著對教育的負責,用積極的態度成為學校的智囊,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9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協調兩者的關係時,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這個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師一提起家長,就搖頭嘆息,通常以一句帶有情緒色彩的話道出自己的無奈:“現在的家長,無法溝通……”;另一方面,家長同樣充滿無奈:“現在的老師,不說也罷……”,似乎家長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訴的委屈。在家校溝通中,我們通常遇到如下問題:

  其一,對家校溝通的錯誤認識。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與家長溝通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在孩子犯錯誤時向家長告狀,這種方式雖然能引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這當然無法把家長的力量納入到教育合力中來。而一些家長也不能正確地理解家校溝通,認為溝通無非就是問問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情況,往往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處。甚至認為溝通應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無關。學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長不必參和,更不必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來。

  其二,家校溝通形式大於實質。由於家長的興趣、需求、動機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長在與學校進行溝通的形式、層次也各不相同。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主要集中在表層化的參與層次,通常是學校主宰著這類活動。這一層次的參與形式主要有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品展、家長聯絡薄、家長報告等。

  其三,單向灌輸取代雙向溝通。家校溝通方面,很多學校仍然以單向灌輸為主,缺少雙向溝通。家長會、電話聯絡和約見家長是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這些溝通方式中,學校對家長只是一味的灌輸,很少聽取家長的意見或建議,使得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仍然停留於比較表面化的層面。

  其四,隨意性大於針對性。大多數學校只是在學期初或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統一召開一兩次家長會,多數是在同一時間,面向全體家長進行。其餘時間均是為了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與個別家長進行溝通,隨意性較強。種活動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家長不能從活動中學習到較系統、較穩固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難以形成時間上和效果上的強化。這即使給予家長家庭教育知識,家長所獲得的也只是一些簡單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識,無法從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體系。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家長個體需求

  其五,學習問題多於成長問題。在應試教育的今天,教師和家長的主要關注點在學生的學習問題上,而對學生的成長問題關注少了。雖然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要比單一的學習成績更為重要,但是在實際溝通中,對學習問題的關注度遠比其他方面的關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長與學校溝通合作內容末位的往往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

  其六,家校溝通的時間和空間過於侷限。對於家長而言,雖然樂於與學校溝通,但由於忙於工作,忙起來甚至不能自己親自接送孩子,很難與老師見面,更抽不出時間與老師保持聯絡。儘管學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溝通途徑,如親子活動、家教講座、家長會等形式,但總有一部分家長很難到學校參加。

  面對林林總總的家校溝通問題,家長和教師必須尋找措施來解決。首先,學校與教師密切配合溝通,達成教育標準的共識,建立起一致的,正確的是非判斷觀念;其次,建立寬鬆和諧的家校關係,提高教育工作質量。教師應該尊重、信任家長,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熱情幫助家長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學校與家長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實現家庭和學校的有效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協調一致,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健康成長。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0

  認真聆聽了楊老師關於自己如何開展家校共育的一些舉措,收穫很多,楊老師工作得法,家校溝通順暢,是一位有心有愛有法的好老師。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培育,和諧順暢的家校關係有利於學生成長,對班級各項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關係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正如楊老師所說: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老師和家長是“戰友”而不是”對手“。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和家長各自忙於孩子的學習,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則,特別是家長會雙家長出席制,很多學校都沒有做到,缺乏對孩子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楊老師的講座很務實,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為一線班主任的家校溝通指明瞭方向,分享了舉措。楊老師以“五個一”促進家校合作,製作一個檔案,詮釋了教師對學生的用心;組織一場活動,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攝一張照片,發現平時看不到的美;認識一位忙人,深入瞭解每一位家長;寫好一封書信,紙短情長,情真意切。致力於建立和諧融洽的家校關係,目標一致,讓家長和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成為的隊友,從而構建“家校共育”目標,值得我們一線班主任學習。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1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2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楊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從製作一份檔案、組織一次活動、拍攝一張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五個方面為我們道出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竅門、小絕招。

  製作一份檔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個孩子,以及孩子背後的每一個家庭,所以要為每一個孩子製作一份真實的檔案。同時讓家長覺得老師願意去關注瞭解他的孩子,為營造良好家校關係邁出第一步。

  組織一次活動,作為班主任要時常關注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況,及時組織一些溫暖的親子活動,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也使家校溝通變得輕鬆而充滿溫情。

  拍攝一張照片,時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來發給家長,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在校時的幸福與快樂,也會給家長帶來愉悅的感受。一張照片能見證孩子在校時最感人或最真實的一面,這些美好的瞬間,記錄下的是孩子們最為燦爛的片刻,也會讓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為家校溝通鋪設好堅實的橋樑。

  認識一位忙人,我們作為班主任要對於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關注,真正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孩子的關注與愛護。去認識好“父親”這個忙人,寫好一封書信,書信不在於有完美的文筆,而在於情真意切,在於那種默默而溫暖的理解與溝通。我們可以動員孩子常和父母寫寫信,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聽過楊老師的講座後,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家校建立和諧關係方面收穫不少,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去和家長們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3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絡,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4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老師的報告,著實受益匪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在學校,在老師,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

  製作一份個人和家庭檔案、組織一次親子活動、拍攝一張成長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楊老師透過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五個一”,既加強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援和配合,促進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難鳴,讓教育更順利的進行,促進孩子的更好的成長,同時也很好地增進了親子關係。

  我覺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還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臺,開發多樣的家校共育方式,透過會議、活動、課程、互訪、管理等的實踐舉措,將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凝聚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教育。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5

  一、充分認識加強“家、校、社”協同育人、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重要性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而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無法與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滿16週歲的農村籍未成年人。

  家庭、學校、社會是留守兒童教育關愛的共同體。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三者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共同構建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網路,事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意義重大。各縣(區)教育局、市直學校要認真貫徹國務院、省政府檔案、省教育廳精神,高度重視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協同家庭和社會,形成有效合力,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萍鄉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明確“家、校、社”協同育人、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的目標任務

  充分發揮教育部門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家、校、社”協同育人,促進全面構建“家庭盡責、源頭預防、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關愛保護留守兒童體系,協助建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留守兒童接受的學校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課外活動得到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留守兒童成長、教育環境更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身心更為健康。

  三、充分發揮中小學校在協同育人、關愛保護留守兒童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一個學校留守兒童資訊動態管理平臺。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建立本校留守兒童資訊資料庫,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摸底,一人一檔,如實記錄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心理狀況、生活狀況、家庭狀況和監護人狀況等情況,並根據情況變化對資料適時更新,實行動態監測。各中小學校要確保對留守兒童關愛缺失的風險和隱患掌握全面、報告及時、關愛到位、處置妥當。要重點排查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家庭生活困難、存在學習或心理問題、無監護人、身體殘疾等留守兒童,及時發現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分類教育關愛與保護,精準施策。省教育廳將建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公共平臺,為分類開展關愛保護、分享交流經驗提供服務。

  2.建立一個學校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陣地。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積極整合學校資源,對閒置校舍或圖書室、活動室、心理輔導室、鄉村學校少年宮等功能室進行改擴建,並配備完善必要的學習生活、文化娛樂、心理輔導、網路通訊等方面的裝置器材,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為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文體活動、心理撫慰、安全教育等綜合服務。組織學校留守兒童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和培訓、心理團體輔導訓練等,加強留守兒童興趣培養,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3.建設一支學校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隊伍。建立由學校黨員幹部、班主任、教師等組成的留守兒童“代理家長”隊伍,透過“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與留守兒童建立固定的關愛聯絡,使孩子生活有人管、學習有人教、成長有人導、心靈有人撫。“代理家長”要做到“五個一”,即:每天輔導幫扶學生作業一次、每週與幫扶學生談心一次、每月與幫扶學生父母或監護人至少聯絡一次,每半年對幫扶學生家訪一次。加強對留守兒童相對集中學校教職工的專題培訓,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員關愛照料留守兒童的能力。鼓勵引導行政機關黨員幹部、“五老”人員、熱心人士、愛心家長、志願者等,充實學校“代理家長”隊伍。各縣(區)、市直學校應將教育關愛工作列入教職工績效考核範圍,對長期從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教職工,在職稱評聘、評先評優時應予以傾斜。

  4.建立一套學校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工作機制。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落實免費義務教育和教育資助政策,確保留守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留守兒童較多的中小學校應將留守兒童教育需求納入教學計劃,開發校本課程,加強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品質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應注意教育方式,不得將留守兒童標籤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每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思想動向,及早發現並糾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學校全面使用《江西省中小學校學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定期邀請公安、消防、衛生、計生、心理等部門專業人士,加強對留守兒童在防汛、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強留守兒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自我防範意識,掌握預防意外傷害的安全常識。建立重點時段排查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完善重點時段兒童傷害風險排查、防控、報告等制度,特別要全面加強對寒暑假等重點時段、重點事故點和重點物件的排查,有效預防和控制農村留守兒童傷害事故發生。建立強制報告機制。學校、幼兒園及其工作人員要履行報告責任,在工作中發現留守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或失蹤、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不履行監護責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傷害或不法侵害等情況的,應當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告。寄宿制學校要完善教職工值班制度,落實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學習生活、心理輔導等工作制度,形成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常態化、長效化。

  5.完善一系列學校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條件保障。要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確保有需求的適齡入學留守兒童能全部入住。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完善寄宿制學校圖書室、學習室、親情電話室、娛樂活動室、課外活動場地等,同時在宿舍生活、用餐、小組學習、課後作業、課外活動等環節,模擬家庭情境,提倡“校中建家”,注重培養留守兒童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功能的不足,讓留守兒童在住校期間感受家的溫暖。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認真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加快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容量,提升城鎮教育承載能力。按照“一人一籍、籍隨人走”原則使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做好隨遷子女的學籍轉接和管理工作;落實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輸入地參加中考、高考政策,消除隨遷子女就學障礙,讓更多的留守兒童能夠隨父母進城上學。

  四、積極協同家庭和社會育人,關愛保護留守兒童

  1.積極引導和督促留守兒童家長承擔主體責任。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向家長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江西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明確告知家長和學校各自應履行的職責,增強家長自覺履行監護主體責任的法治意識。透過上門培訓、送教下鄉、編髮家教資料、留守兒童公共網路平臺等方式,向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授課、宣傳諮詢和教育培訓等活動。要加強溝通聯絡,督促家長和監護人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切實擔負起假期安全責任。要督促和指導外出務工家長平時要以各種方式經常關心留守兒童,協助學校加強留守兒童教育和安全管理,努力化解留守兒童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2.強化家校合作促進協同育人。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建立健全制度化的家校合作機制,完善家長委員會組織和功能,家長委員會成員中留守兒童家長或監護人應占一定的比例。透過家校合作機制,加強留守兒童與受委託監護人、外出父母的有效溝通。透過電話、影片、微信等方式,搭建“親情關愛”平臺,適時播報交流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等情況和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況,打造留守兒童與家長的“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增進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親情聯絡。建立假日期間定期家訪制度,加強寒暑假期間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利用節假日在留守兒童父母相對集中的務工地召開家長會,如實向家長通報留守兒童情況,動員家長回鄉創業,指導外出務工家長以多種方式經常關心留守兒童。

  3.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控輟保學。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控輟保學工作,落實輟學學生登記、勸返復學和書面報告制度,發現學生逃學曠課、輟學、存在監護缺失或不良行為等風險隱患的,要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監護人取得聯絡,提醒督促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履行監護責任,做好勸返復學工作;對於勸返無效的輟學學生,要及時書面報告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並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中進行標註,在義務教育年限內為其保留學籍,依法採取措施勸返復學,盡最大可能控制留守兒童失學。

  4.積極協同黨政部門、群團組織以及社會力量共同關愛留守兒童。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積極配合民政部門開展工作,爭取民政部門對學校關愛保護工作的支援,特別是要將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學生納入社會救助政策保障範圍。要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援,為學校留守兒童教育關愛陣地的建設運轉、活動開展等,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要積極爭取人社部門支援,增加專兼職人員,解決學校教育關愛保護留守兒童人員不足問題;同時,把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作為教師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的重要業績,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要積極爭取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支援,依託群團組織現有服務陣地、志願者隊伍等優勢和力量,積極為留守兒童提供假期日間照料、課後輔導、心理疏導等教育關愛服務。要積極爭取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專業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支援,引導他們與學校留守兒童結成愛心幫扶對子,為留守兒童奉獻愛心。要依託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陣地,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關愛保護。推動有條件的地方由政府購買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公益服務。有條件的中小學可派教師到鄉鎮(街道)、社群(村)公共服務平臺兼職,為留守兒童提供公益性教育關愛服務。

  五、加強“家、校、社”協同育人、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實施保障

  1.加強督導評價。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把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作為對下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並適時開展督導工作;將關愛保護工作作為掛牌責任督學工作的內容之一,對學校實施經常性督導。市教育局教育督導部門將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列入對各縣(區)政府督導的內容。

  2.加強典型推廣。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會同有關單位,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宣傳、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宣傳,強化政府主導、全民關愛的責任意識和家庭自覺履行監護責任的法律意識。建立健全輿情監測預警和應對機制,理性引導社會輿論,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宣傳報道先進典型,營造協同育人的良好社會氛圍。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及時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宣傳推廣先進典型;相關經驗做法和具體實施方案,請及時報市教育局思品科。市教育局將適時開展建立留守兒童教育關愛示範區、示範校活動,並遴選一批典型做法逐步推廣。各縣(區)教育局和市直中小學校要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示範校建立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煉先進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對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工作不力、措施不實、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6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家校協同”是當今社會教育方面的一個重要課題。

  家校協同教育的順利開展,首要的是家長對學校要信任。因為家長對學校的信任直接影響小朋友對老師的信任。我們對女兒喆妍的教育最基礎的一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我們對幼兒園,對老師的信任,使孩子從小就尊敬老師,熱愛幼兒園。我們平時也發現有些家長把小朋友送到幼兒園後這不放心那不放心,有時甚至質疑老師的教育方法,言行間讓小朋友感受到了父母對學校的不信任,以至孩子對幼兒園、對老師產生懷疑,不喜歡上幼兒園。這是教育中最不明智、最不健康的家校關係,這會大大影響老師們工作的開展。其實,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很專業。我和丈夫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最佩服幼兒教育工作者,他們使小朋友從一個無知的小孩長成為一個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全面提高的兒童,併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過程幼兒園的老師僅僅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這是一個高難度的事業,就像農民伯伯把一片荒蕪的土地耕作成肥沃的農田。這是從事初中、高中教育工作難以比擬的。

  其次,我認為小朋友良好習慣的養成要靠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在家裡,我們儘量讓喆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似乎是老生常談的事,但其實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的配合;二是如何持續地去做。現正的家庭結構通常都需要老人家來幫忙帶小孩,在父母要求孩子自己去做的時候,老人家容易心疼孫子,想事事代勞,所以父母必須與長輩達成一致的教育方向。我們的女兒喆妍很早之前就自己洗澡、刷牙、穿衣、洗頭了,自理能力還比較強。但小朋友的通病是怕苦怕累、三分鐘熱度,所以我和丈夫經常討論如何讓孩子持續地去做事情,我們發現女兒很喜歡講幼兒園的事情給我們聽,於是我們就引導她,問她幼兒園還有誰會自己洗澡的?還有誰會自己刷牙的?當她說出來的時候,我們就對她說:“哦,原來這麼多小朋友會的,喆妍會不會呢?”這樣一來,她就乖乖地去做了。我們還發現,幼兒園的教育很到位,疊衣服、拿筷子、寫字姿勢等很多細節都指導到位。老師在幼兒園教育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習慣,家長在家裡及時注意發現問題,那麼家校協同教育的作用就體現了。

  喆妍的健康成長有賴大二班三位老師的關愛。我和丈夫都發現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是愛心、細心、責任心都具備的老師。她們給以喆妍很多機會,讓她鍛鍊了膽量,增長了見聞。在教育女兒方面,我們沒有什麼很系統、很專業的方法,但我們為女兒找了一間優秀的幼兒園,所以我們很放心地去工作、去拼搏。在幼兒園開展的講座、交流會、家長會等,我們都一定參加,從中學習育兒方法,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工作。家庭與學校有效地溝通、及時地反饋,共同為小朋友的健康成長努力!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7

  為深入貫徹《關於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具體行動、因地制宜落實《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更好地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構建長效育人機制,近期鄭州市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援下,成功召開“百校萬家·家校社共育工程”專案培訓會。

  百校萬家·家校社共育工程專案辦中小學負責人蔡芊老師、專案辦李藝巍老師、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黨總支書記楊關群、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校長時蒙、及所有學校中層及班主任老師參加會議。會議由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副校長白鶥主持。

  金水區黃河路第二小學校長時蒙強調,我校將圍繞“百校萬家·家校社共育”專案,以此為抓手,採取專案式跟進學習的方式開展家校社協同課程、班主任研培行動。我校將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數字平臺資源,以家長培訓為抓手,按周、按月實施專案活動,定期開展志願活動,探索圍繞學生核心素養,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為主線,形成“教師指導、家長參與、學生主體”的共育格局,促進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針對性、系統性、有效性,發揮試點單位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創新應用水平。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8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工作目標,建立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四位一體的教育新生態,2020年8月11日—12日,暑假三寬家長學校總校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天的“新時代家長教育與家校社共育”種子教師主題線上教育培訓。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我有幸參與了此次線上教育培訓,並從中收穫良多。透過聆聽講座和結合崗位的實際情況,我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融合以及師德師範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務必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對於一名合格的教師而言,師德並不僅僅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要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潤物細無聲。

  透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教師應用廉潔的標準來進行自我約束,自覺保持清廉純潔的作風,這是廉潔從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礎。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無怨無悔熱愛教育事業,愛學生、尊重學生。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一名教師,言傳容易,但是把“仁”、“德”當作自己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很難。作為一名教師,其一生應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幼兒園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通道,兩者都直接承擔著教育孩子的責任。家庭和學校在幼兒的教育中擔任著比較大的責任,隨著現在家校共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家長學校”也應運而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良好結合能夠給幼兒創造出一個長身體、長知識、長能力的優越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只有在學校和家庭,一致行動、同樣的要求、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家庭和學校,是促進幼兒成長最重要的兩端,我們在未來的教育之路上要更好地進行家園共育,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暑假正是充電學習的好時機,做為一名新教師,我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我會一直保持空杯心態,提高專業素養,終身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用成長的力量靜待春暖花開!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19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構建家校社同頻共振、協同育人機制,正是一個深入青少年教育的入口……”4月12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舉行“2022年全國家校社共育實踐區與高質量教育生態建設”工作會議上,攸縣教育局應邀在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教育關係千家萬戶,必須始終堅持優先發展。”在去年召開的攸縣第37個教師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縣委書記李鵬程明確提出,要打造湘贛邊教育醫療事業樣板區,把辦好教育作為“為人民謀福祉”的重要工作來抓,讓千家萬戶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近期,《株洲市委深改委2022年工作要點》釋出,攸縣“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成為今年我市十大基層改革探索事項之一。將教育主題納入基層改革探索,無疑是“建設幸福株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攸縣著力打造“湘贛邊教育事業發展樣板區”的一次積極探索,更是為老百姓謀福祉的莊嚴承諾。

  先手棋,打通家校社共育“最後一公里”

  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這意味著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而作為促進型立法,其立法宗旨不僅要讓每個家庭重視家庭教育,更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進。

  同時,“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寫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社群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寫入“雙減”政策檔案。

  “隨著學校教育軟體硬體條件的不斷提升,補齊家庭教育短板應是當務之急。”基於攸縣決策者的共識,該縣不斷推動家、校、社育人模式同頻共振,先後提質改造中小學校100餘所,透過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25家。

  “在學校建設和教育方面,儘管成績斐然,但總覺得還有個‘堵點’。”對攸縣教育局負責人而言,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仍是心中不能放下的包袱。

  攸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在湘贛邊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一批批外出務工者在事業上闖出了新天地,但長期留在老家的孩子們,卻因為老一輩老舊的教育觀念和缺位的父母交流,影響他們更健康地成長。

  該縣教育局負責人認為,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更加緊密的家校合作,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就是‘牽住了牛鼻子’”。

  群眾有需求,國家有要求,湘贛邊區域要探索。該縣下出先手棋,邁出了極具前瞻性的一步。

  去年5月,該縣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教育系統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攸縣家長學校總校),負責全縣家長學校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督查考核。

  一套全新的“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平臺”,在攸縣紮根。

  聚民意,教育民生事業全面改善

  家庭教育誰來開展?

  家校聯動怎麼聯?

  基礎薄弱的鄉村學校,家校共育的人才從哪來?

  如何確保全縣一盤棋落地?

  作為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格局的一場全新變革,每個問題都是難度不小的新考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去年7月,攸縣教育局領導前往四川成都、河南範縣、北京三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考察,帶回了“黨委政府主導、教育系統統籌、部門單位聯動、專家團隊引領、學校校長主抓、試點先行示範、家長全員參與、城鄉全面覆蓋”的答案。

  緊接著,革新家校社共育認知的培訓,自上而下,層層啟動,一場場打造“兵強馬壯”的家校社共育隊伍的活動如火如荼。

  “家校共育,同力育人”“中小學教育,家長不可缺席”……幾乎在一夜之間,攸縣的各個行政村、各個社群有關家校社共建共育的標語如春風拂面,滌盪人心。

  與此同時,該縣還申請設立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主導的“家校社共育與家長教育專業化建設”攸縣實踐區。

  去年9月,新學期開學第一週,不少攸縣家長已登上“家長學校雲課堂”,收看由北京三寬教育科學研究院推送的家校社共育通識課程。

  攸縣教育局副局長賀國惠說,第一課是《化解焦慮,讓每個生命燦爛綻放》,目的就是逐步喚醒家長意識、啟蒙家長思想、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除了“雲課堂”匯聚國內知名的網路講師,攸縣本土講師團也在快速建立。

  “社會有需求,又能發揮餘熱,何樂而不為。”鄧愛祥曾任攸縣司法局局長,退休後一直關注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在老師們的推薦下,去年10月,他成了家庭教育講師團中的一員。他走進學校、走訪鄉村,為學生和村民傳播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結合曾經的工作為講課物件分享案例。

  透過面試、講課、培訓,全縣有39人脫穎而出,成為首批講師團成員。教育局將他們分成了6個小組,按不同學段分類進校園,為學校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高情懷踐行為民初心,攸縣教育民生事業全面改善。去年,投資5500萬元的網嶺鎮芙蓉學校高標準建成使用。投入3400餘萬元提質改造78所學校,增加學位2500個,發放教育專項資助資金2067萬元,惠及學生16325人。攸縣鷹翔教育基金會獎助師生126萬元,惠及師生1432人。

  雲課堂,條條留言傾訴心聲

  “聽了這堂課後,我認識到平時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寬容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透過這次學習,不僅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孩子也可以開始更好地對自己的情緒有所瞭解。”

  ……

  在東北街小學副校長皮柯沁的案頭,一條條家長髮自肺腑的感悟,被收集裝訂進了數個厚厚的筆記本。

  去年9月,三寬家長學校網路“雲課堂”在攸縣10所試點校開講,每週五晚7點和家長們不見不散。上學期,共收集到網路課堂家長學習心得6.9萬餘篇。

  “一開始,有的家長還在為這樣的課堂而感到厭煩,而如今,他們卻把這樣的課堂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皮柯沁介紹,特別是當學校錄製學習反饋影片時,一位家長主動要求出鏡發言,一口氣講了10分鐘。後來她才知道,這就是那個寫了一大本學習筆記的“萬字媽”。

  “雲課堂擺脫了空間的困擾,讓很多在外務工的家長也能同步接受學習。”石羊塘中學副校長文勇鋼表示,全鎮中小學約有六成學生處於留守狀態,透過督促學生在外務工的父母參加學習,註冊學員不斷增加。一些家長在學習後也寫下感悟,表示會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雲課堂”開講,像點亮一盞明燈。許多人都深刻地認識到,要改變教育發展的現狀,光靠學校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發揮家長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形成共建共育的合力。

  家校合作共建心得體會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聽了這次老師的講課,我受益匪淺,簡單總結了一下:

  一、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出榜樣

  孩子升入小學以後與幼兒園相比,生活習慣、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孩子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於家長而言,孩子讀一年級以後才發現,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打亂,每天得為接送孩子次數的增加而奔波,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苦惱,為了如何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還得大傷腦筋,與此同時,我們父母還得面對我們自己的繁忙的工作和社交圈,可以說,苦不堪言,然而,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孩子。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叔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生長有利於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溫暖的笑容就像金燦燦的陽光普照著小樹,而父母的愛就如同綿綿細雨滋潤著小樹!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在各方面起著積極作用,所以作為家長要成為孩子們榜樣,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不文明用語、翻閒話、或者經常發牢騷,要把快樂的、輕鬆的,樂觀向上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二、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長,最離不開祥和安寧的家庭環境。在家中,不但要給孩子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還要儘可能的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難的精神,要有愛心,耐心。再次要出點時間來陪伴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父母的參與和陪伴!這會讓孩子產生心裡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

  有的時候孩子作業做錯了,做事情拖拉墨跡,我們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就會變得很急躁,有的家長會對孩子體罰、大聲吼叫。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我們這個時候要靜下心來和孩子平等溝通,講道理,只有孩子感覺她被得到尊重,才會接受我們的觀點。我們現在已是為人父母了,我們也是從孩子慢慢長大成熟起來的,別讓孩子以為家長批評就是不喜歡他們了,批評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四、適當表揚和鼓勵

  教育孩子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在多次實驗中發現,表揚孩子對其成長髮育具有促進作用。對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後,我都會適當給予表揚及獎勵!

  五、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學習現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質和對孩子的教育能力。

  六、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好鋼是練出來的,出色的孩子、良好健康的性格是培養出來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圍,平等,尊重,是家庭健康和諧的生命所在。

  最後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創造的學習機會,感謝老師們的良苦用心,讓我們期待攜手靜靜等待花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