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古語云:“養 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精選1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1

  經過近一年的時間,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習慣上出現了不同層次。特別是課堂表現和作業方面,負責任的家長,課堂上透過孩子的表現就能感覺出來。特別是家庭作業的質量,更能反映出家長對孩子學習方面的關心程度。

  那種只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的思想已經落時了!家長的思想落後,孩子各方面的表現也跟著就弱了一些!

  班級有個孩子叫賈俊宗,課堂上非常認真,作業在老師的指點下也能按時完成,但每天也就只在學校裡學些內容,到家後媽媽就喜歡更手機,也不太問孩子的事。上學期內容簡單,學前班都有學過,各方面還能跟上,但是這學期內容難度加強,就出現了拖後腿的現象。而別一個孩子周俊宇和他的智力差不多,課堂上也是屬於那種特別認真,但是理解能力不是太強的孩子。但周俊宇的家長就特別負責任,每天一定要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不懂的東西一定不拖拉到第二天。這樣堅持下來,兩人孩子的學習成績大相徑庭。

  課堂表現來看,後一個孩子就自信得多,而前一個孩子作業經常有錯,又不能得到及時處理。自己就對學習興趣減弱了好多,慢慢的,課堂上習慣養成就不如宋家欣了。原來愛舉手的他,因為經常有錯題,對課堂踴躍發言這一塊就做不到了。總是在猶豫之中!

  作為低年級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實在不應該過早放手!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家校聯絡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走出去,當然也可以請進來。針對本校生源複雜,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層面不同,我覺得電話聯絡或發簡訊比較有針對性。

  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利用“校訊通平臺”建立家校聯絡,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效。目前全社會對教育都十分關注,作為家長,他們格外關注學校、老師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情況以及自己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

  1、家庭作業完成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

  家長只有知道每天的家庭作業,才能更好地監督。我經常聽到家長說:“我每天都問孩子家庭作業是否完成,他總是說做完了”但是老師一檢查就說忘記做了或者丟在家裡了。而“校訊通平臺”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學生騙家長”的問題,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

  2、定期釋出考試和測驗成績,讓家長實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定期透過“校訊通平臺”把學生的考試或測驗成績發給家長,讓家長更方便快捷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提升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3、及時通知家長特殊事情,有利於抓好學生安全工作。

  有時遇到突發事情或惡劣天氣,,教師可透過“校訊通平臺”簡訊平臺釋出“緊急通知”通知所有的學生家長,提前做好應急措施,避免了以往逐一打電話通知的煩惱,省時又省力。例如,在一次上午放學後,學校接到上級的緊急通知:下午有颱風、暴雨經過我市,要求各學校下午放假半天。學校立即透過“校訊通平臺”及時通知學生家長:“由於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午放假半天,明天正常上學”。通知避免了學生在上學路上出現安全問題。

  4、易於單獨溝通,不傷害學生自尊。

  很多家長都以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親子教育,又或者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於是,反感、敵對、叛逆、孤獨、焦慮、偏激等等敵對行為和心理狀態就產生了,與上一代人之間的代溝也由此形成。為此,我經常利用簡訊平臺指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我經常透過簡訊平臺把學生在校的點滴進步告訴她(他)的家長,她(他)的家長也能及時地進行相應的鼓勵和教育……

  總的來說家校之間坦率而真誠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礎,學校和家庭之間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訴對方,因此交流勢在必行。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備健康的教育。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3

  在當今時代,許多國家採取種種形式溝通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絡,家庭參與對中小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影響。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國城市人壽保險公司所進行的年度調查,大部分教師認為,缺乏家長參與對學校教育是個“嚴重的威脅”,家校合作勢在必行,也理所當然。

  家校合作關係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擺正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各自的位置,因為他們在不同的事務中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凡事絕不能以誰為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各自的角色後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應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一、家校合作中學校領導的角色定位

  學校領導首先是鼓勵士氣的組織者,他要對家校合作進行大力宣傳,指導,支援和鼓勵,使學校教職員工對家校合作充滿信心和熱情,並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參與家庭的合作,營造出學校與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圍。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劃人,他要帶頭參與家校合作的學校整體計劃的制訂,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動。最後是家校活動的實施者,合作中有和諧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學校領導透過自身人格魅力和個人能力能夠機智地處理家校間的矛盾。總之,學校領導有責任激勵教師加強與家長的參與活動,同時也可以透過協調、管理、資金支援以及對家長參與活動表示讚賞等方式來幫助學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動資源的開發人。教師進行一次家訪,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開一個家長會,要佈置會場,請家長髮言,請學生代表發言,讓一部分學生作好服務工作,教師準備彙報材料等,所以無論是教師走出去,還是家長請進來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實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必須是平等的關係,教師不應該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嚴,去影響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長在孩子心裡的地位,教師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告訴家長,讓家長感到榮幸,教師也要幫助孩子在心中樹立起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教師是家長和孩子聯絡的紐帶,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

  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隨時隨地因人而宜,許多活動在活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例如:一個學生數學競賽得了獎,如何告知家長,是打電話?發簡訊?帶口信?如果把喜報寄給社群或單位領導再轉交給家長,或許效果會更好。教師用真誠去對待家校合作,一定會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活動來。

  三、家校合作中家長的角色定位。

  美國學者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角色分為三類

  1、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有關研究發現,當家長的這種角色參與學校教育時,他們能成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長的自信心以及家長對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隨著參與有所提高。

  2、作為學校活動自願參與者,自願為學校提供無償服務。家長可作為班主任的輔助人員幫助教育學生,可就某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可就自身經歷給學生做非正式報告等。

  3、作為學校教育決策的參與者。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決策的全過程,即決策形成、決策執行和決策監督。

  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分成上述三種角色的。我認為我國現階段家長應該承擔的角色是:

  1、學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責者。學校教育在改革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一旦出現問題,家長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責,為教育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2、學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觀察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參與,要用智慧,用真誠來支援教育,很多家長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上的參與者,成了一名觀察員。

  3、學校教育的鼓勵者而不是批評家。學校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宣傳,特別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家長的積極參與,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關係建立的關鍵

  在學校管理者、家長、教師這三者中,他們之間的角色轉換,換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關鍵之一,大家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可以彼此諒解,達成共識。

  關鍵之二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營造合作氣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積極的態度,學校教職員工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教職員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納家長,有時教師會受到家長的批評,責怪,威脅。和家長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們還是要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閡,要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成為合作伙伴,那麼一定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二是實際的行動,能夠讓家長真正介入學校事務的合作中來。

  關鍵之三是與家長合作離不開語言的交流,老師要有誠心和富有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下列幾種方式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1、認真聽對方講話,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2、全神貫注於對方,與對方進行視力接觸,透過相應的身體語言(如身體前傾,面露微笑,點頭,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對方所講的內容上。

  3、用開放式的陳述句對對方所表達的意見和情感作反應。

  4、尊重對方,承認對方的意見對解決問題的至關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徑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須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去,同樣家長要參與到學校管理和改革中來,實現真正的溝通與互動,下面介紹幾種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徑和方法。

  (一)家訪。家訪是學校和家長聯絡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內教師對每位學生要家訪一次,班主任每年對學生要家訪一次,家訪過程中要作好家訪記錄,要求家長簽字,面對面分析問題,總結經驗,不埋怨、不指責、不批評,切實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髮展,同時,家訪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員結構,家訪過程中要有禮有節,不能告狀式家訪,家訪時,一定要讓孩子在場,教師要有誠心和愛心要多表揚孩子的進步,真正起到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合作關係。

  (二)家長會。家長會是爭取家長配合的有效途徑,形式可以由家長進校舉行家長會,家長會每學期舉行兩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級組長主持,班主任瞭解學生情況,彙報學生成績,指出學生問題,介紹班級現狀,溝通家長意見。

  (三)家長參與教育。請家長進校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以瞭解學校,認識學校與學校保持一致。每個年級都要建立家長理事會,作為家長代表參與學校方針、政策的制定,參與學校後勤的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隨時讓家長進教室聽課,家長與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學更透明。

  (四)密切親子關係,為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安排學生做“三個一”即:幫家長洗一次腳、做一次飯、說一句悄悄話。家長安排子女為教師也做“三個一”即:幫教師做一張賀卡、打掃一次辦公室、提一條意見,透過學生這個紐帶把家長和學校聯絡起來。

  (五)透過家校聯絡卡、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及時將學生學習、思想品德、體育健康、獲獎處分、重大活動、調整作息時間、臨時加班或放假等資訊反映給家長,同時也可以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

  一個深刻、全面和真實的教育,必須是教師要了解家庭,作好與家長合作的心理準備,並且要積極鼓勵家長成為學校的密切夥伴;家長要承擔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本著對教育的負責,用積極的態度成為學校的智囊,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4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我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帶著女兒參加了學校老師們為孩子們精心籌備的開學典禮,美麗的校園、真誠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女兒正式加入了金湖學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誇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誇我”……每每聽到這些,看著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後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為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自開學到現在9天的時間,學校和老師們沒有著急追趕學習進度,而是致力於孩子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這點讓我感觸頗深,小學的孩子要提升成績的話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課量和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可咱們學校沒有這麼做,沒有單純的為了考試成績而教育,而是從根源出發,為了孩子長久打算,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我個人非常認同的教育方式,這從而也讓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來金湖學校是對的。開學之前,教導處的李主任給我們家長會,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師們在實際行動兌現他們的承諾,有老師們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5

  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抱怨道:我們在學校裡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週六、週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這都是由於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係,其天然的親子之請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時家長的一句話就可能抵教師的十句話。

  家庭和學校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援和配合,強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則互相削弱和抵消,學校的教育作用就無法充分發揮。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庭參與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保障。那麼,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轉變觀念,擔當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並參與學校的管理。而我們在校園裡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據調查,來到學校裡的家長大多都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或者長期不完成作業,被班主任叫到學校來訓斥的。班主任以此來告誡家長對孩子進行嚴加管教。使得家長對來到學校產生一種畏懼感。對於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他們認為家長是在監督、挑毛病。這種做法和想法阻礙了家校良好合作關係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過程的主要人物,是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樑。我們應轉變觀念,在家校合作活動中做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係。

  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

  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感到是一種威脅,對家長提出的建議產生敵意。其次,要樹立自己的自信心,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另外,還要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裡,選擇一些文化層次高,熱心於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並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透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透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

  三、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係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可透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資訊。

  1、傳送喜報。班主任可以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可以一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彙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路。目前電話已經普及家家戶戶,在班集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透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瞭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網站。教師可以透過網站,根據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並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並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6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願。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複習作業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後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對於成績優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穫,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係,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閱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說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說:“要去學就認真的學。”後來孩子的畫畫水平有所提高了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

  說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碟,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裡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7

  家校攜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薩克雷曾經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可見習慣在人的學習、生活中是多麼重要。”丁玉璞是復興路小學一名班主任老師,她認為,教育好孩子,學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師和家長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養良好習慣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丁玉璞說,班裡一名男生做作業拖沓,她建議家長讓孩子每天都減少十五分鐘的做作業時間。慢慢地,孩子就把壞習慣改了過來。

  公明路小學的劉娜老師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級新生,她都會對孩子們提出要求,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她要求孩子們養成9個學習好習慣:提前預習、專心聽講、愛提問題、及時改正錯題、查資料、不磨蹭、仔細審題、勤於動筆、認真書寫等;9個閱讀好習慣: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手不釋卷、專心致志、做摘抄畫重點、讀寫思相結合、愛護書籍、善於使用工具書、姿勢正確、善於交流心得。每年開學第一個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嚴抓學生的習慣養成,並提醒家長及時督促。

  福佑路小學的李宛憶老師講述了自己在班裡實施“閱讀—百萬富翁”專案的心得。透過和家長攜手營造書香氛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家校攜手,才能築就孩子的閱讀之夢。”李宛憶說。

  家校需要溝通,更需要互動

  成立家長學校,普及科學的家教知識,傳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已成為很多學校不約而同的做法。

  藍灣小學的曹敏霞老師說,學校定時舉辦家教交流會,對家長進行培訓。為增強家校互動,學校還邀請有特長的家長給孩子講課外知識;組織家長和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如春遊、趣味遊戲等;舉辦校園開放日,邀請家長聽課,檢視孩子的作業,與任課教師對話,全面瞭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

  市七中的黃颯颯老師在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在班級活動中增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發言,她說:“家校溝通,傳統的家長會、成績分析會不可或缺,我還嘗試在活動中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上學期期末放假前,黃颯颯召開期末總結表彰大會,全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會上,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表彰,還由孩子為家長頒發了“傑出貢獻家長獎”。“班裡的大活動,我都會邀請家長來做嘉賓。”黃颯颯說,這樣不僅能增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信任和尊重,還能增進家長和孩子彼此間的瞭解和理解。

  作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堅持利用週末、節假

  溝通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橋樑,溝通是兩個人傾聽對方心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飯後的一聲聲震撼心靈的關門聲,是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沉默和爭吵。

  缺少了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間有了“代溝”,無形之間產生的隔閡。有人說:“現在的老一輩永遠不理解小一輩的所作所為,而小一輩永遠也不理解老一輩所說的話。”時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齡的不同,使我們與父母產生了分歧,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深有感觸吧?

  我的爸爸媽媽一直很看重我的學習成績,其實,我知道他們也是為我好,可是有時候我也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學習的時間,我想有一個自己的休息時間……可是,我的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裡,並沒有和爸爸媽媽說,說出來怕他們生氣,又說我什麼不想好好學習,什麼翅膀長硬了,不聽話……

  爸爸媽媽,我已經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了,你們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作為一名學生,我當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畢竟我還是一個小孩子……

  爸爸媽媽,一次考試沒考好並不代表我永遠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們不要再責備我了,不要在因為一次沒考好就對我板著臉了,你們這樣我的心情只會更加的低落,爸媽,不要再因為我一次沒考好,你們就為我找補習班,我知道你們是希望我能夠學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聽一聽我的想法,我需要你們耐心的傾聽……

  爸爸媽媽,我會做一個好孩子,我會認真的做每件事情,我會好好的孝敬你們,只是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對我多一點的信任,給我多一些機會,有足夠的時間讓我證明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你們的孩子是多麼的精彩……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8

  獨生子女時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顯得突兀,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果過分溺愛孩子,妨礙孩子的獨立行為,往往會培養出自私自利、刁蠻任性、好逸惡勞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幾點:

  1、家庭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

  “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二竅門,打罵教育在新時代已經不再適應,而且還有可能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要經常學習,瞭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時要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掌握不同時期孩子們的心理動向,從而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教育孩子的問題。

  2、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協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佔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學校教育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它有利於孩子系統的掌握知識,層次是遞進的、有規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實用性,多樣性和補充性的特點,教育方式也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具有引導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機統一,才會培養出健康的人格,無論哪一方面出現空白或短板,對孩子的人生來說都是一種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間要緊密合作,實現教育的協調性和貫通性。

  3、言傳身教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對待同樣一件事的兩種不同方式會給孩子兩種不同的教育。舉個例子:下午家長從學校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輕微的劃痕,問“是小朋友抓的?”,答“是”。這時候火爆的家長可能會大發雷霆,甚至反問“你為什麼不打他”。而有素養的家長往往會引導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對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揚,錯誤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評。前種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作用,從小事做起,透過日常生活影響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會孝敬你。你面對困難時充滿自信,子女才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

  4、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薰陶、引導,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諧的因素往往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只會讓他們產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漸偏離正確的人生航線。而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會影響家庭,從而形成家庭發展的惡性迴圈。

  5、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自己的傾述物件,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分享他們的歡樂,解除他們的煩惱。適時加以引導。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應該簡單地問孩子幾句:“今天在校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個問題,會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贏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小學時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只有父母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重視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課堂,父母亦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教育子女,我想是每位家長最關心和討論的話題,在這幾年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摸索了一些我個人的一些教育心得,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共勉。

  首先,注重習慣的培養,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的朗讀是必需的,寫作業要做到“三個不”(規定好時間不超時、寫作業不吃東西、不邊寫作業邊玩)和“三個到”(眼到、口到、心到)。保質保量完成各科作業,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拉,做好每日計劃表。當然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堅持讓孩子做到早睡早起、習慣午睡,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挑食、講衛生……

  第二,陪孩子多讀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要想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父母首先做到放下手機,多讀書。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閒時看到父母在看書,孩子不知不覺也會拿起書籍閱讀,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

  第三,培養健全的人格。

  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提高集體榮譽感。從小教育孩子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同樣重視心靈的成長,現代小孩兒心理太脆弱,定期和孩子進行一次心理談話,談談最近學習情況,學習壓力,同學友誼……父母相應給予幫助或指點。

  第四,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和興趣。

  除了正常的學習外,孩子還應該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經過一年的書法課和美術課的學習,孩子的書法有了很大地進步,美術方面也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孩子進步的背後,來源於孩子濃厚的興趣。所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樣孩子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

  第五,家校共育。

  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不是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家長就高枕無憂了。我們十分重視與學校的配合,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每一項任務,並經常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分析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態度,耐心與孩子溝通,督促改進,從而達到“共贏”的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他們一定會成為一棵棵參天大樹。

  生而有涯,學而無涯。總之作為家長,科學教子,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起成長!讓我們攜手為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把力吧!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10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激發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我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發言。我覺得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裡,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營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生活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更嚴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裡,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裡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裡取來就要放回哪裡。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她買衣服的時候,會徵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麼以後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著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光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一樣的意見,營造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於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於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真正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我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11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她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

  我就深受其害,從小我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架,使得我缺乏安全感,甚至有時候都不敢回家,所以從記事起,我的性格就比較冷,遇事都是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心態。我身邊的人都認為我很難接觸,直到我25歲結婚以後,才慢慢的有所改善。所以,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孩子快樂無憂的健康成長。在這一點上,我對孩子的引導略見成效,記得我女兒4歲上幼兒園時,就知道幫助老師安慰哭鬧想家長的小朋友;上小學後,同班同學生病不能去上學,放學後,她主動去傳遞家庭作業;去年升初一後,她又主動幫助膽小不敢說話的同學,找班主任解決問題,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父母在要求孩子學會自律,不要總是玩手機的時候,能夠想想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現在很多家長回家後,坐下來就是玩手機,一家人很少溝通,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吵,讓孩子看電視或者電腦,讓他自己隨便玩,慢慢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匆匆忙忙的寫完作業,就開始暢遊遊戲中了,更嚴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癮了,就開始走上了撒謊,逃學的不歸路,等你在想管教時,已經太晚了。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用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罰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稱讚,多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還要分什麼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我女兒剛上幼兒園學習寫字的時候,一張紙寫了半篇,我覺得孩子剛會寫字,寫的不錯,就表揚她寫的工整清楚,當時沒有告訴她要把每張紙都要寫滿,從小不要浪費東西,以至於後來看她的練習本,幾乎沒有一篇是寫滿的,後來上小學後,這種狀況才慢慢改正過來。這讓我想到,如果在她第一次寫的時候,我就給她糾正,後來也不至於在出現這種這種狀況了。

  所以我堅持家長在稱讚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的,因為一個習慣一旦養成了,改正是很難的。當然批評孩子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的叛逆。由於我的脾氣比較急,說話語氣比較重,有時急眼了還會對孩子動手。我女兒10歲以前基本上是批評教育為主,後來慢慢發現她不如別的孩子活潑,回家很少和我們溝通,甚至在三年級時,她班主任反映,孩子都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讓我一度感到後悔,後悔不該對孩子要求過於嚴厲,後悔自己的教育方式過於偏激。

  從此以後,我剋制自己不管在多麼生氣的情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說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改變自己的觀念,當孩子做錯的時候堅持以道理說服,而且就事說事,不能翻以前舊賬,最重要的是我們說的話,要讓孩子聽懂聽進去,而不是空泛的講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你說任何道理她都聽不進去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在自己的屋裡冷靜,我們要再旁邊冷眼旁觀,看她的反應,等孩子覺得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在去跟她講道理,這樣反而更能讓她理解。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我們要先學會尊重孩子。有人會說,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她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也有獨立的思想,我們更要尊重她。記得女兒2歲的時候吧,有鄰居的小朋友過來和她一起玩,看到別的小孩哭著和她要玩具的時候,我不假思索的把女兒玩具拿過來,給別的小孩,後來她就養成了抱著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一拿下來就哭,我想那時候,我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傷害了她的自尊,我對她的不尊重,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逐漸的我學會了,做事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思,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論是生活用品還是學習資料,我都會提前和孩子溝通好,就是去年上初中擇校的問題,都是她自己決定的。讓她慢慢學會有主見,能獨立,從而更好的適應各種環境。

  (五)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勞動習慣

  我女兒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就要求她,每天放學後必須先寫完作業,再玩或者吃東西,週末才能看電視,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下來了。俗話說,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只要我有時間,就會帶孩子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

  在勞動方面,家裡只要能讓她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她自己做,比如掃地,洗菜,收拾自己的房間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做什麼,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剛開始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隻要她參與就好,如果你總是阻止她幹活,她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就不願幹了。而且養成勞動的習慣會讓她更加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12

  望子成龍是每一位家長的願望,要教育好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教育孩子需由學校、家庭共同努力。

  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級,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各方面都還不錯,作為家長我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到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淺談一下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由於孩子年齡小,獨立性、自覺性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受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我認為家庭教育不容忽視、父母都有責任。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只有在父母共同的教育下,才能更好的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言傳身教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2、應加強與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溝通和聯絡。

  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施教。堅持每天看一看孩子作業本、並簽字,定期瞭解孩子在校聽課、發言、勞動等各方面的情況。我十分看重與學校老師溝通與交流。

  3、注重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只有與孩子交流,家長才能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培養孩子誠實、自信、開朗、有愛心的品格,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吃飯、學習、休息等要有規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孩子定時換洗衣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按時打掃房間、不亂花錢、不和同學攀比吃穿用等。這些好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的。

  4、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並以實際行動支援他。

  我的孩子十分愛好打籃球,我很支援他,讓他去體會運動中的樂趣,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平常講一些人生道理,讓他明白一些人生哲理,樹立遠大理想,為追求美好人生而加油。凡是孩子感興趣的,不輕易反對,確實無法辦到的講明道理,讓孩子理解。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的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時深知老師的辛苦,孩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望老師多費心,多原諒。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13

  教育孩子需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而對於小學教育,學校和家庭的作用尤為重要。我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了,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各方面進步很快,作為家長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到要教育好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下面談談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受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小學教育我認為要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家庭教育,父母有責。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父母要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都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共同施加教育影響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而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關鍵。

  2、加強與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溝通和聯絡。

  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與聯絡非常重要,家長不能因為工作忙而不與老師聯絡。多與老師聯絡,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施教。比如堅持每天看一看孩子作業本、並簽字,定期瞭解孩子在校聽課、發言、勞動等方面的情況,定期將孩子的點點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等。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不斷進步,善於發現優缺點很重要,而主動溝通是關鍵。這兩年來,我們十分重視溝通與交流,孩子各方面進步很大,作為家長十分欣慰,非常感謝班主任和各位老師的教育。

  3、注重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不僅注重與老師的交流,而且也要重視與自己孩子的交流。只有與孩子交流,家長才能發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培養孩子誠實、自信、開朗的品格,才能把握施教的主動權、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透過交流我們發現孩子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我就設計一些作業,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他當“老師”批改,反覆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孩子天性好玩,如何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給他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儘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我們要求孩子吃飯、學習、休息等要有規律,幫助對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的觀念;要求孩子定時換洗衣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髒物,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按時打掃房間等,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的。

  4、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

  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並以實際行動支援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我的孩子十分愛好打籃球,我很支援他,他也經常和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打籃球,我也支援他、鼓勵他,他至少可以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支援和鼓勵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5、尊敬老師,尊重教師意見。

  我在與老師的交往中,知道老師工作的責任和辛苦。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尊重老師就是尊重自己,每位家長都應尊重老師。我對孩子的老師和學校的老師都比較尊重,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說過半個不字。因為只有家長尊重老師,自己的子女才會尊重老師。而學會尊重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說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也不一定全面,做的還很不夠,孩子也還有不足之處,教育孩子作為孩子的老師最有發言權。以上僅供參考。

  家校合作共促成長心得體會14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盼。回憶女兒成長的過程、總結教育女兒的經驗,我感到應從四個著力上下功夫,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一、著力在身心健康上下功夫,讓孩子茁壯成長

  重視孩子的“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父母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至關重要,但更重要的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習慣。社會發展與時俱進,培養孩子不能僅僅滿足於衣食無憂、學習出色,關鍵是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孩子就是一張白紙,關鍵是家長和老師如何去規劃。教會孩子做人的根本和優良的品質,要培養孩子從規範自己的行為做起,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學習是基礎,成績不是一切。著名教授朱永新說過一句話,我很欣賞。那就是“狀態大於勤奮,分數大於成長”。

  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僅關注孩子的分數是否上升了,還要關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品質是否提升了,特別是做人方面有沒有提高,思維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在一天天進步等等。我對孩子的成績也很關心,但是看得不是很重。我認為:孩子考試考好了,收穫的是滿足,偶爾考得不理想,也不是前途黑暗,關鍵看孩子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只要基本知識掌握了就行,最好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孩子的思維程度、理解能力需日益完善。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著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我們要冷靜下來,與孩子一起檢查、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著力在加強溝通上想辦法,與孩子和諧相處

  溝通是人與人特別是與孩子交往不可缺少的藝術。與孩子溝通尤為重要,需要技巧。

  首先,你要做到認真的傾聽。不管孩子告訴你什麼,千萬不要邊看電視或報紙,邊聽孩子講話。你應當認真地面對孩子,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話;

  第二,儘量理解孩子對你所講的話和他所關心的問題;

  第三,切忌發表長篇大論。長篇大論的說教,孩子非常反感,如果用一種間接的溝通方式:如對孩子某一方面的問題感到擔憂時,透過報紙、電視的有關報道進行討論,從中告誡,這種方式孩子更樂於接受。

  第四,與孩子討論時言辭不能激烈。如果你很衝動,不但會破壞談話氣氛,同時也在關閉孩子與你談話的閘門。結果可能是不歡而散。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有一次,我給女兒出了個題目《我想對爸爸說》,告訴她,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女兒是這樣寫的“我想對爸爸說:親愛的爸爸,我很愛您,因為您教給我許多知識,讓我懂得了要好好地生活,我永遠愛爸爸,不光是爸爸給我了幸福,而且爸爸也給我了快樂,讓我開心。我還想對爸爸說:爸爸,謝謝您給了我快樂,女兒一定會用最真誠的方法來感謝您”。我讀了以後,非常感動,也深深地意識到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

  三、著力在行為養成上動心思,使孩子有好習慣

  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說過“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個人生”,由此可見,習慣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大。

  一是抓預防,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習慣培養要順其自然,小孩子有一些壞習慣是很正常的,只有長大了,就會變好的。因此,當孩子出現壞習慣的時候,家長就報無所謂的態度,結果,當孩子的壞習慣形成後,父母要想糾正時,問題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實際上,什麼事情都是重在預防,如果你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就不用在孩子染上壞習慣的時候而煩惱。

  二是抓強調,提高孩子對好習慣的認知。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責任在於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對於好習慣、壞習慣是沒有概念的,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識地引導過程中,不斷地向孩子強調好習慣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對好習慣的認知,他就有可能在家長提醒的時候注意一下,家長不提醒,問題就又出現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孩子的壞習慣總是無法糾正的原因。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性,孩子才會主動地強化這種良好的習慣,避免出現與此不相符合的壞習慣。

  三是抓示範,用自己的好習慣去感染孩子。每個孩子具有模仿心理,只要身邊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會去模仿。模仿本身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如果被模仿的物件具有壞習慣,那麼,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沾染上壞習慣。因此,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談吐等方面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這種長期薰陶的結果,孩子必然可以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養,透過日積月累,讓孩子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四、著力在廣泛閱讀上作文章,要孩子學有所得

  “讀書破萬卷”,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一本好書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德行,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暱?對此,家長要捨得購書、藏書,構建書香家庭,培養主動讀書的意識。要努力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第一需要。只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孩子就會熱愛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一.

  一是帶孩子進書店。讓孩子徜佯在書的海洋中,透過書店的環境感受讀書的氣氛。在書店裡看書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著自己喜愛的書籍。書店就像一個“氣場”,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產生了“效應”。

  二是與孩子同讀書。無論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應當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分享名家經典,這對家長自身來說,是一種情操的陶冶,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有利於學生在品書的過程中心靈得到滋潤,得到淨化,更有利於親子雙方在文化修養上的共同提升。

  三是讀書給孩子昕。閱讀從傾聽開始,孩子最初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源於傾聽。經常給孩子讀一本經典童話或寓言,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書中的快樂和情趣。每當我們給孩子朗讀時,就會發送一個“愉悅”的資訊到孩子的腦中,甚至將之稱為“廣告”亦不為過。我們推銷的東西叫“閱讀”,而朗讀故事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推銷方式。

  四是和孩子聊書。主要還是幫助孩子去發現可能被忽略的東西,好玩的東西。大人如果透過要求孩子“再讀”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大人透過自己讀,與孩子開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會去重讀,讓書中的營養滋潤著孩子幼小的心靈,伴隨著孩子成長。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淺顯的看法,還需要多向大家學習。要想培養好我們的孩子,光靠老師還不行,還需要父母的督促,實現家校共建。總之,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為了孩子的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