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3篇)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

  一、家校溝通的重要性

  1、家校溝通有利於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使家校教育產生合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2、家校溝通有助於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有利於老師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開展針對性教育。

  3、家校溝通有利於家長走出家教誤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

  4、家校聯絡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提高教育效果。

  二、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3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

  8月23日上午,我們再次齊坐文體中心,學校請來了鄭東新區眾意路小學的馬靖校長,為我們做了關於家校溝通的培訓,馬老師親和有力的言辭讓我們個個心服口服,她的方法原理我值得我們學習貫徹。

  回想我們每學期也總有很多次的家長會,也曾有老師認為家長會太頻繁,老師忙活,家長卻不重視,使得我們的家長會效果不佳。在這裡馬老師就給我們提到了如何讓我們的家校溝通更有效,任何的溝通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都是徒勞。我們總是感慨我們的學生生源差,家長素質不高,很多事情是既定的,是我們很難改變的,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盡力而為,我們現在的生源,現在的家長要比一些貧困山區好很多。我們所擁有的,就是我們應當珍惜的。

  想要家校溝通有效果,一定要讓家長認可我們,願意聽我們說的,接納我們,因此首次家長會就非常重要。馬老師說他們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次家長會一定會達到這樣的目的,讓家長認識學校,認可學校,支援學校。所以每一次的家長會都像是在打一場戰役,一場必須勝利的仗,老師們會精心準備家長會,設定幾個環節,每個環節如何遞進,怎樣才能讓家長會深刻有效等等,這都是他們要準備的,想想自己的家長會,真心覺得太草率了。並且我們的每次家長會針對性不強,我突然覺得家長會不應該安排在固定的時間段,比如開學初、期中或者期末,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挑選一個主題開展家長會,不是說學生的學習、作業、成績,而只是探討如何做好某一方面的教育,比如勞動,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工作這麼久以來,也曾聽聞見識過一些家長和老師爭吵,或者直接告狀到校長那裡,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會毫無理由的站在我們老師這一邊,不管怎麼樣,我們這些身在一線的老師都是偉大的,教著百十個學生,照顧著百十個學生,操持著百十個學生的學業。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家校溝通不到位。馬老師在培訓過程中給我們看了傳球實驗的影片,本來是讓我們數總共傳球幾次,基本上大家都沒有數清楚,但關鍵不在這裡,在傳球的過程中不僅有人換了,連場地的背景也換了。得出的結論就是,當我們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忽略到其他的關鍵點,並且有可能我們最集中注意力的那一點我們看到的也是不完全正確的,正如我們都沒有數清楚到底傳了幾次球。然而我們很多時候與家長髮生矛盾,都是因為孩子回家給家長傳遞了不完全或者不正確的資訊,導致家長誤解我們,於是不愉快的事情就發生了。所以,我們還要幫助家長樹立主動與老師溝通的思想,不能盲目相信孩子的言論。

  在我平時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曾聽到過這樣的話,“我不識字”、“我們太忙了,孩子都是他爺爺奶奶看”“家裡還有他弟弟妹妹,對他疏忽了”“老師您多費費心”......類似的話如天上繁星。家長完全把學生的教育推到老師身上,我們在學校只負責學校教育,陪伴孩子最久的還是家長,家庭教育不只是輔導學生作業,而是關乎學生人格、人生、未來的教育。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們首先要承認家長所推脫責任的言辭,承認他們有不得已的苦衷,然後再用恰當的言辭方法指導家長重視家庭教育,不過這推行起來應該很難。很多時候家長會我們說了很多,下面是沒有回應的,沒有家長願意分享他的經驗方法,甚至也沒有家長提出質疑不滿。所以家長會調動家長情緒也是相當重要的,如何調動,我想這又回到了家長會主題中,每次都是學習、作業、成績當然沒什麼好說的,還是說些有意義的更好,不僅對家長有切真切實的影響,也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從家庭教育中得到好的教養。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

  在孩子們成長的環境中,家庭和幼兒園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環境。如何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幼兒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在《專業標準》所列舉的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中明確提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於大部分的新老師來說本身經驗不足大部分都是理論化的知識,實際交流中往往是紙上談兵不知道如何真正溝通。透過翻閱書籍,這本書的前言吸引了我,“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如何提高家園溝通的有效性?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共同為孩子的發展服務?當與家長的觀念、傲法出現衝突時,教師有何應對的措施與技巧?”。

  由汪秋萍、陳琪主編的《家園溝通實用技巧》這本書中這是一本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支招可操作性強引人反思切實有利於做好家園工作的書籍。幼兒園教師要同時面對幼兒和家長兩個群體,既要懂得幼兒的心理,因材施教,又要爭取家長的支援,實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育兒共同體”,共同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如果家園工作缺失,各項工作都將難以推進,幼兒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將受到嚴重影響。本著可讀、實用的原則,為貼近讀者的心靈,這本書透過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剖析教育的真諦,體現教師與家長之間平等、尊重、朋友般的關係。這本書共各位五個部分,看完第一部分《締結紐帶》,主要是從幼兒園層面介紹如何與家庭建立聯絡,我們教師作為幼教專業人員,在家園共育中承擔主導作用。應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採取形式多樣的活動,運用多種溝通方式,促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書中講到“家長會”是集結家園共育的力量,那麼我們就要根據各年齡段孩子的不同,家長的需求不同,家長會中的內容和重點也要有所側重,小班側重於保育工作;中班家長最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如何展示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如何將孩子們的進步呈現給家長則是內容重點;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如何引導家長們更好的進行幼小銜接工作是大班工作重點。我們要適時地調整家園聯絡的內容,以便家長了解並配合我們的工作。

  之後第一輯又從“家長委員會”、“家長參與”、“家長資源”、“家長學校”、“成長檔案”等方面一一分析了這些內容,每篇文章都是由“閱讀指引”、“案例及分析”“教育策略”、“延伸與討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生動,便於理解掌握。“閱讀指引”是畫龍點睛之筆,“案例及分析”描繪一幅幅溫馨而熟悉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受啟發,並結合理論,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分析,縝密到位;而“教育策略”會告訴讀者如何讓家園工作形成合力,共創有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延伸與討論”能讓人閱讀後拓寬思路,深刻反思。總之,對幼兒的成長而言,家庭和幼兒園幾乎各佔了半邊天。而作為專業教育機構的幼兒園,有責任和義務主動地開展家園溝通工作,這本書正是一個幼兒教師的好助手,閱讀中猶如聆聽優秀教師的家園溝通工作感悟和經驗分享,讓我更加有興趣耐心研讀,為家園合作的發展添磚加瓦。

  只有家庭和幼兒園同心協力,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發展。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3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援。溝通是做好家園工作的第一步。

  孩子們從剛入園時的好奇、懵懂,經過一學期的集體生活孩子們慢慢對幼兒園有了更多的認知,孩子的個體差異逐漸明顯。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不一樣,個體發展差別很大。有的孩子已經完全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比如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強、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在班級裡規則意識強、喜歡參與集體教學活動等等。但是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和班裡的老師經常討論班裡孩子的情況,發現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在行為習慣方面提高。這幾個小朋友有共同的問題:規則意識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傾聽、不喜歡參與集體活動、自我為中心等等。我們預約了孩子的家長,主動跟家長約談。約談時先請家長說一說孩子在家裡的表現,以及他們發現的孩子的優點和問題。我們老師也說一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孩子需要提高的地方。並且針對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和方法。

  透過談話溝通,發現這幾位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很吃驚,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裡完全不同。家長也意識到孩子的問題,而且很重視,願意配合老師做出改變。一個小小溝通談話,使老師和家長都更加全面的瞭解孩子,這樣在以後的日子裡老師和家長能更加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4

  許多教師在觀念上有一個誤區,認為家校溝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家長配合學校,與家長溝通就是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在孩子犯錯誤時向家長告狀,這種方式雖然能引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因此,不能真正把家長的力量納入到教育合力中來。這也是傳統教育對二者關係的定位。於是,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溝通不是雙向交流,而是單向告知,即家長只要記住學校或老師的要求並照此執行就可以了。教師不但很少詢問家長對教育的看法,而且還有一種不自覺的判斷標準:凡是和老師意見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師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質較低的家長,有的還缺乏應有的尊重。比如:我就遇到這樣的一位老師,學生家長在家校聯絡簿上籤了一句意見說作業太多,我們的這位老師看到後馬上把這位學生叫到辦公室,對她說,你以後就不要做作業了,你父母不是說作業太多嗎?我們可以想一想這樣的話家校溝通還能很好的進行下去嗎?在這裡,教師無意中扮演了“獨裁”代言人的角色。

  而相反,家長普遍存在缺乏與學校合作的意識,許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我只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接受教育的,老要找我們家長,還要學校幹什麼,他們把教育的重任完全地交給了學校。因此,很多家長不能配合學校完成一定的教育工作,更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育管理的工作中來。還有的家長習慣於聽從教師的安排,老師叫帶家長了,認為肯定是出問題了,如果老師不與家長聯絡,那肯定是太平無事。家長畏懼與教師合作,認為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識與方法,不敢向教師提出合理化建議,有些家長與教師接觸幾次不太和諧,乾脆採取迴避的態度。

  一、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事實上,儘管教師是專業教育工作者,但不意味著家長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就一定不如老師高明。家長群體幾乎是社會的縮影,相當一部分家長在教育方面還是非常有見解的,而那些優秀班主任恰恰都是非常懂得開發和利用家長資源的。我們應該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教師必須擺正自己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關係,重新定位家校關係。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家長之所以不願到學校來,是因為很多教師在學生髮生問題把家長請到學校“告狀”,有的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有些教師還喜歡把家長叫到辦公室裡,然後當著其他老師的面開始責備家長不負責任,孩子沒有管教好。“你們家長對小孩太不負責任了!”“你家孩子我管不了,給我領回去!”之類的話極易使家長難堪,造成雙方的對立。這樣的溝通肯定適得其反。孩子錯誤照樣不斷,家長甚至以各種理由逃避教師的談話。

  我們不能把家長當作下屬,隨意“召見”,一般小事用電話或家校通等形式聯絡。非得把家長請到學校來時,也應該徵求一下家長意見,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與家長溝通。溝通時多用商榷語氣說話,先說說孩子的優點或者近段時間進步的方面,然後將談話切入重點。這樣家長容易接受,效果也好。

  二、家長要明確自己的地位

  為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老師必須多與家長溝通,使家長明白教育孩子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事情。讓家長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哪一個人的事,要靠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合力,才能培育孩子成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與家長必須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家校友好合作。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5

  家校共育的關鍵在“溝通”二字,家校雙方透過交流彼此的觀點、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援。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儘管教師和家長有著良好的溝通意圖,但由於各種原因,雙方經常會出現溝通障礙。通常是溝通雙方產生誤解,形成錯誤假設,開始了錯誤的解釋,最後導致錯誤交流的現象。

  之前我所帶的班級一位家長,有一天就向我投訴說班上有男同學欺負她的女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立即展開調查,發現事情並沒有家長所說那麼嚴重,只是這名女生平時喜歡和男生一起玩,然後男生有時候玩鬧起來下手沒輕重,所以鬧了誤會。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地傾聽多方的聲音,避免家長與涉事學生家長正面接觸引起更多的誤會。我把家長帶到辦公室,避免影響其他學生上課,然後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即學生喜愛玩鬧和打小報告,同時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對她孩子的良好表現予以真摯的讚賞和表揚。如:孩子很聰明,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等,然後再適時指出孩子的不足。在交談中我充分尊重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孩子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我的意見。同時,我用懇切的語言指出過分的呵護是不利於學生成長的,在平時要多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危險的活動不參與,生命安全第一條等等。

  經過與家長坦誠的交流,家長也意識到了自己過分呵護孩子,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理解和支援,願意積極配合老師,願意今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遊戲觀,同時,表示今後不能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詞,要多多與老師溝通合作。

  總結這個案例就是,溝通時要了解家長,溝通態度要熱情、謙和、誠懇,同時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有藝術性,要善於傾聽,巧妙引導家長,同時應該注意避免不良影響發酵,避免牽扯進來更多的的學生家長,能一對一解決,就一對一解決。

  家校共育,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有效的家校溝通,讓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提升,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得到了發展,溝通技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從而提高了溝通的有效性,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也促使家園共育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健康活潑的成長,我們的家校共育才會更有效率、更有價值、更有生機。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6

  上週,學校舉行了開學初第一次家長會。週二下午放學後是我們高年級舉行家長會的時間。家長們挺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除了極個別家長有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到校開會,絕大部分家長都按時來了。家校互動的多些,會更有利於我們開展工作,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會的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語數英三科教師分別針對各科學期初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本學期的規劃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之後班主任做了總結。透過這次家長會,家長不僅瞭解到孩子最近兩週的在校表現,還增長了知識: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可能再也難以彌補;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個孩子發現最佳的天賦,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傍晚了,家長會結束了。有些家長還沒有回去,或想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情況,或想向老師反映孩子的近況......我也是在這期間,透過和家長的談心,瞭解到自己班級裡個別孩子的一些情況,而這些資訊,僅僅透過孩子的在校表現是觀察不到的。比如,其中一個孩子,一直品學兼優,卻連續幾天都不能及時完成任務,都是後來補上的。問到原因,支支吾吾,撓撓頭,說是家裡有事。家長會後,他媽媽和我說了最近家裡發生的事,我又瞭解到更多資訊:看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溝通,我差點兒誤解孩子,還以為孩子說謊呢。班裡另外一個孩子,平時一起作業經常不能及時完成,自從上學期後半學期成績下降了不少。由於平時都是和爺爺一起生活,這次家長會也是爺爺來參加的。透過交流才知道孩子父母最近離異,父親賺錢養家,顧不上帶孩子。孩子的事情只好由爺爺代管。爺爺年紀大了,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欠缺,再加上孩子自制力差等原因,導致孩子表現不如以前。有了對孩子們進一步的瞭解,我覺得更能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了。

  感謝這次家長會,它讓我收穫了很多,明白了更多。溝通的重要性不能忽視。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7

  班主任,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個辛苦的差事。這個在學校裡最小的“芝麻官”,卻擁有龐大的“人脈網”——領導、同事、學生、家長,每天總有忙不完的瑣碎事。在這裡邊,最微妙的關係要數和家長的關係啦,是戰友還是對手?總遊移在這尷尬的邊緣,徘徊,彷徨。董大方老師的報告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的心田,綻放了溫馨的花朵。透過學習,我懂得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溝通的方法。

  首先,家長和老師是親密的同志。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基於這一點,我們就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我們應該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於孩子發展的角度上,解決問題,實現合作共贏。老師不能高高在上,把家長看做是被教導者,家長也不能把老師看做是服務員而氣指頤使。二者在地位和利益上是平等的。其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要有誠意。誠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離。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對學生真正關心,特別是當今社會的留守學生較多,父母難得回來一次,那麼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要更詳盡地瞭解學生的特長、興趣和愛好。比如說,孩子在家裡的作業完成情況;用了多長時間;在家裡是怎麼玩的;都玩些什麼;有些什麼令人欣喜的事;有什麼特長等等。你瞭解的資訊對加深瞭解學生是有一定幫助的,同時也表示出你對孩子有真正的興趣。用我們的真誠贏得家長的真誠,從而得到家長的支援,為孩子的學習創造溫馨的環境。

  再次,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絡。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主動熱情地與家長交流,在心理上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透過家訪;電話聯絡;校訊通簡訊交流;召開家長會;接送學生時等方式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聯絡家長,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王凱鈺,馮祥龍。

  等同學,主動學習意識差,在家拒絕寫作業。我建議家長不要以訓斥、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去做,而應更加重視興趣的培養,讓他們能夠自覺地去做。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不要吝惜我們對孩子的表揚,試著轉換一下方式。一段時間後,這兩個孩子有了很大轉變,考試成績由原來的D級上升到C級。

  最後,注意溝通的方式。儘管良藥苦口,我們也儘量不讓忠言逆耳。老師千萬不要把家訪變成了告狀會,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站在家長的角度上交流問題。因為用適合對方的方式解決問題,對方才更易於接受。讓家長相信你是為孩子好,是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交流的,而不是單純的膏狀。同時,也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和諧安全的家庭環境。孩子只有在心理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總之,教育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只有家長和教師通力合作,才能為孩子搭建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8

  每天班裡的每個孩子都在上演著形形色色的事情,而有些事情會涉及到各科老師,甚至涉及到一些家庭。班主任則是連線學校和家庭的重要紐帶,在學生,老師和家長中間起交流溝通的作用。我做班主任也快三年,但總感覺自己的一些溝通語言有時有些直接,但幸好自己的真誠總能打動了對方。

  近來班上的r同學和我說,他不喜歡某個老師,說那個老師的話讓他覺得不開心。當時,我並沒放心上,因為有時這個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合適,老師肯定免不了批評,而他的想法有時也確實有些偏激。但是後來他的媽媽找到我聊起來,當時當著孩子的面提到這件事,而且也能感覺出他在某個方面不贊成那個老師的說法。我立刻覺得孩子媽媽以前說孩子習慣不好,是爺爺奶奶慣的,但作為母親,她也有一定的責任。就這件事來說,我感覺總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做的不對的地方吧,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媽媽都說了老師不對,那我下次還違紀的時候老師再說我我就和他“講道理”。雖然很想反駁,但當時我想了想,沒多說什麼,和她保證會和老師溝通。後來我和那個老師溝通了,而也又在一個合適的機會和她說了她做的不合適的地方。最後,事情很好的解決了,老師和家長都挺滿意,並向我表示感謝。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9

  家園溝通時,首先要尊重家長。

  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其次,要肯定孩子。

  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媽媽真高興。”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

  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園互動。

  再次,對家長要一視同仁。

  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

  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

  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最後,是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

  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

  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

  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裡“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教師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

  通常情況下,家長會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分析並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

  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

  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援,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0

  8月20日我有幸聆聽了著名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師王普華老師的講座,聽完之後受益匪淺,這次講座主要內容是家園合作共育的實施策略與意外事件處理。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個現場,在家庭中,家長就是孩子得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影響將伴隨孩子一生,有著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所以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幼兒教育並不是只靠孩子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這不是單方面的,還要有家庭的教育,所以說家園合作是很重要的。

  在現在社會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的家長和之前家長工作大有不同,現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基本上都是把孩子給爺爺奶奶看著,造成了一些教育上的問題,還有一些家長教育觀念的偏差,以為讓孩子上幼兒園,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應該是老師管的,沒有家長自身的問題,這種觀念是不對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配合,要及時溝通,家長要跟老師說孩子在家的表現,教師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並說一些孩子在園裡的表現。

  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是有方法的,對家長要有耐心,根據家長對孩子期望的不同來溝通,每一個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所受的教育水平不同。

  因此,不同的家長會對各自的孩子有不同的期望。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也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平安成長,學多學少無所謂,對孩子期望過低,甚至是放任不管,所以對不同的家長要用不同的方法。

  每個家長的性格脾氣,職業和文化程度都是不同的,溝通起來也是有差別的,但是家長與教師觀念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孩子能好好發展!

  與家長溝透過程中,要先對家長說出孩子的優點,然後再說缺點,不要一直都說孩子的缺點,並與其他幼兒做對比,在與家長反應問題是,孩子不要在場,如果守著孩子說問題,孩子會對這個老師有牴觸心理,會不喜歡這個老師,不來幼兒園。

  在遇到問題時要經常觀察、學習,同樣的一件事情,別的老師是怎樣處理的,怎樣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選擇溝通的時機、地點、方式和內容。透過學習,吸取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進取。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1

  七年級一班班主任我們學校比較特殊一些,處於縣城邊緣,孩子們大都是外來務工子弟,家長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學習;教師每天走讀上下班。我剛來那些年年,可能情況更加惡劣,跟家長怎麼溝通也無濟於事的事情很多。老師們很多怨言,在家長無助的同時也只能是自己多想辦法。特別是近幾年,教育形式有了很明顯的改觀,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教育越來越關注了,班主任幾乎每天都會不斷的接聽到來自家長對學生關心的電話,辦公室也成了家長經常光顧的場所,感覺真是令人欣慰。我們班屬起始年級,建班不久,但我卻感覺出了以往可喜的變化。

  一、軍訓期間,家校“共抓”學生思想工作,成績顯著。

  現在的孩子都像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日曬,而且大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軍訓不僅能鍛鍊了孩子的身體,而且有利於孩子的組織紀律觀念培養,讓孩子學會尊重、服從、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等優良的傳統美德。因為班主任剛剛接觸學生,對學生的性格還不太瞭解,有些孩子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甚微。現在的家長好似充分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抓住軍訓這一契機與班主任站在一條戰線上,讓學生儘快的適應初中生活。開始時的鼓勵慰問,以至於到後來的苦苦相逼,透過多種途徑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學習克服困難的勇氣。我們班的徐錚同學,個子小,從小的時候就養成了拖拉懶散的習慣,家長在軍訓期間的六天時間裡,每天堅持到校與班主任一起監督孩子做好每一個動作,硬逼學生改掉了懶散的毛病。我們班的陳偉磊同學軍訓期間開了小差,家長聽說後,到校親自做學生工作,本已打算放棄軍訓的他的又重新進入了軍訓的隊伍。看到學生軍訓很辛苦,有些家長在學生訓練的空隙,為學生打好水,做好後勤工作。在班主任和家長的齊抓共管下,我們班沒有一個掉隊的,佇列比賽成績得到了學校領導的極大的肯定。

  二、學習上班主任與家長“共管”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進入初中後,有許多同學不太適應快節奏的初中生活,有小學的三門課程一下子增加到了七課,只是作業的量就讓學生“苦不堪言”。剛開始時,學生努力的適應。但是一段時間後,有些意志不堅強的同學掉隊了。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組長檢查,課代表抽查的機制,使用一段時間後,有些同學好似摸透了“規律”,逐漸變得麻木了,班裡完不成作業的越來越多。怎麼辦?我想到了求助家長。我運用校訊通,把每週的作業傳送到家長的手機上,讓家長監督簽好字。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可不一樣了。每次我發現多數家長都在試卷上籤好了字,有的甚至做了些批改,我很是欣慰,有這麼多的家長的支援,班級的學習還搞不上去,才怪!但是有些家長也是忙著工作,學生放任自流。我剛開始的時候試著給家長打電話,家長很快到學校詢問情況,當場把學生從教室裡叫出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效果還真是靈驗,學生下一週作業基本沒問題。接連兩週下來,班裡再也沒有不完作業的同學了。在班主任、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飛躍,期中考試總成績我班名列級部第一名。

  三、班級環境上班主任與家長“共創”和諧氛圍。

  現在學校公費緊張,班級裡有些突出的問題對班主任來說很棘手。近期,學校預定的電子白板已安裝除錯完畢,同學們對待高科技的玩意很感興趣,真是歡欣鼓舞呀,別提多麼高興了。但問題也接踵而來,這麼好的高科技玩意坐落在“簡陋”的教室裡,迎來了一撥又一撥領導及其老師們的參觀。在感嘆科技帶來進步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教室“破陋”的感慨。是呀,教室內牆皮脫落的太厲害了,雖然近期學校傾注所有財力給更換了鋁合金門窗,但是在教室內放眼望去,好似沒有什麼匹配這高科技。怎麼辦?牆皮的粉刷班主任辦不到。就在我猶豫的時候,我們班的張可銳同學說他父親是這方面的行家,同學們聽到後都紛紛飛說徐曉慧家是搞建築材料生意的,他們都主動要求週五回家和父母商量商量,我聽完後沒抱太大的希望。現在經濟社會,一切向錢看,哪有這樣高尚的家長!週五晚上正當我在和自己的孩子談及我們教室裡的“高階電子白板”多優越的時候,張可銳的家長打來了電話,說願意抽出一天的工作時間來為我班義務勞動,我著實的為家長的這份心意感動了。粉刷教室的料哪裡出呢?發動學生嗎?太不現實。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打通了徐曉慧父母的電話。電話的一端傳來了徐曉慧爸爸的聲音“老師呀,我們正想打電話和你商量呢,我們孩子和我說了,困難我們可以幫著解決。但是我們現在只賣材料,材料我們可以提供,但是別的我們無能為力。”我還說什麼呢,現在萬事俱備,就差材料了。一拍即合,在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和家長三人,利用週六學生休息的時間,把教室打扮的煥然一新。現在走進粉刷一新的教室,我心情別提多麼豁亮了,我想學生的感覺肯定也是和我一樣。我們有這樣的家長做後盾,我們還有什麼搞不上去呢!

  透過和家長的溝通我深刻的感覺到,家長的教育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我們應該利用好家長這一寶貴的資源“齊抓”、“共管”、“共創”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的教育找到一個肥沃的“土壤”。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2

  本學期以來,我更加重視家校溝通了,每天我都會擠出時間把學生在校的課堂聽課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及回答問題情況跟家長做出溝通,但隨之也徒增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煩惱。

  這不我剛忙完學校的一切回到家裡,就接到了李昊諭家長打來的電話,一陣寒暄之後我才慢慢意識到了家長此次來電的目的,家長反映說,孩子的情緒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厚,看上去有厭學的情緒,家長含蓄的表達著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缺乏表揚他,偶然還會有批評,所以造成孩子厭學的情緒,希望老師能多關心他,多愛他,所以今天又接到了老師說他課堂上聽課不夠專心的資訊……

  瞬間我的內心也是極度崩潰的,家長的語言透露出了對老師的不滿,彷彿這一切都是因為老師造成的,批評、不表揚、少表揚?我內心有很多種聲音,辯解聲:這能怨老師嗎?其實每天表揚的人並不少,表揚的次數也很多,因為有當時很多現狀的對比所以批評的事情當然也不可避免。什麼時候老師早已失去了批評的權利,連沒有表揚到某個學生也變成了一種錯誤;埋怨聲:如果您的孩子表現的好,我能不表揚嗎?為什麼都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尋理由,卻不好好的從自身查詢改正呢?像你們這樣的家長和孩子,哪個老師還願意教啊等等,那一刻內心複雜極了,委屈、生氣、莫名其妙、無名火、尷尬、難堪等各種負面情緒都在。

  我耐住性子問道:“那你是想讓我幫你做些什麼呢?”家長的語氣瞬間客氣起來:“我就是不知道面對今天的這條孩子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這條資訊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做?王老師你告訴我”說實話我當時心裡有種被挑釁嘲諷的感覺,一時間也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很多時候教師發信息其實也只是為了讓家長能更多方面的更充分的去認識自己的孩子,並不是有些家長所想的出現問題就是教師想讓批評或者教育孩子的,突然,我想到昨天發的校信通裡面曾經表揚過他作業完成又對又快的事情,我反問道:“那昨天孩子受表揚的時候是什麼狀態呢?你當時是怎麼給孩子表達了?孩子當時又是怎麼反映?”她一時間也沒有想到我會了解到這個事情上來,支支吾吾的說不出,最後說,只是家長個人看了看資訊,知道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很好,放在了心理,並未曾給孩子交流過這件事情。

  瞬間,剛才的負面情緒全部退去,代替那種情緒的是那種想和家長共同溝通,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的想法,記得我前後共接到過這位家長的兩次電話,且每次聯絡的原因都是因為孩子課堂上表現不好的時候打給我,但是發過很多次孩子表現好的情況,卻從沒有收到過家長的致電,家長的這種對待老師和自己孩子的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所以我此刻方法更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厭學了,家長說道,說他們家的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但是承受不起批評,從幼兒園就是這樣的情況。聽到這裡我解釋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本就會生髮許多的精彩和錯誤,批評有時候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孩子做錯了教師不批評還是一味的表揚也許彌補了昊諭內心的需求,但是對他本人和其他孩子來說是不是會造成是非不分的境遇呢?

  通過幾次三番的對話交流下來,我意識到了李昊諭父母的問題,他們對昊諭期望很高,一直以來,如果孩子表現好了,他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會大肆表揚孩子,更從來不去表現出家長內心的喜悅,但是一旦孩子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莊重其實的認真嚴肅的對待,長期以來造成了孩子內心的壓力,當然孩子也只被強化到了錯誤的事情在心裡,長期下來,孩子失去了對所做事情的興趣,如果被表揚了等於跳出了父母所帶給他的那個圈,他就表現出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如果一旦不小心批評到了他,就碰觸到了他的那根敏感的神經,立刻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了。所以老師一旦批評他,變自然的引起他內心的牴觸和消極。

  我建議他的父母在以後的對話中能儘量做到“勸人不可直指其過,須先美其長”,透過一番溝通,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家長態度的轉變,我也沒有了最初的對家長的反感,第二天我收到了家長的感謝資訊,我的內心也得以使然。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3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透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本著尊重的原則與家長溝通

  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切忌動不動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二、電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訪我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我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有時請數學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我們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絡。在家訪中我表現出了足夠的誠心和愛心,講話也特別注意方式,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儘可能委婉的表達。如果我們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麼,家長必然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我們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型別的家長進行溝通。如:

  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是對於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援。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4

  一、要開誠佈公。

  老師對學生要有一片赤誠之心。要為學生成長而憂,為學生進步而急,與家長談話時要坦誠相見,推心置腹。一般情況下,老師應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並誠懇地指出學生今後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二、要動之以情,要曉之有理。

  老師要營造好xx的談話氛圍,在家長來校之前理好談話內容及主題,做到心中有數。語言平實而忠懇,讓家長有親切感,千萬不能漫不經心,讓家長產生失落感。透過雙方的情感交流、資訊傳遞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三、要實事求是。

  老師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問題時,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切不可當著家長的面,盤點學生的過失,更不能不調查實情,而“添油加醋”,將“恨鐵不成鋼”的怨氣、牢騷嫁接給家長。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學生的過失,向家長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教育策略。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優秀的學生都會有缺點,同樣,學校裡不可能存在一無是處的學生,再調皮搗蛋的孩子,他的身上也會有閃光點,關鍵在於老師要善於發現其閃光點並及時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強化其優點,逐步轉化。

  四、要虛心傾聽。

  老師要充分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幫助家長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子女,取得他們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同時也要虛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聽一聽他們的教育觀,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視了學生身上的某些閃光點,反思一下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老師面對的家長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從事不同的職業,年齡、xx格、文化修養等方面都有差異,因此,與家長交談時要因人而異,在交談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家長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說話的態度和語言的技巧,儘量積極地、正面地、具體地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減少“告狀”的情況;與文化修養較高、重視教育的家長交談時,可與他們一起探討教育現狀,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與文化修養層次低的家長交談時,應和藹可親,多談一些實際的問題,並且要以尊重、虛心的態度對待家長,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懂教育,認為自己比家長高明。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用心傾聽,給予回應。我們老師應積極、主動的關注他們,經常的與他們保持聯絡,並注意溝通的方法交流的地點,以尊重為先,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孩子的關愛,以我們的真誠引得家長的合作。在這裡也讓我更深的體會到,與家長面對面的交談是多麼的重要,尤其是對那些“挑剔”的家長。

  五、採用角xx置換法

  用情和家長溝通並掌握一些溝通技巧。有時一句很普通的問候,一種愉快的語調,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與家長的交往中,我們老師常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來和家長探討孩子的問題,但是,在當今社會,做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在共同教育好孩子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我們老師有時也要替家長著想,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家長謀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贏得了家長的信賴,那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們沒有誠心,不知道為家長著想,一味的追究他們對孩子的教育之責,最終我們只會將自己孤立於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長的配合。所以教師和家長溝通時,要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只要能從換位體驗中做到換位思考,就能與家長達到最佳的交流狀態,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從而達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六、“文明用語”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潤滑油。

  教師與家長溝通時多使用文明用語,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於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常用的文明用語有:

  ⑴.今天,您的孩子過得好嗎?

  ⑵.您有空嗎?我們談談您的孩子好嗎?

  ⑶.謝謝!多虧您的支援與幫助,這件事才辦得這麼好。

  ⑷.請您放心,我們會記著提醒他……

  ⑸對不起,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瞭解一下好嗎?

  (6)您好,需要我的幫忙嗎?

  ⑺.您的孩子最近xx方面進步很快。

  ⑻.請問您是來接哪位孩子的?

  ⑼.對不起,請您稍等片刻。

  ⑽.歡迎您對我們的工作多提意見和建議。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5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真誠交往,密切聯絡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絡,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透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絡;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透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裡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著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6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學會與家長溝通。與家長溝通好了,家長可以理解、支援老師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協同教育的良好效果;反之,因為教師不善於和家長溝通,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費力不討好。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呢?

  一、要尊重家長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特別是要尊重“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常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二、以表揚為主

  教師的稱讚,會讓家長感到高興。作為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面對家長,多向家長透露孩子的優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三、給家長支招,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一個星期天的傍晚,我到學生王玄燁家家訪時,正巧這個學生在外玩耍,家中有一牌局,父母在看牌,可以說一點學習環境都沒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父母應該給自己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另外我檢查發現,這個學生星期天的作業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說,他們已經詢問過孩子的作業情況了,孩子說已經完成。很明顯他們對孩子作業的督促僅僅停留在口頭。我給他父母出謀劃策:建立家校聯絡本,讓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業的要求寫在上面,每天由老師督促並簽名,完成後由家長逐項檢查核實完成情況並簽名,至於作業的質量則由教師批改後在下次作業簽名時反饋在這個本上。經過一段時間後,這個學生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有很大的提高。在我的引導下,他父母對他的訓斥和打罵也逐漸減少了。

  總之,透過本次學習,我覺得了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師應以一種陽光的心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學生。當家長感到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自然樂於與教師接近,那麼我們就會取得有效地溝通。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7

  一、關心孩子心靈的成長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教師認真工作的態度和言行是家長對老師是否信服的關鍵。你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地教育學生,並要經常在感情上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好學生做人及為人處事的本領,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怎樣與父母交流。教會學生平時經常和父母多談談心,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訴父母,讓他們判斷一下正確與否,如果和家長溝通不好,就會鬧情緒,讀書成績下降,與父母關係不和。

  有的父母顧了事業難顧家庭,缺少與子女的溝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

  由於認識上的誤區,只關心子女學習生活,忽略了孩子心靈成長,造成親子溝通障礙,甚至造成家庭悲劇。從心理的角度講,子女與父母溝通非常必要,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利。這樣家長看到孩子變化的同時,教師的形象也就在家長的心中樹立起來了。

  二、“瞭解”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作為教師也應該有服務意識。由於縣城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複雜。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才能更好地與學生家長交流、溝通,及時處理出現的各方面的問題。與家長溝通有各種方式方法:可以談話、發信息、通電話、家訪等。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xx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我和家長談話時總是把家長當成熟人或朋友一樣“拉家常”,而不是訓斥,指責家長,或動輒向家長“告狀”。讓家長有親切感,自己得到尊重的感覺。家訪時我把家長當成知心朋友,徵詢家長對自己孩子、對老師對學校的看法,讓家長先說,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家長對學生、對老師、對學校的態度。“您覺得你的孩子近來的表現怎麼樣?”“您對我們各科老師的教學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您對學校的各項工作有什麼好的意見或建議嗎?”這是我在家訪中經常提到的幾個問題,讓家長感覺到學校對家長的理視,對學生的重視。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因此,教師要放下架子,經常幫助家長解決一些生活中對孩子習慣的教育問題,以提高家長對自己的信賴。我就注意營造輕鬆的氣氛,從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常用的句式是“您看這一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這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也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鬆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我聯絡和溝通了。

  例如:1、有一次,班上一個女孩的媽媽給我發了資訊:孩子的外公去世了,她這幾天不怎麼吃飯,也不理別人,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哭。請老師幫我開導開導孩子。我知道這個學生父母在外打工多年,是外公把她帶大,所以外公去世對她打擊很大。我就對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女孩子的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例如2:有位家長給我打電話說:“老師,我家孩子到現在都不太願意吃飯,有時甚至喂他才吃,真是急死人,請你幫我說說。”後來,我就在課堂上把“吃飯”對身體健康的重要xx講清楚。學生明白了道理,就改掉了“吃飯難”的不良習慣,家長非常高興。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援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總之,在教育工作實踐中,我懂得了教師應以一種陽光的心態對待生活、對待工作、對待學生。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生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只要我們老師把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覺得你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學生,並以平常人的心態,用朋友的方式與家長交談,就一定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配合的。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8

  1,深入交談,明確目標。

  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並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鬆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2,單獨溝通,平等交流。

  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平等地交流,避免公開的斥責。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單獨溝通時,要以朋友式的語氣平等交流,父母最好不要同時出面。有些問題需要媽媽來談,有些事情則需要爸爸交流。尤其是男生,媽媽應主動退位,讓爸爸成為初中男生最敬佩的人物。

  3,主動放手,理解尊重。

  初中學生的教育,家長們要主動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事情。學習上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柺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生活中更要讓孩子多些獨立自主的空間。

  父母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變化,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

  4,少說多做,以身示範。

  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儘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個孩子特別喜歡在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他的爸爸媽媽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學習時,不僅不讓孩子看,自己也不看電視,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別好。

  5,悅納錯誤,積極面對。

  在孩子成績下降或做了什麼錯事的時候,首先,父母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孩子積極面對,悅納錯誤,學會在錯誤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獲得成長。

  比如孩子的成績下降或做錯事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後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19

  1、創造聆聽的氛圍

  首先,我們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懂得越來越多,有些時候可能感覺父母的思想很陳舊,有些時候,遇到事情先給小夥伴們說,最後沒辦法,才向父母求助,但是有些時候,做父母的就是一聽孩子說這些事情,就開始教育,你不應該怎麼怎麼,說一大堆,孩子也不願聽。所以,首先就是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晚飯的時候,都在家裡面吃飯的話,是很好的時機,卻由於父母很忙,沒有空或者很累,不想聽,從而錯過了,如果想改變與子女的關係,那麼就抽出時間陪子女一起吃飯,另外也讓孩子知道你們對於他們的愛。

  2、做一個旁觀者

  有時候,我們喜歡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孩子有些事情需要做,我們總是認為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孩子會很煩的,最好的方法是陪著孩子,他有不會的來請教你,你告訴他方法,讓他自己動手去做,不要總是插手,只要是不違背一些規範就好。

  3、書信交流

  因為一些小事情,和孩子爭吵,孩子生氣,你也生氣,你如果用大道理告訴孩子父母也是為了你好,他是體會不到的,體會到的只是你一直禁錮著他,總是都是他自己的錯,因此,想要表達一些情感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寫信。這樣孩子會認真的去看完,也會思考,也許還會反省的。

  4、不要刨根問底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安慰和家長的陪伴,我們不要總是去訓斥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家長或者朋友之間鬧了矛盾,心情不好了,回家了,孩子不高興,我們陪著就好了,不要總是追問,怎麼了?一直問個不停,有時候,孩子說了,我們還去判斷誰對誰錯,我們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陪伴,家人給的溫暖。

  5、私人空間不要打擾

  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有秘密不願意讓父母知道的?所以,現在自己的孩子長大了,需要私人空間,不要總是去隨意的翻閱或者是偷偷的看,這樣很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的。做到和自己好好的交流,也就不要害怕自己的子女有什麼秘密瞞著你啦。

  6、學會聊天

  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不要總是一聊天就是學習怎麼樣,怎麼受到老師的批評了,導致孩子不願意聊天了,也不要總是和他說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等等,這個是絕對不允許一直說的,我們和孩子聊聊家常,平時發生的事情,順便過渡到孩子周圍發生的日常事情,從而讓你們之間能正常的去交流,沒有矛盾,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良好的開端。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0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教師與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雙方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目的,按說,家長與教師在大方向上,是沒有矛盾的。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點,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往與溝通中,也會出現家長與教師產生矛盾的現象,最明顯的一方面是在溝通方面產生誤解。那麼,我們教師應該怎麼樣才能儘量保持與班上的幾十名家長協調一致,良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呢?我透過學習和教學體會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第一、愛心是家校溝通之“本”

  教師首先要用自己寬闊的心胸來欣賞、包容、熱愛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長處,包容每一個孩子的短處。本著全心全意為孩子的目的,來與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園的表現,並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這種愛傳遞給家長、感染家長。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愛他的孩子,盡心盡責為孩子們的教育而工作。那麼家長自然會信任教師,並且持積極的態度來與教師溝通,熱心支援、配合教師的工作。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學生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學生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後,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訊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絡,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因人而異的溝通藝術

  一個班的家長,性格、受教育程度、職業等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性格直爽、心胸開闊的家長,可以採用直接的方式與家長溝通。而對於脾氣急躁、比較沒耐心的家長,教師又要運用循循善誘、多表揚、婉轉提醒的溝通方式;對於缺乏主動與教師溝通的家長,教師要積極、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現。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分析各類家長的特點,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懷著一顆一切為了學生的愛心、熱心地向家長介紹學校情況、教學狀況;誠心地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虛心地接受家長的建議;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等等。有了“愛”,我想,所有的工作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當老師的也會做到問心無愧。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1

  一、瞭解家庭背景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情況,並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這樣才會有說服力。每個家庭都是有特點的,不同的型別應使用不同的方法。學生的家庭背景,平常生活的環境都是影響學生性格及學習的重要方面。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當對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年齡,家教思想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不同層次的家庭需要用到不同的溝通方法。但是在瞭解家庭背景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各個家庭保持一定距離,凡事都有度,不能過分親密。一旦關係親密後,教師很容易參與到家庭矛盾中,再者學生會產生優越感,這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要以誠相待

  1、主動聯絡家長

  當學生的某些方面差強人意時,教師一定要主動聯絡家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誠意。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這個時候的家長,一方面想讓孩子實現自己的教育願望,急切又熱情地想要得到老師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持有審視的態度。因此在這段時期內一定要建立與家長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

  2、家長來後主動讓座、倒水,表示尊重

  不管家長是以平和的心態還是憤怒的面孔出現在你面前,老師都應當給予家長充分的尊重。家長如果心平氣和的話,那一杯水,一個座位都會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樣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如果家長是抱著打架的心態出現在辦公室的話,那老師的一杯水會澆滅家長心中憤怒的火苗,為後面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不要當著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

  在家長心裡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優秀的!如果當面訓斥,家長心裡肯定不舒服。把家長叫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平心靜氣地談談孩子的情況,直到最後達成一致意見。當家長了解到學校交流合作的氛圍及老師們都是在非常耐心的進行教育工作後,他們自然會覺得將自己的孩子放到這樣的環境中非常放心。

  4、態度一定要誠懇

  家長都希望老師能經常徵求並尊重他們的意見,所以和家長及時溝通很重要,這樣能讓家長覺得老師比較民主,善良,有利於交流溝通。調整自己的心態,把自己當成家長,設身處地的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實際而有效的指導是家長們迫切需要的。教師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用自身的力量去感染家長,這樣更有利於取得家長的信任和配合。

  5、抓住每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老師要及時把孩子的表現情況與父母交流,並積極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這樣直接地、近距離地與家長接觸是一種非常有針對性的溝通,而且取得的成效比較大。

  6、選擇合適的家訪時間

  家訪應因人而異,有的學生適合家訪,而有些學生可以不用。一定要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家訪,可以利用公共假期或家長下班後比較空閒的時間。家訪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正確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實事求是,並且應提出較為合理的建議和措施。切忌一進門就開始抱怨學生不聽話不愛學習等缺點,這樣只會讓家長產生反感心理。要先表揚孩子的優點,讓家長對學生有信心,然後再提出缺點及老師的建議,讓家長幫忙改進。這樣的家訪才是有積極意義的,能確實幫助到孩子學習的。

  三、要講究說話藝術

  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煩瑣而又細緻的,這種幾乎每天的面對面接觸需要老師保持清醒的頭腦與良好的心態,如若不注意說話方式,帶著情緒與家長交流,那效果肯定差強人意。教師態度一定要誠懇,面對不同的家長說話方式應因人而異。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眼中的寶貝都是聰明伶俐,乖巧可愛的。所以跟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情況一定要多讚美少批評。老師不起眼的一句讚揚的話將會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會成為家長的動力。

  只有這樣才能使家長在交流的過程中慢慢接受孩子的缺點,更有利於解決孩子的問題。在敘述學生的錯誤時語氣應當委婉,也要請家長不要擔心,讓家長耐心的和教師配合,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教育好孩子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目標,老師應當讓家長感受到自己對孩子的重視和關注。

  四、形成一致意見

  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孩子解決問題,在經過合理而又全面的交談之後一定要形成一致意見,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教師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家長,得到家長的有效配合才能省時高效地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樣的溝通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入同一軌道,對學生的成長十分有利。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去訓斥家長,畢竟家長不是學生,家長的素養並不是說提高就提高的,盛氣凌人的態度只會引起家長的反感。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交談中和家長形成一致意見後,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溝通不僅應當誠懇,而且應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就一定會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學校和家庭的關係密切,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因此家校之間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怎樣與家長溝通,直接關係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關係到教師的工作能否得到家長的肯定。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掌握了溝通的竅門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2

  多信賴、理解,少指責

  一方面有少數家長或忙於工作,或忙於賺錢,家教意識淡薄,家長只管孩子吃穿不管孩子學習成長,家長與孩子、與教師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也有的家長缺乏學習、自身文化素質較低,不能根據時代變化、孩子的需要施教,認為孩子讀不讀書並不重要,故而放任自流。另外還有少數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對教師存有戒心,只要老師稍加嚴格,便認為老師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錯誤的理解、錯誤的做法導致家長不能和老師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為此,溝通教師和家長的關係,需要雙方心理上架起信賴、理解的橋樑,家長愛自己的孩子,教師同樣愛自己的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要雙方多一點信賴和理解,什麼心理障礙都容易克服。教師多考慮家長的難處,不要一味的指責家長;家長要多想想教師教學任務的繁重,一個班級50多個孩子,學生情況千變萬化,教學事情千頭萬緒┅┅這樣去想去做,互相配合,同步教育,其效果將事半功倍。

  多交流、合作,少指令。

  教師要主動向家長講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介紹學生的在校表現和教育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家長介紹孩子在家情況,交流家教經驗。方法可採取家長座談會、聯絡本等形式,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不然教師只能指令性的要求家長好好教育孩子,甚至對學生家長不禮貌、批評訓誡等,導致家長認為教師素質差、水平低,把孩子不能健康成長的原因歸咎到教師身上,這種相互抱怨非常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成長。

  多表揚、鼓勵,少批評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提出:要善於發現閃光點,予以充分肯定、給予及時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潛在的積極因素就容易激發。因此,在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接觸過程中,要首先肯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績以及學生自身的優點,然後再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這樣家長容易接受,便於教育。不應只把眼睛盯在家長、孩子的缺點上,一味批評。而要想方設法去發現家長、孩子身上的優點和在消極的現象中積極的因素,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多家訪溝通,少抱怨家長。

  教師要主動家訪、主動介紹情況,增進教師和家長的瞭解和友誼,給家長可親可信之感。不應恨鐵不成鋼,便動不動就把家長請到學校明的暗的“訓斥”一頓,抱怨家長“怎麼生了這麼個孩子,還不管不問”等。家長被老師搞得面紅耳赤,其結果不是回家痛打孩子一頓,就是和老師產生敵對情緒。因此,教師要多走訪家長,設身處地的為家長、為學生想想,在尊重學生、尊重家長的前提下,轉換角度,變換角色,與家長探討學生健康成長的途徑和方法,從而達到真誠相待、共同教育的結果。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3

  班主任應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這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必需條件。現在就班主任如何與家長聯絡溝通的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在某種程度上關係有點緊張,不太正常,家長和老師因為學生的成績問題、行為習慣問題、責任感、公德心等一系列問題而相互埋怨,我認為這影響對學生的培養。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往,在交往中要尊重家長、善待家長。我認為要有以下幾點意識:

  1、把握好“傳聲筒”

  孩子是家長的傳聲筒。我們在平時教育工作中如何管理好孩子,讓孩子熱愛老師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因此,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做到關愛學生。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2、服務意識

  有些老師還有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生是來求學的,“求學”即為學生要主動,老師可以居高臨下。我認為老師要有主動意識、服務意識,要轉變觀念,要認為現在教育是一種產業,學生應為該產業的主體,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贏得聲譽,爭取高質量的生源。

  3、有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識

  尊重學生家長是處理好班主任與學生家長關係的首要條件,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不能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論在任何情況請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要求學生家長到校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在學生犯錯誤要求學生家長到校的情況下,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能自己聯絡上的就儘量不叫學生自己回家聯絡,應主動聯絡以表明我們做老師的誠意和態度。

  第二,學生家長來校以後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

  第三,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裡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在學生犯錯誤解決問題的時候,顧及家長的面子,尊重家長的感受,有利於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另外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當班主任的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班主任和家長的聯絡溝通。

  4、與家長聯絡溝通要有理性的意識

  與學生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資訊,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總結自己在交談時方法是否得當,還考慮如何向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約見家長的情況,最後要思考自己以後在和家長交談時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方面。在和家長交談的時候,不管學生的表現如何,應首先講出學生的三條優點,任何一個學生家長都會喜歡別人說自己孩子的好,幾句誇獎的話會拉近與家長的距離。在和家長交談的時候,還要注意善於傾聽,家長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那根本就不是交流。有時候多說不如少說,可以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以便我們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對學生的認識。

  5、與學生交往時應多考慮家長所處的困難,多提管理孩子的建議

  現在學生家長大多三、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家裡的老人有時候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如再加上孩子成績不好又不聽話,這時學生家長心理會很苦悶。我們作為學生班主任從成人的角度和家長多交流,替他們分擔一些心理上的負擔,有利於促進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學生家長交流溝通本著誠懇的態度,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就一定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4

  有些班主任感覺和家長溝通比較困難,下面我就透過一個案例告訴大家一個訣竅。

  上週五下午,我以前曾教過的學生回母校來看我。曾經見我就嚇得躲到一邊的學生,現在沒有了往日的膽怯和恐懼,而是有了親切和熱情。他們給我聊往日的同學現在怎麼樣了,聊現在的同學和老師的事情,聊現在的學習生活是多麼的緊張……閒談中他們突然說道他們學校某班的老師批評學生,學生回家之後和家長溝通內容不夠客觀和不全面而導致家長和老師之間產生了矛盾。這讓我想起,我校也有部分家長,在家中只聽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老師對他如何,從而對老師抱有成見。如何避免這樣的現象不發生呢?我總結自己的做法是:在班內表揚家長,讓家長把老師的表揚帶回家,讓學生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傳遞良好的資訊。

  就說那天下午,學校讓我班三十名孩子到測繪學院配合英語名師上公開課。本來很多學生有輔導班要讓,還有的孩子要隨父母外出玩耍或辦事……經過一番千辛萬苦的做工作溝通,有事的家長才勉強同意讓學生去上課。當時會務組的工作人員和我校溝通的是下午四點半就放學,有的孩子還準備結束這邊的聽課之後還要趕到輔導班上課。可當時的情況卻是下午四點四十分才上第二節課,結果是到五點三十分才結束,更不巧的是那天又下起了雨,給家長接送孩子也帶來一定的困難。有許多家長是很通情達理的,難免有部分家長會說兩句牢騷話,這些都在情理之中的。第二天我把配合英語專家講課的學生和學生家長表揚了一番,表揚了他們具有集體榮譽感,為了集體利益而捨棄個人利益。特別提出了我班優秀的學生劉某,對於這樣授課內容簡單的課,他完全可以不屑一顧,而是去外面上他那一節就要花費百十元的英語輔導課。我和他家長溝通之後,他爸爸費了一番功夫才和輔導班的老師請假的。表揚家長能積極配合學校的活動,不因天氣惡劣而有怨言。我再三強調學生,一定把老師表揚家長的話帶回家。這件事後,我發現再有什麼活動,學生積極參加,家長能主動配合。

  我班還有一位學生,性格比較倔強。家長也比較溺愛孩子,如果老師批評學生,家長總要對於老師對他孩子的批評給予一番爭論,導致這個孩子對於老師的批評更加不屑。我剛接著這個班的時候,有一次開班會,討論家長如何配合學校的紀律教育學生的時候,我說:“我們班就沒有家長不配合學校工作的家長。”學生紛紛喊道:“不對,咱們班某某的家長就教育他的孩子,誰打你,你就打他。”我看見這位學生的臉上立刻流露出憤怒的神情。我說:“我看到這位同學和他的家長都不是這樣。”雖然同學們露出不太相信的神態。此時我看到這個學生的臉上的表情沒有了憤怒而是充滿了感激地望著我。也許是父子二人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是優秀的家長,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幫助班級幹活(為了避免家長看到此文章對號入座,我再此就不說乾的什麼活。)我在班中好好表揚這位同學及他的家長,並在家長會上表揚這位孩子的父親。在以後的日子,當他的孩子再犯錯誤後我再批評他的孩子的時候,家長就非常配合,感覺老師會公平正確地對待他的孩子。

  我們老師不要認為只有學生需要表揚,其實學生家長也需要我們的表揚,還要經常讓孩子把這些表揚的資訊帶回家。這樣透過孩子地方口告訴家長,讓家長感覺老師沒有忘記家長對學校工作支援,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家長看到自己孩子高興,家長心裡更高興,下次再有什麼活動,家長就更支援。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5

  2月16日中午楊園長給我們培訓了“與家長怎樣溝通”技巧,讓我們的大腦又重新梳理了一番。這一課題主要是以例項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清晰的掌握了一些與家長溝通中的問題。

  “與家長溝通”主要通過幾個問題來體現,比如說“遇到急於求成的家長,我們老師該如何去說,如何讓去溝通?”針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應該告訴他:孩子每個年齡階段他所需求的是不一樣的,我們應根據他自身發育特點,成長需要,給與相應的知識,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也已經拋棄傳統的死記硬背|、單調的將資訊、知識傳遞給孩子,現在發展趨勢走向開放、自由、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們去操作,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透過我們五大領域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溝通、交往、表達、觀察、動手操作的社會人才,所以說您不要顧慮孩子不能背幾首詩,不能記住多少漢字,關鍵要看孩子全面性格的完善。

  再如:“受傷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怎樣做好家長工作?”如果孩子時被碰傷,第一時間先把孩子帶到保健室做處理,然後將事實告訴園長,如傷勢不重,沒有什麼問題,等待晚上接園時跟家長交待清楚事情的經過。

  接下來又說到“家訪中與家長的溝通”新班家訪三個老師一起去,家訪過程中注意老師的言談舉止,要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情況孩子自身情況和對事物有無過敏狀況,家訪中有些家長會有一些小禮物,一定不要去接受,更不要留在家中吃便飯。

  簡單清晰的一些小事例,給我們留下很深的思考,透過每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讓我們延伸到了許多與家長溝通的小細節,短暫的學習,帶給我們永久的思想昇華。相信在以後的家長工作中我會更自信,越來越順暢。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6

  家長工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工作幾年來,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一直以來認為家長工作是由老師做的,而忽視了與家長溝通,今天,園裡組織生活老師學習“保育員如何更好的與家長溝通”,聽了吳老師的經驗交流,明白了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從中讓我學到了很多經驗,其實保育員和老師一樣每天都接待孩子與家長,與家長打交道。因此,保育員和家長的溝通也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一部分,孩子們的時間大部分在幼兒園,與老師有著親緣,衣食,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親密關係。俗話說:“老師是孩子的樣子,孩子是老師的影子。”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孩子的一舉一動常常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結果。要做好幼兒園的工作,首先應做好家長的工作。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掌握了溝通,你就掌握了世界。”是的,有生命就有溝通。人與人有了溝通,消除了隔膜,增進了相互的瞭解,也就成了朋友。老師同家長溝通,使家長感受到你對其子女的關心,瞭解了其子女在園的表現及教師的教學動態,以便自身在家給予相應的輔導和教育,鞏固和提高了在園的教育成果。同樣的,在溝通中教師也瞭解到幼兒在家各方面的表現情況,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達到家園同步。做好家長工作,不僅對孩子、家長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老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和家長溝通呢!首先,要給家長樹立一個良好的保育員形象,做到心中有孩子。除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外,也要和孩子心貼心,關心每一位幼兒的生活,協助教師照顧好每一位幼兒。清晨,當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時,對有事要交代的要誠心聽取家長的囑咐,給家長帶去一份安心。

  離園時,當家長問及孩子的情況時,及時地配合教師彙報孩子的飲食起居,並適時地結合孩子的身體狀況,給家長一些建議,指導家長更合理地安置孩子的飲食、床褥、衣服……這些細心的指導會讓家長更放心,更信任我們保育員,拉近了家長和我們的距離。其次,為幼兒創設清潔衛生、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家長走進乾淨又清爽的活動室時,家長一定會感受到保育員的辛勞,地上、桌上一塵不染,連孩子們的衣服都是摺疊得很整齊,各類幼兒物品井井有條,各就其位,無不體現保育員對孩子的責任心。尤其是臥室,每一張床鋪疊得平平整整,每天保持通風,定期消毒,並適時地主動提醒家長給孩子增減被子、洗曬被子。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嚴格執行幼兒安全、衛生保健制度透過學習。但我深知在與家長的溝通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語要委婉

  我們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這樣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說“我認為”或“你認為怎樣?”這些婉轉、協商性質的詞語,這樣家長更樂意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當然也不能過於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質疑的。

  2、要有針對性

  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位幼兒,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優缺點以及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長的怎樣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著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3、換位思考,用誠懇的態度以心換心

  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麼,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教師的關係,給家園溝通設定了障礙。如果教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總之,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樑。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7

  過去我只用作為孩子與我的父母家長交流我的學習與生活,現在我得跟我們班孩子的家長們溝通這些由他們生養由我教育的孩子,著實讓我有了全新的人生體驗。我們班xx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家長亦是不同的。在與這些家長的溝通中,我逐漸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與家長的溝通更要採取不同的方式。

  在與我們班孩子的家長的溝通中,我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作為老師的我不能夠完全瞭解的個體,必須要時刻與孩子的家長保持溝通,時刻“通著氣兒”才可以瞭解清楚這些孩子都在想些什麼。

  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對他們的教育必須要從瞭解他們的家長開始。我們班有好幾個學習上有非常大困難的孩子,後來我在與這些孩子的家長溝通中發現,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孩子們的這些學習困難。

  而作為老師的我是不可以不尊重的向家長們直接指出來的,我只能委婉地提出或許這些困難需要家長們的配合才可以徹底克服。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必要性。這些家長在過去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也肯定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才會有這麼多的自身問題。

  甚至有的家長在成年之後也沒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就把孩子生了下來,生下來就開始了自身問題的一個延續。好幾次因為我的溝通方式沒有把握好,導致一些家長對我給孩子的教育產生不放心的心理,還有的會直接上報我的領導說我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任或者說我不配做老師。我知道這些都是我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一些不夠成熟的家長直接爆發出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後來在不斷地溝通中,我意識到我和家長都是出於愛,為了把孩子教育好,只是每個人的方式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而有所偏頗。我也就在與家長的溝通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方式,學著更加尊重家長也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展開我的教育。

  說實話,這也讓我意識到當老師的艱難與高尚。我們作為老師,要教育的不僅有那些來聽我們課的孩子,而且還有那些孩子的家長,以及身為老師的我們自己。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可以去做這樣一個普及知識的老師,這樣才可以配得上“老師”這個稱謂。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8

  首先,我覺得家長工作源於幼兒。幼兒是教師和家長之間交流的唯一焦點,無論是教師主動還是家長主動,在兩者之間展開的話題都應該是圍繞幼兒的一日生活和長遠發展,我們沒有必要與家長討論家長裡短,更沒有必要評判雙方的家庭事件,教師與家長之間,除了孩子這條紐帶,不該有太多的接觸和交融,因為這非但不利於保證教師角色的純正,也不利於幼兒正常的發展需要。

  要用智慧和勤奮來做家長工作。讀懂家長心裡,知道家長在想什麼,不單純的迎合家長,也不讓家長覺得心裡不舒服,這就需要處理技巧。經過在園的學習,我覺得很有必要將家長進行分類,對於不同型別的家長實行不同的工作方法。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可以討論一些理論的內容,用確實可信的理論依據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用規矩穩妥的態度面對家長;對於長輩型的家長,要用尊敬的態度、較緩慢的語速以及先報喜後報憂的方式對待,隔代人對幼兒一般都比較驕縱、寵愛,而且長輩級家長思維保守、固執,完全逆反於他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引起衝突和矛盾,不利於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中等階層型家長,在知識量方面沒有知識型家長豐富,在育兒觀念方面也存在誤區,在這個型別的家長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發展,但不知道方法,整天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有的家長乾脆就是將孩子送來幼兒園請老師當保姆看孩子,不跟老師交流溝通,不關心孩子的在園表現,對於這兩類家長,教師既要耐心的解答家長的問題,用平實易懂的語言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進行家園共育,也要及時主動地與家長溝通,逐漸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讓其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什麼角色,並如何扮演。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開動腦筋,尋找與不同家長進行溝通的不同方式,並勤于思考和實踐,找到與家長交流的最佳方式,為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尋求良好的途徑。

  以上是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一點家長工作的心得,總的來說,家長工作複雜多變,需要教師端正態度、明確目的、勤奮學習、善於分析、隨機應變,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幼兒,關愛幼兒,為了幼兒的和諧發展認真做好家長工作。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29

  一、在家長面前,多一點對幼兒肯定的評價

  我在每一個家長面前,對幼兒都給予肯定的讚揚多於否定的批評和一些問題的指出。每個幼兒身上都有閃光點,每個幼兒在老師鼓勵的目光、激勵的話語中都會取得一定的進步。而我們的老師往往跟家長交流更多的是幼兒的表現不如以前了,把誰惹哭了,上課不專心了、講話了,或者是和誰比起來,還不夠出色等等。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幼兒有了問題一定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家園合作,幫助幼兒改正,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將幼兒積極進步與改善的一面好好地向家長們讚美一番。讚美是老師對幼兒真誠的欣賞,也是對家長最直接的一種鼓勵方式。如果家長的耳畔常常回蕩的是老師對幼兒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時間一長,家長必定漸漸會對幼兒失去信心,也會對老師不再信任。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幼兒,要能夠容忍幼兒的缺點,對每一個幼兒都有一定的期望,這就是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裡所說的,教師的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老師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孩子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老師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著幼兒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幼兒,極易形成幼兒與老師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和家長談“問題”,更要談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和家長就出現的問題多聯絡交流,而在溝通中除了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師要和家長一起努力研究怎樣來解決問題。家長們不但關心幼兒在園表現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樣讓自己的幼兒更好更快地改正缺點,更健康、快樂地成長。相比大多數家長,我們老師對如何教育幼兒懂得的更多一點。那麼,不妨心平氣和地多和家長交流一下,也可以聽聽家長們的經驗與心得,讓家庭和學校的對話變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義。

  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位幼兒,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優缺點以及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長的怎樣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著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三、講求語言藝術

  講求語言藝術,並不是隨聲附合,也不是添油加醋,而是從愛護幼兒,關心幼兒出發,“多報喜,巧報憂”,把批評融入在希望之中。當幼兒有進步時,我便告訴家長。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訊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多聯絡。

  我們在和與家長溝通時,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應該是“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幼兒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引導家長認識到幼兒的一些不足,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在引導中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為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如果家長情緒過於激動,這不是交流的最好時機,我們沒必要急著給家長以更多的交流,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做進一步的交流,這樣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在溝通中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是踏進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著整潔,精神煥發會給家長留下美好的印象,這也是對家長的尊重。在外人看來,教師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業,我倒覺得除了教書育人以外,更是為幼兒和家長服務的。我會在來園、離園時與他們很熱情的打招呼,我的微笑和熱情可以拉近我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在面對家長的指責這種特殊情況時,要剋制自己的怨氣,不要和家長爭執,更不要挖苦諷刺幼兒而傷及家長,臉上要充滿微笑,那麼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困難的場合,都能輕易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從而最終消除誤解和矛盾。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30

  記得當初選課的時候,我並沒像其他人那樣去打聽這門課是否給分高,我唯一想到的就是我能從這門課中學到什麼。一看到溝通與談判這門課,我就知道了這門課我一定要選。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時話就不多,何況是跟陌生人呢,所以我決定一定要選這門課,我一定要改變自己。我一直覺得只要我改變了這一點我的人生就會有很大改變了。

  記得第一次上這門課的時候,我本是一個人上課的,由於我覺得一個人上課沒意思,再加上舍友那天正好晚上沒課,就讓她陪我去上了。那天我們去得挺晚的,一進教室發現老師來了,教室也基本沒座位了,我和舍友好不容易在第一排找了兩個連在一塊的座位坐下。剛坐下就上課了,上課後我才知道,這門課老師是會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問題的,這倒把我嚇了一跳。因為我不是一個膽大的人,我特別害怕在很多人面前發言,我怕自己說著說著就忘詞了,那是最尷尬的。我沒想到這門課會與平時不一樣-----老師在上面講我們在下面聽聽就行了。老師最後也跟我們坦白了她上課從不點名。但是我還是一節課也沒落下,而且我自認為這是我聽得最認真的一門選修課。也許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老師給分高而且不點名才選這門課的吧。其實第一堂課是讓我們試聽一下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不喜歡這門課你是可以退選的。選這門課我是一點也沒猶豫,但是是否退這門課我是有點猶豫了。但是經過很強烈的思想鬥爭後,我決定不退了,死也要把這門課上完。就這樣我選了這門課。雖然是沒退,但是並不代表我徹底接受了老師的教學方式。開始的前三次課在每次課前我都感覺到很恐怖,我特別害怕老師會上課抽我回答問題。儘管在第一次課上老師就說既然你們選擇了這門課你們就要改變一下你們的態度,不能再像你們平時那樣上課了,要與老師互動,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是我發現我還是沒有那個勇氣,我依然害怕,依然不敢。後來我發現老師上課是基本上不會抽人回答問題的,因為有很多同學會主動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特別羨慕那些敢主動回答老師問題的人,因為我沒那個勇氣。幾節課後我不在害怕上溝通與談判這門課了,反而倒是覺得覺得這門課很有意思了。

  這門課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小組,這樣以方便我們交友以及我們以後共同完成一個團隊作業。老師之所以會這樣佈置就是讓我們鍛鍊一下如何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合作吧。也許這樣讓我們能更好的瞭解彼此吧。很快的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團隊作業,我們隊的大多數隊員都特別給力,因為有好幾個人是剪紙協會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剪紙來宣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決定以剪紙為輔,傳統文化作為主要元素。就這樣大家商量好了,各自分工,最後把大家的成果和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組最後的成果。在我們組中我感覺到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專業,大多數人是彼此不認識的,但是相處了以後發現大多數人還是很熱心很積極的。因為這次團隊作業讓我再次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團隊展示是我唯一一次上臺講話,之前我特別緊張,畢竟我有好久時間沒在很多人面前講話了。也正因為團隊展示才讓我不得不在大家面前說話了,我特別感謝老師給我們這些不敢主動上臺講話的同學提供了一個機會。

  這門課給我帶來的收穫很多,我交了很多朋友,我也克服了不再害怕老師上課抽人回答問題的心理。也讓我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雖然我的談判能力並沒有怎麼增長,但是我知道了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去對待別人,與人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以前我以為談判就是讓自己利益最大化,透過上這門課我知道了,談判的目的不僅僅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時也要讓對方利益最大化,這才是溝通的真諦。

  學習這門課讓我明白瞭如何與別人相處,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突然發現我以前與人交往時有很多事是不對的,以前的很多心理是不正確的。這門課讓我感覺到這才是素質教育啊!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31

  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要經常溝通。家長應該如何向老師提出意見而又不影響孩子呢?現在向家長和老師推薦以下策略。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心理學家認為,在輕鬆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

  二、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專家常提醒父母:“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

  三、即使家長很生氣,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長同老師交涉之前也要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四、即使家長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意見,也不要傷老師的面子。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是正確的。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是有道理時,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的。

  五、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家庭問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異常時獲得老師的理解。

  六、“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麼會在幼兒園裡調皮搗蛋呢?”所有家長都認為自己對孩子最瞭解。每當老師對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時,家長往往很不高興。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完全和在家時不一樣,這樣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老師和家長經常交換意見,有助於雙方更好地瞭解孩子。

  七、儘管家長有進行合作的誠意,但是老師是否會顯出不願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們之間可以互通情況,必要時向園方或其他有關方面反映,以便及時進行干預。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32

  在沒有當老師之前,我和我的家長溝通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了老師之後,我發現我和我的家長溝通起來卻成了一個我必須要不斷學習的事情。當然,這兩個“我的家長”已經不是同一個所指物件了。

  過去我只用作為孩子與我的父母家長交流我的學習與生活,現在我得跟我們班孩子的家長們溝通這些由他們生養由我教育的孩子,著實讓我有了全新的人生體驗。我們班xx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家長亦是不同的。在與這些家長的溝通中,我逐漸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與家長的溝通更要採取不同的方式。

  在與我們班孩子的家長的溝通中,我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作為老師的我不能夠完全瞭解的個體,必須要時刻與孩子的家長保持溝通,時刻“通著氣兒”才可以瞭解清楚這些孩子都在想些什麼,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對他們的教育必須要從瞭解他們的家長開始。我們班有好幾個學習上有非常大困難的孩子,後來我在與這些孩子的家長溝通中發現,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孩子們的這些學習困難,而作為老師的我是不可以不尊重的向家長們直接指出來的,我只能委婉地提出或許這些困難需要家長們的配合才可以徹底克服。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必要性。這些家長在過去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也肯定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才會有這麼多的自身問題,甚至有的家長在成年之後也沒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就把孩子生了下來,生下來就開始了自身問題的一個延續。好幾次因為我的溝通方式沒有把握好,導致一些家長對我給孩子的教育產生不放心的心理,還有的會直接上報我的領導說我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任或者說我不配做老師。我知道這些都是我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一些不夠成熟的家長直接爆發出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後來在不斷地溝通中,我意識到我和家長都是出於愛,為了把孩子教育好,只是每個人的方式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而有所偏頗。我也就在與家長的溝通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方式,學著更加尊重家長也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展開我的教育。說實話,這也讓我意識到當老師的艱難與高尚。我們作為老師,要教育的不僅有那些來聽我們課的孩子,而且還有那些孩子的家長,以及身為老師的我們自己。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可以去做這樣一個普及知識的老師,這樣才可以配得上“老師”這個稱謂。

  家校溝通的培訓心得體會33

  1、要培養良好的學習及做事的心態。一萱老師的講話中,首先就現場教家長如何控制情緒,並以坐姿及控制呼吸法為例,教會家長們如何引導小孩能夠集中精神,並在冷靜的去思考和學習。

  2、要及時觀察疏導孩子的情緒。進入小學後,孩子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和幼兒園都將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能否快速融入小學的學習生活,在剛開始的這段時間將非常重要。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每天至少能夠花上半個到一個小時時間討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及發生的事情,並根據孩子的反映及時的對他的擔憂或一些錯誤的想法進行疏導和糾正,那麼他將會得到快速的成長。如果家長每天下班就一直抱著手機看小說或玩遊戲,不去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那麼孩子一旦有想法時無人聆聽時,長久難免有時會失去在家裡溝通表達的興趣。

  3、需要創造家庭的良好的學習及生活氛圍。“孩子的教育不能完全靠學校和老師”,這時候多位老師在培訓中都提到的一句話。現在的生活多姿多彩,家長的生活學習習慣不好,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習慣。如果家裡長期是雜亂的,那也會培養出來邋遢的孩子;如果家長每天下班只會玩手機和看電視,那將必定出不了一個有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一個好習慣決定人一生的成就”,如果不能在早期教育中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那麼將來需要花費數十倍的精力才能達成。父母的榜樣是非常大的,透過打罵教育孩子也已經是過去式了,因此需要家長能夠事事做出榜樣,與孩子同進步;除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外,家庭也需要有家規。

  4、家庭與學校的溝通及配合。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家長需要與班主任積極配合,班級工作才能順利進行。現在很多小孩在家裡是個寶,事事都被家裡寵著,性格蠻橫霸道,受不了一點委屈,那麼在學校集體生活中,難免會有小的故事,同時小孩的好勝心比較強,成績稍微一點不如意就有可能士氣低落,這時候家長就要經常與老師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進步、成長。

  以上只是這次培訓中摘取的部分內容,老師還講解了很多生動的例子給家長們進行參考,希望透過學校與家庭的密切配合,能夠讓孩子能夠快樂成長,讓家長也得到同步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