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精選8篇)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

  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它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去薰陶每一個學生。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精選8篇),僅供大家瀏覽。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1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書中認為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於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備,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啟迪和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並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後天決定的。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積累,聰明靠勤奮。”先天的聰明還要靠後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於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後,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每位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2

  先說一個真實的例項,我曾經上過一堂公開課,課上自認為發揮的很好,課後教研員與其他骨幹教師一起評課,也都認為環節齊全,教學步驟設計合理,由淺入深,教師思路清晰,專業水平高雲雲。我也沾沾自喜,認為上了一堂好課,我隨便找了班裡一個孩子,問他:這節課你學的怎麼樣啊?孩子的回答出人意料:老師,我沒聽懂。當時我內心一顫,萬沒想到是這種答案。我的課設計的這麼好,每個環節緊緊相扣,重難點講解清晰,你怎麼能不會?我開始反思,開始深度的剖析自己的課,我得出結論沒有分層教學。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差別,有的孩子聽一遍就會,有的孩子看一遍書就會,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會。那麼完整的課堂流程下來,還學不會的同學怎麼辦?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的調控,實現的方法便是分層教學應對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這麼多,如何實現面面俱到,到達分層教學呢?透過這次培訓,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微課!

  微課如何做?如何運用到教學當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剛一接觸,的確頭大。但是鍾紹春教授的報告,逐漸的讓我理出了頭緒。從國際大環境看,資訊化的普及已經掀起人類歷史上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任何事物脫離資訊,都變得滯後。在教育領域,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已迫在眉睫。教育資訊化如何做,如何去迎接資訊化時代的各種挑戰,如何改造我們的教育、改造我們的課堂?智慧教育應運而生了,他為我們在一線上懵懂、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師們,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準,在智慧課堂的教育模型下,學生將認同學習內容,主動、個性化、儘可能以探究方式學習,最終培養智慧的人。

  為期四天的培訓,無論是從理念上還是技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專家現場講解,邊學邊做邊指導,少走了彎路,直奔主題。在這點上,真心感謝東北師範大學智慧教育團隊給我們提供的幫助!透過這幾天的學習,個人認為微課製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課堂知識還原生活

  課本上的知識本就來源於生活,我們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學生不願意學,不想學的狀況呢?歸根結底,孩子們沒有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把知識還原到生活中,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使孩子們產生共鳴,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願意學,真心的想要學會。以這種飽滿的熱情去接受新知,必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務驅使,引領學生,發揮孩子的主動性

  讓課堂上的每個孩子都要有相應程度的提升,但是學生興趣、認知水平、知識水平分類都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的每個環節,都佈置相應的任務。任務驅動,目標明確,讓孩子們自主的學習。

  三、知識的獲取的多樣性

  知識的獲取,無非三種方式:一是教師講授,二是學生看書學會,三是小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聽一遍就會,有的孩子看一遍書就會,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但是無論哪種情況的孩子,都儘可能透過探究方式獲得新知,做不了的嘗試讀懂,實在不行就聽講。並讓其在各個環節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微課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每個環節佈置完任務,給孩子們提供三種可供選擇的微影片,一個是引導孩子看書自學的,一個是講授式的,一個是提示孩子小組探究的。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微影片,而且可以隨意的暫停或是重複看。教師真正實現主導作用,完全發揮孩子們自主探究的主體作用。孩子們自主探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才是困擾自己的最關鍵的問題,教師再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輔導,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聽課,效果會特別的棒!先學後教,翻轉課堂;以學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識的評測、提升與拓展

  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樣的:不單單是知識的獲取,而是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學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要設定進行有針對性的測試,根據測試結果,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和相應的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課,不是教師發揮的多好,課堂氛圍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穫,實現不同認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應的提高。個性化學習程度逐步深入,創新性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

  微課的使用,真正實現了不同認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應的提高,它不拘泥與某種形式,不受任何束縛,旨在引領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它必須依存與理念的正確引導,在智慧教育的引領下,微課正發揮著它無盡的能力,在資訊化與學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馬揚鞭!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3

  教育質量的高低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智慧,即平常所說的教師的素質。什麼是教師的教育智慧或素質?這是當前教育界亟待澄清的一個概念。

  關於教師教育智慧的總體思考

  1.在國際教育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論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強調教育教學工作是一種專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

  2.教學活動是教師工作的中心任務。我們在談論素質教育時,曾強調:以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德育為靈魂,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因此,教師教育智慧或素質的含義必須著眼於教學活動本身。

  3.反對那種元素堆砌的教師教育智慧或教師素質觀,應將教師各種素養看成是一個系統的結構。其內容包括著複雜的過程。

  4.教師教育智慧或教師素質是結構與過程的統一,發展性、動態性是其精髓。正因為如此,我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更重視對教師的培訓與提高,即教師教育。

  我們把教師教育智慧或素質理解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我們把其概括為三個方面:教師的師德、知識和能力。

  A.師德與師魂

  1.敬業愛崗

  教師的職業道德,從廣義的角度凸顯四個意識,即敬業意識、樂業意識、職業規範意識、勤業意識。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師德體現的就是對教育事業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這就是師德第一個表現:“師業”。敬業愛崗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在研究中我們看到其表現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崗位;獻身於教育工作的職業理想;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

  2.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又一個表現:“師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我們稱其為“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師愛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感情投入與回報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此外,成功的期望也是一種師愛。一位優秀的教師肯定認為:“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種期望就是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就是教師的信念。教師的教育期望或信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

  3.嚴謹治學

  師德集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質量上。能否培養出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這是衡量師德的重要標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師德的第三個表現:“師能”。教師的成功,在於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嚴,往往建築在對自己嚴的基礎上,特別要嚴謹治學。也就是說,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學風和教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與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總之,教育質量直接取於教師的業務水平;業務水平,集中體現在一個“新”字上;創新的基礎在於教師鑽研業務。

  4.為人師表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就是為人師表的師德表現,也可以叫師德的第四個表現:“師風”。師風表現在下邊的四個方面:①以身作則。它有著種種表現,特別要模範言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等;②團結協作。為人師表不可缺少與同事、與家長團結協作的行為;③廉潔從教。教師廉潔與否,學生看得特別清楚,所以要堅持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④依法執教。在教育教學中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言行。

  B.教師的知識

  1.本體性知識—勝任崗位的基本保證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知識要有事業與職業的目的,一個人最佳的知識結構,主要是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為基礎。這種本體性知識有如下四個要求:一是對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例如有關學科的知識背景、實驗知識、觀察知識以及科學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等;四是能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科(學術)造詣,能夠清楚表達出來。然而,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只是“基本保證”,而不是唯一保證,即光有本體性知識並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的決定條件。我們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關係。有幾位頗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曾經是一些不合格的中學教師。因此,可以認為,教師的本體性知識一定要有,但達到某種水平即可。

  2.文化知識—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要博採眾長。為了實現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師除了要有本體性知識以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在學校裡,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充套件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我們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當然,教師的文化知識修養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我們主張每一位教師都要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3.實踐知識—機智豐富的個體存在

  教師的實踐知識更具體地說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當時的情景有分寸地進行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來。在這些情景中教師所採用的知識來自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而且,實踐知識受一個人經歷的影響,這些經歷包括個人的打算與目的以及人生經驗的累積效應。所以這種知識的表達包含著豐富的細節,並以個體化的語言而存在。顯然,關於教學的傳統研究常把教學看成是一種程式化的過程,忽視了實踐知識與教師的個人打算,於是它限制了研究成果的運用。

  4.條件性知識—成功教學的“金鑰匙”

  教師的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們在教改實驗中所特別強調的。條件性知識是一個教師成功教學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我們把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具體化為三個方面,即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C.教師的能力

  1.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優秀教師=教育教學過程 反思

  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而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可分為三大方面:一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二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教育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三是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進行調節、校正和有意識的自我控制。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又可以叫做反思能力。如果20世紀80 ̄90年代提倡培養專家型的教師,那麼21世紀要倡導訓練反思型的教師。

  2.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善於對資訊科技最佳化、整合

  今天計算機輔助教育、多媒體的使用,上網和創辦網校,已成為社會的時尚。在教學中如何應用這些技術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成分。

  優秀教師應該有對計算機教學系統的設計能力;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傳播系統的能力;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成果的評定能力;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每種教學媒體技術的出現,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與發展智力。同樣,每種媒體既有長處又有不足。如果把多種教學媒體組成一個系統,使各種媒體之間揚長避短,互為補充,那麼,這種教學系統就能發揮更大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積極維護和保健

  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或mental health),意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狀態。與心理健康含義接近的詞有“心理衛生”和“精神衛生”,意指對心理或精神健康的維護和保健。心理健康的含義為:(1)心理健康分為正負兩個方面。它不僅僅是消極情緒情感的減少,同時也是積極情緒情感的增多。(2)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3)心理健康是一種個人的主觀體驗。它不僅包括積極情緒情感,也包括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稱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德育工作區分開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具有一致性。目前學生中存在越來越多的心理行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承擔起學生心理衛生保健醫生的角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表現:(1)心理預防和心理衛生;(2)心理諮詢;(3)學習指導;(4)職業指導。此外,教師還要適當地掌握診斷性評價和學會行為初步矯正的技能等。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4

  近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xx縣“送教下鄉”語文學科教師培訓,聆聽了片區六位老師的授課、xxx老師的評課和師訓中心xxx老師的講座《精準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總而言之,感觸很深,收穫頗多,尤其是她們結合文字對教學目標精準定位的深入剖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簡要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首先,我明白了語文每課的三維目標不是網上一搜就能確立的,也非我以前照抄教師特級教案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和技巧。作為一名上崗兩年的語文老師,我自身最缺乏的就是技巧。聽了劉老師的講座,我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有了更深的解讀,最起碼有了方向上的指引。原來每課教學目標的確立要依據新課標、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反思我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雖然也認真研讀過課標數次,可平時教學中所寫的教學目標要麼就將三個目標混為一談,要麼就忽視了學情方面的分析。因此,接下來的教學中要花費大量的力氣將三個方面有機結合,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才具有實效性。其次,我明白了教學目標並不等於學習目標。在我來石泉的這兩年,我聽得最多的就是教育系統所呼喊的高效課堂,各個學校倡導的目標導學案。說實話,雖然平時的教研活動中,領導時常滲透這些理論,但總覺得有些偏於形式。尤其是目標導學法,自從我校提出了這樣的模式後,學校每位老師上課的流程基本都是這個模子,千篇1律。當然我也無法評判出好壞,只是一直對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含混不清。直到聽了講座和名師的解答,我才懂得原來學習目標中沒有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只是作為一些滲透。在利用目標導學法授課時,學習目標是依據學生的實際設立的,也是靈活呈現的,並不是所謂的強硬、自由制定。

  最後,我明白了教學目標的落實與教學流程的設計是相輔相成的。在我的.教學中,一些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大都來自於網上貼上複製而成。雖然也有過修改,可因為工作不精細,自身挖掘不深,時常沒有將課件與教學設計中的三個目標做到有效整合。透過細聽三位名師對她們三節課教學構思的闡述,我懂得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需要注重細節,靜心思考,將教學環節的每個步驟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一一對應,還應依據教學目標對部分環節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我的課堂才不會容量過多,時間不足。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課堂效果如何關鍵在於課堂的實施者——教師和學生,尤其是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我還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善於反思、總結提高。以上就是我就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的一些淺薄想法,希望各位老師評批指正。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5

  30年的光陰,成就了什麼?是歲月積澱的從容不迫氣質,還是生活練就出的鏗鏘玫瑰?

  深圳高階研修班“充電”第一個上午,就被李榮華“華姐”充滿激情的團隊建構活動深深吸引。輕鬆、熱烈而富有創意的團隊破冰活動消弭了學員之間的陌生感。“你就是團隊,團隊就是你”、“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讓教育流過學生的身體,成為他的智慧”……活動中,華姐的金句不絕於耳,讓學員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確了團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班級管理輕車熟路的華姐,利用輕鬆愉快的遊戲,更向我們傳授了幾個班級管理的殺手鐧——“鼓士氣”、“鼓掌”、“微笑”、“4S”……雖然之前也曾參加過類似的團隊建構活動,但華姐把教育理念融入到每一個活動中,實實在在接地氣!而當得知活力四射的華姐孩子已經30了,我們更是詫異不已,深深被她的活力朝氣、良好心態、緊跟時代所折服!

  活動最後,學員們以報數的方式組建了5個學習小組,組內分工,並民主評選出10名班委。華姐也向我們佈置了接下來幾天的學習任務。

  相信華姐的教育理念一定會流過我們的身體,成為我們的教育智慧!最後,分享今天的小收穫與大家共勉——

  做事的態度——全力以赴,而非盡力而為

  做事的形式——創新高效

  做事的方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6

  秋日,樹葉染黃,碩果飄香,大雁高翔,正適合放飛自己的教育夢想。

  還記得十九年前,羞澀的我初次登上講臺,發誓要做一個柔軟的、朝向美好的老師。十九年來,一個個日子如粗礪的沙子,粗糙了我的容顏,卻沒有改變我最初的心願。但是,教齡愈長,我愈加真切地感受到,做為一名教師,僅有愛心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方向的愛,只能將學生引向歧途。教育離不開智慧,有教育智慧做風帆,師生才能平穩地駛向美好的彼岸。

  這次南陽智慧力班主任的學習,正是一次朝向智慧、朝向美好的靈魂之旅。

  一、貼地而行,用匍匐的姿態做教育

  二十八日,我們聆聽了來自全省的24位最具智慧力班主任的演講答辯。雖然每人只有5分鐘時間,但這短短的5分鐘,卻凝聚了他們一生的智慧。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候選人精彩的演講中,有自己十幾年帶班的實踐經驗,也有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案例。從致力於習慣養成教育的“啟程一一揚帆一一遠航”三年系列主題班會,到以生為本的精細化管理方法;從有班級特色的“小獎章”評價激勵方法,到自己獨創的"三大名助管班法";從青銅時代、白銀時代、黃金時代的"三年小時代",到微信、部落格上的"老班說說"……站在舞臺中央的每一位老班,都是一部活的“班主任兵法”,在他們的頭腦中,裝著無數的故事,還有無數條錦囊妙記。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告訴我,做為一名班主住,必須貼地而行,用匍匐的姿態做教育,在發生的教育案例中研究教育,才能做出真教育,做出紮實的教育,師生的靈魂,才有處安放。

  我們還聽了三節班會課。第一節是濟源一中魏俊起老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課《認識最熟悉的陌生人》,讓學生重新認識“教師”這種職業。從創設的案例情境中,學生了解了老師的辛苦;從職業解讀中,學生也感受到了做老師的幸福。學生對老師這種職業的評價,從剛上課時的“嚴厲”、“辛苦”,到臨下課時的“高尚”、“幸福”,一節課下來,學生學會了全面地、辯證地看待同一種職業,達到了魏老師所說的“教給學生一種思維方式”的目的。

  第二節是辛縣首府實驗學校劉建良老師的《綻放自信,啟用潛能》。劉老師從學生中常見的自卑心理入手,引出自信的含義及其作用,並用“優點大轟炸”的活動,幫助班裡兩位聲稱自己沒有優點的學生樹立自信,最後用“我是一個自信的人”的活動,讓學生踐行學到的培養自信的方法,比如抬頭挺胸快步走、正視對方、面帶微笑……學生從剛上課的拘謹忸怩,到走下舞臺落落大方地與聽課老師交流,用自己的行為印證了這節班會課的成功。

  南陽市十三中宋學軍老師的主題班會課《集中你的注意力》,將遊戲、體驗活動與情境對話完美融合,在反口令遊戲、耳聰目明遊戲,以及傳球活動中,學生體會到了專注的重要性。透過討論老師精心創設的一個個情境,學生明白了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整節班會課笑聲不斷,學生在笑聲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二、雲端舞蹈,留一隻眼晴望星空

  另一個會場上,同時進行著的常作印老師的講座《一輩子學做班主任》同樣精彩。觀摩完三節主題班會課之後,我看看錶,離日程表上顯示的常老師報告結束時間還有25分鐘。我無暇欣賞南陽市十三中學生精彩的大型團體操表演,就匆匆趕往第二個會場,聆聽常老師的智慧。晚上,我又學習了同事的筆記,並討來了同事拍的PPt圖片,認真補習,唯恐遺漏了名家的精華。

  常老師從三個方面講了做班主任的智慧:做堅定的領導者,做精細的管理者,開發屬於自己的課程。

  且不說常老師對班主任職業的精彩解讀,單是他自行研發的豐富多彩的班本課程,就已令我敬仰不已。為學生精神奠基的國學課程,吻醒每一個黎明的晨誦課程,從楷書到行書的書法課程,演繹經典的校園戲劇課程……正如他所說:“教育潛能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高品味的課程、高品味的活動,裹挾著潛能生向前走。”這,就是最美的教育。最美的教育,必能催生心懷美好的學生。

  常老師用幽默而睿智的話語告訴我,做為一名老班,不僅要沉入教育,貼地而行,更要學會在雲端舞蹈,時刻不忘留一隻眼睛望星空。老師的眼界有多高遠,學生就能向前走多久遠;老師的眼界有多開闊,學生的世界就有多遼闊。

  任重而道遠老班們啊,請以愛心為船,以智慧做帆吧,在教育的大海中,師生同力,揚帆遠航,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抵達美好的教育彼岸。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7

  昨天聽了宋君老師的關於“讀懂學生,在深度反思中追求有智慧的教育”之後,我獲益匪淺。作為一名新任教師,如何讀懂學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宋君老師首先提到,要以學生為本,讀懂學生使得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其中,宋老師提到了一句話,我深有體會。就是“孩子已經掌握的知識就沒有必要再重複了,孩子沒有掌握的知識需要仔細講解”。

  這次上公開課,我們組裡的老師們來聽我講課,我教授的課程是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的教材,這次要講的重點是五個動物詞彙和一個句型,我上課一直在重複這五個動物單詞,而且以齊讀齊練的形式比較多,下課之後,我的同事們很真誠的給我提出了建議,這樣齊讀齊練的形式不容易找出學生不會的地方,同樣學生已經學會的五個動物單詞就沒必要加強訓練了,學生不會的It’sa…這個句型是需要加強講解和練習的,而我卻忽視了這個問題,所以看起來很不錯。

  其實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不好,也就是宋君老師提到的要以學生為本,讀懂學生才能是教學工作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我沒有讀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學生學習當中有哪些是已經學會的,哪些是不會的,同時,作為老師應該把學生不會的地方深度講解,而我也沒有做到這一點,很不好,現在需要反思一下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有講有練,有重點,有難點,有易錯點分析。這樣才會有效率的講述課程。

  宋君老師提到了另外一個內容,一個案例就是小學生平時喜歡接話的同學比較多這也是我非常頭疼的一個地方。上課效果不好,總是控制不好課堂,許多都是上課因為瑣事導致的問題。但是這次上完公開課之後,第二堂課我安排的是活動課。內容是接龍游戲,以動物動作為傳遞的依據然後最後一名或者第一名同學知道答案快速說出來答案,比賽哪組時間最短就為獲勝小組。中間進行了兩輪遊戲,但是其中有一個第二排一直表現不錯的男生,突然來了一句,我不玩了。當時我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是震驚,覺得這個孩子一直表現積極很不錯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另一方面是覺得難過,一定是我在安排這個遊戲的中間有某些環節出了問題了。下課之後我單獨叫他談話,從談話中得知,他在抱怨我一直沒有獎勵過他。

  從開學以來,由於我教整個年級,為了培養三年級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我採取了一些獎勵形式,上課表現良好的、有進步的同學都有獎勵,遊戲環節搶答成功的也有獎勵。由於我工作疏忽,導致忽略了這個男生的需求,他上課一直表現很積極,因此我讓他當了英語早讀的領讀,但是我並沒有真的讀懂學生,我沒有在關鍵時刻給予他一定的鼓勵,所以導致這節活動課上課他有懈怠情緒。

  到了下午上學的時候,我單獨叫他出來談話,正式給他說明了原因道了歉,並且給予了一個貼畫作為他開學以來的獎勵,並且說明這個獎勵是需要你以後更加努力換來的,這個孩子又露出難得的笑容。所以,作為一名新任的教師,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專業理論知識,但是宋君老師提出的這些內容是我真的需要深刻反思的,我的教學還很幼稚不成熟,我的育人就更不知道怎麼處理,看來我以後還是需要真的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師,做到認真讀懂學生,每個孩子都是真誠善良的,努力向上的,我會更加努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自我,反思課程,早日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師。

  教育的智慧心得體會8

  這次我在有幸培訓中欣賞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的專題講座,這是班主任不可不聽的講座,他告訴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奧妙,聽魏書生的報告、讀魏書生的文章,如同聆聽一位智者的心靈獨白,舉手投足、字裡行間無不感受到他質樸的人格魅力與務實的工作作風,如品香茗、如嚼菜根。甚至激動的無法入睡,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魏老師的班級管理是以人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師龐大的管理系統中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個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魏老師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凡是學生能幹的事,班幹部不要幹;凡是班幹部能幹的事,班長不要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班主任不幹。”從魏老師的這句話裡,體現了他民主、科學的管理思想,他認為民主管理提高了學生對管理的認識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我們班學生都多才多藝,他們大膽,踴躍。當然要選一些有能力的班幹很容易的,他們也非常樂意。所以我要儘量讓他們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華,儘量讓每位學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發展學生的人性、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學習智力、學習目標、學習途徑和方法上都存在著差異,我們要尊重學生間的這種差異。同時讓自己樹立為班服務的思想,對學生管理不要出現“我管你服”的現象,總覺得自己是管理他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才能讓學生服從管理,要與他們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魏老師曾這樣說教室是學室,教材是學材,把教師當作學習上的共同的探討者和交流者。轉變教室、教材、教師的觀念,那學生對學習自然就感興趣了。老師要把自己定位於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服務員。這樣,面對學生的各種舉動,老師都能用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去應對。

  科學的民主的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平時的工作是息息相關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體會到:良好的師生感情是決定班主任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覺得從以下幾點做起,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其次,魏書生老師是位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看別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別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他從來都是站著演講的,不管演講時間是半天還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親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對面談心;他從不講多麼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麼華麗的詞語,只是談一些身邊的與生活、工作、學習有關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時還帶著一點點自私的念頭,卻很有一番見地,讓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說教,從容中蘊含巨大的凝聚力與感染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把普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時代的脈搏緊密聯絡起來,是心與心的交流,也是一首愛國敬業的頌歌。魏書生是個實實在在的人。

  第三,魏書生對教師職業的迷戀,源於教師是最有利於培養真誠、善良、美好的職業。帶著這份樸素的情感,他放棄許多機會、經過多次申請,終於成為一名教師、一名終身教師,以至在擔任眾多的行政及兼職工作時都不曾離開三尺講臺。教育的理想主義,體現在教育教學中,是那些閃爍人性光輝的舉措: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唱歌、寫說明書、做好事、寫心理病歷,堅持每天做100次仰臥起座、俯臥撐,“一分鐘競賽”、“學會使用‘邊角餘料’”等等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教育、對教學、對學生,魏書生有著真真實實的情感。

  第四,魏書生對學生愛的教育。自愛愛人的魏書生,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魏書生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加以訓斥了事,而是透過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和說明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

  魏書生就是這樣,他有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膽量,科學家的嚴謹;有儒家的禮讓,有釋家的胸懷,道家的超脫;有社會活動家的閱歷,演講家的口才……這一切,成就了他作為一代教育家獨有的魅力和風範,以一顆平常心快樂地生活、工作、學習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