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記錄(精選10篇)
教研活動記錄
教研活動記錄(精選10篇)
開展教研活動如何寫好活動記錄?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教研活動記錄(精選10篇),供大家閱讀參考。
教研活動記錄1
研討時間10月23日研討地點多功能廳
參加人員:全體教師:
主持人韓xx
研討主題:如何充分運使用者外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協調發展
研討目標: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發展。
研討方式
研討過程:
一、提出教研主題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們今天研討的主題是:如何充分運使用者外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協調發展。首先請各級部主任介紹一下自己的年級組在促進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發展方面是如何運用材料的。
二、各級部主任反思及討論前的質疑
1、小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韓於香:幼兒上下肢動作協調我們針對投擲區和跳躍區開展的,在投擲區以投擲沙包、流星錘為主,我們發現的問題是幼兒幼兒只會前後移動,只是上肢在動,下肢得不到活動,所以,我們就投放了不同層次的材料:大小不同的報紙球、小動物投擲箱等,以增加孩子下肢的運動量。我想聽一聽大家更好地意見和建議。
2、中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白瑞芳域,在本區孩子能透過材料與玩具互動達到跳躍動作水平的發展,有單腳跳、雙腳跳等動作技能,由於設定的遊戲活動較多,孩子們的興趣高,有的孩子不願意換區,這些孩子下肢活動運動量大,上肢活動少,怎樣使上下肢活動協調發展呢,這是我們困惑的問題,根據研究主題我們採取新增適量促進上肢活動的玩具,如:增加了一些吊飾(如自制的布偶、沙包沙袋等)讓孩子在跳的過程中增加一些擊打動作。二是增設一些促進上肢發展的活動:如在小青蛙學本領的遊戲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動,我覺得這是我們初步的嘗試,希望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3、大班級部運用遊戲材料情況介紹
李納:我說一下我們的投擲區,我們投放了沙包、流星錘、投籃架、套圈,在活動時,孩子只是前後移動,左右平移,動作單一,幼兒上肢容易疲勞,下肢得不到活動,產生上下肢運動量不均衡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也是投放了不同層次的材料,還投放了跳繩,還利用籃球編排了球操,讓幼兒上下肢動作也得到充分的鍛鍊。老師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剛才聽了三位老師的介紹,共同存在的問題是區域性身體運動多,老師很關注孩子的發展,發現問題了,孩子到這個區域時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參與式討論
主持人:圍繞今天教研的主題,結合下午三位老師的發言,請大家發表各自的見解,以年級組分三小組討論,園長參與討論。
主持人:
三組教師有這樣一些共識:一是充分挖掘玩具材料的教育價值,增強玩具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做到巧妙利用。二是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活動的空間。在使用上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引發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運用玩具,充分體現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三是將遊戲區域進行綜合運用,可採取交換區域、整合區域、等多種管理方法,為孩子創設更多的遊戲情境,使幼兒上下肢得到協調發展。
研討小結:
《綱要》中提出培養體育活動的興趣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最終是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綱要》中也提到要透過環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發展,從這兩點分析,區域遊戲組織是多種多樣的,是滿足不同興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區域遊戲中如何既滿足興趣又促進孩子的發展,區域體育活動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審視,思考,是否還要按基本動作要求去分割槽,我們發現了跳躍區投擲區孩子的問題,如何根據孩子的發展進行分割槽,再者創設適宜環境,投放適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傳統做法,不用動作技能的名稱框住我們的思維,建議可否開展勇敢者等區域,有所創新。
教研活動記錄2
依照學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我園圓滿完成了學期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與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獲得了實效,現總結如下:
一、教研活動日趨規範
1、規範體現在計劃的制定上。
在計劃的制定上我們採取了“逆向性”原則,即:計劃的制定由下而上,從基層中搜集、挖掘問題。學期初保教室便組織各年級組教研組長廣泛爭取教師意見,然後透過討論、研究制定出學期計劃,該計劃具有從群眾中來、立足於實際、可操作性強、粗線條定目標的特點,而且能透過讓教師參與計劃的制定,達到人人支援教研、人人明確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內容的確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結合學期目標透過各種渠道深入瞭解教學實際和教師、幼兒所需等靈活性地安排教研內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師們都是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2、規範體現在教研活動的組織體系上。
本學期,在教研組織體系中更加明確了各層的職責,並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職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規範體現在教研活動的準備與整理上。
學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動記錄”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教研備課記錄”和“教研活動語錄”,當確定出每次教研活動內容後,提前將通知發放給各班,以便每位教師做好思想及行動上的準備;而教研活動主持人就要認真做好本次活動的備課,對活動的目標、重點難點以及活動過程的組織都要做好估計與準備;教研過程中,由記錄員詳細記錄下活動的過程及參與者的發言,以便過後分析同時也能積累下極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二、教研活動時間得到更充分的保證
自從本學期幼兒園將週六上午做為半日工作日以來,教研活動較以往在時間上得到了更為充足的保證,故而增強了教研活動的連續性和永續性,教研活動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師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首先,本學期我們在原先基礎上,又進行了兩種教研形式的大膽嘗試。“一節課兩次觀摩三面評”,在提高教師教育技能,培養教師觀察、評價、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案例式教研”由於都是來源於身邊的人和事,所以教師們極容易找到共鳴點,又因為彼此間的切磋比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較為科學的答案,而這一答案便是我們下一步實踐的依據。
其次,在教研內容的設計上,既有提高教師教育技能的內容,又有解決教育困惑的內容,還有培養教師專業技能、交流彼此經驗的內容等等,但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提高教師的聽、說、思、寫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組織上有集體教研、分組教研還有隨時隨地的個別教研,教研的成員是流動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輪流擔任的,如今我們的教研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師的教研熱情空前高漲。
教研活動的開展增進了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彼此間的感情,整個幼兒園的氣氛更加的和諧,教研積極性的激發同時也激起了教師們工作的熱情。
2、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步伐跨越式前進,如: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觀察的敏捷度與深度、分析評價的能力、提升撰寫的能力等。
更為可貴的是,透過圍繞“主題活動”所組織的教研活動,使我們得出了許多極具價值的經驗,如:如何做好主題活動前的準備;如何選擇與設計主題中的活動;各種教育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動的反思與不足
有總結和反思便能實現再提高,在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開展中尚存眾多的不足:
1、由於週六興趣班開辦的緣故使得部分教師未能全程參與,對這部分教師來說實為一種損失。
2、活動中雖總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經驗,但缺少在實踐中的反覆論證。
3、教師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寫作技能、儲備了相當的實踐經驗,但仍缺乏對此的整理與對外交流。
教研活動記錄3
為了充分體現我校體育工作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們體育組將繼續深入學習素質教育的先進理念,紮紮實實搞好體育教學教育工作。以進一步提高“兩課兩活動”的質量為基礎,以提高學生活動潛力為核心,教會學生強身健體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的興趣,使他們樂學、愛學、會學,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一、工作要點
(一)開發體育組課改資料資源,深化課改研究。
開發新課程資料資源,體現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基本要求的體育課程資料體系,是實施體育新課程標準和實現課程目標,急需解決的操作層面的現實問題。
1、科組內採用參與式、互動式、進行教學設計、案例的研討。
2、加強備課制度,上一堂有關的新課程標準實踐課。
3、加強體育組的教育教學研討。
以課程標準為主體,結合學校的狀況,創出自己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課的質量,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
(二)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重點,推進課題研究。
1、用心開展教研活動,逐步完善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教學的設計框架。
2、重視教例、案例的積累。
加強教師自身的業務學習,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制定好單元計劃及做好教例、案例的資料積累。
二、具體工作思想安排
1、認真抓好體育第二課堂活動,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專案活動;
2、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實施新課程的水平,進行一課一案一得的實踐課彙報。
3、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家常課的資料,做好課課有資料,有創新。
4、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精神、管理好現有的體育器材和使用。
並作好器材登記入冊。
三、具體工作資料
1、調整課間操的隊伍,進退場的紀律,秩序,錯誤動作,努力提高操的質量。
2、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45分鐘效率,重視課的密度和強度,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3、抓好學校田徑、籃球、排球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強化訓練我校排球運動隊的運動水平,迎接省的排球比賽。
4、備課要求
(1)認真備課,持續兩週餘量;
(2)每學期教研組檢查備課兩次;
(3)認真參加培訓及教研組活動,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5、完成高一年級的分項教學班級組合。
主要設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
6、上課要求重在培養興趣,重在全面提高
(1)進一步加強思想進修學習,不出現體罰與變相體罰現象。
(2)熟悉課的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底有收穫。
(3)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不上無準備的課。
(4)課堂中啟發學生求知求真敢於提問,敢於探究。教師加強巡視,一激勵表揚為主,充分發揮學生,使學生喜歡教師,喜歡體育這門學科。
7、聽課要求
互相聽課並做到及時反饋、交流。用心按時參加市屬中學體育教研活動,認真聽取其他教師的課。
教研活動記錄4
為了進一步落實“以學為主,當堂達標”這一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英語教研組全體教師經過充分準備,認真開展了組內教研活動,經過一個月的備課、上課、聽課和評課,本次活動圓滿的結束了,在這樣的活動中有收穫也有不足,現總結如下:
收穫:
(一)精心組織,全員參與
在學校的組織下,全組英語教師,認真備課,準備各種教具,認真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以學為主”這一理念,如何讓學生在英語課上自主學習,以及如何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等等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各顯其能,亮點紛呈
在本次“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每一位老師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備課時查閱各種資料,虛心請教,多次修訂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老師們煥發了青春與熱情,他們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也演繹了課堂的精彩。
此次活動,每位老師都有不同的亮點和值得大家學習借鑑的東西。英語教師巧妙合理的利用課前預習,為自己的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課上教師靈活運用媒體教學,讓學生充分領略到純正的英語,發揮了學生的模仿能力;靈活多樣的活動設計,調動了學生的求知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的巧妙運用,真正調動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調動了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中,還有就是教師充分利用了檢測卡,讓教師對學生當堂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個反饋和檢測。
(三)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組內教研課是鍛鍊教學基本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開展這項活動,為促進教師刻苦鑽研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全組教師,在點評和互動中,老師們的教學思想得到碰撞與交流,對有效性課堂的研討更為深入。此次活動對於促進教師教學基本功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們互相學習、展示自我、共同提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了教研團隊的協作精神。辦公室內,隨時可見老師們一起研討教法,共同策劃教學環節、共享教學資源。每節課下來,老師們及時彙總情況,人人發言,個個評議,作出自己客觀而善意的點評,肯定優點和亮點,也指出課堂上的不足,老師們在團結協作中增進了友誼,鍛鍊了業務能力。
不足:
第一:教教師對課標研究不透,教材分析不夠,學情瞭解不深,結果出現教師以完成教學環節為目的,教師主講,忽略了學生學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使教學過程流於形式,因為教學內容繁多,學生無法全部掌握知識點,失去了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對個教學環節的時間把握不好,出現前松後緊的現象,聽到下課鈴聲響了,就匆匆忙下課,使得總結過程和留作業沒有時間完成。也有的教師過於重視教學時間,各教學環節進行的淺而不實。
第三:個別教師在組織學生對新知進行操練,分組活動的時候,教師的示範性不強,師生合作意識差。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目標的實現,忽略情感目標的體現和能力目標的完成。
總之,透過這次教學活動,我相信我們英語組老師都在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設計、課堂的駕馭能力、語音語調等各個方面得到了提高,膽量、心理素質得到了鍛鍊。我相信他們會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深鑽教材教法,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教研活動記錄5
時間:20xx年2月28日
地點:會議室
主題: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內容:
一、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1、 提高學生的教學素養,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
數學素養是人們透過數學教育以及自學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和觀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數學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總合。
2、 構建所有學生必需的共同基礎和加強數學的應用和實踐
應與時俱進地重新審視數學基礎,根據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構建簡明數學知識結構的要求,確定數學課程的內容,應抓住數學知識的主幹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實加強數學課程的基礎性。
3、 關注不同學生的數學需要,提供選擇和發展的空間
學生群體中存在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數學發展,。應提供具有差別性和多樣性的數學課程設計,增加課程的可選擇性,使數學課程適應與全體學生。
4、 充分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認識心理發展的規律,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要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和應用的過程,加強數學學習的活動,提供學生親身感受,體驗的機會。
5、 強化評價的教育功能,鼓勵學生奮發進取
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透過數學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達到的水平作出評判,同時對學生改進學習和完善自我進行導向;它又是實施教學反饋、評估和策略的重要環節。
6、 加強現代資訊科技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數學課程必須大力加強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積極作用,使現代資訊科技成為學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為獲得資訊資源和開展學習交流的廣闊平臺。
二、對各年級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1、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診斷中關於“根據問題把所需的條件用直線連起來”中的“每本相簿可以放幾長照片”應該連幾項。
結果:學生如果能列出相對應的算式,就應該算他的是正確的。
2、用兩種方法比較,並說明理由。這題比較速度大小與計算速度差是否屬於一種方法。
結果:這屬於一種方法,這裡只能比較“路程”作為第二種方法。
3、五年級數學教學中,解方程的錯誤率非常的高,必須藉助於驗算才能提高正確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較容易出錯的環節,因為沒有正負數加減乘除作為基礎,學生很難正確解比較複雜的方程。可以用“移負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補充解題方法。
教研活動記錄6
活動時間:
主持人:鄒xx
參與:全體教師
活動記錄:趙正平
活動主題: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
活動目的:透過校本教研活動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共同探討教研主題。
活動重點:交流彼此的實踐心得
一、交流我們的實踐過程
一年級老師(呂淑德):老師的書寫示範非常重要。在教學時提醒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培養學生一次把字寫規範的習慣,不依賴橡皮,儘量不用橡皮。
二年級老師(郭連香):教學生字時,示範完之後讓學生直接去寫,且讓學生進行互評,效果明顯。(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作業展示,並請教師為學生撰寫評語)
三年級老師(趙永德):在教學時,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的好習慣,老師時刻提醒。
四年級老師(張勝先):教師注意自己的書寫習慣,必須認真做好學生的書寫榜樣,身教重於言傳。對學生的書寫教育從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臉面,字如其人”,讓其明白寫規範字的重要性。對於學生的書寫姿勢進行強調,好的.書寫姿勢是寫好字的關鍵,做好“三個一”,再者教師在教學生字書寫時,注意每個字的起筆、運筆、落筆,讓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生成過程。
五年級老師(趙正平):作業不宜過多,時間充分才能寫好每個字。讓寫字差的同學照著書寫好的同學的作業去摹寫,有一定幫助。
英語老師(夏豔):讓學生牢記字母,書寫好的同學做示範,老師提醒,在班級展示優秀的作業。
二、在實踐中我們有了新的困惑
1、書寫筆順總是記不住。
2、學生好的行為不能堅持長久?如何讓其自始至終的保持?
3、如何讓學生時刻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三個一”?
4、如何解決好與快的矛盾?
三、活動總結
教研主任:活動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老師們都在思考我們該如何讓學生的書寫更加規範,但我們還只是停留在思考階層,因為我們大都談的是我們該怎樣做,我們該做什麼,而很少有人談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動完了之後,給人一種很空的感覺,說了一大堆,似乎什麼也收穫,只因我們的實踐少得可憐,沒有總結出我們的實際做法,沒有得出我們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動,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就是告訴我們要真正把思與做結合起來,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提高!在這裡我倡儀我們每個老師做學生的好榜樣,從一筆一畫給學生寫好評語開始,寫規範字從我們自己開始!
教研活動記錄7
教研活動時間:xxxx年2月25日
教研活動地點:幼兒園教研室
教研活動主持人:李xx
參加物件:全體教師
活動實錄:
主持人:在一日常規中,教師制定的常規就是要確保幼兒安全,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規則的制定原本為了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它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最終目的。但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往往存在著為管而管的誤區。我們中班級部就“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一日常規”這一主題進行教研活動。中班全體教師帶著自己的經驗與心得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王老師:常規是社會的客觀存在,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逐步認識、理解和掌握活動中的常規是必要的。常規對幼兒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兒園教育活動順利進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規的培養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是一項長期的延續性工作,教師要注意從多種途徑來對幼兒進行常規方面的培養。今天就請各位老師圍繞主題,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趙老師:讓孩子形成一種規則意識。首先讓孩子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一些小細節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鍛鍊後要洗手。為保持環境整潔,洗手後的水要儘量甩在水池裡等。其次,教師要督促孩子將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好,從而逐漸形成一定的規則,如洗手時不玩水,午睡時不和別人說話等,這都需要教師給幼兒一個明確的概念,並且要一如既往的實施下去,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規則意識,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秦老師:常規的制定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尊重幼兒的要求。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還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認識小水杯、毛巾的標誌時,如果由教師指定,幼兒就不容易記住,效果就極差。我們要注意從幼兒興趣出發,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圖案貼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經過教師平時檢查、詢問進行強化,幼兒便能在很短的時間裡認識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規的制定從興趣出發很重要。
嶽老師:運用榜樣示範法,讓幼兒自覺遵守常規,富淺顯的道理於榜樣事件中,為幼兒提供正確範例,引起幼兒模仿,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為主,生活經驗有限,只有具體生動的形象提供給幼兒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學習模仿的興趣。要大聲地批評一個人還不如笑著表揚另一個人。
張老師:首先,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提高孩子對教師的信任和喜愛,教師要注意抓住幼兒的心理,用愛心去博得幼兒信任,特別是一些“個性幼兒”。其次,樹立榜樣,要給孩子以正面的指導,孩子是最愛模仿教師的,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進入孩子的腦中,教師一些好行為都在無意中被孩子模仿並接受著。因此,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這樣,幼兒的常規才會嚴謹有序。再次,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自覺自願的形成良好的常規習慣也很重要。
王老師:規則的制定要著眼於孩子的發展,如何抓好幼兒的一日活動常規,我們的心得是:教師認真制訂一日活動計劃,各個環節的過渡要相當的緊湊,主配班老師之間的配合也要相當默契。在環節過渡時是幼兒比較混亂的時候,教師不能讓幼兒無所事事,除了認真上好每個活動外,必要時還可以同他們一起進行小遊戲。另外,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訂也有利於良好常規的培養。如在“貼人”的`遊戲中,以前讓幼兒三人一組玩,但總有幼兒輪不到,後來經過幼兒自己討論,乾脆六人一組,這樣決定,效果果然不錯,這樣有更多幼兒參與遊戲的同時也解決了常規問題。
李老師:角色遊戲中的.常規也尤為重要。教師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遊戲條件,提供充足的、豐富的、可塑性強而富有吸引力的遊戲氛圍。教師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現在他們眼前,無意中灌輸孩子各種知識的儲備,潛移默化的把規則印入孩子的腦海。教師參與到幼兒的遊戲中,就可以豐富幼兒遊戲的內容和情節。如此輕鬆的引導可以讓孩子既自由又自覺地遵守規則。
王老師: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逐步形成規則意識。就拿角色遊戲來說吧,教師可以以一種角色的身份參與在幼兒的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對幼兒的遊戲規則進行指導。另外,可以讓幼兒透過相互間的討論來解決在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需充當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
程老師:各項規則的制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教師要明確該用什麼心態來維持班上的常規,當孩子做出違反常規的舉動時,我們要了解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無法遵守規則,是忘記了?是不懂?還是孩子的生理、心裡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自制力?有時問題不一定都出現在孩子身上,也許是某一項常規根本不適合該年齡層的孩子,所以常規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讓他們儘可能的瞭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個環節過渡緊湊、有序,那麼良好的一日常規的形成也並非難事。
李老師: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樹立常規。中班的幼兒,自我意識強,他人意識差,行為表現中處處以自我為主,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自我,自我協調,讓他們知道要禮貌待人,從而對事物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慢慢形成一種常規意識。
石老師:的確,規則的制定要著眼於孩子的發展。規則的實施要推動孩子的發展。要讓孩子在自由的活動中理解紀律,要讓他們由理解而愉快地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
後記:本次教研活動中每位教師就自己遇到的問題或普遍存在的現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討論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的觀點和看法相似,為了便於整理,我們將相同的觀點收集在了一起。另外,交流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例項也不一一列舉了。教研教研活動是教師交流的平臺,是一次相互學習的機會。教師們在交流與學習中不斷地成長與成熟!
教研活動記錄8
活動時間:xxxx年11月25日
活動地點:幼兒園多功能廳
教研組長:
參研人員:幼兒園教師
教研主題:遊戲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與多功能利用的討論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這是《規程》的基本觀點之一,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材料是幼兒遊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遊戲的工具,幼兒是透過使用各種材料在遊戲中學習的。因此,它更是幼兒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載體。材料不同,幼兒操作方法不同,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也就不同;隨著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們幼兒園在環境材料創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遊戲中著力於情趣性、操作性和選擇性;更注重了材料的多功能利用,讓幼兒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實踐、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本學期我園開展了以四大遊戲為主題的各項遊戲活動,大家也製作、投放了許多的遊戲材料,那麼在孩子的實際操作中,老師們會以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去關注遊戲的程序;那麼,透過今天的活動請老師們談談你對遊戲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
研究目標:
1、教師積極參與討論,解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問題,幫助教師適時的投放材料,豐富孩子的遊戲。
2、透過自身體驗和相互探討,知道“材料”在運用上是有多用途的,我們應創造性的開發它的用途。
3、鼓勵教師大膽發言,闡明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幼兒遊戲展示。
2、白紙、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言,丟擲話題:你對遊戲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是如何理解的?(教師交流看法:激發幼兒興趣、預設目標,操作性、探究性)
二、圍繞要點,查詢問題,解決問題。
主持人:剛在老師談了一些你們對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的理解,那麼,在今天的遊戲中,你投放了那些材料,孩子在使用材料過程中,你們又發現了那些問題?
參研教師自由發言:
1、提出問題。
2、解決問題:透過互動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活動延伸:如何讓材料在其他領域發揮他的功用。
主持人:(一日活動行為細則)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安全、衛生、可變,具有多種教育價值的遊戲材料;作為老師更應觀察、發現材料多方面的用途,在幼兒的活動中老師們已經發現材料的多用性,那麼,如何讓材料在其他領域發揮他的功用呢?現在請請老師們選一個材料分組討論並進行設計。
分組討論:大、中、小班,各選一個材料商討材料的多功能利用。
各組推薦一箇中心發言人介紹做法,形式不限。
四、小結:還有很多值得大家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有待大家在實踐中不斷
挖掘和探討以促進幼兒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最終達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下次討論的議題:表演遊戲中,老師應如何有效的指導。
教研活動記錄9
時間:20xx年10月23日
地點:學校會議室
參加人:低年級語文組全體教師
活動內容: 課堂教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質量大家談活動
活動過程:
1. 老師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定
“今天上課真沒勁,提的問題都沒有人舉手回答。”
“回家大概也沒好好預習,問題提出來,都不知道到哪裡去找。”
“是的,上課的時候就那麼幾個好學生能配合,其他人叫起來,一句話也沒的。”
“只有學生字的時候熱鬧一點,拼拼讀讀,分析字形,找朋友組詞,他們喜歡的。”
“我們班也是,尤其是課文學完以後的說話訓練,要麼沒人說,要麼一個人說了什麼,後面的人再把他的話重複幾遍。”
……
在辦公室,常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交流”。近幾年來,我一直任教於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自己的課堂上也經常出現這種時而熱鬧,時而冷清的現象:學生字時特別熱鬧,“老師,我!我!”有幾個所謂的後進生一旦遇到學生字的環節,就特別激動,邊舉手邊叫著,彷彿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再也沒機會站起來回答問題了似的。可是在學習課文環節中,遇到“怎麼樣”、“為什麼”的問題時,教室裡立刻鴉雀無聲,即使我微笑著鼓勵那些所謂的好學生,他們也會為難地皺皺眉,搖搖頭。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是學生預習沒做好嗎?是他們上課時沒有積極動腦筋嗎?還是老師的教學設計出現了問題?在校內外聽課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得到了一些啟發。我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定很重要。就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定要注意這樣幾點:
一、 問題要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
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那麼設計的問題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樣是桃花,為什麼山裡的桃花開得遲?”這樣的問題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操作起來就更難了,尤其是對於中等偏下的學生,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應該如何思考,課堂表現必然不積極,課堂就會顯得冷清。如果把問題具體化,分成一個個可以從文字中找到的小問題,透過小問題的解決,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思考“為什麼”“怎麼樣”,就容易多了。這也是一個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
二、問題設定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根據課文內容,設定的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推進。問題的難易程度有層次性,可以兼顧到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44. 山裡的桃花開得遲》教學中,從一個“遲”字的提問到四個具體問題的解答再到“為什麼山裡桃花開得遲?” 老師用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字,讀懂了課題,由課題質疑,由文字而文字,由文字而思考,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興致盎然地緊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這樣的課堂還怕不熱鬧嗎?課文學完後,老師與學生分角色對話:“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麼啦?”“山上感覺怎麼樣?媽媽給你帶的小棉襖用上了嗎?”這些看似隨機的小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 提問的語言要清晰、準確。
老師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有著明確的意圖,都是為理解文字服務的,因此問題本身應該表述清晰、準確。如在教學《19.熊貓媽媽聽電話》(一年級下)一課時,老師問“熊貓媽媽是怎麼聽電話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模糊,因為文字中沒有諸如“高興地聽電話”這樣的詞句,學生不知老師所云;這個問題也沒有準確地表達老師的設計意圖,即找出文中“熊貓媽媽去聽電話”,“熊貓媽媽又去聽電話”,“熊貓媽媽再一次去聽電話”這三句話,並體會“去”、“再去”、“又一次去”這三個詞語表達的含義。因此,學生在回答時多找了熊貓媽媽與三個孩子的對話部分,而不是老師所預設的三句話。
四、 問題的設定與說話訓練巧妙結合。
課堂教學中既然老師的提問,就會有學生的回答。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規範性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能夠將問題的設定與說話訓練巧妙地結合起來,豈不是能夠一舉兩得?最常見的結合如:老師用“為什麼”提問時,給學生的回答設計好模板——“因為——,所以——。”或者是“之所以——,是因為——。”趙老師用師生分角色對話的形式結合,提高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有時一些抽象的問題也可以透過與說話訓練相結合,降低難度,如《31.掌聲》(二年級下)中,殘疾女孩範小君經歷了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的含義是什麼?怎樣讓孩子理解兩次掌聲蘊含的不同意義呢?這種情感用語言難以名狀,即使找到了“鼓勵”與“讚賞”這樣的.詞彙,依然難辨彼此。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訓練:
[教學片段]
當兩次掌聲響起,師適時引導:
師:那掌聲熱烈、持久,好像在說: ( )。
生1:範小君,你大膽地走上去吧,我們不會嘲笑你的。
生2:小君,你真勇敢,我們支援你!
師引讀第四小節。
師:當演講結束的時候,班裡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好像在說:( )。
生3:小君,你真棒!
生4:小君,你真了不起!沒想到你的普通話這麼好!
這樣,學生在練習想象說話的同時,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三雕。
課堂教學中,一個個問題的設定串起來,猶如一條線,它牽引著孩子們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入文字,走進作者。
2、 老師談精選適合低段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
(一)根據無意注意規律,寓教學於遊戲中
遊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十九世紀法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說過:“小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低年級學生只要聽說讓他們玩遊戲,心理就會立即處於興奮狀態。心理實驗證實:低年級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學生年齡越小,有意注意的時間越短。如一年級6歲孩子,一般有意注意時間只能持續15分鐘左右,二年級也只能達到20分鐘左右。因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無意注意規律,採用遊戲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是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
(二)根據兒童記憶特點,加強直觀教學
根據識記有無明確目的,可將小學生的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無意識記佔優勢,他們以形象記憶為主,對具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記憶。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記住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可以把字母形象化,以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教學聲母“m”時,如果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再啟發學生利用兩扇門的形狀記“m”的形,利用向前摸的動作記“m”的音,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教師的講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記住了。再如教學單韻母a、o、e、i、u、ü時,教師可編順口溜幫助兒童識記:張大嘴巴aaa,嘴巴攏圓ooo,小嘴一咧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空出uuu,撮個小圓üüü。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加強直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三)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特點,藉助感知來理解概念。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思維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根據低年級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學中,要把課文所敘述、描寫的一切作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進入到具體的事件、場面中去,就必須藉助感知,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中的概念。充分喚起學生的感性經驗,透過聯想來理解課文內容,是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的,這對於最佳化低年級語文教學,提高兒童的整體認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懂得小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特徵,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在愉悅的情境中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才能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得到發展。
3 老師談教師專業發展
認真鑽研業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每教完一節課後,我都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4.校長講話
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們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理論和業務。在業務上,主要學習中小學語文的有關知識和美術方面的有關知識,
學習別人的教學方法,多聽課,做好筆記。多總結,寫好教後記。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學生學習。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內驅力,堅持激勵和正面教育,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係,努力培養學生的素質。
教研活動記錄10
活動過程:
一、課堂教學
1、第一節課:教師 執教《ai ei ui》, 低年級語文教師和校長都進行了瞭解性聽課。
二、說課、反思、評課
第二節課,全體語文老師匯聚多媒體教室,進行了探討評課和反思總結。
(一)韓校長作指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教研務實與創新。
(二)上課老師進行了說課,並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簡單地反思。
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知識內在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在教學《ai ei ui 》第一課時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遊戲引領全課
在複習匯入環節,我以“猜口形”的小遊戲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使學生有樂於往下學習的願望。同時,單韻母朗讀時口形標準與否又為新授課――讀準複韻母的音做了很好的輔墊。
在教學帶聲調讀複韻母時,我又以小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我先讓四名學生任意抽āi 、ái、 ái 、ài 四張卡片,頂在頭上,充當帶調複韻母,然後每人讀一個,下面的學生當小老師,給予對錯判斷;用同樣的方法讀完ei 和ui;最後,打亂ai 、 ei 、 ui帶調複韻母的順序,任意抽取一張來讀。這個遊戲不在讓學生乾巴巴地讀韻母的四聲,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每個學生都想參與的活動。
二、不同教學方法貫穿其中
在新授課教學環節,其中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讀準複韻母ai 、 ei 、 ui的音。針對此目標,我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ai的時候,用兩個小朋友挨在一起的圖來引出ai的讀音,再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ai是怎樣發音的。於是,學生自然而然的說出先讀a,再讀i,a讀得要長一點,i讀得要短一點,由a滑向i,一口氣讀成一個音。然後運用學習方法的遷移,自己試讀ei ui,學生都能把音讀準確。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會讀ai ei ui的讀音,而且還掌握了方法,如果忘記或者與iu等韻母混淆,也可以利用發音方法來回憶、來區分,這就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
學習完本課的三個複韻母,我馬上利用所學複韻母來拼讀音節,學習了兒歌中“白”、“在”兩個漢字,使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覺得學習拼音有用,拼音和漢字之間是有聯絡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些許的不足,有待改進:
1、在複習匯入環節,可以打亂單韻母的順序猜口形。說到標調兒歌時,可以讓一名學生說完後,全班學生一起動手比劃比劃,動口說一說。
2、在做帶調讀複韻母小遊戲時,教師要把要求提清楚,要求要提在學生遊戲之前。
3、本節課應注意把ai ei ui的書寫落在筆上,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
(三)、 :就如何使拼音課更加有效?每一環節的落實,怎樣一步一步實施才更加合理……等問題,對田普傑的拼音課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使在座的各位老師收穫頗豐。
(四)、 :首先肯定了田老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優秀,教態自然從容,拼音課的教學設計也花了很多心思。還對其具體操作中兒歌的運用、過渡語和對學生的評價語的使用,提出了幾點建議。激起大家的共鳴。
(五)、 :一年級: 練習題的設計應該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比如我們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完成以後,可以佈置這樣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們用拼音寫一句話。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做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同學交流,既認識了大量的字,又記住了同學的名字,一舉兩得。
(六)、 :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起立站好,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養成。
……
活動反思
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應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有效教學。在新課改形勢下強調有效教學,是針對在新課改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只注重形式、不太注重實效的現狀和弊端提出來的。這就需要我們對過去的教學要有新的認識,以利於真正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本次語文教研活動,一切進行順利,只是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交流,太過匆忙,好多老師都還沒有發言,時間就到了。所以在交流環節的安排,還得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