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提高,但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為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物件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透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透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裡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物件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物件、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群策群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資料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透過閱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透過學習《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一書,我真正懂得了課題研究的過程和好處,一個教師要作好課題研究會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有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價值、有意義的課題總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矛盾的基礎上提出的,為了選取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就需要學習、鑽研教育理論,收集與分析有關的教育研究資料;需要對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進行回顧;對面臨的各種教育現象細心觀察、思索,對大大小小的教育實際問題進行整理、辨析;還要對主觀條件作出正確的分析、估價,所以課題的研究,又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過程。下面我對進行課題研究應如何選題發表一些簡單的看法:
(一)選題必須有價值。
一是所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否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
二是所選的研究課題是根據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是為了檢驗、修正、創新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的需要。
(二)選題必須有科學的現實性。
選題的現實性,集中表現為選定的問題要有科學性,指導思想及目的的明確,理論根據充實、合理。
(三)選題必須具體明確。
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範圍宜小,不能太籠統。課題是否具體、適度,往往影響全域性的成敗。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科學性差。只有對選題有清晰透徹的瞭解,才能為建構指導研究方向的參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據。因此不宜把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太複雜。
(四)選題要新穎,有獨創性。
選定的問題應是前人未曾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透過研究應有所創新,有新意和時代感。
(五)選題要有可行性。
所謂可行性,指的是選題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現實可能性。
透過初步的簡單學習,首先讓我感受到了選題的重要性,也從而反思到了我以前所研究的課題,可能從一開始選題就存在問題,所以造成了結果的不樂觀。對於《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我還將繼續認真學習,相信學後會有豐厚的收穫的。
在當今社會中我們時刻面臨著來自社會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自我的挑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挑戰的意識和準備,那麼就面臨著失敗乃至落後,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之後,我們才能明白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學得更多,在挑戰的浪潮中洗禮與充實自我,以至向成功一步步靠近,最後到達成功的殿堂。
《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在繼續教育學習中,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這本書,透過學習我瞭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怎樣做好課題研究。針對這一題目,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1、課題從哪裡來?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書中告訴我們要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等。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物件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題目正確率關係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奇。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
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準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準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範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假如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假如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透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叫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二)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門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係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徵,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並不一定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徵,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路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縱性強,可以推廣開來,並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師運用這些成果。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實事求是。從專業特長、愛好愛好、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理論條件 資料資訊 裝置工具 氛圍環境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輕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食品噴碼機對教材、教法、教學物件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
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
(1)課題名稱
(2)問題的提出
(3)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
(4)研究的內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物件
(7)研究步驟
(8)研究保障
(9)成果預測
(10)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
(11)經費預算
(12)資料附錄
總之,要想做好課題研究,選好課題非常重要。做好設計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
教師的讀書心得(精選4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讀書心得(精選4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的讀書心得1
當今社會,教育的專業形象遠遠低於醫生,這有大眾認識上的問題,更有教師缺乏專業能力、素養和精神的原因。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教師的專業形象是由教師的素養、教師的文化、教師的氣節、教師的胸懷、教師的趣味、教師的智慧等諸方面綜合形成的。教育,當所有的教師都尊重它,都把它當作生命一樣神聖的時候,別人就不能不對它肅然起敬。一個專業水準的教師應當具有:
心靈的力量。教書育人,對於教師來說,擺在首位的應該是育人。教會一個人如何做事首先要教他如何做人,而教師在這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教師要具有心靈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靈深處,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價值鎖定於教育,在現實的妥協中始終堅守著教育的理想,不管教育的現實與教育的理想之間有著怎樣的無法調和的矛盾。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這應該是我們所會面臨的最大的問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們懷著滿腔熱情,對教育事業美好的憧憬,卻被現實的殘酷所擊中。有些人受不了落差的打擊,放棄了;有些人看淡了,隨波逐流;有些人卻始終堅持不放棄。我相信,一個人只要理想不滅,信念猶在,就一定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情意的關懷。教師應當是一個內心細膩、情感豐富的人。孩子的心靈是幼小而脆弱的,教師如果不善言辭,很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傷害了孩子。一旦傷害了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很可能是一輩子的陰影,對他們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態,不僅僅是學習上的成績,更包括生活方面等,這樣才能和孩子們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更信任對方,從而會促進教學工作。
人格的薰染。教育是一種影響;人格是一種薰染。一個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應當是人格高尚的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師,能將這種魅力傳達給學生。他對人世的看法,對名利的豁達,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習的理解,對事件的寬容,對美好的追求,對醜陋的鞭笞;他堅強的意志、恆久的毅力、敬業的品質、純淨的心靈,都將對學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為人師表,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榜樣的典範,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
文化的氣質。教師應當是先進文化的代表。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本職工作。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必須有一杯水;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應該經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對於一名教師來說,擁有紮實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去發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學之路。
實踐的智慧。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援,更需要智慧的決斷。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能從多方面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在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這是智慧的象徵。作為一名專業的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
學無止境,當我們的能力達到別人望塵莫及的地步,我們定將會擁有自己的人生和天下。
教師的讀書心得2
今天,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下了新的讀書筆記!統一裝訂,新穎的封面設計,上面印有我校實行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歲月,相信種子。”裡面的紙張厚實,而且印有較寬的格子。每張紙的右側用條豎線隔開,用來批註、記錄我們的心得、體會、感悟。這本筆記設計獨具匠心,包含了學校領導對我們讀書活動的大力支援。老師們手捧筆記,非常滿意,決心倍加珍惜,要認真地記錄自己的讀書收穫。我們沒有一個人在上面隨心所欲地胡塗亂抹,剛拿到手,就已經開始談論:首頁該寫什麼內容、怎麼安排最合適妥當……自從我校倡導讀書活動以來,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為教師,本是讀書人,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我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臺階,書也是讓我笑對生活的勇氣的源泉。
透過讀書,我更深刻體會到了教育的民主。在孩子們眼裡,老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從讀書中,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深深體會到: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一直以來,我經常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勉勵自己做一名對孩子們負責的、受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讀書時,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以前總以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但是,從讀書中,我更加明確: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樂趣。
讀書,一次次使我體會過“莫名感動”;一次次在書中我進行自我審視,我也在書中看到人生百態……我只願心情伴書平和而寧靜,靈魂伴書純潔而超然。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讀書中我深深體會到那一句至理名言: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我願讀書伴我行,我更願和我的孩子們一起讀書,把他們一個個培養成會讀書、會創造幸福的讀書人!
教師的讀書心得3
閱讀書目《南渡北歸·南渡》。本書是作者嶽南是三部曲的第一部,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北大、清華等院校師生南遷並組織西南聯大的歷史事件為主線,再現了那個年代文史科學領域知識分子精英的思想歷程與生活情感經歷。雖以“南渡”為主線,但在敘述到具體人事時,跳出單一時點而將其生平經歷,來龍去脈來一番全景掃描,並在正文之外還供給了極其豐富的參考資料。其取證之認真,規模之宏大,令人歎為觀止。經過嶽南極富寫實韻味卻又不乏生動傳神的筆觸,一位位“大師”的生平、思想、為人、處世、性格、情感、命運,均被娓娓道來,讓我從各方面瞭解這些人物及其活躍的近代史。這批人,他們護送中國文物和大學圖書在烽火下南渡。在軍閥混戰,中日戰爭的硝煙中描繪出中國最初的考古,建築輪廓。也在山區的艱難環境下完成生物科學實驗。本該在優越實驗室中完成的任務,他們在顛沛流離中仍不放棄。他們,讓“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在這古老的大地上生根萌芽。能夠說,本書不論是作為近代知識分子人物群體傳記,還是作為近代史本身的一個視窗,都令人感到受益匪淺。
讀書時,好像陪他們走完了並不漫長卻艱辛的一路,這些名字不再是煙雲。讀完這本書,會忍不住地去探尋那個時代背後更多的細節,對他們的著作也有了翻閱的慾望。我想,一本好書的特點,大約就是讓人們讀完它後仍意猶未盡,並以它為跳板,接觸到更多想看的書吧。因為有這“最終一批大師”,當我們再去凝視這段沉浸在深淵的歷史時,才會看到屈辱不堪之外的風骨凜然。
教師的讀書心得4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發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
做教育教學工作三十多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要想讓學生真正地走進知識,願意學習,還需要教師先走進學生的心靈。在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中,當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朋友關係時,當他們聽到老師一句句親切鼓勵的話語時,他們一定會感受到什麼是愛,同時懂得學會去愛別人,在這平等和諧、充滿愛的環境裡,他們也一定會對學習充滿信心。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愛是師德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不能光給學生知識,還要對學生的人格成長髮生影響 ,把愛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懂得愛,接受愛,傳播愛。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裡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當今社會流行的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已不合時宜,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資訊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
教師的讀書心得5
最近我學習了《有效教師》這本書,感受頗多。有效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豐厚的學科知識、突出的教育教學能力,是一個研究者,是成功的教育合作者,是學校管理的積極參與者。本書也讓我對成為一名有效的教師產生許多的體會。
一、胸懷大志
理想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燈塔。教師應該樹立以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為社會進步作出巨大的貢獻為人生目標。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我的工作是在學生的心田裡開闢一片綠地,播撒上真善美的種子。我想,這世界上,如果由於我的存在而多了一顆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那麼我便獲得了人生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價值。”我想我也應該有這樣遠大的目標,為教育事業作出一份貢獻。
二、愛崗敬業
名言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擁有無限的熱情,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在教師中,敬業是使所有其他素質成為可能的特徵。好的教師有很強的敬業精神,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幫助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許多名師,都將他們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他們的教育超出了課堂,敬業精神擴充套件到了學校、甚至社會。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我全部的愛與熱情獻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熱愛學生
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與互惠的感受創造了一種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好的教師總是給學生送去溫暖,即使沒有報答;總是擁有極大的耐心,一邊又一邊的傳授知識;總是維護著學生的自尊,給於信心。
四、學而不厭
現代社會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近幾年,教材地不斷更新,加入了大量的新知識,甚至將大學的知識帶到高中階段要求掌握。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要向書本、實踐、各種資訊渠道學習知識;不斷充實自己。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的教育生涯還很長。透過對《有效教師》的學習,我體會做一名教師不難,但是想成為一名有效教師就不容易了。同時也使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更加明確目標,想著做一名有效教師的目標不懈努力!
教師的讀書心得6
又是一屆新的高一,面對新的學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別最奇妙最千變萬化的事情。世界上任何變化,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科技的樁樁件件,都會發生蝴蝶效應,都會對教育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所以,教育總是變化的。同時,教育也是最堅韌最牢固最不會變化的事情。萬物改變迅捷,人性進化緩慢,教育因此萬變不離其宗。為提高自身素養,積極參與書香校園建設,本學期拜讀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師》。
談到教師,人們會說教師這個工作好,輕鬆、待遇也高;朋友們會說:教師是個光輝的職業很多時候,大家對教師職業的評價都是過於神聖化。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後,前言就顛覆了以前對教師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書中這樣寫到:歸結為神聖,會過於強調教師的奉獻與犧牲,容易導致神化和苛求,動搖了紮根於現實的堅實基礎。讀完這句話,我的心裡充滿了被人理解的美好,這種感覺讓我有了讀下去的慾望。
還記得自己剛站走上教育崗位時的手忙腳亂和經歷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迄今為止,我在教育這個崗位上奮鬥10年了,但我仍然保有當初教學的熱情。仍然充滿朱永新先生在書中談到了教師的幸福從哪裡來,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與外部物質世界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與自己的關係。我的幸福感大多是來自教育,來源於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對社會有貢獻的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教師是什麼?教育學上已有答案,不過仍然有很多人還在探究。毫無疑問,教師是份生存的職業,平凡中彰顯偉大,普通中蘊藏幸福。
教師的偉大,人們往往歸結為:奉獻和犧牲。我們都渴望自己變得偉大起來,都希望被肯定,被讚賞。但我們的內心卻非常牴觸一味地奉獻和犧牲,因為我們不是神仙,我們生活在真實的土地上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精神領域,我們有尋找幸福的權利。
教育歸根結底是人和人之間發生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的生命帶來不同。教師的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在於,我們不僅僅把教師當做謀生的職業,還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著別人的生命。在從教生活中,我們需要尋找一個了不起的好老師符號,賦予自己一個自由心靈的軀體,勇敢、大膽地帶著智慧去面對困難和挑戰。簡言之,教師的幸福感首先來自於信仰。
《曼德拉傳》塑造了一個人類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師說: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受過27年的牢獄之災,歷盡磨難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說: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其實我仍然在獄中。這樣強大的心靈的形成離不開苦難和痛苦中的掙扎,更離開不了對生命執著的愛。
愛,不論在何時總比恨來得更加自然。教師這個職業的底色依舊是她。有了愛,教師才能有能力欣賞這條道路上的沿途風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擁有強有力的武器去改變世界。有了愛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猶豫,不後悔,才可能真正擁有夢想。
愛是一種信仰,把教師帶到幸福的身旁。
我們繼續探尋,以教師的現實生活為基。我們看到一部分教師:生活太平淡,沒有刺激;生活太機械,沒有情調;生活太繁雜,沒有成就感......昨天這個孩子逃學了,今天這個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領導來檢查,今天教育局領導來檢查。我們在擔驚受怕、囉嗦累贅、手忙腳亂中漸漸地對教師工作失去了信心。我們繼續探尋,我們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師:生活美好,精彩紛呈,富有生命,樂此不疲,魅力無限,樂商十足。原來,他們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和瓶頸當做獲取巨大快樂的墊石,他們努力地挖掘教師職業的內在美,把教師當做事業來做,全身心投入。他們一直相信:穿越艱辛,自然收穫美麗。
朱老師把教師職業大致分成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陶行知先生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幾個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達到第一種境界。做第二種老師,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踐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師不是表格和評選程式測量出來的,而是每年教師節有多少學生還記得給你打電話、發簡訊、送鮮花、寄賀卡。做學校驕傲的老師,實屬不易,你不在學校的時候,學生想你,同事領導念你,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的人,這樣的老師令人敬佩!當然,做到這一點的老師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體中的力量,因為當你選擇離開時,就會發現即使沒有你,太陽照常升起!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很重要。第四種老師,是於人於己都會創造故事和傳奇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歷史上有,當下也有,未來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旮旯處出現。
教師如何享受職業生涯帶給我們的幸福感覺?左拉說: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體人所實現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爾納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透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並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歷史名人對幸福的解讀很多,總歸:幸福應該是在創造中的,幸福應該是在服務中的,幸福應該是在研究中的,幸福應該是與別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師的幸福來源於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
如何做到創造、服務、研究和與人分享。朱老師告訴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終身學習,努力成為有特點、有個性的教師。不必超越學生,但必須努力做一名讓學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長,才有幸福。
一個人學會了閱讀,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你前進的腳步。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教師要實現成長,必須進行專業閱讀。朱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不善於讀書學習的教師,總是拿著一張教育的舊船票,每天重複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也不是為了當多大官,因為這些東西你是帶不走的。人生為一大事而來看風景。行萬里路,通透自然風景;讀萬卷書,品味精神風景。肉眼能看到的風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財富是精神的,在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唯一能帶走的是精神的財富。
朱老師說:讀什麼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教師,要樂於選擇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更要專注於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書;要樂於重溫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更要專注人文和科學。每本書都是一部傳奇,教師要善於閱讀傳奇人物、故事帶給我們的震撼。當然,我們必須接觸管理,我們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不能僅僅學習如何做一名老師,我們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人。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總之,閱讀也要像牛頓說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嘗試從優秀到卓越。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當你覺得閱讀效果並不理想的時候,思考顯得尤為重要。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說: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隻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隻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如何才算是善於思考?朱老師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思維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非把問題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維的敏捷性。機智果敢地處理問題;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對待學生要隨機應變;第四,思維的獨創性。不唯上,不唯書,不人云亦云,不依賴別人的思想和原則,不尋求現成的解決方案。朱老師建議我們與學生一起進行專業寫作。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從寫作開始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所有的成功都與痛苦相關。但是,不是經歷痛苦就會鑄就成功。如果僅僅是淚水,痛苦只會滋生軟弱,迅速乾涸。只有經過咀嚼、反思、徹悟,痛苦才能夠成為精神的財富、人生的養料。記錄這樣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記錄著一首關於生命的雋永史詩。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讓每一天成為永恆。人是一顆會思考的蘆葦,只有內心的自覺才是教師走向成功,樂於教書,提升認同感的必經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師說的:所有的環境都能產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難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師告訴我們:許多人經常埋怨自己的條件不好,條件不夠,其實,所有的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就是環境,就是條件。完善自己,挑戰自己,就是在改善環境,就是在創造條件。不要等別人為你提供機會,而應努力為自己創造條件。
做教師,要靠毅力,靠恆心。從心理學的規律來說,人的意志的強弱、恆心的大小往往與克服困難的大小成正比,這是意志活動的一條規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堅守在普通教育這條道路上更為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慾望。朱老師提供了吉祥三寶促成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是專業閱讀。沒有閱讀的教師永遠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名師;二是專業寫作。寫作的過程是總結、歸納、剖析、反思與提升;三是尋找專業發展共同體。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教師可以不是詩人,但不能沒有詩意的生活。朱老師寫的一首小詩,我特別喜歡!
教育是一首詩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動不安的靈魂裡/有一個年輕的夢。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風化雨的課堂裡/有一臉永恆的笑。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裡/有一顆母親的心。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創造/在探索求知的叢林裡/有一面個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智慧/在寫滿問題的試卷裡/有一雙發現的眼。
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未來/在承傳文明的長河裡/有一條破浪的船。
作為教師,我們怎樣尋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師告訴我們,要尋找真正意義上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英雄教師作為原型。就像李鎮西老師的人生榜樣、職業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我們先從讀優秀教師的作品開始。朱老師在《致教師》中特別提到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尼爾的《夏山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學校》等作品。尋找生命的原型,傾聽內心聲音的引導,更加從容的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做好老師!朱老師在作品中的家國情懷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師每天面對的不一樣的學生,或外貌美麗、或乖巧聽話、或聰明能幹、或長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實這些詞彙都是我們給孩子們貼的標籤。對於受教育者來說,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使者。朱老師告訴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力量,知識有待於教育來發掘和喚醒。只要老師不放棄,孩子才不會自棄。協助無力的孩子挖掘潛力,協助迷失的孩子發現自我,正是教育的價值,也是教師的意義。
給我一個做教師的理由?朱老師透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說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他真誠地期望,教師學會關注窗外的世界,關注教科書以外的東西,關注正在劇烈變化的社會,關注國家的大事情,為培養祖國的脊樑而奮鬥。
幸福是人類的永恆追尋,對教師而言也不例外。為了幸福,我們樂於做教師。作為教師,我們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緣由。
教師的讀書心得7
跟這本書相識是因為,當“綜合性學習”這個話題走進語文課本後,我感到了教學工作無從下手,以自己淺薄的專業知識有些力不從心,在教五年級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前,我在逛一個小書店時買下了兩本書,——《漢字的故事》和《漢字王國》。
《漢字王國》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 作者是瑞典人 林西莉。本書的副標題是——講述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
一個外國人講中國的漢字,能講出什麼?我既好奇也質疑。看完後我卻不得不說,她看待中國的文化漢字有自己獨特的是視角,既充滿了想象力,又進行了刨根問底地調查,這本書就像從別處借了一雙眼睛給我,讓我重新認識中國的漢字,解讀漢字裡的故事。
今天,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老師:
一、這本書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本專業性很強的“工具書”。實用價值高,充滿了學術氣息。
二、這本書對於文藝青年來說,是一本清新淡雅的 “閒適書”。它不一定非得嚴謹地從頭讀起。隨便開啟到哪一頁,都能迅速地讀進去,並不知不覺地被吸引著。輕鬆優美的散文筆法,闡釋著漢字的魅力。我們來看看它對與《竹》的描述。
三、這本書對父母來說,是一本親子共讀的“趣味書”。它輕鬆自如而又優美動聽的講述著漢字的故事,瀰漫著趣味性。幾百幅珍貴的圖畫和照片,充滿對漢字起源的童真般的探索,非常適合成人給孩子講解。我看到過一位書友寫在部落格裡的一段話:“我這本書,其實是我半年前購買的,只是買回後,就被同事借走至今不肯還給我,我懷疑同事拿去,是給她女兒當識字和講故事的教材去了。”
四、這是一本連小學高年級學生也能獨立閱讀的 “故事書”。圖片、照片、故事,真是一筆一故事,一畫一世界啊。
這本書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他獲得了瑞典最高文學獎;媒體評價它令全世界華人汗顏;連中國原外交部長錢其琛也多次在外交場合提到這本書。
非常感謝老師們不止花兩分鐘來聽我絮絮叨叨,囉囉嗦嗦,也要感謝洪主任,為了完成這兩分鐘的任務,我花了兩天時間,在家裡重溫了我許多久違的好書,而且邊瀏覽邊整理,把翻得雜亂無章的書櫃整理得井井有條,把丟得亂七八糟的書房做了一次大掃除,女兒說:媽媽,今天你做了一個賢惠的女人!謝謝大家!
教師的讀書心得8
暑假,安心的讀一讀平時沒有來得及讀的書吧!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學校也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麼,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
凡是崇尚讀書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頑強的民族,全球最愛讀書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酷愛讀書,使猶太民族成為一個優秀的民族,產生了無數傑出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熱愛讀書的國家,必定是不斷向上的國度。
考察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人們的讀書習慣與思維方式,我想到了赫胥黎,他曾經預言過文化的滅亡,他說:“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為滑稽戲”。赫胥黎的預言也許可能不幸言中。
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教育問題。
如關於美國的教育,我們都是聽人介紹的,從翻譯的西方的教育家教育專著我們瞭解了眾多的教育理論,從到過美國的人寫的書裡我們知道了一些美國的課堂的皮毛。發達的美國教育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傳承到今天,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就應該全部否定嗎?全國幾千萬的教師真的需要洗心革面、浴火重生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嗎?真要這樣,要改革的只能是新課程。
很有幸,在寒假中,我在書店裡發現了一本書。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駐紮惠尼中學一年,“蹲點”採訪,親身體驗了學生、家長、教師們值得回憶的歡欣、希望、憂慮、壓力,寫成了《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惠尼中學成長紀實》。這本書真實記錄了當代美國高素質中學生的生活。書中描述的校園百態,不僅是美國教育的現狀,更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翻版。也正是從這本書中我才知道:美國有全國統考,排列學校名次,根據名次得到政府的撥款和師資補充。美國也有應試教育。一名學生說:“4是個神奇數字。我們都想得到4.0的平均分。我們都靠4小時的睡眠過日子,而且,我們可能需要4大杯拿鐵咖啡才能熬過這一天。”這樣的辛苦就是為了“開啟信封的那一眼”。你的信箱裡收到的是塞滿了新生須知、厚厚的“耶魯歡迎您”的信封,還是令人心寒,薄薄的裡面只有一張紙-----“親愛的申請人,我們很遺憾地……”。惠尼中學的學生認為,為了最後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讀這本書,你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這所學校的學生所面臨的考試和升學壓力,一點兒也不遜於我們現在的高中。每個人都想考出高分,以便申請著名大學。
我想這才是當今真實的美國教育。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以後,把中國不能出現大師的“板子”主要打在教育身上,以為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我認為,中國的教育的確有問題,但是教育承擔全部責任有點冤枉。教育不能遊離於國情、國家的體制機制之外。記得李希貴校長在一篇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一個地區的警察局長做得好,將一個治安混亂的地區治理的穩定有序,成效顯著,他會去一個治安較差的地區繼續做警察局長,以發揮他的作用。在中國則不然,人們在某一個崗位上努力地工作,目的是職位的升遷、環境的改善、待遇的提高。從上到下,我們的輿論一直在營造這樣的環境。如此規劃人的發展軌跡,如何出得了大師呢? 讀書與工作結合,也是最有效的讀書方式。讀書—思考—實踐—讀書,週而復始,無論是學校發展還是個人發展都是很好的途徑。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透過讀書反思現實的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驗證書中的道理,在讀書中借鑑先進經驗,這種讀書與工作結合,學以致用的讀書形式是最有效的。
總有人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不是缺少時間,而是缺少讀書的好習慣。比如晚上抵禦住電視劇的誘惑,就可以讀很多的書。
作為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工作的常態就是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師生,瞭解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前提是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有思考問題的大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和素質,不是憑空
產生的,是在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讀書學習就是最基本的方式。
暑假,靜心讀書吧!
教師的讀書心得9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課餘,我還讀了《今天怎樣當教師》,雖然書中的100個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學校園,然而卻關係到所有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理解。今天,我們應該怎麼當教師?書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下面對書中的一則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下面對書中的一則關於教師的愛的案例發表自己的感觸:
案例中講的是一名老師幫助一個學習成績差且沒有興趣的孩子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師的耐性讓人佩服,他真的是傾注了自己的愛給學生。感動之餘不僅想到,如果有人問我:“你會喜歡每一個學生嗎?”在沒有看書之前,我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愛每一個孩子是教師的職責。這不正是經常教導我們的思想嗎?要全身心的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每一個孩子們?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正是教師的職業精神嗎?我們的教師行為是否與說的相一致?面對案例中的學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師那樣耐心呢?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
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細細品位王老師的點評,不禁讓我感觸頗深,她說:“要區分職業的愛和私人的愛”,書中說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因為任何一個人愛的付出,都是有選擇,有重點的,“博愛”不僅會把人累死,更把教師的職責範圍擴大。是啊,職業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私人的愛是無法強求的。教師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才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簡單的幾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謊言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著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懷疑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真的就認為我就是那個不會教的教師,否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學生不會學習呢。今天透過學習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我們輕鬆上陣,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吧!
教師的讀書心得10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
前段時間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透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透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楊景芝是我國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裡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物件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透過上下篇理論與例項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裡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為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闢了一片淨土。
教師的讀書心得11
這篇文章我反覆看了好多次,每一次的閱讀,都有一種心酸的感覺。我是一名新教師,剛剛邁入教師隊伍,在我看來,沒有哪個地方比校園更純淨,沒有哪個職業比教師更光輝。可是這篇文章把我的心理防線擊潰了,原來有那麼多的東西是我在教育界中不想看到的。同時我也很恐懼,害怕有一天,我的關注點不再是孩子,不再是我的教育夢,而是一些虛的東西。
“你為什麼不快樂”這句話我一直在問自己,我也想在書中找到答案,文章很直接表達了“很多人為什麼總是不快樂?不就是很有些想得到的沒得到嗎?”是啊,當個人的慾望太強的時候,他就迷失了,忘記了根本,就像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本來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的教育理想,出於愛孩子的心理,可是如果關注點變成了一些所謂的榮譽,想在名利場中成為焦點,那他就不快樂了。有個成語說的很好,叫“慾壑難填”,一山更比一山高,總會有人比你富有、出名。放平心態的時候,做回本真的我,多問問我們自己投入教育事業的初衷是什麼,那樣我們才能開心起來。
就像現在的我,是我最喜歡自己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在思索,學生接受我的教育方式嗎?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把這節課上好呢?那幾個頑皮的孩子,怎麼教育他們呢……這些問題我每天都在思考,只要能有一點點改進,我就會欣喜不已。
文章的倒數第二段,讀了,感觸頗多。“一位教師的思想在關注什麼,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生。就如上面說到的這幾位教師,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如果傳給學生,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情。”小學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的模仿力更強,耳濡目染,你的一言一行,你的價值觀將會被印刻在他們身上。
孩子,還是孩子,請把關注點放在小朋友的健康成長上吧,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吧。
教師的讀書心得12
讀過這本書《教師人文讀本》,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的讀書心得13
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裡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裡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絡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14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
教師的讀書心得15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發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援、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10多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教師的讀書心得16
關於《新時代的教師》這本書,我讀完以後,我覺得它對我的指導意義並不大。這本書前部分1-4章以及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內容,就是教育學心理學的濃縮精簡版,第五章講到了兒童,有一定的實操性。縱觀整本書,對我來說啟發意義最大的就是《總序》的那兩頁內容,讀總序的時候,我是熱血沸騰的。
總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改革的腳步越來越快,實踐成果越來越多,一路狂奔似乎停不下來,在狂奔過後的路上,是迷茫。新課程理念與價值觀和現實的教育教學中一些新方案、新做法似乎又成了兩張皮,教師依然很難告別“工具理性”的“技術熟練工”的身份,很難逼近“反思性實踐家”的“境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仍然是帶著鐐銬跳舞的教書匠,教師徘徊的靈魂,已經跟不上腳步……
是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誰又來拯救教師的靈魂呢?
學校在熱衷於維護如何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以及提升教師技術能力所進行的教育改革,而忽略教師職業的倫理道德,以及當前社會各個層面普遍倫理價值的缺失,我認為這是導致教師靈魂在痛苦徘徊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總序中提到了本書中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個詞“教師的教育力”,這就跟學共體課堂改革中提到的“學生的學習力”一樣,教師的教育力就是教師本上,學生的學習力也是學生本身,是內發的,是靈魂的,是需要激發的。書中說到,教師的教育力集中體現於教師對教育及教學的道德責任,滲透於教師工作的各個層面,是教師職業的“靈魂”。從某個層面來說,教師的教育力就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理念和價值觀。三觀正了,靈魂就是輕盈的,三觀不正,就一輩子都戴著鐐銬跳舞。
我接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們如何在現實面前讓靈魂跟上腳步,不再徘徊。這三點呢,書中沒有直接說到,但都是我觀書後結合自己的經歷引發的思考。它們還很淺薄,不夠成熟,可能有失偏頗,甚至偏激,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所有的想法都是真實的想法。
第一:關於工作、職業與事業
簡單的來說,工作是用來謀生的;職業不僅可以解決謀生的問題,還可以解決未來發展的問題;事業則不僅僅可以解決謀生的問題和發展的問題,更加具備了各種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事業夥伴的責任,對員工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
對事業來說,可能一份工作你很喜歡,但可能沒有報酬或不賺錢,即使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但你仍然願意做,因為這是你喜歡和願意從事的,這就是事業。事業是對你個人而言的。而職業則不一樣,即使你不喜歡,但你還要來做,因為這是你謀生的必需。職業解決的是你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事業則關注於最本質或更高層面,主要是精神層面。
對於每一位教師而言,初來乍到的,都是為了一份謀生的工作,而工作了三五年後,就進入職業階段了。但這個職業階段是伴隨你一輩子,還是讓職業一步一步向事業靠近呢,完全取決於自己。因為教師這樣一份事業,註定是清貧的,你如果選擇了,意味著你接收了在這個行業內大部分人無法用豐厚的物質條件來滿足你想要跳舞的靈魂。我想說的是,唯有熱愛,不計回報的熱愛,你才可以讓這一份穩定的可以幹一輩子的職業,成為你一輩子的事業。唯有這樣,唯有當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份事業來做,才不會徘徊迷茫,抱怨倦怠。
第二:關於一般行業與教師職業
關於這兩者,我認為一般行業更容易獲得成就感,而教師職業更容易獲得價值感。
好的公司會有一套完善地激勵制度、個人成長指標,也就是說只要你有能力,並且有意願,你就有提升的可能,職位上的升遷或者物質上的提高等,這是與個人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你因為你的能力和付出獲得相應的報酬,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富有成就感。但教師的職業卻不一定能做到,它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投入。要知道評一個職稱是很難的,而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後,你的工資提升的空間是變化不大的,你的生活也許還是這樣。教師這樣一種情感的投入,在短時間內很容易讓我們獲得價值感,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非常有意義的,但久而久之,這種付出的意義這種價值感就會開始漸漸消退,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行業這麼容易有職業倦怠的原因之一吧。如果一個不擅長自我提升,或在這方面消極應對的人,他的靈魂就有可能是無趣甚至痛苦的。
第三:關於教育教學的技能與情感
首先用一個簡單的圖表來呈現他們的關係。
技能 ——回報成就感(物質上)
情感 (基礎)—— 回報價值感(精神上或心理上)
內在(對自身)
外在(對學生)
技能上的強大,能夠快速的祝你成名,更有成就感,但光有技能而少有情感,那就是一架教學的機器,教出來的也都是靈魂在遊移的軀體。
而技能不夠強大,但情感夠真摯,我認為關係沒那麼大。用真情育出來的孩子,會擁有健全飽滿的人格,會有豐盈生動的靈魂,他的學習力也不會差,因為其實孩子本身都是會學習的。
所以,我認為兩者之間情感是基礎,是教師靈魂的基礎。
而情感又有外在和內在兩方面,內在的情感主要是自身修養和自我的提升,外在情感就是對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的心靈,走進學生的內心。這兩者也沒有絕對的界限,都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
教室職業是與人的成長相關的專業,即教師不是單純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個性、社會性等豐富的人性。教師自身的性格、價值觀、信念等對學生的人格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自身修養非常重要。
“專門的技能”和“做人的修養”是教師擁有完整地身體和靈魂的兩個比不可少的因素,我們能夠對自己日常教育實踐進行有意識的反思和調整,並對自己的價值觀、態度和觀念進行不斷的挑戰,把這一份職業當成個人事業來經營,就可以慢慢擺脫束縛靈魂的枷鎖,讓靈魂跟上腳步……
教師的讀書心得17
朱永新老師的書有理論的高度,也能結合教育實踐,可讀性很強,對於一線的老師而言,他告訴大家如何做一位幸福的教師,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如何在工作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如何以積極的心境、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生活,尋找內心的寧靜。
開篇《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人的生活會一帆風順,無論大小,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束縛每個人的枷鎖,不是周遭環境,而是自己的心魔。擺脫這樣的枷鎖我們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確實如此,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誰的生活都不會風平浪靜,教師更是如此。我們每天面對都是上百張面孔,他們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境,到學校學習目的也各不相同,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高興順心的事情肯定是有,但大部分都是需要解決的麻煩事。如果把這些處理不完的麻煩事當做負擔,變成自己的心理壓力,那麼我們每天就都生活在壓力下,生活在困境中,長此以往,就難以自拔,那麼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呢?如何幸福的生活呢?所以,解放自己的思想,解放自己的心靈,別給原本疲累的身體再加上沉重的枷鎖。就如曼德拉所言“自由不僅僅意味著擺脫自身的枷鎖,還意味著以一種尊重並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解放自己的心靈,解放自己的思想,自己才能獲得自由,那麼才能更好的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把他們當麻煩事。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不同。
教師的讀書心得18
愛心,從我走進教育這一行中就在耳邊迴繞。名師呼秀珍在報告會上呼籲:“用愛澆灌孩子。”我的同事李婷老師在暑期班主任培訓會中談到:“用心去愛孩子。”李鎮西老師的書中也寫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這個溫暖的詞語始終縈繞在耳邊,在我的事業中成長,而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則更清晰地教導我,怎樣用愛心去教育。
讓愛與教育同行。
教師的工作基礎就是愛心的傳遞。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是要善於表達這種愛,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與老師溝通。當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師發自內心的愛,也會樂意與老師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與學習。
現在的孩子,已經和我們小的時候大不一樣了。網路、電視等眾多媒介為孩子們提供了更豐富的資訊平臺,他們瞭解世界的方式已經非常廣泛了。而且,伴隨著網際網路提供的更豐富的社交平臺,孩子們可以完全脫離自身所處的環境,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似乎老師的作用已經有些跟不上形勢了。其實,這麼想是錯誤的。隨著資訊量地增大,對於有效資訊的選取工作就顯得更為重要。而老師在此時就要發揮更多的主動作用,引導學生在皓月繁星找到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的就是教師愛心。
愛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因為有了愛,工作中才會充滿了能量,讓我們變得有耐心,夠細心,也更具責任心。
堅持有愛、不忘初心。
其實,李鎮西老師的書中的事例平平淡淡,在身邊許多老師的身影中也都見過,但久久不能忘懷的是李老師的堅持,對教育的堅持,對愛的堅持。是呀,這不是一天一時的熱情,這是要把愛融入到一生的工作中,交匯於每個學生的交流中。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口號,就能堅持下來的。這毫不掩飾的對學生的愛,讓他也收穫著學生的愛。愛心與童心作為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使他把教育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告訴了我:教育事業不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
愛,是嚴厲的。
對於潛能生,愛,李老師的愛是嚴厲的。其實,真心的付出,對學生的讚美和嚴厲,尊重孩子的成功,一點點成績的鼓勵,都會讓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有了愛心,孩子們才努力爭取,因為愛中有嚴,改錯才更有教育意義。
書中的愛給了我啟示,給了我方向。書中的愛是一種能量,一種動力,也是內心的一種引導。讓愛與教育並肩走,會讓更多孩子受益,不要把學生僅僅當成是自己的工作物件,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找對方向。我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呵護我的學生,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讓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與收穫。
教師的讀書心得19
經過這段時間閱讀《教師的20項修煉》、《教師如何做研究》,感觸很深,讓我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具備的素養是多方面的,想真正成為優秀的教師要做的很多,在這我想簡單的談談修煉中的寬容。
真正的寬容是賞識一個人,包括孩子、朋友、學生,一生中你賞識過誰?寬容被視為是良性情緒的基礎,說很輕易做很難。當你口頭上反覆告誡自己要寬容某個人時,他其實又是在加重了某一種不信任的感覺。老師不是神,也有人的七情六慾。當一個行為習慣不好,學習成績又比較差的學生,老師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喜歡,這是很正常的。老師不是神,對於差生最主要的是教訓,這裡教訓不是訓斥,而是行為指導,要教給學生怎麼樣才能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但很多教訓之後,學生依然我行我素,該怎麼辦?提起寬容,我們就聯絡到治理上的降低標準,或者是再提供一個改正的機會。但是這輕易形成一個後遺症:那就是當你的標準降低以後,學生會認為犯錯誤的成本很低,他會更輕易著再重複此類低階錯誤,這似乎和寬容所期望的背道而馳。寬容就是賞識真是說到了根子。每一個孩子都有閃光的地方,對於老師來說,要善於捕捉他們性格中的閃光點,把這個閒光點當作不良逆化的一個起點或者說轉變的一個開始。
俗話說,本性難移。老師僅僅通過後天有限的環境接觸教育,想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孩子是很困難的。但是老師透過賞識教育使孩子能夠發現自己和發揚優點,從而使自身取得更大的價值是可能的。賞識教育不在於改變了什麼,而是在於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能改變多少。賞識教育不在於讓學生髮現了多少財富,而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能夠創造出多少財富。
教師的讀書心得20
書,宛如神聖的殿堂,那麼令人心馳神往;書,好似一葉小舟,載著我們駛向浩瀚的知識海洋!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宋代文學家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絕對談不上有什麼高雅的氣度。"氣"是包裝不出來的。現實生活中,不管你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學到的知識只是知識海洋裡的一滴水,何況當今社會新知識不斷湧現,知識的陳舊率和淘汰率速度日益加快。當今社會上浮躁之風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最有文化的校園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這樣一種風氣。作為一個校園,它應當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離不開讀書,"藏金藏銀不如藏書,酒香花香不及書香",教師只有讀書,他才不會落伍。
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老夫子讀《周易》,至於韋編三絕;西漢學者匡衡,少時為借書,寧肯給別人白白乾活不要工錢;劉向曾說"書猶如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大詩人陶淵明更是"開卷有益,便欣然忘食";戰國蘇秦"頭懸樑,錐刺股";晉代孫康"如囊螢,如映雪"明末顧炎武"白頭至老,未嘗一日廢書";等等,這些都讓人欽佩不已,古人的治學精神實在讓人感動,就是在近代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也無不重視讀書和學習。
與其用華麗的外衣武裝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知識就是力量",教師博覽群書,定會受益匪淺。讀西方的名著,可以體味其中博大的人文關懷和自由思想:讀鑄之金石的典籍,可以品味它的情辭並茂和垂之久遠;讀教育教學刊物,可以發現促進工作的雋永小語。腹有詩書,其品自高,腹有詩書,其德自謙,腹有詩書,其身自正。作為我,我心向往大自然的安排,靜看、行吟、臥觀,青燈讀書萬卷,布衣行路萬里,成為智慧的女教師:擁有優雅的氣質,脫俗的情味,伶俐的談吐,靈慧的頭腦,秀外惠中,別有魅力。
然後,用自己的學識、智慧、德行、教養、個性、氣質等等燴成一鍋心靈的雞湯,脯育我的學生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少年君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個手不釋卷的教師,肯定會在學生中產生極大的影響,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理想的教師,因為這樣的教師,已經送給了學生一份人生的珍貴禮物——終生喜歡閱讀的好習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生當自強,生命應無悔。有人說,世界有十分美麗,但如果沒有女人,將失掉七分色彩,女人有十分美麗,但如果遠離書籍,將失掉七分內涵。作為教師應"讀"佔螯頭!透過讀書你可以"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透過讀書你可以仔細觀秦磚漢瓦,領略唐風漢韻;透過讀書你可以,你可以精騖八極,心遊萬仞;透過讀書你可以踏遍紅塵紫陌,感喟世事滄桑;透過讀書你可以燭古鑑今,昭示來者,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透過讀書你可以播種陽光,揮灑青春,啟迪愚昧,創造文明……
各位同仁們:讓我們靜靜的讀吧,讀風也蕭蕭雨也瀟瀟,讀綠了芭蕉紅了櫻桃,讀梨花院落黃花滿地,讀水瘦山寒雨恨雲愁,讀秦磚漢瓦唐風宋韻,讀劍膽琴心金戈鐵馬,讀陌上花開階前葉落,讀雲捲雲舒花開花謝,讀西山長雪寒江孤舟,讀十里長亭芳草連天。總而言之,一句話:發憤識盡天下字,立志讀遍人間書!
教師的讀書心得21
作者肖川教授認為:增強教師幸福感的關鍵是培養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而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是專業心態,即人生態度。良好的專業心態就是:接受現實、悅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書中對影響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的因素進行了細緻分析,指出教師要想追求職業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還有給教師的`許多建議,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給予學生更多真誠的鼓勵;親密地教,紮實地學……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自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自教育教學的工作,來自享受幾縷閒暇時的沉澱和寧靜觀照。
書中談到:“共同需要是每個人都一樣的需要;特殊需要因為一部分人的特質而產生;個別需要,則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需要。有效的、敏感的、互動的師生關係也是建立教學分層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寬容則是核心中的核心。
教師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實現,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的時候,你會感到幸福;當調皮的學生開始聽話、懂事的時候,你會感到幸福;擋在比賽活動現場,學生開始吶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會感到幸福……,作為教師,我們很容易從身邊的小事上感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不是很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自己的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教師的讀書心得22
有幸拜讀《做卓越的教師》一書,讀後感受頗深,這是一本提升教師能力,超越自我的書,是一本受益匪淺,蘊含教育意義的書。此書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方方面面都有啟發,讀完此書,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以下幾點感想:
教師要發自內心地關愛每一個學生
我現在所帶的班級基礎較差,記得剛接手這個班級時我很沮喪,當我走進教室才發現其實並不是別人想象的那樣,於是我便覺得很有希望,對他們要求非常的嚴格。但是沒過多久我發現只有嚴格還是不行的,還需要愛心,要發自內心地關愛他們。從此,我不再因為某一個學生上課講話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邊,問他為什麼要講話,此刻講話合不合適,他也很坦誠地說,他想學習,但是基礎太差聽不懂。我就對他說,就算聽不懂也不能講話,我們達成了共識。此後他一講話,我就盯著他,他就不講了。
教師要很細心,很有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我現在的班級基礎普遍不好,於是我每次先講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再設計有坡度題目,先運用基礎知識再稍微提高能力,最後出一箇中檔題目做思考題,題目做完後,讓學生自己演排。我也趁機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同時也糾出他們在習慣上和規範解題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果還有不懂的,我再給他們講解,一遍不懂,二遍、三遍。下次上課時,我針對上次講課的重點內容出一個題目,讓他們當場練習,既鞏固了知識點,又提升了他們的解題速度。
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上課謀福利
透過下課和學生聊天,對班上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性格喜好都有所瞭解,我發現其實他們也有可愛之處,有同學字寫得漂亮,但是不喜歡學習,我就讓他到黑板上抄題目,並且表揚他的字寫得好。有些同學自制力差,一不小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學習,追求更高分數的心理,不斷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學習上。還有部分同學追求進步,由於基礎差,學習相對來說也有些吃力。於是我上課下課不斷地鼓勵他們,提醒他們要堅持,有時給他們佈置任務,並且還要檢查。一旦有進步,就表揚他們,並且還給他們訂立更高一點的目標。
當你一心只想著付出的時候,你會收穫更多。我沒想過我會有多麼大的成就,而事實上,我班的學生卻給了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讓我覺得付出沒有白費。
捧讀彭興順老師的《做卓越的教師》一書,走近智者,聆聽教導,在思想的交匯、碰撞中盪滌心靈。
《做卓越的教師》一書,以例舉鮮活的事例,引用哲理小故事的形式,引發對教師和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全書行文灑脫地敘述了八個專題,即做卓越的、幸福的、會育人的、會上課的、會當家長的、會培訓教師的教師和卓越教師的培訓,涵蓋了教師的生涯規劃、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論文寫作、研修組織、家庭教育、魅力師訓等,讀來受益匪淺。
第一章《做卓越的教師》,主要講述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分別是教育情懷、愛崗敬業、實踐積累、博覽群書、善於反思、勤於寫作方面。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方面。
一、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
“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這個寫在最前面的話語,旗幟鮮明地指出教育的培養目標。這是作者內心深處的真切感悟,是作者震人耳聵的呼喊,“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望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高瞻遠矚看教育,長遠規劃做教育,如果教師沒有這樣的思想意識,又怎能培養出雄心壯志的學生,怎能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努力!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話,聽了著實讓人感動,他在為松下公司定位時曾說,松下公司主要是製造人才,兼而製造電器。在這樣的一家“主要是製造人才”的公司裡,還有誰能心有旁騖呢?正是松下對員工的一片赤誠,才最終把松下公司做成了全球頂尖的充滿文化氣息的“大哥大”。同樣,教育發展,教師先行,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李希貴說:“學生第二,教師第一。”追求卓越應是每位教師專業成長的理想境界。
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優秀的自己
澳柯瑪空調的精彩廣告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風光之極,撼動著一顆顆躍動的心。“最好”是相對的,是永無止境的,“更好”卻是可以追求的,比昨天有進步的。
央視新銳主持人歐陽夏丹的經歷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曾經在上海衛視主播《夜間新聞》的歐陽夏丹,幹得是有聲有色。2003年,在繼續留任上海還是到北京重新開創事業的艱難選擇中糾結著矛盾著,最終她聽從導師的話:“如果想過安逸的生活,就留在上海;如果想挑戰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潛力,那就去北京。”她的抉擇無疑是正確的,2011年9月25日,歐陽夏丹終於坐在了《新聞聯播》的主播臺上。
凡夫俗子的我們沒有出類拔萃的才華,有的只是平平常常和平淡如水的生活,雖然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樣可以做最優秀的自己。
教師的讀書心得23
利用暑假時間,我研讀了周成平教授的《魅力教師的修煉》一書,這本書在如何才能使自己在教師這個群體中更加優秀這個問題上讓我受益匪淺。分別從教師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教學魅力、形象魅力、語言魅力、溝通魅力和反思魅力七個角度,系統地闡述如何全面提升教師各方面的魅力,從而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我認識到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教師的魅力指數越大,影響也越大。古往今來,大凡成功的教育家無不是有魅力的教師,例如孔子、魏書生。都有著深厚的個人魅力。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我作為新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既要不斷吸取老教師的優秀教學經驗踏踏實實地落實到教學實踐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自身的教師魅力。透過閱讀,我認為提升自身的魅力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修煉教師的師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1、重視師德修煉
陶行知先生說過:“咬人敬己,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可以看出歷代的教育家都重視教師道德修養要求。德高為師,身正為師,教師首先要學會獻身教育,甘為人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二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三要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四要善於養德;五要更新觀念、努力創新;六要感染學生、育人為先;七要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真真落實七要,重視師德的修煉。
2、提升人格魅力
學生眼中教師的好老師應該是:威而不令、嚴而不死、親而不猥、活兒不散、寬而不亂、博而不驕、新而不怪、雕而不俗、剛而不倔、憤而不私。我認為一個教師應該有威信,但不是依靠粗暴的言行和一味的命令來壓制學生;要學會講究方法;教師要有愛心,但需要一定的距離感;教育有時需要寬容,但不是包庇缺點,美化弱點。作為班主任我覺得體現教師人格魅力就尤為重要了,只有你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言傳身教,班級的學生才能培養好習慣,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修煉教師的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他的教學魅力能夠激勵鼓舞學生汲取知識的信心和力量,不斷向新知識殿堂奮發進取,所以這也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結合本書我認為修煉教學魅力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做好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中好的教學設計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德課給人的映像是枯燥乏味的,唯有好的教學設計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喜歡上這門課。結合思想品德課的特點我認為首先在研讀教材和基於新課改的要求下可以透過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學生感興趣的事例結合知識點講解,這樣通俗易懂,學生也容易掌握。其次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遊戲和學生參與活動,中學思想品德意在情感、價值觀的培養,所以透過活動可以體會教學內容所要達到的知識情感。
2、課中:修煉語言魅力,加強師生溝通
我認為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之所以吸引學生就在於他的語言魅力,教師的語言如果充滿朝氣、熱情、幽默和關愛,可以使課堂充滿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同伴協作、小組學習等形式。思想品德教學中可以設計環節讓教師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或者學生設計問題,同學之間共同思考、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親密聯絡。
3、課後:積極反思,加強與家長的聯絡
一個優秀教師的優秀教學設計不能缺少的就是教學反思環節,只有教師在教學實踐後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教學水平。教師可以透過學生的日常聯絡看出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於學生不易掌握或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強調。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水平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在家情況,幫助父母瞭解學生在校情況,才能真真修煉自己的教學魅力。結合我校特點,我可以透過家校路路通的平臺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三、修煉教師的學識,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
教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學識魅力。這裡的學識魅力除了指有精神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要有廣博的各方面知識。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能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教師的不學無術。”教師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極高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寬厚的教育科學知識,為此教師要不斷獲取新知識,唯有孜孜以求,才能培養出新一代學生。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必須學會讀書和思考。
讀書可以使師德藝雙馨教師唯有讀書才能與時俱進,才能站在課改大潮的最前沿,作為新教師,我們首先要讀教育教學專業的書,這樣才能具備深刻的教育理論功底;其次要多讀本專業的書;最後要讀知識性的書籍,教學需要淵博的知識,結合思想品德教學的特點我認為還要多讀報,多看新聞,瞭解時事政治。讓閱讀成為我成長的階梯。
我相信只要我能夠嚴格按照以上幾個方面做,把學習收穫切切實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也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使自己成為一個極具魅力的教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24
最近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些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但仍舊有很多共鳴。正如本書裡所說的,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看完本書後,更是同樣的感受。現摘錄幾點感受與心得:
一、瞭解是教育的前提。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願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麼你會發現你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光,大大地發熱。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互相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懷一顆真誠的心,才能走進孩子,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牆,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二、將教師和學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尚未培養出思想上的韌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常常將學生成績的不盡人意歸結於學生的無能,事實上,這些孩子並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養應該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關注與培養。
三、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只有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無論是整個學期的教學,還是每節課的學習,在開始之前老師都要給學生一張清晰的“地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裡,要達到的位置在那裡。學科教學應該有宏觀目標與規劃和微觀的課堂設計與活動。每學年、每學期、每節課,學生都應該明確知道本學科對自己的預期目標是什麼。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習為中心的。匯入部分,不僅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也應該激發對新知的學習慾望,明確自己要去什麼地方。
四、別讓童年在資訊時代消逝。
身在教育前線的教師會發現,兒童正逐漸丟失羞恥心,變得無所畏懼。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鋪天蓋地、氾濫成災的資訊資源佔據了兒童的時間,良莠不齊的知識進入他們的大腦,兒童成人化日趨嚴重。沒有羞恥心和敬畏感、沒有思考力,兒童犯罪屢見不鮮。若干年後,今日的兒童將會成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時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在物慾膨脹、信仰缺失的時代,社會呼籲道德重建、教育轉型、尊重個性。讓孩子遠離輕浮喧囂的環境,家庭和學校應該有所作為。
我們要給自己閱讀的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閱讀是深度的。只有深層的閱讀,讓靈魂完全與哲人對話,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是精神的滋養與洗禮。
教師的讀書心得25
《與體育教師談心》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叢書》中的一本。在閱讀這本書以後,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於“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這本書是編者在新課程改革中積極探索、共同努力的結晶,是廣大體育教師工作者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實驗區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課程改革階段性成果的標誌。這本書特別適合於在第一線工作的體育教師,因為書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實驗區體育教師自己積累的經驗,是發生在第一線教師身邊的事情,是新課程改革中生動的故事。具體心得如下:
一、爭做反思型教師
在這本書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廣大體育教師工作者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經驗,這將對我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為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為反思型體育教師需要我們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為和各種視之為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為,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做法如下:
1、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並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物件、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愧評價與調控,最後在課後對上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採取補救措施。
2、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3、經常記錄並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
4、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為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為的理論基矗
二、深化師生教育觀念改變
這本書中還涉及了教師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行為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師主動參與教學內容的構建、教學方法的建立等多方面內容。
掩卷深思,作為中學體育教師,面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注重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掌握的同時,要積極提煉體育的內涵與精神,並感化和指導十分喜愛體育運動的廣大學生,讓他們在增強體魄的同時,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領悟體育的內涵,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引導學生去積極地參與,明白參與不是做做樣子,運動中並不在乎水平、能力的高低,全身心投入卻是最關鍵的,運動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過程的體驗卻是豐富而深刻的。積極的投入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態度,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促進身心發展的最佳效果。而被動的參與是無效的,實質上也違背了體育的基本要求與精神。當然也要讓學生知道體育是中考科目之一,分數也很重要,要計入中考總分的。
三、師生間的德育滲透
1、學生需要的品德教育。
體育不僅僅可以強身健體,其還有愉悅身心的功能,能調節人的情緒,化解緊張的心理壓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質,給人帶來快樂。要讓學生把積存的能量和緊張透過體育運動合理地釋放出來,放鬆自己的心情;既要讓學生參與到喜愛的球類運動當中去,獲得運動的快樂,也要組織學生從事一些器械類運動,因為它陌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勇氣和智慧,一個技術動作的嘗試和把握,這種體驗更深刻,成功的快樂能迅速地轉化為人的自信。再如長跑運動,它同樣也能給人帶來快樂,只不過許多學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
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樂觀的心態。世上什麼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盡之後喝一杯白開水;什麼事情最開心?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超越了原來一直不能戰勝的對手;什麼人最讓大家敬佩?是跌倒後能站起來,再跌倒後仍能笑著爬起來!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要使學生面對困難與挫折,能積極應對,明白痛苦與壓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樂,在於不斷拼搏向前的快樂,在於勇於克服困難的快樂,能化苦為樂。
更快、更高、更強,是體育的精髓,也體現了人類的一種精神,不斷超越極限、超越自我,創造一個有一個人類奇蹟的原動力。應該是面對現實,從我做起,從小處做起。透過自身每一次運動成績的提高,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改進,每一次拼搏中困難的面對、克服,去審視自己所蘊含的潛力,即是戰勝了自我的極限,超越了自我。在於拼搏的過程,依靠比別人多流的汗水和頑強不屈的意志,才能最終從失敗中崛起,勝利後也不會目空一切,努力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境界。
2、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情感
教師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暗示、每一個眼神都傳遞著教師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學生情感產生巨大的變化。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要獲得這種情感氛圍,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穩定的、最有利於教學的情感品質。
體育教師的具體情感包括:
一、熱愛之情(包括對體育教育事業深切的熱愛和對學生真摯的熱愛)。
二、期待之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期待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是學生上進的動力)。
三、愉悅之情(教師帶著愉悅情感走進課堂並自始至終保持愉悅心情,能將學生帶進一個和諧、輕鬆、友愛的學習環境,對課堂氣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義)。
四、寬容之情(寬容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消除師生間隔閡的良藥)。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在體育課堂上和三操活動中積極進取,為我校的體育教育貢獻力量!
教師的讀書心得26
小時候,手捧連環畫、小人書的日子,實在是難得,幾乎可以算是一種奢侈。於是,在屈指可數的有書相伴的日子裡,讀得是那樣津津有味、廢寢忘食;而在沒有書相伴的日子裡,便一遍一遍地憧憬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連環畫、小人書……
伴著這樣的憧憬,我走進了師範,走進了圖書館,走進了書的海洋---穿過後花園,穿過行政樓,走進頂樓的圖書館與書相伴,是我記憶裡最感幸福的事。
現在回想起來,師範的三年,算是我讀書人生的真正起點!從那時起,開始接觸名著,開始閱讀中外小說。懵懵懂懂地讀《紅樓夢》,興致勃勃地聽潘禾櫻老師的講座,喜、怒、哀、樂,無一不被書中的情節所感染;一遍一遍地讀《老人與海》,一次一次地被震撼,於震撼中牢牢地記住了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決不可以被打倒。”每每翻開冰心的《談生命》,反覆唸叨著這樣幾句話:“生命是一條小溪,他的使命是奔向大海,旅途中有歡樂也有挫折……”於是再次抬頭看天空時,一切陰霾都已經在不經意間散去。
書,伴我走過一天又一天,一季又一季。心情愉悅時讀,失意沮喪時讀,成功時讀,失敗時讀……讀《三個火槍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平凡的世界》、《圍城》,讀瓊瑤、張愛玲,讀顧城、舒婷……
師範三年,置身於書的海洋,融入進書的天地,因為有書相伴,倍感幸福!
走上講臺,是在一所小小的完小,沒有圖書館,遠離了書店,生活似乎迴歸到小時候,於是,日子裡再一次充盈著對書的憧憬。自考,給了我靜下心來再一次“啃”專業書的機會,《教育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小學班主任》……工作之餘,一次次地手捧,一遍遍地“咀嚼”,迎來的是一次次順利地透過考試。
又是三年,投身於“啃”書,醉心於實踐,因為有書相伴,平凡中不乏精彩!
不知不覺,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有書相伴的“教育旅途”中,更多同行、名家的書籍,深深吸引了我!那一本本語言平實、質樸的書籍,字裡行間閃爍著的是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的光芒,散發著的是湧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每一次閱讀,總能帶給我許多的啟迪,總能促使我多一份思考,總能激起我內心的波瀾!而我,更慶幸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光,這樣的心情。
教師的讀書心得27
教育是一種智慧,需要教師運用自己所有的力量為學生提供進步的機會與空間。最近拜讀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一書,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閱讀之後,不由感到很感動,也明白了作者對教育的執著與情感,對基礎教育的瞭解與重視。作者是充滿智慧的,以自己的智慧向讀者展現了教師在教育中智慧的體現,使人受益匪淺。
第一次看到《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這本書,就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墨綠色的書名點綴著乳白色的封面,簡單、乾淨,不摻差任何別的東西,給人一種寧靜,而封底上三句平實而樸素的話語:我們從事同一個職業,教育學生;我們熱愛同一個事業,塑造靈魂;我們擁有同一個心願,當好人師。讓人震撼,熱血沸騰!確實,這就像教師的職業,簡單卻充滿生命力,這就像教師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愛!
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諸如《教育漫話》、《給教師的建議》等。初讀之,“教育的智慧”使人感動,感動在作者提供的基礎教育“操作指南”如此實在,感動在作者對中國基礎教育強烈而持久的特殊情節,感動在先生“豁達”、“勤奮”的學者風範;反覆翻閱這本書,再次咀嚼作者流暢而充滿智慧的文字,我感到手中的書越來越重。因為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凝聚了一個有良知的教育者對中國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為什麼《教育的智慧》有如此大的“威力”呢?這是由此書的學術內涵和鮮明特色所決定的。一是立足研究,求實創新,科學性強。這部書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多項國家級或部委級科研專案為立足點,綜合反映了“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專案的研究成果,客觀分析了在實踐中和實驗中的第一手材料,提出了教師在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中的具體做法。可以說,這是心理學研究對學校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貢獻。二是內容新穎,系統全面,富有真知灼見。《教育的智慧》一書從教師職業的價值、教師的素質、學生的特點、智育與德育、建構各種學科能力、探索德育中品德形成的機制、班主任工作、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做學生的保健醫、全面發展和學有特色以及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等諸多方面,向我們展示了新世紀教師的必備素質。三是深入淺出,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強。書中,作者對教師成長與發展的熱點問題,以創新的意識、嚴密的邏輯、源於教改實踐的科學性,以及生動流暢的文筆,通俗易懂的事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上,對此進行了詳細討論,回答了教師們普遍關心的許多重要問題。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於可教的信念,那麼,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因此,我覺得教育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教師的智慧,而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首先得擁有師德師魂,要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正如林教授在書中所講到,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失去了對學生的愛,教師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樂趣。因此,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首先應該把整個心靈給學生並堅持一視同仁,將神聖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除了這種大愛,我也特別認同書中所提到的教師教育觀——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爭取學習的成功。
在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識以及教育的智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獲得發展。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及心理意向,明白學生需要的是什麼,要怎樣才能更容易使學生接受所學。在教育中,教師既要關注總體,又要關注個體,要保證學生在大方面的一致性,同時關注個別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是每個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發展。關注學困生,瞭解其發展的困難及原因,並積極促進其進步,使之能獲得適當的發展。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我們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與賞識學生。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是呀,學生是一個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們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與賞識。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可以改變甚至影響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拿著這本書,慢慢回味,咀嚼,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他需要教師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去薰陶每一個學生。因此作為教師,惟有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的努力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瞭望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智慧》,教師的智慧,智慧的老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28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並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於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託,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義。一直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那麼,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學生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徵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於培養“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責任心。現謹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可以讓學生們體驗並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學生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後一課》《木蘭詩》等文章,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發學生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陳瑚)有人統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於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並持之以恆,才會讓孩子逐步養成誠信的好習慣。
餘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麼?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
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於長期受到優越環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我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學生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們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學生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讚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於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誌之一。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代社會,人們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責任心。
學生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賴性,這就需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形成他們的獨立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們負責任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面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擔責任,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責任,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麼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鍊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麼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誇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範,為人師表,為人典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29
作為一名新教師,這本書是及時的,教學有的時候是需要很多的策略和技巧,但是,我也在思考,過多的依賴這些方法書,是不是會忽略教師自己的探索和發現。或許,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中,這本書還是比較具有適應性的。
這是一本反映西方教育思想的讀本,中西方的教育思想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關心、認可、鼓勵學生是每個教師從內心發出的想法,無關文化。
在書中提到學生的很多表現都是基於教師在課堂上所展現出的行為,比如上課身體前傾,讓學生有學習的緊迫感,帶著激情和高興的情緒,也會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樣的,缺乏熱情的教育行為帶來的可能是對學生負面的影響。在一個積極放鬆的環境下盡享學習、愉悅、平靜的環境,引導他們向著樂觀、高效、表現良好的方向發展。在這些細膩而溫情的言語中,我感受到了這位著書者對人性的瞭解,對教學課堂的管理的瞭解,可貴的是,作者將這些感受和方法都整理起來,讓更多的教師有個參考。
在處理學生暴力問題上,書中提到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一個孩子向另一個孩子走去時準備打人時,老師讓他幫忙帶著一個垃圾去扔掉,同時讚揚他保持了教室的乾淨,在這些可愛的老師的影響下,學生向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
這段時間我也在想,當我走進教室時,學生是否因為我的到來而喜悅,當我在課堂上講述那些科學家的故事時,學生表現出的認真傾聽是否也讓我歡欣,當我佈置作業時,學生是否因為能夠完成的精彩而高興很久,當我監考時,他們的專注也能給我帶來正能量。
在這一段應當溫馨而快樂的時光中,有什麼理由讓這些天使般的孩子失去笑容,失去活力?又有什麼足以阻擋老師融入孩子們的快樂中去?
教師的讀書心得30
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教師,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裡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
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著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裡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裡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資訊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絡,迅速地切入正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師的讀書心得31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透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資訊,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教師的讀書心得32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裡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33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推薦轉學時,她想:必須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那裡,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樣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情緒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能夠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裡,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取想學的課目,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齊。音樂課,孩子們不僅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著腳跳來跳去,感受著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裡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透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明白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著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狀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群眾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透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34
我是懷著一名幼兒老師的情緒看完《這就是幼兒教師》的。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書的核心思想:
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一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
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
3、工作時刻長,報酬少;
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
5、幼兒老師的安全職責大;
6、在社會,沒有誰能瞧得上幼兒老師;
7、每一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
8、每一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
9、為了佈置區域什麼垃圾物品都要。
10、家長工作有難度;
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幾點心得:
看了這篇文章以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然在一些人的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齊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
於是大人小孩一齊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此刻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好上幼兒園,因此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一樣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裡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快樂。正因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正因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正因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裡的不一樣。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階,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35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透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的人說:"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資訊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是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資訊,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恆、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瞭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的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教師的讀書心得36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鄉村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每期都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今日我們怎樣讀經典”、“當名家名篇進入教材”、“用聲音復活經典”等,對每個話題都有深入地研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啟迪,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和幫助。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問題。“問訊處”這個欄目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如偏旁筆畫、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標點符教材教法、常識資料等方面為讀者做解答,為我的教學提供方便。如12期的“問訊處”欄目中,有一位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號?”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幾次問訊其他老師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當我看到令怡老師的解答後,一下子感覺很明瞭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師,非常感激《小學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從閱讀精品課堂、備課室、案例與反思這些板塊,可以為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益的幫助。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01期刊。其中“備課室”中的“寒假備課專輯”深受我的喜愛。《燕子》是一篇經典課文,我去年時教過這篇課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來,可在課堂上的教學卻並不盡人意,沒能讓學生和我一道進入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春天的美好。我讀了賀秀麗老師的《一支春天的讚歌》時,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雖然是對《燕子》這一課非常的熟悉,但是對文字的解讀卻不夠,造成了教學方法上運用不當。沒有充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強課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也是不夠開放性。我想再次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的課堂肯定是會煥發出以前沒有的光彩。
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了“園丁故事”、“封面人物”等,這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於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竇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潤著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一些新的教育資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透過《小學語文教師》汲取。
《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園丁故事動人,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靜下心來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教育雜誌,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以《小學語文教師》為導航,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尋到教學的“亮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的讀書心得37
最近幼兒園組織我們學習了一些關於幼師方面的書籍與法律法規文獻。這些天的讀書讓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讀書帶來的好處,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讀書,可以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我們變得更聰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對困難,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就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一步。多讀書,也能使自己的心情變得快樂;在書的海洋裡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閱讀中,我係統的瞭解了關於幼兒教師的一些專業性知識。其中《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一書中,不僅有一些理論性的專業知識,更是列舉了一些老教師多年經驗的實際案例,對於我們經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煩小事情的處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幫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傷事件,一起簡單的抓傷事件,由於兩個老師的不同態度以及說話的技巧,事情也經過了兩三個轉折。這就告訴我們說話之前要先考慮好該怎樣說,組織好語言,不然出口之後往往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同時也告誡我們老師這一職業的嚴謹性,應為我們要面對的家長是各行各業的人,他們不是單一的從事一個職業的,面對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處事技巧,學會了這個才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穫。
另外,我們無論是面對面對家長和孩子,都要用心。無論什麼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對我們的孩子,畢竟跟跟我們朝夕相處的還是孩子,我們用心對待孩子,家長也會感覺得到,對於我們的工作,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給與支援與鼓勵。這些都是相關聯的。另外,雖然工作中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情,但我們儘量不要表現出來,我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儘量把煩惱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別人。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寬廣的胸襟,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我感覺如果用幾句話來形容我們的職業的話,最合適的莫過於微笑面對每一天,真誠對待每一位家長,愛心呵護每一個孩子。
教師的讀書心得38
我們學校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業餘時間好好閱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作者在冷靜地辨析教育現象,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因為我從事的特殊教育事業有太多的相似,也許我們教給她更多的知識,,她並不掌握多少,但是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夠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裡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本人對教學研究比較膚淺,有時自己的困惑能從專家的點評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闡述出不一樣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和自己想法的不謀而合,有的觀點以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理解的程度,這樣在他們的點評中能得到新的東西,用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而作者的觀點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來學習的,那就把心態擺擺正。讓我們來欣賞每位上課的教師吧。”“欣賞”這個詞非常喜歡,不管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能從一課中有一收穫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個人上課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是來參觀的,是來欣賞別人的,可能這樣的心態下會淡定地對待,這樣我們會學到很多知識。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39
最近拜讀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該書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鎮西老師25年來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讀《做最好的老師》,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最好永遠做不到,但是一個比一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意味著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經驗告訴我們,人要自信,要有幸福感,那就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件事,日積月累我們會不斷的進步,慢慢的我們就會高興很多,快樂很多!就會朝最好邁進!
李老師在給高三學生的信中說到:“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在這個森林中的,有的人是喬木,有的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即將畢業,可能升入大學,可能參加工作,但志願和職業的選擇現在還不能取決於你。你以前的理想是好的,但現實並非可以隨心所欲”。是的,我們可能無法選擇我們的職業,無法選擇我們工作的學校,無法選擇我們所需面對的學生,我們可能無法成為大師名人,但我們可以自己怎麼去做,可以選擇讓自己應該的位置,選擇做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還是在這一封信中,李老師說到:“你或許不是最美麗的,但離考研最可愛;你或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或許不會追富有,但你可以是追充實;你或許不會追順利,但你可以是追樂觀;你或許不會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是那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中的一個最好的自己”是啊,我們在工作中有許許多多的困惑,有許許多多的煩惱,但我們可以去努力,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作為一名教師,用良好的心態對工作與生活,用陽光的心態對待學生,對待你的課堂。你的學生同樣會收穫陽光雨露的的普照與滋潤,他們就會茁壯健康的成長!這樣良性迴圈,學生會越來越喜歡你,你離做最好的教師也會越來越近。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為,也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某種人生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只管登高不問高”,儘可能每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暫時遭遇挫折與不幸,最後也將贏的人生的快樂,這叫“道是無情卻有情”。
做最好的老師,讓我們內心收穫一份寧靜,讓我們遠離浮躁,讓自己更加踏實與充實。
教師的讀書心得40
拜讀完張康橋老師的大作《為什麼做教師》,掩卷深思:這本書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
時代是發展的,教育是變化的,思想是流動的。一成不變的教育和不思變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據時代的特點不斷調整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發展我們的觀點,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教育變革的主導著。
現在,新型教師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市場經濟對教育的制約與衝擊。只要看看本書各章節的標題——“為學生做教師”、“為家長做教師”、“為學校做教師”、“為國家做教師”、“為生命做教師”,我們就能看到一種態度:教師無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場經濟,但又時刻不忘生命與國家的需要。雖然作者也沒有解決市場經濟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說書中“各種需要”之間的悖論所帶來的困惑,但給身處各種困境中的教師指出了一種思考方向。更為重要的是,放眼社會、不忘責任、積極思考才是現代教師應持有的人生態度。因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夠成為一位大眾的教育哲學家。這樣的教育者,也許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實踐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時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結合這一學期的教學情況,第一章“為學生做教師”給我的感觸是最深刻的。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師的本質是為學生髮展服務。教育本來就是謀求幸福之學、引領高尚之學。因此,學校本來就應該是“首善之區”,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在為學生髮展服務的過程中教會孩子為別人服務。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許多細節進行反思,需要轉換我們慣有的思維方式。比如說,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們不能理解為學生偷懶,不用心,而應該理解為教室佈置的作業不合適或者工作沒有到位。實際上也確實有學生是偷懶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把問題歸因於教師,教師就要不斷地瞭解學生、鼓勵學生、喚醒學生、幫助學生,這樣的愛,學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這樣的教育過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與此同時,教師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幸福。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發現,由於學生生氣勃勃、充滿朝氣,一有機會就會興奮得手舞足蹈、大聲嚷嚷,並且相互“傳染”,這時,有的老師先表揚一些較好的,然後批評甚至訓斥一兩個“鬧”的最兇的,像我就會說“請大家安靜下來”,或板著臉不說話。然而,過不了多久時間他們就會忘記教師的“教育”,逮到機會又“故態復萌”,教師只好又以類似的手段恢復秩序。但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換一種思考方式,認為這是學生精力十分充沛,並且把學生的這種“生命活力”引導到學習中來而不是要求、批評、威脅等。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不是選擇滿足教師的需要而是選擇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這時,教師就會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從而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對於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篇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鬆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覺得上課就好像在做遊戲一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本領。從而,透過這一過程,使教師獲得更好的發展,獲得真正的專業幸福。
學生是活的精靈,他們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同,他人的尊重,作為與學生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師,我們要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感受、需要,並且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這有助於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這同樣需要教師轉換自己的觀念,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轉換思維,努力做一位讓人滿意的教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41
最近幾天,辦公室同事談論最多的便是加工資,根據要求學校按照排名確定名單,於是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象。聽著別人談論,正好在看《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書中許多感人小故事、名人的經典話語,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也使我重新審視我的職業與正確的人生態度。
這本書闡述了不抱怨的8個方面,分別是:不抱怨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不抱怨他人,贏得他人的尊重;不抱怨家人,獲得家庭幸福;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不抱怨環境,人生不敗的奧秘;不抱怨挫折,為未來鋪就道路;不抱怨當下,活在快樂的氛圍裡。
抱怨是什麼?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而我們現在抱怨壓力、抱怨工作,是因為我們被繁瑣的工作忙得焦頭爛額,被學生調皮氣到極點,被繁重的教學任務而承受著重重的壓力,有時一個簡單的知識講了好多遍還是做不出,有時不該犯的錯誤還需要不停地提醒,因此我們抱怨生活,埋怨工作。但是想想看人無完人,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十全十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我們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因此我們要化使命為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做不抱怨的老師其實就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豁達平和的心境。那麼擺正心態,化消極為積極,就可以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望不抱怨了,心中的鎖就會隨之開啟。永遠別想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生活自然會過得輕鬆有趣。也許這個過程很艱難,但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有所改變。作為老師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洩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人生歲月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對這些挫折,我們用充足的精神、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以陽光的心態面對,用努力代替抱怨,那麼我們就用困難和挫折鋪平我們前進的道路,為自己的未來加分添彩。
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當我們真正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我們的事業就會成功,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從今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教師的讀書心得42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教師的讀書心得43
從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個知心朋友《小學語文教師》一直陪伴著我。《小學語文教師》是我工作中的最愛。十年來,她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也時時刻刻的在幫助著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謝《小學語文教師》。
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範教師,這裡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她那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聖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