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精選9篇)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以及使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歡樂。 由於家庭的千差萬別,家長對教育子女的目標、成才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須在學校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孩子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 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渠道,學校嚴格按照《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行為規範教育。 然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連續不斷地,數年如一日地努力。 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最早,時間最長的場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適合與否,對其能否順利接受學校教育關係極大。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精選9篇)

  孩子,是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他們發展決定了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速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精選9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1

  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呢?我認為,學校和家長兩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學校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應當多和家長聯絡和溝通,多聽取家長的意見。認真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尋找每一位學生的“苗頭”,及時有效地向家長反映情況,並尋求家長的配合教育,讓孩子在白天、黑夜、平時和週末都能得到連貫性的教育。另外,在管理班級時,多傾聽家長的建議,並將班級的德育目標、對每個孩子的期望等等透過簡訊、微信等告知家長,讓家長了解和理解學校的各項工作,使得家長能更全面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其次,教師和家長聯絡時應注意多報喜、巧批評。多向家長反映孩子的進步,多表揚孩子的優點,對於一些確實存在缺點的孩子在和家長反映時應多注意語氣和方式,不要造成家長反感。

  最後,家長也需要調整自己的理念,不能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任務。家長在辛苦工作的同時也應多抽時間陪陪孩子,理解並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家校合作的成效可非常可觀的,但如果只有一味地喊口號而不踐行,那必然會是空洞無力的。對此,我認為家校合作可以透過多種多樣的途徑進行有效地開展。

  第一,變“學校對家長開放日”為“學校開放日”、“家庭開放日”、“社群開放日”。讓家長走進學校,參與學校教育的規劃和實施。讓教師走進家庭、社群,指導家庭、社群教育,更多地接觸孩子的生活。讓家庭和家庭互相參觀、學習,使得家長互相學習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第二,在學校或教師設立家長園地。可張貼一些家庭教育的資料,介紹家長和孩子共同看的節目,報道孩子在學校、家裡的生活和學習等。

  第三,教師利用網際網路隨時隨地和家長溝通。如建立微信群、班級部落格,利用校訊通、人人通等及時將孩子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

  第四,學校可以組織一些親子、師生趣味運動會,讓孩子和家長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增強教師、家長、孩子的感情。

  費爾巴哈在《幸福論》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愛的動物,一切生存著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就是對幸福的追求。”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絡,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最大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2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鉅而複雜的任務。”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以及使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歡樂。而學校開展的微信和校訊通平臺讓家長們能夠更及時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學校的各種活動情況。微信和校訊通平臺也為孩子課後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搭建了一座橋樑。

  由於家庭的千差萬別,家長對教育子女的目標、成才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須在學校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孩子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

  做名好家長是一門學問。關愛與感恩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須的。所以感恩教育要從小抓起,要從家長自身抓起,作為家長要科學地、理智地愛自己的孩子,首先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孝順的良好榜樣,逢年過節要給孩子精心設計家庭感恩的實踐活動,如九九重陽節、中秋、端午節帶著孩子去看望長輩們,並送上她自己製做的賀卡或是一幅畫、一句祝福語;還要給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做一個好家長必需是要用心去做,任何敷衍和偽裝,都可能給孩子純潔天真的心靈蒙上陰影,而這種不好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

  身教重於言教。作為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孩子能否成人成才,而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做為家長還要牢記:不管每天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交流,瞭解孩子一天中在學校所發生的事情,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能做只顧工作,遇事只問結果,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的家長。

  要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剛上小學或初一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的良好閱讀和做作業習慣。對於孩子在學習中取得的成績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家長和孩子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配合學校在家庭方面全方位支援學校教育工作,與學校一起解決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使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優化了家校教育資源。家長在教會孩子很多的同時,孩子也在讓家長明白很多。所以家長應起到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應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小天地,使孩子體味到學習的價值,感受到讀書是種享受。

  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願奉獻佔上風,那麼我們不能不為我們祖國的將來擔心,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片面地只注重到孩子的成績,而忽視非智力因素。

  只要家長們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永遠把對孩子的愛化做交流和激勵,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會很棒。也只有在家校教育上成功的家長,才是真正合格的家長。讓我們大家都來爭當稱職家長,優秀家長!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3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櫃”。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於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於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學校應該是教育的主陣地。無論是學習知識、培養素質,還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學校教育都至關重要。同樣,孩子的教育也離不開家庭,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如果責任邊界模糊,就會阻礙家校之間的順利溝通,影響家校共育的效果。有的家長群成了老師佈置任務的地方,有的成了老師疲於應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長曬娃炫娃的“攀比群”,還有的成了家長盲目點贊老師的“誇誇群”……對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來說,家長群成了日常“壓力群”,失去了家校溝通的本意。一方面,一些家長本身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卻又不得不花費很大精力盯著家長群,哪怕深夜也不能錯過,生怕漏看了資訊、漏跟了回覆,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班級學生多,水平情況各有不同,老師的時間精力有限,如果逐一回復家長們頻繁的詢問和要求,也會耽誤了備課時間。就此而言,家長群變味兒,表面上看是群規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實質上是由於家校關係沒有理順、家長與老師的角色沒有擺正。

  家校共育,關鍵在“共”。學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學校教育是主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場所;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對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首先,老師應當盡職盡責,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本職責任。同時家長也不應忘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不應當由家庭代勞,同樣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腦兒推給學校和老師。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協同育人,才能達到“1+1>2”的效果。那些關注孩子情感的交流、關於教育目的的探討、關乎成長經歷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橋樑。

  家校共育,目標在“育”。說到底,家校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學校儘可能調動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獲得家長對學校管理和發展的認同,也需要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目標,使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在此基礎上,劃好家校共育的“經緯線”,釐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務分工、職責邊界,才能各負其責、同向而行。

  家長與老師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優勢,有助於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各方不缺位、不錯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點,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取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4

  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教育,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的責任。可是今天學習了趙剛教授主講的影片直播課:“家校合作:未來讓每個孩子都精彩!”我深刻的意識到一個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一個沒有學校教育引導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整個人生教育質量會識字偏頗,因為這兩種教育我們都不能擺脫另一種教育而單獨存在。所以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家校合作,齊抓共力,我們的孩子未來才會精彩。

  對於趙剛教授主講的《家校合作:讓未來每個孩子都精彩》我的學習感悟有以下幾點:

  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生

  家庭是學校的分校,學校是國家設立的一個公共的傳授知識的強制培訓,很多東西不是學校都能傳授的。

  例如:為人處事、接人待物、生活習性、道德禮儀、包括遺傳特徵,這些都是家庭表現出來的,也需要我們家庭的配合。未來孩子精不精彩,不光是看學歷,還要看他的社會水平:待人接物、利益的分社,而這些東西是學校教育它不能單獨給每個孩子量體裁衣,學校的教育特點是:基礎的、公平的。而家庭教育針對的是孩子的性格、習慣、身體特點等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所以一個好的教育是需要家校兩者教育的結合。

  二、家校的合作關係

  孩子的教育不是單一的學校教育,而忽略了自己家庭的功能,作為家長也應該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更應意識到,學校與家長是應該緊密聯絡、不可拆分的“共體”。所以趙剛教授把老師、學生、家長,這三者形象的比喻為三角關係。三角形底線兩邊分別是老師和家長、頂端是學生,那麼溝通關係:如果我們家長和老師沒有合作,沒有溝通,關係逐漸疏遠,三角形的底線會越來越長,三角形變異了,孩子高度質量下降了。只有老師、家長距離越近,關係越密切,越有合作,三角形就像金字塔一樣,頂端起來了,孩子的人生有高度了,所以家校目標溝通一致,將決定了未來孩子的人生教育質量和人生的高度,一個好的教育他必須是家校合作,親師協同!

  三、青少年成長的家庭、學校的各自功能

  學校教育一個最大的功能家庭不能取代的就是集體規範意識的培養,和一個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因為學校是人群的,它擺脫不了社會關係。

  馬克思把人鑑定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結!”非常形象而深刻概括了“人”這個動物的特性,就是綜合社會關係,所以說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家校要合作。

  四、把教育寄託給學校孩子的人生註定失敗

  孩子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家校合作的具體霧化就是我們家長和教師合作,只有合作我們的教育才會成功。家長不合作,把孩子的教育寄託給學校,孩子的人生一定是出問題的、失敗的!唯有合作,為孩子的特點雙方發力,孩子的未來才會擁有一個好的人生。

  五、我們離一個失敗的家長有多遠

  孩子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家校合作的具體霧化就是我們家長和教師合作,只有合作我們的教育才會成功。家長不合作,把孩子的教育寄託給學校,孩子的人生一定是出問題的、失敗的!唯有合作,為孩子的特點雙方發力,孩子的未來才會擁有一個好的人生。

  六、我們離一個失敗的家長有多遠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智慧化網際網路時代,孩子掌握的比我們多得多,就像趙剛教授所說的“和孩子相比我們做父母的不過是人生經驗和人脈比他們多而已”。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還得跟孩子請教,我們家長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孩子形成一個相互尊重的關係。在今天這個智慧化的時代,人必備的三大能力:1)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分析能力;2)終身學習的閱讀能力;3)對繁雜資訊的判斷能力;這三大能力是將來人上人的主流能力。所以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方向,做最好的自己,也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用生命影響生命。

  七、孩子人生質量很重要的十五件事

  趙剛教授說到孩子人生質量很重要的十五件事,第一條就是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是家人和諧,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愛和尊重,就會有一種特別的自信。另外我特別認同老師說的,男孩子至少有一項體育長項,女孩要通一項音律。喜歡運動的孩子會更陽光,陽光的孩子也會更自信,運動會使孩子身心愉悅,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毅力。

  一個家庭當中,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家長不斷學習,孩子才能不斷進步。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隻爭朝夕的,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去學習,一起制定計劃,一起為目標努力的同時支援對方達成目標,互為鼓勵,相互陪伴,同學同修,藉由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讓父母得到二次成長的機會。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孩子都是受家庭家長影響的結果,想讓孩子有個好習慣,首先家長要自律。從睡眠,運動,閱讀,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時間管理等各方面去影響孩子。未來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所以我們家長都要做好榜樣。我們家長也要不斷學習配合學校和老師,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5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裡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詢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6

  認真聆聽了楊老師關於自己如何開展家校共育的一些舉措,收穫很多,楊老師工作得法,家校溝通順暢,是一位有心有愛有法的好老師。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培育,和諧順暢的家校關係有利於學生成長,對班級各項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關係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正如楊老師所說: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老師和家長是“戰友”而不是”對手“。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和家長各自忙於孩子的學習,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則,特別是家長會雙家長出席制,很多學校都沒有做到,缺乏對孩子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楊老師的講座很務實,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為一線班主任的家校溝通指明瞭方向,分享了舉措。楊老師以“五個一”促進家校合作,製作一個檔案,詮釋了教師對學生的用心;組織一場活動,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攝一張照片,發現平時看不到的美;認識一位忙人,深入瞭解每一位家長;寫好一封書信,紙短情長,情真意切。致力於建立和諧融洽的家校關係,目標一致,讓家長和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成為的隊友,從而構建“家校共育”目標,值得我們一線班主任學習。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7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楊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從製作一份檔案、組織一次活動、拍攝一張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五個方面為我們道出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竅門、小絕招。

  製作一份檔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個孩子,以及孩子背後的每一個家庭,所以要為每一個孩子製作一份真實的檔案。同時讓家長覺得老師願意去關注瞭解他的孩子,為營造良好家校關係邁出第一步。

  組織一次活動,作為班主任要時常關注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況,及時組織一些溫暖的親子活動,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也使家校溝通變得輕鬆而充滿溫情。

  拍攝一張照片,時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來發給家長,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在校時的幸福與快樂,也會給家長帶來愉悅的感受。一張照片能見證孩子在校時最感人或最真實的一面,這些美好的瞬間,記錄下的是孩子們最為燦爛的片刻,也會讓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為家校溝通鋪設好堅實的橋樑。

  認識一位忙人,我們作為班主任要對於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關注,真正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孩子的關注與愛護。去認識好“父親”這個忙人,

  寫好一封書信,書信不在於有完美的文筆,而在於情真意切,在於那種默默而溫暖的理解與溝通。我們可以動員孩子常和父母寫寫信,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聽過楊老師的講座後,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家校建立和諧關係方面收穫不少,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去和家長們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8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夠成長更好、工作更好、生活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習近平總書記對美好生活的描繪中,教育被放在了首位。

  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才能為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提供更有力的支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所以,教育既是美好生活內容的本身,還是創造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基礎、最關鍵的路徑和手段。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一個階段,父母是人生最長遠的老師。一百年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兒童,但是我認為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解開兒童這個謎,我們處在一個雙盲的狀態做教育,對兒童的情感世界、認知世界、行為世界還存在許多未知。

  家庭教育具有時間上、情感上和資源上的優勢。孩子大多數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隨著未來學校形態的變化,孩子們在家庭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未來的學習時間、地點會發生變化,家庭將成為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中心,研學旅行、瞭解自然、閱讀等學習都可以家庭為中心進行整合。

  當然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儘管父母的參與、期待是兒童成長最重要的變數,家校不合作也是不行的。家校合作應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群,三者不是各自獨立的教育孤島,而應該形成彼此聯絡、相互補充的一個環島鏈。家庭、學校、社會不同教育主體之間的合作才能真正地產生磁場,才能發展為精神的共振。家校合作共育是啟用教育磁場最重要的方法。

  家校合作是教育現代化、民主化、個性化、科學化的必然要求。家校共育主要是建立家庭、學校、社群多方教育主體的新型合作伙伴關係,拓展教育資源的條件,影響和改善家教、家風,加強和促進制度建設,促進社群和諧共生,實現家庭、學校、社群的協調發展,父母、孩子、教師及相關人員共同成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家校合作有助於促進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會很大程度上提升父母的教育素養,避免家庭成員之間在教育上的分歧、矛盾,幫助父母更好地成長,最終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校合作有利於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學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現代學校制度應該包括家校合作共育體系,因為家校合作凸顯了多元辦學的主體,汲取了父母、社群的資源智慧,從而促使學校加強自我管理,促使教育更豐富、更完善。

  美國受教育者協會的兩個研究報告表明,父母參與學校教育可以提高學生成就。凡是家校合作比較多的家庭,孩子學習成績就有非常卓越的表現,師生關係有改善,教師的權威形象都會明顯不一樣。反之,沒有參與家校合作的家庭,孩子表現就很一般。

  美國社會學家古德說過,整個人類社會中最基礎的關係是家庭關係,一個人社會性的獲得,與人相處的能力都是在家庭中獲得的。”家庭關係是人類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的縮影,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同胞關係往往是社會關係的一個折射,家校合作共同體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生活幸福完整。

  以江西省弋陽縣為例,全縣41萬人口中7萬是學生,每個學生的父母和祖輩加起來有6個,家校合作幾乎覆蓋了所有人口。事實表明,家校合作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和萬事興,家庭好了社會就好,家庭生活美好了,社會就美好了。

  家校合作共育中,學校在一定程度上要承擔起指導社群和家庭進行家庭教育的責任,指導父母處理家庭關係,科學地教育孩子。學校的重大決策最好能夠有父母、孩子共同參與,父母還可以走進學校成為課程資源,以志願者身份參與學校的服務和管理。

  家庭和學校還應該融入社群,社群應該更好地開放資源,配合和參與家庭、學校的相關活動,使家校合作真正發揮提升教育品質、促進社會和諧、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9

  在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聯絡愈加緊密。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合作,統一整合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才能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瞭解掌握孩子情況,主動了解學校教育,積極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校方面,要做好與家庭方面的聯絡,促進家校溝通,辦好家長學校,搞好家長資料中心,發揮家長的作用。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家校合作有利於真正瞭解學生的道德品質,個性特點。透過家校合作,充分了解學生的道德品質、個性特點等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正確促進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學校與家庭是學生成長中最關鍵的兩個場合,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通力教育,將教育功能最大化,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關懷,能夠進一步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家校合作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於使學生成長成才。

  家校合作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不單單是老師的工作,家長有著不可或缺的責任。學生為什麼對遊戲感興趣,而且不會厭煩呢?因為他們感到快樂。我們怎麼把這個快樂與學習橋接起來呢?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關鍵。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家長對老師說:孩子就交給您了,孩子就聽老師的話,我們的話就不聽。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有兩條,失信和逆愛。從這一點出發,要做到家校有機結合。要建立長效的家校聯絡機制,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一個孩子一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有三條: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孩子未走入社會之前,他所接受教育的就主要來自於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學校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它對孩子進行德,智,體三方面的培養和教育,這三方面的教育是並駕齊驅的。因此只有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家校合作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在的學生從小嬌生慣養,在家庭、社會卻耳聞目睹了許多光怪陸離、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對父母立的家規也並不十分遵守,因此家庭教育的效果並不明顯。這樣,學生一旦走向社會,面對多彩多姿的社會時,思想信念、道德情操顯得單薄,脆弱。而家校合作就有了學校的介入,學校教育側重於正面教育,灌輸的是真、善、美的東西,教育的雙向性使教育力度增加,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包括道德品質等在內的綜合素有質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家校合作有利於提高教育水平。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家長對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度,往往因此而對子女過分寵愛,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長到學校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透過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借鑑好的教育經驗,從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素養。對於家長來說,家校合作使他們有機會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參與到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中來,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學習的不容易,從而更加關注孩子,不僅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更關心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小夥伴的交往情況,等等。家長還能透過學校舉辦的活動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加強對孩子各個方面的重視程度。而對於學生來說,透過家校合作,他們看到了父母的關心,也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進而能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和諧的家校合作關係增進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有利於親子交流。在家校合作中,家長對於學校的辦學起到了一定的監督的作用。透過家校合作,家長對學校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會提出改善學校教育的要求,使得學校的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資源進一步最佳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