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精選9篇)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1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一個國家的興盛繁榮,離不開每一個家庭的文明和睦。閬中市寶臺鄉王彪、王訪兩兄弟是模範文明家庭的代表,他們用平凡的舉動,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淳樸的家風,折射著文明的光芒;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教育著家庭成員,感染著左鄰右舍,傳遞著文明信仰。

  老王家家中有16口人,長子王彪、次子王訪在家一起生活,他們為人和善、純樸善良,家庭和睦,生活快樂美滿,透過30年的努力,把四世同堂的小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

  王彪、王訪出生在一個淳樸的農民家庭,從山大溝深的老家到城市成立了“四川川北皮影藝術團”,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條件非常不好,儘管住出租屋,但竭力孝敬父母、培養子女,為把家傳技藝傳承下去,兄弟妯娌相互鼓勵,把川北皮影的品牌做大做強,享譽海內外。

  為了使子女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他們兄弟一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範,為子女做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物質生活不擺闊氣,從不浪費,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用之有度。並經常教育子女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他們的教育下,孩子們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養成了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好習慣。為了以言行影響子女,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他們兄弟倆在家討論家務事或工作事宜,都考慮父母、夫妻、子女們的意見,哪些事該幹,哪些事不該幹。他們從不玩牌賭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違法亂紀的事情;他們對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大小事也徵詢老人意見,使老人覺得受尊重,在家裡有地位,因而心情開朗。

  和睦的家庭能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帶來溫暖,帶來快樂,帶來健康,帶來智慧,帶來前進的力量。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必須處理好父子關係、夫妻關係、兄弟關係、妯娌關係。他們儘管繁忙,但也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雖然他喜歡熱鬧,儘量將時間少花費在娛樂活動上,大部分空閒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他們作為一家之主,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他們夫妻感情非常好,從不為小事爭吵。妻子也一直和他站在一起,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在家裡,她們勤儉持家,科學理財,照顧著一家人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多少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愛國守法、誠實守信、積極進取,家族常年從事表演技藝,常常應邀出訪參加國際交流演展;同時,他們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各級職能部門舉辦的各項公益活動,努力回報社會,個人及團體多次獲得省部級嘉獎!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2

  良好的家風是我們創造美好世界的第一步,它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走向。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的父親是一位公職人員,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他們雖然沒有明令家風家訓,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形成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為我的獨闖世界指引方向。小時候家裡很窮,在我的記憶中很少有零食,所以我和我姐從小就養成了不愛吃零食的習慣,一直到現在也是,我都是不怎麼吃零食的,平時只是一日三餐按時吃飯。在那個相對來說貧窮的年代,母親非常節儉,吃穿用度能省則省,之前我也曾羨慕別人,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現在長大了,真的特別能理解父母。尤其是自己現在結婚有了孩子後,我在生活中也會教他節儉,不是貧窮而是告訴他不能浪費,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要懂得感恩。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都是非常嚴格的,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浪費糧食,每次吃飯,吃多少拿多少,有時候做的飯不好吃,我總是留一些不想吃,這個時候總是會挨批評。每次這時候我媽就會給我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然後講他們小時候經常餓肚子,沒東西吃,說我們已經很幸福了,還不知道珍惜。

  我的父親則是慈父,無論我有什麼要求都會滿足我,小時候感覺和我父親更親近些,不過父親和母親一樣節儉,在生活中都是嚴格要求我和姐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我和姐姐也變得“節儉”。我們開始節約用水,在外就餐沒有吃完就打包帶回家,出去買東西會自己提前備好購物袋......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裡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3

  劉建敏是金鳳區湖畔嘉苑社群的`居民,她告訴記者,過去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從小父母就教育她們要做一個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人。“其實以前對於父輩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不是特別理解,像穿舊的衣服都不讓扔,快用完的肥皂頭就裝在襪子裡面繼續使用,但後來隨著自己也有了家庭,慢慢就能體會到父輩們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都很好,所以這種習慣也就慢慢傳承了下來。”劉建敏說道。

  有了父輩的耳濡目染,劉建敏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慢慢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她每次逛超市之前,都會自己準備一個布袋子裝東西,家裡不穿的舊衣服,她會洗乾淨、整理好後送到社群的舊物回收箱內。而對於日常生活中自來水的使用,她也有著自己的一套妙招。平時洗菜的時候,水流可以讓小一點,洗完菜的水還可以擦一擦灶臺、抽油煙機等等,完了之後可以衝馬桶,還有馬桶水箱裡我們永遠都會放著一瓶水,這樣每次都能節省不少的水”。

  劉建敏的丈夫李玉江更是一名“節約能手”,他不僅將家裡的所有燈全部換成LED節能燈泡外,還將衛生間的燈具換成了可以聲控的。“因為孫子上衛生間的時候經常忘記關燈, 這樣就會浪費很多的電,一點都不節約,所以我現在就換了這種聲控節能燈,我們往衛生間跟前一走,它就自己亮了,你走了以後它就自動關掉。”李玉江告訴記者。

  李玉江說,他自己平時比較喜歡養觀賞魚,為了保證魚的健康,他每週都會給魚換一些新水,而對於這些換下來的廢水,他也會變廢為寶。“我們每週換下來的水全部澆花了,因為養魚的水中會有硝化細菌,能夠將魚的糞便進行分解,相當於一種液體肥料,而且水中的含氮量也非常高,所以用來澆花非常有好處的”。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4

  22日上午,我們一行跟著張三海到他的家。一進屋,陽臺上一位老人正在收拾著什麼。三海上前喊了聲“媽”,扶著老人回身同我們打招呼。老媽媽頭戴棗紅色絨帽,身著一件墨綠色馬甲,腳上一雙黑布鞋,笑眯眯的。見有客人來,她快步進到客廳裡,讓我們在沙發上坐下歇息,又讓兒子倒茶端水。

  老人是三海的母親趙素珍,陝西勉縣人,今年84歲。來廈之前,從沒離開過老家農村。見我們詢問家人情況,她掰著手指頭說,“俺和親家住在一塊,俺叫親家公兄弟、親家母妹妹,親家喊俺大姐……”她說,早年在家鄉,全家20多人生活在一起,雖然缺吃少穿,日子過得艱苦,但妯娌、親家之間和氣相處。現在啥也不缺,自己和三海一家及三海的岳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家都很照顧她,自己感覺“很享福”。

  女兒:“我自己洗襪子洗衣服”

  三海的女兒九歲了,很乖巧,都自己洗襪子、小件的衣服,碗裡的飯菜幾乎都能吃完。

  三海的女兒九歲了,在大人們的影響下,小姑娘自己洗襪子、小件的衣服,碗裡的飯菜幾乎都能吃完。每天整理好書包、穿好校服跟著外公外婆搭公交車上學去。這個月初是小姑娘的生日,雖然父母給她的禮物不是她想要的,但她也不鬧、不發脾氣,依然乖巧聽話。

  岳父岳母:“三海夫妻倆很辛苦,能幫就多幫些”

  三海的母親84歲了,岳父岳母包下了照顧三海母親和家務。岳母每次買菜做飯都堅持做兩種口味的飯菜。三海女兒上學放學、家庭雜務則大都由岳父承擔。

  三海岳父岳母已60多歲,為了讓三海夫妻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他們包下了照顧三海母親和家務。考慮到兩個家庭來自不同地方,飲食習慣不同,三海母親年歲大了,有些忌口,三海岳母每次買菜做飯都堅持做兩種口味的飯菜,讓全家人吃得合口、健康。三海女兒上學放學、家庭雜務則大都由岳父承擔,遇到院子裡鄰居孩子放學,岳父就主動帶上,一塊送到家。

  三海岳父母忙裡忙外,三海母親看在眼裡,也閒不住了。每天這兒擦擦、那兒掃掃,時不時地動手洗衣服。家裡人勸她用洗衣機洗,她總是說:“洗洗衣服,省水省電,手腳也活絡,衣服也乾淨”。

  母親:“有時要想無時苦,浪費糧食是造罪”

  三海的母親平時都把飲料瓶、廢紙盒收集起來,賣廢品的零錢給家人坐公交用;家裡不要的菜葉菜梗,她都醃成鹹菜。

  一次,三海用麵粉做攪團(陝西一種主食),起鍋時有些熟面粘在鍋底了,他把鍋泡水裡,打算等鍋巴軟後再洗掉。可等他準備洗鍋時,鍋巴卻不見了。原來,三海母親怕浪費,見鍋巴軟了,就自個兒撈起來洗洗吃了。

  還有一次,見兒子把空飲料瓶扔到樓下垃圾桶裡,三海母親急忙趕去撿回。她告訴兒子、媳婦,“這些東西收集起來可以賣錢,一分錢也是錢”。平時,只要見到家裡有用過的飲料瓶、塑膠袋、廢紙盒,三海母親都會悄悄收集起來。當家人要乘公交車、孫女上學急用零錢時,三海母親便會從枕下摸出一個裹緊的手帕,裡面是賣廢品得來的一大把零錢。

  三海說,父親在世時曾告誡孩子們,日子雖苦,但不能低頭,更不要輕易向別人伸手。母親也總說,“有時要想無時苦”,浪費糧食是“造罪”。每次買菜、做飯前,老媽媽總要嘮叨,一定不買多、不多做,夠吃夠用就好。有時,見有拾掇出的菜葉、菜梗,老媽媽總會拿去晾曬,再醃成鹹菜。看到一家老小美滋滋地品嚐鹹菜,三海媳婦悄悄地對丈夫說:“家有老人是個寶!”

  妻子:“能聽老人嘮叨是種福氣”

  三海和父母們有了爭執,妻子就批評他,不論什麼緣故,與長輩頂嘴,就是錯在先,要先向老人認錯。平時給老人買衣服、被褥買得勤,四季不缺。

  三海的妻子陳洋是獨生女。三海說,妻子最大的好,就是“孝順、不挑剔、不嬌氣”。兩個家庭背景有差異,生活習慣也不同,但妻子總是處處順著婆婆。有時,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見三海和父母們有了爭執、顯在了臉上,妻子就會批評說,晚輩與長輩頂嘴,錯在先,要先向老人認錯,待氣氛和諧下來了,再慢慢溝通不遲,她提醒丈夫說,“能聽老人嘮叨也是一種福氣”。

  見我們問起媳婦,三海母親急忙拉著我們到她屋裡,開啟衣櫥指點說,這是媳婦去年買的,那是上次買的,這是夏天的,那是冬天的,還有這被褥都是媳婦買的,“媳婦好!日子好幸福呢!”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5

  孟凡淨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是尤古莊鎮大袁莊村村民,妻子袁豔紅是一個賢妻良母,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在生活中,他們提倡勤儉節約,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他們的教育下,兩個兒子從小就形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還經常利用假期時間積極參加本村的志願服務活動,向需要幫助的人奉獻愛心。孟凡淨對於幸福是這樣理解的: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是默默無語相伴一生的美麗。幸福不是在別人的眼裡,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裡。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6

  周餘如今已經七十歲了,是一名老黨員,也是曾經在新疆基地服役6年多的衛生兵,退役後回到村裡,多年來,他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村裡大事小情他都積極幫忙。同時他還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並在村裡帶頭宣傳法律法規知識,讓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多年來,周餘一家在生活中發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並且始終堅持綠色環保的理念,閒暇時光,他還會在村裡宣傳綠色環保知識,教會大家怎麼節水節電、保護環境。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帶領家人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在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去村裡的卡口執勤,協助登記往來車輛資訊以及體溫測量,為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7

  我叫高麗平,湖北省鄂州市人,1983年出生,中共黨員,從2003年起一直在西山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和我以及女兒,我丈夫35歲,中共黨員,軍轉幹部,在市司法局工作。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愛崗敬業、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睦、溫馨,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敬業愛崗,互相促進

  我和丈夫互相鼓勵和支援,努力抓好自身學習,不斷提高崗位業務水平。我第一學歷是中專,透過先後兩次參加成人高考,最後取得武漢理工本科畢業文憑。我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崗位,有針對性的學習並掌握了各種醫護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術,不斷地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丈夫從部隊轉業後,也努力學習法律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先後自學了《憲法》、《行政法》、《民法》等業務知識,通過了行政執法資格考試。在工作上,我倆兢兢業業,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對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始終盡職盡責,得到了領導的肯定,每年都能受到上級的表彰。我自到衛生服務中心以來,能夠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信條兢兢業業,銳意進取,多年來一直受到單位幹部職工的好評。丈夫做為軍轉幹部,工作任勞任怨,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總是把工作任務放在第一位,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公務員。

  二、夫妻恩愛,同舟共濟

  我夫妻倆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我們都是單位科室的骨幹,都擔任單位的重要工作。工作繁重,但我倆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援。生活上能同舟共濟,共同承擔家務勞動。我夫妻倆下班後分工合作做家務,邊做家務邊交流工作情況、商量生活事情,溝通感情,如果誰的工作任務重,對方就主動做好家務,減輕對方的工作負擔。因此,我倆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2013年我不幸做了人流手術,丈夫對我倍加關心,體貼入微。還有一次,我在家發高燒昏睡,他下班回來一看,急忙把我送到醫院,連續幾天把我接來送去看病,忙的他下班回來連飯都吃不上,看了我還要趕快上班去,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就這樣,一家人互相關心,同舟共濟,平穩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丈夫的工作也未受到影響。在共同的生活中我夫妻倆的感情更深厚了。孩子長大了,就教他學做家務,要求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分擔家庭責任。

  三、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的家庭裡,雖然各人的年齡、輩分、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因為贍養父母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把公公婆婆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來孝敬。凡事多向他們請教,聽取他們的意見,交流對問題的看法,平時多抽空去看他們,多做家務,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學習廚藝、溝通感情。平時從不同途徑、用不同方法孝敬他們,如給他們買好吃的食物、好的衣服給他們等,我們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我婆婆患有高血壓,多年來我精心照顧,親自為她買藥,經常提醒她按時吃藥,同時從飲食和日常鍛鍊提出建議,有時間和她一起做運動。同樣,婆婆和公公、父親和母親對我們都很好,每當我們工作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婆婆和母親總會替我照顧孩子,每逢週末、節假日都會做些好吃的飯菜,左鄰右舍的人都說很羨慕我們這個大家庭。

  四、為國教子,以德育人

  把孩子培養好,也是對國家、對社會一種貢獻,因此,我夫妻倆不管多忙,也抽時間教育孩子。我們和公公、婆婆統一教育思想,不能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他學做人,要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學會感恩,我夫妻倆首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她;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讓她孝敬長輩,發現她對人有不敬時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辨明是非,改正缺點。為了培養他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心,我教他學會

  煮飯、洗、摺疊衣服、收拾房間等,給機會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家裡的事情讓他參與做。為了培養孩子勤奮好學的精神,我們帶頭學習,教育他除了學好各門功課外,還應多看課外書,擴大知識面,陶冶性情,給他訂閱多種報刊,經常帶他到書店買課外書閱讀;教育他學會安排時間學習,先認真完成作業,再痛快地玩。為了鍛鍊他吃苦耐勞的品質、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放假了把他送到鄉下參與農作,體驗勞動的滋味,豐收的喜悅,我們家是一個勤儉節約型家庭,從不讓孩子亂花一分錢,勤儉節約已成為我們家做人的信條,我教育孩子勤勞、節儉,但不能吝嗇,所以孩子樂於助人,常幫助同學,熱愛集體。

  五、遵紀守法、廉潔奉公

  我們三口之家,都熱愛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待人熱情有禮貌。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嚴格遵紀守法,沒有參與黃、賭、毒等違法活動,模範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我丈夫是公務員,我公公經常教育我們要潔身自好,所以丈夫能廉潔奉公,從來沒有為了個人利益而收受賄賂、以權謀私;家庭成員守廉、助廉、倡廉意識也強。

  六、鄰里團結,互相幫助

  我們住在社群小區,雖然有公共保潔員,但對樓道的衛生我有空就打掃,平時上下樓乘坐電梯,我們都樂於禮讓他人。由於這樣,我們和同樓層的住戶能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關係非常融洽。如果他們家裡有什麼事情,我們定然會去幫忙。

  七、崇尚科學,倡導文明

  我們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學,能夠勤儉持家,科學理財,合理消費。注重環保,能自覺淨化、綠化、美化生活環境。帶孩子打羽毛球、乒乓球、出去散步,散步的同時,放鬆心情、溝通感情、探討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增進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

  由於我們平時崇尚文明、知法守法、嚴於律己、寬於待人、互相尊重和關愛,講責任講義務,培養良好的家風,因此,形成一個溫馨、快樂、平安和諧、奉獻社會的幸福文明家庭,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老人安享晚年快樂生活,孩子認真學習健康成長。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8

  虎林鎮安樂村的劉豔麗今年40歲了,在日常生活中她特別注意勤儉節約。

  節約能源。家裡的孩子看完電視就隨手用遙控器關了,她就會對孩子說:"你用遙控器把電視關上,其實還在耗電,只有把電視上的開關關上,那樣才真正做到斷電。”並且她把家裡的燈具統統進行了改造,所有照明燈具全部改用優質節能燈,她的家人在看完電視、電腦後都會把開關關上,拔掉插頭。她始終提倡節約能源,低碳環保的生活。

  一水多用。淘米水可以用來洗菜,同時有利於去除蔬菜表面農藥,淘米水亦可用於澆花,洗菜水澆地。洗衣時不管是手洗還是機洗,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加肥皂或洗衣粉等浸泡一段時間,先洗去汙漬,再用清水洗。每次洗水量宜少不宜多,基本以淹沒衣服為準,每次漂洗完後,洗衣服的水還會再次利用——沖廁所。

  一紙多用。女兒的家庭作業本,她都讓女兒正面寫完了再反過來當草稿紙;家裡的廢舊報紙、飲料瓶也從來不亂扔,都是收集起來,要麼賣給廢品回收站;要麼手工製作裝飾品;去超市買東西,也都會自帶環保袋購物。

  巧手裁衣。劉豔麗還會裁剪,孩子小的時候,都是穿大人穿過的上衣和褲子改小的,經過精心設計,看起來不能用的大人衣服經過她那雙巧手,和買的並沒什麼兩樣。家裡的清潔工具拖布都是用舊衣物改的,做的拖布又大又厚,吸水又強,比買的好使多了。

  劉豔麗一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村裡更多的人參與到綠色環保行動中來。她呼籲:“只要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人人都來參與綠色行動中來,珍惜資源,降低能耗,新農村環境建設一定會越來越美,社會必然更加美麗、和諧。”

  家庭勤儉節約事蹟材料9

  於女士,今年48歲,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三十歲前她一直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1999年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她搬遷來到了城裡,由於她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雖然來到城市生活,但她從不與人攀比,穿衣打扮不追求名牌、不追求奢侈,生活中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從不鋪張浪費,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她一貫堅持著勤儉節約,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對父母十分孝順。十幾年來和父母住在一起,長期照料老人,把家庭生活經營的井井有條。

  同時,對子女教育也十分嚴格,本人省吃儉用,含辛茹苦供兩個兒子上學。於女士是親戚朋友公認的好媳婦,是勤儉持家的好榜樣。

  在她的勤儉節約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樓房,供兩個兒子順利上了大學,現在她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在家庭生活中她特別注意在各個方面節約能源。雖然現在生活中有了自來水特別方便,與農村的水井相比省時又省力,但是她從不浪費一滴水,家裡的洗菜和洗衣用水被她放進大桶裡用來沖廁所,進行二次利用;家裡用電也是本著節約的原則,人離開房間馬上會隨手將燈關掉,家用電器不用的時候,都會隨手把電源拔掉;出門購物,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膠袋,都減少使用;每次做飯都儘量少剩飯剩菜,以免浪費;剛開始家人對她的這種生活方式很不理解,認為家裡雖不是特別富裕,但是吃穿還是沒什麼大的問題,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她沒有因此改變,一直堅持,慢慢地她的這種節約習慣也影響到了家裡的每個人,每次出門大家都會互相提醒,電源關了沒,買東西帶兜了嗎?出遠門帶水杯了嗎?不用刻意去做,勤儉節約已經成為這一家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了,風雨二十餘年,於女士以及他的家人用他們的勤勞、勤儉,築就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之家。

  生活相對富裕的同時,她從來不忘回報社會。她和他的家人經常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孤寡老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她曾先後榮獲市第四屆敬老孝親道德模範、最美家庭榮譽稱號;呼倫貝爾市道德模範、“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以及自治區第四屆敬老孝親道德模範提名獎榮譽稱號。

  節儉是一種美德,是每一個人都應擁有的品質。是一種不竭的財富。

  是一個優秀民族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狀態,也是一個進步社會所應當倡導的文明風尚,更是一個普通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正是秉承著這種精神和做法,於女士把家裡打理的簡潔而又溫馨,她的家庭生活也越來越來幸福和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