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精選14篇)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同樣我們家也有自己的家風。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精選14篇)供大家參考!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1

  咱們中國的家庭自古以來注重“耕讀”,而今無需耕作,教育自然成了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自然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在當今社會教育的主體應當是孩子,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是起引導作用。

  家庭教育中,“養不教,父之過”,當今社會,物資生活富足,自是不會出現“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的悲劇——既然“犬馬皆有所養”,那麼家庭對孩子的“教”便愈發重要。當今社會萬物互聯,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也愈發緊密,沒有人能再像隱士一般斷絕與社會的聯絡。所以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對孩子的“教”與“養”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諸葛亮的《誡子書》中開篇既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見品行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溫文爾雅、謙遜有禮,這都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像新聞中報道的“為等孩子父親上火車,而堵門影響列車啟程的母親”便是典型的反面事例。父母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成為了理性的、有教養的人,只有真正成為了一個人,孩子才可能去投身社會,發光發熱。

  當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成為了一個文明理性的現代人,學校教育便要傳授給孩子知識,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認識自己。

  嚴師出高徒,彷彿是中國人對學校教育的判斷。但真的只是如此嗎?嚴,固然是對的,但嚴的目的在於引導孩子專心學知識——壽鏡吾先生會打手板,但是打手板是為了讓孩子好好背書。因此只要能引導孩子的良好發展,那麼無論嚴或松都是起積極作用的。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教育中,學校和老師要為孩子提供平臺去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為日後的發展尋找方向。魯迅先生在1908年發表的《文化偏至論》中說:“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若其道術,則尊個性而張精神。”我想這便是如今學校教育的宗旨――立德樹人,尊重個性。那麼在這個標準下,嚴不是準則,而在於“導”,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自我。因此諸如“遊學”、“科技創新比賽”、“藝術團”等新興課程應運而生,成為幫助學生的“梯子”、“路燈”,引導孩子去探索世界,發現自己,尋求理想。而非像過去“填鴨式”的教導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

  這種“幼者本位”式的教育理念,在當今社會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潤物無聲,靜待花開,想必在如此教育理論下成長的新一輩年輕人,在花開之時,定能成為中華民族新的“脊樑”。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2

  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除了個人的機遇、勤奮努力外,恐怕還與他的家風和學風不無關係。良好的家風和學生早已經內化為他的精神血肉,在為人處世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國知名語文教育專家、語文特級教師於漪,15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半通文墨的媽媽,帶著五個幼小的子女,生活頓時失去了依靠,因為家裡經濟來源困難,從小於漪就幫助媽媽,補衣服、襪子、照顧弟弟妹妹。但是母親對孩子們的教育卻影響了孩子一生,她告訴孩子做人最最重要,第一要心地善良,這才叫人;第二要勤勞,自己吃點虧、吃點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要力所能及都要幫助別人,媽媽的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孩子們的心靈。

  18歲的於漪離開家鄉江蘇鎮江,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曹孚、周予同等著名教授的治學精神,滋養了於漪深厚的學識基礎,求學時代這些大家名師的身教垂範,沉澱了她血液中深厚的傳統文化品格。

  縱觀天下有造詣的各界賢達,無一不是在良好的家風和學風薰陶下才有所成就的。

  孟子幼時喪父,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孟母對孟子的教育要求很是嚴格,為了給小孟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風和學風,她選擇了三次搬家,最後在一所學堂旁邊安頓下來,孟子專心讀書,終成一代大儒,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岳飛之所以能立志報效國家也與岳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在岳飛還年少時,為了激勵岳飛,岳母親自在岳飛背上刺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在南宋一朝,人們常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帶領岳家軍抵抗金兵,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生踐行了母親的願望:精忠報國。

  錢學森、錢其琛、錢穆、錢偉長……這些聞名遐邇的行業翹楚、國之棟樑,都來自於同一個“錢氏家族”,都受教於同樣的家風家訓。錢氏後人依然保持著在清明祭祖、婚慶等重大家族活動時集體誦讀的習慣。從小接受的“崇文倡學、德才並重”式家庭教育對他們後來的人生成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傅雷家書》紅遍全世界,就是因為傅雷把兒子傅聰培養的比他還優秀,父子之間的通訊整理起來就是一部教育子女成長成才的通用教材。其實,他們父子就是亦師亦友的父子關係,傅聰從小就沐浴在良好的家風和學風中。

  作為一名教師,在家庭中要積極為子女打造良好的家風,營造良好的讀書書環境、作風民主的生活環境、培育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愛國愛民愛黨的高尚情趣;在學校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風,比學趕幫超、不懂就問、勤學苦練、立報國志、樹民族情。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3

  您的眼睛是我永遠的牽掛,即使我走過千山萬水,卻總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您的呼喚是我永恆的溫暖,無論悽風冷雨,您總是為我點亮心中那盞燈;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戀,您的堅強牽引我們勇往直前。

  每當上課的時候,您的眼睛總是注視著我們位同學,生怕我們不聽課。而放學的時候,您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炎日當頭,您總是騎著您那輛老式的腳踏車,在學校到家的路上來來回回;可是,您到學校,到教室卻比我們早。您為我們操了一百個心,無論是在學校、家裡,您生怕我們不聽話、鬧事,放學去電子遊戲室、網咖。您就像我們的爺爺,每當有同學犯了錯,您總是耐心地教育他們,從不隨便交給政教處。每天晚自修前,不管是不是您的課,您總要來到教室,看我們學習。有時候您在離教室不遠處看我們,雖然我沒看見您,但是,我感覺得到您就在我們身邊。每到晚睡前,您總是忘不了到宿舍督促我們睡覺,在我們入睡後,您還不時到宿舍抽查我們的睡覺紀律。當您離開宿舍的時候,我看到您的背影總是那麼匆忙,您還有許多的事要做。老師,您的每一天都在為我們操勞,卻沒有給自己留一點的空間和時間。

  老師,您像路燈,照我們勇往直前,老師,您像船伕,拉我們渡過險灘急流。老師,我們想您,更由衷地感謝您。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4

  老師,在這裡我代表全班同學向你說聲謝謝,並祝你越活越年輕。

  俗話說得好,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蠟燭”,照亮了我們,卻燃燒了自己;老師是“擺渡人”,把我們送到知識的彼岸;老師是一層一層的“階梯”,讓我們踩著去攀登知識的高峰!

  我們已經相處了半個學期,我們雖然沒有考出令你理想的分數,但是你卻為了我們,早出晚歸。記得上次,你還因為早起而感冒了。你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在我們童稚的心靈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在這裡,我要向你再說聲對不起。因為這次考試我才考了一個極不理想地83分,離考試前我還對你說考95分以上的。像我這種學習好的學生足足考90以上,而我,又忘記了你對我們說的話“考試完要好好檢查,不會的題要認真思索”。

  老師,請你相信我,我保證期末考試考個理想得分數來報答你對我們的教育之恩。老師,請你看我的表現吧!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5

  常常聽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花園裡辛勤的園丁,是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這些比喻都十分恰當,我個人認為:老師是愛的別名。

  《偉大的教師》中,王雙玲老師是把愛融進對孩子們的教育中去的典範。王雙玲老師心臟不好,理應休息,但她卻不知疲倦地教育孩子、關心孩子。她對生活貧困的王雨婷同學百般照料,王雨婷同學由原來的不及格變成及格甚至優秀,這與王老師的努力、關心是離不開的。小鵬的父母因賭博罪而坐牢,王老師二話不說就把小鵬接回自己家中,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王老師對軋斷了腿的同學的鼓勵使那位同學勇敢地站起來。這樣的好老師和同學們融為一體,把愛注入孩子們的腦裡、心裡、血液裡。可惜,最後由於王老師心臟有問題,過早去世了,被王老師的愛所感染的孩子們為王老師開了個小追悼會,看到這裡,我禁不住流下了幾行熱淚。王老師在孩子手中的燭光裡,永遠是微笑著的,王老師永遠活在孩子們的心中。

  看完影片後出來,外面的風仍然在猛烈地吹著,但在我體內,有一股暖流在來回縈繞著,沸騰的熱血使我心裡感到溫暖。仔細看看我們的身邊,不也有類似於王老師那樣的默默奉獻的好老師嗎?黑板前溫柔甜美的聲音,下課後和同學們一起玩樂的`歡呼聲,噓寒問暖的親切的聲音不常常在我們耳邊響起嗎?老師是愛的別名。

  我的願望是當一名優秀的老師,我相信我能做到,因為我明白:在愛和教育之間,是不能容下一個頓號的!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6

  有一句俗話: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同樣我們家也有自己的家風。

  我小時候曾經和外公生活過一段時間,外公家別的不多,書籍非常多,家裡到處都是書,床頭、沙發上、書櫃上、廁所裡,只要眼光能看到的都是書籍。外公常常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裡,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裡,書,有時不需要只要摸一摸,便是一種享受。”

  說實話,我很多時候是不喜歡看書的,我更喜歡玩手機遊戲,喜歡沉迷遊戲帶來的樂趣。外公和媽媽從來沒有批評指責我玩遊戲這件事情,他們只是規定了玩手機及遊戲的時間,直到有一次,我和外公在車站等車,不知道為什麼要等的車一直不來,我急的在車站不斷跺腳、嘆氣,可是外公卻從背袋裡拿出一本書便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就連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外公都沒有發現。我很奇怪的問外公為什麼要隨身帶著書,外公笑著摸著我的頭說:“人和人的區別就是碎片化時間你是如何使用的。”後來我發現我的媽媽也和外公一樣,她從來不會背名牌包,每次就喜歡背一個大布包,包裡總要裝一本書,空閒時間她也會拿出來讀讀。

  外公的生活也非常有規律,每天五點起床鍛鍊,吃完早飯就是他讀書時間,雖然他已經有70多歲了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兩個多小時,並堅持寫讀書筆記。在他的影響下,我的媽媽也是每天五點起床鍛鍊,媽媽常常說早起讓她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而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曾國藩曾經說過,人的內在氣質是難以改變的,除非讀書一條路。

  家庭是人成長路上的第一環境,也是第一課堂,對於一個人的人格形成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外公用他的言行影響著媽媽,同樣媽媽也用她的言行影響著我。

  在我的家中,捧起一本書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好的家風如同一把紫砂壺,無論多麼瑣碎的小事裝進去,倒出來總有一縷茶香,而我們家倒出來的是書香。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在我們家裡,父母做孩子的榜樣,我看到爸爸媽媽對工作對家庭對他人無私的奉獻。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提倡:“修身、齊家、平天下。”無論有多大的理想,父母教會我都要從自己做起,從一個家庭做起。好的家風才會彙集成好的國風,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好。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7

  中國曆來特別重視家族傳承與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許多家訓,甚至是今天個別有名望的大家族依舊延續著祖上的諄諄教導,一經提起這些家風、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和特別自豪的情感。

  記得小時候每每外出時,我的父母會百般叮嚀:緊睜眼、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云云。我的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適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每當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處時,不經意間就會看到“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匾額。儘管房屋已是老舊簡陋,但有了這些穿越歷史的家訓,才更能顯示出房屋主人曾經滄桑的經歷以及世代延續家風所帶來的家業平安的傳承。細細品味這十個字,不免讓人陷入沉思,回味深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風”傳承的重要性,不亞於血緣的傳承。“忠厚”與“詩書”,就是中國古人所強烈追求的理想精神與文化特質。古人渴望這種精神與生活方式能夠世代相傳,也就把它作為家族興旺與驕傲一種圖騰符號。

  中國古代重農桑,“耕讀傳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穡,又豐五穀,既養家餬口,又安身立命。讀書則是既知詩書,又達禮義,既能自強不息又能厚德載物。然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老百姓雖與名門望族無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風傳承。透過歷史來看,每個家族好的“家風”都稱得上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信仰,所以“耕讀傳家”就是在以農耕文明著稱的中華民族中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家風了。“耕讀傳家”不但讓國人學會做人,而且還讓國人學會謀生,從古至今已經深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了。

  歷史上能夠傳承數十代、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繫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的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有幸讀到《曾國藩家書》,全書以“重德修身”為宗旨,真實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著子孫後代。曾國藩對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讓崇尚禮儀的儒士大家稱譽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嚴明家規;盡孝悌,除驕逸;習勞苦為要義;不可有餘財;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家事忌奢尚儉;治家注重: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財、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緻,對於我的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紈絝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生活中我的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線,這是我的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所總結出的教誨,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的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樑;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8

  當老年人豁達開朗,當中年人堅強陽光,當青年人充滿力量;當00後成為後浪閃亮登場,當90後已張開保衛世界的臂膀,當拿著保溫杯的中年依然鬥志昂揚……這,是自立自強的家風在傳揚!

  自立自強的記憶,是黑夜中最閃亮的星,指引我前行。

  “不搞特殊化”,父親的教導一如迷茫時引路的啟明星,指引著焦守鳳一家自立自強,穿過光環的迷惑,撐過艱苦的歲月,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海明威說:“你可以殺死我,可就是打不敗我,永遠永遠打不敗我!”當秦世俊懷揣著造飛機的夢想投入哈飛時,命運卻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成了一名普通銑工。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從普通銑床練起,學徒兩年,記40多本筆記;工作18年,完成28年的工作量,讓“航空報國”的夢想在奮鬥中找到了方向。因為,他的父親是勞模,那張胸帶紅花的照片,給了他“自立自強獲得光榮”的啟蒙。這啟蒙引領,足以閃亮一生。

  自立自強的堅守,是天亮前最溫柔的黎明,給我相信的勇氣。

  三寸核桃核,世相萬千繪。90後核雕藝人朱蒙佳,在傳統手工藝無人問津的境地,仍牢記教導,守住初心,創業創新,堅持讓非遺看到未來;身為“繡三代”的鬱竹君,在沉靜寂寞的時光裡堅信,蘇繡走入世界的“宏大”時刻定會到來;對傳統手工耳濡目染的殷子晴,帶著太平泥叫叫闖入西半球,讓其“叫好又叫座”。畢淑敏在《握緊你的右手》說:“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當社會愈來愈快的節奏響起,那堅守著的人,始終相信,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線亮起,到來的絕不是黑夜,而是我們自立自強的未來。

  自立自強的傳承,是酷暑中最清涼的泉泓,帶我越過人海去擁抱你。

  從百年前被堅船利炮開啟國門的屈辱,到陷入內戰的顛沛流離,到建國後的一窮二白,到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到脫貧致富的“攻堅戰”……百年前,無數前輩先賢自立自強,為中國的命運苦苦求索;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同樣自強自立,讓中華民族走近偉大復興的時刻。倪萍說姥姥曾叮囑自己:“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是啊,如果只是坐等,如果只是旁觀,如果只有猶疑,如果只有抱怨,我們如何讓我們去擁抱更好的自己?又如何讓這個國家,擁抱更好的未來?

  歲月如歌,初心如磐,你我奮勇向前;不忘初心,未來待啟,我們將用行動告白:傳承共同記憶,深烙自立自強之印。未來,我已來!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9

  我們的孩子許愷佶是合肥市安居苑小學的3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優異,並且在《數學大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小論文,我們家長也經常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和自豪,下面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下培養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

  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

  許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透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遊戲軟體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二、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許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後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著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許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看電視或幹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透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四、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

  許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著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後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願,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五、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往往並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許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專案,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六、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就是透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10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課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父母承擔孩子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健康成長的源泉。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的健康;父母需要承擔起責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而不只是物質資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培養優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於樂是家庭教育的關鍵。透過學習我認識到,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才能讓孩子成為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還學習到了一些具體的教育方法,比如制訂一些小目標,鼓勵孩子一步一步地達成目標,收穫成功的體驗,與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作為父母,往往我們的工作非常繁忙,往往忽視家庭生活的儀式感。其實家庭儀式感會讓孩子更加熱愛家庭,透過家庭融入的過程,讓孩子心中充滿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活動中,堅持讓孩子與父母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提升家庭責任感;同時,家長應重視陪伴,有效陪伴,讓孩子在愛中成長,不要只關注分數,而是幫助孩子在小挫折中不斷成長,直面問題,克服自身的不足,逐步樹立學習的自信。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鼓勵孩子正面解決遇到的問題,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勞逸結合,讓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本次學習,讓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淺,感覺需要學習提升的還有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相信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協同育人,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11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家庭的希望,今天的幼苗就是明天的參天大樹,因此每對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用心、責任心給予關心指導。但是儘管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共有的希望,但並不一定都能夠如願以償。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剛剛觀看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的家庭教育講課,聽了家庭教育學會孫會長和劉校長的公開課,關於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話題,感覺有很多的收穫。在一個家庭中,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許多時候,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要想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需要以身作則。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1、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的問題,都是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孩子快樂無憂的健康成長。在這一點上,我對孩子的引導略見成效,記得我大女兒4歲上幼兒園時,就知道幫助老師安慰哭鬧想家長的小朋友;上小學後,同班同學生病不能去上學,放學後,她主動去傳遞家庭作業;升初一後,她又主動幫助膽小不敢說話的同學,找班主任解決問題,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

  2、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父母在要求孩子學會自律,不要總是玩手機的時候,要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呢?現在很多家長回家後,一坐下來就是玩手機,一家人很少溝通,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吵,讓孩子看電視或者電腦,讓他自己隨便玩,慢慢的彙總放學回家後,匆匆忙忙的寫完作業就開始暢遊遊戲中了,更嚴重的是一旦孩子上癮了,就開始走上了撒謊,逃學的不歸路,等你再想管教時已經太晚了。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言一行都要三思而行。

  3、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用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罰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教育專家都提倡多稱讚多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還要分什麼事情。在稱讚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的,因為一個習慣一旦養成了,改正是很難的。

  家校共育真的很重要,個人認為除了要做好以上幾點,還要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慢慢地學會有主見,能夠獨立,從而更好的適應各種環境,快樂生活,成就美好的童年。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12

  今晚我有幸收看了由教育部、首都師範大學和CETV共同推出的“家校共育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二講,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本期節目邀請到的嘉賓有李寧老師和劉慧教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家長最為頭疼的和基本的問題就是無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並表達關心之情。劉慧教授在節目中提到:親子間真正的關心是建立良性的應答關係。我們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情緒情感、語言、行為動作等向我們傳遞的資訊,從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緩和自己與孩子之前的矛盾,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交流,做一個孩子的好朋友。孩子的表達分為:情緒表達,行為表達,語言表達,我們家長應該細緻的捕捉孩子的表達,由於孩子學識有限,所以情緒情感是孩子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孩子平時哭鬧,我們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孩子哭鬧就代表有需要沒有滿足,李寧老師提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我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帶著情緒做事,既做不好事情,也沒辦法融入團體。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及時調節孩子的心情,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和愛,讓孩子感到輕鬆愉悅,給孩子一個好的心理環境。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既承載上一輩的期望,又負擔著對下一輩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長對於自身教育,對家長自身教育的不斷最佳化和心靈的淨化,家長要不斷吸取自身教育的經驗,同時也要不斷汲取他人教育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活到老,學到老,家庭教育既是對孩子發展的引導,也是對家長自身價值觀念和教育理念的自我革新。既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不足,也要發現自身教育的優點和不足,不斷進步,家長與孩子共同進步,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13

  今天有幸傾聽了“家校共育,立德樹人——2022年家庭教育公開課”的講座,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慧,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李寧共同為我們帶來主題為“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的課程,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首先感謝老師的分享。俗話說,千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的一生就如同樹木,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不乏需要栽培,澆灌,扶持,培養,直至成為參天大樹。作為父母很重要的是要讀懂孩子表達。孩子的表達方式主要有三種:情感表達、行為表達、語言表達。我們要和孩子建立良性的應答關係,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我們要用理性的方式來對待,因為作為父母,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內心都是善良美好的,只是表達方式可能不成熟不恰當。我們不應該用父母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用愛你讓孩子心裡缺乏安全感。我們在愛孩子的同時應該給予孩子相對的自由和尊重。我們更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走進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不忽視孩子的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緒表達。鼓勵孩子正向地表達,給予孩子回應。讓孩子知道:不管你怎樣,媽媽都愛你。最後再次感謝老師的整堂課講解。讓我們更有信心有方向教育好我們祖國的未來。讓孩子更加自信,陽光,充滿對社會的愛。

  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觀後感14

  中國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朱永新會長在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一講《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中,讓我找到了這句俗語的科學依據——孩子在七歲時,大腦發育已和成年人相差無幾,人格特徵,行為習慣都已經基本成型了。

  所以,教育,並不是從孩子進入學校後才開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尤為重要的。非常慶幸在孩子降生的頭幾年,做到了認認真真地親自養育,切切實實地親身陪伴。幫助他把良好的人格品質,行為規範植入其心。看到孩子現在一米八的個子,依然和孩童時一樣淳實善良,謙和寬容,顧念他人,任勞任怨,讓我很是欣慰。

  無論有無立法,我始終認同家庭教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出發點的。朱永新會長提出:教育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我們希望孩子成功,更希望孩子幸福。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瞧,情緒的重要性顯露無遺。李文道博士歸納道: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情緒問題;青少年的主要問題,也是情緒問題。

  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父母越發要意識到被尊重的孩子,才會尊重別人,才會有更健康的人格。不能把自己凌駕於孩子之上,要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總拿別人家孩子來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都是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的。當家長將自己的焦慮和壓力不斷傳導至孩子,最後只能是適得其反,引發父母和孩子雙方的情緒問題。要以平和平等的態度來與孩子交流,反問自己:我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呢?

  平等和尊重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當孩子成為了同一屋簷下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何從瞭解孩子,何以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成為更好的人,幸福的人呢?在第二講《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中,劉慧教授也引用了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來讓大家體會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重要性。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瞭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父母傳遞的資訊,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控制情緒最好的教練是父母。父母首先要放鬆心態,從焦慮中解脫出來,作發覺孩子情緒的第一人,正視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一切都無法實現。

  基於孩童期給到了長久穩定高質量的陪伴,至今孩子在家與我關係十分融洽。最開始意識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情緒,是他開始臉紅脖子粗憤怒地高聲對我拋來質問。這並沒有讓我生氣,反而讓我覺得他憤怒著勇敢著呼喊著,又窘迫著委屈著要流下眼淚的樣子十分可愛。我只是請他想一想媽媽的行為是出於什麼原因,是因為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他很快冷靜下來,當我表達出如果他可以……媽媽就會改變……之後,他嘟嘟囔囔地很快也就接受了。此後,他依然會對類似情況產生情緒,但他已能自己排解了。

  初踏進中學的頭兩個月,我敏銳地嗅到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流露,經過兩個晚上的夜聊,終於挖出了他的困擾。依然慶幸我們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親子關係,讓我能及時在孩子的情緒需要疏導幫助的時候,拉住他,給他力量,跨過去成長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等待破土而出的種子。作為父母,只有給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每天悉心澆灌,並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了適合的培養方式後,才有資格去靜待花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