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精選6篇)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二、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精選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1

  影片從一開始便交代了歷史背景,讓我們很清晰的置身於那樣的特殊背景之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剛剛散去,飽經戰亂的中國依舊前途未卜,中國何去何從,這是一個決定民族命運的深刻命題。8月28日,為了最終實現和平民主的建國大業,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從延安飛往重慶,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進行和平談判。

  天空響起機鳴,影片從廣闊無邊的高空佈景中開始了。看似和諧的歡慶宴會中其實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擺好了這場政治博弈的棋局。從對中山裝的回答中我們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這是一場高層政治家的鬥智鬥勇,於無聲色之中進行著誰主沉浮的較量。

  在那樣一個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蔣介石的勝利無可爭議,中共實力的懸殊是無須質疑的,然而歷史的最終結局卻不得不讓我們重返那早已消逝的煙雲往事,去尋找勝敗逆轉的答案。因此,影片在這一點上刻意突出了中共雙邊的不同對照。透過不同場景的切換,不僅視覺效果突出,而且對“答案”的解釋也是層層深入。國民黨的氣派、屋宇的豪華、政治場所的排場,與中共的清貧、窯洞的破舊、開會也要節省半截蠟燭的簡樸,兩者形成了顯著的對比。和談中,國民黨進行的是暗地裡的頻繁出擊,而中共則是與各個民主黨派的和平交流。請記住1945年的《雙十協定》,那是中共對國際、對國民的一次誠懇交待,也是中共為和平民主建國邁出的堅實一步!

  然而,無論做出怎樣的努力,和平民主的協議最終還是變成了一紙空文。當國民黨撕碎協議、獨自召開“國民黨一大”時,便是國民黨在政治棋局上的一步錯棋,民盟領袖張瀾的那句“蔣介石是在玩獨角戲”便開始昭示了國民黨的孤立處境和玩火自 焚的悲劇結局。

  1946年7月雲南昆明的混亂,愛國人士李公樸、聞一多的被害,對各地民主進步聯盟的取締以及各地金融混亂,人民苦不堪言的處境最終使國民黨的威信掃地,孤立無援。在“要民主、反內戰”的強烈呼聲中,國民黨內的有識之士也並不是沒有預料到這點。馮玉祥在臨行蘇聯前對蔣介石的告誡:“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他要再一意孤行,國民黨敗亡之日當在不遠!”還有年輕的青年將領蔣經國力圖扶大廈將傾的魄力之舉,都可以看出那時國民黨的覺醒。然而,蔣介石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國民黨的腐 敗已經到了骨頭裡了!”不禁讓人扼腕而嘆。

  影片在結構上環環相扣,遵照歷史的順排滴水不漏;在重要的場景佈置中,突出了典型戰役的宏大場景,展示了人民戰爭的勢不可擋和人心向背。在各演員的配備上,亦可謂是群星璀璨,令人目不暇接。裡面的明星各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真演員。他們的投入和本色的表演風格很好的詮釋了那場崢嶸歲月的波瀾壯闊。然而在這部看似嚴肅的影片中,並不缺乏饒人興味的笑點,如王寶強和葛優那個場景,郭德綱和馮鞏的詼諧無不讓人回味有餘。還有各大主演的實力演繹讓這部影片無不充滿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場景!唐國強的領袖風度,張國立的形神兼備,陳坤的英氣逼人,許晴的雍容端莊,鄔君梅的高貴氣質等等無不成為熒幕中的典範,人們心中的經典!

  中國共產黨,走過泥潭,流過鮮血,長征路上寫下過堅定的誓言,多少個無眠之夜,黨在寒夜中思索中國,多少烈士的犧牲才換來新中國輝煌的今天!那是一段不平凡的歲月,那是一場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在那場雙雄角逐,誰主沉浮的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殫精竭慮和人民的浴血紛爭。屍骨堆積的大地上是祖國母親的沉痛哀鳴,是中華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讓我們珍惜今日,愛我中華!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2

  影片以重慶談判到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現了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定都北平,政治協商級以黑白史詩片段為表現形式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的事件。

  我向這部電影除了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詳細的瞭解之外,更重要的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原因的思考,歷以各個階段為領導的革命數不勝數,以農民階級為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資產階級為領導的辛亥革命,都以失敗告終,為什麼?雖然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很正確的回答,但看過了這部影片後,我確實對革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氣和魄力,但想要革命勝利,我向這還遠遠不夠。

  革命需要堅持。沒有哪一次革命會一帆風順,把時間從1945年往前調,我們國家遭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日本人的殘忍,野蠻嚇退了國民黨,但嚇不倒我黨革命決心,國民黨的那些所謂正統軍校出身的大批軍人只堅持了數月,就開始消極抵抗,甚至在抗日戰爭中期開始對自己的同胞共產黨進行打壓,但我黨堅持住了,我黨抗日戰爭的初期戰鬥中吸取經驗教訓,開展了廣泛的敵後根據地,不斷地從後方騷擾,打壓敵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向了後方戰場,此時國民黨的反動分子也向我黨進行了進攻,但我黨再次堅持住了,我黨不要國民黨的資助,不要同盟國的援助,在解放區實行自給自足,“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話是我黨堅持的寫照,我黨還堅持分配土地給農民,動援任何一個可以團結的幫手,就這樣,敵人的一次次進攻無攻而返,終於,因為我黨對革命的堅持,終於趕跑了侵略者,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而在電影中,我黨更是為了國家統一,繼續堅持著,當國民黨提出劃江而治時,我黨沒有停下革命的腳步,毅然發動了渡江戰役,因為我們知道劃江而治的中國永遠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這場革命一定要堅持下來。這種堅持是我黨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須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援。國民黨有先進的後備軍,高素質的軍人,雄厚的兵力,這場戰爭怎麼會輸?因為國民黨是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電影中,國統區物價飛漲,人民正常生活難以繼續,而杜月笙等大資本家囤積物資哄抬物價企圖發一批國難財。在這樣一個地方,人民沒法治,失去了人民,還談什麼革命?反觀共產黨,我黨和人民的融洽,早在“軍民魚水情”這句話中可以體現的出,廣泛發動人民,得到人民支援,確實為我黨革命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電影中,解放軍佔領上海,沒有一個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當宋慶齡走到大街上,看到滿大街的人民解放軍,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個軍人能始終為人民著想,這樣的軍隊怎麼會不得人心?有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支援,革命怎麼會不勝利?

  革命需要非凡的領導。這場革命勝利的原因我想就是擁有幾位擁有雄才大略的領導人。毛澤東同志自不必說,他最讓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軍事才能,游擊戰則是他戰略的精髓,四次反圍剿勝利,渡赤水。三大戰役已經是他的成名作。在電影中,導演並未側重於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才能,而著重描寫細節,政治局開會的時候,毛澤東同志把蠟燭吹滅了。摸黑繼續開會,他說,留下半支蠟燭晚上還要寫東西,看完後,很震撼,以小見非凡,秒啊。革命勝利的重要因素當然有以親和與儒雅出名的周總理,周總理一向兢兢業業,刻苦工作而在電影中,總理和主席在一起,幫主席分擔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黨沒能保護好受邀參加政治會議的馮玉祥將軍,總理終於大發脾氣,痛罵手下都是“豬腦袋”,這種細膩生動的描寫,吧周總理刻畫活了,正是這樣一個非凡的總理,為革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還有朱德及劉少奇等領導人自然都是滿富智慧,有力地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此時此刻,我終於深切體會到歷史的價值,看完《建國大業》。我更加尊敬老一輩的革命家,是他們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覺得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肩負起強大中國的重任!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3

  作為建國60週年廣電總局最重要的獻禮作品之一,由編劇王興東、陳寶光創作的電影劇本《建國大業》圍繞著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前後,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在1948年釋出“五一口號”創作——“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與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為了成立新的政府,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必須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整個劇本結構集中在毛澤東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這三位後來當選為國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關係上,情節起伏,情感濃重,生動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與中國民主黨派在漫長的革命歲月裡結下的深厚情誼。據內部人士透露,《建國大業》在角度和題材上有出新,而在領袖的塑造上,將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領袖的內心世界,把領袖還原成一個個普通人。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中共毛澤東同志應國民黨蔣介石之邀毅然飛赴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舉行和平談判。毛澤東同志在重慶與民盟主席張瀾等民主黨派領導人密切協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動談判程序,使國共雙方終於簽訂了以避免內戰、在政治協商的基礎上組建多黨派聯合政府為主要內容《雙十協定》。

  但是,國民黨蔣介石無法放棄一黨專制的獨裁迷思,一方面發動了對共產黨的內戰,一方面炮製召開首屆國民大會的獨角戲,並對民主黨派大肆迫害鎮壓,實際撕毀了《雙十協定》。

  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針鋒相對、以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戰爭的方針,開始堅決的武裝反擊。眾多民主黨派領導人紛紛採取了與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場,堅決反對和抵制蔣介石獨裁行徑,以實際行動與國民黨決裂了。

  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共同鬥爭中,身處延安、西柏坡戰爭前線的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同志,與身在蔣管區和香港等地的宋慶齡、張瀾、李濟深等著名民主黨派領袖雖然分隔遠方,但心氣相通,肝膽相照。他們在為人民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而共同歡欣鼓舞的同時,也開始為如何建立一個民主的新中國而未雨綢繆思考謀劃。

  1948年五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五一宣言》,發出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這個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的熱烈響應。此後,在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同時,一個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民主統一戰線也不斷髮展壯大,大批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的誠懇邀請和精心安排下,歷經艱險,從蔣管區,從香港、從國外紛紛奔赴解放區……

  1949年9月21日,群英薈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此後九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4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杰,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裡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複製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臺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型別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型別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臺,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佈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澤東同志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瞭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5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鬥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全景描述共和國領袖和眾多政壇名人的群像。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好處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

  這段歷史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個性是作為我們大學生。但是,《建國大業》給了我們一個更加清晰地描述,內戰的爆發,其實在國民黨內部也是存在著嚴重地分歧,個性是國民黨軍部。抗日戰爭勝利,中國最後擺脫列強的侵略,換來了來之不易的和平。而如今卻要調轉槍口,中國人打中國人為許多人所不能理解。在這種客觀歷史環境下,共產黨用心爭取社會上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投入到新中國的奮鬥中來,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它為最為廣大的人民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搭建了舞臺,擴大了人民民主陣營,這是這部影片留給我們最深刻的主題。

  得民心者得天下。從《建國大業》,我們能夠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意圖一黨獨裁,發動內戰,妄圖消滅共產黨,打壓其他很多民主黨派。而共產黨則不一樣,自從抗戰勝利後,共產黨便以其博大的胸懷,開始用心地爭取各民主黨派的合作,不斷透過毛澤東同志寫親筆信、派資深中產黨員邀請、1948年在城南莊發出“五一”口號等逐漸的擴大人民民主陣營。正式透過共產黨的用心努力和實際行動才使不少明主黨派和廣大人民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在第一屆人民政治會議上,經過政治協商民主表決,合法的產生了人民共和國,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當選為副主席。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那個歷史反覆的年頭風雲詭譎,充斥著爾虞我詐和暗地紛爭,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用胸懷回應紛至沓來的利劍,毫無計較本方的利害得失。從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的和平時光,到烽煙再起、內戰轟鳴的殘酷歲月,作為中國旗幟的共產黨屹立不搖,靠的是領導人的氣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漸升級。導演黃建新他拋棄了明暗對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

  插了第三方,即民主黨派的歷史視點,主席說的好:“民族資產階級有種兩面性,我們要把他們爭取過來”所以這部片子的重心,並不是耍槍桿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萬萬革命者的氣場、無窮無盡國民軍的沮喪、隔岸觀火的民主黨派之轉變來看待人心問題,這個江山並不是非得靠打來的,而是以民心換來的。《建國大業》最後在討論國歌、國旗的情景中結束,眾代筆激烈討論選定四小星環繞一大星的五星紅旗,也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個風口浪尖的年頭,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建國大業》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嶄新的開端,他用更加客觀的手法勾勒出了全新歷史題材電影的新方向。歷史題材電影不僅僅僅能夠借鑑好萊塢電影的手法,同時儘可能還原歷史的原先面目,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歷史中的事和人,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標杆。電影是記錄歷史的一個方式,這種方式更加藝術、更加市場,同時也就應更加真實。這是中國電影一個全新旅程的開始,也是中國電影不能迴避的世界主題。

  《建國大業》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在不斷進步和開放,共產黨和國民黨已經摒棄前嫌重新向一個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幸運,或許時隔60多年的`國共合作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兩岸人民期望那一刻早日到來,到時候,中國現代歷史上未完成的道路將會繼續沿著人民嚮往的方向前進。

  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彈指一揮間,新中國的70年確是滄桑鉅變、換了人間的7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立足本國國情、傾聽時代聲音,敢於向貧困宣戰,戰勝饑荒和貧困,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而在此過程中,有功績也有過失。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騰飛,綜合國力穩步上升,也使很多問題暴露無遺。比如官員的貪汙受賄,城鄉經濟差距的逐漸擴大,人民道德素質普遍不高等等。在艱苦時期還未完全成熟的中國共產黨能夠用必勝的信念和正確的行動改變現狀,我相信,經過近八十年的發展,早已成熟的中國共產黨能夠用正確的政策再次幫忙中國改變現狀。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6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佈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後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光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後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光裡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能夠理解的,至少我是理解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豔”的,在形體有差距的狀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我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澤東同志之後,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貌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歎,但是之後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澤東同志真的就是這個樣貌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明白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讚歎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我的作用,能夠說他們的主角,不用大腕也能夠演,大腕的加入能夠說是錦上添花。

  最後,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呵呵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影片《建國大業》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它標誌著中國將逐步走入富強。

  昨日,我去電影院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愛國人士的風采,其中毛澤東同志和周總理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影片中,毛澤東同志常常因為戰事而徹夜不眠,每當有主要戰役的戰報還沒有傳到時,他總會跑到屋頂上凝望遠處,期望搜尋得到一點象徵著勝利的標誌。其中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得知國門的反動派的55萬大軍被紅軍全部吞噬掉後,中央領導們擺酒席慶賀,毛澤東同志喝醉酒後倚靠在床上,酣然入夢。在平時因為牽掛戰事而難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我的軍隊大勝而不由得酣然入夢,這樣的人領導的軍隊不取得成功還有誰會成功呢?毛澤東同志也時時刻刻以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革命的目標,心中始終是在為人民著想。正是由於毛澤東同志這種為民的精神以及尤為強烈的名族職責感,才訓練出來不貪民眾一分利的紅軍,才會打敗獨裁的蔣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國。

  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就是周總理,周總理是個令整個紅軍隊伍都敬愛的一位領導,他的和藹可親在隊伍裡是出了名的,他經常到最基層的紅軍部隊去做動員工作。但是在建國大業中,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周總理。在得知韓玉祥將軍因為共產黨的邀請被國民黨的特務殺害後,他十分憤怒,把所有的關於這件事的負責人都叫到了他的辦公室裡,狠狠地把他們給罵了一通,直到毛澤東同志來了,它才控制住自我的情緒。但是這絲毫沒有損壞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讓我們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了這位偉人,一位和藹可親,有職責心,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的偉人!

  此外,影片中還為我們塑造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壯志難酬的蔣經國,心繫人民的張瀾,甚至是陰險狡詐的李宗仁,都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當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的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領導人,小到最基層的群眾,戰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國的戰爭中為民族獨立流過血和汗的,都應成為我們尊敬與銘記的物件,他們的名字就應被世代傳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