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通用10篇)

2021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

  一、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成果取決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否協調一致,形成合力,成為互補過程。

  具體說來有三點:

  (1)教育思想上的互補。學校教育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它的實施受到各方面的監督,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有教學、教育計劃作保證。 家庭教育則不然,一般地說,我們家長比較多的是從自身的需要和願望來培養和塑造孩子。教育思想上的不一致,會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亂,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家校共育可以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要求上相互彌補。

  (2)教育內容上的互補。 學校重視德育的雙基教育,即基本政治思想觀點和基本文明行為規範教育。而不少家長在家裡談論社會問題時,往往不負責任,信口開河,並不避開孩子。 此外,學校教育重打基礎,強調循序漸進,家庭教育則常常重理輕文,急於求成,希望立竿見影;學校一般全面安排教育內容,教育內容也相對穩定;家庭教育的內容則不穩定,往往受家長的興趣愛好的影響,受社會潮流的影響。 家校共育可以使雙方的教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彌補。

  (3)教育方法上的互補。家庭中,家長雖然普遍具有教育子女的積極性,但大多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確而有效的方法。而學校教育則有較完善的教育制度,實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家校共育也可以使雙方的教育方法互相彌補。

  二、2021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通用10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1

  這就形成了一種不好的效應:作為家長,非但沒能幫助到孩子,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憊;孩子也是被逼得不堪重負,沒有放鬆的時間,缺乏幸福感。

  有這麼一所中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觀念,啟發引導,注重社會實踐。一批具有高尚師德的老師們開展精彩的分組討論課堂生活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力求上進,健康的學習心態;豐富的課後服務,注重培養特長的先進教育手段,使得不同層次、不同理想學生的發展各得其所,這所學校就是XX中學。

  在感恩五中、慶幸自己孩子成為五中學生之餘,更感覺到作為家長,自己的責任重大,需在品德、人格和生活方面給孩子立好榜樣,真切地做好“家校共育”。給孩子指引到正確的方向,邁向幸福人生。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2

  讓書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首先讓孩子從小就與書為伴,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買來好多繪本,常常和孩子一起看,給她讀書上面的原話,有時候我和他爸沒時間,她就自己拿著書,又拽又咬又啃又扔,我們都不加以干涉。那個時候的想法就是:讓她感覺書就是玩具,能讓人玩,沒有距離感。後來,孩子漸漸長大了,我也開始看書,讓孩子看到家長也喜歡看書,她會覺得看書是個有意思的事情,對書又有了很強的好奇心。在這樣即喜歡又好奇的心裡的驅使下,孩子能不愛上閱讀嗎?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3

  注意話語的潛臺詞。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覺得潛臺詞是特別重要的,每句話從家長這裡說出來對於孩子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家就經常出現孩子記得我說的什麼什麼,但是我不記得了。就是家長跟孩子說的話,所以,家長跟孩子說的話要稍微注意一點,自己先感受一下,潛臺詞是什麼。比如,我想要提醒孩子該寫作業了,不能說"趕緊寫作業,你怎麼還不寫?"這樣讓孩子聽起來,覺得家長認為她是個不愛寫作業的孩子,作業是負擔、是任務。家長要說"寶貝,你作業寫的差不多了吧?寫完了,跟媽媽聊聊天吧,可喜歡聽你在學校的故事啦!"這樣孩子一定覺得在媽媽心裡,自己是個愛寫作業的孩子,不會認為作業是個負擔。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4

  昨天有幸聆聽了XX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把教師工作當作事業,而不只是一個職業。“事業”和“職業”的區別就在於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你是否對自己有比較高的期許,你是否渴望到達某個高度,即使你目前還只是仰望。滿足於工作中不出差錯,各項考核評估基本過關,工作環境、待遇等一般但還算穩定,就是把教師這個工作僅僅當成了一個職業。

  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去拓展新的疆域。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如果我們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們將無法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無法應對教育實踐中錯綜複雜的局面。教育,早已經不是封閉的領域——事實上從來不是;教師,也早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職業——這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繁難、最精細的工作之一。我們面對的工作物件不是工業流水線上標準化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每一個都很不一樣的人。在教育這個工作中,有無數有待於我們去探尋、拓展的疆域,自然也就有無數種發展自己的可能和空間。

  因此,當你不斷突破自我去尋找、拓展這些疆域的時候,你就發現了教育這項工作中最迷人的地方。

  能夠主動出擊,為自己創造機會。常聽有些老師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惡劣、條件一般、資源受限、領導不賞識、同事沒水平,覺得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展的機會。但是,機會在很多情況下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創造的。沒有機會,就要千方百計給自己創造機會。學會審時度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現有條件,尋求發展空間。這些“發展空間”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每個老師的身邊。

  能夠擁有大格局,心神聚焦在美好事物上。有人說,教師是一個特別耗人的工作,它長年累月消耗著心神和身體,直到有一天兩鬢染霜,一輩子的職業生涯就這麼過去了。的確,如果一個教師的生活中只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創造的價值和樂趣,不能發現教育以外的美好事物,並嘗試著去追求、去創造,遇上一點小挫折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那麼,教師這個工作確實屬於特別耗人的工作。尋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將心神聚焦,為身心提供能量,引導精神嚮往明亮那方。

  能夠耐住寂寞,潛心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個企業、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不能贏得消費者,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教育亦然應有自己的教育品牌。一旦找準了方向,就要下決心在這個領域打造自己的專屬教育品牌。這條路並不容易,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沉潛數年,術業有專攻,才會小有成就。“小有成就”還不夠,還需要繼續鑽研,沿著正確的方向一直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最終闖出一片天地,在這個領域打上自己的獨特標籤,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

  努力成為好老師,我一直在路上。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5

  我校為期兩週的第八屆五年級“感恩幸福 快樂成長”家校共育活動已圓滿結束。11月7日下午,學校行政領導和五年級組的老師們齊聚在養正堂,召開本次活動總結會。

  在總結會上,老師們就自己所做的工作作了總結,交流分享了活動的收穫、感悟以及困惑。交流中,教師們紛紛為劉仕衛老師精心製作的成長記錄片點贊,回想起觀看成長記錄片的過程中孩子們陣陣爽朗的笑聲和家長們滿臉的幸福,老師們倍感欣慰;老師們還為組員們團結協作,齊心協力上好每一堂課而感動,為體育組精心策劃和組織八個班的親子活動而感動,為每一堂真實感人的“溝通從心開始”主題班會而感動,為特別的感恩午餐而感動……特別是談到此次活動對學生和家長產生的深刻影響時,許多老師禁不住淚流滿面,覺得自己的辛勤付出是有價值的。

  最後,梁瑞副校長做了總結髮言,他一方面肯定了本屆家校共育活動的成功之處,同時指出了目前家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現在學生家庭結構複雜,離異家庭、二胎家庭逐漸增多,父母教育缺失,在“溝通從心開始”的主題班會中,明顯感覺到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存在許多心理問題,希望大家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絡工作,努力達成家校同心,養正立人的目標,共同譜寫家校共育新篇章。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6

  一年級:對於剛離開幼兒園升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步入正規,多了約束,上課紀律不嚴,愛左右互動,大部分孩子心理接受能力不強,家長應細心陪伴講解,告訴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應慢慢熟悉接受,並請老師給予幫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二年級:心理有了一定變化,這時的孩子學習任務和活動範圍有了顯著變化,適應性提高,對學習成績優異差別產生競爭,對學科開始有偏愛現象。但存在作業拖拉,寫作模糊,思路不明,愛睡懶覺等習慣(這裡徵對部分孩子,有些孩子主動性還是挺強的),家長應給與引導和督促合理固定安排時間,規定在多長時間內將作業完成,多找課外書籍閱讀引用,促進寫作。

  三年級:是學習的轉折點,多了一門任務學習英語,孩子有了自己獨到的想法和意見,情緒變化較大,對待學習易煩躁,有輕微的叛逆傾向,對待學習考試普遍馬虎大意,不自學等現象,這時家長要耐心開導,多與老師溝通,糾正不安情緒,不要打、罵、訓斥,要求對待外語應做到多讀、多背、多寫、多聽,閒餘多帶孩子戶外運動或旅遊,放鬆心情,培養增進孩子學習興趣。

  四年級: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從被動開始轉向主動學習,思想開始有了些許的成熟,會找藉口掩蓋自己過錯逃避責任,愛敷衍,自尊性強,(有些孩子)還是離不開愛玩的天性,對娛樂有了進一步擴大,爸爸媽媽們多跟孩子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內心想法,講你的看法和態度,讓孩子理解爸媽的想法,學會改正缺點,勇於承認錯誤。

  五年級:學習難度增大,這個年級孩子情感、情緒、自我意識強烈,有些孩子對待學習有了自己多重的做法和解答,對待題意會細心閱讀解答並尋求正確答案,但個別孩子心理叛逆厭學情緒高發,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充滿排斥,試卷考不好會不會挨父母的批評等心理因素,開始發生逃學、厭學現象。爸爸媽媽們可以以生活事物或名人事蹟間接引導或用字條內容告訴鼓勵孩子走出心理陰影,熱愛學習。

  六年級:面向小升初階段,成績最主要,偏科現象距離大,成績有較大滑坡,心理開始處於青春早期,對世界有了最基本的看法,學習廣泛,內容增加,開始面臨畢業,普遍心浮氣躁叛逆心理增長,不喜歡被約束,個性執拗,比較難管,有時很難說服,家長應給與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多找老師溝通,接受老師建議,做好升初準備。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7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為了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樑,更好地促進家校共育,營造良好教育環境,11月21日,XX學校七星教學點召開了別有心意的2019學年第一學期家長會。

  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老師,這就是一場因愛和信任而引發的相遇。學校以最誠摯的邀約,最用情的準備,精心地迎接這一場相遇。因此,今年的家長會別出心裁,亮點跌出。

  晚上6點,老師就開始做準備。夜色如水,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的各班學生照片照進了家長的心裡。每一個畫面,每一張照片,記錄了學生在校園裡幸福成長的印記,銘刻了教師傾情付出的智慧,打動了每一位家長的心。7點,家長會正式開始,首先由校長王衛強致辭,王校長向家長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情況和師資力量。隨後,教務處朱錢紅老師、政教處李季老師、後勤安全處陳偉老師分別就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德育系列活動、安全教育三個方面與家長做了彙報。生動的案例,真摯的建議一下子引起了家長的共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為感謝家長的到來,老師和孩子們盡心設計了4個演出。舞蹈和小品寄予了全校師生最美的心願:願每一個孩子如陽光雨露下的花苗般快樂成長。透過表演,攜手的信心與共育的責任用這樣一種特別的形式傳遞並激蕩在每一個人的心間。

  優美和諧的環境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快樂。家長會期間,環保宣傳志願者張春明來到現場,就垃圾分類的急迫性和公益性向家長做了介紹,同時與學生家長互動,教會大家正確垃圾分類,減少汙染,共同呵護地球家園。

  凝聚產生力量,溝通創造和諧,家長會的召開有助於家校合力,攜手共育。學校希望家長與老師繼續用心呵護,用愛培育,共促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8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曾經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乃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一直都深受國人之熱切關注和重視。

  家長的溺愛與呵護,讓有些孩子形成任性無禮、缺乏寬容之心、不懂感恩等不良的品行。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從而造就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而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的教育單獨推給了學校,這是和不合理的狀況。還有很多狀況我們不曾瞭解,為了關注農村學生的教育成長問題,我們嶺南師範學院法政學院黨建蒲公英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調研組開展了農村小學家校合作教育的現狀研究――以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為例的課題研究。

  7月13日上午8:45,等待調研組的組員給孩子們上完第一節課,我們調研組的7名小夥伴們與新聞組的兩位美女便開啟了我們第一天的調研之路。首先一出新有小學的校門口,便看到一群村民在樹下坐著聊天,我們便很興奮地向他們自我介紹,為他們講解家校合作的含義與及發放問卷。當第一份調查問卷成功填寫時,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感動,這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希望。其中有一些村民一看到我們的`問卷便說不認識字,一開始使得我們有些尷尬,但我們很快就調整了策略,透過與他們的聊天中涉及問卷的問題,從而得出答案,進行了訪談與問卷調查合二為一的形式,成功獲取到有效的資訊。其中一位老奶奶知道我們是新有小學的支教老師,還特意跑回家中抱了個大冬瓜來給我們。這讓我們感受到村民對我們法政黨建蒲公英三下鄉隊的熱切歡迎。

  其中,在我們與一位村民的訪談中,我們知道了村民都是支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支援學校老師們主動聯絡家長溝通學生的問題,希望面對面的交流,因為覺得電話的交流涉及內容不多。同時知道了家長的文化程度對於輔導子女的功課日益加重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家長對老師教育孩子的期盼也為之增大。

  透過7月13日上午的調研,我們獲取了許多有效資訊,到從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比如說,效率不高,調查問卷發放不多,訪談過少,有一些村民對我們的訪談和問卷有一些抵制的心理。我們應該及時調整方案,吸取其中的教訓,從而為接下來的調研開展做更加充足的準備。

  推進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是我們教育改革的重頭戲,對於農村的學生教育與成長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相信我們接下來的調研會獲取更多的資訊!加油!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9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關於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我的兒子XX今年6歲,目前就讀於東關小學學前四班。學習上他自覺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中,他熱愛勞動,充滿愛心。他興趣愛好廣泛,喜歡畫畫、唱歌和跳街舞。進了學前班後,在老師的悉心教育和培養下,我們感覺他進步明顯,對學校生活適應較快。藉此機會,我要特別感謝班主任唐老師、語言課的郭老師及所有其他老師,謝謝你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辛勤汗水和無盡的愛。

  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文化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另外對待孩子,我們要做到疼愛但不溺愛,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

  我認為必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共同發力,掌握好小孩品德發展的共性。平時,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多溝通,與老師一起查詢針對小孩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瞭解孩子情緒是否穩定,言行是否一致,並共同制定良好的教育計劃,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得到改進。平時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對於孩子犯錯,家長不必太過激動,可採取擺事實,明道理的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欣賞激勵法等。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透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簡短家校共育的心得10

  看了家校共育平臺裡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說家務勞動,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現在孩子們的勞動習慣,的確讓人汗顏,生活環境舒適,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就連最基本的掃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主動去做,有時候還要在家長的“利誘”下才象徵性的去做這些基本的勞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家長總會習慣的認為現在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覺得孩子大了就會自覺幫忙,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而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的方式,在家務勞動中才能讓孩子對勞動尊敬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俗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裡的地位,而不純粹是學習的機器,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方面。

  那麼,家長怎麼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要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鼓勵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對,高興的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要經常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老師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學會吃飯、漱口等一些基本動作。

  3、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示範,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衛生。

  看了講座以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後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