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的成語故事(通用10篇)

虎年的成語故事

  一、虎年判斷方法

  虎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因為生肖年依附於干支紀年,而干支紀年又是干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曆書(即黃曆)皆如此。農曆只是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範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曆和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曆,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曆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曆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曆。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週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併為歷朝官方曆書(即黃曆)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裡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

  二、虎年的成語故事(通用10篇)

  每天用三分鐘講解一個成語,以及一個相關的歷史故事,讓孩子在家輕輕鬆鬆每天學會一個成語,豐富其文化知識,出口成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下面是由小編為你編輯的虎年的成語故事(通用10篇),歡迎閱讀!

  虎年的成語故事1

  狐假虎威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深山裡的大老虎,對自己許下了一個很高的願:一定要吃完一百種野獸! 就在老虎辛辛苦苦吃完了九十九種野獸,正在尋找最後一種時,它捕捉到一隻狡猾的狐狸。 老虎得意洋洋地想要一口吞下這第一百種野獸時,狡猾的狐狸故意發怒對老虎大叫: “等一下!你這隻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的.老虎,也不張開眼睛仔細瞧瞧本大爺是誰,就敢張牙舞爪地想吃我,真是大膽!我可是天帝委派的萬獸之王,要是你冒犯了我,就等於觸怒天帝呀!那時你可就要吃不完兜得走了。別在那裡吹鬍子瞪眼的,整個山林都知道天帝的這項命令。你如果不相信的話,就跟在我後面到外邊繞一圈看看,怎麼樣?” 老虎雖然百分之九十九的不相信,但是就怕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於是就疑心重種地跟在狐狸後面走進山林裡。 果然如狐狸所說的,所有的動物一看到他們都拔腿就跑。老虎看了這種現象,感到非常害怕,於是也趕快逃跑了。狐狸看了,不禁得意地在心中想著:“你這隻笨老虎啊!被我騙了還不知道。動物們是看了你才逃走的啊!哈哈…………。”

  虎年的成語故事2

  為虎作倀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人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僕,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見到一座佛寺裡,果然有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一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裡的油和鹽正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僕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後,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隻猛虎在叫人…… 馬拯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僕!”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後,忽然變成一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輕聲對馬拯說:“正是這個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喜歡住在齋堂裡。他們把門緊緊閂上,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半夜裡,有隻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用力頂住,門才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隻吃人的老虎,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說是後院一口井裡傳出怪聲音,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變成了老虎。兩人搬來大石頭,把它砸死了。兩人下山時迷了路,後來幸虧遇見一個獵人,就住在搭在樹上的窩棚裡過夜。

  半夜裡,馬拯突然被樹下的人聲吵醒。他藉著月光一看,竟有幾十個人,叫嚷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告訴他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後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裡,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虎年的成語故事3

  虎踞龍盤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去遊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繞建業,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這個成語說明了英雄一般都佔據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一般形容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守著重要的地位。

  虎年的成語故事4

  與虎謀皮

  春秋末期,魯定公知道孔子才能蓋世,影響很大,想拜他為司寇,就準備與卿大夫們商量此事。這一天,魯定公遇到左丘明,就問道:“我想與卿大夫們商議商議,可不可以讓孔子擔任司寇之職,讓他來管理魯國的朝政呀!”

  左丘明對他說道:“國君呀,您要好好想一想!孔子如果當了司寇,掌握國家政權,那些卿大夫就會失去權柄。既然這樣,您與這些人商量能有什麼結果呢!他們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權力,一定會添油加醋地說孔子的壞話,為他出任司寇設定障礙。

  “我聽說,在周朝有個人,特別羨慕別人的裘皮服裝,準備自己也做一件。他聽人說,狐狸皮做的裘皮服裝最為珍貴,腦子裡就轉開了念頭:山上的狐狸非常多,為什麼不上山去與它們商量一下呢?

  “這樣一想,他不禁高興起來,往山上走去。剛上了山,他就遇到一群狐狸。這個人對狐狸們說道:‘親愛的狐狸們,我想做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皮衣,因此來找你們商量一下,請你們把身上的皮剝下來送給我吧!’

  “狐狸們見到此人要剝它們的皮,心中非常害怕,紛紛逃竄。一轉眼就在高山深谷中消失了。這個人還覺得狐狸過於無禮,居然不給自己一點兒面子,心中十分生氣。

  “過了些日子,這人想祭祀祖宗,可是沒有羊肉。他忽然想起,山腳下常有一大群羊在那兒吃草。於是,他便又高興起來,來到山腳下,對眾羊說道:‘親愛的羊,我準備祭祀祖宗,盡一儘自己的孝心,卻缺少羊肉。你們能不能急人所難,向我貢獻一點兒羊肉呢?’眾羊聽了,嚇得‘咩咩’地叫個不停,紛紛逃往密林之中。

  “這樣一來,這個周朝人十年也沒有做成一件裘皮大衣,五年也沒有完成一次祭祀典禮。這是為什麼呢?只不過是因為他找錯了商議的物件。您想重用孔子,卻要與那些即將失去權力的大臣商議,這與向狐狸要皮、向羊要肉有什麼區別!”

  魯定公聽了左丘明的話,才恍然大悟,說道:“你說得太對了!我現在想清楚了,就拜孔子為司寇,不和那些卿大夫商量了!”沒過多久,魯定公真的封孔子為司寇,讓他行宰相之權。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國勢越來越強,威震天下諸侯,連強大的齊國都有些害怕。

  後來,人們將“與狐謀皮”改為“與虎謀皮”。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了。

  虎年的成語故事5

  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虎年的成語故事6

  暴虎馮河

  仲由,字子路,年輕時就以勇力聞名。後來子路做了孔子的學生。孔子曾對別人說:“自從我有了子路後,再也沒有人敢當面惡言惡語中傷我了。”

  子路不好讀書。孔子勸他,他說:“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來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學習有什麼用!”孔子說:“把它裝上羽毛和箭鏃,會射得更遠。” ”子路聽後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有一次,子路問:“夫子,您如果統帥三軍,希望誰跟您在一起?”孔子說:“喜歡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暴虎馮河)、自以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歡。我要遇事善於冷靜思考、千方百計爭取成功的人。”

  後來子路在衛國做了官。公元前480年,衛國發生內亂,死了許多人。孔子知道了說:“哎,子路這一次有難了!”果然,子路一個人奔回京城,堅決要求懲處作亂的人,結果被殺。

  虎年的成語故事7

  虎狼之心

  戰國時期,孟嘗君準備去西邊的秦國,門客用寓言諫之說:在淄水聽到土耦人與木梗人的對話,木梗人說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說木梗人是東園之桃,遇水漂泊異鄉。秦國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嘗君才能門客的意見,不敢去秦國。

  虎年的成語故事8

  三人成虎

  戰國時候,魏王跟趙王訂了和好盟約,要把兒子送到趙國國都邯鄲去作人質。魏王找了個親信大臣龐蔥,派遣他陪同前往。

  龐蔥擔心離開魏國後,有人在魏王跟前說他壞話。他含蓄地向魏王提問:“大王,要是有人向你報告,說有隻老虎跑進我們大梁(魏國都)的大街上來了,你會相信嗎?”

  魏王不加思索地回答:“我不會相信,老虎怎會跑到大街上來呢?”

  龐蔥接著問:“要是緊接著又有第二個人來報告,說大街上來了只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思索一下說。“兩個人都這麼說,我倒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問:“要是馬上又有第三個人前來報告,說大街上來了只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說:“三個人都這麼講,我深信不疑了。”

  龐蔥接著魏王的話說老虎顯然不會跑到大街上來,可是因為有三個人接連向大王報告,大王就信以為真了。如今我陪太子去邯鄲,邯鄲離大梁要比宮廷離大街遠得多,背後說我壞話的人一定也不止三人,望大王明察。”

  魏王點點頭說:“這個,我明白,你放心去吧!”龐蔥便告別魏王,陪同太子去邯鄲。

  龐蔥離開魏國後,果然有不少人到魏王面前說了他許多壞話。

  魏王開始時不信,後來說的人多了,便產生了懷疑。最後,竟漸漸信以為真。

  太子期滿回國後,魏王就不再重用龐蔥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別人的話,要仔細分析,不要“三人成虎”,輕信盲從。

  虎年的成語故事9

  調虎離山

  東漢末期,北邊羌人叛亂。朝廷派虞詡平定叛亂,虞詡的部隊在陳倉崤谷一帶受到羌人阻截。這時,羌人士氣正旺,又佔據有利地勢,虞詡不能強攻,又不能繞道,真是進退兩難。虞詡決定騙羌人離開堅固的據點,他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紮營。對外散佈行軍受阻,向朝延請派增援部隊。羌人見虞詡已停止前進,等待增援部隊,就放鬆了戒備,紛紛離開據點,到附近劫掠財物去了。

  虞詡見敵人離開了據點,下令部隊急行軍,日夜兼程,每日超過百里,透過山谷。他命令在急行軍時,沿途增加灶的數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敵人誤以為朝廷援軍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經分散,不敢輕易出擊。虞詡順利地透過陳倉崤谷,轉入外線作戰,羌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轉入被動局面,不久羌人叛亂被平定。

  虎年的成語故事10

  放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閒之輩,勸曹操儘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痺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後,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