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藍橋觀後感(通用13篇)

魂斷藍橋觀後感

  觀後感的介紹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魂斷藍橋觀後感(通用13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魂斷藍橋觀後感(通用1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魂斷藍橋觀後感1

  以前表演課的時候老師講過杯具分為兩種,一種是性格杯具,一種是命運杯具。命運杯具有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性格杯具有哈姆雷特永恆的疑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坷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並將其克服。此二抉擇,究竟是哪個較崇高”有人說如果沒有戰爭,就不會有羅伊和瑪拉的杯具。而我卻覺得,魂斷藍橋是典型的性格杯具。

  羅伊和瑪拉一樣重情重義。瑪拉是一名芭蕾舞演員,她年輕,漂亮,氣質出眾,惹人喜愛。羅伊是英軍上校,他高大,英俊,專一,家境殷實,地位顯赫。兩人在滑鐵盧大橋偶遇,一見鍾情之下私定終身。瑪拉如果跟他在一齊,將會生活無憂,是絕佳的一對璧人。因為戰爭,羅伊不得不立刻調回前線,於是他們未能趕在羅伊離開之前舉行婚禮。為了去車站見羅伊最後一面,瑪拉不惜錯過了當晚的演出,而她明知這樣的舉動會讓自己丟了工作。她的好友凱蒂也因替她辯護而遭受同樣的命運。

  失業後的瑪拉和凱蒂生活窘迫,到處流浪,無處棲身。但是她與羅伊通訊的時候卻對自己的境遇隻字不提。如果她能向羅伊坦白自己的遭遇,羅伊對她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幫忙她對羅伊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但她卻說無論是出自自尊還是出於愛,她都不想讓羅伊為自己擔心。羅伊送花給她,她寧肯餓著肚子也不願意把花退回給花店,去換一頓飽飯。她以為自己是堅守著一份最純潔的感情,卻根本連身邊好友的死活都沒有在意。

  羅伊寫信說要自己的母親來到倫敦與她碰面。如果這個時候瑪拉能向羅伊的母親坦白自己的境遇,一樣也會得到羅伊母親的援助。但是瑪拉在餐廳等待見面的時候無意看到了報紙上傷亡者的名單裡面有羅伊的名字。她在羅伊母親面前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弄得羅伊母親莫名其妙。如果這個時候她能說出實情也不至於使得後面的命運變得如此悽慘。最後,應對不知所云的瑪拉,羅伊的母親憤然離開了。而瑪拉大病一場,凱蒂不得不淪落為妓女為瑪拉治病。瑪拉以為羅伊已死,於是放下了一切期望,也加入了凱蒂成為了妓女。就在某一天她在車站準備接客的時候,羅伊回來了。

  命運再次將他們拉到了一齊。羅伊帶瑪拉回到莊園,向所有的親人介紹自己的未婚妻。羅伊仍然深深的愛著瑪拉,他一心一意要娶她成為自己的妻子。瑪拉心中卻藏著深深的恐懼,如果這個時候,她願意搏一下,向羅伊傾吐出實情,求得羅伊的理解,至少還有百分之五十翻盤的可能。以羅伊對瑪拉的愛,原諒她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瑪拉還是逃離了莊園,遠遠地逃開了羅伊。她獨自在滑鐵盧大橋上徘徊遊蕩,孤獨絕望的她萬念俱灰,最後走向了急馳而來的軍用卡車。一個女人性格杯具的故事,到此OVER。是單純的讓人心疼,還是愚蠢得令人痛心,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魂斷藍橋經典之餘,也能夠給人以警醒。命運杯具不可抗,性格杯具更可悲。這讓我想起了身邊的很多女人,其實她們的杯具和遭遇,很多時候是自己造成的。但是自己卻毫無意識。

  魂斷藍橋觀後感2

  這部影片以前看過,但都已好幾年了,當時,我被裡面主人公的不幸的遭遇所感動。得這部影片是經典悲劇的縮影,很想再感受一下劇中的人物和情節。於是,我再一次觀看了它,與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我又有新的體會。也許這就是電影的上乘之作,值得人們反覆地去口味和感受。

  《魂斷藍橋》原名《滑鐵盧橋》,但發行商為了讓影片具有文化品味和凸顯感情色彩,將其改名為《魂斷藍橋》,正像片名體現的那樣,片中的女主角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故事描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裡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英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舞蹈演員瑪拉一命,於是他們相識了。瑪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員,她急著趕往劇院演出,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給羅依:“願它給你帶來運氣。”

  這部影片的女主角是上個世紀的好萊塢美女費雯?麗主演的,我很喜歡費雯?麗,不僅她人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演技也很好,我還看過好演的《亂世佳人》。這部影片上映於1940年,是黑白的畫面,它之所以成功,不僅因為演員的演技嫻熟,還由於它的故事情節等綜合因素。整個故事是以悲劇告終,很同情影片中的女主角瑪拉,她是一個芭蕾舞演員,與男主人公諾伊在避難時偶遇,兩人一見鍾情,他們相見恨晚,認識的第二天,兩人決定結婚,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們徵得了親人和長官的認同,不幸的是,他們去教堂舉行婚禮時被主教告之,下午三點以後不能舉行婚禮,這是法律,就這樣,他倆錯過了一生美好的姻緣,就在第二天上午準備去教堂的前一天晚上,諾伊接到命令必須立刻去前線,於是悲劇開始上演。瑪拉從此失去了工作,一時找不到其他工作,同時在與諾伊的生母會面的那一次,她意外得知她深受的諾依已戰死。瑪拉為了生存,她和朋友不得不去做。可是命運捉弄人,她在一次招攬生意的時候在火車站偶遇諾伊,原來諾伊還沒有死,瑪拉悲喜交加,她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她們彼此一直深受著對方。諾伊堅持要與瑪拉結婚,瑪拉覺得自己對不起諾伊,在最後關頭她選擇了離開她一生深受的男人,她在矛盾與現實中掙扎,無法解脫,最終她選擇了離開這個無情的世界。

  什麼是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破壞了讓你看,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原本諾伊和瑪拉是天生的一對,由於命運的捉弄使兩人陰陽相隔。或許,在諾伊的母親看望她時,瑪拉應該向她說明生活的艱辛,他的母親會幫她一把,她就不會淪。或許沒有那次報紙的錯誤報道,她倆就會結為連理。或許瑪拉向諾伊闡明,他會原諒她的無賴。或許,沒有或許,世間就是這麼無情,命運就是這麼捉弄人。這一切假設存在,就不會有今天的經典悲劇電影的流傳。

  最後,願天下的有情人都能與命運抗爭,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珍惜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吧。

  魂斷藍橋觀後感3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描述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感情絕唱,是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

  《魂斷藍橋》原名《滑鐵盧橋》,“魂斷藍橋”這一電影譯名是香港人的手筆,比大陸原先的“滑鐵盧橋”的直譯,來得更生動傳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僅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這種令人悽美、蕩氣迴腸的傷感更為貼切!

  《魂斷藍橋》的資料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它的成功,不僅僅僅是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昭示了和平的寶貴和戰爭的罪惡。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使得這個標準感情杯具的背後有著鮮明的反戰資訊。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也許這一切的杯具都不會發生。“拒絕戰爭,爭取和平”,這是影片暗含的主題。

  幾十年來,《魂斷藍橋》一向為廣大觀眾喜愛,原因就在於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感情主題,在朝不保夕的戰爭環境中相遇的洛伊和瑪拉相愛了,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能夠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洛伊而誤場;洛伊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狀況下,立刻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當女人公瑪拉在得知心愛的戀人洛依“戰死”的訊息,萬念俱灰,為生活所迫淪為妓女……夫人對兒子的婚姻表示滿意,她說一個母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給兒子挑個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瑪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識到感情在社會的非難前是無能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會人們的眼中只但是是一個“墮落者”。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洛伊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刻,瑪拉選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恥辱……

  影片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感情的執著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感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結尾…此情可待成追憶…這不能不在廣大觀眾中間產生共鳴。

  《魂斷藍橋》做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影片透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感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遺憾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的人物主角演繹,內心刻畫傳神到位。洛伊在劇院外來回踱步等待瑪拉的回信時那種患得患失,焦急期盼的情緒都隨著洛伊無意識揮動的小禮貌棍而流露出來,當他接過劇院雜工帶來的信件時又是那麼急不可待的拆信觀看,見到瑪拉在劇團老闆娘逼迫下寫的拒絕資料時,洛伊臉上雀躍的神情瞬間黯淡下來,垂頭喪氣的離開。但當瑪拉的朋友凱蒂追出來告知洛伊真相時,洛伊興奮地揮動小禮貌棍步履輕快的趕去約會地點“燭光俱樂部”。在約會地點門外,洛伊焦急的等著瑪拉的出現,這種情緒透過洛伊的動作表露無遺:幾乎每部馬車來到門前他都搶步接近探視。洛伊這些的焦急、期盼、失落、興奮的內心刻畫是那麼的直觀傳神!

  瑪拉在“燭光俱樂部”理解洛伊的愛意表白後明白洛伊立刻又要上前線了而感到哀傷無奈,情緒就像雨天早晨一樣抑鬱難舒,她的眼神是那麼的無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樣灰暗!但當她無意中向外張望見到本該遠去前線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時,瑪拉的眼神從無神到匯聚,從疑惑到確信,從不敢相信的驚喜到手足無措的狂喜,表現得如水銀瀉地般的流暢!

  影片的用光藝術可圈可點!雖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裡透過光影的塑造,營造了劇情發展的特定環境:空襲時滑鐵盧大橋夜空中晃動的探照燈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戰爭環境;洛伊觀看芭蕾舞的場景,光線華麗,影像融和清晰;瑪拉和洛伊感情表白時,兩主角眼神光的準確到位;在“燭光俱樂部”裡瑪拉和洛伊在跳“道別華爾茲”時,隨著悠揚傷感的旋律,瑪拉和洛伊進行他們一生中最後的共舞,隨著樂曲的流淌,樂手逐漸熄滅身前的蠟燭光,舞場逐漸的暗下來,也似乎暗示著瑪拉和洛伊的將來是黯淡的,憂傷的!當瑪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時最後一盞蠟燭也熄滅了,他們就停在那,互相凝視著,這時是一個特寫鏡頭,在窗外光線照映下給瑪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輪廓度上了圈朦朧而聖潔的光暈,兩人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中,在這如夢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齊了,兩顆相愛的心貼近在一齊了。當洛伊和瑪拉分別時,畫面是濃重的黑色塊,渲染了種離別悽楚的氣氛。

  影片的表現手法之簡練也是少見的。瑪拉被迫淪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醜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後果是難看的。然而,不可否認,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完美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杆,對著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後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以前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後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

  戰爭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詞。戰爭創造了瑪拉和洛伊的感情,但也製造了這段感情的杯具。洛伊與瑪拉是在戰爭的混亂中相遇,同時也是戰爭摧毀了他們忠貞的感情。他們的相遇是杯具的開始,戰爭的持續是杯具的延續,戰爭的結束是杯具的昇華。

  這段感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為他們感情的純潔,堅貞給“戰爭”增添了色彩。洛伊對瑪拉表白:“在死亡空襲的陰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時期到處閒逛,漠視生命,更能強烈感受生命!

  杯具就是把人類完美的事物毀滅給自己看,也許只有毀滅才是美。《魂斷藍橋》的出色之處不僅僅僅在於其動人的故事,演員們精湛的表現技巧,更多的是編劇導演匠心獨運的巧妙感人的情節安排。

  影片開頭,白髮蒼蒼的洛伊來到滑鐵魯橋,手拿護身符憑弔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實剛開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給觀眾作了傷感的伏筆。

  之後,劇情的發展雖不是急轉直下,但卻慢慢從感情快樂的頂峰向波折、矛盾、衝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後的大杯具結局落幕。

  全片情節從悲到喜,到漸悲再到大哀傷的情感線路便呈現出來。全劇情節不算複雜難懂,卻時時調動著觀眾的情緒。

  常言道,“演員選對了,戲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確有道理。《魂斷藍橋》的催人淚下的效果,與演員們的深厚功力分不開。

  《魂斷藍橋》不管從資料傳奇、纏綿悱惻的杯具情節、演員們細膩的表演,表現手法,還是從社會價值等方面來說,都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個性是影片反映的天長地久的愛意,矢志不渝的感情。這種價值觀在東方社會有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深刻地影響了幾代東方社會的痴男怨女!

  魂斷藍橋觀後感4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感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感情故事片《魂斷藍橋》。

  ——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立刻結婚。可因為當天已經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當晚,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瑪拉放下了演出去送羅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回到劇院,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著: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感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忙,並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妓女。病癒後的瑪拉也淪為了妓女,但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應對羅依的愛,如已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後,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說出了實情,最後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後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並明白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願。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應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著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感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杯具。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訊息時,她的愛是那麼的脆弱,她拒絕理解克寧勞夫人的幫忙,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明白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就應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盼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僅是喜悅、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應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齊生活,那麼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麼一切都會是完美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完美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在這高於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魂斷藍橋觀後感5

  看了新出的賣座的的電影《暮光之城》後,總感覺缺乏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撼動心靈的力量。於是找來經典影片《魂斷藍橋》比較看看,到底為啥《暮光之城》的故事設計會缺乏撼動心靈深處的感動呢?這一看不要緊!看的我哭的稀里嘩啦的!實在太感動了,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根本不能控制,眼淚嘩啦嘩啦的!但是很值得!《魂斷藍橋》的故事太棒了,從中學習到了很多!

  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哀的、無奈的、感傷的……劇情悲中帶著喜,喜中帶著悲,明明情節講著快樂的事情卻從更深層面的表達了深刻的悲哀與無奈,一步一步的將戲劇化矛盾推向不可逆轉的頂峰!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女主角是那個時代的善良女性代表,是那麼的柔弱,像一片小樹葉在暴風雨中飄搖,看起來很可悲,但是這就是身處戰爭年代的女性寫照,微弱、渺小、身不由己!多麼純潔、可愛、善良的瑪拉呀!如果她生活在和平年代,她會與洛伊過著美滿的生活,很幸福的一對,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人人豔羨的一對佳人!但是就是因為身處戰爭年代!一切全毀了!瑪拉沒有任何的選取餘地,她只能那樣的選取!最後她雖然微弱、渺小、身不由己,但是她用自己的死亡來結束了一切!這是作者透過作品的控訴!好像一聲長長的悲鳴!戰爭太殘酷了!

  從這個感情故事設計當中,究其為何能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感動無數的讀者和觀眾呢?被稱為三大感情杯具之一?看的催人淚下!為什麼呢?我覺得就應好好的學習!能夠撼動讀者心靈深處最脆弱的情感防線,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劇情當中去,去深刻體會主角的悲哀,故事世界中的無奈與傷痛,令心底無窮無盡的反射上感動!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

  一、時代背景下的感情

  如果將《魂斷藍橋》的故事背景放到現代,這個故事就變得平淡無奇了!男女主人公在橋上相遇,然後一見鍾情了,然後兩人就決定在認識兩天就結婚了!然後呢?情節就無法開展了!於是乎老套的劇情就出現了!然後冒出個第三者把女主角給搶走了,男主角拼命搶回來……等等諸如此類……

  而《魂斷藍橋》中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波折,完全來自於故事世界設定的大環境造成的!如果沒有戰爭,男主就不用上前線!如果不是戰爭男主就不會在前線負傷後丟失身份證造成已死亡的假訊息!如果不是戰爭,瑪拉就不會去當妓女!如果不是戰爭,洛伊的母親就能夠找到瑪拉,而非戰亂造成瑪拉的失蹤與失去聯絡!

  或許會說戰爭過去了!但是作者深刻的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無限創傷!戰爭結束了,但是瑪拉就會得到幸福嗎?立下戰功的洛伊就會得到幸福嗎?最終善良的瑪拉不想拖累洛伊的前程,選取了離開,而正是因為瑪拉的善良、純潔選取了以自己的死亡來控訴……這是多麼悲哀的一個結局,唯獨留下深深相愛的洛伊,手中還拿著兩人的定情信物小小的“護身符”,一個能帶來好運的“護身符”。可惜啊,多麼的諷刺,這個小小的能帶來幸運的“護身符”卻恰恰反襯了,男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就已經註定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結局。而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是透過男女主人公悽美的感情故事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一種倡導完美生活的願望!一種嚴厲控訴戰爭反對戰爭期望世界沒有戰爭的願望!這才是作者想透過故事表達的觀點。

  這個背景是故事的大基調,因為是這樣故事已經成功了一半。故事不是看完就完了,而是心靈被洗滌了,被震撼了,被作者的觀點說服了!會回味這個故事的資料,感動久久不去。永遠記住這個故事的人和事。

  二、故事主線矛盾,完全來自客觀矛盾!

  所謂客觀矛盾就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逆轉的矛盾!故事中的人際關係矛盾完全沒有!洛伊的叔叔完全支援洛伊與瑪拉的婚禮,洛伊的媽媽很傳統但是也完全支援洛伊與瑪拉的婚禮!瑪拉所有的夥伴也完全支援瑪拉的婚事!但是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的無奈與不幸完全來自於客觀存在的矛盾!

  要結婚,法律規定下午3點後不能舉行婚禮和證婚行為!

  第二天要結婚,頭天晚上洛伊接到上前線的命令,務必晚上就出發!

  瑪拉與好友失業後,因為戰爭的蕭條找不到工作,要活下去只能靠出賣肉體!

  等等這些關鍵性矛盾,都不是人為造成的,都是客觀存在的且是不可逆轉的!主人公應對這樣的客觀存在矛盾,無從選取,無論選取什麼都是悲哀,或者徹底沒有了選取!明知是選取了就是最壞的,但比起死還是要好的多,只能選取這個沒有選取的選取!對於主角來講,這是無限的悲哀,同時讀者看到了,體會到的也是無限的悲哀!就算是讀者想幫忙主角一把都使不上力氣,因為這個矛盾根本無法調和,無法改變!讀者唯一能做的是靜靜的看著,惋惜著、心疼著、無奈著為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感慨!

  再此基礎上發生的故事,讀者只有眼睜睜的看著主角跌落萬丈深淵,眼睜睜看著相愛的人被摧殘,但是卻幫不上忙!能做的只有悲哀、落淚、與無奈的感嘆!

  這是故事震撼心靈力量的主來源!此刻很多故事都不能感動人心了,為什麼呢?因為主角的矛盾都來自於人為,矛盾是可調和的並非不可調和的!有些矛盾是主角自己造成的,而有些是別的主角造成的。讀者看了眼氣,抱怨主角怎樣那麼笨!為什麼不說清楚等等……故事沒有震撼心靈的力量,做的最好就是娛樂心靈的力量了。

  三、強烈比較的反差和伏筆

  故事中採用了強烈的反差和伏筆創作方式,來加強整個故事的情感力量!首先故事開篇以杯具基調開始,讓讀者一開始就明白自己看的是個杯具的感情故事,讓讀者去關注,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相愛的人不能夠相守在一齊呢?是兩人之間的情感矛盾嗎?

  故事以戰亂時代為背景,在滑鐵盧橋上男女主人公邂逅了,如此普通的邂逅,因為在戰亂時代,卻顯得那麼驚心動魄、聶人心魂,明明戰爭那麼殘酷,但兩人的感情卻這樣的浪漫璀璨,璀璨到就好像生活是這樣的完美。這便是強烈的反差比較!完美的感情襯托戰爭的殘酷,而戰爭的殘酷又反襯了感情是那麼完美!

  女主送給男主自己一向用來祈禱好運的“護身符”,而故事的結局是帶著護身符的女主走向了死亡之路。這是強烈的反差比較,女主帶著祈求好運的“護身符”,在戰爭年代人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想得到幸福是那麼遙不可及,不可想象的事情!護身符是一種願望,是一種祈求和平幸福的願望,也是作者想告訴讀者的觀點!透過這小小的“護身符”的小小願望,祈求好運,但是接下來接二連三的事情,卻一點幸運也沒降臨!反而全是不幸!這小小“護身符”好像一根蜂針,時時刻刻的刺痛著讀者的心靈,映射出故事的杯具基調。

  男女主人公的忠貞純潔的感情明明是充滿的喜悅的故事,但因為戰爭的存在,以及因為戰爭所帶來的矛盾,讓這一對天作佳人成了杯具的代言人!與男主重逢明明是喜悅的感情,但卻反襯了更大的悲哀,結婚明明是喜悅的情節,卻帶來了更大的悲哀與傷痛!分離明明是痛苦的,但卻為女主帶來了解脫!故事在這樣的反差中進行著,整個故事的基調就是矛盾中前進!充滿了戲劇化的要素!

  不得不佩服這樣的故事設計!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但是仔細看來卻發現故事設計幾乎頂峰化的質量,處處充滿了經典的事件與場景!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反思,帶來了心靈的震撼與感動!這真是個好故事!

  故事中的這些設計要素,是成功經典故事的必備要素,當然能夠設計出這樣的故事絕不是碰巧,拍腦門一想就設計出來的,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深刻的見解與見識是編不出來的!能夠編排出這樣優秀故事的人必須能夠被成為藝術家。我要向他致敬,向他學習!能夠設計出這樣震撼心靈、滋養靈魂的佳作,是為人類做貢獻!如果這樣的優秀故事能更多的在世界上出現的話,人類迷惘與汙濁的心靈,會得到更好的救贖。

  魂斷藍橋觀後感6

  感情,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能夠讓人興奮,讓人忘我,讓人憂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感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感情還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斷藍橋是風靡全球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一部蕩氣迴腸的經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羅伊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題材的感情故事片,我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洛依在滑鐵盧橋上獨自凝視,回想著他那場刻骨銘心的感情。在一次躲避空襲的行動中,羅伊和馬拉相遇了,他們一見鍾情,在其後的約會中確定了對彼此的感情,戰爭是殘酷的,他們和還沒來得及結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戰場。最後的離別也只是遠遠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這還導致了瑪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來了,他們回家了,她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自殺了。

  這是一場杯具的感情,他們愛得轟轟烈烈,卻又分的急急忙忙。戰爭讓他們陰陽相隔,活人在流淚,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在鄉下的洛依家,瑪拉已經向羅依的母親說明狀況並決定離開羅依,出門後,她能夠遠離羅伊,她可能是怕無法承受洛依那愛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對她來說就像是一把利劍,對視無疑是一種嚴刑拷打,相擁時,她不捨的眼神深深地刺痛著我,為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個幸運符又送給了瑪依,這是多麼溫馨而完美的畫面。不幸的是,她自殺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愛著她。

  全劇以幸運符為線索展開了杯具的感情,這感情讓觀眾看了不時地心痛,對他們的感情懷有一顆悲憫之心',這是多麼完美而又憂傷的感情,漫入心頭,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所以,為了不再有如此“憂美”的感情再現,請捍衛和平,為人類的感情創造一片祥和的淨土!

  魂斷藍橋觀後感7

  週末看了電影《魂斷藍橋》,故事發生在一戰期間的英國,具體梗概就不贅述了,網路上都有,我就寫一下自己對這部影片的幾點感想。

  首先,覺得女主人公從頭到尾都帶著悲觀主義色彩,有些懦弱。每次重要關頭,不想解決問題,總是逆來順受。這種性格也害了自己的好姐妹。羅伊的部隊臨時改了時間,他要早離開,想見他“最後一面”是情有可原的。但因此也害得自己和好姐妹沒了芭蕾舞團的工作,從此走向悲慘之路。從某種程度上說,瑪拉害了自己也害了基蒂。當羅伊的母親來看她的時候,她竟然選擇不去訴說自己的困境。畢竟這種困境的形成是和羅伊的離開有關。即使她不願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自己的姐妹著想啊。這是我不能理解的。感覺女主角可能天生悲觀主義色彩,導致自尊心很強,最後也是因為自尊心太強,當然也是因為愛,沒能和男主角走入婚姻殿堂。

  其次,我覺得如果她選擇開口,羅伊可能會不去計較過去的事情。可能這件事會對羅伊造成名譽的影響,但真愛是可以排除萬難的。相信羅伊的家庭也可以包容她,包括羅伊的母親都說這件事是否可以再考慮,但瑪拉固執的拒絕了。可能那個時代還是太過保守,也可能是出於對羅伊的愛,瑪拉覺得對不起羅伊,也可能只有這樣,愛情悲劇才能給人們震撼。

  最後,想說驚奇地發現《友誼地久天長》這首老歌竟然是這部老電影的主題曲。這首歌應該是蘇格蘭風格的歌曲,悠揚的長笛聲會久久迴響在耳邊。一直以為這首老歌是講蘇聯的,講述老朋友之間的友誼應該地久天長。

  魂斷藍橋觀後感8

  大凡於解放前引進我國的西方電影都會被我們冠以一個具有東方神韻的譯名,而《魂斷藍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說當年這個名字是來自一位女士的建議,既富美感又易上口,且頗合嚴復所倡“信、達、雅”之精神,比英文直譯的“滑鐵盧橋”不知強出多少倍。

  事實上,之所以有“藍橋”一詞,乃出自於《莊子·盜蹠》中尾生抱柱的故事。相傳周時有一叫做“尾生”的魯國書生,在赴秦國投考為官時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相約在藍橋下幽會。姑娘有事未來赴約,適逢天降豪雨,河水暴漲,而尾生卻不願離去,死死抱住橋下石柱直至被河水淹沒。之後姑娘趕來,悲慟欲絕,遂抱著尾生的屍體投河自盡。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殉情故事,亦留下了“藍橋”這個著名的愛情符碼。

  除了片名之外,在《魂斷藍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許多其他蘊含著東方韻味的地方。在我國古代經典愛情故事中,往往存在著這麼一些關鍵詞:才子佳人、一見鍾情、私定終身、殉情而亡等等,而這些詞語恰恰能與《魂斷藍橋》的故事一一對應。

  陸軍上尉羅伊英挺俊朗、前途無量,芭蕾舞女瑪拉嬌美可愛、溫柔善良,是為“才子佳人”;兩人相逢在滑鐵盧橋,甫一邂逅便有情投意合之感,是為“一見鍾情”;第三次見面時,羅伊提出訂婚,瑪拉欣然接受,是為“私定終身”;而最後瑪拉投車自殺、香消玉殞,是為“殉情而亡”。

  同時,影片中所重視的貞操觀、門第觀、以及君子一諾千金、女子至死相隨也頗合東方傳統文化的元素。瑪拉誤信羅伊戰死沙場,並因窮困潦倒而淪為風塵女子。沒想到之後又與羅伊重逢,羅伊信守諾言,執意要和瑪拉結婚。然而面對羅伊的深情、羅伊家人的關懷,瑪拉對自己已遭玷汙的貞潔深感愧疚,不僅與羅伊家的望族身份難以匹配,更對不起來自羅伊的濃濃愛意。於是,她毅然離開了羅伊,用死亡來證明自己靈魂上的清白和高貴。

  魂斷藍橋觀後感9

  一場戰場使兩個人走到了一齊,一個象牙吉祥符把兩個人的心連在了一齊,但是又是因為這場戰爭使得兩個人分開。在waterloobridge上,一個去了天堂,一個仍然在人間。馬拉和羅伊的感情故事使人蕩氣迴腸,使人黯然神傷,使人淚流滿面,這段悽美的感情故事註定將會成為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神話,這段神話的名字就叫做《魂斷藍橋》。

  華麗的文字也無法描述那段蕩氣迴腸的愛。簡單的寫一些吧。

  女主角瑪拉由費雯.麗出演,男主角羅伊由羅伯特.泰勒出演。瑪拉是一家劇院的芭蕾舞演員,在當時芭蕾舞演員是被人瞧不起的職業。亂世之中瑪拉和羅伊相遇,在酒店裡一曲《友誼地久天長》是兩人相愛,那時所有的憂傷,哀愁都在《友誼地久天長》裡煙消雲散,那是全世界只有兩個人羅伊和瑪拉。瑪拉因為和羅伊聚會被老闆斥責,老闆在我看來是十分可惡的,她把女孩們當做自己的賺錢工具,利用權勢壓制著芭蕾舞演員,包括瑪拉,她干涉演員們的私生活,不給她們自由。老闆就是一股自私的勢力,只為自己著想,從來不思考別人的處境,這種勢力在這天也依舊存在,以後也會。

  雨中的等待預示著人們的一種心理是一種焦慮感,和恐慌感。雨中的羅伊上尉等待著瑪拉,他此時不只只是等待瑪拉出來那麼簡單,他等待的是早點結束這場戰爭和瑪拉攜手一生,漂泊的雨更增加了羅伊內心的躁動與不安。當瑪拉看見羅伊上尉時的欣喜若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理解那份感情,她匆忙的換衣服,打扮。她快速的走向樓梯,樓梯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瑪拉在屋裡的沉悶和孤獨,飛速的下樓梯意味著心裡空虛的釋放。雨中兩人的相聚增加了浪漫的氣氛。羅伊提出結婚也得到了叔叔的同意,他們來教堂,但是教堂的婚禮要在明天舉行,他們不得不明天再來,這個片段或許為他們今後的感情之路住上了悲情的色彩。

  兩個人在這天結婚,但是明天男人要上戰場,這是多麼瘋狂的事情啊,因為不知哪一秒就會有人離去,戰爭太可怕了。但是悲情的色彩又來了,羅伊的軍隊要提前出發,當瑪拉趕來時火車出發了,望著駛去的火車,他們只能相望,離別,無能為力,期盼的只能是早日重逢。這次離別讓瑪拉和她的朋友失去了工作。

  瑪拉在飯店裡等候羅伊的媽媽,無意間看見了陣亡的訊息,不幸的是羅伊在名單之中,這種打擊不亞於世界爆炸,這對絕望的瑪拉來說是雪上加霜,孤寂,絕望由然而生。和藹的羅伊太太不明白詳情,在絕望的瑪拉麵前她不能得到任何答案,於是離去,瑪拉昏倒在地。的確,當一個愛的人離開人世,那對瑪拉來說還有什麼好處呢。

  記得很深的一句話是瑪拉的朋友凱迪說的:“我餓了,我們沒有錢,無法生活,我害怕”。這句話的印象太深了,一個人沒有了收入的來源,沒有事情可做,寂寞,空虛也就來了,再加上戰爭的陰影,生命受到威脅,這對一個人能夠說是最大的打擊了,必定可怕。生活得落魄使得她們不得不去外謀生,於是她們當了應召女郎,我們能夠理解她們,我們也務必理解她們,因為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生存壓力所使。

  在匆忙的火車站瑪拉看見了羅伊,羅伊也看見了瑪拉,兩人的凝視充滿了驚訝,而瑪拉多了一絲絕望,絕望的是她該如何應對羅伊。在飯店裡,羅伊問瑪拉的生活狀況時,瑪拉重複的說著:“我要明白你還活著就好了。”是啊,要是明白就不會走這條路了,當羅伊要帶瑪拉回家結婚時,瑪拉痛苦的回絕了羅伊,但是經歷過戰爭的羅伊對這次重逢格外珍惜,不容分說,羅伊帶著瑪拉回家結婚。

  在去鄉村的路上,莊園的風光無限完美,微風和煦吹拂著兩人愉悅的臉龐,羅伊對瑪拉的信任喚起了瑪拉對今後生活的些許期望。

  在晚宴上,羅伊和瑪拉又一次翩翩起舞,這次多了很多上流社會的人物,當他們得知瑪拉是一位演員的時候,人們都流露出猜疑,蔑視的目光,畢竟瑪拉不屬於上流社會。羅伊的叔叔邀請瑪拉跳舞,並告訴了瑪拉那裡重視階級觀念,瑪拉對自己身世和以前的不幸陷入到痛苦之中。

  夜深人靜瑪拉陷入到了沉思,她覺得對不起羅伊,重視階級的理念也無法使她理解,只有離開或許才是最好的辦法,這樣就不會傷害到羅伊。她把真相告訴了羅伊的媽媽,她的媽媽願意替她保守秘密。出門後,羅伊看見瑪拉,但是絲毫沒有察覺到瑪拉焦慮的心理,羅伊只是將象牙吉祥符交給瑪拉保管。

  瑪拉找到了朋友凱蒂,向她說明了一切。羅伊看到了信件,找到了凱蒂,他們一齊去找瑪拉。羅伊悲痛的說:“我要永遠找到她”。他們找了很多地方,最後他們來到了感情開始的地方waterloobridge.

  瑪拉離開了凱蒂,自己一個人走向了waterloobridge,晃動的鏡頭照亮著瑪拉絕望的面龐,一輛軍用卡車駛過,瑪拉倒在了地上,還有吉祥符。對於瑪拉來說,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她離開塵世走向天堂。

  若干年後,羅伊站在waterloobridge回想起那段愛……

  瑪拉本能夠隱瞞事實,能夠和羅伊完美的生活在一齊,但是她沒有這麼做。因為她是真心的愛著羅伊,她不忍心欺騙她,天性善良絕不會驅使瑪拉這麼做。重階級的觀念也壓制著瑪拉的心,所以儘管她離去了,但是並沒有帶走她對羅伊的愛。這深層次的體現了門當戶對的落後觀念,弱勢群體悲情的命運。

  瑪拉說:“我愛過你,就再也沒有愛過別人。我永遠也不,那是千真萬確的,羅伊,我永遠也不會愛其他人。這段感情宣言是多麼的動人,任何事態的發展都不會減少她的真愛。

  戰爭的陰雲籠罩所有的人,給每一個人帶來的創傷和恐懼是無法想象的。在waterloobridge開始,又在waterloobride結束,這是宿命,也是解脫。

  我們忘記了戰爭,但是絕不會忘記那蕩氣迴腸的感情故事,戰爭永遠不會戰勝真愛。愛才會永恆。

  愛瑪拉,愛Vivien。

  魂斷藍橋觀後感10

  《魂斷藍橋》在世界電影史上被評為“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其經久不衰不僅僅在於悲劇本身的魅力,更是因為悲劇的無奈。影片的片名本身就具有悲劇意味,“藍橋“暗喻人間天上一相逢的美事,雖纏綿一時卻最終飄渺無奈,歸於虛無;”魂斷“男女主人公如曇花一現,彼此深愛卻最終黃泉相隔,魂斷夢縈。

  在文學藝術賞析課上終於有幸看了這部電影,儘管在此之前我已經看過了《魂斷藍橋》的劇本,但不得不承認,看電影和看劇本的劇本感覺著實不同。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面,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乎回憶的朦朧的視覺享受和心靈感觸,有的只是劇情中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的執著與堅貞信念……

  在此,我簡單的描述一下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三個人物,也許文筆有些拙劣,但此刻的心情是誠摯的!

  瑪拉:美麗智慧與脫俗的她讓我感動的同時,也不得不讓我為之深深嘆息,儘管她有一段不平的人生經歷,但是自始至終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絲毫沒有貶值,沒有動搖。無論是當初的清純脫俗,還是後來因為命運的逼迫淪落風塵,無不給我一種堅強,堅貞與震撼。

  洛伊:堅持不懈,他的堅決、勇敢、忠貞成為了評判好男人的標準,尤其是他向瑪拉求婚時說的那些話,更是讓我感動。儘管這對戀人相識僅僅只有兩天而已,但是他們的真情卻使愛情發展的自然而然,毫不做作。

  凱蒂:瑪拉的好友,甘願為了自己的朋友而付出一切。用她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友情。中國有句古話: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看到凱蒂之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友誼的偉大,人性的光輝。愛情,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古往今來有無數的男男女女在追逐、演繹。愛情,這個閃光的字眼,她射進多少青年人的心扉,撥動了多少人的心絃?然而,什麼是愛情的真諦?莎士比亞說: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行動才是中心最好的說明。《魂斷藍橋》中的男女主人公也真是在用他們的行動,用事實向我們演繹了愛情的忠貞,詮釋了情感的真諦。我們為之感傷,為之動容。

  也許藝術有一絲共性,那就是殘缺。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魂斷藍橋》的結尾,瑪拉在滑鐵盧上平靜的走向死亡,然而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我心痛、讓我感動的同時也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的震撼與不解。我在想如果我是瑪拉,我會為心愛的洛伊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嗎?我想不會。因為那樣多少有些不負責任,洛伊是愛瑪拉的,而且是深深的愛、發自內心的愛。愛一個人就希望他(她)快樂的生活著。所以就算瑪拉不能和洛伊結婚,洛伊也渴望他能勇敢的活下去,快樂的生活。愛情的珍貴在於愛情本身,而並不在於是否能真正的走進婚姻的殿堂。也許瑪拉會說“洛伊,愛你,沒變,但我已不是昨日之我,無法承擔起那榮譽的徽章!”但我想說:“女人可以天真但不可以無知”,洛伊說過:一切都過去了,也就是說他可以接受你的過去,你在他心目中永遠如聖母瑪利亞一樣聖潔,因為他愛你。你走了,釋然了,然而多少次,洛伊手握你送給他的護身符獨自一人站在滑鐵盧的大橋上想你、念你?又有多少個暗夜裡,他瘋狂的跳回那記憶的深淵妄圖尋找你的痕跡,哪怕是一絲絲、一點點,可結果卻只能如以往一樣一無所獲,只留下自己縮在黑暗的角落裡抽著一支支寂寞的煙,孤獨的流著傷心的淚?……

  最後我想代表洛伊向天堂的瑪拉說句話:“瑪拉,我愛你!這份愛從不曾因為歲月的流逝或周遭變化而有一絲改變,難得是,你已不知道我愛你,我卻仍舊孤自在世間為你苦苦守候,一生保持緘默,只為你———這樣一個讓我深愛的女子!”

  魂斷藍橋觀後感11

  這是一部愛情與戰爭完美結合的電影。

  女主人公是一位專業舞蹈演員,給一家高檔次劇院當演員,在那個戰爭年代也算的上吃喝無憂。男主人公是一位高階軍官,家庭富裕,且是屬於貴族家庭。男、女主人公在那個戰爭年代一見鍾情。

  戰爭排程需要,男主人公不得不離開女主人公。而那家高檔劇院不允許演員私自談婚論嫁,女主人公因違反規定也被開除了。接下來的生活可想而知,女主人公長期處於縮衣減食的狀態。無收入來源的女主人公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報紙上報道男主人戰死沙場後痛苦欲絕,可是生活還得繼續。女人嗎,走投無路了,在那種特殊環境下,很容易就吃“青春飯”了。

  天公最喜歡愚弄貧窮且善良的人們!男主人被搶救過來了。戰爭結束後,他去尋找女主人公。雖然找到了,可是女主人公因自己已經不是“處女”,她無法接受男主人公給他的愛,最後自殺了。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原有的一些很封建的價值觀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的衝擊,現在變得很“開放”,這種“開放”不僅體現在思想上,更體現在行為上,尤其是中國大學生把那些西方價值觀實踐得更是淋漓盡致,不信你可以到高校附近的賓館看看去。我不知道那些目前成雙成對的大學生最終走到一塊兒的會有多少人,如果那些女孩子將來不能跟目前的男友走到一塊兒,如果她們跟電影中女主人公有同樣的思想的話,恐怕中國將會失去很多高成本培養出來的有知識的人啊!

  魂斷藍橋觀後感12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愛情故事片《魂斷藍橋》。

  ——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可因為當天已經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當晚,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瑪拉放棄了演出去送羅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回到劇院,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為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著: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為失去了愛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助,並且因為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為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為了歌女。病癒後的瑪拉也淪為了歌女,可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面對羅依的愛,如己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後,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說出了實情,最後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後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並知道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願。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面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眾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著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為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劇。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訊息時,她的愛是那麼的脆弱,她拒絕接受克寧勞夫人的幫助,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知道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為羅依準妻子的瑪拉應該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喜悅、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為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面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起生活,那麼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麼一切都會是美好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美好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在這高於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

  魂斷藍橋觀後感13

  老實說,我不太喜歡看外國電影,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吧,一向以來中國影視才是我的最愛,我覺得更有資料,也更為親近,我顯然已經習慣了國人的思維方式。如《天龍八部》之類的武俠,讓我十分痴迷,那是我們自己的童話。

  但是慢慢的,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感覺到了自己思維的片面性帶給自己的不足,我開始逼迫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畢竟自己不得不讓自己成了兩種乃至多種文化的校場,怎樣可能會很簡單呢?顯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但是也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去除了很多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如對西方文化的鄙視,對影視藝術的鄙視和偏見等。

  到了這天,對於很多領域總算能夠自認為比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會像從前那樣,隨口就言其優劣,因為我學會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結論,這就讓我比較能夠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減少了偏激,讓自己看問題的客觀性和正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確實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了中肯而客觀的態度,再加上一點點決心和勇氣,我們便能夠基本上做到擇其善者而從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為善何為惡。

  我最近看了些外國電影,心裡有不少感想,這篇文章便是為《魂斷藍橋》而寫的,作為觀後感記錄下來。

  這是一部十分有名的美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將軍與芭蕾舞女的感情故事。兩個人因為空襲而相遇,在防空洞裡算是相識了,之後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後的很多小事情,讓兩人掉入了愛河。之後兩人打算結婚,卻因為戰爭被迫分開,女孩也因為違背老闆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別情郎而遭解僱,失去了相對安逸的生活。之後將軍的在母親在兒子的囑託下見了女孩,卻一個意外讓女孩以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頓時精神崩潰,表現極其糟糕,將軍的母親憤然離去,而女孩的生活從此改變,到了最後的淪落風塵。但是事情並未由此結束,女孩之後常去火車站接客,意外遇見了將軍,兩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卻因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讓女孩絕望到了極點,這是一種極深的愧疚。或許是對感情的極度渴望吧?女孩嘗試忘掉從前,和將軍一齊過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輕易放下。一切都是那麼順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歡心,可就在一切都朝著讓人喜慶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女孩最終選取了離開,當將軍找到她時,她撞死在兩人最初相遇的藍橋之上,故事得以結束。

  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如果你也認真看過的話,我相信你的感受會與我相同,甚至更為強烈。我簡略說說自己的感受,算是對這份摯愛的讚許和羨慕吧,兩人雖未結果,卻有著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發出的杯具之美。女孩是純真的,極其優秀的,這在舞臺上下都看得出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淪落紅塵,這是當時社會的印記和殘酷。將軍手裡時常拿著一個長棍,不停地打來打去,這也讓我印象深刻,極其優秀的一個小夥,以及之後的舉動,讓我很是欽佩。兩人真可謂的天作之合,卻未得善果,這與社會關係頗大,社會的傳統思想是其致命殺手。女孩實在是太愛對方了,她是多麼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淪落紅塵,已是不潔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這是社會告訴她的,無法理解這個現實,所以選取了死亡,為愛獻了身,其實哪裡明白,對方根本就不會在乎這些呢,所以社會觀念才是幕後的謀殺者,當然這一死多少讓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個補償吧。影片中時常響起的那段哀婉悽美的音樂,也成了絕對的經典。

  先說這麼多了,這是一部絕對的經典好片,能夠說的還有很多,但是隻有你自己去體會,才會有更為深刻的印象,而她於我的好處,在於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給我開了一個新的廣闊的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