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觀後感300字(精選5篇)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

  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精選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旗渠觀後感300字(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1

  為豐富和創新廉政教育活動的學習形式,提振幹部職工服務溫江“五個之城”建設的“精、氣、神”,5月5日,區安監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集中觀看話劇《紅旗渠》(影片),以“紅旗渠精神”質樸偉大純粹悲壯的情懷給予全體幹部職工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禮。

  《紅旗渠》主要講述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解決世代缺水的問題,修鑿“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感人故事,生動再現了林縣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無私奉獻、廉潔勤政的、精神風貌,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觀看結束後,區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自陽同志提出要求:全體幹部職工要透過觀看《紅旗渠》話劇,認真體會黨帶領人民群眾為了圓夢而展現的磅礴力量和為民務實清廉的共產黨人精神,要將“紅旗渠精神”和“扁擔精神”融入到日常安全監管工作之中,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壓實監管責任、嚴格監管執法,為溫江“五個之城”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安全保障,爭做踐行“進取”溫江精神的急先鋒。

  透過觀看,全體幹部職工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紛紛表示將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立足崗位,把“紅旗渠精神”轉化為幹好安監工作的精神動力,推動我區安監事業掀開新的篇章。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2

  紅旗渠在國際上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又被稱為:“人造天河”。為開拓這條渠,林縣人民苦幹了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軀在無路可尋的重山峻嶺之間築起了這條震驚中外,造福萬代的長渠。這是一部勞動者和大自然搏鬥的壯麗史詩。是一首生命的讚歌。

  該劇再現了當年林縣人民為改變命運沒條件創造條件、艱苦奮鬥、劈山鑿石、粉身碎骨也要引來漳河水的撼人心魄的歷史畫卷。故事從井上、井下兩村搶水打架,婚姻告吹切入。鮮明地塑造了聰明倔強、而頑強的農民青年二旺;執著、大義、壯烈犧牲的城市技術員劉廣泰;不懼危難、為死先立碑,誓要修出渠的縣委書記閻運德和敢做敢當、不計生死的繼承幹部“王大炮”。同時,還描寫了憨厚、善良的大旺。正直、寬厚的扁擔叔,為他人食不裹腹的李老倉和把青春與愛融入工地盼水、秋鳳、杏兒、望井。這些群像使人不能不重又回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不能不再去品味那段難忘歲月留下的奮鬥和犧牲精神。那種值的九十年代人去唸戀合追尋的偉大境界。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3

  首部表現最美奮鬥者——紅旗渠建設者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將於十二月份在全國各院線公映。

  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透過一錘一釺一雙手,歷時十年,在太行山懸崖峭壁開鑿了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紅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僅是一條水利工程,更是一種精神圖騰和文化印記。進入新時代,一部反映紅旗渠精神的電影作品順時而為、應時而生,是弘揚時代主旋律的迫切需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影片自20xx年開始籌備,歷時四年時間,透過精心打磨、專家論證、實景拍攝,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於20xx年10月26日取得國家電影局公映許可證,該影片將於十二月份在全國各院線公映。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著名演員白志迪等主演,著名青年導演李正偉執導,河南帝星影業有限公司製作發行。該故事片主要講述了紅旗渠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歷史年代影片,既見證了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大國工匠精神,又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品力作。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4

  昨晚,在紹興大劇院觀摩了由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蹟——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鬥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河南話劇院創排這臺氣勢恢宏的史詩般作品,是對民族精神的張揚,對生命意義的謳歌,對英雄主義的禮讚 。

  我小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故事,說太行山區缺水,一個小媳婦千難萬險挑來一擔水,卻因病體難支在家門口打翻了水擔,遭到了公公的痛罵,視水如命的小媳婦悔恨難抑,上吊而死。今天這臺戲中,也有一個使人難以置信的情節:當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臉,第一次出生時,第二次結婚時,第三次入殮時。說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沒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戰天鬥地的場景,而是把特定時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詮釋,血肉豐滿,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卻又如此的讓人仰視。

  一部讓人感動,引人思考的好戲。可惜紹興人不識真貨,劇場內觀者廖廖無幾……

  紅旗渠觀後感300字5

  說到林州,在外面,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說到紅旗渠,這就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這一星期,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這部電影后,我深有感觸,對紅旗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是在建渠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工程於1960年開始施工,經過勤勞勇敢的三十萬林縣人民艱苦奮鬥十個春秋,僅靠一把錘,一把鏟,一雙佈滿老繭的雙手,就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一條“人工天河”。

  電影的人物也是讓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受益無窮。石頭、鐵錘、水蛋兒。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歷歷在目。當他們被困山洞時,我佩服石頭臨危不亂的英雄氣概,也折服於楊貴書記生命至上的領導風範。更欣賞當他們年老時,迎著狂風暴雨,站在鷹澗愁上保護紅旗渠的奉獻精神和青年活力。我崇敬紅旗渠精神,它是一個民族所需要的精神,一個民族核心的靈魂,更是一個不朽的精神文化符號。

  我們要學習紅旗渠精神,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息,奮鬥不止。讓我們一起弘揚紅旗渠精神,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家鄉的紅旗渠,紅旗渠精神與天同壽,永錘不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