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
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
觀後感的含義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1
為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提高公安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切實打造一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公安隊伍。6月24日至26日,我局組織50餘名黨員民警赴林州市實地感受紅旗渠精神,接受紅色教育洗禮。局黨委副書記、政委任金瑞,副局長鄭秀峰、副政委徐汝川,黨委委員、縣紀委監察委駐縣公安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孫鑫仁及各科所隊室負責人參加培訓。開班儀式在紅旗渠精神傳承教育學院舉行,林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嶽東生致辭併為民警代表授班旗。
任金瑞在講話中指出,20 世紀 60年代,林縣人民為了改變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惡劣環境,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寧願流血不願流淚,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毅然奔赴太行山,從山西境內引漳河水入林縣,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 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旗幟,凝聚一種力量,引領一個時代。紅旗渠精神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是我們全體中華兒女的傳家寶,全體民警肩負著社會大局維穩的神聖職責,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當代紅旗渠精神內涵,抓住其精髓,補足精神之鈣,確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得。任金瑞要求,一是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把握活動意義。要真正達到心靈上受到洗禮,思想上得到昇華,精神上受到震撼,把這種敢於創造、團結奉獻的精神切身融入血脈、融入警魂,為我們今後的工作凝聚力量。二是要珍惜機會,聯絡實際,學深悟透教學各項內容。要邊學習、邊思考、邊研究,真正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黨性鍛鍊、作風轉變、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三是要潛心研修,嚴肅紀律,樹立鹿邑公安良好形象。嚴格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講規矩、聽安排,營造團結一致、朝氣蓬勃的集體學習氛圍,把鹿邑公安能幹事、幹成事、有作為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現出來。
隨後,參訓民警聆聽了林州市委黨校副校長馬東興的《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專題講座,馬東興全面解讀了紅旗渠精神,系統闡釋紅旗渠帶給我們的“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同人民在一起”、“發揚釘釘子精神”等當代啟示。同時,我局還邀請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管理學院曹英教授為參訓民警進行專題輔導。曹教授緊緊圍繞環境文化、行為文化、領導文化、信仰文化及和諧警民關係等方面解讀公安工作,授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貼近實際、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指導性。
培訓第二天,全體參訓民警在任金瑞等領導的帶領下沿著依山而建、緊貼山崖的渠道走近“紅飄帶”、“水長城”,參觀了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深刻體會了“愚公奮起十春秋,引來漳河潤田禾”的艱辛和不易,實地見證了紅旗渠工程的偉大。在青年洞前,參訓民警莊重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當大家走進紅旗渠紀念館的那一瞬間,被館藏展現出的一幅幅鮮活的紅旗渠圖片所震撼,感受到了紅旗渠工程的宏偉與浩瀚,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件件珍貴的實物,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了當年十萬大軍戰太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以及林州人民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光輝歷程。大家細細聆聽講解,深深感悟當年林縣人民憑著一雙手,歷時十年,絕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幟,插在太行山上。
培訓第三天,參訓民警走上太行天路,重溫艱苦奮鬥歷程,目睹實景、深刻感悟,大家真正理解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感悟到“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息、奮鬥不息”的新時代內涵,看林州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堅定有力,使學員全方面感悟學習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和啟示,親身感受林州市的變化。
透過培訓學習,參訓民警全面瞭解了當時林縣人民戰山斗地、十年修渠的奮鬥歷程和英雄事蹟,真實感受了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了人民利益犧牲一切的大愛無疆,大家被紅旗渠精神深深感染,紛紛表示,在以後工作中後,要增強黨性修養,堅定信念,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以紅旗渠精神為依託,助推鹿邑公安工作新徵程、實現新跨越。
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2
第二批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在上級安排部署下,單位內部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實踐活動。從理論上對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有了全面的認識,對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有了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之上,當大家來到林州市,踏上紅旗渠時,無一不被這座由人民群眾創造的工程奇蹟震驚了。在紅旗渠的標誌性工程青年洞,全體黨員更是向著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深刻感悟走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
20世紀60年代,安陽地區的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國最困難的時期和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難,連續苦幹10個春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黨領導下的這場氣壯山河的偉大實踐,再次印證了我黨關於人民群眾才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原理的準確性。
乾旱缺水是歷史上長期困擾林縣人民生產生活的重大問題,在60年代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幾十萬林縣人民為什麼能夠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還是因為當地政府修建紅旗渠的決策代表的是林縣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得民心、順民意、解民憂、去民愁的正確決策。紅旗渠是林州人民的“生命渠”、“幸福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的修建成功,就是依靠群眾力量,堅持走群眾路線的真實寫照。
紅旗渠精神體現了黨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觀點,要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用紅旗渠精神鞭策自己,對照“四風”查詢自身存在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做為民、務實、清廉表率。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也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根本。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要緊的。
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說到底就是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紅旗渠精神充分體現了群眾路線的無限潛力。經過參觀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對實踐群眾路線的重要意義。
一是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弘揚紅旗渠精神。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活動主題,引導黨員進一步認識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和時代內涵,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奮鬥的思想,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增強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切實把紅旗渠精神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精神旗幟。
二是在提高執政能力方面弘揚紅旗渠精神。要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在本世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既要有敢想敢幹的雄心壯志,又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科學發展,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擴大對外開放的能力、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
三是在端正黨風政風方面弘揚紅旗渠精神。要教育黨員幹部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作風,始終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苦。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為重點,想方設法解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難點問題,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兢兢業業幹工作,實實在在創業績,多幹群眾急需之事,多幹群眾受益之事,多幹打基礎的事,多幹長遠起作用的事。
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3
在建黨100週年之際,我們這些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社黨委的組織下奔赴位於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紅旗渠。
紅旗渠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特定的環境中、特定的時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稱為“生命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林縣歷史上是個“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窮山區。自明朝正統元年起,到1949年全國解放這五千多年中,在林縣這一小塊土地上,曾發生過自然災害100多次,因大旱絕收就有30多次,其中發生人吃人的慘境,就有5次。民國初年,任村桑耳莊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漢,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頓餃子,天不亮就到離家十幾裡的黃崖去擔水,由於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滿一擔水。而在臘月才剛娶進家門的新媳婦,在家等著老公公擔水回來煮餃子,左等右等不回來。等到天黑才終於在半路迎到了挑滿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腳一滑,一桶水全灑在了地上。大年初一的早上,人們發現了上吊自殺的新媳婦……這一桶水摧毀了這一家人對於生活的全部勇氣和希望。
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特定的環境中,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擔著被撤銷職受處分的風險,排除萬難,下定決心要修建紅旗渠。
這次我們很榮幸的請到了當年紅旗渠工地上的除險隊長任羊成老人,為我們講述了當年修渠的故事。他在上工地之前,總要把自己的鋪蓋捆起來,他還有個小本子,把平時他借別人的東西都記在上面。有次他的這個秘密被工地總指揮長馬有金髮現了,問他是不是想開小車當逃兵。任羊成說:“咱乾的是啥活,有多危險,萬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東西也現成,把這四兩套子,往棺材裡一放就行了。”
在林州,只要是65歲以上的人,可能都修過紅旗渠,大家不講任何條件,不叫任何困難,一心一意修建紅旗渠。民工們住山崖、山洞、蓆棚,每逢下雨,外邊大下,裡邊小下。由於長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溼而且又涼,很多人都得了關節炎,還仍然堅持在工地。民工們從家帶口糧,每人每天1斤多糧食,吃不飽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腫病。為了填飽肚子,只能靠上山採野菜,下河撈河草充飢。林縣人民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在建黨日當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紅旗渠最險要的路段青年洞上高唱國際歌,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紅旗渠精神雖然是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體現。紅旗渠精神淵源於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時突出地體現了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作風和品格。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中華民族的豪情壯志,又倡導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體現了當今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弘揚紅旗渠精神,對於我們這些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需要抵禦的誘惑也非常多,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弘揚紅旗渠精神,做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永遠保持自強不息、奮鬥拼搏的精神。
紅旗渠觀後感3000字4
一是不忘初心、堅定理想。面對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已出現“人相食”的情況時,當時楊貴等縣委領導在醞釀“引漳入林”工程時,也是反覆討論,反覆論證,因為就當時面臨三年自然災害、財政只有300萬儲備金、糧食3000萬斤、全縣水利技術人員只有28名,而且最高學歷才是中等技術學校畢業生,要保證水量必須到漳河上游山西境內修壩引水等現實條件時,動工修建這麼巨大的工程,吃苦受累不說,還要擔很大的風險。弄不好自己被撤職、受處分,還勞民傷財,就要成為“千古罪人”!而且上級並沒有指示,也沒有人要求去幹這個工程,他們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做“太平官”、“平安官”,可是他們經過深入討論和科學論證後,毅然決定修建紅旗渠。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心中裝的是幾十萬林縣百姓,他們深知自己是共產黨的幹部,黨員幹部就應該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就不能怕苦、怕累、怕擔風險,正是持著共產黨人這種救民於水火、為民謀幸福的信念,即使面臨被罷官撤職的風險,也要挑起“引漳入林”的工程,來徹底改變林縣人民的生活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這一鏗鏘有力、深刻透徹的重要論述,充分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向世人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意志和堅守情懷。我們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使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經受“四大考驗”和消除“四種危險”,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是不忘初心,團結群眾。紅旗渠的建設,林縣幾十萬群眾功不可沒。修渠民工自己動手,想盡各種辦法解決住的問題;幾塊布撐起來,就是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部;民工們帶著家裡的鐵钁、鐵鍬、小推車上了工地,用這些原始的勞動工具,開始了修建紅旗渠這樣的大工程;修建紅旗渠石灰供應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礙,指揮部發動群眾,在全縣招收燒製石灰的能手,東姚公社的"燒灰王"原樹泉,自告奮勇獻計燒石灰。河順公社在學習原樹泉燒灰法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明窯堆石燒灰法,最終徹底解決了工地用石灰難的問題;石灰難問題解決了又出現了炸藥難的問題。於是縣委、縣政府從全縣58萬人口中招聘製造炸藥的人才。經過考核選拔,確定了人員,辦起了工廠,解決了炸藥難的問題;要辦水泥廠,首先得有技術人才。聽說合澗公社雪山大隊有個老人,曾在太原水泥廠當過工程師,現在退休在家。指揮部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翻山越嶺徒步90多里登門邀請。老人憑著對家鄉人民的無限崇敬,不顧自己年邁,下山籌辦水泥廠,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保證了建渠的順利進行等這些事蹟無疑不體現著臨縣人民修築紅旗渠的偉大貢獻!
《紅旗渠》話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叫繼紅的修築工人在修築過程中犧牲了,楊貴書記去給繼紅娘賠罪,可是繼紅娘卻對楊貴說:“你是汲縣人,來俺林縣修渠為了誰?”對兒子的死,她說“繼紅是為誰死的?他是為他娘掀開鍋蓋能熬湯,開啟缸蓋有水吃,他死得值啊!”這個事例足以說明紅旗渠能夠修築成功確實是林縣上上下下眾志成城、埋頭苦幹的結果。
毛澤東同志說過:“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面對浩大的工程、苛刻的自然條件,林縣縣委號召、團結帶領幾十萬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戰勝各種困難,最終創造了人間奇蹟。
三是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紅旗渠在面臨多重困難時能夠修築成功,依靠的就是全縣上下這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紅旗渠工程總投資7154.7萬元,國家撥款僅佔14.3%,林縣人民群眾自籌佔85.7%。為節省資金,民工口糧,群眾自籌;修渠工具,群眾自帶;施工器材,群眾自己造;石灰自己燒,水泥自己造;槓子折了當釺把,釺把斷了當錘把,錘把短了燒火做飯。30萬幹部群眾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十年如一日,用甚為簡陋的工具,用自己的雙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條人工天河,築成了一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豐碑。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有人會說,現在物質條件豐富了,我們還要艱苦奮鬥麼?答案當然肯定的,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們國家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還很不平衡,還有很多群眾生活條件差;從小的來說,艱苦奮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論什麼時候,都應該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以此來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